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
音乐情感表达

音乐情感表达在人类的生活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音乐无处不在,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歌词,传达着丰富多彩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激发内心的感动和情感。
音乐有着独特的力量,它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包括喜悦、悲伤、爱、孤独等。
当我们心情愉悦时,欢快的音乐会使我们更加快乐。
例如,当我们听到轻快的流行歌曲时,旋律和歌词会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我们获得愉悦和幸福的感觉。
同样,当我们心情低落或郁闷时,柔和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它们会温暖我们的内心并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
音乐不仅可以传达喜怒哀乐,还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
有些音乐作品通过复杂的旋律和和声表达情感,带给人们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感受。
例如,古典音乐中的交响乐曲往往通过悠远的旋律和宏伟的乐章结构,传达出庄重、激荡、壮丽等情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一些摇滚和金属乐曲则以激烈的节奏和深沉的歌词,表达着愤怒、不满或者反叛的情感,能够为那些年轻人诉说他们的心声。
此外,音乐也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情感表达方式。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不论是中西方的音乐,亦或是非洲的部落音乐,它们都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
例如,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古筝的柔美和琵琶的深沉能够表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千年文化的积淀。
同样,在爵士乐中,流畅的即兴演奏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使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自由奔放和深情厚意。
音乐情感表达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体验都有差异,同一首曲子可能会给不同的人带来截然相反的情感反应。
这是因为音乐不单单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艺术的体验和情感的传递。
音乐作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方式,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都能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和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的来说,音乐情感表达是一种魔力无穷的艺术形式。
通过音乐,我们能够将内心激动与感动传递给他人,也可以用它来寻求共鸣和宁静。
什么是音乐情感

什么是音乐情感音乐情感是指通过音乐传递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深远的情感共鸣力量,能够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音乐的定义、音乐情感的构成要素和音乐情感对人们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什么是音乐情感。
首先,我们来定义音乐。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节奏的结合,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它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沟通方式。
由于音乐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情感,所以它与情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音乐情感的构成要素有多个层面,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
首先是旋律,它是音乐中最直接和易于接受的要素之一。
旋律的高低起伏、音符的长短节奏等都能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高音的欢快、低音的沉郁等。
其次是和声,它是由多个声部同时演奏或唱出不同的音符,形成音乐的整体效果。
和声可以通过音符的相互关系、声部的合奏方式等来传递情感,如和声的悲凉、和声的绚丽等。
此外,节奏也是音乐情感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快速的节奏常常让人感到兴奋和活力,而缓慢的节奏则让人感到安静和平和。
最后是音色,它是音乐中不同乐器或人声所产生的独特音质。
不同的音色在音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柔和的音色可以让人感到温馨和浪漫,而尖锐的音色则可能让人感到刺耳和不适。
音乐情感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音乐情感能够帮助人们调节情绪。
当我们心情低落时,可以选择听一些激励人心的音乐来提振士气;当我们紧张焦虑时,可以选择听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来放松心情。
其次,音乐情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中充满的情感元素常常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遐想和构思,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音乐情感还能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通过共同欣赏音乐,人们能够感受到相似的情感体验,增进彼此的情感共鸣,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总结起来,音乐情感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它是通过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要素构成的。
音乐情感对人们具有调节情绪、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促进人际交流等重要的影响。
浅谈音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浅谈音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陶冶情操,还可以在社交、心理、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浅谈音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音乐通过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表达内心世界。
当我们听到一首悲伤的音乐,我们会感受到情感的共振,倾听者和音乐之间建立了一种情感的连接。
这种情感的共鸣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释放情绪,舒缓压力,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自己。
因此,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2.音乐在社交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常常通过音乐来建立社交网络,共同欣赏音乐,分享音乐,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聚会、派对等社交场合,音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能够破冰,打破陌生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
此外,在音乐团队、合唱团等音乐活动中,人们通过合作演奏、共同创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由此可见,音乐在社交领域中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友谊的力量。
3.音乐在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当我们处于压力之下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即便只有短暂的片刻,也能让我们舒缓情绪,忘记烦恼。
此外,音乐还能够帮助患有认知障碍的人,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恢复记忆,提高注意力。
有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以激活大脑中的多个区域,从而提高工作记忆和学习能力。
因此,音乐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音乐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才能,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素质发展。
通过学习音乐,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此外,音乐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表明,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更具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
因此,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音乐情感的表达

音乐情感的表达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无法言喻的魔力。
它超越了语言、文化和国籍的界限,直击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能够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如欢乐、悲伤、恐惧、希望等等。
本文将探讨音乐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以及音乐对情感的影响。
一、音乐的表情能力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不同于文字或图像,而是通过声音的强度、节奏、音调和音域等要素来传递情绪信息。
例如,慢节奏、低音调和柔和的音色通常与悲伤、忧郁的情感相关联,而快节奏、高音调和明亮的音色则通常与欢乐、愉悦的情感相关联。
通过这些音乐元素的组合和变化,音乐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使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共鸣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音乐对情感的诱发和调节作用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诱发和调节情感。
研究表明,音乐的节奏、音调和情感内容具有直接影响人们情绪状态的能力。
例如,当我们感到疲惫或焦虑时,听一些轻快、欢快的音乐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放松;而在悲伤或失落的时候,听一些慢节奏、柔和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绪并舒缓情绪压力。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情绪状态的音乐来调节情感,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波动。
三、音乐的文化情感表达音乐不仅在情感上具有普适性,还可以表达出特定文化的情感和情绪。
不同文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反映了该文化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例如,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交响乐通常被认为是庄严、激昂的,能够表达出壮丽、浩荡的情感;而亚洲传统音乐中的古筝曲则常常被用来表达出温柔、深沉的情感。
音乐的文化情感表达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多样性,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
四、音乐情感的疗愈效应音乐对情感的表达还具有疗愈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感,增强积极情绪,提升人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慢节奏、轻柔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和紧张感;快节奏、动感的音乐可以增强人们的兴奋和活力。
音乐情感表达

音乐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情感。
无论是快乐、悲伤、愤怒或者平静,音乐都能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并表达出这些情绪。
本文将探讨音乐是如何通过音调、节奏、和声以及其他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并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音调是音乐表达情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高音调通常与欢快、轻松的情感相关联,如愉悦、喜悦或者兴奋。
相反,低音调则常常与悲伤、沉重等情感相联系。
一首欢快的乐曲往往会使用较高的音调,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一首悲伤的乐曲则会使用较低的音调,给人一种沉重、悲伤的感觉。
通过不同音调的运用,音乐能够在听众心中唤起特定的情感。
节奏也是音乐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快速的节奏常常与活力、激情相关,例如摇滚乐曲通常采用较快的节奏传递出强烈的能量;而慢节奏则常常与冷静、沉思相关,如古典音乐中的舒缓音符会让人感到平静与静谧。
此外,音乐中的节奏变化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发听众的不同情绪,例如由慢节奏转换为快节奏,或者突然间的节奏加速,都会让人感到兴奋与激动。
和声是通过多个音符的组合来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和声组合会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大调音阶与明亮、欢快的情感相关,而小调音阶则常常与伤感、悲痛联系在一起。
音乐家可以通过对和声的巧妙运用,创造出各种表达情感的效果。
一段和声丰富复杂的音乐通常会给人一种丰富多变、情感复杂的感觉,而只使用一种和弦进行的音乐则会给人一种稳定、舒适的感觉。
除了以上提到的音乐元素外,音乐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表达情感。
例如,乐器的选择可以影响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如小提琴可以流畅地演奏出悲伤的旋律,而铜管乐器则可以传递出庄重壮丽的情感。
此外,音乐的速度和音量也会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例如快速的速度和高音量常常与紧张、愤怒相关。
总结起来,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音调、节奏、和声以及其他音乐元素的运用,音乐能够创造出各种情感体验,从而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音乐都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和释放情感,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安慰。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
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音乐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手,曾梦想着自己要在热爱的音乐教育沃土中尽情挥洒如今这扇门已向我开启心中满是激动与欢喜。
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萌发成长应是每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当然我也不例外。
在实际的工作中自然遇到各种不同的状况以我现在能力也许对教学的御驾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但我会努力,通过学校前辈、老师及自身的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水平。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于是“把学习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
《中国音乐教育》副主编吴斌说:“中小学音乐教育既不仅仅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也不仅仅是通过教育来学习音乐;既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天的享受而学音乐,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而学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于是我们呼吁“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这学期我被安排上一、二年级,五年级(1、2)班的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心灵。
无论是在欢乐的时刻还是在悲伤的时刻,音乐都能给人们带来慰藉和力量。
因此,音乐在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当我们感到快乐时,我们会选择欢快的音乐来增添我们的喜悦;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我们会选择柔和的音乐来宣泄我们的情感。
音乐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内心的情感,让我们在情绪上得到宣泄和舒缓。
其次,音乐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各有特色,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尊重。
再次,音乐是一种心灵的疗愈。
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甚至帮助人们克服抑郁和疾病。
因此,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心理治疗领域。
最后,音乐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无论是在家中静静地欣赏音乐,还是在音乐会上与他人共享音乐,都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总之,音乐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文化的传承、心灵的疗愈和生活的享受。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多欣赏音乐,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中的情感 - 音乐知识点

音乐中的情感 - 音乐知识点音乐中的情感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它能够传递出欢乐、悲伤、愤怒等各种情绪,引起人们共鸣。
本文将通过探讨音乐中的情感来揭示一些音乐知识点。
一、音乐的调性和情感表达调性是音乐中一个关键的元素,不同的调性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
比如,大调通常被认为是欢快和温暖的,而小调则更多地表达出悲伤和忧伤。
这是因为音乐中的音高和音程选择会影响听众的情绪。
在创作音乐时,作曲家会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选择适合的调性,以便更好地传达出自己的情感。
二、节奏和情感表现节奏是音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速度和强弱来表达情感。
快速的节奏通常使人们感到兴奋和激动,而慢速的节奏则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安静和深思。
此外,强弱的变化也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比如音乐中的强烈崩溃或轻柔温柔可以分别表现出愤怒和安详。
三、和声和情感表达和声是指不同音乐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和弦、和音和和声进行等。
它对于传达情感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不同的和弦进行,音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比如,大调和弦进行通常使人们感到欢乐和安慰,而小调和弦进行则更多地表达出忧郁和伤感。
四、乐器和情感表达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和效果,它们可以在音乐中传达出独特的情感。
比如,小提琴的高亢音色可以表达出激情和痛苦,钢琴的音色则更容易引起温柔和宁静的感觉。
在音乐创作中,选用不同的乐器可以帮助作曲家更好地表达他们想要传达的情感。
五、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音乐的结构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
音乐中的重复和变化可以引起听众的期待和惊喜,帮助传达一种情感的发展。
比如,通过在音乐中建立一种紧张的结构,然后解决这种紧张,可以产生一种令人振奋的情感。
此外,音乐中的高潮和起伏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愤怒和兴奋。
六、歌词和情感表达对于具有歌词的音乐,歌词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传达的方式。
通过歌词的内容、用词和旋律的配合,歌曲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情感。
比如,悲伤的歌词和伤感的音乐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
驰骋想象的空间。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
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音乐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手,曾梦想着自己要在热爱的音乐教育沃土中尽情挥洒如今这扇门已向我开启心中满是激动与欢喜。
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萌发成长应是每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当然我也不例外。
在实际的工作中自然遇到各种不同的状况以我现在能力也许对教学的御驾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但我会努力,通过学校前辈、老师及自身的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水平。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于是“把学习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
《中国音乐教育》副主编吴斌说:“中小学音乐教育既不仅仅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也不仅仅是通过教育来学习音乐;既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天的享受而学音乐,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而学音乐。
”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于是我们呼吁“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这学期我被安排上一、二年级,五年级(1、2)班的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
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
在(一二)年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带有幼而的特征音乐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
因此备课前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运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上学习歌曲《买菜》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而又满溢着童趣的说唱结合的去童谣。
“(念)鸡蛋圆溜溜呀,母鸡咯咯叫,青菜绿油油呀。
”在范唱时我欢快念打这节奏边拿出菜篮展示我的各种五颜六色的“蔬菜”,这时孩子门兴奋起来。
抓住这一刻我要求孩子门用同样的节奏把自己喜爱的菜念打出来。
歌曲难点就一带而过了并切他们发现说唱很有意思学习时当然劲头大了。
五年级的学生,仍然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
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让学生们来到操场上开展--节奏接龙
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学生敢于对已
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学生非常喜欢。
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
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
介绍乐理小常识。
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
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
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二、课堂组织中的不足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
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但有时把握不住学生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
像有一次,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粗心的小画家》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
”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
”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是这时乱了,他们各自画了起来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讨论起来时间到了我怎么也来不回来了,等等场面。
肯定是我没有运用表扬没在点子上,过于频繁反而失去了它的威力,要不就是自己备课不足,没有“备”好学生还或者是不是自己的夤夜表现力不够没能吸引学生。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能有所改进。
三、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火车开啦》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
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坐过火车吗?谁说说坐火车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坐过火车的同学纷纷举回答,他们有的去过北京、上海、南京……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旅行,于是我扮司机,小朋友扮乘客,在教室里转起圈来,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
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