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分析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中药炮制方法(也称为药物制备或熟化)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它不仅影响着中药的药效,还关系着中药的使用安全和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方法可分为炮炙、制曲、浸泡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进而对临床应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
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轻中药的毒性,并增加其药效。
比如,炮制后的附子可以提高其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作用,提高疗效;炮制后的枸杞子则可以提高其养肝益肾、明目润燥的功效。
这是因为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以改变其中的活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其次,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物性质。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性质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炮炙后的麻黄可以减轻其容易上火的性质,增加其对肾脏和心脏的作用;炮制后的生姜可以减弱其辣味和刺激性,增加其调理脾胃、帮助消化的功效。
这种改变中药性质的作用使得中药适应范围更广,更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
另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增加中药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对湿气、阳光和氧气的敏感性,延长其保存期限。
比如,炮炙后的何首乌可以减少其含水量,减轻其变质的风险,延长其保存时间;炮制后的干姜也可以减少其水分含量,防止霉变和虫食。
这有助于保持中药的药效和疗效,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改善中药的口感和易用性。
一些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弱其苦味、涩味和不良气味,增加其口感和易入口的性质。
比如,炮制后的黄连可以减轻其苦味和涩味,增加其抗菌、抗炎的功效,同时使其更易于服用;炮制后的茯苓可以减轻其泽味和甜味,增加其利尿、消肿的作用,同时使其更易于口服。
这有助于提高中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也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药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药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炮制方法对于中药饮片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123例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纳入A、B、C三组,三组患者均使用黄芪建中汤中药饮片进行治疗,其中A组饮片中黄芪炮制法为传统蜜炙炒法,B组饮片中黄芪炮制法为蜜炙烘法,C组饮片中黄芪炮制法为蜜炙烘法闷润后炒炙。
结果:蜜炙炒法炮制黄芪入药的A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中无效、有效、显效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5(12.20%)、20(48.78%)、16(39.02%)、36(87.80%),蜜炙烘法炮制黄芪入药的B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1(2.44%)、15(36.59%)、25(60.98%)、40(97.56%),闷润后炒炙炮制黄芪入药的C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3(7.32%)、18(43.90%)、20(48.78%)、38(92.68%)(P<0.05);蜜炙炒法炮制黄芪入药的A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下降以及总发生率数据分别为3(7.32%)、1(2.44%)、2(4.88%)、6(14.63%),蜜炙烘法炮制黄芪入药的B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1(2.44%)、0(-)、1(2.44%)、2(4.88%),闷润后炒炙炮制黄芪入药的C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2(4.88%)、1(2.44%)、1(2.44%)、4(9.76%)。
结论:不同炮制法应用于中药饮片的制作能够影响用药治疗效果的显现。
【关键词】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临床疗效前言中药组方的应用是中医内治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治法,其主要将不同药材种类根据患者疾病与症候差异进行组合搭配,制作为汤剂、散剂、药丸等形制予以患者送服,但在制作成为不同送服形制之前,各药材仍有一道前置处理步骤,一般称为炮制,意味根据药材类型、药效以及储存方式的不同,选取对应合适的烹制方式对药材进行处理,以让其达到提升药效、便于储存的目的,但实际炮制法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蒸煮、炙法、炒法等,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对比同种中药饮片中同一种药材不同炮制法对于饮片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过程见下。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药制剂的重要过程,其通过加热、蒸馏、煎煮等一系列加工步骤,改变药材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
本文将从炮制对药材品质、药效和药安全性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炮制对药材品质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为了提高药材品质而进行的过程。
其中,温度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
炮制中药常采用煮、炒、爆、烤、焙等高温加工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促使药材内部的油脂、酯类等物质分裂出来,挥发出气味,从而改善药材的色、香、味,并增强药材的药效。
例如,常用的炮制方法“制何首乌”,将何首乌加热至80-100℃,能够激活其活性成分并增加有效成分的释放。
另外,炮制还能够杀灭药材中的细菌、真菌、虫卵等有害微生物,从而延长其保存期限。
但如果炮制过度,也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甚至使其产生毒性反应。
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是中药制剂研发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炮制能够明显提高药材的药效,这是因为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化学组成,促进或抑制活性成分的合成及释放,从而调节药效。
如何合理选择炮制方法,并控制炮制时间和温度,是中药制剂研发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炮制方法是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制鹿茸采用“焙制”方法,能够增加内源性生长因子的含量,从而具有明显的补肾壮阳作用。
制附片采用“温制”方法,能够增加鞣质和糖含量,从而提高止泻功效。
此外,不确定因素如药材来源及种类、药材炮制前的处理方法、药材的大小、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等,都可能影响药效的大小和性质。
中药炮制不仅能够提高药效,也能够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一方面,炮制能够减轻药材的毒性及副作用。
例如,烤制芍药可减轻其泻痢性;炮制砂仁可去除其对肾脏的刺激作用;用盐水炮制龙胆草可降低其毒性。
另一方面,炮制还能够杀灭药材中的虫卵、菌种、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从而降低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增强中药的安全性。
总之,中药炮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剂过程,其能够影响药材品质、药效和药安全性。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药的炮制特色,吸取精华,除去糟柏,从而起到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关于炮制对医疗的作用,历代医药专家都相当重视,例如:宋�陈师文等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
清�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也提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
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炮制与药性、炮制与医疗的密切关系,炮制与药物的这种有机联系,使它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净选不严影响临床效果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
由于中药材源于大自然,因而在采收时往往混杂不少霉烂、变质药材及泥沙,杂物甚至于非药用部位。
而同一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亦相反。
如山茱萸的果肉涩精益髓,多用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而其果核则正好相反,但是多数的药农、药商在加工时不进行认真挑选,有的含核量严重超过了药典标准(含核量不超过3%),选到15%至3 0%,这样的药用在病人身上其疗效可想而知了。
类似未经选净的配方饮片还很多,如蒲公英、百花蛇舌草含大量的泥沙、杂草;柏子仁含壳量严重超标,款冬花含杆(非药用部位)太多,狗脊、香附子的鳞片未去净直接配方等等,这些饮片由于未能严格挑选,是不能保证临床疗效的。
2 饮片的切制粗糙影响临床疗效大血屯、木通、茯苓等一些药材,必须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方能保证切出合格的饮片,原药材经加工切制成片、块、段、丝、粉碎之后不仅利于药房调配,也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
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分析

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分析中药调配临方炮制是为适应中医的临床辩证和施治用药等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是中药临床疗效与质量的重要保证。
中药临方炮制发展,对于提高中医学真挚水平以及提升中药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现对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中药调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策略提出相关见解。
标签:中药调配;炮制;治疗;效果中药临方炮制是指依据中医处方所记载,根据各中药本身药性将其调配并炮制成适用于临床患者服用饮品的过程。
其炮制方法,在中医临床诊治中具有临时调配特点,可随患者病情变化对症下药后临时改变性能,使之适用于对应病情治疗,尤其在炮制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清洁药物内杂质,同时又可以改变中药形状和提高功效,提供有效保存中药的有利条件[1]。
因此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中药调配影响疗效中医对症下药中最讲究的就是“中药剂量”与临床疗效的重要联系。
中药处方可根据各中药药性不同以及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配剂量,随时改变其处方功能以及主治病情,因此其随时变换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中药剂量调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其临床治疗效果,因而需严格执行中药调配规范。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药调配中处方剂量的改变对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一)同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不同中药调配中,同一味药,其剂量不同,发挥的功能也相应有一定区别。
例如肉桂,使用少量时容易引起上火,因此不宜多用,但是若采用大剂量的炮制烹煮,却能发挥其祛寒、止痛以及补肾等功效。
而红花,古时常作为女子美容养颜的最佳用药,但是只能少量服用,加大剂量则很容易导致破血[2]。
由此可知,同味药不同量,应须合理使用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二)单味药剂量不同,影响整体药效中医处方中,各项中药剂量均须明确标注,随之依据处方炮制,因此各单味药量合理,才能确保其整体疗效。
通常,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变化,各中药处方中单味药剂量都会随之改变,从而改变整体中药调配属性,以适用于主治病情治疗。
浅析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一
定 的限度 。但是 , 一旦与某些“ 辅料” 配合运用 , 使之 相互
为用 , 相得益彰 , 就往 往能增强药物 的疗效。我国第一部制 药专著《 雷公炮制论》 则进而把 以往使用的辅料炮制药物做 了系统的总结。
相应的措施 ,把药物 自身所包含的正反两方面的对立 作用 统一到疗效方 面来 。川乌 、 草乌对治疗风湿效果很好 , 它 但 们有较大的毒性 , 通过加热 , 和甘草 、 黑豆煮或蒸 , 生物碱类 毒性成分大为降低 。
2 改变 或 缓 和 药 性
2 复制法 可有协 同或拮抗 作用 , . 7 不仅能改变药性 、 降低 毒副作用 , 还能增 强疗效 。 白附子用鲜姜 、 如 白矾制后 , 除降 低 了毒性外 , 还增 强了祛风逐瘀 的功效。
变为酥碎 , 在短时间 内易于煎煮出有效成分 。 将药物经过加
21 炙 可分 为酒炙 、 . 醋炙 、 盐炙 、 姜炙 、 蜜炙等 , 如酒炙可引 药上行 , 增强 活血通络之功 , 当归 、 如 川芎等 ; 醋炙可引药入
行, 增强收敛散瘀 , 止痛作用 , 如柴胡 、 附等 ; 香 盐炙 可引药
22 煮 中药经 煮制能改善药性 , . 增强疗效 , 消除或降低毒
性, 如川乌 、 草乌等 。 23 炒 炒黄 、 . 炒焦 、 炒炭和加辅料炒 。 炒制方法简单 , 而在 提高疗效方 面作用很大。 可增强某种药物之性能 , 炒 如牵牛 子可缓 和其毒性 ; 车前子缓和其散 。 将药物炒焦可利用其香
大影响 , 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 , 改变或缓和药性 。如生地 黄 味甘苦 , 性寒 , 能清热凉血 。 蒸制 为熟地则 味甘微温 , 能滋阴 补血 ; 马兜铃性偏苦寒 , 生用致人呕吐 , 经蜜炙后 , 缓和其苦 寒之性 ,则涌 吐之弊显减 。中药药性是 临床用药 的基本依 据, 由于性味的改变 , 治疗作用 也有所不 同。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

理。炮 制是否得 当, 对保证 I床药效 , 药安全及 便于制剂等有 临 用 十分重要 的意义『 I j 。明代陈嘉谟在《 本草蒙筌》 中对炮制理论作 了
系统归纳 :凡制药贵在适 中, “ 不及则功效难求 , 太过 则气味反失
麻黄 因发汗力强而不适于体虚患者 ,蜜炙后其 挥发油含量减少
了 5%, 0 发汗能力 降低 , 而麻黄 碱含量减少甚微 , 加之蜜 的协 同
作用 , 咳平喘作用增强 , 止 适用 于表证 轻喘咳重的患 者。大黄 生
姜等辅 料蒸 煮, 更可以进 一步减轻其毒性反应 , 从而有利于大剂
量使用 , 以促进和加 强其有效成分 的综合协 同作用 , 进一步提高 临床疗效嘲 。柏子仁具宁心安神 、 润肠通便等作用 , 如果用于宁心
提高中药炮 制品质量 , 至今仍有借鉴之处。中药炮 制的 目的是多 方 面的, 往往 一种 药可 以用多种炮制方法 , 一种炮制方法兼 有多
种 目的, 这些 既有 主次之分 , 又相互密切联 系。现 就炮 制作 用与
强黄连苦寒 之性 , 所谓寒者益寒 ; 酒制仙茅 , 增强仙茅 温 肾壮 阳 作用, 所谓热者益 热 ; ③通过 炮制 , 改变药性 , 扩大药物 的用途 。 如 天南 星辛温 , 善于燥湿化痰 , 祛风止痉 ; 胆汁制成胆南 星 , 加 则 性 味转为苦凉 , 具有清热化痰 , 风定惊 的功效。( ) 熄 2 炮制对升降 浮 沉的影响 : 药物经炮 制后 , 可改变其作用趋 向 , 如酒制 引药上
制含生物碱类 的药物 , 以增加溶解度 , 提高疗效 , 如醋制延 胡索。
一
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使其获得更好的药效和适应性,以满足临床上的需求。
中药炮制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增加中药的疗效,还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炮制的意义、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炮制的意义中药炮制的意义在于改变中药原料的性质和功效,使其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中药炮制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溶解度、改善口感、降低毒副作用等。
同时,中药炮制还能使中药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增加药效持久性,从而提高疗效。
二、中药炮制的方法1.炙烤法:炙烤法是将中药原料放置在火炉或炙热的铁板上,经过一定的时间进行炙烤处理。
这种方法能够加强药物的温热性质,增加药效。
2.炒制法:炒制法是将中药原料放入锅中,进行炒制处理。
炒制可增加药物的气味、味道和温热性质,有助于提高药效。
3.水煎炖煮法:水煎炖煮法是将中药原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通过煎煮的方式提取有效成分,并去除不需要的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
4.蒸制法:蒸制法是将中药原料置于蒸锅中,利用蒸汽进行处理。
蒸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改善药物的味道和气味,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三、1.增强药效:通过中药炮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活性成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例如,对于一些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炮制可以改善其药效。
比如炮制后的柴胡,其挥发性成分大大降低,药效更稳定,可以更好地治疗口干咽痛的疾病。
2.减轻毒副作用:一些中药原料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通过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
比如,炮制后的雄黄,毒性被降低,可以更安全地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等症状。
3.增加稳定性:通过中药炮制可以使药物更加稳定,延长药效持续时间。
例如,炮制后的黄芩,药效更加持久,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4.提高药物贮藏性:中药炮制能够提高药物的贮藏性,延长药材的保存周期。
比如,炮制后的石斛,贮藏时间更长,能够更好地用于治疗骨折等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分析
摘要:中药炮制主要是指中药在应用和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处理措施。
中药炮制是否得当正确,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86-01
1中药炮制的目的
1.1洁净药物保证用药准确。
中药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原药材中不可避免地含有非药用部分,比如,有泥沙、杂物夹杂在植物的根、茎、花等中;有腐肉、恶血残留在动物的皮、肉、角等中。
使用之前应该对这些类似的杂物进行有效的清除,将泥沙、污垢洗去,将灰屑筛去,将霉烂变质植物及非药用部位除去,保持药物的清洁纯净,从而保证准确的临床用药剂量。
1.2有利于调剂和制剂。
在炮制完植物的根茎类、果实类之后,将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比如,将其切成片、段、丝、块等,这样有利于在调剂的过程中对剂量和配方进行合理的分配。
一些药物质地坚硬,比如,矿物类、动物骨甲类等,不容易将其粉碎,不利于调剂和制剂,并且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将有效的治疗成分煎出,因此必须使用特殊的炮制方法促使其质地变得脆酥容易粉碎,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1]。
1.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一些中药所具有的治疗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却具有较大的毒性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能够在医疗上安全用药,我们应该重视对有毒药物的炮制,可以采用已经应用的各种有效的除毒方法,比如,在炮制草乌、川乌时,可以运用浸、煮、加辅料等方法,从而将其毒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炮制去毒方法。
2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1毒性中药炮制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量效关系方面,大多数毒性药物的化学成分是具有双向性的特征的,药物的毒性也是中药药性的一个方面,比如,一些药物由于含有特定的有毒成分,因此可以以迅猛之势将患者的疾患有效祛除掉。
因此,面对毒性中药,我们应该在对其用药剂量、给药剂量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用中药炮制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炮制处理,使之安全有效,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
比如,马钱子的主要有毒成分是士的宁,约占药物总成分的1.15~2.5%之间[2],同时,马钱子碱也是有毒成分之一,在对马钱子进行炮制时,应该采用砂烫或油炸的方法,将温度控制在230~240℃之间,该方法不会对士的宁造成重大的影响,但是却可以基本破坏马钱子碱。
2.2矿物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我国运用矿物药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矿物药也具有较多的品种。
近年来,科学研究将很多化学元素逐渐揭示了出来,尤其是一些微量元素,这些元素直接而深
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比如,铜、铁、锰等均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它们积极参与着生命的代谢过程。
矿物药物具有坚硬的质地,因此在入药前应该对其进行热处理,使之易于粉碎,从而顺利将有效成分煎出。
不同的药物应该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3],比如,在对自然铜、磁石等进行炮制时,明煅、煅淬是通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在对炉甘石进行炮制时,煅后水飞是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
但是还有一些矿物药物,比如,朱砂、雄黄等,则不能用高温来煅制,否则有毒的汞和三氧化二砷极易析出。
促使各元素的溶出度的增加和被充分吸收利用是炮制的目的。
在矿物药的作用及其所含的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明晰化之后,我们可以将单一的微量元素制剂研制出来,或有效改进相关剂型,或使用药品添加剂等。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矿物药中的微量元素,从而将新的剂型开发出来,并将药物新的临床功效有效地挖掘出来。
2.3中药炭化对临床功效的影响。
中药炭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中药炭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比如,“煅炭存性”等。
大量的钙离子等微量元素普遍存在于中草药中,中药发挥止血作用的基础就是一些止血成分和炭素。
比如,鞣质能够结合蛋白质形成沉淀,这些沉淀不溶于水,从而凝固创伤组织表面的蛋白质,形成痂膜,将分泌和消减渗出减少到最低限度,对创伤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对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又如,钙离子可以凝固血液和蛋白质,具有止血、止泻等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细胞膜的通透性的有效降低,促进渗出物的极大减少,具有消炎的作用。
中药煅炭之后会有大量的碳素产生,在体外实验中能够使血凝的速度加快,从而对血凝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缩减。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中药的炮制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总结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并深入研究中药炮制的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贞爱,张丽敏.浅谈中药炮制对疗效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药.2010(10):1090-1090
[2]王君明,严晓慧,崔瑛.以药制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中医学报.2012(02):194-195
[3]谢震波.中药炮制的作用与临床疗效例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2):140-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