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其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
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
词牌名。

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波浪淘洗。

④簸:掀翻。

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
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4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浪淘沙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浪淘沙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浪淘沙阅读题阅读附答案【原文】浪淘沙①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②。

老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限。

今年花胜去年红。

惋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①浪淘沙,词牌名。

本词是游宴诗。

②紫陌,京城郊外的路。

【问题】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怀。

试问上片叙述了甚么事?下片抒发了怎么的情感?(3分)2.“今年花胜去年红。

惋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堪称篇中妙笔,任选一角度作扼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3分)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旅游(1分);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快要分别的不舍,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1分),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情义(1分)。

(上片要捉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捉住“恨无限”“与谁同”进行分析。

)2.(3分)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当中,将三年的花加以对比,层层推动,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当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1分)“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艳丽繁盛的风景,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境,是以乐景写哀情;(1分)“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但愿友人纵情赏玩之意,也与上片“当时”呼应,表达对过去美妙的回想和久别重逢的喜悦;(1分)“惋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虚写明年这里花朵更为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天各一方,表达虽与好友重逢,却不能久聚的痛苦;(1分)可见其构思别致,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1分)(答出任意3点便可。

答题时要点明写作角度(写出这几句诗使用了甚么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奇妙的具体所在(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9古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9古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指极短的时间。

()(2)江海汇合之处。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

3.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

4.“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

【参考答案】1.(1)须臾(2)海门2.听觉涨潮视觉退潮3.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4.比喻示例:大海真蓝啊,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十分春: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A.梅和雪B.梅和诗C.雪和诗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

2.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

3.D4.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一」浪淘沙吕碧城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

隔帘咫尺是西洲。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有学者认为此词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影响。

近代著名诗人樊增祥却对此词犹为激赏,认为“漱玉犹当邂席,《断肠集》勿论矣”。

(《断肠集》为宋知名才女朱淑真词集。

)结合上阕最后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抓住“寒意”“春雨”等极具表现力的意象,从视觉、触觉、听觉的角度,将周边冷漠凄清的环境与人物睡卧不安的活动巧妙地融为一起,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惜花的情怀。

解析: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有感官或观察两个方面,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情感分析需要从景物特点出发,但也要联系整首词作,准确分析。

(2)参考答案:此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都表现闺中人惜花伤别之情,而吕词不为惜花所囿,将惜花扩大到人花互怜,同时上下片结句,只将词序稍作变动,就构成了回环往复、旋律优美的韵味,感情表达上也富有波澜,自是不寻常手笔。

解析:首先要回忆《如梦令》的内容,接着细读该词最后一句,李词是人惜花,表达的是青春已逝的伤感;而该词“人替花愁”,情感更深刻。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夜雨梁寅①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

愁如百草雨中生。

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

彩霞红日照山庭。

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 1301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① 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②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1)①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
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宝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备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歌名。

创于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
做词牌名。

②九曲:自古据说黄河存有九道弯角。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宝:
波浪河沙。

④簸:推倒。

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据说,织女为天上仙女,玉帝至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下架织女,牛郎冲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七月七日的夜晚相见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4分)
2.本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后)
参考答案
1.诗人以唯美的想象融合迷人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
下得更加具体内容、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浪淘沙左辅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分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小题1:①清新幽静,色彩鲜明。

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

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

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

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

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

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

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左辅,字仲甫,江苏阳湖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授安徽南陵知县,调霍丘。

勤政爱民,坐催科不力免官,嘉庆四年,复之,补合肥,复以缉私役为盐贩殴毙狱坐夺职。

寻初彭龄为安徽巡抚,荐辅人才可用,仁宗亦素知辅循名,能得民心,送部引见,复职,仍发安徽,补怀宁,迁泗州直隶州知州。

河决,州境被灾,辅躬亲赈抚,民无失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一)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指极短的时间。

()(2)江海汇合之处。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

3.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

4.“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

【参考答案】1.(1)须臾(2)海门2.听觉涨潮视觉退潮3.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4.比喻示例:大海真蓝啊,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二)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十分春: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A.梅和雪B.梅和诗C.雪和诗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

2.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

3.D4.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三)牵牛花娃娃蒲华清春天,爸爸带艳艳在阳台上的花槽.(zāo cáo)里撒.(sàn sǎ)下一排牵牛花种子。

不久,土里冒出绿芽了;又不久,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了。

爸爸在阳台边拉起一排长绳。

艳艳问:“爸爸,拉绳干吗?”爸爸说:“牵牛花藤儿要比赛爬绳呀!”艳艳不信。

只见爸爸把藤儿绕上长绳,一条绳一根藤儿,就像一排绿娃娃站在一道道起跑线上。

艳艳乐了,忙喊:“预备——爬!”绿藤儿一动也不动,爸爸骗人。

浪淘沙阅读理解

浪淘沙阅读理解

浪淘沙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浪淘沙阅读理解”。

你说这浪淘沙啊,就像是一片神秘的海洋,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

咱读它的时候,不就跟那勇敢的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闯荡一样嘛!就好比你在沙漠中寻找宝藏,每一步都充满着惊喜和期待。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当你深入其中,一点点揭开它的面纱,哇塞,那种兴奋简直难以言喻啊!
就说有一次,我读那首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我就在想啊,这黄河水得多厉害,淘起沙来那气势,不就跟咱平日里奋斗拼搏似的嘛,一路勇往直前!“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哎呀呀,这想象力,多牛啊!这诗里仿佛藏着一个奇幻的世界,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钻进去一探究竟。

咱再讲讲怎么去理解浪淘沙。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呀,得用心,得仔细琢磨。

就跟拼图似的,你得一块一块地找对位置,才能呈现出完整的画面。

有的时候遇到难理解的地方,真让人抓耳挠腮,急得不行。

可一旦想通了,那感觉,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爽极了!比如说那些隐晦的意象,不就是一道道关卡嘛,咱得一个个攻克。

我觉得啊,读浪淘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会有怎样的风景。

它能带你领略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世界。

有时候让你欢笑,有时候让你沉思,难道不是吗?所以啊,大家都快来加入这场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浪淘沙阅读理解之旅吧!
结论:浪淘沙阅读理解充满魅力和挑战,能带给我们丰富的体验和收获,值得我们用心去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其八)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

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

淘、漉:过滤。

阅读题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4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

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

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

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

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

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
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

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

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