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雪雾霜形成中的的物态变化
在自然现象中.雨.雾.露.霜.雪...

1.在自然现象中,雨、雾、露、霜、雪、雾凇、冰雹,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
分别是什么?是吸热还是放热的?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解答答:雨、雾、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霜、雪、雾凇、冰雹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和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云雨雪雾露霜的物态变化

云雨雪雾露霜的物态变化
一、云
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云是怎样形成的?
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二、雨
物态变化:熔化
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三、雪
物态变化:凝华
雪是怎样形成的?
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四、雾
物态变化:液化
雾是怎样形成的?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五、露
物态变化:液化
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六、霜
物态变化:疑华
霜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
云雨雪雾露霜的物态变化口诀

云雨雪雾露霜的物态变化口诀
露、雾是液化,霜是凝华。
物态变化口诀:
1、液化。
液化气态变液称液化,液化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能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
液化现象要放热,雾、露、白气是液化。
2、升华和凝华。
固态变气是升华,气态变固是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樟脑变小因升华。
紫碘微热便升华,凝华雪霜和雾淞。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云、雨、露、雾、霜、雪、“白气”的生成,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云: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小水滴和水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所以云是水蒸气放热液化或凝华而成的.
雨:在一定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和原来的水滴再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所以一部分雨滴是小冰晶吸热熔化而成的.
露、雾:白天气温高,地球外表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或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草木、石块等低矮物体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假设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 液化)在这些浮尘上,这就是雾.所以雾和露都是液化现象.
霜、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生成的.
“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而液化成的无数小水珠,“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只是由于水珠很小并悬浮在空中,好似是气,所以“白气”二字应加引号.。
云雨雪雾露霜的物态变化

云雨雪雾露霜的物态变化1. 云的产生和物态变化云是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体,是天空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云的产生是由于水体的蒸发、植物的蒸腾、土壤的蒸发等,形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在遇到一定条件后,就会形成云。
云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云渐消散,有时又聚集成厚厚的云层。
当云层中的水滴或冰晶体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出现降水现象,如雨、雪、冰雹等,这种物态变化将水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
2. 雨的物态变化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是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因重力加速度而落下地面的过程。
雨是从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形成的,这些水滴或冰晶体在下落过程中逐渐融化,形成水滴。
当水滴的直径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到地面上,成为雨。
雨的物态变化是气态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这一过程是由于水蒸气冷却至饱和点而形成云,云中的水滴和冰晶体不断增长直到体积增大到重力作用使其下落,最终形成雨水。
3. 雪的物态变化雪是一种在冬季经常出现的降水现象,是云中的水蒸气先变成冰晶,然后在冷空气中逐渐增长,最终降落至地面的冰晶体。
雪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如低温、高湿度等。
雪的物态变化是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在逐渐粘附、合并后,形成了雪花,雪花在下落的过程中因为温度低,使其保持在冰晶体的状态,最终落在地面上形成一层白色的雪。
4. 雾、露和霜的物态变化雾是一种气态水蒸气在接近地面时形成的云层,是云的一种形态。
露是指地面上由于水蒸气在降温时形成的液态水滴,通常出现在夜间气温降低时,叶片和草地等物体表面上会出现一层水珠。
霜也是由于水蒸气在降温的过程中形成的固态水分子,通常在地面或物体表面覆盖一层冰晶,是夜晚最常见现象之一。
雾、露和霜的物态变化都是水蒸气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是气象规律的体现,它们都与大气中的水分子有关。
总之,云、雨、雪、雾、露和霜都是大气水分的不同形态,它们的物态变化体现了水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的不同状态。
这种变化是自然界中很常见的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 云、霜、雾等形成的物态变化

云、霜、雾等形成的物态变化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
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云是怎样形成的?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是怎样形成的?雾一般在清晨出现。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4、露水是怎样形成的?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5、雪是怎样形成的?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6、霜是怎样形成的?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
7、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
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8、人工降雨:通常人工降雨采用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直接升华成气体进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或直接凝华为小冰晶,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工降雨。
9、舞台上的云雾效果:常利用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可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形成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雪霜冰雹雾是经历了那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雪霜冰雹雾是经历了那些物态变化形成的云的形成: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
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雨的形成: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雪的形成: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
雪的形成原理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雾的形成: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露的形成: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
夜间气温下降,越近地面冷却越快,形成与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热的温度分布,当地面温度冷却到使贴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地面物体上开始观察到露滴生成。
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时,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
霜的形成: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
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
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
冰雹的形成: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②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③要有强的风切变。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冰、雾、冰雹、雪、霜的形成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冰、雾、冰雹、雪、霜
的形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冰、雾、冰雹、雪、霜的形成
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
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
更多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
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
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
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11、早晨的浓雾(液化)
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雨雪雾霜形成中的的物态变化
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
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云是怎样形成的?
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是怎样形成的?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4、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5、雪是怎样形成的?
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6、霜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
7、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
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8、人工降雨:
通常人工降雨采用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直接升华成气体进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或直接凝华为小冰晶,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工降雨。
9、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常利用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可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形成舞台上的云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