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走月亮》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走月亮》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走月亮》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涵。
4.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注意发音、书写。
通过游戏、情景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生字词。
5.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6.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生字词学习方面有所收获,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导入、课文朗读、问题讨论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堂活动设计合理,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3.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生字词学习部分,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4.改进措施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生字词学习部分,可以加强课后辅导,让学生在课后多读、多写、多用,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走月亮》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走月亮》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走月亮》中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走月亮》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走月亮》中的抽象诗意表达。
2.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
1.课文《走月亮》的教材
2.多媒体课件或黑板
3.教学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和问答等方式,引出课文中的《走月亮》主题。
2. 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诗意表达,帮助学生交流思想。
4.学生小组展示理解内容,互相学习。
3. 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由来和相关的民间传说。
2.学生观察月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亮。
4. 归纳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感受。
2.学生交流归纳的结果,进行讨论。
5. 课堂作业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表达,并且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可以互相分享理解,帮助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1、出示词语: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
(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⑵、“读一读,写一写”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
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走月亮》教学教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走月亮》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第四单元《走月亮》。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自然美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分析月亮的形态、颜色及动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月亮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体会作者与母亲间的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月亮的描绘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及对亲情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态、颜色,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同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精讲课文:分析第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月亮的描绘,体会其动态变化。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描绘月亮,并进行随堂练习。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月亮的经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7.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母亲间的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走月亮》2. 重点内容:a. 生字词b. 月亮的描绘方法c. 作者与母亲间的亲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夜晚的月亮,写一篇描绘月亮的短文。
2. 答案要求:运用本课所学的描绘方法,注意月亮的形态、颜色和动态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诗句,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月亮的描绘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走月亮》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走月亮》及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情感、表达感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关于月亮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句子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3)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3.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走月亮》2. 生字词:明月、清辉、皎洁、静谧等。
3. 重点句子:分析句子结构,标注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
2. 答案:(1)略。
(2)例:明月高悬,照亮了夜空。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好,但在修辞手法分析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收集关于月亮的诗句,进行欣赏。
(2)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3)开展“我眼中的月亮”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走月亮》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月夜下的漫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平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散文的写作手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3.能够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平静。
4.能够学习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意境。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写作指导法:通过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课文解析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月夜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月夜下漫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投入。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析,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并说明理由。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月亮》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月夜下的漫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课文容易产生共鸣,能够通过课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读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的大自然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月亮,回忆起他们自己对月亮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通过卡片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认读和巩固。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景。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大自然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走月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
课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时的所见和所感;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
重点: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
通过课程的讲解,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难点:因为“走月亮”这种习俗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何联系孩子的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走月亮的快乐?全篇文章思路:先切入孩子们散步经验,然后再让孩子们联系实际,然后抓住“奇妙”二字,贯穿全文的所见,所思,所感。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卵”“俗”的书写;2.弄清楚作者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3.联系自己生活体会,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为何在走月亮时感觉特别的快乐?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月亮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它是那样明亮,那样柔和,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李白曾经在月色写下了《古朗月行》,苏轼在月色中写下来《水调歌头》。
如今的月色和那时的月色几乎也无太大的区别,那我们现代人会在月色下做什么呢?2.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月色下做过什么事?预设答案:散步、逛街、看星星3.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好朋友,他叫吴然,是白族人,生活在云南普洱,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看他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答案:走月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从题目知道了,吴然啊,他在月色下和阿妈走月亮。
那请同学们将文章默读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作者和阿妈“走月亮”的意思是他们在月色下做什么?预设:我和阿妈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还可以怎么说?2.你从哪里知道的?预设①:我从书上的第三小节中的这句话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观察的真仔细啊!)预设②:书上说的——书上哪里告诉你的?——哪句话告诉你的?(追问)师:你能把这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ppt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正确书写“淘、牵、鹅”等13个生字,理解“风俗、镀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积累与美的句子,背诵第4自然段。
3.体会月光下的美好意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
的亲情以及我收获的情趣。
4.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收获的情趣。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飞花令:说出含“月”的古诗句。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走月亮》(板课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惑?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
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
)
二、指导自读课文
㈠自读目标: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边读边标记:用“”标出我和妈妈走过哪些地方,用“”标出我看到的景物。
3.思考有哪些不理解的语句?
㈡检查自读情况。
三、在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
走过的地方见到的事物
小路上月亮升起来了
小溪边溪水、鹅卵石、小水塘
田埂上村道、果子挂枝头
溪岸、石拱桥等月亮牵着小星星
四、再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一)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指导赏析1--3自然段,感受秋天月夜的美好。
1.学生范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⑴文中月亮给我们的怎样的感觉?
⑵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里?
2.组织交流:⑴月光是明亮的、柔和的。
⑵月光海照亮了农家的屋顶,照亮了院落里熟睡的小狗……
3.指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㈢出示小组合作目标,指导学生自助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标画:“我”看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重点点拨:
(出示)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
抱着一个月亮!
⑴教师范读句子,同学们思考:第2句的描写生动在哪里?
⑵教师点拨:该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月亮倒映在不同形状的小水塘里,产生不同形状给“我”带来的情趣。
⑶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㈣指导自学第6、7自然段,
1.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⑴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⑵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⑶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⑷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组织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指导:两处省略号是对描写内容的,激发读者的想象。
二、赏读课文,体会情感
思考: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
读一读,找一找。
1.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
朗读。
)
2.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
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
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
3.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
我
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
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
4.第七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
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感受母爱,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
三、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
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
四、小练笔
仿照第6自然段,写一写自己月下的某个情景,要展开合理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