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笔记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今字的产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古字為聲符,另加意符,構成形聲字。

此类字最多,例如:反:返昏:婚馮:慿其:箕知:智益:溢止:趾云:雲莫:暮然:燃要:腰景:影竟:境屬:囑暴:曝厭:饜厶:私弟:悌內:納孰:熟見:現臭:嗅隊:墜道:導北:背奉:俸共:供拱辟:避僻劈2、古字是形聲字,保存其聲符,改換意符。

例如:說:悅被:披赴:訃適:嫡斂:殮谿:溪3、古字是形聲字,保存其意符,改換聲符。

此类字最少,例如:識:誌4、對古字的形體略加改造。

例如:句:勾大:太5、採用與古字完全不同的字形:要:邀餘:予衡:橫鄉:向于:於亦:腋饰:拭二、異體字字形不同而意義和讀音完全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叫異體字,古稱“或體”、“重文”。

例如:螾:蚓睹:覩雞:鷄慿:凭辠:罪棄:弃按說一個字應該只有一個寫法,不應有幾個不同的形體。

但是由於漢字的造字方法多樣以及時代、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對於同一個詞,人們往往會造出不同形體的字去記錄,這樣便導致了大量異體字的產生。

異體字形體上的分歧,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會意字和形聲字的不同:泪:淚岩:巖凭:慿岳:嶽妬:妒災:烖(二)意符不同:欶:勅嘆:歎詠:咏睹:覩驅:敺雁:鴈暖:煖焰:燄詒:貽炤:照杯:盃瓶:缾觝:牴忻:欣(三)聲符不同:線:綫袴:褲煙:烟螾:蚓杯:桮猿:猨(四)各成分位置的改變變或寫法的改變:慚:慙群:羣概:槩峰:峯略:畧和:咊花:芲襍:雜夠:够綿:緜期:朞鵝:鵞:下列情況均不屬於異體字•既然異體字僅僅是形體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所以無論是讀音還是字義,只要有一點不同即不能算作異體字。

下列情況均不屬於異體字:古通用字•古通用字指古代讀音及部分義項相同的字。

這類字在相同的義項上可以通用,但意義並不完全相等。

例如:•喻:諭此二字上古音相同,均屬以母侯部,都有“比喻”義。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

”《戰國策·齊策四》:“請以市諭,市朝則滿,夕則虛。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第⼀章古代汉语概论⼀、什么是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族⼈民使⽤的语⾔叫古代汉语。

A.远古汉语时期:商以前(前11世纪以前);B.上古汉语时期:周、秦、西汉;C.中古汉语时期:东汉、隋、唐、五代;D.近代汉语时期:宋、元、明、清、民国前期E.现代汉语时期:五四运动以后(1919⾄今)。

3⽂⾔与⽩话⽂⾔⽂:以先秦⼝语为基础形成得上古书⾯语,以及后代模仿这种语⾔所写的作品。

古⽩话:六朝以后在北⽅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语。

《海上花列传》吴语⼩说吴语歌谣:冯梦龙《⼭歌》⼆、古代汉语的内容⽂字、⾳韵、训诂、词汇、语法、修辞、诗词格律、古代⽂化常识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阅读古代⽂献,理解古代⽂化,丰富、研究和掌握古代汉语。

四、学习古代汉语的⽅法1重视学习⽂⾔作品《左传》《史记》2重视理论的学习,阅读相关理论书籍3学会使⽤⼯具书和⽹络如何使⽤⼯具书?排检⽅法:《中国语⾔学论⽂索引》1⾳序法:根据汉语语⾳系统编排和检索的⼯具书的⽅法,包括韵部排检法、注⾳字母排检法、汉语拼⾳⽅案排检法。

《⼴韵》按206韵排列《佩⽂韵府》《经籍籑zhuàn诂gū》按平⽔韵106韵排列《词诠》(杨树达)按照注⾳字母排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案排检2形序法:按照汉字的结构以及形体特征编排和检索⼯具书的⽅法,具体分为部⾸法,笔画笔顺法、四⾓号码法等。

《说⽂解字》(许慎)最早按照部⾸排列540部《中国⼈名⼤辞典》《中国古今地名⼤辞典》都是按照笔画检索《四库全书总⽬提要》按照四⾓号码排检。

《四库全书总⽬》⼆百卷,卷⾸四卷,也称《四库全书总⽬提要》,清代纪昀主编。

共收录书⽬10254条,按经、史、⼦、集四部分类,每书名下均注明作者、内容、版本沿⾰和简要评论。

3分类法:根据⼯具书所收内容的意义范畴、性质特征等分类加以编排和检索的⽅法,书⽬索引、类书政书、年鉴⼿册多按此编排。

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就是分类加以编排的,全书分为19类。

古代汉语老师划得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老师划得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汉语一、文选(一)1、《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也有人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奇书。

里面内容的介绍大都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进行的,所以说它开创了中国神话传说的源头。

《山海经》共18篇,总的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记载的主要是一些大山、名川的故事。

2、《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北:向北其上多柘木,其:代指发鸠山有鸟焉,焉:“于是”,在那里文首:花脑袋其鸣自詨,自詨:自己叫自己是炎帝之少女,是:这少:小漳水出焉,出:发源3、《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走:跑入日:追赶上了太阳欲得饮,饮:名词,喝的水弃:丢掉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在北边道渴而死,道:名作状,在路上4、《女娲补天》往古,古:以前四极废,极:极远之处废:倒塌九州裂,九州:泛指大地火爁焱而不灭,爁焱:火势蔓延的样子天不兼复,兼:同时具备若干方面,广泛的水浩洋而不息,浩洋:水势浩大的样子鸷鸟攫老弱,老弱:老人和孩子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于是:因此淫水:洪水狡虫死,虫:古代包括禽兽颛民生,颛民:善良的百姓地不周载,周:普遍5、《蝜蝂传》善负小虫也,负:背行遇物,行:行走卒踬仆不能起,踬仆:跌倒,这里指被东西压到辄持取,辄:总是卬其首负之,卬:高举着虽困剧不止也,虽:即使物积因不散,因:因此人或怜之,怜:同情又持取如故,取:抓取为去其负,去:去掉及其怠而踬也,及:等到近于危坠,危坠:摔死遇货不避,货:钱财以厚其室,室:家产亦以病矣,病:疲困观前之死亡而不知戒,戒:引以为戒高其位,大其禄,高:使动,提高大:使动,加大6、《王子坊》年登俗乐,年:收成茕独:孤独无依的人牛马之衣:披在牛马身上的粗糙织物于是帝族王侯,于是:在这时候擅山海之富,擅:占有居山林之饶,居:占据洞户连房,洞:深户:门常与高阳争衡,争衡:较量妓女三百人,妓女:指以歌舞等技艺服役的女子称是:于此相当自余酒器,自余:其余做工奇妙:制作的工巧赢得抗衡,抗衡:不相上下士女:青年男女亦不是过:也不超过这些7、《巫山、巫峡》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将:大概当崩之日,当:将要致怒湍流,致:以至乃当抗峰岷峨,抗:平起平坐,抗衡偕领衡疑,偕:共同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良多趣味,良:的确林寒涧肃,涧:山沟二、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三、学习古代汉语有何意义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2、查检词语和典故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1)《助字辨略》清人刘淇著(2)《经传释词》清人王引之著(3)《词诠》近人杨树达著,(4)《古书虚词集释》(5)《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

第一章文字第二节汉字的结构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六书说二、汉字的形体构造1、象形甲骨文“鱼”金文“鱼”甲骨文“马”甲骨文“虎”(2)象形字的特点甲骨文“鹿”甲骨文“象”金文“象”2、指事3、会意[甲“逐”][篆“戒”][篆“寒”](2)会意字的特点4、形声(1)许慎对“形声”的解释许慎《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形声字的特点(3)形声字常见的结构形式见教材P77(4)形声字比较特殊的一些结构穎、栽、騰、勝、穀、賴、疆、荆、佞旌、旗、徒、聽、歸游、隨歸、星[]、屦豪、雷、夜5、转注6、假借(1)许慎对“假借”的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六书”的“假借”与通常所谓“通假”有别第三节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一、甲骨文二、金文第四节古书中的用字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如上古时代,一个“共”字就兼表“共同”的“共”、“拱手”的“拱”、“供应”的“供”等词,如: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商君书·修权》)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荀子·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左传·僖公四年》)3、古今字的特点然—燃孰—熟隊—墜縣—懸其—箕要—腰反—返辟—避属—嘱章—彰竟—境賈—價昏—婚取—娶解—懈敛—殓赴—讣說—悅陳—陣身—娠《诗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2.异体字之间形体上的差异三、通假字1.什么是通假?2.用字通假的几种类型四、繁简字松—鬆干—乾—幹—榦斗—鬥(鬭、閗)谷—穀里—裏(裡)余—餘后—後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之嬉游,聊登台以娱情。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篇一:古代汉语学习笔记】古代汉语学习笔记姓名:杨涛学号:20912011044 班级:09小学教育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沧桑,其博大精深的特质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而汉语,这门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因其承载了中国厚重的文化而在世界语言中独领风骚。

现代汉语为白话文,为大多数国人理解学习,而古代汉语则为中国独创,很多字词语句和现在相比,意义差别较大,所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学习了近一个学期的古代汉语后,我对“望文生义”这个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成语,这其实是古代汉语的一部分,一般人仅知道一个成语的引申义,但对它的原义则孤陋寡闻。

例如“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它用来形容两件事情毫不相干,但究其原义,则会叫许多人大吃一惊,它的原义是指牝牡相诱,即动物交配的意思,如果你“望文生义”了,则会成为一段笑料,因而,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培养一个人严谨治学的态度。

其次,古代汉语句法的独特性也值得推敲一番,诸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式、判断句式,等等,如果你不把它们理顺,就很难理解这段古文的大意,甚至得到完全相反的意思。

古文尚简洁,基本上是一字一意。

例如“虽然”,这个词在汉代汉语中表示转折,但在古代汉语中则表示让步,翻译为“即使这样”。

因而,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对每个字斟酌一番,虽有“咬文嚼字”之嫌,但却有深远的意义,这也是尊重古人成果的表现。

自从文字改革以来,国人多写简化字,有的人为了附庸风雅,会象征性地写几个繁体字,然而他们未必懂得体字代表的意义,因此常常张冠李戴。

例如,“发”这个字,繁体字“髪”和“發”两个,读音意义完全不同,其中前一个读“发展”的“发”,是“发射”、“产生”、“兴起”等义,为动词;后一个读“头发”的“发”,为去声,指“头发”。

这种现象其实为古代汉语中异体字、古今字的常识,异体字是指字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代的某一义经发展而产生了新字,这个新字与古字在字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一单元、工具书第一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

《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写成《說文解字系傳》一书,世称“小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文解字》进行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大徐本”。

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的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笔记一,复习要点:1.古汉语的重点是先秦两汉,这一部分要看熟,一些重要的篇章要背下来。

2.只看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即可,西师虽然列了王力,但考试是从郭书上出。

上册、中册要非常熟;下册把先秦、两汉的文章,同义词辨析例,古今语音异同至诗律看看,下册只看这些就够了。

3.不能只看课本和笔记,要做题。

做历年试题。

最好每天都能做一点。

试题上的问答题要总结出来。

4.一些语言学的名篇要看,如《说文叙》、《切韵叙》、《广雅书证叙》。

这些图书馆有,借一本来看。

二,笔记内容:本笔记共分八部分:一,语言学家。

二,语言学著作。

三,文字。

四,训诂。

五,音韵。

六,词汇。

七,语法。

八,诗律。

(本来还有“文化”,这地方看郭锡良的就够了,中册P505-545)一历代语言学家1.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汉代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他注意搜集各地方言,在前人采集的基础上,又进行调查搜集,写成《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首开我国方言调查与研究的先河。

另编字书《训纂篇》,用来教学童识字。

扬雄另有文学作品《长杨赋》、《甘泉赋》等;有哲学作品《法言》、《太玄》等。

2.许慎:字叔重,河南召陵人。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著有《说文解字》15卷,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

《说文解字》奠定了传统文字学的基础。

在《说文·叙》中,许慎还对“六书”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许慎另有《五经异义》、《孝经古文说》,但都亡佚。

3.郑玄:字康成,山东北海高密人。

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

为别于郑众,又称“后郑”。

郑玄治学打破今古文的对立,以古文经为主,兼采今文经,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世称“郑学”。

郑玄注经,注重词语训诂和名物考据,对后世影响很大。

首创“笺疏”的训诂方式。

所注经以《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影响最大。

另著有《论语注》、《孟子注》等七十多种著作。

4.郭璞:字景纯,河南闻喜人。

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

著有《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等。

《尔雅注》内容详尽,引书多,特别利用晋代语言释义,反映出词义的古今变化。

《方言注》对原书加以解说、补充、辨正,注明音读,从多方面扩充了原书的内容。

另有《三苍注》、《易洞林》、《毛诗拾遗》,已失传。

5.陆德明:名元朗,苏州吴人。

南朝至唐时经学家、训诂学家。

著有《经典释文》30卷。

《经典释文》除“叙录”外,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官》、《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春秋谷梁》、《孝经》、《论语》、《孟子》、《尔雅》13部儒家经典的音义和《老子》、《庄子》2部道家经典的音义。

这部书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训诂及典籍版本的重要参考资料。

另有著作《老子疏》、《易疏》。

6.顾炎武:号亭林,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兼经学大师。

语言学方面造诣很深。

音韵上,著有《音学五书》及《韵补正》。

他离析《唐韵》韵部,变更入声分配系统,分古韵为10部。

另有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7.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

清代文字学家、经学家。

有《六书音均表》5卷,分古韵为17部,支、脂、之三部分立;认为上古没有去声。

著《说文解字注》30卷,是研究《说文》最重要的著作。

另有《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等。

他是清代乾嘉学派中著名的学者,在我国文字学史、训诂学史、音韵学史、校勘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8.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

清代音韵训诂学家。

训诂方面,撰《广雅疏证》、《读书杂志》,采用“因声求义”,创见颇多。

音韵方面,有《诗经群经楚辞韵谱》、《合韵谱》,分古韵为21部,支、脂、之3部独立。

与其子王引之皆为乾嘉学派语言学大师,世称“王氏父子”。

9.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王念孙之子。

著作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字典考证》等。

《经义述闻》对11种经书和《国语》进行解释、校订,论述精审。

《经传释词》搜集先秦、西汉古书中的虚字160个,说明用法、来源、演变,对后世虚词词典影响很大。

为校正《康熙字典》讹误作《字典考证》。

10.马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人。

清末语言学家。

精通多国外语,参加过洋务运动,思想进步。

他深感汉语典籍难以掌握,为揭示汉语规则,1898年写成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开辟了中国语言学的新途径。

下面是一些不很重要的,可能考填空:11.陆法言:编有《切韵》。

12.徐铉:校订许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13.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14.阎若璩:著有辨伪著作《古文尚书疏证》。

二语言学著作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说文》连“叙”共15篇,收字9353,重文1163。

全书分汉字540部,部首按意义相关或形体相近类次,首创了部首检字的分类编纂法。

《说文》基本上以小篆为字头,先释字本义,次释形体结构,有的还说明读音。

或列“重文,或列书证。

《说文》保存了汉语大量的古义古训和古字字形,为研究上古汉语、考释上古文字,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

对汉以后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它也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线索。

因此在汉语史、文字学史上,《说文》是划时代的巨著。

但由于许慎受东汉阴阳五行和谶纬学说的影响,再加上他所见战国以前的古文字有限,《说文》的说解还有一些错误乃至荒谬的成分;在汉字的分部和编排上,还有不尽合理的地方。

2.《说文解字注》:30卷,简称《说文注》。

清段玉裁著,是注解许慎《说文解字》的著作。

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能发现并阐明许书体例,订正《说文》传抄翻刻中的讹误。

他特别注意从文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不同角度研究字义的发展变化;注意形、音、义的综合研究;注意比较古今的异同。

每字除注明徐铉本的反切外,还注明它的古韵归部。

这部著作是我国文字学和训诂学史上的巨著,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缺点是:有些地方,段玉裁太过自信,流于武断;过于崇信许慎,对许慎的错误,往往曲为辩护。

3.《尔雅》: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训诂专著,是先秦至西汉训诂资料的总汇。

“尔,近也;雅,正也。

”“尔雅”就是“接近正言”的意思。

今本《尔雅》19篇。

前3篇释一般词语,后16篇释名物。

《尔雅》释词方式有三种:①汇集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一组词,用一个普通词解释。

如《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与,始也。

”②以通名释别名。

如《释草》:“权,黄华。

”③用语句说明词义。

如《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尔雅》词汇丰富,分类清楚,体系完整,为后代同类词典的产生,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对后世训诂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尔雅》注本有:东晋郭璞《尔雅注》,唐陆德明《尔雅音义》,宋邢昺《尔雅疏》,宋郑樵《尔雅注》,清邵晋涵《尔雅正义》,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4.《玉篇》:字书名,南朝梁顾野王著。

唐代孙强修订;宋时陈彭年等重修,称《大广益会玉篇》。

今本《玉篇》30卷,分部542。

解说中不释形体结构,只释音义,一般极简略。

5.《字汇》:我国第一部以楷书偏旁作为部首的字典。

明梅膺祚编。

全书以十二地支分为12集。

《字汇》把《说文》540部简化为214部。

他归纳部首的原则是既按楷书偏旁,有便于检字。

每字先注音,后释义,并引经传诸子诗赋为证。

但注音采用“叶音”;有些释义也有错误。

它在中国字典史和文字学史上是一个重大革新。

6.《说文通训定声》:18卷,清朱骏声著。

此书把《说文》的字按声符编排,各个声符再按他的古韵18部归类。

每字先列《说文》说解,次立“转注”(即“引申”)、“假借”、“别义”、“声训”、“古韵”、“转音”诸条目,对字义的引申发展、字的使用以及在古书中的音韵地位进行说明。

对《说文》“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重新定义。

此书体例完善、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7.《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是对《诗经》进行解释的训诂著作。

解说来源于战国学者,汉初由毛亨写定,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部传注。

《毛传》对《诗经》的解释包括:①离析章句,如“《黍离》三章,章十句”;②说明章旨。

③解释词义④解释语句⑤记述典章制度⑥引证史实。

8.《郑笺》:本为《毛诗笺》,是对《毛诗故训传》进行申明、补充、订正的著作。

东汉郑玄著,通称《郑笺》。

《郑笺》的内容有四方面:①注释《诗序》②申明《毛传》③补充《毛传》④订正《毛传》。

9.《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

本书搜集先秦、西汉经传中的虚词共160个,按喉、舌、齿、牙、唇五类声母加以编排。

解释词语的体例是,先说各字的用法,再引书证明。

追溯其原始,阐明其演变。

探索词义的方法有6种:①举同文以互证②举两文以比例③因互文而知其同训④即别本以见义⑤因古注而互推⑥采后人所引以相证。

本书体例谨严,论证绵密,富于创见。

但收字只限于先秦、西汉,范围过狭。

10.《经籍纂诂》:清阮元主编。

本书将唐代以前的古籍训诂汇集在一起,以平水韵106韵编排,每韵1卷,共106卷。

每字下,先列本义或声训,次引申义,次假借义。

各义项下,照录原文,详注出处。

该书对查知唐以前古义、校勘和研究古音古义,很有价值。

11.《康熙字典》:我国第一部官修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纂。

《康熙字典》沿用明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的编排体例,分为214部,按12地支分为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3卷。

每字先注音,后释义,并引古书例证。

有别音别义的用“又”字标明。

每字的古体列于字头,别体、俗体、通用字放在末尾。

该字典的最大优点是释义详备。

但错误也很多:书证有误;注音采用“叶音”。

清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王力先生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订正了很错错误。

12.《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主编。

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

《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巨大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

在编纂过程中,对收入《四库》的和只抄存书目的书,都写成提要放在书前。

介绍作者和著作的大致内容,简要说明著作的优缺点和历代流传的情况。

后来把这些提要分类编排,单独成书,就是《四库全书总目》。

它在文献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13.《马氏文通》:清马建忠著。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

全书分四部分:①正名,即对各种语法术语所下的定义。

②实字,即实词。

《文通》分为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五类。

③虚字,即虚词。

《文通》分为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四类。

④句读。

他根据汉语的特点,在字类中建立助字一类;全书不讲形态,专论句读,都是他的创见。

但也有一些缺点,如认为语法“有一定制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另有前后矛盾、文字错误之处。

14.《十三经注疏》:(1)《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2)《尚书正义》,旧题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3)《毛诗正义》,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