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铁路工程概况
中铁二院兰新二线甘青段监理站高速铁路道岔首件评估汇报材料(李总5.1修改)

中铁二院兰新二线甘青段监理站道岔首件评估汇报材料中铁二院兰新铁路甘青段监理站二〇一三年五月一、工程概况我监理标段铺架工程为:DK682+737.05~DK1119+679段长钢轨铺设,其中包括酒泉南站、嘉峪关南站、清泉南站、玉门镇站、柳沟南站、石板墩南站、柳园南站、大泉南站8个车站站场铺轨27.3公里,道岔131组,无砟道岔80组、有砟道岔51组。
根据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2011]35号文件的要求,遵照甘青铁路公司有关做好兰新二线高速铁路道岔首件评估的文件要求和工作安排,我监理站积极行动,及时开展了首件高速道岔施工监理工作,首件高速道岔选择石板墩南西咽喉区2-4号渡线道岔,经过二个多月的道岔施工监理,本监理标段内的铁路首件道岔施工及监理工作基本完成,按有关程序和标准经检查道岔各项指标达到验标要求标准,现将首件道岔的施工监理工作汇报如下:二、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及相关监理的制度1、监理站及时成立了以总监为组长、副总监理工程师为副组长的首件道岔工作小组,抽调监理骨干人员为组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铁道部和甘青铁路公司有关高速道岔施工监理要求和标准,使监理道岔监理人员从认识上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积极准备,监理站利用2013年10月底11月初的工作空闲时机,组织监理人员学习无砟道岔的理论知识,对进场道岔钢轨组件,配件、岔枕现场学习,布置冬休学习任务,开工前利用甘青公司3月3日至10日开设的高速道岔培训班,有十名监理参加了学习并通过了考试,从而保证了道岔监理人员具有了一定的道岔监理业务能力。
3、制定和编制了高速道岔监理实施细则,保证了道岔监理工作有序、可行、可控状态。
4、根据道岔监理工作的特点、难点、监理要求等配足配齐了符合条件的相应监理人员。
5、审批了施工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6、现场检查核对了主要道岔施工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的上岗作业资质。
兰新铁路桩板结构施工方案

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2010年8月目录一、编织依据 (2)二、工程简介 (2)1.工程概况 (2)2.工程地质特征 (3)三、桩板结构施工方案 (5)1.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施工准备 (6)3.灌注桩施工 (6)3.1施工工艺流程图 (7)3.2施工准备 (7)3.3钻孔施工 (8)3.4成孔检查 (9)3.5钢筋笼加工及吊放 (9)3.6灌注混凝土 (11)4.板施工 (12)4.1施工工艺流程图 (12)4.2桩头处理 (13)4.3垫层施工 (14)4.4桩基检测 (14)4.5测量放样 (14)4.6钢筋绑扎 (14)4.7模板支设 (15)4.8混凝土浇筑 (16)4.9养护、拆模及回填 (17)四、进度计划 (18)五、质量保证措施 (18)1.质量目标 (18)2.质量保证体系 (18)3.质量保证措施 (19)六、安全保证措施 (23)1.安全目标 (23)2.安全保证体系 (24)3.安全施工措施 (24)七、雨季、夜间施工措施 (25)1.雨季施工措施 (25)2.夜间施工措施 (26)八、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26)一、编织依据⑴《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西宁段站前工程LXS-3 标段路基施工图》⑵《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⑶《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⑸《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⑹《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⑺《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⑻《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2-2003)⑼《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西宁段站前工程LXS-3标段三工区路线起于乐都县城南郊李家村,途经马家台村、七里店村、水磨湾村、陶马家村、荒滩村、深沟村、刘家村,起讫里程为DK135+348.79~DK147+733.00,正线线路总长12384.21m,其中桥梁全长8921.72 m/12座,路基1962.49m/10段,隧道全长1500m/2座。
兰新高铁中铁建违规招标

兰新高铁中铁建违规招标1. 引言兰新高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条重要高速铁路线路,由兰州至新疆乌鲁木齐连接。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其建设过程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
然而,近日有关中铁建违规招标的报道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本文将对此事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2. 违规招标的背景2.1 兰新高铁项目概述兰新高铁是中国西部地区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全长约17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中铁建与兰新高铁项目中铁建是中国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之一,负责承建了兰新高铁项目的一部分工程。
3. 违规招标事件的发生据媒体报道,中铁建在兰新高铁项目中存在违规招标行为。
具体来说,他们在招标过程中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可能存在操纵招标结果、利益输送等行为。
3.1 违规招标的具体情况据报道,中铁建在兰新高铁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招标文件不完整或存在漏洞,导致竞争性降低;•招标评审过程不透明,缺乏公正性;•存在与投标人勾结、串通作弊的情况;•存在信息泄露、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
3.2 违规招标的影响违规招标行为可能对兰新高铁项目产生以下影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违规招标可能导致选取了不合格或不专业的承包商,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损害公众利益:违规招标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成本增加,最终由纳税人承担。
•破坏市场秩序:违规招标行为有可能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损害其他潜在投标人的权益。
4. 处理违规招标的措施针对兰新高铁中铁建违规招标事件,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1 彻底调查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应当对中铁建在兰新高铁项目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彻底调查,从源头上查明问题所在,并依法追究责任。
4.2 修订招标法律法规根据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招标法律法规,提高招标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3 加强监管和审计加强对招标过程的监管和审计是防止违规招标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
兰新铁路

建造历史
建造历史
1952年10月1日,兰新铁路在兰州破土动工,于1958年12月铺轨越过甘、新交界的红柳河,从此结束了新疆 没有铁路的历史。兰新铁路在新疆境内共有978公里,是一条直线进入新疆。
正在修建中的兰新铁路桥 铺轨机以日进五公里的速度,向荒漠腹地开进 进入新疆的第一座桥梁,红柳河大桥正在修建中 甘肃境内的铁路 正在修建中的哈密车站 1971年12月,全长457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开始修建,于1984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 20世纪80年代,兰州至武威间进行了电气化改造。 1985年5月,全长476公里,自乌西站引出至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站的兰新铁路西延线动工修建。 1990年9月,兰新铁路西延线全线通车,贯通了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使 新疆由封闭的内陆地区一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2013年7月23日下午,兰新铁路小泉东至大泉间、夏普吐勒至煤窑沟间遭遇洪水侵袭,但随后恢复运行。当 日20时左右,兰新铁路哈密以东的小泉东站至大泉站间受洪水大面积侵袭,部分线路水漫钢轨,枕木、道砟被冲 空,造成兰新铁路再次中断。灾情发生后,铁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500多人赶往现场进行抢修。抢修期间, 兰新铁路运行的受阻客车全部安全停靠在附近车站,旅客得到了妥善安置。 2013年7月24日,经铁路部门连夜 抢修,因暴雨洪水侵袭而两次中断的兰新铁路24日恢复运行。乌鲁木齐铁路局介绍,2013年7月24日2时36分,兰 新铁路下行线恢复通车;同日7时18分,兰新铁路上行线恢复通车。至此,新疆境内所有受洪水侵袭的铁路区段 全部恢复运行,但水害区段执行限速运行。
线路事故
线路事故
2021年6月4日早晨5时19分许,从乌鲁木齐开往杭州方向的K596列车,在兰新线K361+401公里处,发生列 车与铁路施工人员相撞事故,经初步核查现场施工人员9人遇难。
兰新高速铁路

中国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
01 历史沿革
03 运营情况 05 建设成果
目录
02 线路站点 04 设备设施 06 价值意义
基本信息
兰新高速铁路(Lanzhou-Urumqi High-speed Railway),简称兰新高铁,又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中 国一条连接甘肃省兰州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 铁路,是《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成果
重点工程
技术难题
荣誉表彰
技术难题
兰新高速铁路新疆段要途经4大风区。其中,“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的风力最为强劲,部分区段最 大时速达60米/秒,相当于十七级风。为此,铁路建设部门在戈壁路段建设了钢筋混凝土挡风墙,在124座桥梁路 段,安装了由不同尺寸的H形钢柱和开孔波形钢板组成的挡风屏,风力最为强劲的百里风区核心地带,在路基上拼 装了一座长1.2公里的防风明洞。这些防风工程和技术的运用,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
2017年7月9日,中国国家高速铁路“四纵四横”之一徐兰高速铁路西段宝兰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兰新 高速铁路融入中国高速铁路 。
2020年10月11日,兰新高速铁路兰州西至西宁段正式恢复运行 。
2021年9月,兰新高铁乌哈段运营速度由200km/h提高到250km/h 。
线路站点
沿线车站
线路走向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客运流量
运营历程
2014年9月5日上午8时30分,D8801次CRH5型动车组准时驶出哈密站,开始了兰新高速铁路哈密至乌鲁木齐 南间第一趟试运行任务,标志着兰新高速铁路新疆段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11月16日,兰新高速铁路新疆段正 式开通运营。12月26日,兰新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兰新高速铁路开通初期开行D字头列车4对,其中,11月 16日首发日开行动车3对,11月17日开行4对动车。
兰新铁路施工方案资料简介

2.工程概述2.1.工程概况兰新线十三间房至小草湖段防风及提速改造工程设计范围东起十三间房站东端约6.08Km处(K1481+200),西至小草湖站西端(K1540+950),改建线路全长56.254Km。
S3标段施工范围为:CK1481+200~CK1495+200,主要工程量:新增十三间车站,铺轨17.396Km,新增涵洞15座,接长涵洞7座及本段的路基土石方和挡风墙工程。
2.2. 招标文件要求的开竣工日期计划开工日期:2003年7月8日开工,站场土石方、涵洞工程8月10日之前完工,铺轨工程10月31日之前完工,房建工程10月8日之前完工;区间路基土石方、桥涵工程9月1日―9月10日完工,区间铺轨工程10月31日-11月20日完工。
2.3. 设计技术标准铁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4.4m限制坡度:6‰最小曲线半径:2200m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牵引类型:内燃机车类型:货机东风DF4、客机东风DF11闭塞类型:自动闭塞牵引定数:上行3000吨,下行2300吨行车时速预留200Km/h条件,竣工后160Km/h。
2.4.工程特点及重点2.4.1.特点2.4.1.1.该工程预留时速200Km/h,竣工后要求达到时速160Km/h,设计标准高,质量要求严。
2.4.1.2该项目为营业线提速改造工程,施工受行车干扰的点多线长,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既有运营的正常进行,施工安排、实施将遵守营业线各种规定。
2.4.1.3.气候不良: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干燥少雨、季风猛烈。
2.4.1.4.常规项目,难点不多:施工项目主要为车站、路基、涵洞、轨道为铁路工程常规项目。
2.4.2.重点该工程竣工后要求达到时速160Km/h,设计标准高,质量要求严,保证路基结构物施工质量是本工程的重点。
在施工中保证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是本工程的重点。
路基开挖、接长涵施工及轨道拨接等施工前均按设计进行线路加固和既有线路基进行防护。
新建兰新铁路施工计划

目录一编制依据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原则 (2)二工程概况 (2)三工程完成情况 (3)3.1 开累完成情况 (3)3.2 剩余工程 (3)四施工总体部署 (4)五剩余工程施工安排 (4)5.1 路基工程 (5)5.2 桥梁工程 (5)5.3 隧道工程 (6)5.4 绿化工程 (7)5.5 防护栅栏 (7)5.6 轨道工程 (7)5.7 声屏障 (7)六节点工期及工作重点 (7)2014年施工计划一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①.招标文件、承包合同。
②.建设单位投资计划和对工期的要求。
③.目前本标段施工进展情况以及剩余工程情况。
④.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建兰新第二双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09]2159号)。
1.2.编制原则①.遵照合同文件,执行“主要技术条件”和工程规范。
②.实现工程质量、工期和节点工期目标,安全和环境保护目标。
③.制订技术先进的、结合现场实际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新建兰新铁路兰新第二双线平安至西宁段LXSQZ-1标段位于青海省海东州,至平安车站出站端(DK165+450)至西宁车站进站段、互助县和西宁市境内,途经青海省海东州的平安县、互助县和西宁市城东区,线路自兰新第二双线的平安车站引出,一路西行两跨湟水河再跨G109国道线,线路沿G109线走行,在小峡镇附近线路再跨G109线、湟水河、兰新高速公路、既有兰青线,线路以168大跨连续梁拱再跨兰西高速公路至西宁进站端(DK189+300),线路全长23.004km。
其中桥梁12座(特大桥6座、中桥6座),长13508.99米;箱形桥2座,涵洞12座;,路基9段长3161.62米,隧道5座,长6131米。
三工程完成情况3.1 开累完成情况截止到2014年3月1日,累计完成产值18.9亿元,主要实物指标如下:①路基工程:区间土石方累计完成92.72万方,为设计100%,完成绿化22.6万株,为设计84.6%;②桥涵工程:特大桥累计完成13085.52延长米,为设计的100%;中小桥431.28延长米,为设计的100%;涵洞累计完成261.46横延米,为设计的100%;箱梁330片预制架设全部完成,现浇梁36孔全部浇筑完成。
兰新铁路兰州西至武威南段增建二线工程

兰新铁路兰州西至武威南段增建二线工程1. 项目背景兰新铁路是中国国家铁路总公司在新世纪规划建设的一条重点干线铁路,连接中国的西南、中西部和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骨干线路之一。
兰新铁路全线起点为兰州西站,终点为新疆乌鲁木齐站,全长1997公里。
其中,兰州西至武威南段是该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277公里。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兰新铁路兰州西至武威南段的客货运输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原有的铁路线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为此,铁路部门计划在原线路基础上增建一条铁路,以提高该路段的客货运输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工程概况兰新铁路兰州西至武威南段增建二线工程总长约268公里,主要采用双线货运专用铁路标准建设。
其中新设的线路长约228公里,将由8个车站和6个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组成。
改造的线路长约40公里,主要进行线路加宽和深基础处理。
该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铺铁路线路:兰州市城关区兰州西站至武威市凉州区境内,线路长约228公里。
•改造铁路线路:武威市凉州区境内至张掖市山丹县河西堡境内,线路长约40公里。
•调整原线路:在武威市凉州区南陇墓地站至天水市张家川县境内约20公里段,对原线路进行调整,以便与新建线路衔接。
•新建和改扩建车站、停车场等附属设施:新线路将从兰州西站、兰州市西郊车场、陇南市礼县车场、武威市凉州区主站、天水市静宁县车场、定西市临洮县车场、平凉市崇信县车场、兰州市七里河区车场过境,设有8个车站和6个货物调度站,建设12个扩大或新建的停车场。
该工程建设时间预计为4年,预计耗资220亿元人民币。
3. 项目意义兰新铁路兰州西至武威南段增建二线工程的实施,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兰州西至武威南段是兰新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交通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本段DK734+400.00~DK800+469.2段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玉门市境内,地势平坦,线路所经之处多为戈壁。
地形,地貌:本段线路走形于祁连山北麓洪积区,地形平坦开阔,毗邻连霍高速和既有的兰新铁路,交通较为便利。
施工范围内涉及地层:工点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砾沙,细圆砾土,粗圆砾土,粉质黏土,粉砂,细砂,砾砂。
第四系中更新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砂,中沙,粗砂,砾砂,细圆砾土,粗圆砾土。
第四系全新统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细圆砾土,人工填土,沙质黄土。
第三系泥岩,砂岩。
工点范围内无地表水,局部冲沟有季节性流水,本次勘察25米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二.路基工程的特点、特殊性本段起讫里程:DK734+400.00-DK800+500.00,其中DK741+261-DK785+000为断链段,实际工程全长22.361km,地基处理措施为冲击碾压,强夯,CFG桩。
管段地处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砾沙,细圆砾土及粗圆砾土分布地区,为确保路基工后沉降≤15mm,地基处理和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即沙类地基沉降变形估算及监测为本项目的又一重点。
施工工期紧、质量标准要求高、施工技术新、施工难度大是本工程的突出特点。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是西部地区唯一一条高速度目标值的客运专线。
工程设计标准高、技术新,工后沉降≤15mm;主要承重结构物的使用寿命要确保满足100年要求,主体工程质量要实现“零缺陷”,并满足高速、重载列车开行的高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
三、分阶段工期施工监控一、开工前1.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认真阅读设计文件,了解全线纵坡、超高、加宽路段的设置情况。
2.审核成包人的测量成果资料,其内容应包括:承包人在开工前进行的导线、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导线点的加密,横断面(每50m一个断面)复测。
3.现场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承包人应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路堑堑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弃土场等放入具体位置装,报现场监理复查。
4.每一分区场层顶由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进行的恢复中桩进行核查。
二、施工阶段1.每50m打控制桩测定清表范围,清除基地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开挖两侧排水沟,清除场内杂物。
2.清表施工时应使清除后的场地平整,压实,排水系统良好。
3.清表施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清表30cm。
(保护试桩区域内的桩头)第二次清表20cm。
4.清表首先用推土机清除浮土,之后再用平地机平整场地。
最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5.场地压实分4次进行,静压一遍,振动压实一遍,再静压一遍,最后振压一遍。
6.检查沿线是否有隐蔽的水井、坟坑或洞穴,若有,必须督促承包人认真回填夯实。
三、冲击碾压(一)施工顺序刮平场地压路机碾压洒水第一次冲击碾压(五遍)推土机推平击坑平地机刮平第二次冲击碾压(五遍)推土机推平击坑平地机刮平(二)施工方法1.对施工场地进行碾压整平,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密实,确保冲击碾压机械平稳、快速行驶,达到良好的冲击碾压效果。
2.表层杂物清除后,对全线范围内进行冲击碾压两次,每次碾压五遍。
在每次碾压前必须用洒水车进行洒水,保证含水量达到碾压要求。
3.第一次碾压保证车速不低于15km/h,五遍碾压完后推土机配合将冲击坑回填整平,平地机进行刮平。
第二次冲击碾压保证行驶速度不低于12km/h, 压完后推土机配合将冲击坑回填整平。
平地机进行刮平,光面压路机进行碾压。
4.冲击碾压区为白灰线与便道之间所夹区域,为机械运行顺畅冲击碾压沿线路方向呈椭圆形轨迹来回碾压。
5.场地工序完成后,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必须达到设计文件规定和规范要求,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四.强夯一、施工准备监理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2.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在施工区周围开挖深度不少于2m深的减震沟,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4.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5.夯锤的重量应按欲加固的土层的深度、土的性质及夯锤落距选定,夯锤底面宜采用圆形,面积符合设计要求。
6.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7.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单击夯击能(kN·m)8.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2~3遍,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
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9.夯击次数的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8-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10.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形。
二、强夯施工1.机械设备根据强夯现场试夯结果,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锤底面积为4.9㎡,夯锤中对称设置4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
2.施工参数确定根据强夯设计影响深度4~6m初步确定参数:夯击遍数五遍,点夯3遍,满夯2遍;夯点布置为梅花形,点间距5m。
夯击点布置示意图点夯1遍平面布置示意图1为第一遍夯击击点(1)开挖减震沟:在强夯区距离民房较近一侧开挖不少于2m 深的减震沟,防止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2)测量放样:测放第一遍夯击点位并编号,并对原地面抄平,撒出白灰点。
(3)夯机就位:强夯设备就位,设备进行调试并调整好机位,按照预定夯击能量调整好夯锤落距,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4)夯击:将夯锤吊至预定高度,然后脱钩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铺垫碎石将坑底整平。
一个点连续夯击8~15次,并随时测量每次夯击完成后的沉降量,最后两次沉降量差若大于50mm,再继续夯击,直至最后两击沉降量差小于50mm,应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进行第二遍夯击点夯击,夯击点由测量放样而定,夯击方法同上。
(5)满夯: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用低能量夯满夯1遍,落距控制在5m,满夯搭接不少于1/4D(夯锤直径)。
施工工艺流程图三、施工监理注意事项:1.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2.强夯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
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3.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
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4.有建筑物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5.当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涵洞。
6.当强夯与岩溶注浆同时采用时,应先进行强夯再进行注浆加固。
7.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8.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
9.施工中如发现歪锤时,需用填料(或土)将坑底垫平,才能继续施夯。
10.如遇夯锤的通气孔堵塞,应立即开通。
11.表层土过干(尤其是满夯)应采取增加含水量的措施。
12.雨期施工,要防止雨水浸泡现场,必须精心施工,否则表层质量不好,将造成建筑物沉降过大和发生不均匀沉降。
冬期施工时,不宜进行满夯。
四、质量重点控制监理1.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
2.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3.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4.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5.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⑴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须记录、整理。
⑵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
⑶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外部补充填料量的记录。
⑷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⑸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⑹记录最后2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值五、施工检验监理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1/4夯锤直径。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的10%平行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1)检验数量:施工结束7天后,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
每一工点每3000㎡抽样检验12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荷载试验3点。
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的检验满足设计要求。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检验数量的50%见证检验;勘测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载荷试验。
(2)在每500~1000㎡面积内的各夯点之间任选一处,在有效加固深度内,每隔1m取1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模量和湿陷系数,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