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潭县简介
临潭县旅游景点

临潭县旅游景点
临潭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临潭县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1. 俄丹峡谷风景区:位于临潭县西北部,以其壮丽的峡谷和奇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
峡谷中有清澈的河流、翠绿的森林和险峻的山峰,是远足和探险的好去处。
2. 仓耳湖:位于临潭县的东南部,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
湖水清澈碧绿,周围有茂密的松树和山花,景色宜人。
湖边还有露营地和度假村,可供游客休闲和欣赏自然风光。
3. 景潭古城:位于临潭县城内,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
这里有古老的城墙、城门和街道,建筑风格充满西域古国气息。
在古城内还可以游览古寺庙和传统建筑,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
4. 天神山:位于临潭县的西南部,是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
雪山。
山上有终年积雪和雪峰,在晴朗的天气里可以俯瞰周围的山脉和峡谷。
天神山还是登山和徒步旅行的好地方,但需注意高原反应。
5. 茶卡盐湖:位于临潭县的北部,是中国四大盐湖之一。
这里有广阔的盐湖和盐碱地,形成了一片独特的白色景观。
在天空晴朗的日子里,湖水和天空的反射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非常壮观。
以上是临潭县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
力。
在临潭旅游时,您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和体验藏族文化。
甘肃最穷的三个县

甘肃最穷的三个县
镇远县、静宁县、临潭县
甘肃省“最穷”县:第一名是镇远县。
县转移到管理县的庆阳城”,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从庆阳机场60公里,距火车站,70公里县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人口约519800,主要是汉族人口,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美国是中国的592帮助贫困的县和甘肃东部18个干旱的县,其中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
第二名是静宁县。
这个县是平凉市管辖县,位于甘肃中部,,这个县也是西方门平凉市,县的总面积是219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87452人,整个县的耕地147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由于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苹果,也是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第三名是临潭县。
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地理位置在甘肃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环境是特殊的地位,是农业和牧区,藏族和汉族的集成区、县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人口约150000人,有十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其经济在农业。
现在,甘肃还有8个贫困县、17.5万人未脱贫,这8个县分别是陇南市西和县、礼县、宕昌县,临夏州东乡县、临夏县,定西市通渭县、岷县,庆阳市镇原县。
事实上,甘肃之所以这么多贫困县,其实还是因为环境因素。
甘肃临潭冶力关景区宣传片文案

临潭冶力关景区宣传片
临潭,冶力关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这里山水秀美,气候温暖湿润,被誉为“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绿涛茫茫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秀美的冶木大峡谷,旖旎的天池冶海,形态逼真的十里睡佛,峰峦叠嶂的石林风光,国家级地质公园赤壁幽谷,神奇的阴阳石、亲昵沟、爱情桥、情人谷等。
景区被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选定为外景拍摄基地,西游记、英雄时代等影视作品先后在这里取景拍摄。
景区被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等殊荣,被美国权威杂志《视野》、《探险》评选为人一生要去的世界五十个地方之一。
明丽的洮绣,悠扬的洮州花儿,激动人心的万人拔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正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是人们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旅游胜地。
1。
甘肃临潭县简介

一、概述临潭,古称洮州,全县辖3镇江3乡、141个行政村,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洮滨乡。
总人口14.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总人口的92%,有汉、回、藏、蒙古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52′,北纬34°30′~35°05′。
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有耕地26.6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豆类、洋芋,近年来,药材种植和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有草场123万亩,畜牧业是临潭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类牲畜存栏达22.9万头(匹、只);有丰富的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羊肚菌(狼肚)、木耳等山珍野菜资源;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万千瓦;通信网络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干线公路的无缝隙覆盖。
全县有劳动力8万余人,发展劳务经济前景广阔。
二、资源1. 土地资源总土地2160858.7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08309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面积428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亩,占地地总面积的15%;耕种水浇地10442亩,旱地318769.6亩。
全县林地面积54960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有林地347410.2亩,灌木林地137327.8亩,疏林地27560.6亩,未成林造林地3634.2亩,苗圃地887.8亩。
临潭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临潭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采访稿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州东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总面积为155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4.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居住着汉、回、藏等10个民族。
目前全县有新华书店、影剧院、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一处,文化广场4处,文管会一处,建有乡镇文化站3个,农民文化书屋20处,县文化馆现有馆藏文物146件,其中:国家三级文物17件。
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即古战牛头城遗址、陈旗磨沟遗址、新城李家坟墓群,苏维埃旧址、明代洮州卫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是流顺红堡子城堡、侯家寺、石旗崖遗址、吊坪遗址、庄子园遗址、园尼遗址、大庙台遗址、鸣鹤城遗址、尕路田大房子)。
临潭县是古洮州的中心地带,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共生共进的典型区域,璀璨夺目的民俗文化在这里得以集中体现,并独具特色。
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融合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体系。
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我县独特的民族文化,使优秀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不断传承和有效保护、发展,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央、省、州高度重视我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县在文物保护、基层文化建设、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近年来,县上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整理和研究机构,开展了抢救、搜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的工作;一是2004年,公布了全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杂技与竞技五大类38项,其中,万人扯绳、洮州花儿、新城花儿会(龙神赛会)、洮砚雕刻技艺、洮绣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并将“万人拔河(扯绳)”和“洮砚雕刻技艺”、“新城花儿会”上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并申报新城镇端午节十八位龙神赛会为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三是2008年,成功申报临潭县为“全国拔河之乡”。
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学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11级地理科学<1>班姓名:学号:***********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一:自然地理概述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坐标为东经103°l0'~103°52',北纬34°30'~35°05'。
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2县,东西南3面被卓尼县包围。
总面积1557. 68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3公里。
临潭县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区,属高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825米,最高3926米,最低2209米,地形西高东低。
气候属高寒阴湿区,春季回暖缓慢,夏季多暴雨冰雹,秋季降温迅速,四季不分明。
年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29.6℃。
平均无霜期65天。
年平均降水量518毫米。
高寒、阴湿、霜冻、冰雹、旱涝为临潭县灾害性气候。
1:地质1.1:地层临潭位于秦岭褶皱系西部中段,以王家坟——合作大断裂为界,将西秦岭分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临潭县正处在这两个褶皱带的过渡带上。
县境内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及中、下三迭统为主,第三系、第四系分布零星。
1.2:地质结构横贯临潭境内主要地质构造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次一级构造由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和洮河复向斜组成。
新堡力士山复背斜:轴部由下石炭统砂岩、页岩、粉砂岩组成;两翼逐由中、上石炭统、二迭系、中下三迭统灰岩、砂岩、页岩、板岩组成;背斜轴部在秋峪山至甘沟一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局部偏转呈弧形,由尖山向西则呈北西向展布;在复背斜轴部发更次级羊沙背斜,南北展布6公里,轴向.270。
至285。
,两翼不对称,倾角较陡,一般在55°至85°轴向微向南凸。
洮河复向斜:仅出露向斜北翼边缘部分,分布在城关至新城一线,长30公里,宽5公里,表现为中下迭统组成向北倾斜单斜层。
案例分享-农村三级物流体系

交通基本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格局,有效拉动了县域经济 增长,为促进临潭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临潭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由临潭县金
合农村实际的环境,借助最简单高效的“短信抢单”形式精准高 效的通知到具有该乡镇、村承运能力的人群,并简单明了的告知 承运的情况及可获得的报酬,如有意愿(比如正好上午来乡镇、 下午返程的情况...)回电抢单确认。
共享物流
共享承运人统一到乡镇登记身份信息 扫描身份证 拍照
签订共享承运协议
共享物流
智能分拣 有效装车 高效配送 减空增满
商贸物流促发展
·快递物流的会员制粉丝效应为其铺路,精准锁定商贸目标群体 ·县镇村三级服务站体系,打通邮路,也就是临潭县商贸最优的渠道网络。 ·盘活电商进农村示范县仓配一体
鑫弛自营:快消品、家电为鑫弛物流主要自营品类,自有仓储、加工、包装、三级服务站 点线上线下O2O的销售、县域自有物流网络
鑫弛联营:自有仓储的代储品类代卖,县级一级经销商的代卖、仓配一体 鑫弛联盟:整合的会员粉丝同时去整合“服务联盟商家”,让“服务业”也通过农村电子 商务可以先“批发”再“零售”,商家有生意、百姓有便宜、企业有收益
市场化运营 大家好就是真的好 快递保成本 商贸促发展 专线解难题
先农村包围县城 再县城逐个击破
·直接整合县城“四通一达”各大快递公司县城以下的快递单统一配送
末端配送费用
信息采集、分拣难度大
单号信息不共享
面单信息不完整
原有乡镇代理的阻挠
从末端乡镇、村服务站的宣传服务着手
临潭县历史沿革(完整版)

临潭县历史沿革(完整版)临潭县历史沿革临潭县历史悠久,废置多变。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夏、商、周时期,临潭地区属雍州所辖,为古羌人居住地。
春秋战国时期,临潭地区为秦国属地。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郡县,临潭地区为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所辖。
两汉时期,临潭地区属凉州刺史部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所辖。
三国时期,临潭地区为曹魏秦州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所辖,境内有洮阳、侯和戍守要地。
西晋时期,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置洮阳县,隶属秦州(今天水)狄道郡。
晋怀帝永嘉末年(313年),辽东一代的鲜卑族慕容氏之一支吐谷浑率部西迁,渡过黄河,直至枹罕(今临夏州),而后占据洮阳,征服当地羌族部落。
东晋时期,吐谷浑占据了整个洮西地区,原西晋时期设置的狄道郡洮阳县沦陷,临潭地区被吐谷浑政权控制。
十六国时期,地方割据势力纷争,战事频繁,地方行政建制置废无常,领属十分混乱,大多数时间,临潭地区实际为吐谷浑控制。
十六国时期,除前凉在临潭置侯和屯护军外,其余各国均以陇西郡临洮县隶属。
前赵时隶属于秦州,前秦、后秦和西秦时隶属于河州,后凉时隶属于凉州。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领金城、武始、临洮、洪和郡。
临洮郡辖龙城(治所今临潭县陈旗乡)、石门(今临潭县石门乡)、赤水(今岷县东北)三县。
洪和郡(治所今临潭县新城镇)辖水池(今临潭县冶力关镇)、蓝川、蕈川三县。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吐谷浑又重修洮阳、泥和二城,驻兵戍守,临潭地区实际仍为吐谷浑控制。
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派大司马贺兰祥率兵征讨吐谷浑,拔其洮阳、洪和二城,置洮州而还。
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二月,遣大使巡察天下,于洮阳置洮州。
随之,又置洮阳郡及汎潭县。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置州县,置洮州。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汎潭县为临潭县。
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炀帝继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临潭,古称洮州,全县辖3镇江 3 乡、141个行政村,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洮滨乡。
总人口14.9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 万人,占总人口的92%,有汉、回、藏、蒙古等10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 10'〜103° 52',北纬34° 30'〜35° 05'。
总面积1557.68 平方公里,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有耕地26.6 万亩, 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豆类、洋芋, 近年来, 药材种植和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有草场 1 23万亩,畜牧业是临潭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 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各类牲畜存栏达22.9 万头(匹、只);有丰富的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羊肚菌(狼肚)、木耳等山珍野菜资源;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 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 万千瓦;通信网络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干线公路的无缝隙覆盖。
全县有劳动力8 万余人,发展劳务经济前景广阔。
二、资源1. 土地资源总土地2160858.7 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083094.4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面积428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 亩,占地地总面积的15%;耕种水浇地10442亩,旱地318769.6 亩。
全县林地面积549603.2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有林地347410.2 亩,灌木林地137327.8 亩,疏林地27560.6 亩,未成林造林地3634.2 亩,苗圃地887.8 亩。
全县草地面积996519.6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其中天然草地986364.2 亩,人工草地10052.2 亩。
全县居民点工矿用地39139.5 亩,其中城市用地215.4 亩,建制镇用地283.9 亩,农村居民点用地37082.7 亩,独立工矿用地808.5 亩。
2. 水资源全县水利资源丰富。
洮河是其主要河流,流红县境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2868平方公里。
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912 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1.33 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119 亿立方米。
洮河支流有冶木河、羊沙河、石门河。
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8.74 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9 万千瓦。
3. 矿产资源现已查明的矿种有铜、铁、金、铅、锑、汞、水泥灰岩、煤、石膏等9 种地33 处矿产。
境内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正在开发的锑、黄金等矿产资源。
特别是石膏石储量在4000 万立方米上,矿石品位平均在98%以上,为I 级品石膏矿石,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4. 生物资源林木主要有云杉、冷彬、华山松、白杨、柳、柏、桦、青杠、椴木、枇杷、李子、木梨、沙棘、毛樱桃、苹果、杏等、药材有麝香、虫草、贝母、秦艽、大黄、党参、黄芪、当归、柴胡、百合、独活、黄檗、黄连、丹参。
食用植物有蕨菜、地耳、木耳、蘑菇、狼肚菌、山野菜等。
野生动物有鹿、狐、狼、豹、麝、獾、野猪、猞猁、山狳、马鸡、雪鸡、苏门羚、黑鹳、娃娃鱼等。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青稞、马铃薯、蚕豆、油菜、胡麻、燕麦等。
三、气候临潭县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区,,地形西高东低,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多为低山深谷,峰峦叠峰,地形复杂,沟壑纵横。
白石山、莲花山、大岭山为主要山峰海拔在2209-3926 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大部分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寒冷、阴湿、四季不分明,降水东北多西南少,旱涝雹冻频繁,具有长冬天夏、春秋相连、冬长冬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的高原气候特色。
1. 气温: 临潭县气温的年际标底以城关地区海拔2810.2米为计算标准。
年平均气温3.2 C,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自西向南东递降。
以临潭县区域划分,西路为3. 2 至3.5C:中路为3. 7C,南路为5. 1C,东路为6.7 C.2. 气温年际特征临潭县气温年际特征是7 年1 个周期转换,并随着下垫面的生态变化气温变暖,转变加速,在一年中 1 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8 . 3。
C, 7 月份最高,为13. 3C。
年平均气温周期变化明显,最高点距历年平均值为0. 6C,最低点距平均值为一0.7 C,从年际趋势变化看,本地1980年后的气温高于1980 年前,出现了转暖年降水量383.2--668.2 毫米;蒸发量93至356毫米,日照时数231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65天右左。
3. 积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Q C,表示积雪融化;稳定通过》5. Q C,植物开始萌芽生长;稳定通过》10. O'C,植物生长迅速并开始结果实。
临潭县平均气温》15+C的积温只有148"C,而》20 9C的积温无出现。
城关地区》o oc积温为1920' c,始于3月30日,终于11月2日,平均218天,全年日平均气温在Io C的日数为73天(6月18日至8月31日》10C的积温为942C。
4. 地温冻土临潭各地的地面温度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2至3C。
城关区年平均地面温度为6. 2 C,比空气温度高3C。
7月份平均地温高为18. 2C, 1月最低为-7.7"C , 平均地温最高28.1 C,极端最高地温为60. 3C,平均地温最低为-53 C,极端最低地温为-33.5 C。
地中温度,地中5至20厘米各层年平均地温与地面温度差值不大。
月际变化与气温相似, 一年中以7 月最高, 1 月最低, 冬季各月均在O C 以下,4至10月在0C 以上,5至9月在10C以上,3至8月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9 至 2 月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冻土深度与地温的年际变化,同冬季冷暖密切相关。
临潭县从10月份当地温降至O C以下后,土壤开始冻结,次年春天3月份地温升至0 C以上后解冻。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47厘米(1976年2月),冻土深度最浅为92厘米(1985 年)。
冻土深度的自东向西增长。
城关地区10厘米土壤平均冻结期在11 月12日,解冻期在3月10日I 30 厘米土壤平均冻结期在12 月 4 日,解冻期在 3 月20。
5. 日照:临潭日照时数全年为2314小时。
最多达2606. 7小时(1990 年),最小为201 小时(1960 年)。
临潭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2%。
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日照时数以冬季为最长,为603. 8小时,季节日照百分率为65%,夏季6至8月份日照时数为593. 3小时;春季 3 至 5 月份日照时数为595. 5 小时,秋季日照时数只有520. 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
从各月分配来看,以12 月最多,为217. 6 小时,9 月最少,为143. 3 小时。
地面和大气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
临潭县太阳年辐射量为123千卡/ 平方厘。
米,以6月、7 月为最大,为13.4千卡/平方厘米,12月最小,为6.9千卡/平方厘米。
(6) 降水与蒸发量临潭县75%的面积年降水量在524 毫米以下,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理分布也不均匀,多寡悬殊。
东南多中西少。
临潭城关区年平均降水量518 毫米,东路石门、陈旗、龙元、南路三岔、总寨、北路冶力关等乡年降水量多于中西路各乡,自西向东递增。
降雨强度为中西路较东南路小,雨量也小,但大雨、暴雨造成的灾害中西路较严重。
临潭县蒸发量与降水量相比,蒸发量多187%,四季中蒸发量,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月蒸发量以 5 月最大,为183.3 毫米,12 月最小,66.2 毫米,年变化幅度在93至356毫米之间。
(7) 气压:临潭因海拔高,气压较低。
累年平均气压为724.0 百帕,以7 月份最高,为727.7百帕,二月份最低,为720.1 百帕。
极端最高气压为739.5百帕,极端最低气压为701.1 百帕。
(8) 风:临潭县风速一般高山大于平川,西部大于东部,春季大于夏季、秋季。
3 风向的变化除受冷空气影响外,多偏东风。
风速的变化比较明显,中午、夜间小,最大风力为2级,下午增大至2至4级,午后逐渐减小。
3至4月多大风,6至9 月多阵性大风。
年平均出,现》8级,(风速》18米/秒)大风天气26天,大风最多时,3月一个月可达6天。
灾害性天气有春寒、干旱、冰雹、大雨、暴雨、连阴雨、霜冻四、土壤根据临潭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36个土属,57 个土种。
全县土壤一般是垂直带谱分布,从山顶依次分布着亚高山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局部地区分布着草甸土和沼泽土。
临潭县耕种土类共 3 个,由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组成,共有耕种土壤637762 亩,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27.8%。
栗钙土是临潭最主要的耕种土壤,从农业角度看。
可以说临潭是栗钙土区。
根据土壤普查养分分析,临潭土壤肥力处于中氮、贫磷、富钾有机质中下等,氮磷比例失调,向水土流失贫瘠化方向发展。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48%,相当于国家的三四级水平,处于中等较缺水平。
其中三岔、羊沙乡主要是林缘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高达4.34%和3.87%;羊永、流顺乡以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只有1.84%和1.99%。
全氮含量平均为0.1 55%;趋势为东南北路较高,中西路较低,林缘土高于其它土;土壤速效磷含量多数在 6 至10ppm之间,含量较低,属国家分级标准的四、五、六级范围。
速效磷与全氮相比,相应级别低 1 至2级,氮磷比为10.5:1 ,土壤钾素临潭因成土母质中本身就含量丰富,平均含钾2. 26% ;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46ppm含量在150ppm的土壤频率达80%以上,分属国家分级标准的一二级范围,相当于国家一级含速效钾的耕地面积达407660亩,占农业土壤总面积的63.9%。
从速效钾的地域分布看,古战、卓洛、术布、龙元等乡含量较低,而城关镇和冶力关乡明显高于全县平均值。
对不同地区而言,不同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差异较为显著。
黑钙土、淋溶灰褐土、黑土、黑红砂土、黑红土、潮麻土等肥力高于麻土、麻红土、冲淤麻土和白土;肥力低的是淡栗钙土亚类中的土种;冲淤黑土、麻土、麻红瓣土、冲淤麻土等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45 %以上,全氮大于0.105 %, 正常年份亩产达175至250公斤,白麻土和白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在0.26% 左右,亩产一般在100至150公斤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