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仙人朱耷
朱耷著名的作品有哪些

朱耷著名的作品有哪些朱耷著名的作品有哪些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朱耷的著名作品,希望能帮到大家!朱耷的著名作品八大山人朱耷,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为明皇室后裔,国破家亡,后剃发出家,一生经历坎坷。
朱耷虽擅长画花鸟和山水,但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在花鸟方面继承陈淳、徐渭等写意花鸟画的画风。
个性特点是运用象征寓意的画法,对花鸟等动物进行夸张化,用奇特的表情和简易的造型,突显画中的形象,充满个性,有的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视人”,用画中形象来展示自己倔强孤傲,愤世嫉俗的性格,因而创作出了一些独具一格的花鸟造型。
《桃石千秋图》是八大山人1699年的作品,当时八大已经74岁高龄,这幅图就充分体现了八大山人的作画特点,一眼看去此画构图简单,只有一石上有两颗桃,整体感很强却不复杂,很少人能用极少物体画出如此高的境界。
石头和树木的结合是八大山人习惯的做法,石块倾斜于一角,树枝从石中横空而出并垂下来,画面布局不能过满,那样会过于杂乱。
八大山人晚年时喜好画鹿,鹿与松树的结合,寓意是长寿,《鹿》是其典型的寓情于物的作品,将夸张形象和简练造型结合,来表达自己的性格,其豪放的笔墨更能展示自己的艺术功底。
他还喜爱画单个的鱼,空空一鱼,白眼向上,体现了中国画含蓄的作画特点,再通过眼睛的特别画法使自己的情感完整的融入画中。
朱耷是怎样的'人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时为自己起的别号,也是朱耷创作作品最鼎盛时用的别号。
朱耷为何要取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呢?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清著名历史学家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这样写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
”也有人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身世有关,“八”指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第八代孙子,“大”与“耷”又同声,即承认自己是宁王的后裔,又体现对明朝的认祖忠心。
八大山人——朱耷

笔简形具 构图险绝
格调简淡
现在对八大山人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近年来,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也成为海内外 收藏家的关注重点,如今,南昌市郊的青云 谱道院是享誉世界的八大山人纪念馆。198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八大山人列为“中 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他的画作构图缜密、 意境空灵,笔简意赅、引入入胜。一幅《竹 石鸳鸯》曾拍出1.187亿元,
孔雀名花雨竹屏,
竹梢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 恰是逢春坐二更。
诗中“三耳”的典故出 自《孔丛子》里所记的 “臧三耳”。臧是个奴 才,奴才的本性是:逢 迎拍马、唯命是从和告 密他人,所以比平常人 要多一只耳朵。 “坐二更”更是直 截了当地讽刺奴才的。 当年康熙下江南巡行之 时,这些官员纷纷来接 驾,本来皇帝是五经天 才到,他们二更时便早 早赶在那里等着皇帝的 到来。
秋 花 危 石 图
雪个精神,天空壑古,“孤” 不同流合污,孤高傲岸。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特点
1.最突出特点是“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
2.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 巧、与意的紧密结合 。
3.布局,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在恰当的位置题 款和押印。
竹 石 鸳 鸯
谢谢观赏!
清代官员中顶戴“三 眼花翎”者是高等级 的官。花翎是皇帝赏 赐的,画中孔雀只有 三眼花翎,用来影射 那些只晓得奉承溜须 的高官,说他们是奴 才。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最能说明他 以物喻人的个性化的刻画手法。
古 梅 图 轴
梅花画里思思肖,
和尚如何如采薇
眠 鸭 图
荷 花 翠 鸟 图
孤 鸟 图 轴
八大山人--朱耷
耷
十九岁
翻白眼的八大山人

一只鸟,通体全黑,偶有几簇白毛,外加一张尖锐的鸟喙,以及一个大大的白眼。
你能想象就是这样一张简单且普通的画,当年竟然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了6272万元的天价吗?创作出这幅名为《孤禽图》的人来头也不小,他在画上落款“八大山人”,我们一听,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他的真名。
其实,他的真名,在当时叫出来是会被满门抄斩的。
那么,这位“八大山人”是谁?凭什么他画的一只翻白眼的小鸟,就能卖出天价呢?“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末清初人士,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明朝皇室后裔。
不仅如此,他还出身于一个诗书世家。
他的祖父、父亲、叔父等都是有名的书画家,耳濡目染下,朱耷打小擅长读书画画,小小年纪就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对毛笔的运用和笔法都非常娴熟。
8岁写诗,11岁画青绿山水,活脱脱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你别看他文艺范十足,也许是因为从小就饱读圣贤书,朱耷心中的梦想从来就不是做个闲散画家,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朝《国典》规定,宗室子孙一律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朱耷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甚至是自动放弃了无数人眼红的爵位,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应试,并且在15岁那年一举得中秀才。
正当他的人生志得意满,准备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时间来到了1644年。
这一年,是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一年。
在中国大地上,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并存,后两者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
这一年,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时,明朝也走向了灭亡。
而后,清兵入关,占领中原,历史进入大清时期。
朝代的更替,总伴随着一些人生活的动荡,一些人梦想的幻灭。
朱耷全家九十多口人被屠杀。
据说,他的母亲和弟弟因为逃到山里面才躲过了一劫。
可他的妻子跟孩子却没那么好命,在逃难过程中相继去世。
一夜之间,国破家亡,皇亲国戚朱耷就成了前朝遗民、亡命之徒。
为了躲避清朝的追击和屠杀,他不得不装34生涯/意公子翻白眼的八大山人35生涯聋作哑,远走他乡。
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在逃亡的五年里,朱耷究竟经历了什么,但山河不在、人事斗转的悲凉一定在每个夜晚都深深冲击着他的心灵。
八大山人是指谁?揭秘八大山人悲惨的一生

八大山人是指谁?揭秘八大山人悲惨的一生本文导读:一、八大山人是谁,朱耷八大山人是谁呢?八大山人有几个人?千万不要以为八大山人就是有八个人,其实八大山人是朱耷(念zhu da)的名号,他是清初清初四僧之一,是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山人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终年80岁。
朱耸是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二、八大山人名号的由来八大山人用过的字、号、别名极其之多,号雪个、个山、人屋、纯汉等,这些都是他不同时期用过的字号。
八大山人则是他弃僧为道士后所用,以前的字号他都舍弃没有再用,唯独八大山人是他唯一留下来的。
“八大山人”的用意十分巧妙和独特,他在书画上的署名总是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起来写,让人乍一看是一个“哭”和一个“笑”字,苦笑不得,其实质上是想表达对于国家破灭的悲痛之情。
八大山人名号的由来可能是受到了郑思肖的启发。
除此之外,他的画押“三月十九日”为崇祯上吊即明亡之日,与八大山人同时代并受八大山人极大影响的牛石慧,落款如“生不拜君”等,也都是旁例,证明这种无声反抗的存在。
其实纵观历史来看,八大山人的一生也是十分悲惨的。
三、八大山人悲惨的一生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他出生在明代王孙世家,家学渊博,祖辈和父辈都擅长诗文书画。
家境的殷实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看到过历代绘画精品,也认真地临摹和细细地揣摩过,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
当时明代绘画模古一度成风。
有关史料记载,八大山人少年时期的作品也是遵从模古一路,临摹董其昌的作品几乎可以乱真,他后来的山水画作品在用笔用墨上也带有董其昌的痕迹。
明朝的灭亡是八大山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由一个王孙贵族变成了一个僧人、道士,政治的变乱使他失去了一切,国破家亡之痛影响了他的终生。
八大山人(朱耷)人物评价

八大山人(朱耷)人物评价八大山人自我评价:“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薍石枒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石涛在《题八大大涤草堂图》赞曰:“须臾大醉草千纸,书法画法前人前。
”郑板桥曾感慨道:“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齐白石曾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张大千曾在其《荷花卷》上题曰:“八大山人无上之宝。
”黄锦祥赞其:“笔墨奇崛妙至深”,以及有“笔笔精奇妙不言!”之句。
吴昌硕赞八大用笔:“老辣沉雄,墨中无滞,笔下无疑。
”石涛题八大《水仙图》诗曰:“金枝玉叶老遗民,笔砚精良迥出尘。
兴到写花如戏影,眼空兜率是前身。
”石涛题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诗云:“西江山人称八大,往往游戏笔墨外。
心奇迹奇放浪观,笔欹墨舞真三昧。
有时对客发痴颠,佯狂诗酒呼青天。
须臾大醉草千纸,书法画法前人前。
眼高百代古无比,旁人赞美公不喜。
胡然突就特丫叉,抹之大笑曰小伎。
四方知交皆问予,廿年迹踪那得知?程子抱犊问予道,雪个当年即是伊。
公皆与我同时病,刚出世时天地震。
八大无家还是家,清湘四海空霜鬓。
公时问我客邗江,临溪新构大涤堂。
寄来巨幅真堪涤,炎蒸六月飞秋霜。
老人知意何堪涤,言犹在耳尘沙历。
一念万年鸣指间,洗空世界听霹雳。
”八大山人的画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传其法者仅牛石慧和万个等人,但对后世绘画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一点,不落常套,自有创造。
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严整而能放。
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学者黄锦祥赞其:“笔笔精奇妙不言!”八大山人作品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他幼时天资聪颖,承袭儒学,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过着王孙贵族生活。
八大山人朱耷剖析

存世作品
《孤禽图》
《孤禽图》,水墨纸本立轴,103.5×44 公分,铃印:八大山人、涉笔、普字堂。题 字“贤昭阳涉事”,落款“八大山人”。 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 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 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 弓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 的情态,.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 构图巧妙,笔法雄健泼辣,笔势朴茂雄伟, 墨色淋漓酣畅,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 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 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 色,乃是八大山人艺术成熟期的精品。
《枯木寒鸦图》
清朱耷枯木寒鸦图,图轴,纸本,墨笔, 纵:178.5cm,横:91.5cm,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本幅自识:“八大山人写。”钤“可得 神仙”、“八大山人”二印。鉴藏印 “遥”一方。 本幅为对角式构图,表现隆冬季节,残 石败枝上栖息着4只落寞的寒鸦。寒鸦 的羽毛先以淡墨晕染,趁湿在淡墨上罩 以浓墨,浓淡墨交融处显现出羽毛柔软、 细密的质感。鸟的眼睛表现得最有特点, 眼眶为一笔圈成的椭圆形,靠上眼眶处 以重墨点睛,一付“白眼向人”的冷漠 孤傲的神色顿现笔底。此鸟的神态最能 象征作者坚韧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
《眠鸭图》
朱耷的图绘眠鸭一只,四周空无一物, 仅在画幅右上方署“己巳闰三月,八大山 人画”,铃“八大山人”,“口如扁担”, “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印,通观全幅,书, 画,印均安排得恰到好处,不可做丝毫移 动或增损,可谓笔墨洗练而神完气足的精 彩之作,眠鸭回脖闭目,缩成一团,状如 浮出水面的礁石,沉稳而内敛,一副于世 无涉,孤傲自守的精神,寥寥数笔逼真的 画出了眠鸭绒绒细羽蓬松的质感与立体感。 画面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无际水面着添 空旷孤寂的情调,作此画时朱耷64岁,以 至暮年,反清复明无望,年轻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不平 的火气渐消,心态平和无争,“眠鸭”似 乎正是这种无奈心情的写照。
朱耷

书 画 欣 赏
成 就 影 响
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以绘画 为中心,对于书法、诗跋、篆刻也都有很高 的造诣。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 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 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三百年 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 响。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 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他作画主张 “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 寥数笔,神情毕具。
艺术特色
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绘画 多借物抒情,应用象征的手法将 物象人格化,寄寓个人情感。所 画鱼、鸟,常作尽凄凉之能事,于荒寂 中渗透出雄健的气势、简朴的风 雅——一个没落文人的心态淋漓 尽致落墨其中。
书画署名
八大山人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 “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 连缀写,似“哭之”、“笑 之”,寓“哭笑不得”之意。
借此暗寓他面对富于戏 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 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 之情。
朱耷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 很大的反响,有着“东方梵高”的美誉。
如:《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 《鱼乐图卷》、《杂花图卷》以及《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 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 《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 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 山水大屏》,以及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 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 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
八大山人
1201012058 张敬
目录
个人资料 生平简介 艺术特色 成就影响 存世作品 八大山人纪念馆
朱耷年表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0五),享年八十岁。
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别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
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
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
其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
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
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
三百年来他饮誉画坛,“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八大山人(朱耷)从明王爷成为遗民,承受国亡家破之痛,先后沦为僧道,巧妙应付"临川之变",绳金塔下为民挥毫,其“哭之、笑之”的人品和画品成为发人深思的画坛传奇。
爱国、爱乡的八大山人,对清初的残暴疾恶如仇,终身苦守不阿,人品至上,成为后世为人的风范。
跨越时空的八大山人书画艺术,释放出巨大艺术能量,辐射璀璨的艺术之光。
艺术修养全面的八大山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诗作,吟咏之余,我们借此心灵辙音,感受三百年前诗人的娓娓独言,将已逝去的流光重新唤回眼前。
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八大山人年表及书法明天启六年(1626年)丙寅1岁生于江西南昌,姓朱名耷。
为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明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8岁据陈鼎《八大山人传》、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所述,八大自幼聪明,八岁即能作诗。
开始涉猎书法、绘画、篆刻。
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20岁清兵攻占南昌。
离家隐遁江西奉新山中避难。
清顺治五年(1648年)戊子23岁剃发为僧。
清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28岁在南昌进贤介冈灯社拜弘敏禅师为师,法名传鉽,号刃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 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 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 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 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 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 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 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 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 鸟图》《六君子图》等。
• 他的山水画初师 董其昌,后又上 窥黄公望、倪瓒, 多作水墨山水, 笔墨质朴雄健, 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 行、草书,宗法 王羲之、王献之、 颜真卿、董其昌 等,以秃笔作书, 风格流畅秀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