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退化

合集下载

浅谈防护林的退化与修复

浅谈防护林的退化与修复

Vol.56,No.03. 2022·49·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16浅谈防护林的退化与修复李贵国(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生态监测和调查规划院甘肃兰州730046)摘要文章分析了防护林退化的原因,阐述了林业生态建设中退化林修复工程的作用,提出了退化林修复工作的具体技术管理措施。

关键词生态建设;防护林;退化林;修复工程;原因;作用;措施中图分类号:S718.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2)03-49-03随着我国工业水平快速发展,工业污染、生态破坏日益加剧,同时,西北地区出现了土地荒漠化、干旱、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现存的生态问题,基层林业单位已经采取补救措施,包括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防护林退化修复等,其中,防护林退化修复是重要的一环。

防护林是一道自然屏障,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但由于自然生长规律、自然灾害、人类行为等因素的影响,防护林退化现象也十分严重。

防护林培育成林来之不易,需要护林人员十年如一日地辛苦付出,对于防护林退化林,要做到及时干预和治理,积极完成修复工程任务[1]。

1 防护林退化的成因1.1 自然死亡树木是一个生命体,要遵循生长、繁育、衰老、死亡的自然过程。

通过对白龙江林业局下属茶岗林场的云杉树伐根计数年轮,我们可发现很多树已经达到成、过熟阶段,生理机能明显下降,防护能力减弱,如不及时补植,待老一批防护林自然死亡后,防护林退化在所难免。

1.2 树种单一,病虫害侵袭防护林立地条件选择不当,选种单一,一般是人工培育的云杉、油松、桦山松、落叶松等树种。

单一树种所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屏障脆弱,防护病虫害能力孱弱。

以云杉为例,云杉属乔木,成活率高,育苗简单,生长速度快,对于水分需求量大,是防护林的优选树种,然而,若立地条件选择不佳且单一种植云杉,则会造成防护林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差。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三北防护林是中国国家重要的生态工程之一,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导致部分林分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退化林分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地侵蚀和病虫害等,而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和不合理的经营管理等。

气候变化是影响三北防护林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三北地区的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导致土壤水分减少,对林分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还增加了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加剧了退化林分的程度。

土地侵蚀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于三北地区土壤质量较差,植被覆盖率低,容易造成滑坡、塌方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带,长期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进而加速了退化林分的形成。

病虫害也是三北防护林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退化的林分往往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全球贸易的扩大,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三北地区,对当地的林分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退化林分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是三北地区退化林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农民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进而加剧了退化林分的程度。

滥砍滥伐也是造成退化林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三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进行滥砍滥伐,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砍伐和退化。

不合理的经营管理也是导致三北防护林退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一些经营者没有采取合理的经营方式,导致了林分的退化。

针对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加大植被恢复和土地防护的投入,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地侵蚀和病虫害的发生。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北方地区的三个重要生态防护林带,分别是北京以北的华北防护林、辽河流域的东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下游的四川防护林。

这三个防护林带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防护作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了水土资源的稳定。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北防护林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退化林分问题。

由于过度砍伐、灌木丛生、草地扩张等因素,导致部分林分出现了严重退化,生态功能下降,影响了防护林带的整体效能。

为了解决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以恢复林分的健康状态,增强防护林带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进一步分析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探讨退化林分修复的方法,并探讨加强三北防护林的意义。

【背景介绍】完。

1.2 问题提出三北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对于防止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三北防护林中的部分林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退化林分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还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如何有效修复退化林分,加强三北防护林的生态功能,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需要研究出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实现林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提高林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问题提出】部分对于了解退化林地修复现状和对探讨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三北防护林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位于我国北方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

这片区域虽然地处中国的北方,但却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保护黄土高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北防护林不仅可以阻挡北方的寒冷气流,保护南方地区的农田和人民生活,还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质量,增强土壤保温和保湿能力。

防护林退化

防护林退化

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研究史凯航(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沈阳110036)摘要:防护林退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命题,通过对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分析,得出导致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病虫鼠害泛滥和人类干预失当,根据不同防护林种不同退化程度提出更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复壮、封山育林和有害生物防治等5项修复措施。

关键词: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成因修复世界范围内的森林退化已经是一个十分严峻且不争的事实,并已成为21世纪全球环境发展的难题之一[1],辽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护林退化问题也日益凸显,2009年国家林业局开展了退化林分修复专题研究,并将退化林分修复纳入了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成为重要建设内容。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现地调查研究,对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几种修复措施,对解决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1 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近年来,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现象比较严重,表现为林木生长发育衰歇,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护效益减弱,生态功能降低,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形成大面积的退化林分。

据统计,截止2008年,辽宁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51.17万公顷,其中退化林分面积21.12万公顷,占保存面积的13.97% [2]。

通过调查,辽宁三北地区防护林退化主要是由于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病虫鼠害泛滥以及人类干预失当等原因造成。

其中,由于林木生理过熟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26.84%,由于立地条件不良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9.71%,由于树种选择不当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19.18%,由于病虫鼠害泛滥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34.80%,由于人类干预失当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9.47%。

2 防护林退化林分成因分析2.1 林木生理过熟林分进入过熟期后,林木生长逐渐衰竭,当达到姜凤岐等认为的终止防护成熟龄或更新龄时[3],其防护效用不可避免的下降和衰退,最终进入防护衰退期[4]。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北方地区的防护林退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而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旨在修复并加强北方三个林区(东北、北部、西北)的防护林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化。

随着工程的推进,一些防护林林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这给当地的生态保护和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本文将就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退化林分的表现和原因1. 表现:退化林分主要表现为树木生长缓慢、种类单一、森林结构紊乱、土地沙化严重等现象。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森林火灾、病虫害的频繁发生,这些都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

2. 原因:退化林分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外来入侵物种等。

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土壤侵蚀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外来入侵物种则是指一些外来的有害植物和动物种群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二、退化林分的修复措施1. 科学治理: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林地,科学制定修复方案,包括人工造林、植物群落修复、土壤保护与改善等。

通过种植抗逆树种、引种保护濒危植物、进行土壤保育和改良等手段,逐步实现林分的自然恢复和发展。

2. 生态补偿: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那些退化严重的林分,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向生态保护者提供适当的经济和资源方面的补偿。

这将有利于更多的人参与到林分的保护和修复中来。

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当地居民自觉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林分的修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多样性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对于恢复林分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在修复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野生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境需求,力求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影响。

4. 环保宣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人为破坏行为。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各地的森林资源不断受到破坏和贬低,防止森林退化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挑战。

作为我国最大的水源涵养区,三北防护林在长时间以来承担了巨大的抵御风沙和减轻气候变化的重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因此,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退化原因防护林退化主要有人为造林不合理,过度伐木和草原过度放牧等原因。

由于当地经济水平不高,当地居民常在林地内砍柴采药,捕杀野生动物等活动,导致了防护林的退化。

造林不严格遵循科学的植被学规律,随意选择树种和科目,或者直接使用单一种植,使植物种类贫乏、森林结构不稳定,导致退化。

过度砍伐和放牧会使防护林地质水平降低,土地板结和根系破裂,水土流失严重,同时,也对生态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二、修复措施1. 林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改变人工造林不规范的状况,要建立智慧化的林业管理制度,包括更加完善的防护林管理机制和长期的林业规划。

加强高标准绿化的建设,加强科学的树种选择,增强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植树造林与恢复荒漠的合理布局在防护林退化林地范围内,植树造林成为一种重要的受理办法。

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树种和科属,进行合理的植被修复。

此外,合适的荒漠化恢复技术也应该被应用,做的好会让树木生长更健康,根系能扎稳土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干涸。

3. 改善畜牧和农田的耕种方式在三北防护林的范围内还包括许多的牧区和耕种面积,这些地方的管理制度和耕种技术也应该得到改善。

针对过度放牧和耕种过多的地区,应该加强畜牧和耕种管理,优化牧草种植和运用,增加耐旱性植物品种和进行有机肥料的使用。

同时建立相关的反思和监管机制,减少激发退化的可能性。

4. 加强科研和技术攻关当前,防护林维护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用科学技术辅助和控制。

近年来,有很多支持基础性的和应用性的科学研究得到开展,从而为三北防护林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技术支持。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越发凸显。

在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认为是治理沙漠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北地区的防护林体系面临严重的退化问题,尤其是林分退化现象比较普遍。

为了有效治理退化林分,加强三北防护林的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究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方法和策略。

一、退化林分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造成三北地区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的不规律,部分地区长期干旱,导致树木生长受限。

风力大、风沙频繁也是造成防护林退化的重要原因,长期风蚀使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自然灾害如火灾、虫灾等也会对三北地区的防护林造成严重损害。

2. 人为因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活动也是导致三北防护林退化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过量的伐木和乱砍滥伐导致了林木资源的枯竭,严重破坏了防护林的健康生长。

农林牧各种生产活动所带来的过度开发,也加速了防护林的退化进程。

二、退化林分修复的必要性1. 生态环境保护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意在治理沙漠化,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并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临着退化的防护林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加强退化林分的修复是维护三北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

2.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区和水源涵养区,而退化的防护林将对农业生产和水源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修复退化林分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强化科学管理对于退化的防护林,强化科学管理是首要任务。

通过科学测算,制定科学合理的林分修复方案,包括合理的栽种密度、树种选择、密植与适度疏伐等。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林分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科技手段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退化林分进行监测和评估,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退化林分修复的精确化和科学化。

3. 强调生态修复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要强调生态修复,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三北防护林是指中国北方的三大荒漠化区域,即黄土高原、西北干旱区和东北防护林区。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三北防护林逐渐退化,呈现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象。

为了加强三北防护林的修复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要加强退化林分的植被修复。

退化林分主要包括退化地区、无林农田、幼龄、低山灌丛等,这些区域的植被覆盖度较低、植物多样性贫乏。

要通过人工种植、人工造林、植被恢复等手段,加强林分的植被恢复。

在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时,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水资源状况来科学配置植物,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还要进行生态护山工程,增加防护林的密度和面积,加强生态防护作用。

要加强水源地保护,恢复林分的水源功能。

三北防护林的退化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的丧失和破坏所引起的,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恢复水源功能。

具体措施包括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提高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退耕地的植被和水源功能;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小型水库、雨水收集池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要加强三北防护林的生态环境修复。

退化林分的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要通过采取土壤改良措施,改善土壤质量;进行植被修复,增加植被覆盖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开展生态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要加强管理和监测,保障三北防护林的长期稳定发展。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提高林分的管理水平。

加强对退化林分的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合作,进行科研攻关,积累经验和技术,提高修复效果。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需要从植被修复、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管理和监测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研究
史凯航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沈阳110036)
摘要:防护林退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命题,通过对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分析,得出导致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病虫鼠害泛滥和人类干预失当,根据不同防护林种不同退化程度提出更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复壮、封山育林和有害生物防治等5项修复措施。

关键词: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成因修复
世界范围内的森林退化已经是一个十分严峻且不争的事实,并已成为21世纪全球环境发展的难题之一[1],辽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护林退化问题也日益凸显,2009年国家林业局开展了退化林分修复专题研究,并将退化林分修复纳入了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成为重要建设内容。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现地调查研究,对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几种修复措施,对解决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1 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
近年来,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现象比较严重,表现为林木生长发育衰歇,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护效益减弱,生态功能降低,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形成大面积的退化林分。

据统计,截止2008年,辽宁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51.17万公顷,其中退化林分面积21.12万公顷,占保存面积的13.97% [2]。

通过调查,辽宁三北地区防护林退化主要是由于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病虫鼠害泛滥以及人类干预失当等原因造成。

其中,由于林木生理过熟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26.84%,由于立地条件不良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9.71%,由于树种选择不当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19.18%,由于病虫鼠害泛滥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34.80%,由于人类干预失当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9.47%。

2 防护林退化林分成因分析
2.1 林木生理过熟
林分进入过熟期后,林木生长逐渐衰竭,当达到姜凤岐等认为的终止防护成熟龄或更新龄时[3],其防护效用不可避免的下降和衰退,最终进入防护衰退期[4]。

以辽宁辽中平原地区的速生杨为例,该地区选用杨树品种生长速度快,4-10年进入速生期,20年为成熟龄,25年为过熟龄,随着杨树进入自然成熟期,生理机能衰退,导致单位蓄积下降,防护效能降低。

2.2 立地条件不良
立地条件过差很容易导致防护林退化,辽宁三北地区尤其是辽西低山丘陵地区,该区域土层薄,土壤贫瘠,造林地块多为高山远山石质山,保水保肥能力极差,且气候恶劣,年降雨量不足400mm,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林分生长缓慢,林木退化现象严重。

2.3 树种选择不当
由于没有正确评估造林地块的自然条件或者在营造林技术等方面操作失误导致未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致使造林成活率偏低,即使能勉强生长后期也极易形成低质低效林且容易遭遇病虫害侵袭,生态系统极不稳定,防护效能得不到发挥。

2.4 病虫鼠害泛滥
辽宁三北地区防护林以纯林为主,结构较为单一,易遭病虫害侵袭,形成衰弱木和风倒木,如辽宁铁岭等地的杨树受杨干象危害严重,林分稳定性差,生态功能大大降低。

辽宁朝阳地区鼠害、兔害严重,尤其入冬后鼠兔啃食幼树现象明显,大大降低林地保存率。

2.5 人类干预失当
人类干预失当主要体现在对林区乱砍盗伐、林地开荒、不当用火、过度整枝、无节制放牧等方面。

辽宁三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居民多以种田和放牧为生,尚有“小开荒”现象,同时有“燎荒”习惯,极易引发火灾、损毁林地,同时过度放牧现象严重,牛羊等动物吞食草根,啃食后的草地恢复难度极大,对林地生态破坏严重。

3 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措施
退化林分的修复措施要根据不同林种不同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

(具体的不同防护林种的退化程度分级判定方法在这里就不作赘述)
3.1 更新造林
主要针对农田防护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退化林分进行修复,可采取带状、块状等修复方法,也可对整个小班进行全面修复,全面修复时要禁止一次性皆伐重造,可逐批逐步进行更新,每次更新强度控制在蓄积的30%以内[5],以适应树种的更替,保障防护效能的发挥。

3.2 补植补造
主要针对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但对农田有较大防护作用的片状农田防护林。

根据林地现有树种分布情况确定补植补造方法,尽可能考虑通过补植来形成混交林。

常用的补植补造方法有均匀补植、块状布置、林冠下补植、竹节沟补植等。

3.3 抚育复壮
主要针对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的中幼龄林。

针对不同条件的退化林分,采取透光抚育、生长抚育、卫生抚育、补植抚育等方式,抚育标准参照辽宁省《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对于采取培育措施有望恢复正常生长的中幼龄退化林分可采取复壮改造,通过
土壤施肥、林木嫁接、平茬促萌、防旱排涝、松土除杂等方法恢复林木正常生长。

3.4 封山育林
主要针对人为干预失当且具备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退化林分。

可通过采取工程围栏、生物围栏、设立标示牌、人工管护、人工促进等措施对退化林分进行封育,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国家《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3.5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措施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对已经遭受病虫鼠害的退化林分要加大治理力度,对尚未遭受的退化林分也要警钟长鸣,以预防为主,坚持未病防病。

防治方法应尽可能的采用生物防治,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自然控制措施为主,以应急短效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措施为辅,尽量选用生物合理农药和环境和谐农药[6]。

参考文献
1. Freer-Sm ith PH. 1998. Do pollutant-re la ted fo rest declines threa ten the sustainab ility of forests? Amb io, 27:123- 131.
2.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2012:64.
3. 姜凤岐,朱教君.防护林阶段定向经营研究Ⅰ.理论基础.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0月第13卷第10期:1352-1355.
4. 王红春,崔武杜,寇文正.关于防护林的成熟概念.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5月第22卷第3期:81-8
5.
5. 邓东周,张小平,鄢武先,慕长龙.低效林改造研究综述.世界林业研究,2010年8月第23卷第4期:65-69.
6. 毛忠映.祁连山森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策略.中国林业2009年第10A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