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论文题目及评分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第一篇:食用菌栽培技术结课论文平菇栽培初步研究摘要:平菇是著名中外的食用菌之一。
它的栽培史很短,从本世纪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以后种植日益增加。
为满总市场需要,平菇的高产技术成为继续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平菇扥营养价值、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高产栽培方法、管理技术、适时采收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生产过程管理技术平菇,学名为侧耳,又称北风菌,天花菌等。
各又有不同名称,如:美味侧耳、鲍鱼菇、凤尾菇。
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经常食用平菇,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胆固醇有显作用,对贫血、植物性神经紊乱、肝炎等有一定疗效。
由于平菇含有酸性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有独特的功效。
平菇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产量高,成为北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我国人工栽培的侧耳属食用菌种类繁多,达15种[1],俗称平菇的侧耳,狭义上仅糙皮侧耳(P.ostreatus)一种,广义上则包括分类学上称之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俗称灰平菇)、紫抱侧耳(P.sapidus,俗称灰平菇)、佛罗里达侧耳(P.florida,俗称自平菇)、凤尾菇(P.sajorcaju,常俗称高温平菇)、肺形侧耳(P.pulmonarius,俗称珍珠菇)、黄自侧耳(P.corncopiae,俗称姬菇)的6个种。
平菇种植栽培是一项比较成热的技术,但怎样以低廉的成木、较小的劳动强度帮助菇农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栽培场所和原料环境空气清新,水源卫生、方便,场地周围清洁,远离(100m)畜禽圈舍、公路干线等污染源。
生产场地采用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进行消毒。
1.2培养料选择无霉变、无雨淋、无害虫、不结团,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棉籽壳、玉米芯、黄豆秸等作主料,麸皮、玉米面作辅料。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食用菌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因为它们不仅美味,而且非常有营养价值。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食用菌栽培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食用菌栽培技术:栽培种类、栽培环境、培养基、处理和消毒以及固体和液态培养。
1. 栽培种类主要有四种食用菌:香菇、秀珍菇、平菇和金针菇,它们的栽培方式都有所不同。
香菇的幼菇体为白色,生长迅速,耐贮存性强,适合在木屑、秸秆、麦秸等腐植基质上栽培;秀珍菇的菌盖为黑褐色,带一层粉状覆盖,适合在麦秸、木屑、麻皮或稻草基质上栽培;平菇的主干为粗壮,幼菇为白色,适合在稻草底下、稻壳和稻草混合基质上栽培;金针菇的菌脚细长,菌盖小而圆,适合在硬质木材或锯末基质上栽培。
2. 栽培环境食用菌喜欢湿度高、透气、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因此在栽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②保持足够的湿度,控制水分;③保持充足的光照,黄昏时加强照明;④避免风雨和强光直射,这样可以保证菇体生长有良好的环境。
3. 培养基栽培食用菌需要用到培养基,不同的食用菌需要不同的培养基。
香菇主要在麦下草堆、稻草、木屑、枯叶等材料基质上栽培;秀珍菇主要在麦芒、麻皮、秸秆等材料基质上栽培;平菇则以稻草为主要培养基质;金针菇则以木屑、锯末等为主要培养基质。
除了这些基质外,还可以使用玉米粉、黑豆、黄豆、小麦粉等为基质的菌种,这样的菌种更加易于保存和使用。
4. 处理和消毒在栽培食用菌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和消毒,以防止杂菌和病菌的污染。
处理:将基质热处理,也可以将基质浸泡在石灰水中或者高锰酸钾中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消毒可以用蒸汽、辐射、化学药物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杀死杂菌和病菌。
5. 固体和液态培养食用菌栽培可以使用固体和液态培养两种方法。
固体培养:使用固体基质进行松散培养,适合多数食用菌的培养,包括香菇、秀珍菇等;液态培养:使用液态基质进行培养,适合平菇等一些不适合在固体基质上生长的菇种。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种植技术学院: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前言: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尤其是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
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
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其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最近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6-8℃。
因此,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但近来又发展了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可以不用考虑在栽培中季节的选择问题。
一、常见培养料配方金针菇的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
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
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
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1毫米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宜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
米糠中含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
食用菌论文

食用菌论文论文题目:珍稀食用菌综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班级:经济管理10班学号: 10203012姓名:羊丽佳珍稀食用菌综述摘要: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
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味、有很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
我国是最早认识和利用和栽培食用菌的国家。
而对于珍稀食用菌我们已经掌握了他们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有极大的开发推广价值。
关键词:珍稀食用菌;价值;栽培技术;菌种;优势一、珍稀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列入珍稀食用菌的有18种,分别是:杏鲍菇、阿魏菇、白阿魏菇、盖囊菇、鲍鱼菇、红平菇、虎奶菇、杨树菇、真姬菇、蜜环菌、大球盖菇、姬松茸(巴西蘑菇)、长根菇、鸡腿菇、高大环柄菇、大杯蕈、灰树花、牛舌菌等。
珍稀食用菌与食用菌一样,有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存在于基质内(也有少量气生菌丝),其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运输和贮藏养分。
菌丝一般是多细胞的。
菌丝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子实体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成分。
子实体由菌盖、菌柄等组成。
子实体有多种形状,但主要的是伞状。
珍稀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由孢子萌发后,经生长发育又形成孢子的循环过程。
其完整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的。
整个过程从孢子萌发开始,经初生菌丝体,发展为二次菌丝体,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产生新一代孢子,从而完成整个生活史。
珍稀食用菌良种选育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自然选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包括基因工程、原生质体融合等。
诱变育种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叫太空育种。
但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自然选种和杂交育种。
珍稀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变加以利用,使其在生长过程中获得生命所需的能量,这是珍稀食用菌的营养过程。
珍稀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食用菌论文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香菇栽培技术学生姓名:柯通川专业班级:林业技术0912座号: 11指导教师:钱叶会完稿日期: 2011年10月7日关于香菇的栽培技术写作提纲一、绪论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
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
香菇不但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而且,香菇营养丰富,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素有“植物皇后”美誉。
香菇还有药用价值,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二、本论(一)香菇的形态特征(二)香菇的生长发育条件(三)香菇的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2.栽培场地及设施3.栽培原料4.工艺流程5.出菇管理(四)香菇产品的加工技术三、结论香菇是重要的菌种,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栽培好香菇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有巨大的作用,因此要重视香菇的栽培。
关于香菇的栽培技术柯通川【内容摘要】香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在我国食用菌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菇的不仅有食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是我国的特产之一。
香菇生产所需的投资少,技术简单,培养材料来源广,经济效益高。
本文便是对香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食用菌香菇栽培技术加工技术香菇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世界范围内,是仅此于蘑菇的食用菌菌种,自从加入WTO我国市场经济渐渐和国际接轨,近年来中国的香菇出口贸易量近10年逐渐上升,年递增率约为2%,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万吨,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位。
因此,如何做到香菇的优质高产就显得很重要。
一、香菇的形态特征菌丝体是香菇的营养器官,香菇的菌丝由孢子萌发而成,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
菌丝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基质的表面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由菌盖、菌褶和菌柄三部分组成,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
07-08食用菌栽培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A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课程:食用菌栽培学(通识课)学年学期:2009-2010-02试卷类型:A考试时间:2010-05-09一、单项选择题(1×10)1、C2、C3、B4、C5、B6、C7、A8、D9、D10、B二、名词解释(2×10)1、菌种:用来生产食用菌子实体的菌丝体。
按其级别不同可分为一级菌种、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
2、灭菌:在一定范围内杀灭物体及容器内部所有微生物。
3、熟料栽培:与生料栽培相对,对生料先进行灭菌、发酵处理,然后再进行接种栽培。
4、搔菌:在菌丝体生长结束后,去掉其表面老化的菌皮,并划破表面的菌被,使菌丝体断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出菇。
5、初生菌丝:直接由孢子萌发形成,初期多细胞核无隔膜,后期出现隔膜,单细胞单核。
两个相配的初生菌丝经过质配后可形成次生菌丝(双核菌丝)。
三、判断题(2×10)1、×2、√3、×4、×5、×四、简答题(3×10)1.堆制发酵过程:先将稻草和干牛粪预湿一天,在底层铺上宽2-2.5米,厚15厘米左右的稻草,长宽不限(1分)。
再在上面铺5厘米左右的湿牛粪,如此反复,直至推高导1.5米左右(1分)。
边推边浇水,叨叨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直至有水溢出(1分),在上面盖上塑料薄膜或草席(1分)。
注意事项:(1)尿素、硫酸胺应在建堆时用完,防止发酵过程中臭氨过浓;(1分)(2)石膏应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1分)(3)石灰应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调节培养料的PH,以后不加任何物质;(1分)(4)翻堆时要做到“一湿二润三看”原则;(1分)(5)翻堆时培养料要内外互换,上下互换,并要抖松;(1分)(6)下雨天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冲淋使得养分流失。
(1分)2.简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答: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全程52-61天包括接种--发菌--搔菌--催菇--驯化(抑制)--育成---采收3.在菌种生产中减少杂菌污染的措施包括:(1)菌种场应远离厕所、畜牧场等污染源(2分)(2)灭菌室应与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相连,减少杂菌进入培养料的途径(2分)(3)装袋后应立即灭菌,减少杂菌自繁机会,灭菌要足时、彻底(2分)(4)在菌种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遇到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理深埋(2分)(5)接种过程一定要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中操作(2分)五.论述题(2×20)1.从培养料种类、培养料处理方式、栽培场所、栽培季节等方面,平菇栽培方法多样性十分明显。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

食用菌的种类与价值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
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
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器重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
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70%。
由全禾菌业、九发集团等单位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大大提升了中国食用菌生产水平。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对国内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
食物的营养价值主要在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其组成、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六大营养要素的含量和比例。
从总体上说,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优质美味食物食用菌产品为人类提供高蛋白,低脂肪食疗兼用的优质健康食品。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论文(2)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论文(2)推荐文章创新演讲稿范文3篇热度:汽车发动机最新技术论文范文热度:汽车维修新技术论文热度:玫瑰花该怎么无土栽培热度:石榴要如何栽培才会好吃_石榴要如何栽培热度: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论文篇二浅谈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种植业的技术研究成果也在得到不断的推广、应用。
农业种植业密切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种植业的新技术成果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新农村科技社会市场下,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栽培技术关系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就无公害食用菌的高产栽培技术做简单的谈论。
【关键词】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背景及现状(1)食用菌的生长环境:食用菌数量较多,各种各样,分布的地区及生长的生态环境各异。
例如,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
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
因此,要做好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必须调查清楚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搞清楚其适应的生长环境,为培育出高产、无公害的食用菌打造良好的环境、研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
(2)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现状: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1学期《食用菌栽培》开卷试题
结课论文参考内容(非题目)
1、详述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等)。
2、某省(市、县)食用菌资源的概况及发展状况。
3、常见毒蕈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形态、生境、毒性、辨别方法等)。
4、常见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方法。
5、某省(市、县)食用菌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6、食用菌的食、药用价值及在大农业中的地位。
7、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培养基,室内、器械、表面消毒等方面)。
8、食用菌栽培场地的类型及建设方法(半地下式、地下式、地上式、简易菇房、建设方法等)。
9、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肥料及施肥方法(肥液、复合肥液、微肥、生长激素、物理刺激效应等)。
10、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1、菇类常见的保鲜加工方法(保鲜方法、加工方法、产品种类(饲料、调味品、食品生产等)。
12、食用菌药膳的营养价值加工方法及发展趋势等。
13、食用菌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药品种类、药用价值、配方等)。
14、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概况。
15、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
16、工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
17、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18、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19、食用菌质量与安全问题。
20、食用菌类食品(蛋糕、饲料、酱、、蜜饯风味产品等)的研制问题。
21、食用菌立体栽培技术。
22、食用菌在立体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23、新型栽培料在栽培食用菌中的研究。
24、食用菌栽培料的杂菌防除方法。
25、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
26、食用菌干品的制备与贮藏方面。
27、食用菌栽培标准化、无害化方面的发展状况。
28、我国(省、市、县)名特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
2010-2011-2学期《食用菌栽培》课程结课论文评分标准
1、论文要求2000字以上,论文最后注明参考文献。
2、用河北经贸大学考试专用答题纸,手写。
3、在答题纸最前面画上如下表格:
总分
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食用菌栽培》结课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正文部分标题黑体三号字,其它小四号字,宋体,行距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可插图片,但大小、位置要合适,B5纸打印,左侧装订。
字数200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