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从业人员瑶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瑶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食堂工作人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保安、保洁等。

三、卫生要求1.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

2.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应保持整洁、卫生,不得穿戴破损、污染的服装上岗。

3.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上岗。

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患者等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或顾客的岗位。

4.食堂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厨房、餐具、冰箱等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厨房环境整洁卫生。

5.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直接接触顾客的从业人员,应保持仪容仪表整洁,佩戴工作牌,不得佩戴首饰、手表等。

6.保安、保洁等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四、卫生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责任人和卫生职责。

2.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3.设立卫生检查小组,定期对从业人员及工作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予以处罚。

5.加强卫生设施建设,确保卫生设施齐全、有效。

五、监督检查1.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从业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如实反映问题。

3.卫生管理部门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是每个组织和企业都需要重视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食品行业、医疗行业以及公共场所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

一、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并促进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餐饮、医疗、学校、娱乐场所等。

二、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1. 个人卫生要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洗手、修剪干净的指甲、整洁的服装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等。

2. 疾病防控:从业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并停止工作,确保康复后再次上岗。

相关机构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工作场所的卫生要求1. 清洁与消毒:工作场所应保持整洁,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与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相关的场所。

2. 垃圾管理:设立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处理垃圾。

垃圾处理应符合环保标准,防止污染环境。

3. 病媒生物控制:对于容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场所,如垃圾堆放区、污水处理设施等,应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四、培训和教育1. 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和企业应定期进行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培训,包括个人卫生知识、传染病预防、工作场所卫生要求等内容。

2. 知识普及:向从业人员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每个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监督和执法1. 监督机构:建立监督和检查机构,对从业人员卫生管理进行定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处罚制度:对于违反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以起到警示和惩罚作用。

六、制度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制度评估,包括从实施效果到改进建议的全面审核,以确保长期有效并与相关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岗位管理1.招聘(1)公共场所招聘人员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健康体检标准。

(2)招聘人员应当具备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卫生知识,包括食品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2.岗前培训(1)在正式上岗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岗位的培训,确保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

(2)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卫生知识、个人卫生要求、疫病防控等方面。

3.岗位责任(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在工作期间保持个人卫生,包括整洁的着装、干净的工作环境等。

(2)从业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食品加工、处理和储存等,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4)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疫病防控工作,如接种疫苗、做好个人保护等。

三、卫生管理1.食品安全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知晓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食品加工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3)食品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和监督食品的保存、储存、加工等环节,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2.环境卫生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墙面、设备等。

(2)公共场所要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3)公共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的新鲜度。

3.客户健康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接受岗前培训,了解并掌握疾病传播途径、健康知识等。

(2)从业人员要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客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四、检查与处罚1.定期检查2.处罚(1)对于违反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对于严重违反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的场所,将依法予以关停,责令整改。

总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基本原则:明确卫生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如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分层管理等。

同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建立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档案,包括健康检查记录、职业暴露史、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等。

对新员工进行入职体检,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状况。

3.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对于易受污染的区域和设备,设立特定的清洁管理措施和防护设施。

4.个人卫生要求:从业人员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定期洗澡、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等。

在食品、药品或有害物品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5.职业暴露控制:对于易受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岗位风险评估制度。

在控制风险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工作方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等方式来减少职业暴露。

6.健康宣教:定期组织健康宣教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

通过健康检查结果的反馈和相关健康知识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7.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康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卫生问题。

同时要建立统一的报告机制,对发生重大职业疾病和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和处置。

8.处罚和奖励: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如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等。

同时对积极参与卫生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奖励,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可以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权益,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职业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6篇】

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6篇】

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6篇】【导语】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怎么写受欢迎?本为整理了16篇优秀的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为便于您查看,点击下面《目录》可以快速到达对应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篇】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目的让员工认识到工作时的每个行为和想法都将可能极大地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以防范,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及稳定产品品质。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

三、内容3.1健康规范3.1.1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每年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3.1.2当患有下列病症之一者,不得参加工作: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3.1.3员工手上受伤时,特别是流血事故,有严重割伤、烫伤、擦伤或伤口感染的人员应避免从事接触产品、原料、包材工作。

3.2着装规范3.2.1所有进入工厂有人员都穿着全套整洁的工作服装,包括制服、工作帽及工作靴或工作鞋。

3.2.2工作服要无钮扣、无口袋。

3.2.3每个工人至少有两套工作服以保证能每天更换,或在工作期间及时更换以被污染的工作服。

3.2.4在易弄脏工作服的岗位,可以使用塑料围裙,但应定期更换,以免污染产品。

3.2.5干净的工作服应保持存在清洁卫生的地方,并与脏的工作服分开存放。

3.2.6工作服不得穿出工作区域,否则需要重新消毒后,才可再在工作区域内使用。

3.2.7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在保持头发干净的同时,将头发和耳朵全部盖上,以上防头发等外来异物掉入产品中。

3.3行为规范3.3.1非工厂内的工作人员,如外来承包商,参观人员等必须遵守公司各项安全及卫生要求,须换工作服、戴帽、穿鞋套后方才进入。

3.3.2对工作服、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双手应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查,以保证清洁有效。

3.3.3所有员工外出或上厕所时,必须换下工作服、鞋。

3.3.4从业人员要严格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另外还要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和毛巾。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是为了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卫生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个人卫生要求:规定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穿戴整洁、保持清洁的饮食等。

2. 健康检查:规定从业人员在入职前需要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确保没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卫生问题,同时定期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3. 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从业人员需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如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等。

4. 食品安全管理:对于从事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5. 突发事件处理:规定从业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疫情暴发、食品中毒等,需要按照相关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操作,并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6. 教育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管理的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通过制定和执行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第 1 页共 1 页。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4篇)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4篇)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和防止传染病传播而建立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1. 从业人员体检:每位从业人员在招聘或入职前应进行全面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2. 个人卫生要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3. 食品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在从事与食品相关的工作时,应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包括经常洗手、使用清洁的工具和容器、正确贮存和处理食品等。

4. 疾病防控:从业人员在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感冒等疾病时,应及时报告并暂停工作。

必要时,应进行隔离措施、接受治疗,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5. 卫生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卫生管理的要求,并能正确执行。

6. 健康监测: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检测、职业病筛查等。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的制度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涵盖了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卫生防护措施、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对该制度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

一、行为规范1. 个人卫生:从业人员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剪指甲、修剪整齐的头发等。

2. 穿着规范:从业人员需佩戴定制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的清洁和整洁。

3. 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要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卫生。

4. 尊重职业道德:从业人员需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不得对客户、同事或上级进行辱骂、侮辱等不良行为。

5. 不得随意接触他人身体,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二、卫生防护措施1.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根据岗位需求,为从业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2. 岗位防护:对于特殊岗位,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将从业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提供相应的防护装备和培训。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管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卫生素质,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从业人员卫生管理职责,加强从业人员卫生培训和监督,落实从业人员卫生措施。

第二章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符合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的要求。

第六条从业人员应当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由从业人员自行负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条从业人员在患有下列疾病时,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一)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二)患有传染性病媒生物疾病,如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三)患有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如肾病、肝病、心脏病等。

第八条从业人员在患有疾病期间,应当接受治疗和休息,直至康复。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患有疾病的从业人员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第三章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第九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下列个人卫生要求:(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二)工作期间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三)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消毒,接触直接入口的食物时,应戴食品级一次性手套;(四)不得穿戴工作服、帽进入厕所,工作前应穿戴清洁的衣帽,并将头发置于帽内;(五)不得在操作间吸烟、就餐、饮水、吃东西、梳头、掏耳鼻,不做有碍感官的动作。

第十条从业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立即离开工作岗位,接受卫生处理:(一)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感染、咽喉炎症等症状;(二)接触食物前手部未洗净、消毒;(三)未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一)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三)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二、从业人员培训: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酒店安排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职从业人员应进行卫生培训,培训情况应记录。

三、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一)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二)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处理食物前;
3.上厕所后;
4.处理生食物后;
5.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6.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7.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8.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9.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四)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宜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

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五)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六)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七)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四、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
(一)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也可按其工作的场所从颜色或式样上进行区分,如粗加工、烹调、仓库、清洁等。

(二)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定期进行更换,保持清洁。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三)从业人员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四)待清洗的工作服应放在远离食品处理区。

(五)每名从业人员应有两套或以上工作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