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图片导入师:(出示课件)浩瀚的夜空,神秘莫测,让人们产生奇妙的遐想。
看到月亮你会想到哪些故事?生:嫦娥奔(bēn)月。
师:嫦娥奔月,第三个字读bèn。
奔,那是月亮,我朝那儿奔去。
有一个目的地,我跑过去,这个字就读bèn。
如果只是奔跑的动作,那就读bēn。
你再说一下,是哪个故事?生:嫦娥奔月。
师:大家一起说。
生齐:嫦娥奔月。
生:我想到吴刚砍桂树。
师:好。
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北斗七星)生:北斗七星。
师:北斗七星,“斗”是什么?生:勺子。
师:(出示课件:“斗”的图片)“勺”和“斗”不同,“勺”吃饭用的,很小;“斗”是过去称量粮食用的,米、面,放在斗着,用它去量,一斗两斗。
所以不是小勺,是大斗,很大的斗。
这边还有一个很长的木柄。
(指课件)像吗?这叫什么?生齐说:北斗七星。
师:让我们走近北斗七星,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与它有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仔细理会”师:同学们提前读了课文。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这次旱灾有多大,课文说了几点?生:说了三点,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什么是“干涸”?生:就是河里井里一点水也没有了。
师:“涸”就是“干”的意思。
我们平常说话一般“井都干了”,在书面语里一般说“干涸”。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又有一个词是“干枯”。
生:“干枯”就是花草没有水分,都枯萎了。
师:这里的“枯”就是“干”的意思,平常我们看到花草没有水分了,说“干了”,或者说“蔫了”,写到文章里用这个词——干枯。
再往下读,还有一个词语。
生:“焦渴而死”,“焦渴”的意思是喉咙很干,渴得受不了。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前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知识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一直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记录我在课堂上使用“七颗钻石”教学法的实践操作结果。
什么是七颗钻石?“七颗钻石”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罗伯特·马尔斯顿提出的一种针对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将其应用于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上。
七颗钻石的意义“七颗钻石”分别是:提纲、目录、索引、概览、问题、新信息和复习。
这七个方面,是阅读时最主要的注意点。
教授学生读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这七个方面的应用。
课堂实践操作在我教授小说阅读课程时,我运用了“七颗钻石”的原则进行了课堂授课。
首先,我在课前给学生一张读书提纲,让他们明确课程的内容与重点。
接着,我列出新词汇,让学生使用目录查找生词。
最后,我提供一个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人物关系,加深理解。
然后,让学生先通读一遍小说,形成概览和主题意识。
在学生阅读后,为他们提供一些问题,让他们自行思考解答。
回答完问题后,再引导学生更新目录、索引和概览,以加深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要求学生阅读新信息,同时听取我的课堂小结和复习点,为本节课内容加以总结。
教学效果在我运用“七颗钻石”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很快就看到了课堂效果的变化。
学生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思考和表达。
而且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他们自行摸索出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不断上升。
总结七颗钻石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
通过实践探索和总结,我认为“七颗钻石”教学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一、复习导入师:上课。
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请坐。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几个词语朋友,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请看前面。
(课件出示词语)谁能领读?生领读:焦渴、水罐、匆匆茫茫。
师:谁能用“匆匆茫茫”说一句话?生:天黑了,我匆匆茫茫的往家跑。
师:下一个(词语)。
生:反正师:声音很宏亮。
生:涌出师:读得很准确。
生:一瞬间师:“一瞬间”是什么意思?生:转眼之间。
师:说的太好了!下一个。
生:忍住。
师:还有一个词语,看谁能把握机会?生:劳累。
第二次是木头的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学生没说完整)师:谁还能补充?(指)那个女孩——生:第三次是银的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
第四次是从金的水罐蹦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水(空——满)银的金的七颗钻石2.感知水罐的神奇。
师:正是因为这水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罐,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生:神奇。
3.感知小姑娘和母亲的爱心。
师:板书“神奇”,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呢?生:是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和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
师:(板书:孝心、关心)还有吗?生:母亲对小姑娘的母爱。
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心。
师:(板书:母爱、同情心)还有吗?(无人发言)看来,你们都同意这些观点,是吗?那么孝心、关心、母爱、同情心,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是什么?生:善良。
生:爱心。
三、研读探究1.体验小女孩对妈妈的孝心师:(板书:爱心)是小女孩的爱心,是妈妈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那么,你从课文中,那些词和句子体会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孝心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找一找,画一画。
生:(自学)师:谁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和句子中体会到的?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女孩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我从“一天夜里”看出小姑娘非常的勇敢。
她自己一个人,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说明她对母亲很关心。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引言《七颗钻石》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学著作,该书由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鄂迈·张伯伦撰写。
本文对《七颗钻石》一书中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实际应用,记录了一堂课的教学实录并对其进行了评析。
第一节:课堂教学实录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七年级•教师:李老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恒等式的概念;•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1.老师介绍当天课程内容:等式与恒等式的概念;2.老师通过例子解释等式与恒等式的区别,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3.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等式,学生进行题目分析以及解答;4.老师给学生出示一道方程题目,并让学生主动提问、寻找答案;5.学生尝试寻找答案,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6.学生完成练习题,老师检查答案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教学评价这堂课中,教师采用了《七颗钻石》一书中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式的提问和互动讨论,教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教师的引导也非常及时有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给予指导。
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该堂课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更深入地理解了等式和恒等式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例题和练习题中。
第二节:教学评析教学方法评析《七颗钻石》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本节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评析。
1.引导式提问:在这堂课中,教师采用了引导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提问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在这堂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问和讨论问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虎威镇中心校陈云春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当我们仰望辽阔的天空时,你会想起哪些美丽动听的故事?生: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我知道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
生:我知道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的故事。
师:是呀,这些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美好遐想,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深邃的天空,去了解有关大星座的故事。
二、检测自学。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件出示词语:钻石水罐咽唾沫涌出新鲜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焦渴干枯干涸旱灾(1)小组抽读。
(2)说说第三组词语描绘了怎样的场面?(3)出示今年云南干旱图片,要求同学们用刚才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画面。
生:动物焦渴而死。
生:河流和水井干涸了。
生:草木丛林干枯了。
生:人民到处找谁。
……师:看到这儿,此时此刻,天地万物包括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生:水师:水意味着什么?生:生命之水、救命之水、希望之水。
师“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当时是多么需要水吗?生读一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
师:就在那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时,发生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她拥有了一只神奇的水罐。
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让我们去看看。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探究。
(1)、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它是怎样变化的?用横线画出来。
(2)、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生自主学习。
小组学习,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第一问题。
生: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水罐变出钻石、星星、水流。
生:水罐一共发生了五次变化,装满水;端端正正的水罐;银水罐;金水罐;水罐变出钻石、星星、水流。
师随机出示课件,让学生读句子。
句子: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水罐一看,罐子里面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引导体会“竟”的表达效果,指导朗读。
)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的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3、当小姑凉再拿水罐时,水罐又变成银的了。
4、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金的了。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七颗钻石师:是不是在几天前就知道有一位老师要来给你们上课?生:是的。
师:那你们在心里都想了一些什么啊?生:这位老师是什么样的?师:我和你们想像中的老师一不一样?[有的点头,也有摇头]。
生:我猜你是女的。
师:哈哈,今天我是……生:(笑)男老师。
师:感觉我怎么样?你再说。
生:感觉你很高。
师:和姚明相比,我还是矮了一点。
生:我感到很惊喜。
师:惊喜在哪里?呵呵,居然变成男的啦生:比想像中的帅多了。
生:比想像中的还是有点矮。
师:哈,还有吗?还想像什么啦?印象怎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还可以,知识比较渊博。
生:不好说师:你呢?生:觉得很亲切师:哦,我估计你爸爸对你有点严厉,今天见到这位男老师估计和爸爸有点不一样,我们的课堂就像聊天,像聊天一样轻松。
生:我感觉很幸福。
生:能有这样一个老师给我们上课,我觉得很幸运。
生:我觉得有点陌生师:一回生二回熟,学完这一课之后,咱们就不再陌生了。
谁再来,不说白不说。
(笑)生:如果我答错了,会不会批评我?师:在场的老师们说会不会啊?全场老师:不会!师:我说嘛,我们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师:最后一个机会生:你的眼睛好大!师:你的眼睛也好大。
下面,请睁大你们大大的眼睛,咱们开始上课!上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生:见过。
[教师板书:钻石]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的图片。
生:漂亮。
师:钻石是世界上最尊贵的宝石,象征着尊贵和永恒请看老师写课题,补充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怎样的一些问题?生:为什么是七颗钻石?生:七颗钻石怎么来的?生:七颗钻石是什么样子?生:七颗钻石到哪儿去了?生:会不会变成星星?师:我们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篇著名的文学故事。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读完了没有,接受一下检查怎么样?【屏幕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概述《七颗钻石》是由刘震云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银行劫案的故事,因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性格描写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该小说也被广泛地用于教学中,下面就是一堂以此小说为素材的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1.导入(10分钟)首先,教师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七颗钻石》的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然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来预热学生的阅读热情。
2.分组阅读(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不同的章节,并要求小组内部讨论、总结,最后由一名代表在全班前做简短的汇报,总结该章节主要内容以及形象描写的特点等。
3.问题探讨(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出现的各种隐喻和象征,如“七颗钻石”、“蜘蛛”等。
教师会提供一些提示,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朗读体验(15分钟)教师会播放由专业配音演员录制的《七颗钻石》有声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道理和精神内涵。
5.思考题解析(20分钟)根据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汇报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析和补充,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小说的主旨。
课堂效果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对文化隐喻、美学意义和哲学思考等方面的感悟。
学生在听到专业配音演员的朗读时,能够更加自然地把握小说的基调、语气、情感等特点,达到了一种感性理解的水平。
评析《七颗钻石》是一篇珍贵的文学作品,可以被用于语文教学中。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了小说的内涵和形式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提供学习资源和问题对话,并集合多种情境创新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有些课堂创新做得不太到位,像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活动氛围不够热烈。
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把经典文学用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感性审美,加强创造性教学,使学生能有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于永正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于永正《七颗钻石》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颗钻石教学实录于永正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七颗钻石教学实录于永正11、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正确认读本课中8个生字,书写15个生字。
正确理解“焦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忍不住、涌出”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师生共学、交流讨论、发散想象等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懂得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童话世界——《七颗钻石》,一起读课题。
2、出示“钻石”图,你觉得钻石怎么样多么美丽的钻石啊,再来美美地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难以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咽、唾沫、凑上、一瞬间、绊倒、匆匆忙忙、竟(1)自由读;(2)指名读,相机正音;(3)齐读。
3、把刚才多读了几遍的句子展示一下。
指名展示,全班练读。
4、理清故事脉络。
三、走进故事背景,感受水的重要1、这则童话故事有一个这么美的题目——七颗钻石,然而故事的开始并不美妙,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来到遥远的以前。
2、师朗读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3、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哪儿让你联想到的①学生自由说。
②真会读书,能抓住关键词语来展开想象。
③朗读这段话。
l找出两个近义词(板书,读一读)l到文中去看看,这两个词语的位置能换吗为什么④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是故事中的人或动物,你最需要什么这时候水意味着什么四:深入研读,探寻神奇变化的原因1、故事里有没有出现这意味着生命的水读读2到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板书钻石)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PPT)
师:漂不漂亮?
生:漂亮。
师:同学们,钻石不光漂亮,它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晶莹剔透,纯洁无暇,象征着高尚、纯洁和永恒。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钻石有关,请看老师写课题。
(书写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生:七颗钻石。
师:读一篇课文往往都是从读课题开始的。
读完课题,你们的脑袋里有没有什么疑惑?
生:七颗钻石从哪里来的?七颗钻石最后去了哪里?七颗钻石长什么样子?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著名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师:把书本翻到80页。
下面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师:读好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看黑板上的词语
出示词语:
钻石焦渴水罐反正
绊倒新鲜干涸涌出
递给唾沫旱灾一瞬间
忍不住匆匆忙忙喜出望外
师:读好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看黑板上的词语。
师:第一排谁来读?
生:钻石焦渴水罐反正
师:读的真好,你来带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师:第二排这组开火车。
生:绊倒新鲜干涸涌出
师:干涸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水干了,没有水。
师:对,干涸就是干枯,没有水的意思。
师:第三排老师请女同学一起读。
生:递给唾沫旱灾一瞬间
师:同学们,注意看这个瞬字,注意看瞬字是什么旁?
生:目字旁。
师:目字旁,说明它和什么有关?
生:眼睛有关。
师:对,和眼睛有关。
哪位聪明的同学能表演一下瞬的意思?同学们看**同学,瞬字的意思就在他脸上。
谁来说?
生:眨眼。
师:对,瞬就是眨眼,那一瞬间就是······
生:一眨眼。
师:说明时间非常的······
生:快。
师:第四排全班同学一起读。
生:忍不住匆匆忙忙喜出望外
师:同学们,看到唾沫这两个字,唾沫是什么?
生:口水。
师:所以唾字是口字旁,沫字是三点水。
这两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尤其是这个唾字它的笔顺比较容易写错。
现在老师就来写一写这个字,看仔细了。
唾字右边的垂要先写中间的千,沫字有一横特别短,注意看是哪一横
师:沫字哪横特别短?唾字还有一横特别长。
倒数第二横。
看得准才能学得像,学得像才能写得好。
把这两个字端正的书写在田字格里,写字前要注意写字姿势
要正确。
开始吧。
检查书写。
师:好,词语掌握了,老师来检查一下。
看看词语放在句子中你们还认识吗?
①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hàn)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hé)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②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第三句,我想请女同学一起读。
③她匆(cōng)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bàn)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④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shùn)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còu)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⑥小姑娘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我们一组一组读。
师:正确流利做到了,那你们读懂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课文说了很久以前,地球上有次大旱灾,有个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在找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变化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悟变化
师:那你们读懂了,老师这有一个问题:木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了银水罐?(板书木—银)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
生:善良。
师:是啊,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她自己得来的水都不舍得喝一口,却舍得分一点给小狗喝,多了不起。
是她的善良使木水罐变成银的。
再来,这银水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了金水罐?
生: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因为小姑娘对妈妈的爱使得水罐变成了金的。
师:不光是这样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师:谁来读?
生: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师:同学们,小姑娘费劲千辛万苦得来的水自己不舍得喝一口却全都交给了自己的母亲,这是多么的孝顺!而母亲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女儿,宁愿自己被渴死也要把水留给女儿喝,这是多么的慈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深情的朗读这段话,把这子孝母慈的感人一幕定格在我们的脑海当中。
生: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师:同学们再来思考,这金水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这七颗钻石又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的呢?(板书星星)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水罐?
生:神奇。
师:是啊,多么的神奇的水罐,一个空空的水罐由于小姑娘的孝心竟然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一个普普通通的木水罐再因为小姑娘的善良竟然变成了银的,一个银水罐又因为子孝母慈变成金的,一个金水罐又因为小姑娘在极度焦渴的情况下把水罐递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竟然又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继而这七颗钻石又升上天空变成闪闪发亮的星星。
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水罐,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故事。
同样这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刚刚定格在我们脑海当中那子孝母慈的一幕已经让我们特别感动了,而最让老师感动的是小姑娘一个小小的一个动作,那就是她咽了一下唾沫。
知道老师为什么为这个动作感动吗?
生:咽唾沫说明小姑娘很渴,她很渴却把水给了过路人。
师:大家都来咽口唾沫。
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咽唾沫。
生:口渴。
师:是啊,小姑娘在这么口渴的情况下却舍得把水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喝,这就是令老师感动的原因啊。
读到这里,老师情不自禁想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
动。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感人的一段。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
”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谁也想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内心的感动?
生: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
”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神奇而感人的一幕吧。
生: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
”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好,读到这里。
相信聪明的同学此时一定都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七颗钻石做题目了。
老师下节课再来听听你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