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概论》教案1
烹饪概论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烹饪概论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日期:[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了解烹饪概论的基本概念,理解烹饪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烹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为后续烹饪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对烹饪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烹饪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烹饪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 烹饪的基本原理与技巧3. 常见的烹饪方法和技巧4. 烹饪卫生与安全教学重点:1. 烹饪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常见的烹饪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理解烹饪中的抽象概念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烹饪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烹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烹饪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说烹饪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烹饪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介绍烹饪的定义,包括烹饪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 简述烹饪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的火烤到现代的烹饪技术。
2. 烹饪的基本原理与技巧- 讲解烹饪的基本原理,如热力、水分、酸碱等。
- 介绍烹饪的基本技巧,如刀工、火候、调味等。
3. 常见的烹饪方法和技巧- 详细讲解炒、煮、炖、蒸、烤等常见的烹饪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烹饪技巧。
4. 烹饪卫生与安全- 强调烹饪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知识,如生熟食品的分离、刀具的清洁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烹饪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烹饪。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烹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烹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烹饪方法,并尝试制作一道菜品。
教学资源:1. 教科书:《烹饪概论》2. 图片、视频:烹饪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实践材料:烹饪工具、食材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和课堂练习,使学生了解了烹饪概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烹饪概论 教案

第课时教案序号22授课章(单元)及内容谷物类原料的种类课时安排备课时间教学目标掌握大米的外形、产地、品质特点、烹饪应用教学重点掌握面粉的外形、产地、品质特点、烹饪应用教学难点面粉的外形、产地、品质特点、烹饪应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结构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手段、技术应用导入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笔记,进行复习性提问。
二、导语:谷物类原料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这主要是由它的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等所决定的。
同时根据其不同的种类,用途也各不一样。
新授讲授新课:1.大米:稻谷经碾壳制成大米,按米粒性质大米可分籼米、粳米、糯米等。
外形产地品质特点烹饪应粒形细长,色泽灰白,有透明或不透明的。
四川、湖南、广东等省为主产区硬度较小,加工时易碎干饭、稀磨粉可糕、米粉粒形短圆,色泽蜡白,透明或不透明。
华北、东北和江苏等地。
质地硬而有韧性,加工时不易破碎。
制作干饭饭。
白色不透明,淀粉全都是支链淀粉。
江苏南部及浙江出产较多。
硬度低,煮熟后透明,黏性强、胀性小,出饭率低。
一般不食,多用作糕点。
拓展: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
新授教学内容活动活动法、手段、技术应用2.面粉:小麦经磨制加工后即成为面粉。
具体介绍是加工精度较高的面粉,色白、质细,含麸量极少,灰分很少,面筋质(湿低于26%,水分不超过14.5%。
含麸量高于特制粉,色稍带黄,面筋质(湿重)不低于24%,水分不超过14含麸量高于标准粉,色稍较黄,面筋质(湿重)不低于22%,水分不超过12拓展: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
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掌握影响大米、面粉的特点及在烹调中的应用。
作业大米的种类及品质特点?板书设计第二节谷物类原料的种类一、大米二、面粉三、杂粮教学后记第课时教案序号23授课章(单元)及内容谷物类原料的种类课时安排备课时间教学目标谷物类原料是重要的烹饪原料,其烹饪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讲述过程应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杂粮的外形、产地教学难点杂粮的品质特点、烹饪应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结构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手段、技术应用导入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笔记,进行复习性提问。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烹饪概论是一门介绍烹饪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烹饪的兴趣和理解,以及提供基本的烹饪技能。
本课程将涵盖烹饪原理、食材选择和处理、基本烹饪方法等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烹饪技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烹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烹饪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的烹饪原理和技巧,能够正确选择和处理食材;3.熟悉不同的烹饪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能够独立完成一道简单的菜品;4.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意识,提高烹饪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烹饪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1.1烹饪的定义和分类1.2烹饪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1.3烹饪的发展历程和烹饪技术的进步2.食材的选择和处理(4课时)2.1主要食材的分类和特点2.2选购食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2.3食材的储存和保鲜方法2.4食材的切割和处理技巧3.烹饪原理和技巧(6课时)3.1烹饪中的物理和化学原理3.2烹饪中的时间和温度控制3.3烹饪中常见的调味料和调味方法3.4烹饪中常见的厨具和器具的使用4.基本烹饪方法(8课时)4.1炒:快炒、干煸等4.2煮:水煮、煮汤、煮饭等4.3炸:油炸、炸鱼、炸虾等4.4蒸:蒸鱼、蒸肉、蒸包等4.5焖:焖鸡、焖猪蹄、焖肉等4.6炖:炖猪蹄、炖羊肉、炖排骨等4.7烤:烤鸡、烤鱼、烤肉等4.8调配:制作调味汁、酱料等5.烹饪实践(10课时)5.1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独立完成一道菜品的制作5.2练习基本的切割和处理食材的技能5.3学习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道菜品的制作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1.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烹饪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2.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食材的特点和处理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烹饪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烹饪技能;4.开展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利用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烹饪概论》教学大纲《烹饪概论》教学大纲一、烹饪概论二、设计学时:96三、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烹饪概论是烹饪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涉及中国烹饪史、中国烹饪工艺学、中国烹饪学及中国烹饪市场学等众多知识,介绍了有关烹饪基本理论的要点和规律性的法则,主要内容:中国烹饪简史、中国烹饪理论和技术规范、中国菜品、中国筵宴、中国烹饪风味流派、中国饮食风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等。
四、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的历史和中国现代烹饪的一些理论,利于今后在理论研究和操作技能上的发展和提高,以便适应中国和世界餐饮潮流的发展趋势。
具体要求是:(一)明确研究本课程与烹饪专业的关系,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学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中国烹饪发展的历史、中国菜品、烹饪风味流派。
(三)了解中国烹饪原理和技术规范、中国筵宴、中国饮食风俗和中国饮食文化等。
(四)掌握中国菜品命名的方法和准绳、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形势等。
(五)培养学生传承中国烹饪文明、具有创新意识和洞察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能力。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中应多穿插案例教学;(二)结合多媒体教学会重生动;(三)中国筵席部分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
六、学时分派表表格:章节称号总学讲习题实验时课课课1.2.3.掌握筵宴设计的原则;4.学会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
教学内容:1.介绍筵宴的概念、特性、规格和类别2.筵宴的作用3.介绍筵宴设计的原则和内容4.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5.介绍筵宴改革的原因和方向6.介绍分餐制的原因、形式、艰巨和推行分餐制的方法教学建议:本章重点是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让学生多练习制作筵席菜单。
第五章中国烹饪风味流派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四台甫菜形成的原因以及代表名菜;2.掌握粤菜的成因、发展、位置、组成及影响。
教学内容:1.介绍烹饪风味流派的成因2.当地中山菜肴的风味3.讨论如何复兴当地菜4.介绍中国四大名菜形成的原因、影响的地方和风味特点以及代表名菜5.广东菜(粤菜)的成因、发展、地位、构成及影响6.介绍其他菜系和其他风味流派7.阅读各地名特食料、名菜、名小吃、名饮、名席和名特餐具8.介绍中国三大面点流派和八大小吃帮9.广东小吃的起源、风味特点和代表品种教学建议:讲解时注意结合实物或影象进行讲解。
烹饪概论教案范文

烹饪概论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烹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基本的烹饪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烹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常用的烹饪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创新思维的培养;2.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烹饪工具和材料;2.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3.食谱和菜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一道美食的制作过程或讲述一个关于烹饪的趣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二、烹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5分钟)1.介绍烹饪的定义和分类;2.介绍烹饪的基本原则,如火候掌握、口味搭配等。
三、常用的烹饪方法和技巧(30分钟)1.炒、煎、炸、蒸、煮等常用的烹饪方法的介绍和示范;2.烹饪中的常用技巧,如切丝、切丁、剁碎等的示范和练习。
四、烹饪实践(4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食谱和所需材料;2.小组合作完成菜肴的制作过程,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3.学生齐聚一堂,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并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烹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部分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菜肴,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3.教师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的作业,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尝试制作一个他们喜欢的菜肴,并写下制作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烹饪培训班或参观烹饪学院,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技能;2.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烹饪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在实践环节中,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制作的菜肴可能不够完善,需要提前准备好备用的食物材料,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小组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
烹饪概论教案

烹饪概论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绪论什么是烹饪?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第一节中国烹饪的起源第四节中国烹饪史的启示第二章中国烹饪原理与技术规范第二节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第四节中国烹饪工艺的现代化第三章中国菜品第一节中国菜的属性与命名第二节中国菜品的构成第四节当代菜品流行潮与迷宗菜第四章中国筵席第二节筵席的结构第三节筵席设计的原则与要求第五章中国的烹饪风味流派第一节什么是烹饪风味流派第二节中菜主要流派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第一节饮食民俗概述第二节年节文化食俗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烹饪文化遗产第八章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第一节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格局第二节市场需要的新型厨师教案(1)授课内容:《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绪论:什么是烹饪?第一节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科目《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 课时教学提示:绪论主要介绍烹饪学科中的七个基本概念和本书的学习方法,作为本书的总纲。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式烹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绪论安排2课时,教师只讲三个基本概念,其余部份学生自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授课内容:《中国烹饪简史》第一节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科目《中国烹饪简史》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 课时教学提示:本章主要介绍中式烹饪的起源、发展和昌盛的历史,以及中国烹饪史给人们的启示,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国烹饪史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知道它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安排四课时,前面2课时串讲中国烹饪的起源、发展和昌盛,只需拟出几个纲目即可,后面2课时重点讲第四节,力求将道理说透。
史实描写部分,学生自学。
(教案3)第二章中国烹饪原理和技术规范授课内容:《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第二节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科目《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 课时教学提示: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烹饪的要素及作用、民族文化特质、传统技术规范以及中国烹饪工艺现代化问题。
大学烹饪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烹饪概论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日期:[具体日期]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烹饪的基本概念和烹饪学的发展历程。
2. 掌握烹饪的基本原理和烹饪技术。
3. 熟悉中国烹饪文化的特点和发展。
4. 培养学生对烹饪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一、绪论1. 烹饪的定义和烹饪学的研究领域。
2. 烹饪学的发展简史。
二、烹饪基本原理1. 食物的性质和营养成分。
2. 烹饪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3. 烹饪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影响。
三、烹饪技术1. 刀工技术:刀法、切法、片法、剁法等。
2. 烹饪技法:炒、煮、炖、蒸、炸、烤等。
3. 调味技术:调味品的选择和使用。
四、中国烹饪文化1. 中国烹饪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烹饪的特点和风格。
3. 中国名菜名点的介绍。
教学资源:1. 教材:《烹饪概论》2. 多媒体课件3. 烹饪示范视频4. 实验室操作设备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烹饪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烹饪的兴趣。
2. 简要介绍烹饪的定义和烹饪学的研究领域。
二、讲授新课1. 烹饪基本原理:讲解食物的性质、营养成分、烹饪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等。
2. 烹饪技术:介绍刀工技术、烹饪技法、调味技术等。
3. 中国烹饪文化:讲解中国烹饪的起源、发展、特点、风格和名菜名点。
三、课堂互动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烹饪知识或烹饪经验。
2. 组织学生进行烹饪小实验,加深对烹饪技术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了解烹饪学的发展简史。
2. 收集有关中国名菜名点的资料,了解其制作方法和特点。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烹饪实验中的技能水平。
烹饪概论教案

烹饪概论教案第一节:课程简介烹饪概论是一门介绍烹饪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烹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升他们的烹饪技能,掌握健康饮食的概念,以及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烹饪传统。
第二节:教学目标1. 了解烹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食材的选购与储存技巧;3. 学会熟练使用烹饪工具和设备;4. 熟悉常见的烹饪方法;5. 培养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节:教学内容1. 烹饪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烹饪传统,帮助学生了解食物与文化的关系,并探索烹饪的历史背景。
2. 食材的选购和储存:介绍食材的选择标准和购买技巧,讲述正确的食材储存方法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3. 烹饪工具和设备:学习使用各种烹饪工具和设备,如刀具、炉灶、煮锅等,掌握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4. 基本烹饪方法:介绍常见的烹饪方法,如炒、煮、蒸、烤等,讲解它们的原理、技巧和适用场景。
5. 烹饪实践与创新:组织学生进行烹饪实践,锻炼他们的烹饪技能,并鼓励他们在烹饪中尝试创新和个性化发展。
6.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烹饪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技巧。
第四节: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座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烹饪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技能和自信心。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合作。
4. 独立研究:布置相关的研究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和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评估与考核1. 参与度:课堂参与和互动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提出观点等。
2. 实践成果:烹饪实践中的操作技巧和作品质量的表现评估。
3. 项目报告:根据烹饪实践的经验和反思,撰写项目报告,总结个人心得和团队合作情况。
1. 教材:提供相关的烹饪基础知识和技术指导的教材。
2. 实验室设备:准备适当的烹饪工具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ZSGMJX-WI-7.5-1-07-1版号:A/0
技工学校
文化理论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版号:A/0
教学过程§1-1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
§1-1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
§1-1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
ZSGMJX-WI-7.5-1-07-1版号:A/0
共3页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1-2中国烹饪的昌盛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版号:A/0
教学过程§1-3中国烹饪史的启示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版号:A/0
教学过程§2-1中国烹饪的要素和作用
ZSGMJX-WI-7.5-1-07-1版号:A/0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2-2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版号:A/0
教学过程§2-3中国烹饪的传统技术规范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
ZSGMJX-WI-7.5-1-07-1版号:A/0
共3页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4-2着名中式面点,西点概述
教学过程
§4-2着名中式面点,西点概述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版号:A/0
教学过程§5-1中国酒的历史和分类,白酒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版号:A/0
教学过程§5-3黄酒,啤酒,果酒
精心整理
教学过程§5-3黄酒,啤酒,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