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亡的别称【范本模板】

死亡的别称红叶“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
在古代,“死“的别称不但众多,而且从中能够窥见等级观念、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色彩。
崩、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泰山其颓:崩: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皇帝的车驾崩坏了.薨:诸侯或相当于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称“薨“.卒:大夫之死叫“卒”,这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
唐宋以后,普通百姓死,才敢称“卒“.死:古时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关于“死“的别称,数量最多的还是如下这些大众化的中性别称,诸如:“卒”、“亡"、“殁”、“没”、“丧”、“终"、“故"、“逝”、“殒”、“不起”、“绝命”、“弃手足”、“弃堂帐"、“捐馆”、“捐馆舍”、“物故"、“溘逝"、“弃养”、“亡躯”、“作古"、“谢世”、“弃世”、“疾终”、“仙逝”、“下世”、“厌世”、“千古”、“长眠、"‘安息’、“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就木"、“殒命”等。
就以吊唁来说,难免接触一个“死"字,但“死”在这种特定场合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只能选取与“死”相近的同义词来代替,如去世、过世、逝世、仙逝、长眠、安息、千古、归天、亡、故、卒、殁、永别、永诀、离开人世、寿终正寝、与世长辞等等。
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做父母所难以忍受的最痛苦的事情,因此人们在提起这样的事情时也是委婉地说出,尽量不涉及死字,而往往用典故。
西河之痛:这个典出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西河"即子夏的代称,后以“西河之痛"指儿子死亡。
如左宗棠《与谭文卿》:“顷获函报,知近抱西河之痛,骇悼何言!"张元济《与王国维》:“前闻我兄有西河之痛,正拟趋唁,忽闻文斾已经北行。
你只会用die吗?8个词也能表达死亡

你只会用die吗?8个词也能表达死亡尽管大家都不喜欢“死亡”,但是总是难免会碰上需要用上这个词的时候,不过直接用“die”或者“dying”未免太不委婉,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一些更加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死亡”。
1. push up daisies长眠地下词组push up daisies作为“死亡”的委婉表达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想象一下,当尸体被深埋在坟墓里的样子确实就像是在把地面上的雏菊往上推。
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同样类似的表达:法语manger les pissenlits par la racine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吃蒲公英埋在土里的根”,而德语sich die Radieschen von unten ansehen的意思则是“从下面看着胡萝卜”。
2. stiffen变得僵硬Stiffen最广为人知的意思就是变得僵硬,但是这个词同样也能表达“死亡”。
在约翰·汉密尔顿·雷诺兹的作品中有这样一句话:“I wish you’d stiffen—that I might enclose Your royal limbs, and measure to the toes.(我希望你能死去——这样我才能把你尊贵的四肢装好,然后从头测量到脚趾。
)”3. meet one’s Maker见上帝从14世纪中期开始,Maker和God之间就画上了等于号,但是meet one’s Maker这种表达是近代才有的。
据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语词典》)记载,该词组最早的使用是在多萝西·赛耶斯的推理小说Murder Must Advertise(《杀人也得打广告》):“The wretched man had gone to meet his Maker(这个可怜人已经死了)”。
4.inlaik死亡Inlaik和enlaike都是苏格兰词汇,直到19世纪,它们的意思都是“死亡”。
死亡,痛苦,残疾,身体缺陷的委婉语

死亡,痛苦,残疾,身体缺陷的委婉语一、死亡的委婉语1、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2、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3、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4、突发死亡叫遇难。
5、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苏轼《胡堑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弃养:对父母去世约婉称。
(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养,锁甜。
弃养。
)7、迁化:谓一般人之死。
(《汉书;外戚传》):“恕迁化而扬下令,魄放逸以飞。
8、见阎王: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9、上西天: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10、驾鹤西去:死的婉称。
11、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撒手人寰指离开人间,即死亡。
12、归西:也是死亡的意思。
二、痛苦的委婉语1、原来有些你自以为很重要的人,你不联系他,他就真的永远不会联系你。
2、我不仰慕前世,也不期盼来生,我只求这辈子与你携手此生!3、有时候,是自己的感觉欺骗了自己。
4、有一些人,他们赤脚在你生命中走过,眉眼带笑,不短暂,也不漫长。
却足以让你体会幸福,领略痛楚,回忆一生。
5、远方零散的闪烁着几颗璀璨的繁星,不知曾几何时可曾飘入我的心房,给那黑暗的希望指引方向,给那幸福的彼岸装上芳华!6、后来啊,人海十万里,谁可善待你。
7、时光的流逝,可以使人淡忘很多往事,但彼此间的爱意,却永远都不会磨灭。
8、有人说,时间让人忘记疼,我不觉得,时间只能让人习惯疼。
9、纵然我有千万般好,你也不会看到,因为你没有一双爱我的眼睛。
10、我很小心地落地,擦过一些光芒,季节的干净一如我季节的沧桑。
三、残疾的、身体缺陷的委婉语1、盲人:失明2、聋人:失聪3、哑巴:失语者这是字面和口头比较尊重的说法。
有什么委婉表达死的句子

有什么委婉表达死的句子1. 人去世的委婉表达方式有什么这位知友,人去世的委婉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1、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2、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
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3、老了。
4、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5、仙逝:婉词,称人死。
6、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赵太后》。
7、亡故:死去。
8、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1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1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12、下世:去世。
13、猝死:突然死了。
1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1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2. 汉语表达“死亡”委婉语有哪些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源自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
道教把先秦道家的理论概念“道”加以神秘化,作为根本的信仰,把得道成仙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
道家否认世间万事万物的差别,认为“生”与“死”也没有极端差别,所谓“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庄子·刻意》),于是人死便婉称“物化”,以及“隐化”、“遁化”。
由道家思想发展而来的道教则进一步追求生命不死、肉体成仙,称人死为“仙逝”或“仙游”。
道教认为,经过一定的“修炼”,世人是可以脱胎换骨,超凡成仙的,没有必要等到死后才来超度灵魂,因此,源于道教的死亡委婉语大都与成仙有关。
道教认为人死犹蝉之脱壳,称“蝉蜕”或“蜕化”;或如鸟生双翼飞升,称“羽化”;或传说得道成仙便乘白鹤而去,于是,称“骑鹤”或“化鹤”。
说法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 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一般官员死称 “逝”,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按年龄
1“殇”不满20岁死曰殇。 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但12~15 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 为“殇”。 2、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于讣告上写 “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 终”、“告终”。 3、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 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 “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七、中性
1、殁:(书面语)死。 2、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3、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4、亡故:死去。 5、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6、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7、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 8、升天:称人死亡(迷信) 9、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10、下世:去世。 11、猝死:突然死了。 12、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13、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三、按特殊原因
1、“殉”,为某事舍命为“殉” 2、“客死”,死于外地谓之“客死” 1、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2、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 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3、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五、避讳及谦称
1、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2、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 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 表》) 3、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 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4、仙逝:婉词,称人死。 5、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 太后》。
古今死的说法打印版

古今死的说法人生最后都免不了一个'死'字,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则轻于鸿毛俗话说得好,一样的生,百样的死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死法不同,则'死'的说法也不同1.生活常见说法:、去世、过世、谢世、辞世、死去、离世、长逝、死亡、永逝、咽气、死了、安眠、安息2.死的婉称:、永眠、长眠、永别仙逝、归西、作古、合上眼、入地宫、归地府、见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3.自然死亡:善终、老逝、登仙、百年、老了、谢世、长逝、长往、长辞、归室、归泉、走了、去了、故去、就木、寿终、寿终正寝、寿终内寝。
4.为国为民为正义:捐躯、牺牲、殉国、殉难、就义、国殇、殉职、殉、壮烈、舍身5.病死:病故、病卒、病逝、暴卒、病死、病亡6.意外死:遇难、非命、死于非命、横死、遇害、毕命、被难、死难、山高水低、罹难、丧身8.在作战中牺牲:阵亡9.笑或诙谐说死:伸腿、翘辫子、呜呼哀哉命呜呼、命归西天、一命归西、一命归天10.迷信说死:升天11.用绳勒死:绞杀12.用枪打死:击毙、倒毙、枪毙、吃花生米、13.仇敌死:毙、呜呼、乌呼、丧命、毙命、归天、完蛋、断气、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玩儿完、14.死了配偶:丧偶15.自杀:蹈海、自裁、自焚、自尽、自戕、自刎、自缢、自经、自绝、寻短见、轻生16.古代说法:(1)常考知识点、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平民曰死(2)帝王死:、驾崩大薨、山陵崩、登遐、崩、晏驾“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3)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 薨、薨逝、薨亡(4)和尚死: 圆寂、坐化、示寂、示灭、涅槃(5)婉辞,道教徒称人死:、羽化(6)父亲或母亲死亡: 大故、如丧考妣、弃养(7)死了妻子:悼亡、断弦(8)未成年死:夭折、短命、夭亡、短阳寿、夭逝、夭殇、夭吗短折、殇、早逝(英年早逝)、弃养、夙殒、天服之殇、早夭(9)死了父亲:失怙死了母亲:失恃(10)老年人死:凋谢、油尽灯灭(11)伟人死:兰摧玉折、巨星陨落、与世长辞、逝世(12)因丈夫死而自杀:殉节(13)因恋爱受阻而自杀:殉情(14)在监狱中病死:、瘐死(15)死在他乡或外国:客死(16)被人杀害:、凶死、凶杀(17)人突然死亡:溘逝、溘然而逝、猝死(18)饿死:饿殍、殣(19)用力掐死:扼死、扼杀(20)高龄而死:登仙17.其它说死:、卒、亡、故、殁、殂、作古、生天、仙去、殒、哈喇、弃世、亡故、死灭、断送、身故、永生、殪、永诀、故世、殒命、陨灭、、归休、已故、下世、没了、超升、超生、完了、长辞、丧亡、气绝、物故、物化、灭亡、遁化、迂化、迂神、隐化、解驾、仙游、捐舍馆、、弃堂帐、启手足、没气了、故去了、掉气了、掉了气、断气了、断了气、化了灰、没有气、咽了气、命赴黄泉、命丧黄泉、一瞑不视、撒手人寰、遽离人世、。
(完整版)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一)按身份等级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士人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死的说法

十五、死的说法1、显示等级天子:崩,山陵崩、驾崩、晏驾、崩殂、千秋。
诸侯:甍,大夫:卒,士:不禄,庶人:死。
一般官员和百姓: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
2、一般讳称父母逝世: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
佛道徒死: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
现代通称:安息、长眠、逝世、长逝、谢世、离世、亡故、永别”等。
口头则一般婉称“老了”、“去了”、“走了”等。
3、特定讳称:为正义事业而死叫“就义”,为国家和人民而死叫“献身”、“牺牲”、“捐躯”、“殉国”、“殉职”等。
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难”;年幼而亡叫“夭折”;生病而死叫“病故”,年老在家安然而故叫“寿终正寝”;被尊敬的人死去叫“与世长辞”、“心脏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马列主义者去世叫“去见马克思”。
4、讥讽称谓:一命呜呼、吹灯拔蜡、回老家、玩儿完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句中的“崩”、“崩殂”即指皇帝死亡。
③昭王薨,安僖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句中的“薨”则指诸侯或有封爵的大臣之死。
④初,鲁肃闻刘表卒。
(〈赤壁之战〉)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句中的“卒”古指大夫死亡或年老寿终。
现代人不像古代那样等级森严,但表现在对“死”的称谓上,也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牺牲”,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如:⑥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义”,指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如:⑦他从报上知道,这个写信的人几个月之前,已经在南昌英勇就义。
(《同志的信任》)“殉道”,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与此类似的还有“殉国”、“殉职”、“殉难”、“殉情”等。
如:⑧人民永远怀念着科学的英雄的殉道者。
(《火刑》)⑨(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纪念白求恩》)以上用词多用来表示对死者的褒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的各种委婉说法
(一)按身份等级
天子死为“崩”(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或“驾崩”、“升霞”、“星驾”;
诸侯死为“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
大夫死为“卒(zú)”;一般官员死称“逝”;
士人死曰“不禄”;
庶人(平民)死曰“死”。
备注: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
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
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高僧之死叫坐化;佛、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
“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七)其他常见
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 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时女子将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
失怙:是自言父亲之死。
(怙是依靠的意思,失怙就是失去了依靠)
失恃:是自言母亲之死。
(恃是依靠的意思,失恃就是失去了依赖。
《诗经》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
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
殉国: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
殉道: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
(《孟子。
·尽心》“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殉节: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
(推音黎)
藏难:是称领袖人物、革(蟹)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称因人为伤害而死 (如被杀害)
田径: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
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陨: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
溺: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困: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称饿死者。
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苏拭《胡堑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弃养:对父母去世约婉称。
(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养,锁甜。
弃养。
)
迁化:谓一般人之死。
(《汉书;外戚传》):“恕迁化而扬下令,魄放逸以飞。
见阎王: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驾鹤西去:死的婉称。
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撒手人寰指离开人间,即死亡。
归西:也是死亡的意思。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