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物学形态特征测量指标表

鱼类生物学形态特征测量指标表
鱼类生物学形态特征测量指标表

***鱼的形态学特征测量

体重

体长

头长

吻长

眼径

眼间距

尾柄长

尾柄高

背鳍基长

脂鳍基长

臀鳍基长

背前距

背后距

腹棱

背鳍条数

臀鳍条数

鳃耙数

性别

补充:

框架数据(李雅娟,田萍萍,李莹,等.中国洪湖不同倍性泥鳅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特征比较分析.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24(3):236-241)包括:眼后头长(PL)、后头部到鳃的距离(LOOSR)、鳃盖后缘到背鳍基部起点的距离(LOOE—DO)、背鳍前端到尾鳍距离(LODO—CB)、腹鳍基部起点至臀鳍基部起点的距离(LOPB—AO).

吻背长(吻端至背鳍起点水平距离)、吻腹长(吻端至腹鳍起点水平距离)、吻臀长(吻端至臀鳍起点水平距离)黄颡鱼的形态学特征测量

体重

体长

头长

吻长

眼径

眼间距

尾柄长

尾柄高

背鳍基长

脂鳍基长

臀鳍基长

背前距

背后距

背鳍条数

臀鳍条数

鳃耙数

性别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9)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 2、成熟系数(5分): 3、补偿深度(5分): 4、氧债(5分):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______;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________.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2、如何判别罗氏沼虾幼体质量的好坏 3、扣仔蟹培育过程中,性早熟产生的原因分析

4、鳖卵孵化的最适生态条件有哪些。 三、问答题(26分) 1、对青、草、鲢、鳙进行人工催产的机制是什么?(12分) 2、试分析名特水产品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14分)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参考答案)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指鱼类从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到开始产卵的这段时间。 2、成熟系数(5分):性腺重占体重的百分比。 3、补偿深度(5分):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浮游生物消耗氧气时的深度称补偿深度(UE)。 4、氧债(5分):水中耗氧性微生物,有机还原中间产物,无机还原物在厌氧情况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值称为氧债。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4~3:1 ;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 2~3:1 。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微粘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团头鲂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 14~18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 2 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 17~20;适宜温度为 8~12℃。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10~12;适宜温度为26~28℃。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橘黄色;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紫红色,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灰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青绿色。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美国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虎纹蛙。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黄、绿蟹是青蟹发育过程2种不同阶段的表现: 黄蟹是青蟹的蟹苗由仔蟹经3个月之后养成稍大的一点,性腺尚未成熟,体色为黄色,成为黄蟹;绿蟹是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饱满而肥大的蟹,也称青蟹。

鱼类系统分类

第二篇鱼类系统分类 第一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万种鱼类,包括62目、515科、4494科、约28000种,其中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约各占一半,海水鱼类略多,大约12500种。其中无颌类85种,850种软骨鱼类鲨(sharks)、鳐(skates)、魟(rays)、银鲛(chinaeras) ,有23000或更多的硬骨鱼类,淡水鱼类占41%,海水鱼类占58%,而生活在海淡水之间的鱼类超过1%。 中国鱼类有3000多种,其中海水鱼类有2000多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2004年我国渔业产量达4901.77万吨,海水鱼类为1017.16万吨,占渔业产量的20.75% ,捕捞量和养殖量分别为959.01、58.15万吨,占海水鱼类产量的94.3%、5.7%。海水鱼类捕捞中分别是带鱼140.29万吨(占海水鱼类捕捞量的14.65%,下同)、鳀鱼110.17(11.49%)、蓝圆鲹61.77(6.44%)、海鳗31.96(3.33%)、小黄鱼31.45(3.28%)、金线鱼31.25(3.26%)、马面鲀19.88(2.07%)、拟沙丁鱼18.04(1.88%)、鲷类15.23(1.59%)、金枪鱼13.60、白姑鱼10.94、鳓鱼9.50、大黄鱼8.92、黄姑鱼7.52、石斑鱼6.79、鳕鱼2.46。 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 一.种的定义 鉴别一种鱼要从“形态”和“生理特征”两方面结合进行,从形态学角度,不同种间往往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个别变异、年龄差异、地理位置等情况,造成同种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从生理方面进行研究。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亚种是种以下分类阶元,又是种类繁殖单位,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分布上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地方性种群,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相邻的亚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 品种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经人类选择培育而将能适应一定的自然、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品和品质上符合人们的需求,如鲤鱼有镜鲤、荷包鲤等品种。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地点的种群在形态、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特别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模式标本 属、科、目、纲、门、界 在书写时,门、纲、目、科、属之第一个字母用大,种名第一个字母用小写。定种人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如果两个人合定一种,则在两个人的名字之间写一个et或&表示“和”的意思。 属:是一个聚合的分类学单元,包括一群相似或相关的种,它包括一个或一群推测起来在系统发育方面具有共同起源的种,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 目---Formes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亚目----oidei or oidea 鲤亚目----Cyprinoidei 总科---- oidae 科---idae 鲤科Cyprinidae

第四章鱼类生物学(精)

第四章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37.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一连串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由许多食物环节彼此交错互相联系形成的复杂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 38.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 39.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40.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41.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42.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3.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44.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45.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龄。 46.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亦是一种假年轮。 47.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 48.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49.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增长值。 50.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二、填空题 68.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 69.暖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 70.4-4.5mg/L 6.5-11.0mg/l 71.海水鱼类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 72.食物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鱼类与其它生物间关系 73.凶猛鱼与被食者的关系食饵竞争寄生共栖共生 74.鳃耙浮游植物滤取式下颌角质周丛生物刮取式鱼虾袭击式75.喜好性易得性 76.杂食性3级 77.螺蚬水生维管束植物。 78.490 79.浮游动物30mm 80.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 81.个体数量法重量法体积法出现频率法 82.脊椎骨鳃盖骨匙骨鳍条耳石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神题1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 一、解释题(共5题,3分一题) 能流渠道(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元素回到环境,这些被释放到环境中的物质,再被绿色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这种物质传递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为绝对怀卵量。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绝对生长:是鱼类在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量。表示鱼类一年、月、日的生长速度。分期注水:鱼苗下塘时,鱼体小,池塘的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以后每隔3-5d注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共加水3-4次,最后达到最高水位的养殖方法。 捕大补小: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防鱼种或夏花。 四定投饵:定质: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草类须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饵料的大小应与鱼的口裂一致,以加强饵料的适口性。 定量:使鱼类吃食均匀,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有利于生长。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就是投饵要有固定的地点,使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 流水养鱼:是在水体不断流动的鱼池中,高密度放养鱼类进行人工强度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鱼》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鱼的呼吸与运动。 【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是无脊椎动物?什么是脊椎动物?我们平常吃的鱼属于哪一种?(课件第2页)二、合作探究 观看课件第3页,教师介绍: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提问: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打开课件第4页)? (一)游泳 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二)呼吸 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 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三)总结鱼类主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课件第6页的鲫鱼图片,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经济鱼类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经济鱼类 种名分类地位原产地引进年份引进单位 裸腹鲟Acipenser nudiventris鲟形目鲟科前苏联1933—1934 新疆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鲟形目匙吻鲟科美国1990 湖北省仙桃市水产研究所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雀鳝目雀鳝科美国1990 广东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鲑形目鲑科北美1959 金日成赠送我国政府 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鲑形目鲑科美国1987 广东省水产厅 高白鲑Coregonus peled鲑形目鲑科前苏联、北美1985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楚德白鲑C.lavaretus maraenoides鲑形目鲑科前苏联、北美1985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奇尔白鲑C.nasus 鲑形目鲑科前苏联1987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鳗鲡目鳗鲡科欧洲1995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achypomus 脂鲤日脂鲤科南美1985 广东省水产养殖开发公司大口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 鲤形目胭脂鱼科北美1993 湖北省水产研究所 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鲤形目鲤科日本琵琶湖1976 中山大学等 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鲤形目鲤科前苏联1949 新疆 银刺鲃Puntius gonionetus 鲤形目鲤科马来西亚、印尼、泰国1986 华南师范大学卡特拉鲃Catla catla 鲤形日鲤科恒河流域1983 中国渔业考察团 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鲤形目鲤科南亚1982 珠江水产研究所 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鲤形目鲤科恒河流域1978 珠江水产研究所 德国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鲤形目鲤科德国1982 北京市水产研究所等 革胡子鲇Clarias lazera 鲇形目胡子鲇科非洲1981 广东省淡水养殖良种场 苏氏鱼芒鲇Pangasius sutchi 鲇形目胡子鱼芒科泰国1978 珠江水产研究所等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鲇形目鮰科北美1984 湖北省水产研究所 云斑鮰I. nebulosus 鲇形目鮰科北美1984 湖北省水产研究所 长鳍叉尾鮰I. furcatus 鲇形目鮰科北美80年代末湖北 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鲇形目美鲶科南美1990 广东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 鳉形目胎将科中南美洲1927 上海 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 鲈形目鲈科欧洲60年代上溯到伊犁河和额尔斯河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鲈形目棘臀鱼科北美1983 广东省水产良种场 长耳太阳鲈Lepomis megalotis 鲈形目棘臀鱼科北美1987 湖北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学会红胸太阳鲈L.. auritus 鲈形目棘臀鱼科北美1987 湖北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学会长臂太阳鲈L.macrochirus 鲈形目棘臀鱼科北美1987 湖北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学会斑纹太阳鲈L.. nigromaculatus 鲈形目棘臀鱼科北美1989 湖北 银鲈Bidyanus bidyanus 鲈形目刺科澳大利亚1991 广东、湖北 金鲈Macquaria ambigua 鲈形目暖鲈科澳大利亚1991 广东、湖北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鲈形目塘鳢科东南亚1988 华南帅范大字 尖吻鲈Lates calcarrifer 鲈形目尖吻鲈科东南亚1984 深圳市水产发展公司 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 鲈形目丽鱼科非洲1978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广东食品公司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鲈形目丽鱼科非洲1978 长江水产研究所 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 鲈形目丽鱼科非洲、印尼1978 珠江水产研究所 加利亚罗非鱼Sarotherodon galilaeus 鲈形目丽鱼科非洲1978 湖北省水产研究所 黄边罗非鱼O.andersonii 鲈形目丽鱼科非洲1987 广东 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 鲈形目丽鱼科非洲1981 广州币水产研究所 美丽罗非鱼Cichlasoma sp.鲈形目丽鱼科非洲1989 广东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 鲈形目石首鱼科美国199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水产养殖专业发育生物学试题集锦

2011年发育生物学期中检测试题 学号:20092513114 姓名:王超专业:水产养殖 一、填空题(40*0.5) 1.在初级精母细胞的期,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染色体片段。 2.血睾屏障可以保证有正常的发育微环境。 3.顶体中含有多种。 4.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又称为。 5.灯刷染色体出现在初级卵母细胞的期。 6.鸟类卵母细胞表面出现放射带表明细胞正在活跃地吸收营养物质。 7.哺乳动物卵子卵膜中的相当于两栖类卵膜中的。 8.从哺乳类卵巢三级滤泡中的排出的卵母细胞是细胞。 9.哺乳类的卵子排出后,残余的滤泡发育成为。 10.鸡卵的次级卵膜包括蛋白、蛋壳膜和。 11.海胆精子发生时会形成顶体突起。 12.受精卵的起着永久阻止多精入卵的作用。 13.哺乳类卵子皮层反应之后,透明带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称 为 14.哺乳类精子在接触到时,发生顶体反应。 15.卵裂与普通的有丝分裂对比,卵裂的,。 16.端黄卵的卵裂属于卵裂。 17.两栖类的卵裂属于型。

一、填空题 1.粗线期 2.各级生殖细胞 3.水解酶 4.生发泡 5.双线期 6. 滤泡细胞 7.透明带卵黄膜 8.次级卵母细胞 9.黄体 10.蛋壳 11. 与卵胶膜接触时 12.质膜 13. 透明带硬化 14.透明带 15. 速度较快周期较短 16.盘状卵裂 17.辐射对称 18灰色新月 19. 胚环 20.胚盾 21.原肠腔 22. 会聚性延伸 23.原肠腔 24.脊索中胚层 25.原条 26.生殖新月 27.原条 28.上胚层后端 29. 滋养层 30.着床 31.神经管 32.前中菱 33.生骨节 34.间介 35.中肾管 36.侧板 二、名词解释 1.生精管中的细胞主要是处于各个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除了生殖细胞以外,还有一类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即支持细胞,支持细胞具有营养生殖细胞和调节生精细胞周期的作用。 2.位于卵巢中,由滤泡细胞和卵细胞组成;在卵母细胞外方,由非细胞的膜形成透明带;有数层滤泡细胞组成颗粒层,其外面是一个充满滤泡液的滤泡腔;卵母细胞连同外方数层颗粒细胞突入滤泡腔中,形成卵丘;在颗粒层中出现充满滤泡液;在透明带里包裹着一个卵母细胞;滤泡膜;放射冠。 3. 在双线期,细胞核开始积极的合成活动,核的体积也迅速扩大, 此时的细胞核往往称为生发泡,在生发泡中,染色体改变了原先的紧密螺旋状态,开成了大量的环,这种状态的染色体称为灯刷染色体。 此时,细胞核中还出现大量的核仁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八年级上册生物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判断鱼是否新鲜可以辨别鱼的鳃丝是否鲜红)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辨认是否是鱼可 看它是否用鳃呼吸)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 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6、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7、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镛鱼。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黑龙江省地方名贵鱼类及常见经济鱼类

黑龙江省地方名贵鱼类及常见经济鱼类 “三花、五罗、十八子”称谓考 我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气候寒冷,水域辽阔,鱼类资源丰富,鱼类品种有很大的区域性特点,目前已知鱼类品种有105种,地方名贵鱼类及常见经济鱼类有40余种,民间流传的“三花、五罗、十八子”就是我省的地方名贵鱼类和常见的经济鱼类。 关于“三花、五罗、十八子”称谓的出处,目前无法得到具体的考证,只能说出自过去民间“鱼梁子”的渔民,他们在长期的捕鱼生产中,观察和描述常见和喜爱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再配上地方俚语,顺口的称谓就以此流传开来,形成了“地方名”,而后不仅仅在渔民之间流传,很多文章和专业学者都曾经引用过这些称谓。关于这些“土著性称谓”(地方名)和“学名”之间的关系,除了“三花”外,目前“五罗”和“十八子”都有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因为不涉及学术上的争议,所以至今也没有一个规范性的说法。以往工作之便,走访过一些老渔民、老“把头”,也请教过一些专家和学者,这次在牡丹江地区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又参考了一些有关资料,同时也为了方便“土著性称谓”和“学名”之间的引用,特撰此文,也请斧正。 一、三花:(鳌花、吉花、扁花) 1、鳌花—鳜鱼Siniperca chua_tsi (Basilewsky). 鲈形目Perciformes 鲈亚目Percoidei 鱼旨科Serranidae 鳜鱼属Siniperca .

2、吉花—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鮈亚科Gobioninae 鱼骨属Hemibarbus . 3、扁花—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鳊属Parabramis. 二、五罗:(哲罗、法罗、胡罗、铜罗、雅罗) 1、哲罗—哲罗鱼Hucho taimen (Pallas) . 鲑形目Salmoniformes 鲑亚目Salmonoidei 鲑科Salmonidae 鲑亚科Salmoninae哲罗鱼属Hucho. 2、法罗—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Ridhardson).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鲂属Megalobrama . 3、胡罗—黑龙江鰟鮍鱼Rhodeus sericus (Pallas)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鳑鮍亚科Acheilognathinae 鳑鮍属Rhodeus. 4、铜罗—梭鲈鱼Lucioperca lucioperca (Linnaeus). 鲈形目Perciformes 鲈亚目Percoidei 鲈科Percidae梭鲈属Lucioperca . 5、雅罗—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Dybowski)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 雅罗鱼属Leuciscus . “五罗”中有争议的是铜罗,少数人认为是“板黄”(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 Bleeker);多数人认为是与“板黄”相类似的鱼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技术)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410 学时:18 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三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6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

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是青、草、鲢、鳙鱼和鲮、鲤、鲫鱼等。为了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率,首先必须了解它们食性、生长、繁殖和栖息习性等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主要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 一、鲢鱼 又名白鲢,体侧扁头长的1/4,眼下位,腹棱自胸鳍下方直至肛门,胸鳍末端不超过腹鳍基部,体呈银白色。 二、鳙鱼 又名花鲢,大头鲢,体形接近鲢,但头大,头长约为体长的1/3,腹棱只在腹鳍在之后,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点。 三、草鱼 又名鲩,白鲩,体长,呈圆筒性,腹部无腹棱,头前端园钝,体呈草黄色。 四、青鱼 又名黑鲩,体型近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部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各鳍均灰黑色。 五、鲤鱼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口端位、马蹄形,有两对短须,背鳍和臀鳍前部的第三硬刺强大,后缘有锯齿,体背部黑色,侧线下方带金黄色,雄鱼的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六、鲫鱼 体形似鲤鱼,但头较少,体较高,无须。背、臀鳍也有带锯齿的硬刺。 七、鲮鱼 体梭形,腹部圆。口下位,上下颌有角质物,有须两对,咽齿3行。体侧上部每一个鳞片后方有一黑斑,胸鳍基部后上方有8—12个鳞片有深黑色斑聚成菱形斑块 第二节食性 鱼类的食性包括取食器官的形态结构、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每种鱼的食物组成取决于摄食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摄食机能。 一、鲢、鳙鱼的食性 鲢、鳙鱼是典型的吃浮游生物的鱼类它们靠滤食器官滤取食物。 鲢、鳙鱼的滤食器官是由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上器官(鳃耙管)组成。 鲢、鳙鱼的鳃弧与其他鱼类相似,有4对典型的鳃弧骨,每个鳃弧骨由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和不成对的基鳃骨组成。鳃弧骨是鳃耙和鳃丝附着的基础,也是构成鳃耙管的支架,腭褶构成鳃耙管的管壁,鳃耙管上的鳃耙是辅助吞咽食物。 鲢、鳙鱼滤取食物主要是靠鳃耙。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两者吃的食物相对不同,它们在食性上的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滤取食物的鳃耙形状、结构、排列致密程度不同所致。 鲢、鳙鱼的第一、二、三、四鳃弧背缘两侧都附有两列鳃耙,分别称外列鳃耙和内列鳃耙。同一鳃弧的内外两列鳃耙呈锐角排列,中间的空隙称鳃耙沟,与其相对应的腭褶适嵌于其中。除第一外列鳃耙的后端终止于第一上鳃骨的侧突起处,其他各列鳃耙都沿着上鳃骨进入鳃耙管中。第五对鳃弧只有外列鳃耙,管外部分排列在单一的下鳃骨的两侧,其间的空隙是第五鳃耙沟,此沟向后伸至咽底。同一鳃弧的内外列鳃耙,在鳃耙管外部以基部接触,尖

我国海洋经济鱼类的变迁

我国海洋经济鱼类的变迁 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中国渔场分布及近况 2)海洋荒漠形成的原因及现象 3)低值鱼的兴起 4)远洋渔业的困扰 2.过程与方法 过程 1)以图片的方式直接展现出我国渔场的近况 2)将人类捕鱼的各种不科学的方法展现 3)以传统鱼种的消失引出低值鱼的发展 4)叙述远洋渔业不乐观的原因 方法:将海鲜市场上由大黄鱼到巴浪鱼的缩影来反映现代渔业的不乐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严肃的态度认识到海洋生物的减少 2)要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3)要始终坚持供求平衡这一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海洋荒漠形成的原因 2.难点:中国的渔场分布及近况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图片以及讲解直观的反映出中国海洋的变化,为学生讲述海上大捕猎的故事,以精采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滥捕时代。 四、教学思路 渔场近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传统渔业资源的减少使新一批渔业资源走上舞 台远洋渔业的困扰 五、教学手段与媒体 PPT展示

六教学过程 不知道现在大家是否在餐桌上还能经常见到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身影,有同学经常吃这两种鱼类吗? (一)渔场分布及近况 中国渔场从北至南主要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四大渔汛: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以舟山渔场为例讲述渔场的变迁。历史上舟山渔场是浙江、江苏、福建和上海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与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齐名,在此舟山渔场的产鱼量可见一斑。但是在此要强调一个关于渔场的概念有鱼汛的海域才能称之为渔场。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舟山渔场的鱼汛都消失了,我们现在指的都是外海渔场。下面将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这四种鱼类为例来跟大家展现舟山渔场鱼汛消失的过程。 (二)海洋荒漠的形成原因及现象 1、大黄鱼和小黄鱼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楝[liàn]子开花石首来”这句诗,这句话描写的是这两种鱼类在春季来临时从外海向近岸或河口一带求偶时发出的声音,声若响雷。但是自上世纪50年代,敲罟[gǔ]这种作业方式的盛行导致大黄鱼群体受到严重的破坏,敲罟作业就是几十条船一起敲竹板,让石首鱼头骨中的两枚耳石产生共振,大鱼小鱼一起晕死,一网打尽,造成灭绝性捕捞。其主要表现在1957年10万吨的捕鱼量造成鱼多贱卖,也有很多幼鱼在滩头腐烂被当做肥料,由于方法的不科学性,不久就被国务院禁止;但在1959-1961以及文革时期许多地区又恢复这种作业方式造成大黄鱼沿岸产卵群体受到严重破坏;1974年浙江省组织近2000对机帆船前往大黄鱼的主要越冬场外海中央渔场捕鱼,正巧这一年渔发面积大,鱼群密度后,使捕鱼量高达16.81万吨,自此东海大黄鱼资源一蹶不振。如今一条野生大黄鱼市面上的价格是这样算的一斤重的大黄鱼1000元一斤,2斤重的大黄鱼2000元一斤......以此类推但是在当年每斤大黄鱼只有1角4分。大黄鱼在当今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2、50年代的摇橹撒网;60年代的渔船机动化,拖网渔业;70年代的钢质大型渔船、捕鱼仪的产生;80年代的助渔助航仪器的出现,鱼汛也在纷纷消失;90年代中国变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渔业大国,近海渔业资源却面临枯竭。 3、带鱼的产卵场近海和外海都有,所以补充能力较强,但在80年代后期鱼汛也逐渐消失,带鱼虽然至今都是主要的经济鱼类,但是也出现了个体小型化的问题。 4、墨鱼属于一年生动物,生长迅速、资源补充恢复快,但即使这样也没能挺住。经过对产卵前的“进港乌贼”的多年围捕,在80年代中国后期优质的墨鱼基本绝迹。 5、我国传统的经济鱼类,基本上是高营养级的底层优质鱼类,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掠夺性捕捞,大半凋零,也造成了另一批低值鱼登上舞台,成为我国渔业的主角。 (三)低值鱼的兴起 由于传统渔业资源的缺失造成了传统的渔业资源结构的基本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成长的次生物群落,他们通常生命周期短、平均营养级下降。其中巴浪鱼就成为了他们的代表。在南海和东海,巴浪鱼的产量仅次于带鱼的鱼类。在以前,巴浪鱼的用途是饲料,用来喂养石斑鱼。而随着其他鱼类产量的减少,迫于无奈巴浪鱼也作为人类的食物摆上了餐桌。(四)远洋渔业不乐观的原因 可能大家会想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发展远航渔业,地球表面大部分是公海呀!

16种鱼的名录

16种鱼的名录、地理分布及经济价值 1.鲤形目平鳍鳅科平鳍鳅亚科华吸鳅属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Fang, 1930 参考文献: 乐佩琦.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 科学出版社, 2000, 552-554.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437-439. 分布:长江上游。在四川省境内分布于长江干流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水系。此外,任河也有分布。 经济价值: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之一。可作观赏鱼[1]。 2.鲤形目平鳍鳅科平鳍鳅亚科后平鳅属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 omeiensis Chang, 1944 参考文献: 乐佩琦.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 科学出版社, 2000, 564-565.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442-443. 分布:长江上游的干支流。在四川境内已知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岷江、嘉陵江、安宁河、青衣江、乌江。 经济价值:可作观赏鱼[2]。 3. 鲤形目鲤科鰟鮍亚科鰟鮍属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unther 参考文献: 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72-174. 分布:黄河、长江等水系。四川省内在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江、乌江及金沙江下游有分布。长江中、下游,珠江等水系亦产此鱼。长江中下游盛产此鱼。 经济价值:可作观赏鱼[3]。中华鰟鮍体色鲜艳,尤其是每当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雄鱼体色鲜艳,臀鳍呈红色,有的边缘呈黑色,身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美丽的色彩。而雌鱼在生殖季节拖着一条长长的产卵管,在雄鱼的陪伴下显得别具一格。 3.鲤形目鲤科鰟鮍亚科鱊属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Dybows-ki),1872

(同等学力加试) 发育生物学专业 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鱼类生殖生理约30分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约20分 养殖鱼类的育种约20分 细胞工程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约3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鱼类生殖生理 考试内容:养殖鱼类生殖细胞的起源;鱼类性腺的形态、结构和分期;鱼类性成熟与性周期;鱼类下丘脑和脑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考试要求: 1、了解鱼类生殖细胞的起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季节周期变化以及成熟与生理死亡(退化)等。

2、掌握生殖细胞起源发育的特点及其成熟过程中的激素调节信号途径。 (二)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考试内容: 养殖鱼类的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操作技术;孵化技术;鲤鱼及其他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养殖鱼类人工催产的原理。 2、掌握养殖鱼类人工催产的技术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技术。 (三)养殖鱼类的育种 考试内容: 我国养殖鱼类遗传育种的现状和成就;鱼类引种驯化的生物学原理和应用;鱼类选种育种技术;鱼类杂交育种;鱼类性别决定及人工控制性别。 考试要求: 1、了解鱼类引种驯化和选种育种的技术。 2、掌握鱼类杂交技术和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 (四)细胞工程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鱼类雌核发育技术与原理;鱼类雄核发育技术与原理;鱼类多倍体产生的生物学原理;人工诱导多倍体鱼类的技术方法;鱼类多倍体的鉴定;鱼类多倍体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鱼类多倍体产生的技术和原理。 2、掌握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技术和鱼类多倍体的鉴定技术。 三、参考书目 《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刘筠著,农业出版社,1993年。

鱼类生理学复习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鱼类生理学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新陈代谢兴奋与抑制 适应性刺激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自动调节1.2. 二.填空反馈(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稳态 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短暂)、(精确)。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 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和(反馈)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7.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8.所谓兴奋性就是机体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9.在传统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10.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 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1.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 12.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时,如果阈值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强)。 13.(适应性)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 1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较小)。 1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负)反馈过程。 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和(广泛)。 18.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反应)。 三.是非题 9.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1 )刺激是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2 )可兴奋组织主要指肌肉、腺体和神经。(1 )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下,引起组织兴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 择的产物。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 2、食物链短 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 4、苗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