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失眠的原因所在

中医讲失眠的原因所在
中医讲失眠的原因所在

中医讲失眠的原因所在

失眠,头晕头痛,夜晚睡不着觉已经逐渐的成为了现在生活当中的常见疾病,无论是男女老少,压力过大,学习压力过大,失眠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劳累的一天就该好好的休息一下,可是晚上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失眠而且还找不到原因无法进行治疗,那么中医讲失眠的原因是什么来了解一下。

失眠原因中医理论说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一、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方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

二、痰热内扰: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方以温胆汤为基础。

失眠、失眠、现代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压力也不拥而来,失

眠也自然成了很多人的伴侣,失眠不仅仅是压力所造成的,还有随之而来的很多原因,今天就带你认识下失眠原因中医理论说。

失眠原因中医理论说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一、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方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

二、痰热内扰: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方以温胆汤为基础。

以上的文章当中,我们通过中医的理论很好的了解到了中医讲失眠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能够帮助大家走出正确治疗失眠的方法,也不会在被失眠所困扰,与此同时,还可以解决大家晚上常见的头晕头痛,睡不着觉的困扰。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doc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内容,具体内容: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百合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 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酸枣仁 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合欢皮 合欢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适合有郁闷不乐、烦躁不安、健忘等情志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柏子仁 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

血不养心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珍珠母 珍珠母是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其性寒、味咸,可入肝经、心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适合有头目眩晕、耳鸣心悸、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灵芝 灵芝,有益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心气虚或气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国药植图鉴》记载,灵芝"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现代研究证实:灵芝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及耗糖量,增强心肌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能降血脂、调节血压;有良好的安神定志作用,所以对长期失眠有明显的临床改善疗效。 治疗失眠的五款药膳 桑椹大枣汤 桑椹15g,大枣50g煮汤吃。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珍珠汤圆 珍珠粉0.3g,枣泥50g拌匀,加糖适量,包入糯米粉中做成汤圆20个,每次10个。经常吃可缓解精神紧张,有助于改善失眠。 五味鸽蛋 五味子50g煎汁、鸽蛋30枚,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然后浸泡在汁中2天。每次吃鸽蛋3枚,食前煮沸一下。一日1~2次,连服2

失眠的中医认识说课讲解

失眠的中医认识

睡眠问题的中医认识 失眠,中医称作不寐,其基本病机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大有深意,首先睡眠相关的两个重要状态是睡眠和觉醒,即寤寐,这是两个看似相反却是一体两面的状态,正如阴阳的关系一样。其次,睡眠问题如许多其他病症一样,不仅仅是人体形质上的问题,而是心身共同失常的结果,即各种原因所致的人的神魂不能内舍。 现在我将从这两个角度阐释我对失眠问题的认识。 阳不入阴 《道德经》“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它阐释了“朴”与“器”的关系,任法融道长在《道德经释义》中说“事物最原始的真朴,似一根圆木一样,它是各种形器的根本。它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曲能直,能长能短。在破散成器之后,拘于具体的形器之内,它再不会有浑全之妙用。”对失眠的认识亦然。从阴阳的角度来说,睡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阳入于阴:眠 阳动于阴:梦 阳出于阴:醒 一根“圆木”虽然可以变化无穷,但是终究不能“用”,它的无穷妙要也可能就此埋没,故我将在下文中从各个角度体现“阴阳”在睡眠问题上的各种体现。这些虽然是“器”,但无不折射着“朴”的灵魂。

1、营卫与睡眠觉醒节律 营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他们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必需维持的基本生命节律。从生理上看,卫气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人体的日常睡眠觉醒,而且这种规律是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相应的。 《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夜半主阴,夜者卧。”又,“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现代医学认为松果腺感光分泌褪黑素与人体睡眠觉醒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祖先用一种更加形而上的方式也阐述了人体睡眠与昼夜的关系,用一句老话形容“日出而卧,日落而息”,而落实到身体上,则是依赖于卫气随天时交替行于阴阳。《灵枢.卫气行》对此有更加具体的阐述“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这是从整体上看卫气行于阴阳的走行。具体到夜里人的睡眠时段即“阴受气”的阶段则是“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这些生理上的阐述对临床治疗是有指导作用的。后文中会单独分析。 至于失眠的病理,《灵枢.邪客》有详细的描述,并叙述了失眠的治则。

中医关于失眠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其核心病位在心、在脑,基本病机为为藏于二者的神失于濡养或者遭到扰乱而致使心神不宁。不寐之为病涉及的脏腑包括心、脾、肝、肾、胆、胃和脑,其病性又可分为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目涩耳鸣,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心神失养,脑海空虚所致;实证为火盛扰神,或瘀血阻滞,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胸闷且痛,多因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火扰心,瘀血阻络所致。 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脑。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致不寐;亦因肾精亏虚,脑海失滋,神不守持,亦为不寐。其他脏腑,如肝、脾、肾、胆、胃的阴阳气血失调,亦可扰动心脑之神而致失眠不寐。此时应从兼证上加以辨别:如急躁易怒而不寐者多为肝火内扰;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者,多为脾虚失运;面色少华,心情烦闷,思虑不绝,不易入睡,睡中易醒,醒后不易再眠者,多为心脾两虚;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腰困胫酸而不寐者,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睡中惊醒,噩梦连连,多为心胆虚怯;脘闷苔腻,而不寐者,多为宿食积滞,胃气失和。 不寐之证,虚实兼有,而以虚为多。因于虚者,其常见病因病机有: 1.七情过极,影响五脏及脑神,皆可使人发生不寐,尤以过喜、过怒、过悲、过忧思更为常见,因为情志过激的变化往往耗伤五脏精气,精虚脑窍失养,则脑神不安,不寐即发。其中以心、脾、肝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心藏神,劳心过度,耗伤心血,心火独赤,扰动神明;或嬉笑无度,心神激动,神不宁位,亦易不寐。脾藏意,思虑过度则耗伤脾气,生化乏源,气虚血亏,心神不荣。肝藏血,血摄魂,暴怒伤肝,气郁化火,魂不能藏,亦为不寐。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治失眠的中药方一: 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黄、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主治肝气不舒、心神失养所致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二: 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三: 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四: 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五: 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六: 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 失眠吃的食物1、蜂蜜 蜂蜜健脾养胃,同时能够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建议女性朋友在热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一整夜让你睡得又香又沉哦。 2、热牛奶 我们常说夜晚临睡前喝一杯热的牛奶能够有助于睡眠,事实上,的确如此,牛奶中含有一些能够帮助人的神经镇静的某种氨基酸和钙质成分,能够帮助女性朋友尽快入睡。因此,临睡前来一杯热的牛奶是很有必要的。 3、黑芝麻 黑色诸肾,肾好了自然不影响休息。建议有失眠困扰的女性朋友们每天喝一杯黑芝麻糊,长期坚持不仅能够帮助保护肾脏,而且还能够睡得安稳哦! 4、香蕉 香蕉中含有可以令肌肉变得松弛的镁元素,它能够平复人的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是指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安舍,临床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范围】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以及高血压、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脑动脉硬化、慢性中毒、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灵枢·营卫生会》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安舍,都会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灵枢·邪客》云:“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外邪中以火热为直接原因较多,其它如阴寒、水湿、风寒等多是形成失眠的间接原因。 2.情志失常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是失眠常见的直接病因,而思虑劳倦是长期不寐的重要原因。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是失眠的原发病因。《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有些饮料如酒、咖啡、浓茶也是造成失眠的直接原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亦可成为不寐的间接原因。 4.体虚不足或因禀赋不足,心胆虚怯;或因年老体衰,阴阳亏虚。如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不

得卧》云:“年高人,阳衰不寐”。 5.久病之人失眠常继发于各种疾病过程中或疾病之后。病久或因耗伤正气而致体虚不足,或因痰火内扰,致心神失舍而失眠。 二、病机 1.发病凡因外感火热之邪。或饮浓茶,或大喜大悲大惊大恐等因素直接影响心神者,发病多较急;凡因体虚不足,或它病之后等以内伤为主者,发病一般较缓。 2.病位本病病位在心,总因心神失舍而成。但与肝(胆)、脾(胃)、肾有关。 3.病性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因饮食、火热、痰饮所致者为实,但实中有虚;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扰所致者为虚,但时有虚中夹实。4.病势本病为心不藏神,神不安其宅,其病势总是由外向内,由其它脏腑向心主发展。5.病机转化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体虚劳倦等因素所致,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火(实火、虚火)、湿、痰等病邪及气、血、阴阳亏虚,互相联系,相互转化,最终形成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其濡养温煦,致使神不安宅而成为失眠。 一、诊断依据 凡症见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并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本病证。 二、鉴别诊断 喘息不得卧《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证》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中的“不得卧”,是指烦躁不眠,辗转反侧的病证。《素问·评热病论》“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咳逆倚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等虽病不同,亦或出现失眠,但所指的“不得卧”,均是因其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8T14:31:56.29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常江淮 [导读] 失眠病人行中医辨证推拿治疗与护理效果明显。 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镇中心卫生院 157011 【摘要】[目的]总结失眠病人的中医辨证推拿治疗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失眠病人行中医辨证推拿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人治愈14例,显效25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失眠病人行中医辨证推拿治疗与护理效果明显。 【关键词】失眠;中医辨证;推拿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26-01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轻者入眠困难,或入睡后易被惊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睡眠不深,时寐时醒;重者可整夜不眠。失眠中医属“不寐”范畴,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近年来,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2013年1月-2015年1月通过中医辨证推拿治疗40例失眠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失眠所涉及的神经生理过程非常复杂,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层次众多的神经网络的一系列的神经递质以及神经调节物质都与其有关。目前多为研究单一神经递质的作用,对于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协同的研究较少,至今还未完全清楚。中医药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解中药、组方、针灸、抓痧推拿等方法治疗失眠的机理是调节5-HT的含量。无论何种治法均可通过调节5-HT的含量改善睡眠质量,但各种证型中5-HT下降的水平及经治疗后对5-HT影响的高低目前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 1.2方法 通过辨证分型,根据不同证候,予以手法推拿,每日1次,每次20 min,3周为1个疗程;穴位自我按摩操锻炼,每日晨起及睡前进行穴位自我按摩操锻炼,3周为1个疗程。同时加强护理。通过辨证分型,根据不同证候,予以手法推拿,每日1次,每次20 min,3周为1个疗程;穴位自我按摩操锻炼,每日晨起及睡前进行穴位自我按摩操锻炼,3周为1个疗程。同时加强护理。具体方法浴面:先将两手掌摩擦使发热,然后摩擦面部50次~ 100次,从人中、口角、前额、眉、目、鼻、颧、发际至耳后,如浴面、洗头之状。掐揉三阴交1 min~ 2 min,使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推小腿内外侧:两拇指与四指分开,大拇指放在膝下胫骨内侧上端的凹陷处(阴陵泉),其余四指放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缘(阳陵泉),对称用力,自上而下推至三阴交和绝骨穴以下为止,反复操作30次~ 50次。擦腰:将两手掌放在腰肌两侧,从上向下擦至骶部,反复操作至局部掐揉神门穴:用两拇指指峰交替掐揉对侧的神门穴各1 min。旋摩全腹:仰卧位,将两手掌分别置于上下腹部,然后两手交替作顺时针环形摩动2 min~ 3 min。揉按百会穴:用拇指在百会穴上进行揉按1 min;然后两拇指揉按风池穴1 min;最后用屈曲的示指桡侧在眉棱、前额分抹8次~ 12次。 1.3统计治疗 痊愈:症状消失,入睡迅速,每晚睡眠时间7 h以上,睡眠质量好,体力与精力恢复正常;显效:失眠明显改善,每晚睡眠5 h~ 6 h,体力与精力明显恢复;好转:睡眠有所好转,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体力与精力恢复不明显;无效:失眠无改善,不能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与精力。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全部数据采用 SPSS17. 0 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二分类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结果 本组病人治愈14例,显效25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失眠的原因很多,可与其他病症同时出现,通过中医辨证,审证求因,不外乎虚实两证,主要病机实内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失眠的治疗应着重在内脏的调治,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归于正常。推拿治疗失眠,从神经生理学观点看,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有抑制作用,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利于睡眠。 3讨论 保持居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流通,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30 min,揉双侧涌泉穴各36次。生活起居应有规律,临睡前不吸烟,不喝茶以及咖啡,不要看刺激性的书籍和电视,勿做剧烈运动。可以在睡前静息,平卧于床上,进行调心,调息动作,可以采用气功导睡法的功能锻炼;必要时配以药物治疗。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重躯体疲劳感,对睡眠有利,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度疲劳反而影响睡眠。保持心情舒畅,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睡前可适当听些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可起到放松的效果。调整生活习惯,如取消或减少午睡,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失眠的原因很多,可与其他病症同时出现,通过中医辨证,审证求因,不外乎虚实两证,主要病机实内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失眠的治疗应着重在内脏的调治,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归于正常。推拿治疗失眠,从神经生理学观点看,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有抑制作用,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利于睡眠。护士根据规范化穴位自我按摩操的流程进行示范操作与指导,教授病人进行自我按摩操锻炼。该套自我按摩操简便易行,实用有效,操作不受时间、场地条件的限制充分体现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中医认为“三分治,七分养”,因此不但要重视疾病的治疗,更应重视疾病的护理,在推拿治疗失眠的同时,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易于入睡的环境,予以恰当的健康指导,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配合心理暗示治疗等。失眠所涉及的神经生理过程非常复杂,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层次众多的神经网络的一系列的神经递质以及神经调节物质都与其有关。目前多为研究单一神经递质的作用,对于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协同的研究较少,至今还未完全清楚。中医药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解中药、组方、针灸、抓痧推拿等方法治疗失眠的机理是调节5-HT的含量。无论何种治法均可通过调节5-HT的含量改善睡眠质量,但各种证型5-HT下降的水平及经治疗后对5-HT影响的高低目前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94- 95.

失眠《中医内科学》

失眠《中医内科学》 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

安者均属于此。《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详细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人表也。”失眠

徐文兵: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徐文兵: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寝”,有“就寝”、“安寝”之意。中医有一句名言叫“人卧则血归于肝”,就是说人躺下的时候,那些多余的流动的血用不到了,就藏在肝里面。“寝”就是“浸”的意思。比如,把一块乾毛巾放到水里浸一下,很多水就藏进毛巾里了。当人的心神入到人的血里面的时候,就叫浸进去了。很多人睡不着是为什么?他会说:“我也很困,可是就到要睡着时又醒了。”这就叫“难以入寝”,就是因为魂或者神浸不进血里去。 再看看“睡”。这个字里有个“垂”,哪儿垂?不是眼皮垂,好多人合着眼皮也睡不著。是目睛垂,就是说眼睛是往下的。《黄帝内经》说癫狂病的时候(癫狂病也就是抑郁症发作的早期)提到一个词——视举。什么意思?意思是翻白眼,眼睛往上看,往上翻。这种人是绝对睡不着觉的。所以道家修心有一个睡眠功法:先是垂帘,即眼睛闭上,然后眼睛往下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所以这个“垂”字,指的不是眼皮、眼睑的问题,而是指控制人的眼球的力或者气的方向。 据考证,古代都把奴隶的一只眼睛刺瞎,以此作为他奴隶身份的标志。那种被刺瞎眼睛的人就叫“民”。所以,眼睛视而不见的时候那个状态叫眠。不见得到晚上人才会眠,也有做白日梦的。 在中国古代的医书中,有个病症不叫失眠,而叫“不得卧”。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失眠病症,是心火太旺的表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躺不下来,躺下来又得翻身坐起来,到地下走来走去,甚至可能要溜达一晚上。 从中医对梦的认识来讲,就涉及了以上这几个字。 那么人在清醒状态下是什么样呢?下面我们再介绍几个关于清醒的字。 觉(jué)。一般来讲,我们会说梦是主观感觉。感和觉都是主观的,我觉得你不觉得,我感到了你没感到。那么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吗?“觉”不带心,“感”动心了。举个例子,以前流行一段讽刺的打油诗,说“摸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都没有”。其实细究起来,“好像左手摸右手”,说明还有觉,但是心里已没有了感动,没有触电的那种感了。这就是有觉无感。 我们睡觉的时候,会不会觉得热或冷呢?当然会。热了我们会蹬被子,冷了我们会把旁边的被子扯过来。这说明还是有觉,但是这个觉不影响我们睡觉。如果一个人睡着了以后,老能听到洗手间内水龙头没关严,“滴、滴、滴”地响,别人都听不见,就他能听见,说明他“心神外越,过于敏”。敏在哪儿呢?在于“感”。所以他就睡不着,边上有点风吹草动,“赵家的狗又看了我一眼”,他都能感到。这说明他的心神有问题。 “宁”的繁体是“宁”,上面有个屋子,有房子住,有饭吃,人丁都回家了,最后这个心就宁了。所以古代通常把女儿回家省亲叫“归宁”。我们现在常把“鸡犬不宁”理解为鸡飞狗跳的意思,其实不是,是指鸡和狗都不回窝。当人睡觉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心神收回到身体内,具体来说是收回到肝里面,藏在血里面。而睡觉时很敏感的人心神往外放,所以他会有所感,身子会有所觉,他就睡不好。

中医内科指导:失眠辨证分型

1.肝郁化火症状:不寐,情绪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日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青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候分析:忧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化火测急躁易怒;肝火乘胃,胃热则口渴喜饮;火热上扰,故目赤口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热象。 2.痰热上扰症状:不寐,心烦,痰多胸闷,恶食暧气,吞酸恶心,口苦,头重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宿食停滞,积湿成痰,因疾生热,痰热上扰则心烦不寐;痰湿壅遏于中,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见胸闷,恶食暧气或呕恶;清阳被蒙,故头重目眩;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宿食内停之征。 3.阴虚火旺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虚热扰神,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健忘;腰府失养则腰酸;精关不固,故而梦遗;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4.心脾两虚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多梦易醒,健忘,心悸;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血虚不荣,故面色少华,舌淡;牌失健运,则饮食无味;血少气虚,故肢倦神疲,脉虚弱。 5.心胆气虚症状: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证候分析:心虚则心神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恐,故多梦易醒,心悸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为气虚之象;舌淡,脉弦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表现。

失眠的中医认识

失眠的中医认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睡眠问题的中医认识 失眠,中医称作不寐,其基本病机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大有深意,首先睡眠相关的两个重要状态是睡眠和觉醒,即寤寐,这是两个看似相反却是一体两面的状态,正如阴阳的关系一样。其次,睡眠问题如许多其他病症一样,不仅仅是人体形质上的问题,而是心身共同失常的结果,即各种原因所致的人的神魂不能内舍。 现在我将从这两个角度阐释我对失眠问题的认识。 阳不入阴 《道德经》“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它阐释了“朴”与“器”的关系,任法融道长在《道德经释义》中说“事物最原始的真朴,似一根圆木一样,它是各种形器的根本。它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曲能直,能长能短。在破散成器之后,拘于具体的形器之内,它再不会有浑全之妙用。”对失眠的认识亦然。从阴阳的角度来说,睡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阳入于阴:眠 阳动于阴:梦 阳出于阴:醒 一根“圆木”虽然可以变化无穷,但是终究不能“用”,它的无穷妙要也可能就此埋没,故我将在下文中从各个角度体现“阴阳”在睡眠问题上的各种体现。这些虽然是“器”,但无不折射着“朴”的灵魂。

1、营卫与睡眠觉醒节律 营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他们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必需维持的基本生命节律。从生理上看,卫气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人体的日常睡眠觉醒,而且这种规律是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相应的。 《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夜半主阴,夜者卧。”又,“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现代医学认为松果腺感光分泌褪黑素与人体睡眠觉醒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祖先用一种更加形而上的方式也阐述了人体睡眠与昼夜的关系,用一句老话形容“日出而卧,日落而息”,而落实到身体上,则是依赖于卫气随天时交替行于阴阳。《灵枢.卫气行》对此有更加具体的阐述“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这是从整体上看卫气行于阴阳的走行。具体到夜里人的睡眠时段即“阴受气”的阶段则是“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这些生理上的阐述对临床治疗是有指导作用的。后文中会单独分析。 至于失眠的病理,《灵枢.邪客》有详细的描述,并叙述了失眠的治则。 “卫气出其悍气之慓疾。。。。。。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这一段话告诉我们,卫气在生成之后,当运行于阴分时,由于邪气客在脏腑而不能潜入其中,作为卫气出入的桥梁—阴阳跷脉相因也出现问题,卫

失眠的中医认识

睡眠问题的中医认识 失眠,中医称作不寐,其基本病机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大有深意,首先睡眠相关的两个重要状态是睡眠和觉醒,即寤寐,这是两个看似相反却是一体两面的状态,正如阴阳的关系一样。其次,睡眠问题如许多其他病症一样,不仅仅是人体形质上的问题,而是心身共同失常的结果,即各种原因所致的人的神魂不能内舍。 现在我将从这两个角度阐释我对失眠问题的认识。 阳不入阴 《道德经》?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它阐释了?朴?与?器?的关系,任法融道长在《道德经释义》中说?事物最原始的真朴,似一根圆木一样,它是各种形器的根本。它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曲能直,能长能短。在破散成器之后,拘于具体的形器之内,它再不会有浑全之妙用。?对失眠的认识亦然。从阴阳的角度来说,睡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阳入于阴:眠 阳动于阴:梦 阳出于阴:醒 一根?圆木?虽然可以变化无穷,但是终究不能?用?,它的无穷妙要也可能就此埋没,故我将在下文中从各个角度体现?阴阳?在睡眠问题上的各种体现。这些虽然是?器?,但无不折射着?朴?的灵魂。

1、营卫与睡眠觉醒节律 营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他们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必需维持的基本生命节律。从生理上看,卫气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人体的日常睡眠觉醒,而且这种规律是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相应的。 《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夜半主阴,夜者卧。?又,?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现代医学认为松果腺感光分泌褪黑素与人体睡眠觉醒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祖先用一种更加形而上的方式也阐述了人体睡眠与昼夜的关系,用一句老话形容?日出而卧,日落而息?,而落实到身体上,则是依赖于卫气随天时交替行于阴阳。《灵枢.卫气行》对此有更加具体的阐述?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这是从整体上看卫气行于阴阳的走行。具体到夜里人的睡眠时段即?阴受气?的阶段则是?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这些生理上的阐述对临床治疗是有指导作用的。后文中会单独分析。 至于失眠的病理,《灵枢.邪客》有详细的描述,并叙述了失眠的治则。 ?卫气出其悍气之慓疾。。。。。。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

不寐证中医辨证

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摘要】目前,对于不寐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西药等一些单一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未能令人满意。根据不寐证的病因学特点,结合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食疗、针灸、按摩、导引等单一方法的多重组合,形成多种综合治疗方案,标本同治,使阳入于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关键词】辨证论治;失眠症.治疗;失眠症.饮食疗法;失眠症.中医药疗法 1 不寐带给人类的困惑 《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长此以往会影响脑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语能力、计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降低等,也会严重影响记忆功能和情绪,并因而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影响整个身心健康[1]。据1999年德国Dresden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1]。在美国,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7%的人被认为患有严重失眠[3]。据最近一期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42.5%。失眠已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惑。 2 中医治疗不寐的希望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应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而大量研究显示,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增加发生机动车事故、死亡、骨折、致命性中毒、生理功能下降和认知损害的危险性。还有报告显示,应用二唑仑会引起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和健忘症。面对如此巨大的困惑,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治疗不寐的方法,医学界开始把目光转向传统的中医中药。当我们深入到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理论核心并依此认真地审视临床结果的时候,我们真正看到了治疗不寐的希望。 《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所致。《素问》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由此可见,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去繁就简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病因不外3种: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这其中尤以情志所伤最为多见,其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不寐。临床上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表现为心脾血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实者则以痰热、内火、瘀血为多。因而治疗之法当首取宁心安神,虚者辅以养血滋阴益气之法,实者治以豁痰清热活血之法,由此构成了中医治疗不寐证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化个体治疗方案。治疗中有针与灸的结合,有针与药的结合,有药治与食治的结合,有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结合,而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明确了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年级:2012级中西医4班学号:201208010427 姓名:李琳 摘要:失眠在中医中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失眠,如精神方面和饮食方面等。本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论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方面做一综述。关键字:失眠;病因病机;辩症分析与论治 失眠是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熟,大都两者兼有。中医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寐,重者彻夜不寐。现在失眠很普遍,但对于中医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目前中医对失眠已经研究的很透彻,通过了解中医对失眠辩证与论治,就能减轻失眠带来的痛苦。 1.中医对不寐认识的发展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之夜暝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暝者,何气使然?”“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余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阳气盛则寐。”《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汉代张仲景将其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价值意义。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症谟·不寐》中“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忧,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其中将不寐病机分为邪正虚实,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不能食》中“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 从多方面解释了不寐的病因与治疗。清代冯兆张提出“壮年肾阴强壮,睡则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有关。 2.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睡眠以心神为主宰,睡眠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心神。涉及到肝脾肾三脏。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之虚劳病诸侯上》指出“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巢元方总结出来老年人气血亏虚,真元亏衰等病因可导致营卫运行失常,而致不寐。《素问·逆挑论》指出“胃不合则卧不安”,脾胃是卫气形成的基础,也是其运行的枢机,脾胃生化乏源,则影响卫气形成,进而引起失眠。《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则阳气盛,则寤矣。”提示“阴阳失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如《景岳全书》中“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

中医调理失眠的辩证及方法

中医调理失眠的辩证及方法 1、腹胀难眠——养脾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功能不好是失眠常见原因,多发生在饮食后,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 食疗方:莲子薏仁山药粥是首选。脾胃不和睡不好是最难受的。用莲子、薏仁、山药各10克加入大米一起煮粥,每隔一天吃一次即可调理脾胃。平时还可以多吃点山楂。 2、烦躁失眠——养肝 专家说,过多的加班不能很好睡觉,往往会导致情绪的变化,这很像肝郁化火证的失眠症,要表现为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心烦不能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 食疗方:菊花茶便宜又实用,去肝火效果很好,每天用6克菊花泡水喝,可改善失眠症状。夏枯草泡水也有很好效果。 3、彻夜不眠——养肾 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

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 食疗方:酸枣仁或莲子心泡茶。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最重要的是心平气和,安静入睡。二者各自泡水,不要混合。各选6克泡水喝,每天2~3杯。 4、易惊易醒——去热 有很多白领是偶有失眠,一旦入眠却噩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睡醒之后还是感觉乏力,大多是因为体内痰湿内热引起的失眠。主要症状有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 食疗方:陈皮煮水代茶饮。取6克陈皮用水煮沸,当作茶水喝,每隔一天煮一次。用开水煮沸比单纯用开水泡饮效果更好。薏米煮粥也可以。 5、躁扰不宁——活血 很多中老年人长时间失眠,总感觉胸部被重物压着,夜多惊梦,可能是瘀血内阻导致,表现为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或经常打嗝,干呕,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嘴唇颜色暗。食疗方:丹参或红花泡水喝,可活血化瘀。但是二者不能同时泡水喝,建议单独选一种泡水喝。可丹参一般选用6克,红花选用3克就好。每天泡茶喝2~3杯就好。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失眠,往往令人很头疼,导致人们白天工作效率降低,情绪暴躁,容颜憔悴。现在给出治疗失眠的12种妙方。1、一杯酸奶,一个香蕉,每晚睡前食用。此方对半夜不能入睡的患者尤为有效,饮用后可使患者血糖升高,快速入睡。 2、啤酒半瓶,每晚睡前半小时饮,连饮数周,可着枕即睡,通宵熟睡。 3、牛奶煮蛋黄,可治“虚烦不眠”之症,效果良好。 4、小米100克,加水煮成粥,加白糖适量调服,睡前半小时进食1小碗,能使人迅速发困、安眠入睡。 5、大枣、大米两味同煮粥食用,每晚适量食用,催眠作用很好。 6、龙眼:龙眼(桂圆)是南方一种佳果。《日用本草》述其能“益智宁心”、《滇南本草》载其可“养血安神”。现代科学分析,龙眼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酒石酸等。果肉鲜吃、浸酒饮或干品煎服,能补血安神。著

名的中成药“归脾丸”专治神经衰弱失眠病,就是以龙眼肉为主药的。 7、莲子:是莲花的果实。《神农本草》载它“主补中养神”,《中药大辞典》说它“治夜寐多梦”。据分析,莲子含淀粉、柿子糖、蛋白质、钙、磷等,晚餐吃莲子粥,或睡前食碗莲子汤,能使人安然入睡。 8、百合:百合鳞茎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治夜寐不宁,可用百合一两煎水,调蜂蜜于睡前服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温肺止咳”。 9、荔枝:荔枝味甘甜微酸,性温和。《本草纲目》称它能“通神、益智”,可用来养血、生津液。荔枝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B、A以及柠檬酸、叶酸、苹果酸和游离氨基酸,是思虑过度、健忘失眠者不可多得的“安神益寿”果品,以鲜食为佳。 10、核桃:又名胡桃。宋代《开宝本草》说“食之令人肥健,温脾润肠,治虚寒咳嗽,腰部肿痛”。核桃营养价值很高,500克核桃仁的营养可以和2500 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相媲美。其中脂肪钙、磷含量在果品中均名列前茅。每晚睡前吃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导读: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 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多梦。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失眠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来源于老干部服务中心的失眠患者,总共40例,男18例,女22 例;年龄60一86岁;病程2.3~11年。 诊断标准:(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多梦;(3)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治疗方法:1.心脾两虚:20例,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苍白,神疲无力,唇甲淡白,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以四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龙眼肉各15克,黄芪、酸枣仁、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白术、当归各12克,远志、何首乌、木香各10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2.阴虚火旺:13例,症见心烦不寐,口干少津,潮热盗

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补肾安神。以知柏地黄汤加味:熟地、山药、山茱萸、知母各12 克,茯苓、泽泻、牡丹皮、黄柏各10克,龟甲、鳖甲各30克,石菖蒲15克。 3.脾虚湿盛:7例,症见胸脘痞闷,肢体困倦,舌淡,苔白润,或苔薄白腻,脉缓。治宜健脾和胃,安神宁志。以半夏汤加减:薏苡仁、茯苓、夜交藤各15克,半夏、炒白术、陈皮、石苘蒲、益智仁、连翘各10克,甘草6克。 各种证型均每日1剂,水煎取汁 200毫升,分2次早晚服用,疗程14天。病人均未服用其他任何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和可能引起失眠的药物、保健品、饮料等。 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治疗结果:治愈12例,好转20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0.0%,无不良反应症状发生。 讨论:现代医学治疗失眠最常用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此类药物可缩短入眠时间,减少觉醒的发生,增加总睡眠时间。对睡眠表浅易醒者,其优点是选择性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抑制小,大剂量不引起麻醉等。但无论剂量大小都易产生依赖性,以及嗜睡、戒断反应等。祖国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其病因病机主要分为阴阳失调、营卫失和、气血失衡、神失所养等。不寐发生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脑,与肝胆、脾胃、肾有密切关系。中医辨证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