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经济波动状况

中国古代经济波动状况

中国古代经济波动状况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直都是不断的被破坏,破坏之后又不断的被重新恢复,破坏与恢复交替出现。

首先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几次巨大的经济波动开始说起。

秦汉到三国时期,战国年间的长期战争和频繁发生的饥荒,人祸与天灾,使日益凋敝与衰落的社会经济到了秦汉之交时陷入全盘崩溃。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统一交通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使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但期间,秦王朝不停地对外用兵,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工程,对人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进而发展转变成为楚汉战争。

西汉时期,统治者吸取前人教训,实行“与民生息”政策,恢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西汉末期的土地兼并和王莽政策的失误,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农民战争。

东汉末期的群雄混战和灾荒饥馑,都造成了当时生产力的严重破坏。

总的来说,从秦汉到三国时期,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西汉末年农民战争,以及三国之间的战争,共有三次巨大波动。

接着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长达近3个世纪的战乱。

曹魏时期,北方基本实现统一,但经济恢复缓慢。

直到西晋初年,经济才出现“家给人足,牛羊被野”的繁荣景象。

但好景不长,西晋内乱导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经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直到隋统一全国,中国陷入长达280多年之久的混乱中,加上灾荒和疾疫,社会经济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

隋唐五代时期,除了在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有过一段稳定发展时期,其他时期基本上也是混乱时期。

隋是个短命王朝,再起短短的37年中,屡次对外用兵扩张,并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耗尽国力,民不聊生,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本来就没怎么恢复的社会经济,再一次遭到战火的破坏。

到唐代,长期的和平统一,社会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进入中国古代社会经最繁荣的时期,农业、手工业,甚至商品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成为继春秋战国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第一个发展高峰以来的第二个发展高峰。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咱来唠唠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那些知识点哈。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农业。

咱老祖宗可是靠农业起家的呢。

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刀耕火种,那时候的人可真不容易,全靠天吃饭。

后来慢慢发展到了铁犁牛耕,这可不得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

而且啊,中国古代的农业那是相当发达,什么都江堰、郑国渠这些水利工程,都是智慧的结晶。

还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模式,从耕种到施肥,从灌溉到除草,那都是有一套一套的讲究。

像垄作法、代田法这些,都是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好。

农民伯伯们一年到头都在田地里忙活,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呢。

2. 手工业。

手工业也是相当出彩的部分。

官营手工业在古代那可是占主导地位的,就像那些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很多都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出来的。

比如说官窑的瓷器,那质量、那造型,真是没话说。

民间手工业也不甘示弱,家庭手工业是农民家庭副业的一部分,像自己织布做衣服啥的。

而民营手工业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得也越来越好了。

手工业的成就可太多了,像丝织业的提花机,能织出超级复杂又漂亮的图案。

还有冶铸业,青铜铸造技术在商周时期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鼎那是相当震撼。

制瓷业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都是响当当的,什么青花瓷之类的,外国人都特别喜欢。

3. 商业。

商业在中国古代也有它独特的发展历程。

最初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商人的地位可低了,被叫做“末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还是不断发展起来了。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大商人,像范蠡、吕不韦这些。

到了唐宋时期,商业那是相当繁荣,城市里到处都是商业街,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商帮,像徽商和晋商,这些商帮的势力可大了,遍布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不过呢,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以农业为本,商业始终是在一定的框架内发展的。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开辟。

这新航路开辟可是件大事。

当时欧洲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一方面是对黄金的渴望,就想着东方到处都是黄金呢。

大宋王朝的“经济危机”

大宋王朝的“经济危机”

大宋王朝的“经济危机”我不懂收藏,却很爱好谈收藏的文章。

从地摊掏得几本古钱币收藏的书就置于显眼位置,有闲就拿出来翻翻。

虽然屡屡被碰一鼻子灰,但多少次细扫前朝钱币落下的灰,便成了堆,艰深古雅,确是锦灰一堆堆。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现今收藏市场流转着一千年的宋朝人留下的大量的钱币:一枚“大宋通宝”、背刻“当拾”二字,价值15万元以上;一枚“崇宁通宝”、字体清瘦刚劲,是中国历史上被称“艺术家”皇帝赵佶的御笔。

尤其是,如今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买卖古钱币的小摊上,只要抓起一把铜钱,几乎一半左右都来自宋朝,足见宋朝的钱的确多得不得了。

可是追随宋朝钱币,替其望闻问切、把脉清络,细火文之,却“意外”发现,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大宋王朝有个非常“雷人”现象:也发生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经济危机”。

我们从中学起就被告知《清明上河图》的珍贵,张择瑞把当时全世界经济最繁华的“大都市”的盛况呈现给世界;从《水浒传》里那些遍地酒肆、商店以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景象中,领略到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萌芽状态。

现在,我们虽然只能远远瞻仰这些“盛况”、“繁华”,但却不得不承认大宋王朝“问鼎”世界经济强国的坚实基础就是钱多。

大宋王朝的钱多得到什么程度?《宋史》、《中国通史》等也略有记载。

言宋朝钱多,不仅指铸造的钱币数量多得惊人,而且品种也罕见地齐全。

在北宋167年间,大多数年份仅铜钱的铸行量都在100万贯以上,最多的年份,甚至高达500万贯,需耗费1万吨左右的铜。

而大唐盛世时,一年铸币量仅为30万贯,有时甚至一年铸不到一万贯。

据收藏界保守估计,在整个两宋时期,足有几亿贯的钱币铸造出来。

同时,宋朝还有铁钱、黄金、白银,并出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

这样的“钱景”,让今人看来也不免吓了一跳,因为觉得钱币滥铸滥行的不可思议。

着实有趣的还有,在一些特殊场合,宋人还使用一种有价证券,类似于今天的汇票或支票。

《宋史》交代,人们凭固定面额的钱票,可以领到盐、酒、茶、香料等专卖品。

夏朝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

夏朝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

夏朝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关于夏朝的具体历史资料有限,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夏朝存在着一段时间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本文将探讨夏朝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夏朝的经济危机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经济发展起初是较为繁荣的。

然而,到了晚期,夏朝却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首先,夏朝的农业生产遭遇了严重问题。

夏朝时期,农业是中国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气候变化和土地贫瘠等原因,农业产量开始下降。

缺乏粮食和物资的供给,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经济的停滞。

其次,夏朝缺乏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

夏朝国家财政管理混乱,税收制度不健全,导致国家无法有效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危机。

此外,夏朝还存在着贸易不发达的问题。

相比于商朝和周朝,夏朝的贸易联系明显较弱。

缺乏外部资源的补充,夏朝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难以提高,更加加剧了经济的困境。

二、夏朝的社会动荡夏朝的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动荡,表现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秩序等多个方面。

首先,夏朝的政治权力出现了混乱。

夏朝晚期,统治者的权威和统一性逐渐丧失,导致地方势力的抬头,政治地位的不稳定。

各个王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这加剧了社会动荡。

其次,夏朝社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夏朝的社会等级制度逐渐崩溃,贵族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加剧,阶级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

这种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此外,夏朝的文化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夏朝的诗经和礼乐制度的衰落,导致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动荡和转变。

人们对于精神归属感的丧失,也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

三、夏朝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原因夏朝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夏朝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是影响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了水源减少、土地贫瘠等问题,使得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

其次,夏朝缺乏有效的统治体制和财政管理制度。

统治者对于危机的应对能力不足,政府无法有效调控经济发展,这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以史为鉴-浅谈历史上几次经济危机PPT23页

以史为鉴-浅谈历史上几次经济危机PPT23页
以史为鉴-浅谈历史上几次经济危机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0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东汉的经济危机与财政困难

东汉的经济危机与财政困难

东汉的经济危机与财政困难东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近两百年。

然而,正是在这个繁荣的朝代中,东汉也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财政困难。

本文将探讨东汉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财政困难,并分析其对东汉朝政的影响。

一、经济危机的原因东汉时期的经济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内外战乱:东汉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如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等。

这些战乱导致生产力的破坏和人口的减少,使得经济陷入混乱。

2. 地方割据:东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使得中央政权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使得税收、贸易等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管理。

3. 民族大迁徙:在东汉后期,游牧民族的大规模迁徙导致北方边境地区的经济瘫痪。

因为游牧民族的侵扰,北方的农田荒废,商业贸易中断,导致东汉的经济进一步恶化。

二、财政困难的表现东汉时期的财政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赋税过重:为了解决战乱带来的财政困境,东汉政府加强税收征收。

然而,由于农民负担沉重,不堪重负,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2. 货币贬值:随着战乱的不断发生,东汉政府频繁发行纸币以弥补财政赤字。

这种货币的不断发行导致了通货膨胀,造成了物价飞涨,许多人贫困不堪。

3. 私铸钱币:为了解决财政赤字,东汉政府实行私铸钱币的政策。

然而,私铸的钱币经过特殊处理,使得其价值大大超过实际价值,给经济带来了更大的混乱。

三、经济危机与财政困难的影响东汉经济危机和财政困难对朝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社会动荡:经济的不景气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农民起义频发,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这些动荡给东汉朝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中央政权衰落:东汉末年,由于经济的衰退和财政困难,中央政权的控制力逐渐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使得东汉朝政陷入混乱。

3. 文化倒退: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学术的萧条和文化的倒退。

在东汉末年,文化水平大幅下降,知识分子生活困苦,文化成果的创造几乎停滞不前。

晋朝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社会动荡

晋朝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社会动荡

晋朝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社会动荡晋朝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社会动荡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动荡。

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危机,尤其是通货膨胀现象的加剧。

本文将从晋朝经济发展、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社会动荡方面来探讨晋朝的经济危机。

一、晋朝经济发展概述晋朝建立之初,国力相对较强,不仅继承了东汉末期的基本制度,更通过吸收各地豪族,扩大了统治集团。

晋朝初年由于统治者推行儒学思想,注重礼仪文化,使得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晋朝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经济危机是其中之一。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在晋朝时期逐渐升级。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战乱频发:晋朝时期战争频繁,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导致了社会资源的匮乏。

战争所需物资的大量增加,造成了物价飞涨。

2. 政府贪污腐败:晋朝时期,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征收的赋税、市场货币等财政收入被大量侵吞。

这种腐败使得币值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

3. 钱币制度混乱:晋朝时期民间出现了大量的私铸铜钱,造成货币供应过剩。

而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也频繁发行纸币,导致币值不稳,引发了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晋朝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一些主要影响包括:1.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了物价的大幅上涨,给普通民众带来了生活的困扰。

粮食、织布等基本生活物品的价格飞涨,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2. 贫富差距扩大:通货膨胀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为富人可以把手中的财富转换成土地、贵重商品等实物资产来保值,而穷人则无法防范通货膨胀带来的财产损失。

3. 社会动荡加剧: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抵制情绪逐渐高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四、晋朝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晋朝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经济危机使得社会动荡更加剧烈,而社会动荡又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危机。

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危机

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危机

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危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代之一,建立于618年,终于907年。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其经济因为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经历了繁荣和危机两种状态。

唐朝经济的繁荣唐朝的经济繁荣主要是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唐朝实行了均田制和废除租庸调,这使得农民的负担得到了减轻,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同时,唐朝在农业方面也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推广水利,改良耕种工具等,这些都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向商业化转变,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地进行交换,这使得市场经济得到了发展。

手工业在唐朝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唐朝的手工业主要以丝绸、瓷器和铁器等为代表,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有很高的声誉。

唐朝时期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使得唐朝的商品流通得到了便利。

随着商品的流通,商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唐朝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唐朝的经济繁荣还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唐朝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相对较少,这使得市场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政府还对商人和手工业者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降低税收等,这使得商业得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成为唐朝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唐朝经济的危机唐朝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政治上的不稳定和对外战争的消耗。

唐朝在安史之乱、黄巢之乱等一系列战争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加上政治上的混乱,使得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另外,唐朝的繁荣也为其带来了很多隐患。

商品生产的过剩和商业的繁荣使得唐朝的贸易逐渐向外转移,很多都去到其他地区和国家,使得唐朝的资源得到了消耗和流失。

唐朝的繁荣还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这使得社会的不稳定性加剧,经济的危机也随之而来。

总结唐朝的经济繁荣与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了农业、手工业、商业、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唐朝的繁荣得益于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自由化,危机则主要源于政治上的不稳定和对外战争的消耗。

唐朝的繁荣和危机也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借鉴意义,我们要汲取唐朝经济发展的经验,避免重复唐朝经济危机的错误,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每一个朝代的崩溃,必然带来的是经济的紊乱。

基本上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过经济混乱的危机时刻,下面具体我整理了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的三个朝代不同时期的经济危机进行概述。

知道这些对你们解答论述问题很关键!
一、三国:中国古代最严重的货币危机1、董卓时期
汉末桓、灵帝时买官鬻爵,钱货流通混乱不堪。

董卓执政时,不仅抢掠皇室珠宝、百姓财物,而且为了迅速敛财聚物,干脆废掉了以前汉武帝时的五铢钱原形,并捣毁秦时国家贮藏的十二铜人,用于铸造小钱。

小钱直径1.2~1.5厘米,重0.5~1克,同样也刻有“五铢”字样,后人因为它字体模糊,嘲笑这种钱为无文钱。

据《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记载:“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

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

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物价飞涨,谷一斛数十万,很多百姓一生积蓄不够买一石粮食,只得易子而食,情状惨不忍睹。

2、曹丕时期
曹操担任丞相时,为了平抑物价,重新起用了足值的五铢钱,并广开屯田,建设水利,恢复了稳定局面。

曹丕登基后,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他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

黄初二年(221),曹丕以谷贵罢五铢钱。

以谷、帛为“货币”,这种复古的“货币”让百姓一时无所适从,于是奸商们开始用水泡谷增加谷重,用薄帛来替代指定帛,骗取中间利差,市场混乱不堪,交易全是坑蒙拐骗。

尽管朝廷的奖励、粮饷还是谷、帛,但是老百姓干脆不用这种特殊的货币,直接回去原始社会那种以几只羊兑换几头牛的等价交换的日子。

3、东吴时期
在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强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货币值五百枚五铢钱。

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孙权所铸的大泉五百,直径约3厘米,重约7.8克,而随后,孙权觉得这种货币面值还是太小,在赤乌元年(238年),相继发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据《通典》记载,大泉一千,直径约3.2厘米,重约10.4克。

即实际上只等于3.2个五铢钱的大泉一千,被强制实行兑换1000个五铢钱。

赤乌九年(246年),孙权府库充盈,钱财丰厚。

百姓却抵挡不住这样的剥削,无以存活,暴动不断。

糟糕的货币政策、连年的征伐使得吴国国库枯竭,而且由于蜀吴相通,两个通货膨胀国家争相把贬值货币作为经济战的手段,争贬币值以防本国货币大量流失。

(看那时候就有货币战争了)在铜本位的经济体制中,一枚当十重量的铜币被铸作当五千面值的大泉,最后吞食恶果的必然是自己,人民苦不堪言。

这也是最终被魏国吞并的一部分原因吧。

二、王莽新朝:货币改革导致危机而亡国1、第一次币制改革
“届摄二年,王莽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钱币,规定错刀一值5000,契刀一值500,大钱一值50,与原有的五铢钱共为四品,同时流通。


一枚契刀五百重约16-17克,币值折合五铢钱5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120。

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含嵌在阴刻一刀钱文内黄金,币重29克,却值五铢钱50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710,传说中莽币甚至还有国宝金匮直万,币值虚高令人咋舌。

王莽以惊人的低成本掠夺人民巨额财富。

2、第二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殊钱,另作小钱,与大钱1值50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铜炭,以防盗铸。


3、第三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二年,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


人民对王莽钱币毫无信任,都私用五铢钱,王莽又严加禁止,人民反抗不已。

王莽迫于民愤,暂废龟、贝等物,只行大、小钱,同时加重盗铸的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

他滥行五家连坐的盗铸法,恢复了残酷的收孥相坐律。

犯法的人没为官奴婢,铁索系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

到达钟官以后,还要易其夫妇,以至愁昔死者十之六七。

这项法令增加了汉末以来奴隶问题的严重性,使人民受苦最深,人民的愤恨最大。

4、第四次币制改革
“地皇元年(公元20),王莽又尽废旧币,改行货布、货泉二品。


虽然较前三次币制通货膨胀有所下降,但由于王莽政权倒行逆施,人民拒用新朝币,商贸流通倒退到以物易物原始交换方式,引起了经济混乱,加速了王莽财政的崩溃和人民的破产。

最终王莽的货币政策导致他的政权走向垮台。

三、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纸币贬值
宋朝社会经济较为发达,但军事上长期处于防御挨打局面,军队庞大而积弱,官吏众多而低效,政府开销名目繁多又无节制,“冗官”“冗兵”“冗费”使得宋朝从立国不久,就陷入财政危机的深渊中,直到亡国而不能自拔。

1、交子
通过发行交子(中国的第一张纸币,自行百度脑补),政府不但在瞬间拥有了数倍于本金的货币购买力,而且还可以获得“纸墨费”的利润。

宋神宗时,规定每届发行的交子可以使用两届。

这意味着市面上流行的交子总额增大了一倍。

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贬值。

2、钱引
到宋徽宗时期,国家财政缺口进一步扩大,于是进行了纸币改革。

从 1107 年到 1109 年,短短三年时间,停止了原先流行的交子,改用称为“钱引”的新纸币。

朝廷拿着“钱引”代替铜钱给老百姓,老百姓却不能用钱引从朝廷兑换铜钱。

换言之,朝廷的钱引是只出不进。

由此造成社会上钱引越来越多,贬值得比交子还要厉害。

3、会子
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入侵,国土糜烂。

南宋渡江后,赋税来源减少,财政能力进一步下降。

于是宋朝又发行了称为“会子”的纸币。

从理论上,宋朝政府为“会子”建立的发行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随着与金国战争的持续,很快这些体制都被政府自己打破。

滥发钞票、钞票贬值的闹剧又一次上演。

在此期间,政府为了稳定金融,也曾多次拿出库存的金银铜铁,将贬值的旧会子以一定比率收回。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勉强规避纸币全盘崩溃的风险。

不过到了南宋嘉定年间,“会子”已经贬损得被大多数老百姓拒绝接受了。

国家法定货币成为废纸。

高中历史
由三好网()发起运营的“高中历史”公众号,往年频靠、常考、核心考点定期发放,记忆口诀贴心送,学霸都在关注,你还等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