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合集下载

Inmarsat系统作用、分类、使用的波段及业务.

Inmarsat系统作用、分类、使用的波段及业务.

《GMDSS通信业务》Inmarsat系统与业务03I n m a r s a t系统在G M D S S中的作用•Inmarsat系统是GMDSS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GMDSS 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在GMDSS 中,船舶遇险救助是以岸基为核心的,船舶一旦遇险,岸上的有关部门和船舶附近的其它船舶能以最小的时延,组织有效的救助,这主要得益于有远距离通信的手段,Inmarsat则提供了可靠的远距离通信手段。

Inmarsat在GMDSS 中能发挥如下作用:1.遇险报警功能2.搜救协调通信功能3.现场通信功能4.海上安全信息的播发与接收5.常规通信功能6.驾驶台与驾驶台之间的通信《GMDSS通信业务》Inmarsat系统与业务04Inmarsat系统的业务分类及使用的波段Inmarsat系统的业务•固定卫星业务:地面站与卫星间的通信•移动卫星业务:移动站与卫星间的通信水移动卫星业务L 波段固定卫星业务C 波段静止卫星SES -ID :1570101 MIHA X日本NCS/CESID :0 3北京CES -ID :1 1美国《GMDSS通信业务》Inmarsat系统与业务05Inmarsat两位码业务Inmarsat两位业务代码《GMDSS通信业务》Inmarsat系统与业务•00 自动转接•11 手动转接(国际接线员)•12 查询(国际)•13 手动转接(国内接线员)•14 查询(国内)•33 技术援助•32 医疗指导呼叫•38 医疗援助呼叫•39 海事援助呼叫•91 线路性能测试•92 船站启用试验《GMDSS通信业务》Inmarsat系统与业务06Inmarsat系统新技术的应用业务Inmarsat系统新技术的应用业务《GMDSS通信业务》Inmarsat系统与业务•00 自动转接•11 手动转接(国际接线员)•12 查询(国际)•13 手动转接(国内接线员)•14 查询(国内)•33 技术援助•32 医疗指导呼叫•38 医疗援助呼叫•39 海事援助呼叫•91 线路性能测试•92 船站启用试验。

航空移动卫星通信(AMSS)

航空移动卫星通信(AMSS)

三、AMSS的性能要求、工作情况
(一)AMSS的业务种类 1、数据通信 2、自动相关监视(ADS) 3、话音通信
应急通信及驾驶员与管制员间的非 常规通信仍需用话音通信。
(二)AMSS提供的服务
空中交通服务(ATS) 航务管理通信(AOC) 航空行政管理通信(AAC) 航空旅客通信(APC)
其中ATS和AOC属于安全通信, AAC和APC属于非安全通信。
2、军用和政府用:8/7GHz
f1=7.9频率:KU频段14/11GHz
f1=14~14.5GHz f2=10.95~11.2GHz、11.45GHz~ 11.7GHz或11.7GHz~12.2GHz
通信卫星星座参数
1.轨道高度(H)及倾角
正向转发器
接收GES发来的(C或KU)频段信号,变 为L频段信号,转发至AES。
反向转发器
接收AES发来的L频段信号,变为C(或 KU)频段信号,转发至GES。
(二)地面地球站(GES)
1、组成 天线 C或KU频段收发机 L频段收发机 网络管理设备
天线
C频段天线直径9~13米,远离干扰严重的郊 区; Ku频段天线直径7米,近郊区及城内
3.4.3.3 电源分系统
太阳能电池 3.4.3.4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
遥测设备 指令设备(接收地面站指令) 信标发射设备
3.4.3.5 控制分系统
3.4.4 国内外通信卫星系统介绍
3.4.4.1 鑫诺通信卫星 组成: 组成 两颗卫星(SINOSAT-1和SINOSAT-2)
卫星提供24个C波段转发器和14个Ku波段转发 器及一对C-Ku波段互联转发器。 SINOSAT-1 通信卫星是一颗专为卫星电视直 播和专用网服务的通信卫星。 C 波段覆盖亚太 地区,Ku 波段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SINOSAT-2 是一颗纯 Ku 波段的广播通信卫星, 是一颗真正意义上的电视直播卫星。卫星波束 分别覆盖中国和亚太地区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介绍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介绍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介绍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介绍什么是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卫星系统进行移动通信的业务。

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传输信号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提供覆盖范围广、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通信服务,特别适用于广域和边远地区。

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卫星移动通信在以下领域有广泛应用:海上通信对于海上航行的船只而言,通过卫星通信可以实现远程通讯、航行导航和船舶管理等功能。

海上人员可以通过卫星方式与陆地上的人进行通话,方便联系和沟通。

航空通信在航空领域,卫星通信可以保障飞机与地面的通信联系,提供飞行指引、气象信息、机载娱乐等服务。

卫星通信可以弥补飞机在空中无法连接地面电信网络的缺陷,确保与地面的通讯畅通无阻。

军事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军事通信需要具备保密性、抗干扰等特点,卫星通信的传输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通过卫星通信,军队能够实现远程指挥、情报传递和联络通讯等功能。

灾难救援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在灾难救援、远程医疗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灾害发生时,地面的通信基础设施可能会受到破坏,但卫星通信依然能够提供紧急通讯的支持,实现救援人员与灾区人员之间的联系。

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卫星通信技术的成熟,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球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广泛的通信服务。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潜力巨大。

人们对高速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加,卫星通信可以弥补传统有线和光纤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

,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卫星移动通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卫星通信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广域覆盖和高速传输,确保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稳定和可靠。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推广,卫星移动通信将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目录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2.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技术概述2.1 L波段卫星通信简介2.2 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3.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应用3.1 行业发展趋势3.2 商业用途3.3 用途3.4 军事用途4.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4.1 卫星通信设备4.2 地面终端设备4.3 卫星通信网络5.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5.1 单一网络架构5.2 多层次网络架构6.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 6.1 市场主导者6.2 竞争对手分析7. 法律与规范7.1 通信法规7.2 频谱管理7.3 安全与隐私法规8. 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8.1 网络容量与带宽需求8.2 移动端设备技术创新8.3 安全和隐私保护9.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案例分析 9.1 航空业务9.2 海运业务9.3 野外探险业务10. 结论10.1 总结10.2 展望附件:1. 技术规格表2. 系统架构图3. 法规文件参考注释:1. L波段卫星移动通信:指利用L波段频谱进行卫星通信的移动通信业务。

2. 地面终端设备:指用户端的设备,包含方式、调制解调器等。

3. 市场主导者:指在该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如公司。

4. 频谱管理:指对频谱资源的分配、利用和监管等管理活动。

5. 网络容量与带宽需求:指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及通信信道的大小。

6. 移动端设备技术创新:指方式、平板等设备在技术上的创新和改进。

7. 安全和隐私保护:指在通信过程中对信息进行保护的措施和法规。

8. 航空业务:指航空公司使用L波段卫星通信提供的服务。

9. 海运业务:指船舶公司使用L波段卫星通信提供的服务。

10. 野外探险业务:指远离城市的户外活动中使用L波段卫星通信提供的服务。

卫星系统分类

卫星系统分类
(二)按轨道分类
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有两种。一种是低或中高轨道。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它能够用于通信的时间短,卫星天线覆盖的区域也小,并且地面天线还必须随时跟踪卫星。另一种轨道是高达三万六千公里的同步定点轨道,即在赤道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相同,在地面上看这种卫星好似静止不动,称为同步定点卫星。它的特点是覆盖照射面大,三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的几乎全部面积,可以进行二十四小时的全天候通信。
特点:
1、话费可随时充EricssonAceSR190卫星电话是08年以前世界上体积最小、最轻的电话;
2、通话费$0.25美金/分钟(打进),$0.35美元/分钟(打出);
3、无需入网费,月租费,占额费;
4、话费可随时充值。
应用领域:远离城市之乡村、森林、山区、沙漠、戈壁、矿场、油井、海洋、地质、旅游、勘探、铁路、水利、电力、气象、科学考察。
(2)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距地面2000—20000Km,传输时延要大于低轨道卫星,但覆盖范围也更大,典型系统是国际海事卫星系统。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以说是同步卫星系统和低轨道卫星系统的折衷,中轨道卫星系统兼有这两种方案的优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两种方案的不足之处。中轨道卫星的链路损耗和传播时延都比较小,仍然可采用简单的小型卫星。如果中轨道和低轨道卫星系统均采用星际链路,当用户进行远距离通信时,中轨道系统信息通过卫星星际链路子网的时延将比低轨道系统低。而且由于其轨道比低轨道卫星系统高许多,每颗卫星所能覆盖的范围比低轨道系统大得多,当轨道高度为l0000Km时,每颗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的23.5%,因而只要几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若有十几颗卫星就可以提供对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双重覆盖,这样可以利用分集接收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系统投资要低于低轨道系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轨道系统可能是建立全球或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较为优越的方案。当然,如果需要为地面终端提供宽带业务,中轨道系统将存在一定困难,而利用低轨道卫星系统作为高速的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要优于中轨道卫星系统。

L波段双矩阵架构卫星接收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L波段双矩阵架构卫星接收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卫星接收机 卫星接收机
段矩阵 ;而 21 楼平台下变频后的信号,由射频线经集成供电 及光端机后传送到 7 楼中心机房,再经无源分配接至中心机房 L 波段矩阵。
因 EVERTZ XRF1/XRF1A 16×16 的 L 波段矩阵,输入输 出仅为 16 端口,无法满足将所有卫星信号源接入矩阵调度使 用,同时地面频道和其他地方也存在一些标清号接收的需求。 为此,笔者通过设计一种 L 波段双矩阵信号接收调度系统(如 图 3),将主 L 波段矩阵未能接入的信号源接入备 L 波段矩阵, 同时,主 / 备 L 波段矩阵前后跳线盘可相互跳线,供应急使用。
接收调度系统,并对 L 波段矩阵和跳线盘进行测试和分析,其结果对实际的运维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L 波段,双矩阵架构
【中图分类号】TN925+.1
【文献标识码】B
【DOI 编码】10.16171/ki.rtbe.20190008019
Design of L-Band Dual Matrix Architecture in Satellite Receiving System
Yang Yuehua (Zhejiang Radio & TV Group, Zhejiang 31000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echnical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Band matrix, and implements a satellite receiving and managing system of L-Band dual-matrix architecture based on single-matrix system. Then tests and analysis of L-Band matrix and patch panel are completed, and the results provide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 in future. Keywords L-Band, Dual matrix architecture

海事卫星五代星FX业务对KA和L波段的复用

海事卫星五代星FX业务对KA和L波段的复用

海事卫星五代星FX业务对KA和L波段的复用作者:杜静波柳晓月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29期针对商船、航空和特殊领域用户对于卫星宽带业务的需求,Inniarsat推出了海事卫星五代星业务。

同时为了在海上业务领域实现全天候的无缝卫星通信,结合五代星Ka波段和四代星L波段的优势,通过对终端的整合,推出海上FX业务。

本文从波段特点以及终端复用技术方面系统介绍了FX业务的空间资源和终端使用的整体方案。

海事卫星业务的卫星网络运营者国际移动卫星公司(以下简称Inmarsat)成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伦敦。

她的前身是国际海上卫星组织,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创建,主要职责是为国际航线的商船提供卫星通信服务,以便于进行海上人命安全的监管和救援。

海事卫星业务通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构建几乎覆盖地球表面的通信网络,是全球唯一一个提供全球无缝卫星通信的卫星系统。

随着新的卫星业务的不断推出,以及行业和多个领域对于卫星服务通信的需求的扩展,海事卫星的用户逐渐从海上扩展到航空和陆地多个领域。

到1998年,拥有该组织会籍的成员国达到89个。

1999年,国际海上卫星组织进行了商业化改造,并在不同领域推进新的卫星业务。

海事卫星业务经过几代卫星业务的升级改造,目前市场主要使用的海事卫星三代星、四代星业务的常见的终端类型有Inmarsat-C,fleet77、BGAN等,可以提供包交换数据、语音、传真和数据等业务。

海事卫星三代星和四代星业务终端主要工作于L波段。

随着VSAT卫星业务的蓬勃发展,终端的小型化,便捷化,尤其是固定带宽的包月数据使用模式越来越被市场接受和欢迎,海事卫星业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是随着卫星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令Ka波段成为全球宽带多媒体双向业务的首选频段。

为了应对其他卫星宽带业务的挑战,Inmarsat于2016年推出了基于Ka波段的第五代卫星业务,并发挥原有L波段的优势,对五代星业务和四代星业务的终端进行整合复用,在海上推出四代星业务和五代星业务的一体化产品FX,以实现对全天候卫星通信服务的支持。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介绍(2023最新版)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介绍(2023最新版)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介绍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介绍
一、引言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卫星进行移动通信的业务。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的相关内容。

二、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⒈卫星通信原理
⑴高空卫星传输
⑵空中-地面接收与发送
⒉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⑴卫星通信网络层次结构
⑵卫星分布式存储系统
⑶卫星对地链路设计
⒊覆盖范围与服务能力
⑴全球覆盖
⑵区域覆盖
⑶服务能力与频宽
三、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类型
⒈移动通信服务
⑴语音通信
⑵短信服务
⑶数据业务
⑷图像传输
⒉定位与导航服务
⑴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⑵定位与导航业务应用
⒊卫星广播服务
⑴卫星数字电视广播
⑵卫星无线广播
四、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市场分析
⒈行业平均增长率与趋势
⒉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⑴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⑵市场份额分析
⑶进入壁垒分析
五、法律及政策环境
⒈电信法相关规定
⒉频率授权与管理
⒊国际卫星通信协定
附件:本文附有详细的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图示以及相关数据统计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电信法:是国家关于电信业务的法律法规,旨在规范电信业务的运营与管理。

⒉频率授权与管理:涉及到无线通信频段的使用分配以及频率的授权与管理工作。

⒊国际卫星通信协定:世界各国为加强卫星通信合作所达成的共识和协定,统一了通信标准和频率使用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波段卫星移动通信业务L波段的卫星通信和广播业务主要为:利用GE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向车载、船载、机载和便携式终端提供移动电话和数据通信业务、利用GEO卫星或LEO(低轨)卫星星座向手持终端提供移动电话和数据通信业务,以及利用GEO卫星向便携式和车载终端提供声音和数据广播业务。

由于可用带宽窄,加上车载、便携式和手持终端的天线波束宽,L波段卫星通信的频率资源和轨位资源极为紧缺。

因此,相应的业务范围局限于向常规的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有线通信服务区外的用户,提供话音和低速数据通信。

尽管L波段卫星通信终端的售价通常比较低廉,但是,L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成本高,其通信费用也远高于常规的卫星通信手段。

系统设备与资源静止卫星静止通信卫星工作在距离地球表面大约3万6千公里的同步轨道上,一颗卫星可以覆盖大约1/3的地球表面。

静止卫星与地面终端的距离远,无线电信号的单跳时延,即从一个地面终端经卫星转发至另一个地面终端的传输时延长达1/4秒上下,电波的传输损耗也高达180dB以上。

为了限制通话延时,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话线路应避免采用双跳或多跳连接,需要在卫星上引入复杂而昂贵的星上交换设备。

为了能向天线增益和射频功率都很低的手持式地面终端提供服务,卫星天线需要采用大口径、高增益设计。

由于发射火箭的尺寸限制,大口径天线还得采用折叠展开式设计。

为了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卫星天线多采用密集点波束设计,以便通过波束隔离的手段,重复使用L波段的可用带宽。

由此可见,可以向手持或便携式终端提供服务的静止通信卫星的结构复杂,发射和展开过程的风险高,造价通常为常规通信卫星的3到5倍。

低轨卫星星座低轨卫星的覆盖范围随轨道高度而变。

多颗低轨卫星组成的星座有可能动态覆盖整个地球表面。

卫星星座通常由等间隔分布在赤道环上的多个倾斜卫星轨道、以及均匀分布在每个倾斜轨道上的多颗卫星所构成。

星座中的卫星数量取决于卫星的轨道高度,星座的覆盖范围取决于卫星高度和轨道倾角。

考虑到低轨卫星星座的卫星数量为数十至数百个,低轨卫星的工作寿命又因大气阻力的影响而远低于静止卫星,卫星星座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数十倍于常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地面终端天线L波段地面移动终端的天线增益很低,方向性也极差。

例如,锥形螺旋天线的标称增益约为3dB,方向图为半球状;微带天线的标称增益为2dB,方向图为宽环形;下垂式交叉偶极子天线的标称增益为5dB,方向图为环形;圆柱形隙缝天线的标称增益为2dB,方向图为环形。

由于L波段地面终端天线对本系统卫星和邻星的鉴别力有限,静止轨道环上可以容纳的L波段卫星数量远少于C波段和Ku波段卫星。

相邻的L波段卫星之间只能通过协调,分享有限的带宽资源。

工作波段国际电联在《无线电规则》中,为卫星通信分配的L波段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中的数据表明,分配给卫星广播的总带宽为40MHz ,分配给卫星移动通信(星对地)的总带宽为34MHz ,分配给卫星移动通信(地对星)的总带宽为50.5MHz 。

现有和将来的所用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所能使用的L 波段资源仅为84.5MHz 。

这些频率资源中的大部分还要通过协调,与其他的无线业务分享使用。

亚太地区的L波段卫星通信系统举例静止卫星系统以海事卫星和ACeS等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代表,低轨卫星星座系统以铱系统和全球星系统为代表,声音广播卫星系统以AsiaStar为代表。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国际电联于1971年将1535-1542.5MHz和1636.5-1644MHz 波段分配给海事卫星通信业务。

该波段主要供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使用。

INMARSAT以GEO卫星提供卫星移动业务,其服务对象主要为海上、陆上和空中的移动用户。

INMARSAT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卫星轨位为64E、108.5E、178 E和179E。

早期的海事卫星主要提供船舶与岸站之间的话音和数据通信业务。

岸站通常工作在C扩展波段,船载站和车载站则工作在L波段。

新一代的Mini-M系统也工作在L波段,其便携式终端形如笔记本电脑,重约2公斤,售价约为3000美元,每分钟的国际电话、传真和数据的收费约为2.7美元。

区域性移动通信卫星静止通信卫星与地面通信设备之间的L波段上下行自由空间损耗均接近于190dB。

为了满足天线增益分别仅约3dB和10dB 的手持及便携式终端的收发效果和功耗限制,卫星上应该装备超高增益的收发天线。

因为运载火箭整流罩的尺寸限制,发射过程中处于折叠状态的大口径高增益天线,需在卫星定轨后经历极为复杂的天线展开和指向调整过程,才能投入运作。

为了提高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通常采用百余个馈源,在同一个大口径反射面上产生密集点波束。

为了节省频率资源和缩短通话延时,通常采用星上交换技术。

目前,国内的卫星制造商尚未掌握相应技术。

因为禁运政策的限制,几年前还发生过美国卫星制造商因未能执行向中外合资公司交付区域性移动通信卫星,而不得不违约赔款的事件。

手持终端的天线几乎没有方向鉴别能力。

因此,如果在可见天空共存两个以上的同波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就无法保证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亚太地区上空,现有位于东经44度的Thuraya、位于东经123度的ACeS、以及位于东经156度的Opotus-B3 等3个静止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前述遭受禁运的公司的计划卫星轨位为东经98.5度。

实际上,98.5度与123度、以及123度与156度轨位之间,都可能存在邻星干扰。

相关卫星的操作者应该经过协调,划分各自可以使用的频率资源。

也就是说,20度或者30度的轨位间隔,仍不足以保证L波段手持终端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共存条件。

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为阿拉伯的Thuraya和印尼的ACeS,它们都能直接为手持式电话终端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

这些卫星的L波段上行频率为1626.5-1660.5MHz,下行频率为1525.0-1559.0MHz。

静止卫星与地面终端的通信距离长,电波的自由空间损耗高,为了使低功率、小尺寸的手持终端能与卫星正常通信,星上多采用大口径高增益天线。

ACeS卫星的两面折叠式天线的直径为12米,可以140个点波束覆盖中国、韩日、印巴、及东南亚各国。

卫星采用星上交换技术,可以同时为1万1千个用户提供服务。

澳大利亚的Opotus-B3也提供移动业务,其L波段下行频率为1535.0–1559.0MH z。

低轨卫星星座系统铱系统由66颗分别运行在6个轨道平面上的低轨卫星所组成。

卫星轨道的高度为780公里。

因为轨道倾角较高,服务区可以覆盖全球。

铱系统手持终端的工作波段为1613.8-1626.5MHz 。

全球星系统由48颗分别运行在8个轨道平面上的低轨卫星所组成。

卫星轨道的高度为1389公里。

因为轨道倾角不够高,高纬度地区仍在其服务区外。

全球星系统手持终端的L波段上行频率为1613.8-1626. 5MHz,S波段下行频率为2483.5-2500.0MHz 。

上述两个现存低轨卫星星座系统都亏损累累。

不但运营移动通信系统的公司先后宣布破产,连全球星公司的大股东SS/Loral公司也遭拖累而进入破产保护程序,需要出售仍有盈利的6颗北美静止通信卫星以偿还债务。

L波段和S波段的轨道空间已容不下任何新系统。

频率资源的使用牵涉到国家利益,前几年的频率资源争夺主要在使用Ku波段的SkyBridge和使用Ka波段的Teledesic 。

声音广播卫星AsiaStar 为覆盖亚太地区的GEO声音广播卫星。

接收机类型为便携式或车载式。

下行广播信号的工作波段为1452-1492 MHz 。

系统比较表2 收列了亚太地区上空的主要L波段通信广播卫星。

从邻星干扰协调的角度看,如果东经64度、108. 5度和178度的3颗INMARSAT卫星在上、下行L波段的两个34MHz带宽范围内均有优先权的话,其他的GEO通信卫星似乎难以全带宽使用L波段资源。

此外,两个低轨LEO系统似应相互协调并分享远离静止轨道弧段的L波段资源。

建立新系统的应做的努力建立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前提条件为,获取相关的频率和轨位资源。

为此需要:? 研究可用GEO 弧段上的所有现存系统、以及所有已由国际电联公布的相关协调资料;? 经过干扰计算分析,找出可用的轨位,并向国际电联申报协调资料;? 与协调地位优先的邻星系统进行并完成干扰协调。

就目前的轨位资源的占用情况看,找到合适轨位并且完成干扰协调的可能性几近为零。

如果不能争取到自有的轨位资源,也可以考虑通过合作或者租赁方式,使用掌握可用轨位的国家或者卫星操作者的相应轨位资源。

但是,在亚太地区,目前似乎并无可供合作或租赁的L波段优先轨位。

在获得轨位与频率资源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系统设计。

卫星的设计、制造和发射的周期约为3到5年。

就相应的L波段移动通信卫星和卫星系统而言,我国尚无设计和制造能力,现有的供应商均为美国公司,对我国的出口仍受到美国政府的限制。

结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只有工作在L波段的静止通信卫星、或者中低轨卫星星座,可以直接为手持或便携式终端提供移动电话和数据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难度大,建设和使用成本高,设计建设的周期长,自建和引进的可能性都较低。

此外,从轨位和频率资源的角度考虑,相关系统在亚太地区也几无再建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