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六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六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单位各岗位人员要熟知消毒常识,建立健全各岗位消毒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消毒管理规范与标准,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空气和各类公共用品的消毒工作,坚持一去污清洗、二浸泡消毒、三清水冲净的总原则;要设置专用消毒间(区),消毒间(区)面积、设施、备品及管理符合公共场所许可和有关标准要求,消毒间不得取消、挪用,消毒应有消毒记录;可重复性使用的公共用品外送清洗消毒时,应分类收集、存运,建立送接台帐,索取消毒物品检验合格证明;一人/次性使用的公共用具用品不得违反规定再重复使用,回收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第二,索证管理制度。

采购和接收消毒器材设备设施、消毒药剂、涉水卫生安全产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外送洗涤消毒的各类物品时应索取相关资质证件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单,建立台帐,一次一记,帐物相符,原始凭证齐备;不得采购“三无”和假冒伪劣产品,采购前、入库前、出库前和使用中要查验相关产品的资质证件和商标及说明书,一旦发现不合格或超期产品应及时停购停用,坚持质量和安全第一的原则,发现相关公共卫生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问题产品溯源。

第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公示制度。

依据新版《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公共场所应对卫生管理质量与信息进行公示,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的监督,公示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卫生信誉度等级,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件、关键性卫生制度、卫生质量投诉举报电话等。

第四,公共场所单位禁烟制度。

公共场所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禁烟警语和禁烟标识,不得在公共场所内设置自动售烟机;要建立劝阻吸烟责任制,对吸烟者及时进行劝阻管理,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

第五,员工健康体检制度。

直接从事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和接触公共卫生用品的管理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后,方可上岗;在岗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患有甲肝、戊肝、伤寒、痢疾以及其他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患有肺结核和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必须离岗休息;患有上述健康禁忌疾病的人员,病愈后应持相关诊断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 引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并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给顾客和用户。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流程,确保公共场所的健康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餐饮、酒店、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医疗机构等。

每个公共场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按照本制度执行。

3. 卫生管理责任3.1 公共场所管理者责任1.确保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理解并遵守本制度;2.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和设备,如洗手间、消毒液等;3.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4.提供相关的卫生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正确掌握卫生操作规范。

3.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责任1.遵守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定期接受卫生培训和教育,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卫生操作规范;3.保持个人卫生,包括良好的个人清洁习惯、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等;4.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符合从业要求。

4. 卫生管理流程4.1 公共场所卫生清洁1.定期清洁公共场所内的地面、墙壁、家具等物品,并保持卫生;2.使用适用的清洁剂和消毒产品,确保清洁和杀菌效果;3.定期更换和清洗清洁工具,如拖把、扫帚等;4.清洁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清洁剂。

4.2 餐饮场所卫生管理1.餐饮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食品安全卫生法规要求进行操作;2.每日对食品材料进行检查,并确保合格;3.食品加工、制作和存储区域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4.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4.3 医疗机构卫生管理1.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2.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包括对仪器设备、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消毒;3.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通风,并对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消毒;4.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卫生培训和教育。

5. 卫生管理记录和检查5.1 卫生管理记录1.每个公共场所应建立卫生管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卫生清洁记录、检查记录等;2.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卫生清洁的日期、时间和人员,以及清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纠正措施。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岗位管理1.招聘(1)公共场所招聘人员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健康体检标准。

(2)招聘人员应当具备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卫生知识,包括食品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2.岗前培训(1)在正式上岗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岗位的培训,确保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

(2)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卫生知识、个人卫生要求、疫病防控等方面。

3.岗位责任(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在工作期间保持个人卫生,包括整洁的着装、干净的工作环境等。

(2)从业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食品加工、处理和储存等,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4)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疫病防控工作,如接种疫苗、做好个人保护等。

三、卫生管理1.食品安全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知晓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食品加工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3)食品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和监督食品的保存、储存、加工等环节,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2.环境卫生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墙面、设备等。

(2)公共场所要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3)公共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的新鲜度。

3.客户健康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接受岗前培训,了解并掌握疾病传播途径、健康知识等。

(2)从业人员要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客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四、检查与处罚1.定期检查2.处罚(1)对于违反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对于严重违反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的场所,将依法予以关停,责令整改。

总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通用5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通用5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当下社会,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通用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篇一1、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公示。

2、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

3、建立卫生制度和本单位卫生管理档案,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卫生制度张贴上墙。

4、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并在醒目位公示卫生信誉度等级。

5、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经营场所的环境及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每年不少于一次,并在醒目位公示检测结果。

6、店堂内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或宣传标语,有专(兼)职吸烟劝阻人员,场所内无吸烟痕迹。

7、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有明显标志。

8、应有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施,配备专兼职的水质净化、消毒员,泳池水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3-0.5mg/l,备有余氯检测设施,有检测记录。

9、淋浴、强制式脚浸池、通风换气等卫生设施能正常使用,游离余氯保持在5-10 mg/l,4小时更换一次。

10、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篇二为搞好公共场所、公共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管理,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条本规定适用范围: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多媒体室、阅览室、实验室、保健室、运动场、活动室、食堂、厕所等。

第二条教室、阅览室内采光、照明须符合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

第三条须并保持教室、阅览室等的空气流通,做好通风设备设施的。

管理。

第四条做好周边环境、场所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减少或禁止噪音,保证教学、工作、生活的正常开展。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社会安全稳定,实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指对餐饮、旅游、医疗、交通、商铺等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管理的制度,包括手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本文就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手卫生管理1.洗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规定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每日最少洗手6次,包括依次如下步骤:1)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涮手;2)取适量的肥皂或洗手液,在手心搓揉至产生泡沫,注意揉搓手指和指缝、手背和手腕等部位;3)继续揉搓20秒以上,与清流水彻底冲洗干净;4)用清洁干燥的毛巾擦干手上的水分。

公共场所应提供洗手台、肥皂或洗手液、清水源、干手纸巾等设施设备,并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2.消毒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定期对手部进行消毒,消毒周期不得超过2周。

消毒采用酒精或含酚洗手液,消毒时间不少于30秒,消毒液应涂于双手的每个部位,尤其是指缝和手指,并充分摩擦。

3.指甲管理从业人员应保持指甲短小,指甲应整齐、干净,不允许使用指甲油和其他带有色素的液体。

三、饮食卫生管理1.食品准备从业人员应在制作食品前认真洗手,戴上橡胶手套,保持清洁卫生,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食品加工流程操作。

在食品准备区应设置洗手设施,保证洗手设施以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并对使用的器具和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食品保存公共场所的食品应获得国家卫生部门的检测合格证明,通过严格的检测后存放在预先消毒的、合适温度的环境中,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过期的食品,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换。

3.食品供应从业人员应保证食品的供应质量和数量,定期检查食品的新鲜度,以及食品的饱满度,并在食品供应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卫生意识。

四、个人卫生管理1.穿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必要时佩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司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后方能营业,做到有证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

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从业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
康体检,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后,持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发现患有“五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从业人
员时,按规定及时调离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
位。

四、公共场所应设立通风系统,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
污染源,通风设备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五、场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禁烟标识。

六、所有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并设有保洁工具存放处。

七、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

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
证方可上岗工作。

二、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

新从
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档案,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到当地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检测机构进行体检。

四、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
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
患者,未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五、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业人员个人要做到勤洗澡、勤
理发、勤剪指甲、勤换工作服。

保持手的清洁,加工时不留(染)指甲,不烫(染)发,不带饰物,男性不留长发。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5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5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5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一)美容美发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

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从业人员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治愈之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可疑传染病患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

(三)美容美发场所从业人员应完成规定学时的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等,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四)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剪发、勤修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工作前后洗手,工作时不得涂指甲油及佩戴饰物。

(五)从业人员操作时应穿清洁干净的工作服,清面时应带口罩,为每一名顾客理发、美容后必须洗手。

(六)从业人员不宜在工作区域内食、宿,不宜在工作场所摆放私人物品。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2食堂是学生生活一个公共场所,应保证良好的清洁环境,为进一步提高与完善卫生管理,制定以下制度:一、在食品操作过程,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严把"病从口入"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保证就餐者的身体健康。

二、将食堂的工作场所进行严格划分,分别由将卫生分担区域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每人将自己的卫生分担区域认真清扫整洁。

三、食堂卫生要天天保持干净整洁,做到窗明地净,无油渍,窗台无灰尘。

保证纱窗完整无破损,发现破损时及时上报修理。

暖气片(管)及各种上下水管道无灰尘。

垃圾桶要及时清理,不得长时间存放。

四、每周六、日进行卫生大扫除,周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区域,根据情节进行处罚。

个人卫生:(一)必须具备有区级以上卫生部门的健康证。

(二)工作时必须着工作服、戴工作帽(巾),并要保持衣装整洁干净。

(三)必须有良好的个人卫生,要做到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工作服。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与安全,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制定一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这套制度可以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举止,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以下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餐饮、旅游、医疗、娱乐等各类公共场所。

第二章: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1.公共场所应设立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并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力量。

从业人员入职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

2.培训内容应包括卫生知识、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培训周期和内容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区分。

3.培训结束后,从业人员需参加考核。

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第三章:工作要求1.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统一着装,并保持整洁。

餐饮从业人员应穿戴发帽、口罩等防护用品。

2.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遵守相关卫生标准,保持工作场所及个人卫生。

3.从业人员应按时接受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病。

第四章:工作流程1.从业人员在工作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并戴上手套。

2.从业人员应保持食品和餐具的洁净,确保不受污染。

3.从业人员在接触食品或药品时,应佩戴口罩进行防尘、防护。

第五章:应急处理1.从业人员发现有人出现突发疾病症状,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2.从业人员发现工作场所出现食品中毒等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销售,并汇报有关部门。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1.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与检查。

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场所,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第七章:处罚与奖励1.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公共场所,应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和停业整顿等。

2.对卫生管理良好的公共场所,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表彰和奖金等。

以上是一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制定该制度,可以加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卫生标准,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测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上述疾病卫生管理标准按《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3、医院直接为患者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生等)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可疑传染病患者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还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均由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给,“两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应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
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
培训证人员名单;应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1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率应达98 %以上,培训率应达
95%以上,患病调离率应达100%,但上岗工作者持两证率应达100%。

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一、设施及药物准备
1、紫外线消毒柜或臭氧消毒柜:用于理发用刀、剪、梳子等的消毒;
2、蒸汽消毒柜或合氧消毒制剂:用于毛巾、面巾等的消毒;
3、医用戊二醛消毒药:用搪瓷或不锈铜灭菌缸浸泡消毒痤疮针、眉夹等美客工具。

二、操作程序
1、消毒顺序:消毒前冼净——消毒——保洁
2、消毒方洼:
(1) 、理发工具消毒:将理发工具放入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消毒时间为20分钟2 剪刀应打平放,双面消毒。

(2) 、毛巾消毒:用蒸汽消毒柜热力消毒,80 C蒸10分
钟以上或用100-500mg/1 含氯制剂浸泡1 5 分钟以上。

或使用一次性消毒毛巾。

(3) 、痤疮针、眉夹美客工具:用2%戊二醛在搪瓷或不
锈钢灭菌缸内浸泡30 分钟,2%戊二醛14 天更换一次。

(4) 、美容用盆:用100-500mg/1 含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卫生塑料袋。

(5) 、美客师手部:洗净后用酒精擦拭用100-500mg/1 含氧消毒液浸泡2 分钟
3 保洁:
(1) 、采用高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干爽清洁,可直接放入保洁柜内。

(2) 、采用药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放置 1 0 至1 5 分钟后才放入保洁柜内。

(3) 、消毒柜兼作保洁柜:消毒后可直接留置柜中,但该柜的客量应不少于日常最高用量的2 倍。

凡新置入的工具应消毒后使用。

三、注意事项:
1、所使用的清洁液和消毒液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又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

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

2、用紫外线消毒柜消毒的理发用具必须双面消毒。

3、各类理发工具的总数量应不少于设计最大可容量的3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