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七
死亡的别称【范本模板】

死亡的别称红叶“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
在古代,“死“的别称不但众多,而且从中能够窥见等级观念、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色彩。
崩、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泰山其颓:崩: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皇帝的车驾崩坏了.薨:诸侯或相当于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称“薨“.卒:大夫之死叫“卒”,这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
唐宋以后,普通百姓死,才敢称“卒“.死:古时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关于“死“的别称,数量最多的还是如下这些大众化的中性别称,诸如:“卒”、“亡"、“殁”、“没”、“丧”、“终"、“故"、“逝”、“殒”、“不起”、“绝命”、“弃手足”、“弃堂帐"、“捐馆”、“捐馆舍”、“物故"、“溘逝"、“弃养”、“亡躯”、“作古"、“谢世”、“弃世”、“疾终”、“仙逝”、“下世”、“厌世”、“千古”、“长眠、"‘安息’、“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就木"、“殒命”等。
就以吊唁来说,难免接触一个“死"字,但“死”在这种特定场合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只能选取与“死”相近的同义词来代替,如去世、过世、逝世、仙逝、长眠、安息、千古、归天、亡、故、卒、殁、永别、永诀、离开人世、寿终正寝、与世长辞等等。
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做父母所难以忍受的最痛苦的事情,因此人们在提起这样的事情时也是委婉地说出,尽量不涉及死字,而往往用典故。
西河之痛:这个典出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西河"即子夏的代称,后以“西河之痛"指儿子死亡。
如左宗棠《与谭文卿》:“顷获函报,知近抱西河之痛,骇悼何言!"张元济《与王国维》:“前闻我兄有西河之痛,正拟趋唁,忽闻文斾已经北行。
有什么委婉表达死的句子

有什么委婉表达死的句子1. 人去世的委婉表达方式有什么这位知友,人去世的委婉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1、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2、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
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3、老了。
4、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5、仙逝:婉词,称人死。
6、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赵太后》。
7、亡故:死去。
8、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1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1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12、下世:去世。
13、猝死:突然死了。
1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1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2. 汉语表达“死亡”委婉语有哪些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源自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
道教把先秦道家的理论概念“道”加以神秘化,作为根本的信仰,把得道成仙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
道家否认世间万事万物的差别,认为“生”与“死”也没有极端差别,所谓“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庄子·刻意》),于是人死便婉称“物化”,以及“隐化”、“遁化”。
由道家思想发展而来的道教则进一步追求生命不死、肉体成仙,称人死为“仙逝”或“仙游”。
道教认为,经过一定的“修炼”,世人是可以脱胎换骨,超凡成仙的,没有必要等到死后才来超度灵魂,因此,源于道教的死亡委婉语大都与成仙有关。
道教认为人死犹蝉之脱壳,称“蝉蜕”或“蜕化”;或如鸟生双翼飞升,称“羽化”;或传说得道成仙便乘白鹤而去,于是,称“骑鹤”或“化鹤”。
古代对死亡的称呼经典

二.婉称:凡人厌死,忌盲其字,常婉转言之,
.
如“走”、“大去”、“不幸”、“闭眼断气”、“去泉台”、“到酒泉郡”、
木坏”、“兰摧玉折”。
4.贤才死,称之为“埋玉”。例如:
.
三.按死的意义或感情色彩划分
1.为国为民而死,称之为“殇”、“殉”、“殉难”、“殉节”、
“捐躯”、“献身”、“就义”、“牺牲”、“光荣”、“结缨而
死”、“停止思想”、“去见马克思”等。 “忧国忘家,捐躯济
难。”(《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2.保持节义而死,称之为“玉碎”、“授命”、“致命”、“令终”。
.
七.动植物的死,称之为“殪”、 “竟”、“毙”、“焚身”、 “降”、“渍”、“疆”、“札”、 “蓄”等。 殪没:死亡。左骖殪兮右刃伤。―― 《楚辞·九歌·国殇》
.
以上“死”的别称归结起来大致分三类:讳称、婉称、泛 称。 一.讳称:敬重尊长,不直言其死而讳称之。 如前言帝王或王后、诸侯、夫人之死的别称及医家所谓 “心脏停止跳动、永远停止呼吸”和“老”、“去”、 “没”、“先”、“鹤驾”、“鹤驭”、“化鹤”、 “驾鹤归西”、“驾返瑶池”、“见背”、“谢世”、 “短见”、“作古”、“失去”、“就木”、“百岁”、 “千秋万岁”、“捐馆”、“捐馆舍”、“不讳”、 “不可讳”等都是常用的讳称。
“跟了去”、“咽了气”、“化了灰”、“老”、“坏”、“休(行休)”、“仙
(仙游)”、“逝(长逝)”、“溘世”、“去世”、“下世”、“辞世”、“绝世”、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士人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死亡的文言文

死亡的文言文文言文中关于“死亡”的说法如下:一、等级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6、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三、避讳及谦称9、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10、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
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11、归天:婉词,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词,称人死。
14、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赵太后》。
四、褒贬15、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1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17、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18、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19、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20、见鬼:指死亡或毁灭。
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21、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
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五、中性22、殁:(书面语)死。
23、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25、亡故:死去。
26、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3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3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3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完整版)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士人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死”的讳称

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死”的讳称导语:我国古人对死亡这一话题比较忌讳,甚少实用“死”这一字眼。
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古代文章中对“死”都有哪些讳称吧。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死”的讳称很多。
但不同的.称谓体现出不同的等级观点、心理活动及情感色彩。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登遐等。
如: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出师表》)②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③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
(《战国策·秦策五》)④先帝登遐,既不获奔驰道路;陛下即位,又未尝瞻望阙廷。
(王安石《谢知江宁府表》)(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如: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②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③妾自生母弃养,以至今日,伶仃愁苦,已无复生人之趣。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之死。
如: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②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李白《地藏菩萨赞》)(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如:①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
(施耐庵《水浒传》)②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构,必有忠臣义士,捐生殉节。
(刘知几《史通·因习》)③遽闻溘逝,深为轸惜。
(江藩《汉学师承记·纪昀》)④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完整版)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士人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七
(一)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
“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
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
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突发死亡叫遇难,高僧之死叫坐化。
崩:是称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
升霞:是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
亦称(“登遇”)
星驾:是称天子之死。
薨: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唐代后仅二品官员死后才用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
卒:称大史之死。
(卒是终的意思)
不禄:是称士人之死。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
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时女子将
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
失怙:是自言父亲之死。
(怙是依靠的意
思失怙就是失去了依靠)
失恃:是自言母亲之死。
(恃是依靠的意思失恃就是失去了依
赖。
《诗经》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
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
殉国: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
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
殉道: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
(《孟子。
·尽心》“天下
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殉节: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
(推音黎)
藏难:是称领袖人物、革(蟹)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称因人为伤害而死(如被杀害)
田径: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
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
逝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陨:是称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
溺: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夭:称幼年人之死。
困: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称饿死者。
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苏拭《胡堑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弃养:对父母去世约婉称。
(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养锁甜。
弃养。
迁化:谓一般人之死。
(《汉书;外戚传》):“恕迁化而扬下令魄
放逸以飞。
圆寂: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涅磐:称佛之死。
见阎王: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驾鹤西去:死的婉称。
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撒手人寰指离开人间即死亡。
归西:也是死亡的意思。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