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
鱼类介绍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洄 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出
“双名法”。
6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纲。
4
二、鱼类学的研究内容
1、什么是鱼类学(Ichthy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
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 2、鱼类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1)鱼类形态学(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系统鱼类学) (3)鱼类生态学(环境生物学) (4)经济鱼类学 (5)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
3、建国以后的成就: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7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全骨类)和真骨鱼 类。真骨鱼类可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20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8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鱼类生物是水域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脊椎动物,它们具有无数令人惊叹的特征和适应性。
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关于鱼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包括分类、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分类学鱼类分类学是研究鱼类物种分类关系的学科,根据形态、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将鱼类物种归为不同的科、属、种等级。
目前已知的鱼类物种众多,被分为两个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鱼亚纲。
1. 肺鱼亚纲:这是鱼类学中的特殊类群,包括肺鱼、蒙眼鱼等。
它们具有一对肺,可以在缺氧环境下换气。
肺鱼还可以通过皮肤、口腔黏膜进行呼吸。
2. 辐鳍鱼亚纲:这是鱼类学中的主要类群,包括了绝大多数鱼类。
辐鳍鱼的鳍条由软条和硬条组成,可以用于稳定和控制游泳姿势。
二、解剖学鱼类的解剖学研究对于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1. 鱼类体型:鱼类体型各异,从小巧的倾盆大剑鱼到庞大的鲸鲨。
鱼类的体型通常会适应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
2. 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主要由骨头和软骨组成。
鱼类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并为肌肉附着提供支持。
3. 鳞片:鱼类的身体通常覆盖有鳞片,鳞片可以保护皮肤免受损伤和感染。
鳞片的形状和结构因鱼类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 鳃呼吸器官:大多数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
鳃通过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并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
鳃结构复杂,具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以便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三、生理学鱼类的生理学研究探索了它们的生命活动和功能机制。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呼吸系统:鱼类的呼吸系统主要由鳃、鳃耙和肺等组成。
通过呼吸系统,鱼类可以从水中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鱼类的心脏结构简单,通常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血液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体内的血管系统供应给各个组织。
3.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和肝等组成。
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

投资成本高
鱼类人工繁殖需要建设养殖设施 、引进种鱼、购买饲料等,投资 成本较高。
收益周期长
鱼类人工繁殖需要经过较长时间 才能获得收益,且市场价格波动 较大,投资风险较高。
前景展望
1 2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将 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提高渔业产量
产量增加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 得大量的鱼苗,进而提高渔业产量。这对于 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渔民收入以及促进渔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效益
人工繁殖的鱼苗品质较高,生长速度快,且 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这使得养殖效益得到 显著提升,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户 的收益。
改良鱼类品种
鱼苗培育
当鱼苗孵化后,进行鱼苗的培育和管理,包括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水质的调节等,以确保鱼苗健康成长。
03 鱼类人工繁殖的环境因素
水温控制
总结词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和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详细描述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适宜的水温可以促进鱼类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提高繁殖成功率。在人工繁殖过程中, 需要严格控制水温,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温度变化,以适应不同鱼类的需求。
将受精卵收集到适当的容器中,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湿度。
胚胎观察
定期观察胚胎发育情况,记录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
胚胎培养条件
调节水温和水质等环境因素,以满足胚胎发育的需求。
鱼苗孵化技术
孵化容器
选择适当的孵化容器,以满足鱼苗孵化所需的水量和氧气需求。
孵化管理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氧气的充足,同时监测鱼苗的生长 情况。
环境因素调节
鱼类的生物学

鱼类的形态特 征
鱼类的体形
体型:鱼类的体型多种多样,包括纺锤形、椭圆形、圆柱形等
体色:鱼类的体色丰富多彩,包括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等
鳞片:鱼类的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水流阻力 鳍:鱼类的鳍具有游泳、平衡、转向等功能,包括胸鳍、腹鳍、背鳍、 臀鳍、尾鳍等
鱼类的鳞片和皮肤
鱼类的骨骼
鱼类的骨骼主要由软骨和硬骨组成 软骨主要分布在头部、躯干和尾部 硬骨主要分布在鳍、脊椎和肋骨 鱼类的骨骼具有支撑、保护、运动和呼吸等功能
营养循环:鱼类 通过摄食浮游生 物和底栖生物, 将营养物质从水 生环境转移到陆 地生态系统
水质净化:鱼类 可以吸收水中的 有害物质,从而 净化水质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渔业资源:鱼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 来源之一
休闲娱乐:钓鱼、观赏鱼等休闲活 动为人类带来乐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平衡: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重要角色,对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 影响
分布
水质:影响鱼类 的生存和健康
水流:影响鱼类 的觅食、迁徙和
繁殖
光照:影响鱼类 的繁殖和生长
食物链:影响鱼 类的生存和种群
数量
栖息地:影响鱼 类的生存和繁殖
鱼类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食物链:鱼类是 食物链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许多 其他生物提供食 物来源
生态平衡:鱼类 通过捕食病弱和 年老的有蹄类, 帮助维持生态平 衡
续和稳定。
生态系统平衡: 鱼类是生态系 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们 的繁殖和生长 对维持生态系 统平衡起着重
要作用。
资源利用:鱼 类的繁殖和生 长为人类提供 了丰富的渔业 资源,为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
第三篇鱼类生态学

碳酸,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
尽管吸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
13
硫化氢(H2S)
是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嫌气性细菌分 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经硫酸盐细菌的 还原作用而生成。
9
pH对鱼类的影响
(1)在酸性水体内,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 降,使一部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完全受阻,因而减 低其载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 鱼类也会缺氧。 (2)当 pH值超出极限范围时,破坏皮肤粘膜和 鳃组织。 (3)间接危害,如在酸性环境中细菌、藻类和 各种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均受到抑制;硝化过程滞 缓、有机物的分解速率降低,导致水体内物质循环速 度减慢。
10
四、溶解氧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 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接影 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 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足,可能引起嫌气性细 菌的滋生,对鱼类和天然饵料起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 响。
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 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含氧量继续锐 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后窒息而死。
16
很多鱼类对于光线有明显的趋光性,这一原理目 前已被应用到灯光捕鱼,如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 鳀鱼、银汉鱼等均有显著趋光性。 鱼类的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光与鱼类 体色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17
七、声音
鱼类能感受机械振动、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鱼类对声音的感受器主要是测线器官、内耳下
部的球状囊和瓶状囊。
4
鱼类学讲义-生态学

第三篇鱼类生态学(生物学)第11章鱼类与环境重点和难点:掌握鱼类栖息环境的特点及各生态因子对鱼类的影响掌握鱼类种内、种间及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深入认识鱼类的生活环境及鱼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鱼类的环境:围绕着鱼类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子11.1 水环境-水的性质一、水的性质1.密度:约为空气的800倍,相当粘稠→流线型体型;水在4℃时比重为1(鱼类:1.02-1.06);表面积/体积较大+体内有少量的空气和油脂,故鱼类可自如沉浮2.压强:深度↑→压强↑,每加深10 m,约增加1atm;深海鱼类:肌肉强度、骨骼中钙含量、维持鳔的能力等3.比热:较高→鱼类的分布4.透明度:纯净的天然水相当透明。
不同光线被水吸收的快慢不同:红光:5m深处基本被吸收;橙光:可达15m深处;绿光、黄光:可达20m深处;蓝光:可超过100m在浑浊和被污染的水中,光的穿透力减少。
不同光线的透射→鱼类的体色:20m或更深→含红色或橙色色素;无光线处→无色或具深黑色5.优良溶剂:溶解→O2、N2、CO2等气体,矿物质、盐类、许多有机物;溶解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类二、水环境的类型1.淡水环境:流水环境+静水环境仅占地表的1%;在温度、水流、深度、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基质和暂时稳定性等方面差异很大;已知种类的41%在淡水中。
2.盐水环境:广阔、时空连续;海底类型、水的运动、温度和盐量多变海底区域:大陆架带→深达200m上陆坡带→深至约1000m下陆坡带→可达3000m深海底带→可深达约6000m超深渊带→含深海沟水层区域:表海层带→深约至200m,约为有效光线透射深度和大陆架边缘中海层带→深约至1000m,是所有光线透射的界限深海层带→无光,深达6000m超深渊海层带→ 6000m以下的深海沟,最深处11000m三、水环境对鱼类的影响★种群与环境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水环境具有多样性1.淡水环境1.1 流水环境◇上游→水流急、基质岩石性、DO高、温度低具吸盘(如平鳍鳅)或特殊的呼吸机制(如双孔鱼类);体流线型、运动力强(如红鳟、红点鲑);一般独居性和有较高的代谢率;生活在水底或接近水底的种类无鳔或鳔退化或鳔包藏于骨囊中;卵沉性或具粘性。
鱼类学(三)第三篇鱼类生物学基础——19鱼类的繁殖

通常性成熟期早的鱼类,其生命周期也较短,性成熟期晚 的鱼类,生命周期就长。
3
二、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因素
决定鱼类性成熟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包括鱼类本身以及外界 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1. 饵料。 2. 水温。 3. 光照。 4. 其它因素:水的盐度、水流速度、水质、透明度等条 件,有时对性腺发育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3.稚鱼期(juvenile)
从各运动器官发育已臻完善开始,直到鳞片开始形成至全身 披鳞,体形、体色基本上已与成鱼相似时为止。早期稚鱼一 般仍浮游生活。
16
胚胎期、 仔鱼期、稚 鱼期和幼鱼 期统称为鱼 类早期生活 史 ( 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 ) 阶 段。这一阶 段的命名在 学两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和平均分裂。第一次成 熟分裂,即减数分裂,卵母细胞由初级卵母细胞变为次级卵母 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变成成熟的卵细胞。
鱼类卵母细胞由母体产出到受精以前正处于第二次分裂中期, 到精子进入卵中才排出第二极体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在卵细胞进行成熟变化的同时,滤泡上皮细胞分泌一种物质把 滤泡膜与卵膜间的组织溶解并吸收,于是成熟的卵就排出滤泡 之外,成为卵巢囊内流动的成熟卵,这个过程叫排卵。当成熟 卵成为流动状态时,称为成熟的第V时相,此时的卵巢属第V 期。在适合的条件下,已经完成成熟和排卵,处于游离状态的 卵子从鱼体内自动产出,这称为产卵。
8
I期卵巢:性腺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是透明细线状, 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
Ⅱ期卵巢:为性腺正发育中的性未成熟或产后恢复阶段的鱼 所具有。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细血管分布于组织中,肉 眼尚看不清卵粒。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第3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专业知识模板)

一、鱼类早期发育的一般特征与过程
1.卵期:卵膜内发育的时期。 yellowtail kingfish (Seriola lalandi Valenciennes 1833)
(a) pre-cleavage; (b) 2 cell
(c) 4 cell; (d) 8 cell
(e) 16 cell; (f ) 32 cell
1.浮性卵
2.沉性卵
(1)不附着沉性卵 (2)附着沉性卵 (3)有丝状缠络卵
(三)鱼卵的鉴别要点
基本方法是:首先了解并掌握该海区、该 季节出现的鱼种及其产卵期,以判断可能 出现鱼卵的种类,在此基础上,以不同发 育阶段卵子比较“稳定’’的形态和生态 学特征,特别是鱼卵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别。
(m) larva 4 h post hatch,scale bars represent 1 mm。
3.仔鱼后期:开始摄食;鱼体外形与内
部结构为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1)卵黄囊消失阶段
(2)背尾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 (3)臀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 (4)腹鳍芽及腹鳍条出现阶段
4.稚鱼期 :体形迅速趋近成鱼;鳞被发
1. 鱼卵类型 2.卵子大小和形状 3.卵膜特征 4.卵黄结构 5.油球 6.卵黄间隙 7.胚胎的特征
二、仔、稚鱼及其鉴别要点
基本要点和方法与鱼卵相同,掌握各个发育期鱼 苗的形状特征,是鉴别仔、稚鱼的基础。 1.仔鱼期 鱼体的形状,卵黄囊的形状,油球在 卵囊中的位置;肛门的位置,鳍膜的形状,肌节 数目以及色素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等都是鉴别仔 鱼种类的主要特征。 2.仔鱼后期 以测定鱼体长度、体长与各部分比 例,肛门开口的位置,肌节数目以及色素的类型 和排列,各鳍原基或鳍条的形状和位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肠胃充塞度测定:一般目测,分成6个级:
00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无食物 残存 少量 适量 充满 胃膨大
全年测定,可年出季节变化;周日测定,生殖季节测定等。
3、样品处理
全取或剪一段,标签,5-10%福尔马林固定。在同一地点采集的样品,用于 分析饵料基础、利用程度、对食物的选择性等,取得饵料的平均标准重量。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三节 鱼类的生长
了解几龄之前生长最快,对制定养殖、捕捞计划都 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的生长特性
1、生长直到老死为止 2、生长最快在性成熟前,生长有阶段性 3、不同生长阶段,表现不同,有时以增加体长为主,有 时以增加体重为主 4、一般雌大于雄 生长有季节性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和食性转换
二、鱼类食性的转换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转换 (二)季节变异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四)食饵的昼夜变化
三、鱼类的食量
一般3-5% 5-10% 饵料系数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三节 鱼类食性的研究 一、食性材料的收集 1、生物学测定:10-100尾。记录:产地、日期、编号、体长、
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非生物环境包括温度、盐度、酸碱度、溶解氧、水流、水压 等。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一、水温 水温高,代谢强
耗氧率(μg/g.min)
8.000 7.000 6.000 耗 率μ/ . i ) 氧 ( ggmn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0 15 温度(℃) 18 21 24 27 30 33 36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三节 鱼类食性的研究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1)计算各饵料成分的个数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 4)测定饵成分的重量 查出胃内有该食物的鱼的尾数
1、出现频率法
被查鱼总尾数
× 100
2、个体数量法 即某种饵成分在总饵料中所占的百分比 3、体积法 先测定整个食物团体积,求出各饵料成分的百分比 (研究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常用) 4、重量法 还原成活重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三节 鱼类食性的研究 二、胃肠道内含物的处理
1、消化道长度测定 2、食物团称重 3、饵料消化程度测定 4、饵料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5、更正重量--测定食物团的实际重量,和各种成 分的重量,还原出被鱼类吃下的食物的重量。可以利 用1)水生生物样品中所测定的饵料生物平均重量资 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二节 鱼类的年龄鉴定
三、运用耳石鉴定年龄的方法 四、运用鳍条鉴定年龄的方法 五、运用鳃盖骨、匙骨等骨片鉴定年龄的方法 六、运用脊椎骨鉴定年龄的方法 七、轮纹的周期性—观察到的轮纹,是否就是年轮?关系到 鉴定的正确性,一般通过观察鳞片边缘状况的周年变化解决: 如大黄鱼,经过大量观察,耳石在入射光下,暗窄带在边缘 出现时间为1-6月,其余各月边缘全为明亮,由此得出结论, 1年一个轮。
相同温度下的平均耗氧率(μg/g.min)
图1. 鲑点石斑鱼的耗氧率与温度的关系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温度高 摄食强度大 水温度 胚胎发育快,如淡水白鲳,27度16-18小时,29度时 13-14小时;点带石斑鱼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和食性转换
一、食物的选择性 鱼类对不同食物有不同喜好,如同时有几种食物, 可能先吃掉某一种。因此,可分主要食物、次要食物、 偶然食物等 ri − p i E = 选择性指数 pi ri − p i E = 另一种形式 ri + p i Pi 某种食物在食料基础中的百分比 Ri 该种食物在胃容物中的百分比
该成分的更正重量 重量百分比( %)= × 100 食物团更正重量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三节 鱼类食性的研究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为了研究鱼类食性组成的周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在统计 分析时,常用更替率来表示各类群和各种类食物在各月 或各季节的变化情况:
增补率+减少率 更替率 %= 2 或 1-相同率 %
鱼类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留下标 志,利用这些标志可以研究鱼类的年龄、过去生长的速度、 生成熟年年龄、产卵时间、产卵习性等。
第一节
研究鱼类的年龄和生长的意义
1、了解生长情况 2、预测资源变动 3、判断渔捞对资源的影响 4、分析产卵群体
一、渔业上的意义
二鱼类的年龄
鲟科鱼100龄,一般鲤鱼15龄,太湖新银鱼1龄等。相差十分悬殊。
食性研究中,方法很多,根据需要(目的)和可能,选 择几种方法。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繁殖是保证种群增殖和种的续存的重生命过程。生产上,需 要通过人工繁殖解决苗种,对养殖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视鱼 类繁殖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 一、性成熟与生长
成熟年龄--一般3-4龄,但会有变化。 同种个体的性成熟年龄有变化,大黄鱼第一次性成熟可以是2-5龄。 作为判断性成熟开始的指标,常是鱼体大小,而不是年龄,浙江沿海的大 黄鱼雌鱼,L28厘米,W300克;雄鱼L25,W200克。 雌、雄性成熟年龄不同,雄鱼常比雌鱼早,总是先进入产卵场,因此,产 卵早期,产卵场的雄鱼多,后期则雌鱼多。 早熟的鱼,生命周期短。 鱼类性成熟的特点,是进行资源估计和预测鱼类数量变动的重要依据之一。
热带鱼类:17-13度以下不能生存: 温水性鱼类:鲻、梭、小黄鱼、金色小沙丁鱼等: 冷水性鱼类:大麻哈鱼、虹鳟、江鳕等 广温性鱼类 狭温水性鱼类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二、盐度 盐度主要通过渗透压影响鱼类 (一)海水鱼类 (二)淡水鱼类 (三)洄游性鱼类 (四)河口鱼类 广盐性鱼类和狭盐性鱼类 养殖中应注意盐度的变化 四大家鱼在盐度3以上不能繁殖 深海鱼类只能经受的盐度变化不足1%
六、生长方程
−k(t−t0 )
L = L [ −e t ∞1
] ]
W =W [ −e t ∞1
−k(t−t0 )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一节 鱼类的摄食与类型和摄食方式
一、摄食类型 (一)按食物性质分 1、植食性 2、动物食性(肉食性) 3、杂食性 (二)按摄食方式分 1、捕食性 2、滤食性 3、刮食性 4、吮食性 5、寄生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第二节 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鱼类与其他水生生物有密切的关系。包括: 一、鱼类的种间关系
1、食物关系 2、共生关系 3、寄生关系 4、竞争关系 二、鱼类其他生物的关系 1、致病与敌害 2、败坏水质,如甲藻、蓝藻等 3、食物 食物链 食物网 生产力金字塔 鱼类生物量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二节 鱼类的年龄鉴定
二、运用鳞片鉴定年龄的方法 (一)收集材料:1、取鳞片的位置在背鳍;2、每条鱼取20片;3、同时测 体重、体长、性别、性腺发育情况;4、处理:浸入淡氮水或温水数分钟, 冲洗、装袋、标签。 (二)鳞片上年轮标志 (大致分6种):1、疏密型 小黄鱼;2、切割型 鲤科 鱼;3、环片分歧;4、环片合并;5环片形成间隙带;6、环片改变方向和 环片变细 (三)副轮—偶然变化所引起的轮纹;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面形成的轮圈; 再生鳞—脱落后长出的新鳞; (四)鱼类年龄的计算 记载年龄一般以鳞片上见到的轮纹数,以阿拉伯数字记录,如三年轮纹, 记3,为表示年轮形成后,有最外轮纹外方又有新的增生部分,常在年轮 数的右上角加“+”。 1龄鱼(0+-1)—经历了一年生长季节,年轮还没有形成或第一个轮正在形成 2龄鱼(1+-2)—大致经历了二年生长季节,一般在鳞片上已有一年轮,或第 二个年轮正在形成。依此类推。。。。。。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一节 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 二、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因素
当环境发生恶化时、饵料不足、初次性成熟年龄推 迟; 平均温度高、光照长、食料丰富、水质良好时,鱼 成熟早,南方比北方早1-2年。 光线对生殖有影响 鱼类的内在因素决定鱼类的成熟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一节 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 三、性腺发育与性周期 (一)鱼类卵细胞的发育与成熟过程:
log l2 − log l1 ct = 0.4343(t 2 − t1 )
log l2 − log l1 t 2 + t1 c1t = . 0.4343(t 2 − t1 ) 2
log l2 − log l1 l1 = 0.4343(t 2 − t1 )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三节 鱼类的生长
第三节 鱼类的生长
二、影响鱼类生长的外界因素
1、饵料 2、温度 3、光照 刺激中枢,促进内分泌 4、化学因子—超出范围,小则影响生长,大则影响生存。 5、水体大小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三节 鱼类的生长
三、鱼类生长率的研究 (一)直接法--1、饲养法;2、标志放流法 (二)间接法 1、长度分布曲线法:1)根据体长分组(找出高峰) 2)根据年龄鉴定结果,了解各年龄组的体长,了解 生长情况。 2、推算法 ln sn = 莱亚公式:
卵原细胞(分裂期)--分裂增殖 卵母细胞生长期--染色体交会、小生长(核和质生长)、大生长 (III时相开始,积累营养物质)。 成熟期--形成卵子。完成大生长后,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数 分裂和平均分裂。(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即由初级卵母细胞进入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后,即为成熟卵子;鱼类产卵 时,正处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到精子入卵,第二极体才排出, 第二次成熟分裂完成) 六个时相-- 排卵-- 产卵-- 亲鱼成熟-- 卵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