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防紫外衣服对UV防护能力
二类防紫外线的级别

二类防紫外线的级别
防紫外线产品通常分为两类级别,一类是防紫外线服装,另一类是防紫外线用品,比如太阳镜、遮阳伞等。
防紫外线服装的级别通常以UPF(紫外线防护因子)来衡量,UPF值越高,代表着服装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UPF 在15至24之间被认为是一般防护,25至39为很好的防护,而40以上则被认为是极好的防护。
消费者在购买防紫外线服装时,应当注意选择UPF值较高的产品,以获得更好的防护效果。
至于防紫外线用品,比如太阳镜和遮阳伞,它们的级别通常以UV(紫外线)400或UV-A、UV-B等指数来表示。
一般来说,太阳镜的UV400指数越高,代表着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越强,能够更好地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而遮阳伞则通常会标注能够阻挡的紫外线类型和防护等级,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当留意这些标识,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总的来说,防紫外线产品的级别主要以UPF值(对服装)和UV 指数(对用品)来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当注意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并且正确使用这些产品以保护自己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与改进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与改进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户外活动的重视,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不容小觑,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备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
一、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评估方法要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准确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紫外线透过率测试。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通过专业的仪器来测量紫外线在穿过纺织品后的强度衰减程度。
通常,会使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测量。
将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放置在仪器的测试口,然后照射紫外线,仪器会记录紫外线透过纺织品后的强度值,并与初始照射强度进行对比,从而计算出紫外线透过率。
另外,UPF 值(紫外线防护因子)也是一个关键的评估指标。
UPF 值表示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UPF 值越高,说明纺织品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UPF 值大于 40 且 UVA 透过率小于 5%的纺织品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纺织品的颜色、厚度、材质等因素来初步判断其抗紫外线性能。
通常来说,颜色较深、厚度较大、材质紧密的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好。
二、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我们改进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纤维的种类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聚酯纤维和尼龙等合成纤维在抗紫外线性能方面通常表现较好,而棉和麻等天然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弱。
这是因为合成纤维的分子结构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阻挡紫外线的穿透。
其次,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也会产生影响。
紧密的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等,由于纱线之间的缝隙较小,能够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而疏松的织物结构,如针织品,紫外线更容易穿透。
再者,纺织品的颜色和后整理工艺同样不容忽视。
深色的纺织品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更强,因此抗紫外线性能较好。
纺织品的防UV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防UV性能研究纺织品的防紫外线(UV)性能研究摘要:随着紫外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加剧,防紫外线技术在纺织品行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纺织品防UV性能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防紫外线技术。
通过对纺织品的加工和整理方法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建议,以提高纺织品的防UV性能。
该研究对于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纺织品;防紫外线;加工和整理;研究现状;发展意义1. 引言紫外线是太阳光中的一种辐射,其波长范围在100到400纳米之间。
根据波长的不同,紫外线分为UV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100-280nm)三个区域。
其中,UVA和UVB是对人体健康最为具有威胁性的紫外线。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可能导致皮肤癌、皮肤衰老等健康问题。
纺织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然而,普通的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较弱,长时间的太阳暴露会增加人体暴露在紫外线下的风险。
因此,开发和研究防紫外线纺织品的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本论文旨在研究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通过调查和分析纺织品的加工和整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
2.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和材料的选择等。
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纺织前和纺织后两种加工方法。
纺织前的加工方法主要通过改变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化学成分来实现,如改变原料的选择、提高纺织品的紧密度等。
纺织后的加工方法包括染色、印花和涂层等。
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指选择一些添加剂或改变纺织品原料的性能以提高其防紫外线性能。
鉴于纺织品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防紫外线纺织品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纺织品行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开发出更好的防紫外线纺织品。
3. 纺织品的加工和整理方法在纺织品的加工和整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
醋酸纤维长丝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研究

醋酸纤维长丝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纺织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衣服到家居用品,纺织品的种类繁多。
近年来,对环保、功能性、持久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纺织行业寻求新的纤维材料,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其中醋酸纤维长丝作为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纺织品中。
本文将探讨醋酸纤维长丝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研究。
1. 醋酸纤维长丝的基本特性醋酸纤维长丝,又称为三醋纤维,是一种由纤维素原料制成的合成纤维。
它具有以下特性:(1)良好的舒适性:醋酸纤维长丝柔软细腻,具有良好的手感,能够给人带来舒适的穿着感。
(2)高耐久性:醋酸纤维长丝具有优异的耐久性,不易断裂或起球,可以经受长时间的日常磨损。
(3)高度可塑性:醋酸纤维长丝能够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纺织品,如服装、床品、窗帘等。
(4)较低的吸湿性:醋酸纤维长丝吸湿性较低,能够快速排汗,保持身体的干爽。
2. 醋酸纤维长丝在服装领域的应用(1)高档服装制作:醋酸纤维长丝具有良好的光泽和质感,可以制作高档服装,如晚礼服、高级套装等。
其柔软的质地和舒适的穿着感使其成为时尚群体的首选。
(2)户外运动服装:醋酸纤维长丝具有良好的抗UV性能和透气性,能够有效防止紫外线的损害,并保护皮肤免受日晒的伤害。
同时,它的轻盈性和耐久性也使其成为户外运动服装的理想选择。
(3)功能性内衣:醋酸纤维长丝的低吸湿性使其成为制作功能性内衣的理想材料。
它可以迅速排汗,保持身体的干爽,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内衣中。
3. 醋酸纤维长丝在家居纺织品中的应用(1)床上用品:醋酸纤维长丝柔软细腻,不易起球,可用于制作高品质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头套等。
其高耐久性能使其更加持久耐用。
(2)窗帘:醋酸纤维长丝具有良好的光泽和质感,可制作出高档、精致的窗帘。
其高度可塑性使其能够展示出丰富多样的设计效果。
(3)装饰材料:醋酸纤维长丝可以以不同形态融入到家居装饰材料中,如地毯、桌布、沙发套等。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比较何秀玲0 前言紫外线按辐射波长不同,可分为UV 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280nm 以下)三个波段。
UV A也称晒黑段此波段的紫外线很少被臭氧层吸收,大部分可达到地面,并穿透人体真皮,伤害皮肤的骨胶蛋白和弹性蛋白,久之使皮肤老化,失去弹性,出现皱纹,黑色素沉积。
UVB一般称晒红段,可被臭氧层吸收,只有极少量到达地面,但UVB对皮肤的伤害远大于UV A,其穿透力可达表皮层,引起皮肤发红,产生黑色素,晒斑,甚至造成灼伤。
过量UVB照射还会诱发皮肤病,引起白内障,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UVC几乎被臭氧层吸收,基本达不到地面,对人体的影响可不考虑。
近年来,大量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使臭氧层和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逐年增多。
据新西兰国家气象局统计,过去十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了12%。
阴天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约为40-60KJ/㎡,晴天约为80-100 KJ/㎡,炎夏烈日约为100-200 KJ/㎡,而人体皮肤每天接受紫外线的安全辐射量应在20 KJ/㎡以内。
服装是人们防紫外线辐射的重要屏障,普通服装的遮挡率一般在50%,达不到对人体安全防护的要求,所以要开发专门的抗紫外线纺织产品,随之而来的是对其检测,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问题。
澳大利亚、美国、欧盟和我国等均提出了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方法。
本文阐述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几种常用检测标准,并作进一步比较。
⒈澳大利亚/新西兰检测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紫外线照射强度高的国家,其皮肤癌患者每10年增加一倍。
1996年两国首先提出了AS/NZS4399:1996 sun protective clothing-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日光防护服评定和分级标准》,用于测定贴身防护纺织品、服装和其它防护用品(如帽子)的紫外线透射率,对抗紫外线辐射标签也提出了要求。
抗uv测试标准

抗uv测试标准UV紫外线是太阳光中的一种辐射,它对人体和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UV紫外线,因此对于抗UV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抗UV测试标准的制定应当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例如,纺织品、塑料制品、涂料等材料的抗UV性能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制定针对不同材料的测试标准。
对于纺织品来说,抗UV测试标准应当包括对材料的耐光性能、色牢度等指标的测试要求;对于塑料制品来说,抗UV测试标准应当包括对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光泽度等指标的测试要求。
通过制定针对不同材料的抗UV测试标准,可以更好地保障各类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抗UV性能。
其次,抗UV测试标准的执行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执行抗UV测试标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设备,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使用环境中的UV紫外线强度和频率,以及材料的暴露时间和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进行测试,以获得更为真实和可靠的抗UV性能数据。
此外,抗UV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还应当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制定抗UV测试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执行抗UV测试标准时,需要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更好地促进抗UV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相关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抗UV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各类材料的抗UV 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可靠、环保的抗UV测试标准,才能更好地保障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抗UV性能,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抗UV测试标准,为社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合成纤维西服套装的面料抗UV性能和防晒效果评估

合成纤维西服套装的面料抗UV性能和防晒效果评估合成纤维材料在现代服装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因其良好的性能和适用性备受青睐。
对于西服套装面料而言,其抗紫外线(UV)性能和防晒效果是关键指标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合成纤维西服套装的面料进行抗UV性能和防晒效果的评估。
抗UV性能是指面料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
紫外线是太阳光的一部分,虽然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但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会伤害皮肤和眼睛。
因此,具备良好抗UV性能的西服套装面料对于保护穿着者皮肤的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评估合成纤维西服套装面料的抗UV性能需进行实验室测试。
常见测试方法包括紫外吸收测试、紫外透射率测试以及紫外反射率测试。
紫外吸收测试用于测量面料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实验中,将面料暴露在紫外线灯下,通过测量透过面料的紫外线量来评估抗UV性能。
紫外透射率测试则用于测量面料中紫外线透过的比例。
而紫外反射率测试是测量面料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
通过这些测试手段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合成纤维西服套装面料的抗UV性能。
其次,防晒效果是指面料对紫外线的阻挡效果。
防晒效果与面料的密度、颜色以及添加的特殊材料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评估面料的防晒因子(SPF)来对其防晒效果进行评估。
SPF是指在实验条件下,穿着面料后皮肤被晒红(即出现红斑)所需的时间。
较高的SPF值表示面料有更好的防晒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日光照射下对面料进行耐光性测试,以评估其长期使用的防晒效果。
为了提高合成纤维西服套装面料的抗UV性能和防晒效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选择具备良好抗紫外线功能的纤维原料。
常见的合成纤维材料如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通常具备更好的抗UV性能。
其次,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染料或涂层技术来增强面料的抗UV性能。
这些添加剂能够吸收和散射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照射到皮肤的量。
此外,选择较密的面料纹理和深色面料颜色也能提供较好的防晒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面料的抗UV性能和防晒效果会随着时间和使用的磨损而减弱。
防晒服无纺布检验标准

防晒服无纺布检验标准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防晒服无纺布的检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
用户安全。
2. 检验标准
防晒服无纺布的检验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
2.1 物理性能检验
- 质量密度测定:使用标准方法测定防晒服无纺布的质量密度,以评估其质量级别。
- 断裂强度测试:根据标准测试方法测定防晒服无纺布的断裂
强度,以确保产品能够承受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拉伸力。
- 垂直排水性能测试:使用标准方法测试防晒服无纺布的垂直
排水性能,以评估其防水效果。
2.2 化学成分检测
- 检测防晒服无纺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如铅、汞、镉等,以
确保产品不含有害物质对使用者健康造成的风险。
2.3 防护效果检验
- 使用标准方法测定防晒服无纺布对紫外线的防护效果,以评估其防晒效果的有效性和等级。
3. 检验方法
各项检验标准应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应科学可靠,准确度高,并具备可重复性。
4. 检验报告与标签
对于通过检验的防晒服无纺布,应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包括产品的检验结果和合格证明,以供用户参考。
同时,产品应标注相关的检验标志和质量等级,以便用户辨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5. 参考标准
本防晒服无纺布检验标准参考以下标准:
- [标准1]
- [标准2]
- [标准3]
6. 结论
防晒服无纺布的检验标准应综合考虑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防护效果等因素。
本文档制定的检验标准可作为产品质量控制和用户安全保障的参考依据。
> 注意:本文档中所引用的标准仅为举例,实际应根据具体行业和产品要求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防紫外衣服对UV防护能力
【摘要】为了了解我们平时所穿的衣服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衣服面料作为试验样品,对其UPF和UVA值判断,确定其防紫外线性能。
【关键词】紫外线UPF UVA
1 前言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0~420nm的总称,自然界的紫外线主要来自太阳,地表紫外辐射能量约占到太阳总辐射能量的3%~5%。
紫外线按其波长可划分为3个部分:短波紫外线,简称UVC,波长位于100~280nm之间,它几乎可全部被臭氧层吸收,所以对人的影响不大;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波长位于280~320nm之间,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但几乎不渗入皮肤内部;长波紫外线,简称UVA,波长位于320~400nm之间,长波紫外线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远比中波紫外线要强,可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从而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因而长波紫外线也被称为“晒黑段”。
由此可见,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波紫外线UVA的作用。
在纺织品中,功能性防晒伞、防晒服装和防晒服饰等都是应运而生的防护紫外线产品。
但是我们平时穿的衣服裤子,都没有对防紫外功能提出要求,因此对非防紫外衣服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再分别用UV-1000F做紫外线性能评定,判断其防紫外能力。
2 测试原理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仪的原理是:通过记录紫外线每个波段点对样品的透过率来
计算紫外线辐射量,再计算出样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UPF: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纺织品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通过UPF值对纺织品防紫外线功能的定量作出判定。
3 测试方法
随机取一批服装面料作为试样,通过UV-1000F按GB/T 18830-2009的方法去测量各个面料的防紫外性能。
按照判断标准,当样品的UPF>40,且T(UVA)AV<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按GB/T 18830-2009测试方法,对各个面料测试结果如下表一:
表一
表二(不同种类衣服防紫外合格率)
表三(不同厚度衣服防紫外合格率)表四(不同颜色衣服防紫外合格率)
4 结果分析
对33个样品做了防紫外性能评定(样品从国家面料馆西樵分馆随机选取),其中有18个是具有防紫外性能的,有15个样品是不具有防紫外性能的(表一)。
从结果看来,我们一般到市面上选购的服装本身都已经具备一定的防紫外线功能,其防护能力的强弱与面料的厚度和颜色有很大关系。
从表二看来,西服面料、T恤面料和牛仔面料因为其面料比较厚,而且颜色也比较深,因此其防紫外能力都比较好;而一些女装面料、雪纺面料都是以轻薄位住,因此其防紫外能力一般较差。
从表三看来,衣服的厚度对衣服的防紫外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越厚的衣服其防紫外能力就越好,反之亦然;从表四看来,衣服的颜色同样对衣服的防紫外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颜色越深的衣服,其防紫外能力也越好,反之亦然。
另外,从表一还可以发现,梭织类面料和雪纺类面料的防紫外能力都比较差,原因在于这些面料的透光性较强,这些织物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空间几何学状态和多孔性,越紧密的织物,阻挡光线能力越好,其紫外保护性能越好。
5 结语
紫外线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太阳射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大气受到污染,臭氧层受到破坏,使得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紫外、红外等光波辐射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对于我们日常穿着的服装来说,如果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吸收紫外线能力,对我们身体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果在夏天紫外线辐射最强的季节只是为了透气舒服,而选择一些轻薄的衣服,让我们的皮肤经常暴露在阳光之下,是很容易引起皮肤疾病的。
因此在选择夏季需要外出活动时,选择衣服既要兼顾轻薄透气,也要兼顾防紫外的功能,尽量选择多层的轻薄衣服,或选择一些编织较为紧密的衣服。
针对日常消费者在选购衣服时,对面料的检测条件有限,本文根据消费者自身带有的检测能力:肉眼和手感,分析根据肉眼和手感所能分辨的衣服厚薄和颜色深浅,对防紫外能力
的影响,为消费者选购衣服提供参考。
纤维种类、颜料种类、染料种类和染整方法已经被证明对面料的防紫外能力有影响,由于实验资源有限,本文并没有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试验和讨论。
可参考《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里面会有关于此点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GB/T 18830-2009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2 董激文,紫外线透过率测试仪的应用,纺织标准与质量,2010,4
3 王妮,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