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下知识总结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总结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对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全册知识进行总结。
下面将对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述。
第一单元:风的产生与风向的变化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风的产生原因以及风的方向变化。
关键知识点包括:- 大气的重要作用- 风是空气的运动- 高压和低压区的形成- 风的产生原理- 风向的变化和测量方法第二单元:水的重要性与地下水该单元主要讲解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地下水的形成和利用。
关键知识点包括:-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水的来源和循环- 地下水的形成和取水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该单元主要比较了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知识点包括:- 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动植物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单元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关键知识点包括:-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第五单元: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关键知识点包括:- 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的区分- 磁铁用途的探索和应用总结以上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们应当通过课堂研究和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种子发芽1.种番茄: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
(60~100)天可以成熟。
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2.番茄种子外形特征: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
3.黄瓜种子外形特征: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4.栽种记录内容包括(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等。
5.蚕豆种子外形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6.苹果种子外形特点: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7.红松种子外形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8.冬瓜种子外形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9.枣种子外形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
大。
1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2.种好番茄需要做好哪些事?(1)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2)按照番茄习性来照料(3)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第2课幼苗长大了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的作用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玉米的根比较特殊,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
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5.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6.茎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输送水分和养料。
7.树干、树枝都是茎.8.我们平时说的芹菜茎其实是叶柄,而实际的芹菜茎是叶包裹着的短缩茎。
9.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脉有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持叶片伸展的作用)。
10.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子叶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单元植物的⽣长变化 1、绿⾊开花植物⼀般是⽤种⼦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的过程叫选种。
3、种⼦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长的,根的⽣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和⼆氧化碳制成的。
6、绿⾊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壤和适宜的⽔分等条件。
8、植物的茎具有⽀撑植物和运输⽔分和养料的作⽤。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单元动物的⽣命周期 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蚕和蝴蝶等昆⾍的⼀⽣要经过卵、幼⾍、蛹、成⾍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
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发明之⼀。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民就开始养蚕,利⽤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5、蚕的⼀⽣是不断⽣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蚕的⾝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
蚕长到⼀定阶段会长出新⽪,换下旧⽪,这叫蜕⽪。
7、蚕的⼀⽣会经历出⽣、⽣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过程称为蚕的⽣命周期,⼀般⼤约为56天;⾃然界中的动物都有⽣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也要经历出⽣、⽣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和动物⼀样也具有⽣命周期。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单元一:动物的生存和保护-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 动物的特征和性: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和性,如毛发、羽毛、鳞片等。
-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在陆地、水中和空中等不同的地方。
- 动物的保护:保护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单元二:家庭常用的物品- 物品的分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分为生活用品、研究用品、电器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娱乐用品等。
- 物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刷子用来刷牙、泥土用来栽培植物等。
- 物品的合理利用: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物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单元三:四季景色- 四季的特征:春天温暖,花草繁盛;夏天炎热,植物茂盛;秋天凉爽,果实成熟;冬天寒冷,大地休眠。
- 不同季节的景色: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如春天的绿色和花朵、夏天的蓝天和海滩、秋天的丰收和五彩斑斓的叶子、冬天的雪景等。
单元四:生活中的水-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 水的状态和性质:水可以存在为液态、固态和气态,具有透明、无味、无色等性质。
- 水的用途:水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 节约用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单元五:简单的机械- 机械的分类:简单的机械可以分为斜面、轮轴、杠杆和滑轮等。
- 机械的作用和原理: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作用和原理,如斜面可以减少力的大小,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等。
- 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我们身边有很多简单的机械,如刷子、剪刀、铅笔刀等。
单元六:物体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 容积的测量: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
- 时间的测量:用钟表等工具测量时间的长短。
单元七:生活中的光- 光的特性:光可以传播,可以反射,可以折射,可以产生阴影。
小学科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课文内容归纳

小学科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课文内容归纳一、第一单元:天空中的云1. 课文:云的种类2. 课文:云是什么?3. 课文:识云4. 课文:云里有什么?5. 课文:云在干什么?二、第二单元:小小发明家1. 课文:杰米的发明2. 课文:发条鱼3. 课文:触摸式词典4. 课文:插队机器人5. 课文:发明多啦美乐斯三、第三单元:我的五官1. 课文:我的眼睛2. 课文:我的嘴巴3. 课文:我的鼻子4. 课文:我的耳朵5. 课文:我的手四、第四单元:每个生命都美丽1. 课文:蝴蝶的变化2. 课文:鸟巢3. 课文:蜜蜂有办法4. 课文:飞得最高的生命5. 课文:猴子的尾巴五、第五单元:爱护环境1. 课文:学水2. 课文:保护森林、水源地3. 课文:节约用水4. 课文:怎样做好垃圾分类5. 课文:环保小卫士六、第六单元:我们的家园1. 课文:家2. 课文:家的变化3. 课文:人们的乐园4. 课文:爱与关怀的家5. 课文:回到家七、第七单元:探险乐园1. 课文:进入小小镇2. 课文:梦想3. 课文:五星级探险乐园4. 课文:小镇变了样5. 课文:欢乐与奇遇八、第八单元:轮流做课代表1. 课文:课前准备2. 课文:快乐体验3. 课文:请点评4. 课文:课后总结5. 课文:交接班九、第九单元:同心协力奶牛精1. 课文:移民记2. 课文:同心协力3. 课文:牛粪汤4. 课文:大展宏图5. 课文:欢迎新朋友十、第十单元:连连看1. 课文:邻居的秘密2. 课文:相邻的声音3. 课文:秦始皇4. 课文:三国演义5. 课文:连连看十一、第十一单元:理发师爷爷的记忆石1. 课文:一件发夹的故事2. 课文:胜利纪念碑3. 课文:记忆的石头4. 课文:红色警钟5. 课文:永远燃烧的纪念碑十二、第十二单元:生活大智慧1. 课文:生活大智慧2. 课文:雨女无瓜3. 课文:零用钱的小智慧4. 课文:小动物们的日子5. 课文:大智慧指引我们。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2024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土壤和岩石1.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答:土壤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食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分;把土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反思。
4.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5.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3类:含沙多的是沙质土;含沙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适中的是壤土。
这3类土壤的渗水能力不同。
6.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质层厚度有的径达1米。
7.人们是怎样保护土壤的?答:植树造林、捡拾地膜、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8.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9.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敲开岩石后,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断面上划,可以测试岩石的硬度,用手指甲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软;用小刀划后才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用小刀划后也没有留下划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10.大理岩: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砂岩:常见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或灰绿色,光泽较暗,很硬。
花岗岩: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等,很硬。
11.花岗岩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砂岩含有石英、长石等。
大理岩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12.石英、长石、云母、白云石等都是矿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13.石英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还可以用来制造精密仪器的轴承、研磨材料或陶瓷等。
14.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
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15.安全小常识:不要随意触摸不熟悉的矿石,一旦接触后要及时洗手;不认识的矿石不要捡;远离具有剧毒、放射性等危险标识的物品和场所。
三下科学知识点

三下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包含多个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天气现象以及土壤和岩石等。
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以下列举部分内容供参考:- 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也有所不同。
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非常重要。
-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也有所不同。
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对于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 温度与水的变化: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 天气变化:天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
学习天气观测和预测的方法,对于了解天气变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非常重要。
- 岩石和土壤:岩石是地球的基本构成物质之一,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非常漫长。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类型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和生态系统的运作非常重要。
这些只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一部分,每个单元都有更深入的内容和实验活动。
学习科学需要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5.种植绿色开花植物的步骤是:1、选种2、放土3、下种4、浇水
6.做实验时,为什么在试管中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答:防止水分蒸发。
8.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9.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和空气等。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2.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茎的本质特征是(茎上都有节)。
1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
14.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15.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四个时期:(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 什么叫蚕的生命周期?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56天。
6次蜕皮。
3. 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四种形态?答: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蚁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小蚕就要孵出来了,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一个竹匾,里面放上新鲜的、干燥的、切成条的桑叶。
刚孵出的小蚕什么样?答:很小,黑色,像小蚂蚁,叫蚁蚕。
4.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在它的幼虫阶段,要蜕(四)次皮。
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5.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6.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7. 一条蚕吐的丝大约有多长?大约1500米。
8.(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
9.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10.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1.人的一生按年龄段怎样分组?儿童(15岁以前);青年(16---35岁);中年(35----60岁);老年(60岁以后)
12.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13.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
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乳牙阶段;2混合牙阶段;3、恒牙阶段。
14.你会为动物分类吗?
(1)根据动物的一生中是否经历变态分为两类:一类是变态动物,一类是不变态动物。
有些动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举例:如蚕,蝴蝶,苍蝇,蚊子,蝉、蜻蜓等;这变态还得看它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就是完全变态,如蚕,蝴蝶,苍蝇,蚊子等,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的是不完全变态,如蝉、蜻蜓等;有的动物一生中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不变态的动物。
如狗,猫,鸡等。
(2)根据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卵里孵化而来的,也就是卵生,如鸡,鸭、鹅、龟等;一类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也就是胎生,如狗,猫,猪、马等。
第三单元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3.体温计的刻度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5℃--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5.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6.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液态的水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就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蒸发。
温度高、有风吹、空气干燥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烧开了叫沸腾。
8.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会凝结成看得见的小水滴。
9.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水在自然界同时以三种状态存在。
10.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4.磁铁能指南北方向,一个能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5.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8.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10.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后钢针可以变成磁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