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6篇《走月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展开小组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师:孩子们,你们在晚上总能见到月亮,你眼中的月亮什么样?(学生交流)月亮下的景物又是什么样?(交流、讨论)今天我们就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走月亮》好不好?(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2、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4、“是呀,如此皎洁的月光,如此美丽的景象给我们带来了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怀抱是如此的温馨。
”接下来,我要看一看词语宝宝是否找到了主人。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光下的美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先欣赏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欣赏《月亮船》,会唱的跟着唱,随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歌声是如此的甜美,文中的语言描写又怎样呢?听老师读课文,闭上眼睛感悟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听读课文,想象画面)慢慢地睁开眼睛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自由谈感受)。
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自由读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自由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预设: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师:应怎样读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呢?(指导学生朗读)想一想它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第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读的可真好,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说一说)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谁还想读?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走着,走着……师:此时此刻你感到了什么?(说一说,突出主题——爱)这诗情画意般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走月亮的优秀教案(通用8篇)

走月亮的优秀教案(通用8篇)走月亮的优秀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月亮的优秀教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走月亮的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在教学本文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使学生不仅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体会到月色下的意境美。
但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要读出意境并不容易,所以需要利用课件及教师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
文章描写的意境美。
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022年走月亮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

2022年走月亮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走月亮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第二课时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
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生:好听)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走月亮》(板书课题7《走月亮》)走月亮是什么意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照亮、阿妈、洒满、香味、灰白色、抱着、运载、温暖听课文朗读录音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
(生谈感受: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我认为这篇课文写的很温暖;太美丽了;我感到母女的感情特别深;我感受到了快乐……)嗯,你们说的可真棒!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美丽)。
有的同学觉得这篇课文很美,在柔和的月光下,这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一定有很多地方吸引了你,快快与你的小伙伴来分享吧。
谁第一个带我们去感悟它的美?(学生汇报):(1)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出示小黑板)师:你为什么觉得它吸引你?生: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
师: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生:声音应洪亮,大点声。
师:是需要大声读吗?生:应该温柔点,小点声。
师:你们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自己试读,指名读)师:谁还想读?想一想这月光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生: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地……师:多美呀,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生:卵石间有很多小水塘,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紧紧地抱着月亮,好像妈妈抱着我一样)师:多温暖呀!那这句话“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走月亮》教案10篇

《走月亮》教案10篇《走月亮》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
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__的意境美,品味__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课件展示月夜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
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
(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特点。
(全文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分为四部分。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激趣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悠扬的音乐,展示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
把学生带入一种秋夜赏月的意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直观、形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月亮船》。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点苍山。
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特点。
《走月亮》优秀教案

《走月亮》优秀教案《走月亮》优秀教案范文(通用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走月亮》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月亮》优秀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
课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时的所见和所感;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
重点: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
通过课程的讲解,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难点:因为“走月亮”这种习俗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何联系孩子的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走月亮的快乐?全篇文章思路:先切入孩子们散步经验,然后再让孩子们联系实际,然后抓住“奇妙”二字,贯穿全文的所见,所思,所感。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卵”“俗”的书写;2.弄清楚作者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3.联系自己生活体会,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为何在走月亮时感觉特别的快乐?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月亮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它是那样明亮,那样柔和,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李白曾经在月色写下了《古朗月行》,苏轼在月色中写下来《水调歌头》。
如今的月色和那时的月色几乎也无太大的区别,那我们现代人会在月色下做什么呢?2.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月色下做过什么事?预设答案:散步、逛街、看星星3.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好朋友,他叫吴然,是白族人,生活在云南普洱,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看他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答案:走月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从题目知道了,吴然啊,他在月色下和阿妈走月亮。
那请同学们将文章默读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作者和阿妈“走月亮”的意思是他们在月色下做什么?预设:我和阿妈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还可以怎么说?2.你从哪里知道的?预设①:我从书上的第三小节中的这句话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观察的真仔细啊!)预设②:书上说的——书上哪里告诉你的?——哪句话告诉你的?(追问)师:你能把这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ppt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3.老师在课前也去查了“走月亮”,引出资料——中国很多的地方,大家出于对月亮的喜爱,在月明之夜,身着盛装,一起在月光下散步,欣赏风景;(出示课文插图)4.看——我和阿妈身着盛装,在月光下走着走着……这就是——“我和阿妈走月亮”5.那,老师想问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个机会让你和妈妈去乡下,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晚上妈妈带着你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悠闲地在月色下散步,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是什么?预设:各种乡村的经历,目的是唤起孩子农村的经历。
《走月亮》教案5篇

《走月亮》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消失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妙意境,培育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力量,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漂亮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漂亮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培育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力量。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出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尝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日,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漫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7、走月亮)二、学习生字词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忙订正读音;最终点名分段阅读课文,到达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4、沟通不明白的词语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漂亮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
(自读,指读,开火车读)教师此时要特殊留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ài )”。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其次课时一、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闲逛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妙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爱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走月亮》教案(通用5篇

《走月亮》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并运用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仿写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表达母爱的句子,分享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走月亮》2. 生字、新词:漫步、皎洁、静谧、慈祥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2)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仿写一段话;(3)思考并回答: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母爱?2. 答案:见课后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故事,进行分享;(2)开展“我和妈妈的故事”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作业设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仿写一段话。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开展“我和妈妈的故事”主题活动。
一、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 比喻:如“月光如水”,将月光与水相比,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柔和、清澈。
《走月亮》优秀教案5篇

《走月亮》优秀教案5篇《走月亮》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读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歌曲《月亮船》教法学法:导读法朗读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走月亮)3、解题。
(走月亮的习俗)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
“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三、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走月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走月亮》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3、感知排比修辞的表达特点,并尝试仿说排比句。
二、过程与方法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检查,巩固生字:1、复习检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走月亮》,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淘洗庄稼风俗跳跃葡萄成熟稻谷填满2、欣赏歌曲《月亮船》3、教案展示秋夜月景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造句欣赏歌曲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词,然后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导入新课。
4、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5、板书课题:2、走月亮齐读课题讲授新课一、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交流探讨: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2、出示课文: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时间:秋天的夜晚地点: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同桌合作学习交流探讨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找出关键信息齐读本部分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
重点抓住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试着让学生根据梳理的层次感知碎石和新土。
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在坡头那片月光下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
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
我在豆田里找兔草。
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3、听到的:秋虫唱歌,夜鸟拍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
看到的:挂满枝头的果子,低垂着头的稻穗,像银毯的稻田。
闻到的:果子的甜香。
——丰收的喜讯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四)学习第四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指名读交流齐读交流指名回答指名读1、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互相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2)交流探讨:在这一部分我们感受到了什么?2、出示课文: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的走着,走着。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3、做过的:讲故事走着看夜空4、出示句子: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1)排比句式(2)还会走过哪呢?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吗?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
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边,走过石拱桥。
5、出示句子: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齐读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指名说生梳理知识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亮牵着星星走——阿妈牵着我走月亮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6、小结: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五)总结全文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夜晚”?因为这个夜晚有明亮的月亮,有美丽的风景。
走在月亮中,作者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感受到人们劳动的果实、幸福的生活,而且还憧憬着更好地未来。
所以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自由读2、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多么奇妙的夜晚”?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感觉那里的景色太美了,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表达了我和阿妈很幸福与快乐。
课文反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反复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了。
(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3、小结: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七)知识梳理美丽的山村月色安静祥和幸福溪边——看到的:鹅卵石、小水塘、水塘抱月听到的:溪水声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想到:“我”和阿妈在溪边的情景。
幸福田埂——听到的:秋虫唱歌,夜鸟拍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
看到的:挂满枝头的果子,低垂着头的稻穗,像银毯的稻田。
闻到的:果子的甜香。
——丰收的喜讯奇妙的夜晚做过的:讲故事走着看夜空浓浓的亲情温暖、幸福、快乐二、拓展阅读1、课件出示:歌溪这是一条爱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涧里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一蓬亮晶晶的水花。
它在那里积了很深的水潭。
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调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粗野。
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
石板上披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
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充满了欢乐。
慢慢地,歌溪变得文静起来。
它静静地流着,流着。
啊!它的水变得绿莹莹的了,是那掩映着歌溪的团团绿树变的吧?歌溪的歌声变得非常美妙。
那一路的绿树林里,有无数的鸟儿在合唱。
金翅鸟、交流完成练习生自主完成练习小组评议杜鹃鸟、画眉鸟,这些有名的鸟中歌手,自然是最活跃的。
无数的鸟的叫声在鸣啭,这里“咕咕”,那里“喳喳”,一片喜歌!就是嗓音很粗的大山雀、白头翁,也少不了要表演一番低音独唱,把“咕嘟噜,咕嘟噜”的叫声,拖得老长老长的。
找山雀、布谷鸟的歌声,有时会盖过许多鸟儿的合唱。
不过,谁也不会说它们骄傲。
更快乐的日子,是在夏天。
歌溪这时涨水了,可还是那么清!它打着漩儿,在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浮雕一般的花纹。
脱光衣服,大声笑着,叫着,我们跳进水里去了,水花溅得老高!本来就活蹦乱跳的歌溪,响起一片打水声,笑声,喷鼻子声,以及故意的乱喊乱叫声,整个歌溪越发欢腾了。
我们比赛着游到对面,爬到一片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板上,平躺着,翻扑着身子,让太阳猛晒!晒够了,或一个跟着一个,或争先恐后地直向水里跳。
扑通,扑通,歌溪里立即出现许多黑黑的小脑袋。
我们一任自己高兴,在水里翻筋斗,侧身游,仰面游,高声叫,欢声笑,虽然被水呛得咳嗽,却还是撒欢地打水仗,水花在阳光下闪耀!有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仰面朝天,躺在水上,任凭歌溪载着,随意漂流。
我穿过浓密的树阴,柔软的柳条拂着我的脸,无比的凉爽使我有些害怕。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走月亮》人教(部编版)2.走月亮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走月亮》是国家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充分地读、认真地品。
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体会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是文辞优美,因此把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谈自己的切身体会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阅读中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我阅读能力;要珍视学生感情语言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树立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力求使课堂成为生活的、本真的、人文的课堂。
(一)教法1.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向画面,发挥想象,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