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油气回收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书

油气回收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书

油气回收过程及设备设计计算书由于从油品储运设备排放出来的油气和空气混合气中,油气组分复杂、含量高,且随温度、压力、油品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以一下数据是平均值。

基本数据:进口油气量200m³/h油气中平均油气含量为30%油气的摩尔质量为65.5g/mol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9.1g/mol活性炭的填充密度=400±30g/L活性炭颗粒尺寸为4mm活性炭表面积大于1100m³/g着火点T>500℃活性炭的吸附容量q=0.2g/g1、回收效率计算利用物料平衡原理,推导出油气回收效率计算公式:其中表示吸附塔的油气回收效率,%;、分别为吸附塔进出口油气平均质量流量,Kg/s;、分别为吸附塔进出口油气平均体积分数,m³/m³;48.97,65.51是根据相关文献查得进、出口油气的平均油气摩尔质量值(kg/kmol),该值是随着油气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只做初略估计时可以将进出口油气摩尔质量看成是不变的。

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油气排放浓度小于25g/m³,油气处理效率大于95%的要求;现设,25g/m³=0.0114m³/m³,求油气回收效率,由公式有:=98%可见要使在进口=0.3 m³/m³时吸附塔尾气排放达到25g/m³标准,回收效率必需达到98%以上。

2、由穿透曲线求床层高度绘制穿透曲线如图所示,是吸附塔尾气中油气含量,X轴为吸附时间,在之前几乎为零,当达到穿透点时,相当于吸附传质区前沿到达床的出口时,将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相当于吸附传质区移出床层,即床层的中的吸附剂已经全部饱和。

图中阴影面积E对应于到达穿透点时床层中吸附质的总吸附量;阴影面F对应于穿透点时床层尚能吸附的吸附量。

则有:吸附剂的利用率为未用床层高=吸附床高=h-设计要求的穿透时间为实际吸附床高所以床层高为H=+3、吸附塔参数计算(1)吸附剂的用量:进口油气质量流量M=(200m³/h×0.3 m³/m³×65.5g/mol)/22.4L=175.5kg/h 单程油气的质量:M×活性炭的用量m=(2)活性炭吸附床层的直径和高度活性炭床层的体积v =活性炭床层的直径,设长径比为3:1,在工艺容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取大值。

石油库下装鹤管装车油气回收工艺设计

石油库下装鹤管装车油气回收工艺设计

石油库下装鹤管装车油气回收工艺设计李一庆【摘要】简述了石油库油气回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油气回收方法及油库采用下装鹤管密闭装车方式及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设计方案,指出了在运用油气回收系统时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石油库应用油气回收技术具有安全、环保、节能、经济等多重功效.%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oil depots and gas recovery.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nventional oil, gas recovery methods, details of the oil depot using the sealed tube of downloading crane loading and assay oil and gas recovery process design were shown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pointed out the precautions in the use of oil and gas recovery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il depot application of oil and gas recovery technology had multiple effects, such as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conomic.【期刊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5页(P596-600)【关键词】石油库;下装鹤管;油气回收;吸附法;工艺设计【作者】李一庆【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广州5101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89在石油库运行中汽油等易挥发轻质油品在装车等过程中由于油气置换会挥发大量的油蒸气.据调查统计,传统的不加油气回收装置的装车方式,汽油油品损失约占装车总量的1.29‰~1.9‰.由于大部分轻质油品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积、易沉聚积于洼地或者管沟之中,易造成危险隐患.而石油库各区的火灾发生率统计结果中发油区为36.10%,可知在发油区发生的事故在油库事故中的比例相当高了.同时,油品的蒸发还会造成油品数量的减少以及油品质量的下降.从环保的角度看,大量的油蒸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既污染环境又影响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油气治理已逐步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1 油库油气回收目前油气回收常规方法主要有吸收法、膜分离法、冷凝法和吸附法.有些是两种或者几种方法的综合利用.1)冷凝式油气回收原理:冷凝一般分一级冷凝、二级冷凝、三级冷凝等步骤,利用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对装卸油品时所产生的油气进行冷凝回收.将混合气体中高沸点组分的气体通过低温冷凝为液体,而低沸点组分将保持为气体状态,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在不同的温度下将得到相应的分离产品,以实现回收利用.2)膜分离油气回收原理: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轻质油油气分子各组分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的速率差异较大,从而达到分离目的[1].膜分离技术通常是压缩、冷凝法和选择性渗透膜技术的结合.由于油气与空气混合物的分子大小不同,在某些薄膜中的渗透速率不一样,膜分离技术就是利用薄膜这一物理特性来实现油气分子与空气分子的分离.也就是混合气中的油分子经膜的“过滤作用”,根据油气优先透过膜得以“脱除”回收.3)吸收法油气回收原理:吸收法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吸收过程是有机化合物进入液体吸收剂后所发生的传质过程.气液两相之间的浓度差是传质过程的推动力,同样待吸收有机化合物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的差值越大则吸收率也就越大.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是高效吸收液选择性吸收在油品装卸过程中置换或者挥发出来的油蒸汽.目前吸收法油气回收系统研究的重点在于筛选和开发研制出性能良好的高效吸收液.4)吸附法油气回收原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由吸附系统、解吸系统和吸收系统组成.装置由两个交替工作的活性炭床组成,以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单位体积活性炭吸附表面积极大,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装卸过程中所置换或者挥发的轻质油油气进入吸附器后,首先被活性炭吸附.当吸附器出口体积分数达到设定值时,吸附器的出口阀门自动关闭,真空解析阀门打开同时真空泵启动.在负压力作用下,油气分子从活性炭的孔隙中脱离出来,经过真空泵被输送到吸收塔中.进入吸收塔的油气与来自罐区的贫油逆流充分接触后被吸收,吸收油气后所形成的富液被输送回低标号储油罐.未被吸收的油气与置换或者挥发的轻质油油气混合后再次进入活性炭床重复上述过程[2].2 油气回收系统设计油库简介:广东某成品油油库为在用油库,目前以长输管线方式进库,汽车运输方式出库(采用上装鹤管),主要经营93#、97#汽油以及柴油.现对汽车发油台进行改造,改造后采用下装鹤管底部密闭装车,并采用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对装汽车时所产生的汽油油气进行回收.2.1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流程图1 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工艺流程图本油气回收装置是一种变压吸附流程(图1),以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它由两个交替工作的两个活性炭床(活性碳床至于图1中的吸附容器A、B中)组成,活性炭的再生则通过液环真空泵提供的抽真空操作来完成,并在再生循环的最后通过空气吹扫阀对炭床进行吹扫.再生过程中,从活性炭床解吸下来的油气通过两个过程实现回收,首先在液环真空泵中被压缩,然后进入吸收塔,通过进入装置的贫汽油喷淋吸收.另一方面作为液环真空泵封液的换热介质.2.2 油气回收系统设计如图2、3(以1号车位为例)所示,公路发油区改造后设有7车位通过式公路发油亭1座,采用下装发油方式,共设14套下装密闭发油鹤管(其中每个车位布置2套鹤管).其中3个车位发汽油(设6套鹤管),4个车位发柴油(设8套鹤管),鹤管口径均为DN100.本工艺系统原则上采用专管专线泵送发油工艺,发汽油、柴油共设14台100GY25A型管道泵(每个发油泵对应1套鹤管),每个发油鹤管前均设流量计、电液阀,实现计算机控制定量装车.100GY25A型管道泵,额定流量为85 m3/h.根据《油气回收系统工程技术导则》Q/SH0117-2007计算:其中:Q为汽油装车设施计算排气量,Nm3/h;K为汽油发油鹤管同时工作系数,可取K=0.6~1.0,本次设计K=0.85;Σq为所有汽油发油鹤管排气量之和,Nm3/h,由于是密闭发油,6台汽油泵同时工作发油量510 m3/h,可置换出汽油油气Σq=510 m3/h.该油库所需油气回收装置处理能力计算式如下: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设计油气回收装置处理能力可定为500 m3/h.根据吸附法油气回收原理,增加实现油气一次、二次收集的油气回收装置,相应铺设发油区及罐区油气回收工艺管道.油气回收管道上设置阻火器、止回阀以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在油气回收装置前,新建配有液位计、全天候防爆阻火呼吸阀、手摇泵的0.5 m3凝液管.本油库共经营93#、97#两个标号汽油:该汽油回收系统工艺采用两个低标号油罐(93#汽油),作为收集回收的汽油,当站台开始装车时,装车中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装车系统,沿油气管道进入油气回收装置,贫汽油(93#汽油)来自罐区流入油气回收装置,通过喷淋方式吸收汽油油气;吸收油气后的贫汽油变为富汽油流回罐区.2.3 下装装车油气收集接口设计如图2所示:油气回收鹤管是发油泵在工作时候负责收集从汽车油罐车中置换出来的油气,是油气回收系统的前端设备,对油气正常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下装密闭鹤管的收集接口由连接油气管路与罐车底部油气排放口的软管和快速接头组成.快速接头带有自动闭合阀芯,能够防止非工作状态时的油气泄漏.为了防止油气倒流需在分支管路与油气收集接口之间安装单向止回阀或者受发油控制室发油信号控制而联动连锁的电磁阀等,本工艺流程在每个油气回收支管道上安装了止回阀[3].2.4 对油气输送管路设计油气输送管路经过计算后选择适宜的口径,油气输送管路上所有阀门、阻火器等以及安全和计量设备选用合适的工作参数,不能产生影响油气输送的过大阻力.该工艺所选用的止回阀,其气动效果需经过现场试验,确保油气能顺畅通过止回阀.该工艺油气输送管路采用地下埋设方式,油气输送管路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液阻.当油气在相对低温和管壁摩擦的作用下会凝结为油液,油液积留在管路低处就形成液阻.在油气处理装置前安装地下集油管,输送管路整体要坡向集油管,油气经过该集油管空间以后再进入油气处理装置便可解决液阻问题,当集油管里的油液达到一定容量的时候,可用手摇泵将油液抽出.油气回收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内容还包括:1)油气回收主管道的直径应根据油罐车的承压能力、油气回收装置及其油气回收管道系统允许的压力损失,经水力计算确定,可参照表1选用[4].由于最大发油量为510 m3/h,所以油气回收主管道选为DN250.表1 油气回收主管道直径选取最大发油量/(m3·h-1)≤200 201~400 401~700 701~1 000>1 000主管道公称直径/mm 150 200 250 300 3502)油气回收管道的水平段应坡向油气收集装置,并宜有不小于5‰的坡度,任何情况下管道敷设坡度不应小于2‰.若线路中间有低点,管道应坡向低点,并应在低点处设置凝液收集容器.3)每个汽油装车鹤管所配置的油气回收支管道直径宜比发油鹤管直径小一个规格等级,本油库采用DN100鹤管,因为每个车位都是两个鹤管同时可以工作,所以用DN100油气回收支管.4)设置凝液管目的:①为了收集油气中的液体(包括液化的汽油和水);②当油气回收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凝液管上排气管排出,排气管口应高出周围地面4 m,并且应安装全天候防爆阻火呼吸阀.5)以该汽油回收系统工艺采用两个低标号罐(93#汽油),能够确保全天侯为油气回收装置提供所必需的贫汽油.3 油气回收功效3.1 油品损耗测算该油库改造前为上装鹤管装汽车,通过表2从检测的气体排放量看,在通常情况下,油气不经过回收所排放质量浓度为880~1 407 g/m3,单次装卸挥发损耗率:0.133%~0.217%.3.2 油库汽油油气回收量该地区单次装卸挥发损耗率以夏季挥发量0.2%、冬季挥发量0.1%、过度季节0.15%,每年运行350 d计算:汽油年经营量30万t,将产生大约450 t的汽油油气损耗.根据《油气回收体统规程技术导则》规定,本油气回收设备需满足在不低于20℃的环境温度下,油气处理效率≥95%,预计每年可收回汽油428 t,以每吨汽油0.5万元计算,回收的汽油经济价值为0.5×428=214万元.表2 油品损耗测算数据注:汽油的密度为720 kg/m3.装车方式装车质量/t挥发损耗量/kg排气体积/m3挥发损耗率/%挥发损耗量/(g·m-3)上装鹤管装车(无油气回收)25.11 33.37 37.92 0.133 880.08 23.76 42.10 34.93 0.177 1205.4 30.24 60.64 47.78 0.201 1269.13 40.12 84.51 62.59 0.211 1350.24 38.43 83.28 59.18 0.217 1407.26下面是该库在2011年度实际运行数据:油库年度发出汽油量为28.505万t,回收率约为0.11%,汽油量累计数为313.56 t;根据电表读数,累计年度为14 406 kWh.回收油品按7 500元/t计算,年度共计收入:313.56×750 0=235 170 0元;按工业用电每千瓦时电1.65元计算,年度支出电费为:14 406×1.45=20 888.7元; 年度回收油品的收入为:235 170 0-20 888.7=2 330 811.3元.3.3 经济效益分析该油气回收装置及改造工程费用总成本为450万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年度收入约为233万元.由此可见,该油库进行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后大约在2 a内便可收回成本,经济效果非常显著.3.4 社会效益油库在引入油气回收装置后,减少了大气污染,保障了油品品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油库危险系数,实现了清洁、安全生产,满足了环保、节能及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周边地区及社会的责任感.3.5 从安全角度看发油台装车为下装密闭装车,发油区油气浓度大大下降,不但其爆炸危险区域缩小,提高了作业场所的安全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操作人员附近的有害气体,保障了人身健康.3.6 注意事项1)优化工艺,保证油气回收管道水平段以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汽油凝液管,当管路过长时可考虑在管路中间增加凝液罐以减小液阻,以保证油气输送管道的畅通.2)保障油气输送管路上支管上的止回阀工作参数选用得当,保障装车时置换的油气输送压力能顺利启动止回阀;当采用球阀等切断阀门的时候,且未受发油信号控制时,要注意当鹤管不工作时,关闭油气回收鹤管上的切断阀,以防止油气泄漏. 3)油气回收系统完好的密闭措施是保证油气回收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连接部件应该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在保证连接部件有效密封的同时,能够相互匹配.4)考虑到当油罐进油的时候油罐不宜同时出油或者当油罐内无油时不能提供吸收油气所必需的贫汽油,所以油气回收系统工艺建议采用两个低标号罐(93#汽油),为油气回收装置吸收油气提供贫汽油.4 结语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简单、旧库改造容易,工艺过程为自动化控制,油气回收装置多为撬装装置,占地面积较小,油气回收效率较高,一般几年内能回收成本,日后经济效益明显.引入油气回收装置后,发油区油气含量大大降低,不但保护了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发油区周围工作的安全性,而且有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油库油气回收既响应国家政策,又增强企业责任感,能够体现安全、节能、环保、经济、社会的多重功效.参考文献:[1]周勇军,廖传华,黄振仁.膜法油气回收过程的工艺模拟[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5,34(3):149-151.[2]张宏,孙禾.油气回收系统在石油库的应用[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4,13(3):32-34.[3]邹松林.油气回收管路的密闭和畅通[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16(2):37-39.[4]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油气回收工程技术导则Q/SH 0117-2007[S].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7.。

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及探讨

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及探讨

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及探讨油库油气回收是指对油库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目的。

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是对该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操作流程的设计,以确保回收效率和安全性。

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回收目标、分析废气成分、选择适合的回收技术、设计回收装置、优化工艺参数、制定操作规程。

确定回收目标是设计的基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回收废气的成分、浓度、流量等参数。

通常,油库中主要产生的废气成分包括烃类化合物、硫化氢、苯、甲苯等有机物,以及二氧化碳、氮气等无机物。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确定目标是回收某种特定成分,或者回收废气的总体量。

分析废气成分对选择适合的回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高浓度的烃类化合物废气,可以采用吸附法、冷凝法等技术进行回收;对于低浓度的无机废气,可以采用吸附浓缩法、分子筛吸附法等技术进行回收。

然后,根据回收目标和废气成分,选择适合的回收技术。

吸附法是指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然后再通过脱附等操作将吸附剂中的气体释放出来。

冷凝法是指通过降温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冷凝成液体,然后再进行分离和回收。

吸附浓缩法是指利用吸附剂将低浓度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并通过脱附操作将有害气体集中,达到提高回收效率的目的。

在设计回收装置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生产环境的要求和限制。

首先要考虑装置的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以确保装置能够承受废气的流量和压力。

要考虑装置的保温和隔热能力,以减少能量损失。

还需要考虑装置的操作和维护方便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优化工艺参数时,可以通过工程实践和模拟计算等方法,调整回收装置的操作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回收效果。

通过不断的优化,可以提高回收率和回收纯度,减少能源损失和废气排放。

制定操作规程是保证回收工艺正常运行的关键。

操作规程应包括装置的启停操作、安全防护措施、操作注意事项等。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装置,确保回收工艺的持续稳定运行。

码头油气回收工艺设计要点

码头油气回收工艺设计要点
在油 气 回收装 置前 ,需设置 过滤器 、阻爆器 、切断
由罐 区进入油气 回收系统 的一定质量的液体
汽油 ,经过 喷淋 吸收后 ,以较多 的质量 流量 流 出油 气 回收系统 。这样 ,实 现 了油气 的 回收 ,而且 对油
品的 品质 没有影 响 。
经 过 上 述 油 气 回收装 置 处 理 后 排放 的油 气 浓
该工程是长兴 岛地区首座大型原油码头 ,可停靠世界最大的4 5 万t 船舶。建成投产后 ,年通过能力将 达到1 8 3 7 成万t ,成为辽宁地 区第4 座3 0 万吨级原油码头。施工中应用的桁架一钢板结合式钢围堰加 高技
术 为 中国水 工建 筑行 业 首创 。
摘编 自 《 交通建设报 》
第 2期

提 ,孙红彦 :码 头油气回收工艺设 计要 点
・1 0 7・
排 放标准 可 以直 接排人 大气 。 渗透流循环 至膜法油气回收系统 ( V R U)的压缩 机入 口,与收集 的排放 油气相混 合 ,进行上述循环。 如 上 所 述 ,汽 油 的 回 收 是 在 喷 淋 塔 中完 成
度 ≤2 5 。
阀,以保障油气处理模块中设备的安全 ;
4)膜法 油气 回收用 于汽 油蒸 气 、苯类 蒸 气 的
2 ) 混合二 甲苯油气 回收装置。 混合二 甲苯油气 回收处理的工艺流程与汽油
回 收工 艺 流 程 不 同处 在 于 ,在后 端 需 增 加 净 化 处 理 系统 ,采 用 变压 吸 附单元 ( P S A),主要 是为 了
中的排放标准 ,处理后排放的混合二 甲苯油气浓度
≤7 0 mg / m。

【 2 ] 潘立 楠. 油 气 回收技术 的 比较【 J 】 . 民营科 技, 2 0 0 8 ( 1 0 ) :

油库油气回收方案(二篇)

油库油气回收方案(二篇)

油库油气回收方案一、工程概况:1、新建付油油气回收装置一座,相应配套的土建、工艺管道,新建设备场地硬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垫层为C1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___mm,钢筋HPB300(Ф)HRB335(Ф),砖MU10,砂浆M15水泥砂浆,混凝土环境类别2b。

2、排水沟的土建设计:排水沟宽度___mm,坡度为___‰(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排水沟低点设置DN100地漏,位置见图。

3、地基处理:基础必须挖至原土基础垫层换___m厚3:7灰土,每边宽出基础外边缘___米,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00KPa。

4、油气回收基础内预留管中心标高详见设备专业图。

5、基础施工前应由设备厂家对设备基础尺寸及预埋件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6、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现行规范对质量的要求。

二、施工部署:1、进场后,根据现场测量制作围挡,高___m。

2、___工人进场施工,进场前,按照中石化管理制度要求,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注意监督及提醒。

所有施工人员统一配发安全帽、棉质手套及具有防静电服装等劳动保护用品。

3、需要的施工机具装运进场,所有施工机具必须经检修合格后方可进场,特别是用电机具的电源线路上必须___灵敏的漏电保护器。

具体用电扯线与加油站甲方监督人员协商沟通,确定电源接入点及线路布局走向。

原则上要尽量放置在人员不经常走动的地方,过道跨行处需悬挂“小心绊倒”警示牌4、按照设备基础图放线开挖,定为人工开挖,开挖基础前,要检查清地下电缆、电线,必须挖至原土5、做3:7灰土,埋地下管线。

6、做混凝土垫层,制模板,钢筋制作,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

7、设备基础,边槽回填土。

三、安全施工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1、在现场成立以各层主要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安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安全施工和消防保卫工作。

2、在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中,要有安全技术措施,并成为向项目队交底的重点内容,依据这些措施落实材料、器具、检查人员和检查方法。

油气回收解决方案(最新)

油气回收解决方案(最新)

近年来,废气治理引起各界关注,空气质量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不同行业的废气治理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油气回收解决方案,欢迎阅读了解。

1. 概述1.1 项目背景石油成品油中的轻质油,如汽油和溶剂油等具有容易蒸发的性质。

油气挥发容易造成油品数量损失。

汽油等轻质油从炼油厂到中转油库到加油站,直至加给汽车油箱的储、运、销过程中,会有4-5次装卸,每次装卸都有与汽油液体体积相等的饱和油蒸气排放。

中国2012年石油消耗量4.9亿吨,我国依赖进口石油54.8%,要排放油气约8亿m,每m油气中含碳氢化合物浓度1100-1380g/m,因此会造成油品损失数量高达90-108万吨。

按照每吨0.9万元计算,损失高达81—95亿元。

油气污染对人类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隐患无穷。

油气的挥发带来火灾隐患。

国内石化企业统计资料显示,在222例火灾爆炸事故中,由散发油气引起的就有101起,占到总数的45.50%。

油气回收是在成品油储、运、销环节,对汽油等轻质油蒸发的油气采取的回收利用和治理污染措施。

1.2 有机废气排放特性油气的挥发主要是在储存及装卸过程中挥发的,具有小风量(10-102 m3/h)、高浓度(102-103 m3/h)的特点。

2.治理方案选择2.1 常见处理方法比较目前实际中采用的油气回收的技术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见图1)。

1)吸收法:根据混合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来进行油气和空气的分离。

该法回收率低,排放很难达标,现在已经很少单独使用。

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或者其它孔隙率较大的物质作为吸附剂,由此达到使油气与空气分离的目的。

由于填装技术、解吸技术以及活性炭本身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活性炭使用寿命短。

同时,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转动设备比较多,炭床需要进行频繁解吸,因此维修量大。

当环境湿度过大时,其吸附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冷凝法:利用冷凝剂通过热交换器冷凝油气,大部分油蒸气会被冷凝成液态,而空气则可以通过通风口被排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储油罐油气回收技术-大罐抽气技术方案

储油罐油气回收技术-大罐抽气技术方案

润滑油温度:
≤70℃
噪声:
≤85 dB(A)
振动烈度:
≤28.0
压缩机转速:
700r/min(50Hz)
配备动力: YBP3-112M-4, 1440r/min, 4kW,
AC380V/50Hz IP55 dⅡBT4
压缩机外形尺寸(长×宽×高): ≈2000×1000×1200(mm)
全机重量:
安全,可靠 为确保油罐和装置安全收气,装置设置了以下几套互相独立的安全控制 系统:
① 压缩机进气压力低停高启自动启停控制。 ② 双重压力变送器保护机制。 ③ 补气装置 ④ 微压呼吸阀安全控制系统。 ⑤ 安全阀安全控制系统。
储油罐回收装置安全性措施
2. 压缩机保护停机机制:
故障出现时,控制屏显示故障信息,并声光报警。 ※压缩机运行中,当主机润滑油压力低于下限设定值时,
多重控制) 进口压力高启机: PIC1和PIC3 设定值 (PIC1、PIC3双重控制、PIC1与
PIC3互锁,PIC1控制为主,PIC1故障自动切换PIC3控制) 进口压力低补气装置开启/关闭: PIC3设定值 呼吸阀:原厂设定,储油罐抽气装置自动运行的设定压力低于呼吸阀
三.撬装压缩机收集存储回收优劣式
压缩机收集存储回收 优点: 撬装设备易于施工安装; 占地小,费用低; 原理简单,便于维修,安全可靠; 存储后集中运输处理 回收气成分含量可检测,安全程度更高 缺点: 存储的气体收集运输费用增加
目录
储油罐气回收必要性概述 储油罐气回收工艺技术介绍 储油罐气回收安全性措施 储油罐气回收经济分析
二、回收工艺技术
2.挥发气的测量对比 储油罐挥发气量的确定是确保储油罐抽气装置能否正常运行 的重点,如果规模确定过大,实际气量不足,导致压缩机不 能正常运转;规模确定过小,即使储油罐抽气装置运行,仍 然会有部分挥发气 不能回收或造成憋罐。储油罐挥发气量与 诸多因素有关,理论计算误差大,因此挥发气量的大小只有 通过现场测量计算才能确定。目前常用的储油罐挥发气测量 方法有容积式测量法和流量计测量法,为确保数据真实、可 靠、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多次测量。

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及探讨

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及探讨

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及探讨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石油和石油制品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来源。

石油的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液,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一、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的原理1. 油库油气回收概述油库油气回收工艺是通过设备和技术手段将油库中的废气和废液进行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的过程。

主要包括废气回收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两部分。

废气回收系统用于收集油库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净化处理后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能源或者排放到大气中。

废水处理系统则是针对油库排放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后再进行排放或者再利用。

3. 废水处理系统设计原理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将油库排放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

通过设备和管道将废水收集到处理站点,然后采用沉淀、过滤、吸附和生物处理等方法,将其中的油类、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去除,最后将处理后的废水再进行排放或者再利用。

二、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的应用及意义1. 环境保护意义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的应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回收废气和废水,可以减少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降低有毒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再利用废气和废水中的资源,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达到了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2. 经济效益意义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的应用对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再利用废气和废水中的能源和资源,可以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还能避免环保罚款和社会舆论负面影响,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三、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油库油气回收工艺也将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和机遇。

未来,油库油气回收工艺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收集、净化和再利用设备和技术,提高废气和废水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处理成本和环保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后,国产油气回收装置在各大城市加油站和炼油厂大范 围推广使用。 国家环保局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处理装置油气质量浓度排放限值≤25 g/m3。
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10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油气回 收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
20.11.14
5
成品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设计
计算思路:
油品的经济流速
油品的单车发油量
选泵
油品的处理量
Q k q
20.11.14
8
第二章 油气回收工艺方案设计
2.2筛选方案
本油库柴油的处理量为Q=80 m3/h ,汽油的处理量为234 m3/h 。油库处理的油气量比较小。
1.2几种可选方案的比较
工艺方法
吸附/吸收组合 工艺
吸附/冷凝组合 吸附/膜分离/吸收
20.11.14
10
成品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设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油气回收方案设计 第三章 设备选型计算 第四章 总结和建议
11
2020/11/14
汇报主 要内容
3.1油气回收系统管道的计算
3.1油气回收系统管道的计算
1)油气回收支管规格为D=80mm,=2.5mm。根据《油气回收系统工程技 术导则》Q/SH 0117-2007
,外形尺寸130011001650mm,阳转子转速
成品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设计
20.11.14
1
成品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设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油气回收方案设计 第三章 设备选型计算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
2
2020/11/14
汇报主 要内容
1.1 油蒸汽的危害及实施控制的意义
油气挥 发危害
20.11.14
3
安全隐患
易燃、易爆,统计表明,在222例火 灾爆炸事故中,由于油气引起的有 101起,约占45.5%
600-1500 800-1300
成型 煤炭
破碎
80-99 —
50-65 0.35-0.42 20-40 50-70 0.33-0.45 20-50
900-1300 700-1200
用途
各种食品制成品脱 色脱臭,水净化
溶剂回收
水净化
催化剂载体,溶剂 回收,气体精制
液相吸附,水净化 ,气体精制
20.11.14
环境污染
油气中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形成光化 学烟雾,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人体 吸入会极大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能源浪费
据统计我国成品油(汽油)在储存、中 转、装卸及销售等作业过程中,因挥发 造成的损失占总量的0.6-1%,直接损失 约为几十亿元人民币
1.2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

油气回收主要的方法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
钢管公称直径(mm) 最小壁厚(mm)
100、150
2.5
200
3.5
250
4.0
300
4.5
350、400、450
5.0
500、550
6.0
钢管公称直径(mm)
600、650、700 750、800、850、900
950、1000 1050、1100、1150、
1200 1300、1400 1500、1600
2)油气回收主管道规格为D=200mm,=3.5mm。根据《油气回收系统工程 技术导则》Q/SH 0117-2007。
3)解吸后油气干管规格为D=100mm, =2.5mm。
D
2
Q v
20.11.14
12
3.1油气回收系统管道的计算
计算出的管道直径要由下表进行圆整和壁厚的选择
表3-2 最小管壁厚度
法以及这几种方法的综合利用。


20世纪60《清洁空气法规》
• 国外发展
Uspat4261716 吸附法专利
Uspat4027495 冷冻法专利
20.11.14
4
1.2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
国内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
2004年,研发第一台国产化300m3/h冷凝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这一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油气回收方案设计 第三章 设备选型计算 第三章 设备选型计算
6
2020/11/14
汇报主 要内容
2.1油库基本情况说明
成都平原的成品油油库,目前以铁路运输方式进油,公路运输方式 出库,发油系统为专管专线泵送发油。
表1-1油库基本数据
油品种类
储罐 数量
罐容/方
公路发油 台数目
收发 系数
工艺
组合工艺
优点
效果好,占地面 积小
效果好
效果好
缺点
吸附剂定期补充 投资大,能耗大 膜组件昂贵,需
和更换
,定期除霜
井口
适用范围
范围广
范围广
储气处理量较小 的场合
20.11.14
9
第二章 油气回收工艺方案设计
2.3 方案介绍
设置两个吸附罐,切换操作,油气先通过一个分离缓冲罐, 然后从下部进入吸附罐,空气从吸附罐上部排除出,吸附罐吸附 饱和后,切换吸附罐,由另一个吸附罐继续吸附油气,吸附饱和 的罐用干式真空螺杆压缩机解吸油气,将油气打入吸收塔中部, 与从上部喷淋的93#汽油逆向接触吸收,未被吸收的油气再进入吸 附罐。吸收液打回93#汽油储罐或排入桶中储存。
库容/ 年周转额/ 万方 万方
0#柴油
2
5000
2
93#汽油 2
5000
4
0.6 2.6 18.6
97#汽油 4ຫໍສະໝຸດ 3000220.11.14
7
2.1油库基本情况说明
根据《散装液体石油产品损耗标准》(GB11089-1989)可 估算本油库年装车损耗量为114m3 。 柴油的处理量为Q=80m3/h ;汽油的处理量为234m3/h。
最小壁厚(mm) 6.5 6.5 8.0
9.0
11.5 13.0
20.11.14
13
3.2吸附罐计算
1)吸附剂类型选择
原料 形状
空隙率 %
间隙率 %
填充密度 平均孔径
g/cm3

比表面积 m2/g
木材 粉末 60-80 40-55 0.21-0.4 20-600
700-1300
泥炭 成型 50-60 35-42 0.35-0.5 20-40 褐炭 粉末 60-75 40-55 0.26-0.4 20-40
14
3.2吸附罐计算
2)吸附剂的用量计算 3)吸附罐尺寸计算
m
1.25
w xs b
D
Q 36000.785v
H
m
0.785 D2
20.11.14
15

• 选型思路:
3.3螺杆压缩机的选型计
V Vth
阳转子转速 1961r/min
干式螺杆压缩机规格为:型号LG-4.5/10排气
压力得V 1t h.0MPa,排气量4.V5thm3 /mCin,电Cn功率n1 30KlW D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