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合集下载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一、引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涉及到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之一。

本文将从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定义、分类与特点、反应机理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定义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是指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反应中,金属通常失去电子,形成金属离子,而非金属则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或形成共价键。

三、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分类与特点1.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直接反应,通常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化合物。

例如,钠与氯反应生成氯化钠:2Na + Cl2 → 2NaCl。

这种反应通常具有剧烈的放热性质。

2. 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通常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通过离子键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金属化合物。

例如,铜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Cu + H2S → CuS + H2。

这种反应通常具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3. 金属与非金属共价化合物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共价化合物反应,通常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金属化合物。

例如,锌与二氯甲烷反应生成四氯化锌:Zn + CH2Cl2 → ZnCl4 + C2H2。

这种反应通常具有明显的气体生成和溶解度变化。

四、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反应机理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机理通常涉及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共价键形成和断裂等步骤。

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中,金属离子失去电子,非金属离子获得电子,通过离子键形成化合物。

在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中,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通过离子键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金属化合物。

在金属与非金属共价化合物反应中,金属离子与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金属化合物。

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实际应用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广泛应用于金属提取、金属表面处理和金属加工等工业领域。

金属非金属化学方程式整理全

金属非金属化学方程式整理全

金属+非金属化学方程式整理(全)
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
1.金属与氯气反应:
Mg + Cl2点燃MgCl2
2.金属与溴反应:
2Na + Br2点燃NaBr
3.金属与碘反应:
2K + I2点燃KI
二、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氮化物
4.金属与氮气反应:
Mg + N2点燃Mg3N2
三、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氧化物
5.金属与氧气反应:
4Al + 3O2点燃2Al2O3
四、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硫化物
6.金属与硫反应:
Fe + S点燃FeS
五、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碳化物
7.金属与碳反应:
2Mg + C3MgC
以上仅是一般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些反应具有一些通用的反应特点。

在实际的化学过程中,具体的反应条件和物质性质可能会导致这些反应具有一些特定的差异。

因此,在使用这些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根据实际实验条件和要求进行调整。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在化学中,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涉及到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和共享,以及离子化和分子化的反应过程。

本文将对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1. 金属与非金属的基本特征:-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以固体的形式存在,易于形成阳离子。

- 非金属:导电导热性较差,有较高的电负性,常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存在,易于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可以分为电离和共价键形成两种基本类型。

- 金属元素往往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往往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3. 电离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离反应是指金属元素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 电离反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电子的转移、离子的生成和化学键的形成。

- 金属离子通常以其原子序数为电荷值,形成稳定的阳离子;非金属离子则根据需要得到足够的电子,形成稳定的阴离子。

4. 共价键形成:- 部分非金属间的反应是通过共价键形成来实现的。

- 共价键是指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元素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

- 共价键的键级可以通过元素的电负性差异来确定,电负性差异越大,共价键的极性越大。

5.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例子:-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反应以及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

- 例如,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 + Cl2 →2NaCl。

- 再例如,金属铜与非金属硫反应生成硫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 + S → CuS。

总结: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涉及到电子的转移、离子的生成和化学键的形成。

金属往往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往往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电离反应和共价键形成是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两种基本类型。

通过学习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钠在加热时的氧化: 现象:钠在加热时会先融化,后燃 烧,火焰呈黄色,留下的固体为淡黄色。 反应: 2Na+O2=2Na2O2(淡黄色)
B
总结
一、金属的通性: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1.钠与氧气反应: 2.铝与氧气反应: 3.金属与其他非金属反应:
辉铜矿
主要成分是Cu2S3
地 球 上 以 绝 化大 合多 态数 金 存 属 在 是 于 自 然 界
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镁条燃烧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 反应:镁条燃烧 点燃 方程式:2Mg+O2===2MgO 反应: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方程式:Cu+AgNO3=Cu(NO3)2+2Ag 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方程式:Mg+2HCl=MgCl2+H2↑
最外层有1个电子,不稳定, 易失去1个电子,被氧化,作为 还原剂。
最外层有2个电子,不稳定, 易失去2个电子,被氧化,作为 还原剂。
最外层有3个电子,不稳定, 易失去3个电子,被氧化,作为 还原剂。
• 钠的物理性质:不透明、有银白色金属 光泽、质地柔软。 • 钠的保存:钠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 钠在常温下的氧化: 现象:新切开的钠表面有光泽,为 银白色。在空气中很快会变暗,光泽消 失。 反应: 4Na+O2=2Na2O(白色)
作业
《世纪金榜》 第37页 学业达标训练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
宁晋四中 江庆平
你知道这些物质吗?
地球上的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极少数

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一、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钠放置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逐渐褪去,反应:4Na + O2 === 2Na2O2、加热金属钠,现象: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反应:2Na + O2 Na2O23、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现象:发出黄色火焰,冒白烟,反应: 2Na+Cl22NaCl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3Fe+2O2Fe3O4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

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打磨镁条或铝片。

5、镁条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2Mg+O2=2MgO6、加热金属铝片,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氯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

反应:4Al+3O22Al2O37、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棕黄色烟,反应:2Fe+3Cl22FeCl38、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棕黄色烟,反应: Cu+Cl2CuCl29、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现象:生成黑色固体,反应: Fe+S FeS10、铜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现象:生成黑色固体,反应: 2Cu+S Cu2S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浮(钠块浮在水面上)、游(钠块在水面上无规则游动)、熔(钠块熔化为小球)、响(发出嘶嘶的响声)、红(使滴入酚酞试液的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 - +H2↑2、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仍呈黑色。

化学方程式:3Fe+4H2O(g)Fe3O4+4H2↑3、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离子方程式 Mg+2H+=Mg2++H2↑4、铝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2Al+3H2SO4(稀)=Al2(SO4)3+3H2↑离子方程式 2Al+6H + =2Al3+ +3H2↑5、铁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离子方程式 Fe+2H + =Fe2+ +H2↑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3-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铝片溶解,产生可燃性气体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 2Al+2OH-+2H2O=2AlO2-+3H2↑补充:金属与盐溶液反应:1、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化学方程式 2Al+3CuSO4= Al2(SO4)3+3Cu 离子方程式 2Al +Cu2+= 2Al3+ +3Cu2、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Cu+2AgNO3=2Ag+Cu(NO3)2离子方程式 Cu+2Ag+=2Ag +Cu2+3、锌粒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Zn+CuCl2=ZnCl2+Cu 离子方程式 Zn+ Cu2+ = Zn2++ Cu4、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离子方程式2Na+Cu2++2H2O=Cu(OH)2↓+2Na++H2↑5、钠与熔融的TiCl4反应:TiCl4(熔融)+4Na==Ti+4NaCl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计算原理:2Na + 2H2O = 2NaOH + H2↑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扩大NA倍 2×NA: 2×NA : 2×NA : NA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 2mol : 1mol相对质量之比 2×23 : 2×18 : 2×40 : 2标况下体积 22.4L在计算时,应用的比例项必须性质相同,即上下单位统一。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特点汇总(人教版)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特点汇总(人教版)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特点汇总(人教版)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具有一些特点,以下是它们的汇总:
1. 金属和非金属的电性差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通常是绝缘体,电性能差。

2. 活泼性差异:金属通常是活泼的,容易被氧气等非金属元素
氧化;而非金属则往往是不活泼的,难以被氧化。

3.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往
往是通过离子键形成的,而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则多
通过共价键形成。

4. 氧化还原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往往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被氧化,非金属被还原。

5. 反应速率的差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速率通常较慢,
需要有催化剂或适当的温度条件来促进反应。

6. 反应产物的性质: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产物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金属氧化物通常是碱性的,而非金属氧化物则常常是酸性的。

以上是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特点的简要汇总。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非常重要。

初中化学的归纳与解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电子转移解析

初中化学的归纳与解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电子转移解析

初中化学的归纳与解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电子转移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类反应类型。

在这类反应中,物质会发生电子的转移,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本文将归纳和解析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电子转移。

1. 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在这类反应中,金属会失去电子并被氧化,而非金属则得到电子并被还原。

例如,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2Na + O2 -> 2Na2O在这个反应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被氧化,而氧气分子得到两个电子变成氧化物离子(O2-),被还原。

2.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在这类反应中,金属会失去电子并被氧化,而酸中的氢离子则得到电子并被还原。

例如,铁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Fe + 2HCl -> FeCl2 + H2在这个反应中,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铁离子(Fe2+),被氧化,而盐酸中的氢离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氢气(H2),被还原。

3. 金属与水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也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在这类反应中,金属会失去电子并被氧化,而水中的氢离子则得到电子并被还原。

例如,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2Na + 2H2O -> 2NaOH + H2在这个反应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被氧化,而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氢气(H2),被还原。

4.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也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在这类反应中,非金属氧化物会得到电子并被还原,而水则被氧化。

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 H2CO3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碳分子得到两个电子变成碳酸,被还原,而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氢离子,被氧化。

总结: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以及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及化合物特性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及化合物特性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及化合物特性化学反应作为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重要领域。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反应是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既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反应生成化合物的过程,也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间的反应。

本文将论述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化合物特性。

一、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通常是一种氧化与还原反应。

在可燃物的常见金属反应中,非金属元素作为氧化剂与金属元素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例如,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的过程可以用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4Na + O2 -> 2Na2O在这个化学反应中,钠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

金属氧化物的特性常常与其金属组成元素有关。

二、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间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也非常常见,这种反应通常是一种置换反应。

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较活泼的金属可以取代较不活泼的金属置换其在化合物中的位置。

例如,氯化铜溶液中的铜可以被铁取代,生成氯化铁。

以下是此反应的示例化学方程式:CuCl2 + Fe -> FeCl2 + Cu在这个化学反应中,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因此铁取代了铜在氯化铜中的位置。

三、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的特性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所生成的产物通常具有不同于反应前原材料的性质。

这些性质主要受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性质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的特性:1. 盐的产生: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2. 气体的产生: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通常伴随着气体的产生。

例如,钙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Ca + S -> CaS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硫化钙以固体形式生成,同时也释放出一定量的氢气。

3. 颜色的变化: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反应所生成的化合物会表现出与反应物不同的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训练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基础过关]一、金属的通性1.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一般都容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B.金属都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C.所有金属都呈固态D.金属单质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2.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单质在常温下均是固体3.对于金属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点燃Mg、Al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B.用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Fe2O3D.金属单质在自然界中多以游离态存在二、钠与氧气反应4.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B.钠是一种灰色的固体C.钠可以保存在煤油或CCl4中D.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土扑灭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为剧烈6.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三、铝、镁等金属与氧气反应7.小明家收藏了一张清末的铝制佛像,至今保存完好。

其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不易被氧化D.铝易被氧化,且氧化铝膜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8.下列金属在常温下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能保护内层金属的是()A.钠B.铁C.铝D.铜9.镁、铝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性质不活泼,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B.镁、铝与氧气的反应速率极慢C.经过了特殊工艺处理D.与氧气反应形成了氧化物保护膜10.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铝易被氧化,而Al3+则很难被还原[能力提升]11.对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与Na2O2均可与盐酸反应,故二者皆为碱性氧化物B.Na2O与Na2O2不可以相互转化C.Na2O与H2O反应为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反应属复分解反应D.在呼吸面具中,Na2O2常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12.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证明钠的硬度小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以说明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以证明氧化铝熔点高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

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在实验室中,要把钠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中。

钠受热与氧气剧烈反应,产生______火焰,生成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用金属钠制备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①4Na+O2===2Na2O②4Na+CO2===2Na2O+C③2NaNO2(亚硝酸钠)+6Na===4Na2O+N2↑(1)上述三种方法最好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③中NaNO2作________剂,当有1 mol NaNO2反应时,电子转移的数目是________。

[拓展探究]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铝的燃烧”,做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 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受丙同学的启发,他又提出了铝燃烧的另一实验方案,结果实验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答案1.A 2.B 3.A 4.D 5.C 6.B 7.D 8.C 9.D 10.C 11.D12.(1)金属钠可以用普通刀片切割(2)新切开的金属钠很快失去光泽(被氧化)(3)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没有液态的铝滴落(4)钠表面变暗,气球膨胀 4Na +O 2===2Na 2O13.Na 2O 4Na +O 2===2Na 2O 石蜡油 煤油黄色 Na 2O 2 2Na +O 2=====△Na 2O 214.(1)③ N 2的生成可以防止Na 2O 被氧化为Na 2O 2(2)氧化 (3)3N A15.(1)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构成铝表面氧化膜的Al 2O 3熔点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滴落(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Al 2O 3保护膜(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将铝箔卷曲,尖端夹一根火柴,将火柴引燃后,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即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温度)(5)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