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英语成语中隐喻成语的理解与翻译

・8 ・ 1 1
英语成语 中隐喻成语 的理解 与翻译
任 青 果
( 中国矿业大 学 外文 学院, 江苏 徐 州 2 1 0 ) 2 0 8
摘 要: 英语隐喻 成语 是英语词 汇中重要 的一部分 , 口语和 书面语 中广泛应用 , 在 因此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含 义非常重要 。 每一 个成 语都有其 渊源, 所以 了解这些成语 的来源是我们正确 的理解和翻译这些成语的前提 。对 隐喻成语 的来源进行 简介 , 并从 隐喻的 角度对 中 英隐喻成语进行对 比, 据此提 出了一些翻 译方法。 关键词 : 隐喻 成语 ; 隐喻 ; 来源 ; 翻译方法
做。 nto e tegas rwu dr n ’f 啾 时机 。 o t lth s o ne e e r g o Se 的 洁精辟的定型词组和短语。’ 简 为语言中的 精华部分 ^ 堤 们用 nto e s eigdg 耋 o t ltl p osi 事生非。 e n l 精辟凝练、内涵丰富的语言词汇对在频繁的社会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 t pa n ’bs crs o ly e et ad: o s 拿出绝招。 知识和经验的表述 - 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 历 成了今天的成语。成语是一 t siew i ei niht o tk h e h o o趁热打铁。 r lt r s 个语言宝库, 彰显的不 l是语言知识厦有对社会生活经验的精妙总结包 E 这些隐喻成语来 自英语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反映了英国的社
2 隐喻墨客 『 J 造的, 对语言起修饰作 t g ete eii u公平对待 而论。 o i v s e v h d ltd 用的—种修辞方法。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就是把某事物的名称用来 h os £ tedg f a战争造成的破坏。 ow b r n ’ba uno e ot s s 沉舟。 指称另一事物萁 主要功能是装饰作用, 只可用于诗歌中 添力在语言上 是 1 1 su a e o r rp g 指 把得不到的东西说威 好的聊 以自 慰。 的—种修辞手法。 在 中国, 比喻也提 或缺的修饰手法。 【 日: 孑子 “ 言 3 . 3源于人体的某些特征 之无文行而不远” 2 世纪 8 年代以 L kf Jh sn 。0 O ao 和 ono 为代表的语言学 人们对 自己的身体很熟悉所 以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及人们生活中的行 家们开始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 kf和 Jh sn L o a o no 指出, “ 隐喻 为动作都可以用来指代—些抽象的概念' 构成—些习惯的表达方式。例如, 是从有—个具体 的概念域向—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 隐喻是思维方 l ed gte 同商量。 a hast e 珙 y o h su o e yst 装作不知。 h t n ’ee 0 s : 式和认知手段。’ ] 指出, “ 隐喻是—种认知模式北 的、 已知的、 具体 k okpol’ha soe e 不理睬直至争吵。 nc epe ed gt r: S t h 的范畴慨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围概念 而形成的隐喻陛表征的 人 类认知 sen r e a eedo oe o萌 e of t r nt n f n ’ns uh t h h S 远, 目光短浅 。 和思维的基础 。’^ 类在总结 自己的经验时, 往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 住 / m k o bd 。his n ned使 人毛骨『 。 aesmeoy a ado n S rt 目 然 和理解比铡 生的事物从 而认识 人 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在成语的形 类 t po e ad 某人被捆住 了双手。 wt noe ad i u n ’h n  ̄ e s i a pnhn 慷慨大 h : 成过程中, 隐喻成语成功地说明了隐喻这种认知方式, 人们用 自己熟知的 方地 。 人和物、体验到的事情去 比喻难于理解 的抽象的事情和概念。例如 a s w r i el ad okwt t fhn : hh e t 工作马虎 擘 。 车 po s h h rhmos: or ecuc ue at 一贫 ̄ , hi e i nh f t 冰 中捞月, luht s t pog e o h ma ywt te e ad: l i fhn 和身份低的人结婚。 t h hl t sn: ad白费力气' v e n’b n e h eabei oe 0n a n S 曰E 等o 3 - 4源于—些动物的特征 3隐喻成语的来源 动物和 ^ 类得生活密切相关, 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动物很 了解, 通 隐喻或语都有其出处和来源,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对与我们正确理 常用所熟悉的动物特征来比喻生活中的事隋。如: 解这些成语的喻义和准确的翻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了一些隐 s e a觉得事晴不对劲或感到其中有诈。c cdl t u 一 的 m lar l t r oi a  ̄ o ee r _
metaphor and translation 隐喻与翻译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日 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不仅存在于语言中, 还 存在于思维中, 存在于人们的概念体系中。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丰富的隐喻现象, 由于 人类认知结构的相似性, 英语和汉语中的喻 义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性; 同时, 由于中西两 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喻义又有不同之 处; 甚至可能同一喻体在一语言中有喻义, 而在另一语言中却喻义空缺。
1.喻体相同, 喻义相似
趁热打铁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脚踏实地 have one’s feet on the ground 颠倒黑白 call black white 火上浇油 pour oil on the fire
2. 喻体相同, 喻义不同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力与成功的象征, 因 此, 在汉语中称一个人为“人中龙凤”则是 对一个人的认同和褒奖, 而且所有的中国父 母都“望子成龙”; 然而在英语中, dragon 是一种长得像蜥蜴、有着翅膀会喷火的怪 兽, 象征凶狠残暴的人, 如“My wife is a dragon.”
2. 隐喻替代策略
由于人类具有生理共性且拥有相似的自 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这就使得人类语言中的 基本语义概念具有一定的“共质性”,因此 在英汉习语隐喻互译中,对于文化重合的现 象,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译入语文化中相同意 象来替代。
“油嘴滑舌”: “to oil one’s tongue”, “咬牙切齿”, “grind one’s teeth”,基于“人在 愤怒时常常会磨牙” 这一经验知识。 to be 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 to burn one s boat破釜沉舟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滴水穿石 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老鼠 过街,人人喊打。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英语隐喻(metaphor)为英语辞格(figure of speech)用法之一。
与明喻(simile)不同的是,隐喻不用诸如like或as之类的功能词,是一种广为使用、普遍存在的将一物比作另一物的一种表达方法。
西方研究者对隐喻做了深入探讨,将其大致界定如下:隐喻:希腊语的“转换”(meta意为“跨越”,phor意为“运送”),将某物转运过去。
故隐喻将某物视为另一物。
1隐喻:一种蕴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方式,将某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
2英语隐喻的构成要素是: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
所谓本体the tenor,亦即被表述的概念或者被比较的主体,the idea being expressed or the subject of the comparison;所谓喻体,亦即此概念传递的意象或者此主体传达的意象,the image of which this idea is conveyed or the subject communicated。
3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及/或类比之处则是喻底ground,亦即the similarities and/or analogies involved are the Grounds。
41.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Mr. Wangle has an angel of a wife. 王先生有位天使般的妻子。
隐喻的本体是wife,喻体是angel,同时出现。
2. 本体未现,喻体出现:He pitied the plumage and forgot the dying bird. 他哀怜鸟儿的翅膀,却忘记了濒死的鸟儿。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有两个。
第一个本体是法国贵族,喻体是plumage;第二个本体是受苦受难的大众,喻体是the dying bird。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本文根据喻体联想意义的异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进行语用对比, 并在此对比的基础上, 以语用等效的翻译原则为指导, 提出了在英汉比喻性语言的翻译中应采取的相应的处理方法。
标签:喻体;联想意义;语用意义;语用等效1. 引言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
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
20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高潮。
自此,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如语言学、哲学、语用学、心理学、文学批评、认知科学,翻译学、符号学、外语教学等的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说明了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我国历史上没有系统的隐喻理论,但中国历代的文学精品中充满了精彩的隐喻,历代先哲和学者有关文学和语言的论述中也不乏对隐喻的真知灼见。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地理、习俗、政治、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我们只有从语用和文化角度加以对比,才能真正比较全面地发现隐喻的构成和使用特点,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从而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
2.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2. 1 地理环境引起的语用差异语言来源于自然。
多彩的自然环境赋予了不同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独特语言。
例如,英国是个岛国。
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航海和水产的隐喻,如“He is all at sea”(他浑然不知所措),“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等。
而汉族世代在大陆上生活,在翻译这一类的隐喻时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对等的关于航海和水产的隐喻。
地理环境不同,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也受到影响。
同一自然现象在东西方人眼里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2.2 生活习惯引起的语用差异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会在各自的语言尤其是在隐喻中体现出来。
英汉科技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及翻译策略

译 者 可 以将类似 的概 念 隐 喻来 代 替
,
更有学者指 出
,
科技 语 言 中 的
,
原 文中 的概 念 隐 喻 文 所表 达 的意 思 例
re
。
从而 使 读者 更加 理 解 与领 会原
:
概 念隐 喻 语言 的 发展 促 进 了 语 言 的快 速 发展 ( 赵 艳
芳
,
不 同的 生活 经 验会 导 致不 同 语言 间 的概 念 隐 喻空 缺 的情 况 如 英 语 中除 了 活 动是 战 争 之外 还有 活
。
例如
ll
o
2〕 ) 〕: 11 3 )
。
”
,
1
s r
: a n
St i l
e w
it
re c e n
t ly s a t d o w n w it h C N ET
在 忌 讳 模 糊 的 科技 文 本 中 很 重要 的作 用
。
,
概 念 隐 喻发 挥 着
动是 航 海 例 例
c h in 1
”
这 样 的概 念 隐 喻 例 如
。
,
概念
,
中却 找 不到 但译 入 语 中存 在类似 的概 念 隐 喻表 达 遇 到这种 情 况
,
者 领域 的 概 念 或 经 验 来 解 释 说 明 另 一 方 面 或领域 的一 种认知活动
。
隐 喻的 映射 方 式也 存 在不 同 生活 环境 社会 形 态 文化 习 俗 价值信 仰 等 等都 影 响着概 念 隐 喻 因此
许 多计 算机都 感染 了 病 毒
技 英语 隐 喻的 汉译 方 法具 有 重要 的 实 际意 义
本文
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

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英汉文化中隐喻的使用十分普遍,隐喻是指把一个语义领域扩展到另一语义领域中,以便更好地说明或描述某事物,从而使读者或听众在经验层面上更好地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英语和汉语隐喻很多时候具有相似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它们背后的文化习俗和体系的不同,翻译这种隐喻是十分困难的。
本文将探讨英汉隐喻对比及其翻译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英汉隐喻使用方式的差异是造成翻译困难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和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使得隐喻的使用也具有很大差异。
中文隐喻短小精练,往往一个词就能传达出意思,而英语中的隐喻通常是复杂的句子,需要阅读者建立更大的语境才能理解。
例如,英语中“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是一个有名的隐喻,它意味着在大群人中合作通常会导致混乱和质量下降。
这个隐喻暗示了煮汤需要维持一定的质量标准和适当的协作才能成功。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说“三个和尚没水喝”,用来形容大家集中精力,人多了反而容易分心。
这个隐喻和英语的“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比较相似,但也有显著的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中文隐喻更简洁直接。
其次,英语和汉语隐喻的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隐喻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体系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了不少挑战。
英语中使用隐喻往往是为了突出一些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或是一个历史事件。
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是作者自己奇思妙想的“创造”,同时也包含了一些文化中传统的“元素”。
例如,英语中比较翁全的隐喻有“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为在某个场合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是所有人都愿意避免谈论它。
此隐喻主要源于一位印度教研究者的成果,他在探地时很惊奇当地人把一头活生生的大象藏起来,却又让空气中弥漫着象的存在。
相反,在汉语中,很多隐喻与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诗歌有关,例如成语“杀鸡儆猴”源自于《左传》中的故事,但是如果翻译为英语,那么似乎就会丧失它背后的文化内涵。
英汉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对比及其翻译

英汉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对比及其翻译一、引言1980年,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Lakoff & Johnson 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开创了现代隐喻研究的新途径,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系统。
认知语言学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即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基于人们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基于两个来源:一是植物自身的形态、生活习性、环境适应性及其用途等;二是民族文化,包括神话、宗教、历史、文学、语言、习俗、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地理环境、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等。
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常利用植物来隐喻人、事、物、情感等较为抽象的概念。
本文拟对比汉英语言中关于植物的概念隐喻,寻找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相关翻译方法。
二、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的对比廖义容(2002)将汉英文化植物词大致分为三个方面:英语有而汉语无或者相反,或汉英都有文化义的植物词。
本文以汉英语言中的植物词为例,对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
(一)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周围的自然环境、人类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和认知心理都有相似的地方。
所以,汉英语言中同一植物词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隐喻意义,即源语相同,目标域相同或大致相同。
如玫瑰(rose )一词,由于其鲜艳的色彩,芳香的气味,英汉语言中都把它隐喻为“爱情、幸福和美好”。
英语中“ a bed of rose ”(玫瑰花床)比喻“愉快舒适的生活”;“rosebud ”(玫瑰花苞)比喻“漂亮姑娘”;“ be coming up roses ”(如玫瑰般美丽)比喻“顺利发展、蓬勃发展”。
著名诗人Robert Burns 曾借玫瑰来歌颂爱情:Oh,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汉语也有“玫瑰色的前景”比喻“美好的前景”;“玫瑰色的梦”比喻“美梦”。
英文隐喻修辞格及汉语翻译

长治 0 4 6 0 0 0 ) ( 山西 省长治学 院师范分 院 ,山西
摘
要 :本 文探讨与总结 了英 文隐喻修辞 格的一些 翻译 技巧 。
文章编 号 :1 0 0 8 -6 7 7 2( 2 0 1 3 )0 1 _ 一 o 1 3 9 - _ 0 2
关键词 :英 文隐喻 ;修辞格 ;翻译技巧 中图分号 :H1 5 文章标识码 :A
的 象 征 ,而 猿 猴 则 代 表 着 “ 狡 猾” 。 )
2 . Hi s he t o r y h a s t h o u s a n d s o f l i t t l e r o o ms a n d l o n g。 wi n d y
c o r r i d o r s . 他 的理论 有很多组成部 分 ,而且各部分 之间 的关系 也过 于错综 复杂 。 ( r o o ms ,c o r r i d o r s 用 来隐 喻他 的理 论组 成 部分 的多样性及 复杂性 。 )
4 . I t i s p l a i n e n o u g h t h a t s h e h a s j u s t ma d e a c a t ’ S p a w o f
最 大 的不 同是 :明喻通 常使用 l i k e 。 a s s e e m , a s i f 等 比喻词
3 .Yo u ’ d b e t t e r b r e a k t h e i c e b y s o me wo r d s o f l e s s
、
直 译 法
对 于一 些原 文意义 较 明确 ,句法结 构较 完 整 的句 子 ,
我们通 常采用 直译法 。它按 字 面意思 直接 翻译 就能表 达 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2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3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4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5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6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7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8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9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0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11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14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15 汉语邀请行为的语用分析16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17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8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19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2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21 中西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22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23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24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25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译本对比26 An Analysis of Memoirs of a Geish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t Feminism27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28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29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3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3132 英汉拒绝语对比研究33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理想与现实34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35 试从大卫•科波菲尔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36 CET-和IELTS阅读培训课对比研究37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38 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39 中式英语的潜在价值40 《飘》中斯嘉丽的生活态度4142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43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smetic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44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45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46 浅析《觉醒》中艾德娜自杀的必然性47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48 论苔丝悲剧的根源49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块研究50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51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52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53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54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55 简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人格特征56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57 《麦克白》的独白58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59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60 艾米丽的心理性格分析61 字幕翻译和译制片翻译策略和接受度比较——以《唐顿庄园》为例62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63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64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65 An Anal 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66 《红字》中的若干象征意义67 小说《白鲸》中亚哈布船长的人物悲剧解读68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69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70 从自我认同角度再析《简爱》71 英语语句模糊性分析72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73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74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7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性弱点分析76 The Greatness of Jay Gatsby—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of The Great Gatsby77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78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79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80 中西广告语中隐喻比较研究81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82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83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84 On the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Westerners and Chinese85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86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87 论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88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89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90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91 McDonald’s Success92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93 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94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95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语艺术研究96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97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98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99 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与翻译技巧100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101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102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103 追求“美与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玫瑰意象研究104 从死亡委婉语中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105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106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107 The Symbol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Scarlet Letter108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09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110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111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112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113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114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115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116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117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118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119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20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121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122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4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125 毕业论文]比较《荆棘鸟》和《金锁记》小说中女性婚姻爱情悲剧原因126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127 珀西•雪莱抒情诗意象研究128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129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130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131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132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组织133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134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135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36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对《爱玛》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137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138 《鲁滨逊漂流记》--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139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140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41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42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43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144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145 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广告英语中的隐喻146 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147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14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9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150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151 论《毒日头》中的生命价值观152 乔治•奥威尔小说《动物农场》和《》社会对比研究153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154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以《雷雨》为例155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156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157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58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159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160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161 英汉语言间的形合与意合在商务合同翻译中的体现162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163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164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165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166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167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168 女性主义家园乌托邦思想的构建--论夏洛特•吉尔曼在《戴安莎的作为》169 (日语系毕业论文)浅谈中日饮酒艺术170 从保罗死因的分析看劳伦斯眼中的西方文明171 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172 《威尼斯商人》中宗教和法律的冲突173 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174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175 浅析《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命运176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177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178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179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180 《爱玛》中的求爱文化181 谭恩美《喜福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82 剖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求183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184 浅议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185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186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187 《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比较188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剧的幽默189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190 A Tentative Study on Metaphor Translations in Fortress Besie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191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192 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193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94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195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196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197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198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9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2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