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鱼类生物学(精)

第四章鱼类生物学(精)
第四章鱼类生物学(精)

第四章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37.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一连串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由许多食物环节彼此交错互相联系形成的复杂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

38.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

39.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40.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41.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42.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3.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44.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45.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龄。

46.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亦是一种假年轮。

47.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

48.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49.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增长值。

50.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二、填空题

68.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

69.暖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

70.4-4.5mg/L 6.5-11.0mg/l

71.海水鱼类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

72.食物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鱼类与其它生物间关系

73.凶猛鱼与被食者的关系食饵竞争寄生共栖共生

74.鳃耙浮游植物滤取式下颌角质周丛生物刮取式鱼虾袭击式75.喜好性易得性

76.杂食性3级

77.螺蚬水生维管束植物。

78.490

79.浮游动物30mm

80.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

81.个体数量法重量法体积法出现频率法

82.脊椎骨鳃盖骨匙骨鳍条耳石

83.疏密型切割型间隙型碎裂型

84.4龄5夏4+

85.当年鱼0+

86.水温溶氧食物

87.饲养法年龄鉴定统计法生长退算法

88.鱼体中段侧线上方,背鳍起点下方。

89.Ln=RnL/R

90.性腺分期法成熟系数法

91.Ⅳ

92.卵生卵胎生胎生卵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体外受精

93.水层中漂浮水草或树根上黏水草丛营造鱼巢中浮性

94.春夏—分春夏——

95.水温溶氧

96.20% 532000粒 133/克

97.孵化从卵受精开始到仔鱼破膜孵出前

98.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

99.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100.鳗鲡中华鲟

三、判断题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四、选择题

71.A 72.A 73.C 74.B 75.B 76.A 77.C 78.C 79.C 80.A 81.D 82.B 83.C 84.A 85.C 86.D 87.D 88.C 89.B 90.A

五、问答题

71.鱼类的集群表现了同种个体间的互助,具有以下生物学意义:①有利于防御凶猛动物的袭击;②鱼群的逃网能力强于单个体;③有利于发现饵料生物,对生长有利;④成群游动中,游泳阻力小,以减少其能量消耗。

72.食物链越短,其消耗能量越少,则其生产价值越大,渔业的利用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在生产上人们通常选择那些食物链短的鱼类进行养殖,以提高水体的渔产力。

73.水体中凶猛鱼捕食其它种鱼类和种间的食饵竞争是鱼类种间关系的主要矛盾。就残食关系而言,在一个稳定的自然群落中,共存的凶猛鱼和被食鱼各有自适应性,以利本种的生存和发展。凶猛鱼在捕食能力(如善游、感觉器官灵敏等)、捕食器官(如口裂大、齿锋利等)的结构等方面能够有效地捕捉到食物鱼。而被食者可以通过快速生长以摆脱凶猛鱼的追捕;或栖息于特定的生境,减少与其相遇;或提高自身的繁殖力,保持种群稳定的数量,或利用棘、刺、毒腺进行防御等。当然任何防御都只能保证相对的减弱凶猛鱼类的影响,在同一水体中,凶猛鱼和被食鱼的这种相互适应,使之达到种间的生态平衡。此外,生活在同一水体中的鱼类会发生食饵竞争,但它们往往表现出良好的协调关系来缓和其食饵的紧张程度。如不同种类其食性不同;食性相同的种类,其摄食的具体对象不同,或它们栖息在不同的水层,从而避免其竞争;即使鱼类在仔、稚鱼阶段食性完全相同,它们亦可以通过错开繁殖季节来缓和;如果两个物种的分布区完全重叠,并摄食同类食物,在饵料资源短缺时,必然有一物种要改变其食性,否则将成为自然选择的牺牲者。

74.略(见教材)

75.鱼类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摄食不同的食物。在仔鱼期,由于摄食、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几乎都以浮游生物为食,而且多数种类一开始都先吃浮游动物,以后才转向各自固有的食性。如草鱼在30mm以上时,才完全从食浮游动物转向食水草。不同的季节水体中食物的组成和食物的丰度不同,因而在不同的季节里,鱼类的食性也会随之发生转换,特别是杂食性鱼类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鱼类在不同的水域中生活,其食性也会随水域的变化发生转换,即食性与该水域中饵料组成相适应,如中华鲟在长江上游生活时,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幼虫及植物碎屑,当洄游至咸淡水中时,主要食物转换为虾、蟹和小鱼。

76.将样本鱼类的消化道剖开,将内含的食物团轻轻取出放入培养皿,即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鉴定食物团中各种饵料生物的种类,一般大型生物可用肉眼进接观察,肉眼不能判断的可进行镜检。食物团中的大型个体可鉴定到种,小型生物鉴定到大类即可,在鉴定过程中,已消化的饵料生物,可根据残留骨片、附肢、甲壳、纤维碎片、齿、鳞片等帮助识别。最后将所有鉴定到的饵料生物列表统计,即为该种鱼类的食谱。

定量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各种饵料生物的数量。如分别直接计数食物团中各种食物成分的个数,然后计算各占总数的百分比;或分别称量食物团总重和食物团中各种食物成分的重量后,计算各食物成分占食物总重的百分比;或求取各食物成分占全部食物团的体积百分比;或统计某一种饵料成分在所研究的鱼类样本总数中出现的频率等。最后将定性和定量分析所取得的资料汇总归纳,进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该种鱼类的食物组成,确定其食性类型。

77.鱼类摄食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除鱼体内在的因子外,外部因子亦影响到鱼类摄食,因此在池塘养鱼中,改善影响鱼类摄食的外部因子可促进鱼类摄食。如调节池塘水温在鱼类的适温范围内,增加水体中食物的丰度,提高饵料的质量和适口性,改善水质条件,增加水中的溶氧饱和度等都可促使鱼类多摄食。此外,定时、定位投喂食物亦对鱼类的摄食有利。

78.鱼类的生长特点有:①连续性生长,鱼类一生中可继续不断的生长,直至衰老和死亡为止;②阶段性生长,性成熟前生长快,性成熟后生长减慢,性成熟前主要表现为体长大幅度增加,性成熟后长度生长下降,体重增长上升,衰老期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均急剧下降;

③季节性生长,春夏季生长迅速,秋冬季节生长渐趋缓慢。

掌握鱼类的上述生长特点,可帮助我们确定鱼类的养殖周期,选择其生长快的那段时期进行养殖;确定鱼类的捕捞规格;及时将饲养已超过生长迅速期的个体捕捞上市,降低水体的食物消耗量;在鱼类生长迅速的春夏季,采取有效的养殖措施,加速鱼类生长。

79.鱼类生长的周期性是年轮形成的基础。在一年中通常鱼类在春夏季长得很快,到秋季生长就转慢,冬季甚至停止生长。鱼类在四季中生长的不平衡性,都会在鳞片、部分骨骼及耳石、鳍条上留下各种宽窄不同的轮纹,就形成了我们用以鉴定年龄的年轮。

一般情况下,鱼类在一年内只形成一个年轮,所以鳞片等硬组织上的年轮数就是鱼类的年龄数,但有少数种类在一年内可形成2个年轮,这样2个年轮只是鱼类的一龄。因此,我们在鉴定某种鱼类年龄时,要事先研究这种鱼年轮形成的时期及数量,以免造成误差。

80.副轮是鱼类在正常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鳞片上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副轮的识别特征有:①副轮只出现在少数鳞片上;②副轮不清晰、不完整和连续,仅局限于某一区域或某两个年轮间;③疏密型的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为疏环,若为附轮,则与此相反;④副轮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等。

幼轮是由于幼鱼入河降海和食性转换等因素引起。幼轮亦仅限于部分个体,通常把秋冬直到翌年早春采集的未满周岁的鱼的实际体长,和根据鳞片退算的一龄鱼体长进行对照即可

识别幼轮。

82.反映性腺成熟程度的一种指数,即性腺重与去内脏后体重的比值。成熟系数越高,性腺发育越好。周年对某种鱼类的性腺成熟系数进行测定,可确定鱼类的产卵期以及性腺成熟程度,在人工繁殖中,可根据其性腺成熟系数掌握催产时间以及催产剂量。

83.①称取鱼体去内脏后的体重,然后取Ⅳ期卵巢称其重量;②在卵巢的不同部位取样品4-5份,样品重1-5g左右;③每份样品取相同重量进行卵粒计数,凡已积累卵黄的卵粒都应计入;④计算几份样品的平均值乘以卵巢重即可得到绝对怀卵量;⑤用绝对怀卵量除以鱼体空壳重即可得到相对怀卵量。

84.一次产卵型鱼类,在一个产卵季节内,卵子是一批同时成熟,一批同时产完,产完后的卵巢内只有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和一些空滤泡,这些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只能在下一个产卵季节才能产出,如鲢、鳙等;分批产卵型鱼类,在一个产卵季节内,卵子是分批成熟,成熟一批产出一批,产过一次卵后的卵巢中还有不同时相的第3、4期的卵母细胞,这些卵母细胞在同一产卵季节内一待发育成熟,即可产出。

85.鱼类产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产卵场的条件,如水温、水流、水质、底质、光线及附着物等。水体中某一区域在一定时期具备了某种鱼类的产卵条件,鱼类大批群集进行繁殖,这个区域就成为这种鱼类的产卵场。如果产卵场和产卵条件受到破坏和干扰,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鱼类的繁殖。成熟亲鱼得不到适合的产卵条件就不会产卵,卵粒将被逐渐吸收,甚至从此不再成为产卵场。因此保护鱼类产卵场和产卵条件不受破坏,对保证鱼类的繁衍,提高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86.敝水性产卵鱼类是将卵产在水层中,卵在水中悬浮流动状态下发育。与其相适应,这类鱼一般多产浮性卵和飘浮性卵,有些种类为了不使卵粒下沉,保证受精,顺利孵化,常在山洪暴发,水位上涨时,在江河中、上游产卵。

草上产卵鱼类将卵产在水草或树根上,这类鱼卵具有黏性,以便附着,不致于卵粒下沉,影响胚胎发育。通常能在静水中产卵,如鲤、鲫鱼。

87.鱼类繁殖方式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有:

①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产在水中,在水中受精、发育,如多数淡水鱼类。

②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卵产在水中,在水中受精,受精卵置于亲体外表或内部发育。如罗非鱼受精卵在雌性口腔内发育。

③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卵在鱼体内受精,产出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如杜父鱼。

卵胎生:卵在体内发育的营养由卵黄供给,如食蚊鱼。

④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胎生:卵在体内发育由母体供给营养,如灰星鲨。

88.我们塘堰养的种类多数为青鱼、草鱼、鲢、鳙、鲤等,从这几种鱼的生活习性来看,青鱼和草鱼为中下层鱼类,而鲢、鳙为中上层鱼类,鲤鱼为底层鱼类,由于它们的这种不同

生活环境,各种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对池塘立体水面,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这几种鱼的食性来看,草鱼以水草、浮萍等水生高等植物为食,青鱼以底层软体动物为食,鲢、鳙则分别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因此,当我们在饲养草鱼的过程中,草鱼的残剩食物以及排的粪便,可以起到培育浮游生物的作用,而这些正是鲢、鳙的食物,鲤鱼则以水底层植物碎屑,水生昆虫、虾等为食,这几种鱼的合理搭配饲养也就可以对水体的饵料充分利用。

89.水温和溶氧是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两个外界因子。在适温范围内,水温愈低,发育愈慢;反之,水温高,发育快。高于或低于水温阈值,胚胎发育不正常会产生一些畸形怪胎或中途夭折。受精卵和仔鱼期耗氧量的相对值较高,因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溶氧量,才能保证顺利发育,流水中孵化率高的原因就源于此。

90.洄游是鱼类的一种特殊式型的运动,其主要特点有:①洄游有一定的目的和原因;

②通常具有集群性;③洄游具有一定规规律;④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鱼类通过不同目的的变换栖息场所,进行洄游,可以完成产卵繁殖,索取丰富的饵料,深水处越冬等生命活动,保证种族的生存、发展和延绵。

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基础

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基础 第一节鱼类的性腺发育规律 一、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二、卵巢、精巢的形态结构和分期 三、鱼类的性成熟的年龄和性周期 第二节中枢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第三节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一、营养 二、温度 三、光照 四、水流 五、盐度 第一节鱼类的性腺发育规律 鱼类人工繁殖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性腺发育状况。性腺发育的全过程直接和间接地受内分泌腺及神经系统的控制。鱼类的性腺由体腔背部2个隆起嵴(生殖褶)发育而成。生殖褶由上皮细胞转化为原始性细胞时,分不出雌雄;进一步分化成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后,以不同的方式发育成卵子或精子。鱼类性腺的发育进程主要由卵子和精子的发生过程决定。 一、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一)鱼类卵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卵原细胞分裂期卵原细胞反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经过若干次分裂后,卵原细胞停止分裂,开始生长,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此阶段的卵细胞为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以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为主的卵巢称第Ⅰ期卵巢。 2、卵母细胞生长期此期分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 小生长期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开始时,细胞质呈微粒状,细胞核卵形,占卵母细胞的大部分,其内壁四周排列着许多小核(或称核仁),中央为粒状的染色质,有时细胞质中可见卵黄核。卵母细胞进一步发育,卵膜外出现了一层滤泡膜,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内有长形的核。小生长期发育到单层滤泡为止,这时的卵母细胞,称为卵母细胞成熟的第Ⅱ时相,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的卵巢称为Ⅱ期卵巢。性未成熟的鱼,常有相当长的时期停留在Ⅱ期。 大生长期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卵母细胞由于卵黄及脂肪的积贮而体积大大增加。卵黄沉积可分2个阶段:①卵黄开始沉积阶段。卵膜变厚,出现放射状纹。滤泡膜的上皮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9)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 2、成熟系数(5分): 3、补偿深度(5分): 4、氧债(5分):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______;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________.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2、如何判别罗氏沼虾幼体质量的好坏 3、扣仔蟹培育过程中,性早熟产生的原因分析

4、鳖卵孵化的最适生态条件有哪些。 三、问答题(26分) 1、对青、草、鲢、鳙进行人工催产的机制是什么?(12分) 2、试分析名特水产品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14分)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参考答案)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指鱼类从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到开始产卵的这段时间。 2、成熟系数(5分):性腺重占体重的百分比。 3、补偿深度(5分):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浮游生物消耗氧气时的深度称补偿深度(UE)。 4、氧债(5分):水中耗氧性微生物,有机还原中间产物,无机还原物在厌氧情况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值称为氧债。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4~3:1 ;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 2~3:1 。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微粘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团头鲂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 14~18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 2 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 17~20;适宜温度为 8~12℃。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10~12;适宜温度为26~28℃。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橘黄色;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紫红色,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灰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青绿色。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美国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虎纹蛙。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黄、绿蟹是青蟹发育过程2种不同阶段的表现: 黄蟹是青蟹的蟹苗由仔蟹经3个月之后养成稍大的一点,性腺尚未成熟,体色为黄色,成为黄蟹;绿蟹是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饱满而肥大的蟹,也称青蟹。

鱼类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1.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3.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4.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5.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6.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7.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8.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9.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如鲥、鲚等。10.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11.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12.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13.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二、填空题1.仿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圆筒形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2.颐(颏)部峡部喉部3.眼、鼻、须鳍皮肤、鳞片4.仿锤形腹棱5.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水域底层或山涧溪流中6.颐须鼻须颌须吻须7.鳞片鳍条鳍棘前者由双根组合、分节、有的分枝、柔软,后者单根、不分节、不分枝、坚硬8.臀鳍腹鳍9.DⅧ,1310.表皮真皮真皮淡11.黏液腺毒腺黏液腺12.环片基片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增长13.运动平衡推进和转向14.盾鳞鳞棘栉鳞后区有栉齿状 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选择题1.C 2.B 3.B 4.C 5.B 6.C 7.C 五、问答题1.侧扁的鱼其背腹轴较大,左右轴较小,整个身体呈菱形而侧扁,如团头鲂;平扁的鱼其左右轴显得特别大,背腹轴特别小,且尾尖,整个身体呈扇形,如鳐。背腹轴和左右轴差不多大小,且头尾轴特别延长的鱼属于圆筒形,如黄鳝,它们的身体粗细均匀,头一般较小,尾则尖细,常适宜于穴居生活。2.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尾长是指尾部的长度,即指从肛门开始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尾柄长是指臀鳍基部末端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3.因为鱼类的眼没有眼脸,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4.鱼类头部后方两侧,两个相邻鳃片之间的裂缝,即鳃裂。有的鱼类,头部两则无鳃盖骨,它们的鳃裂直接向外开着。因此可以直接从它们头部两侧或腹面见到5-7对鳃裂,如鲨、鳐。鳃孔是指具有鳃盖骨的鱼类,其鳃盖骨的启闭之孔,它们的鳃裂都是开在鳃盖骨内方的鳃腔内。5.白鲢的背鳍式和臀鳍式分别为D3,7,A3,12-14,据鳍式可知,白鲢的背鳍和臀鳍均由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组成,无鳍棘。并且不分枝鳍条均为3枚,分枝鳍条分别为7和12-14枚。这两种鳍条的最大特点是前者末端不分枝,后者末端分枝。6.不同鱼类的口,其位置不同,如翘嘴鮊的口开于吻端,且下颌的长度大于上颌,为显著的上位口,它主要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以捕食该水层的虾及小型鱼类为食,且善游。7.特点:表皮一般薄而柔软,无角质层构造,并且分化出许多腺细胞,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有大量色素细胞分布,且有血管和神经。机能:防御机械损伤,防护化学物质的伤害,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抵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入。衍生物种类:黏液腺、毒腺、色素细胞、鳍条、鳞片、珠星等。8.因为鱼类表皮层中有单细胞的黏液腺,当渔体受到刺激后,可释放大量的黏液物质,所以鱼体总是滑溜溜的。黏液时鱼体有保护作用,不易被敌害捕捉,同时可减低鱼类游泳时的阻力,并且有助于 第二章鱼类内部器官构造与机能 一、名词解释14.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15.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16.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17.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18.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19.能协同呼吸的瓣膜为呼吸瓣。鱼类的呼吸瓣有着生在上、下颌内缘的口腔瓣和着生在鳃盖骨后缘的鳃盖瓣。20.鱼类在呼吸过程中,由相邻两半鳃的末端连接形成“V”形的结构称为鳃栅。它能有效阻拦水流,使之从两侧的鳃小片间通过,提高呼吸效率。21.鳔具有鳔咽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无鳔咽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花鲈。22.着生在鳃弓外缘,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结构为鳃片,鳃丝两侧的薄片状突起称为鳃小片,主要由二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是鱼类的呼吸场所。23.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24.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25.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能有节律的搏动。26.输送血液出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27.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28.外方没有卵巢膜包围,裸露在腹腔中的卵巢称为裸卵巢,如软骨鱼类,外方有卵巢膜包围的卵巢

第四章鱼类生物学(精)

第四章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37.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一连串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由许多食物环节彼此交错互相联系形成的复杂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 38.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 39.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40.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41.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42.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3.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44.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45.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龄。 46.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亦是一种假年轮。 47.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 48.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49.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增长值。 50.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二、填空题 68.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 69.暖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 70.4-4.5mg/L 6.5-11.0mg/l 71.海水鱼类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 72.食物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鱼类与其它生物间关系 73.凶猛鱼与被食者的关系食饵竞争寄生共栖共生 74.鳃耙浮游植物滤取式下颌角质周丛生物刮取式鱼虾袭击式75.喜好性易得性 76.杂食性3级 77.螺蚬水生维管束植物。 78.490 79.浮游动物30mm 80.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 81.个体数量法重量法体积法出现频率法 82.脊椎骨鳃盖骨匙骨鳍条耳石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神题1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 一、解释题(共5题,3分一题) 能流渠道(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元素回到环境,这些被释放到环境中的物质,再被绿色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这种物质传递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为绝对怀卵量。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绝对生长:是鱼类在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量。表示鱼类一年、月、日的生长速度。分期注水:鱼苗下塘时,鱼体小,池塘的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以后每隔3-5d注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共加水3-4次,最后达到最高水位的养殖方法。 捕大补小: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防鱼种或夏花。 四定投饵:定质: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草类须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饵料的大小应与鱼的口裂一致,以加强饵料的适口性。 定量:使鱼类吃食均匀,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有利于生长。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就是投饵要有固定的地点,使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 流水养鱼:是在水体不断流动的鱼池中,高密度放养鱼类进行人工强度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同等学力加试) 水生生物学专业 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鱼类生殖生理约30分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约20分 养殖鱼类的育种约20分 细胞工程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约3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鱼类生殖生理 考试内容:养殖鱼类生殖细胞的起源;鱼类性腺的形态、结构和分期;鱼类性成熟与性周期;鱼类下丘脑和脑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考试要求: 1、了解鱼类生殖细胞的起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季节周期变化以及成熟与生理死亡(退化)等。

2、掌握生殖细胞起源发育的特点及其成熟过程中的激素调节信号途径。 (二)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考试内容: 养殖鱼类的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操作技术;孵化技术;鲤鱼及其他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养殖鱼类人工催产的原理。 2、掌握养殖鱼类人工催产的技术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技术。 (三)养殖鱼类的育种 考试内容: 我国养殖鱼类遗传育种的现状和成就;鱼类引种驯化的生物学原理和应用;鱼类选种育种技术;鱼类杂交育种;鱼类性别决定及人工控制性别。 考试要求: 1、了解鱼类引种驯化和选种育种的技术。 2、掌握鱼类杂交技术和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 (四)细胞工程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鱼类雌核发育技术与原理;鱼类雄核发育技术与原理;鱼类多倍体产生的生物学原理;人工诱导多倍体鱼类的技术方法;鱼类多倍体的鉴定;鱼类多倍体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鱼类多倍体产生的技术和原理。 2、掌握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技术和鱼类多倍体的鉴定技术。 三、参考书目 《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刘筠著,农业出版社,1993年。

鱼类学综述论文

鱼类学 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材,像鲫鱼、鲤鱼、鲢鱼、鲶鱼、草鱼等。古人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之说。老祖宗造字,就将“鲜”字归于“鱼”部,而不入“肉”部,将鱼当作“鲜”的极品,因此,鱼历来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但是要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去阐述鱼到底是什么,却发现很难做到。通过这学期的《鱼类学》课程,我对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什么是鱼? 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物种。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 很多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如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鲫鱼: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滋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另外研究发现,鱼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它有缓解精神紧张、平衡情绪等作用。所以吃鱼抗忧郁;新鲜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或减少人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哮喘病的发作正是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的。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一定的减轻气管炎症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复发或减轻哮喘病的症状程度。所以说吃鱼防哮喘;科学家认为,DHA是大脑细胞活动和保持活力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改善神经的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因此,老年人多吃鱼,可减少痴呆症的发生。另外,例如吃鱼还有防中风、防衰老等好处。 鱼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膳食结构,还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很多鱼具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种不下数千种。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来自温带地区,有的来自热带地区。它们有的以色彩绚丽而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而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而闻名。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它们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如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温带淡水观赏鱼,主要有红鲫鱼、中国金鱼、日本锦鲤等。 二、鱼的形态构造 (一)鱼的体型 鱼类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与之相适应的体型。就以淡水养殖的鱼类来说,大致有如下三种体型:1.纺锤型(又称梭型) 这种体型的鱼类,头、尾稍尖,身体中段较粗大,其横断面呈椭圆形,侧视呈纺锤状,如草鱼、鲤鱼、鲫鱼等。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在静水或流水中快速游泳活动。 2.侧扁型鱼体较短,两侧很扁而背腹轴高,侧视略呈菱形。这种体形的鱼类,通常适于在较平静或缓流的水体中活动,如鳊鱼、团头鲂等属此类型。

鱼类生态学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 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和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和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和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 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和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 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 +… 0+ -- 1,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 刚形成。 1+ -- 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 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和支鳍骨、鳃盖骨、匙骨和脊椎骨等。最常用的是鳞片,因为取材方便,观察简便,不需特殊加工。 11,年龄结构或组成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12,渔获物年龄结构的分析,最直接的意义是用来判断渔捞程度、渔具合理性和水域渔捞量的合理性。 13,一般来说,凡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的鱼类,其幼体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大,年龄金字塔低平,意味着种群的生产量大;而种群年龄结构复杂的鱼类,其幼体龄组,特别是1龄幼体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相对要小,年龄金字塔高耸,意味着种群生产量小。 第二章:生长1,鱼类的生长通常是指鱼体长度和重量的增加。2,生长式型:是指生长的方式、过程和特点。包括不确定性、可变性、阶段性、季节性、 雌雄相异性、等速和不等速性。 3,影响鱼类的生长因子有:外源因子食物、温度、溶氧、光照、盐度和其它、群落对生 长的影响。内源因子基因、遗传来控制生长。 4,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和颗粒大小三个方面。 5,食量:指在一定温度等环境条件下,鱼类每天摄食的食物总数量。其有三种关键性的 水平:维持食量、最适食量、最大食量。 6,食物的质量:主要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含量。 7,生长效率:是衡量鱼类所社区的食物重量转化为机体组织重量的百分数的一个指标。8,补偿生

水产养殖专业发育生物学试题集锦

2011年发育生物学期中检测试题 学号:20092513114 姓名:王超专业:水产养殖 一、填空题(40*0.5) 1.在初级精母细胞的期,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染色体片段。 2.血睾屏障可以保证有正常的发育微环境。 3.顶体中含有多种。 4.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又称为。 5.灯刷染色体出现在初级卵母细胞的期。 6.鸟类卵母细胞表面出现放射带表明细胞正在活跃地吸收营养物质。 7.哺乳动物卵子卵膜中的相当于两栖类卵膜中的。 8.从哺乳类卵巢三级滤泡中的排出的卵母细胞是细胞。 9.哺乳类的卵子排出后,残余的滤泡发育成为。 10.鸡卵的次级卵膜包括蛋白、蛋壳膜和。 11.海胆精子发生时会形成顶体突起。 12.受精卵的起着永久阻止多精入卵的作用。 13.哺乳类卵子皮层反应之后,透明带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称 为 14.哺乳类精子在接触到时,发生顶体反应。 15.卵裂与普通的有丝分裂对比,卵裂的,。 16.端黄卵的卵裂属于卵裂。 17.两栖类的卵裂属于型。

一、填空题 1.粗线期 2.各级生殖细胞 3.水解酶 4.生发泡 5.双线期 6. 滤泡细胞 7.透明带卵黄膜 8.次级卵母细胞 9.黄体 10.蛋壳 11. 与卵胶膜接触时 12.质膜 13. 透明带硬化 14.透明带 15. 速度较快周期较短 16.盘状卵裂 17.辐射对称 18灰色新月 19. 胚环 20.胚盾 21.原肠腔 22. 会聚性延伸 23.原肠腔 24.脊索中胚层 25.原条 26.生殖新月 27.原条 28.上胚层后端 29. 滋养层 30.着床 31.神经管 32.前中菱 33.生骨节 34.间介 35.中肾管 36.侧板 二、名词解释 1.生精管中的细胞主要是处于各个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除了生殖细胞以外,还有一类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即支持细胞,支持细胞具有营养生殖细胞和调节生精细胞周期的作用。 2.位于卵巢中,由滤泡细胞和卵细胞组成;在卵母细胞外方,由非细胞的膜形成透明带;有数层滤泡细胞组成颗粒层,其外面是一个充满滤泡液的滤泡腔;卵母细胞连同外方数层颗粒细胞突入滤泡腔中,形成卵丘;在颗粒层中出现充满滤泡液;在透明带里包裹着一个卵母细胞;滤泡膜;放射冠。 3. 在双线期,细胞核开始积极的合成活动,核的体积也迅速扩大, 此时的细胞核往往称为生发泡,在生发泡中,染色体改变了原先的紧密螺旋状态,开成了大量的环,这种状态的染色体称为灯刷染色体。 此时,细胞核中还出现大量的核仁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1.大黄鱼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 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鳞片类型。盾鳞、硬鳞、骨鳞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 8.脊柱作用。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 9.尾鳍类型(1)原型尾(2)歪型尾(3)正型尾 10.肌肉的基本单位。肌肉细胞 11.鱼类的肌肉分类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红肌 12.鱼类消化管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 取食器官(1)捕捉型(2)吸盘型(3)吸吮型(4)研磨型(5)食浮游生物型 14.胃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肝脏、胰腺、胃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及辅助呼吸器官皮肤、肠<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组成。 18.鱼类的泌尿器官是肾脏(前肾和中肾),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 19.鱼类的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根据形态结构分为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技术)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410 学时:18 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三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6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

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是青、草、鲢、鳙鱼和鲮、鲤、鲫鱼等。为了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率,首先必须了解它们食性、生长、繁殖和栖息习性等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主要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 一、鲢鱼 又名白鲢,体侧扁头长的1/4,眼下位,腹棱自胸鳍下方直至肛门,胸鳍末端不超过腹鳍基部,体呈银白色。 二、鳙鱼 又名花鲢,大头鲢,体形接近鲢,但头大,头长约为体长的1/3,腹棱只在腹鳍在之后,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点。 三、草鱼 又名鲩,白鲩,体长,呈圆筒性,腹部无腹棱,头前端园钝,体呈草黄色。 四、青鱼 又名黑鲩,体型近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部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各鳍均灰黑色。 五、鲤鱼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口端位、马蹄形,有两对短须,背鳍和臀鳍前部的第三硬刺强大,后缘有锯齿,体背部黑色,侧线下方带金黄色,雄鱼的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六、鲫鱼 体形似鲤鱼,但头较少,体较高,无须。背、臀鳍也有带锯齿的硬刺。 七、鲮鱼 体梭形,腹部圆。口下位,上下颌有角质物,有须两对,咽齿3行。体侧上部每一个鳞片后方有一黑斑,胸鳍基部后上方有8—12个鳞片有深黑色斑聚成菱形斑块 第二节食性 鱼类的食性包括取食器官的形态结构、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每种鱼的食物组成取决于摄食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摄食机能。 一、鲢、鳙鱼的食性 鲢、鳙鱼是典型的吃浮游生物的鱼类它们靠滤食器官滤取食物。 鲢、鳙鱼的滤食器官是由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上器官(鳃耙管)组成。 鲢、鳙鱼的鳃弧与其他鱼类相似,有4对典型的鳃弧骨,每个鳃弧骨由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和不成对的基鳃骨组成。鳃弧骨是鳃耙和鳃丝附着的基础,也是构成鳃耙管的支架,腭褶构成鳃耙管的管壁,鳃耙管上的鳃耙是辅助吞咽食物。 鲢、鳙鱼滤取食物主要是靠鳃耙。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两者吃的食物相对不同,它们在食性上的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滤取食物的鳃耙形状、结构、排列致密程度不同所致。 鲢、鳙鱼的第一、二、三、四鳃弧背缘两侧都附有两列鳃耙,分别称外列鳃耙和内列鳃耙。同一鳃弧的内外两列鳃耙呈锐角排列,中间的空隙称鳃耙沟,与其相对应的腭褶适嵌于其中。除第一外列鳃耙的后端终止于第一上鳃骨的侧突起处,其他各列鳃耙都沿着上鳃骨进入鳃耙管中。第五对鳃弧只有外列鳃耙,管外部分排列在单一的下鳃骨的两侧,其间的空隙是第五鳃耙沟,此沟向后伸至咽底。同一鳃弧的内外列鳃耙,在鳃耙管外部以基部接触,尖

鱼类学简介

《鱼类学》课程简介 我国有关鱼类研究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殷朝,已有我国养鱼的记载。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的研究范围愈来愈广,并分出了一些分支学科,主要的有下列一些方面: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和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是以古鱼类学、形态学、发生学及动物地理学为基础,在海洋、湖泊及江河水库的调查、捕捞、养殖等工作中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 〈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经济鱼类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如从广义的范围来讲,鱼类学还可以包括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等。鱼类研究的发展与渔业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长达18000多km漫长曲折的海岸线,还有5000多个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在内陆还有纵横交叉的大小湖泊和河川,在那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鱼类资源。 鱼类学是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仅是学好鱼类生理学、鱼病学、鱼类增养殖学等课程的基础,而且部分课程内容直接与渔业生产有关,是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掌握鱼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熟悉常见鱼类和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问题、提高增养殖效果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鱼类生理学、鱼类遗传育种学、鱼病学、鱼类营养与饲料学、池塘养鱼学、大水面增养殖学等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鱼类学知识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三者的结合,使学生得到鱼类生物学研究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能够独自准确观测样本,整理、分析有关数据,解决一些与渔业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004年01生物科学鱼类学期终考试卷(277)

2004年01生物科学鱼类学期终考试卷(277) 考试时间2004年7月地点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一. 名词解释(3分×10=30分) 真骨鱼类分类阶元中“种”的定义螺旋瓣鳍脚 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为例解释双名法的定义 以鲈鱼背鳍Ⅺ∽Ⅻ,Ⅰ∽Ⅱ-12∽14为例解释鳍式的定义 不可逆点补偿生长最适索饵理论饵料选择性指标 二.填图(15分) 1注明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1.___嗅球__________________ 2.___嗅束___________________ 3.___大脑 __________________ 4.___脑上腺__________________ 5.___小脑瓣__________________ 6.____小脑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迷走叶_________________ 8._____中脑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 面叶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延脑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图中填写或画出以下结构:上颌骨、前颌骨、前鳃盖骨、主鳃盖 骨、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头长。 3.图B、C分别代表什么结构,并标明图B、C中各数字所代表的结构 名称。

图A 图B 图C 三.问答题(6分×5=30分) 1.小黄鱼、鲫鱼、银鲳在消化系统上有何异同,为什么? 2.黄鳝、泥鳅、攀鲈均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运用呼吸方式的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鲢鱼离开水后不久即死亡,黄鳝能以极少量的水高密度进行长途运输,泥鳅在天气闷热的时候一蹦一蹦地往水面窜、攀鲈的名字又如何来的? 3.鱼类血液循环的特点并写出鱼类血液循环的大致路径 4.鱼类性腺发育的调控机理并解释地欧酮的作用原理 5.鱼类整个生活史可分为几个期,各个期的特点是什么? 四.检索表编制(从下列15条鱼中任挑9条编一检索表)(25分) 鳓刀鲚红鳍鲌鲢鱼四指马鮁鲈鱼鳜鱼竹荚鱼大甲鯵狭纹虎鲨何氏鳐牙鲆条鳎海鳗黄鳝

鱼类生理学复习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鱼类生理学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新陈代谢兴奋与抑制 适应性刺激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自动调节1.2. 二.填空反馈(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稳态 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短暂)、(精确)。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 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和(反馈)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7.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8.所谓兴奋性就是机体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9.在传统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10.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 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1.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 12.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时,如果阈值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强)。 13.(适应性)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 1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较小)。 1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负)反馈过程。 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和(广泛)。 18.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反应)。 三.是非题 9.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1 )刺激是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2 )可兴奋组织主要指肌肉、腺体和神经。(1 )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下,引起组织兴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 择的产物。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 2、食物链短 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 4、苗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鱼类繁殖

中文名称:鱼类繁殖 拼音:yuleifanzhi 外文名称:reproductiveof fish 正文:鱼类重要的生命活动,通过这一活动,鱼类才得以保存和繁衍。由于各种鱼类进化进程的差异和对环境适应形式的不同,其繁殖特点也不同。 性分化受精卵发育至形成各胚层时即出现原始性细胞。随着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逐渐发育形成生殖腺。鱼类性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数鱼类经过性分化之后呈雌雄异体,但不少种类却形成雌雄同体。 性成熟鱼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性细胞集中于腹腔,经性分化发育成熟达生殖状态,称为初次性成熟。不同种类初次性成熟时间不同,同一种类不同种群、同一种群雌雄之间也有不同。同一种鱼初次性成熟时间一般与体长有关,生理年龄并不经常反映性成熟的前后顺序。生长越快,达到性成熟时间越短,同一世代体长生长的差异,造成一个世代初次性成熟年龄的不同。 生殖周期与产卵类型不同种类生殖周期的长短不同,雌雄鱼也有差别,同一个体高龄阶段生殖周期往往会延长。多数鱼类生殖周期1年左右,但如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仅30-60天,一年繁殖多次,鲟科(Acipenseridae)鱼类则达2年或更长。鱼类的产卵类型中,按世代分有一生产卵1次、一生多次产卵;按产卵季节分为一个产卵季节一次、一季多次分批产卵。同一种类分布区域不同,产卵类型也可能会改变。 生殖方式和生殖过程多数鱼类行体外受精,少数行体内受精。体外受精鱼类雌雄鱼各自将成熟性细胞排出体外,在水中受精,发育和孵化。体内受精鱼类成熟卵在母体内受精,为把成熟镜子输送雌鱼体内,雄鱼一般具有特化的交接器,如软骨鱼类雄鱼腹鳍内侧鳍条特化呈生殖足。体内受精鱼类胚胎发育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类型:(1)卵生,卵在输卵管内受精,受精卵由卵壳包裹,由卵黄供应养分在水中发育孵化。(2)卵胎生,成熟卵在母体生殖道内受精,由卵黄和母体共同供给养分,产出体外时已长成幼鱼。(3)胎生,成熟卵在母体生殖道内受精发育,由母体供应养分,幼鱼孵化成形后排出体外。 生殖过程中,生殖鱼群依体长大小,组群的现象有明显差异。个体大小不同,在产卵场分布的位置也有不同。亲鱼体长--年龄不同,性细胞质量有差异。一般以中龄大型鱼性细胞的质量最高,低龄鱼或高龄鱼亲鱼较差,其受精率、孵化率和后代成活率均不高。因此,生殖初—中期后代质量和后代成活高于后期产出的后代。每一生殖季节多次分批产卵的鱼类,每批卵子质量也有差别,尤其以第一批卵子质量为高。鱼类一般以高生殖力补偿早期发育阶段的高死亡率。生殖力低的鱼类,除胎生和卵胎生种类后代在母体度过早期发育阶段外,多数种类有护幼习性。如营巢筑穴、口孵哺育,以提高成活率。 产卵期和产卵场鱼类在一年中某一特定季节生殖,是保障其幼体有最良好生长发育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幼体生长发育过程一般与水域中饵料生物繁殖状况相一致,也是其幼体发育所需环境条件(尤其是水温、光照周期)和避开敌害的最佳时期。根据生殖期间水温和光照周期变动趋势,鱼类生殖腺存在两种类型:水温上升期和水温下降期。除热带水域外,春季到夏季,水温上升,一天内光照时间延长。秋季到冬季,水温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在同一生殖期类型内,生殖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