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华师《古代文论》在线作业4
北语20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4参考答案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
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A.韩非子
B.荀子
C.庄子
D.墨子
答案:A
20.被钟嵘称为“建安之杰”的作家是谁?
A.D徐干
B.C王粲
C.B曹丕
D.A曹植
答案:D
21.被钟嵘评价为”太康之英”的是____。
A.鲍照
B.陆机
C.陆云
D.左思
答案:B
2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哪部书的创作宗旨?
A.D《后汉书》
B.C《吕氏春秋》
40
700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华师《中国古代文论》离线作业

华师《中国古代文论》离线作业1.答:先秦儒家和道家在文学理论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文学创作实践,奠定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品性。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第一,主张文学表现真情,反对虚情假意;第二,重视艺术修养和语言表现技巧;第三,在内容和形式上,孔子提出了“文”“质”互依的理论;第四,、注重“言意”关系;第五,庄周提出的“天籁说” ,不仅规定了我国抒情文学和音乐的最高境界,也反映出对诗歌形式的最关键因素——节奏的深刻认识。
另外,道家的“齐(斋)以静心”“乃凝于神”“以天合天”“指与物化”等思想,对后人研究酝酿、构思、形成最佳的、、、文学创作状态等有很大的影响。
2.答: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2)、“发愤著书”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其一,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
作家“愤”而著书,创作动力在于内心的“愤” 情。
这种动力具有极大的心理能量,因为“愤”常常是由于作家强烈的愿望受压抑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十分强烈其二,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
因为精神意志脆弱者,信念理想卑微者,道德人格低下者,只会逆来顺受,在逆境中消沉,精神世界永远迸发不出任何灿烂的思想火花,永远不会产生“愤”情。
其三,“发愤著书”说具有与儒家“温柔敦厚”说、“中和”之美说等完全不同的美学品格。
作家“发愤著书”,包含着对进步社会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对反动势力的极度愤恨,“发愤”之作与“温柔敦厚”、“谲谏” “中和”之作格格不入,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读者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和鼓舞力量。
答:《诗大序》是毛诗首篇《关雎》前的序,毛诗每篇都有小序,此大序应是整个《诗经》的序。
北语20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4.doc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里的吕览是指哪部书?A.A《谏逐客书》B.B《答客难》C.C《过秦论》D.D《吕氏春秋》【参考答案】: D2.我们知道正始时期的作家如阮籍和嵇康多是以"自然"来对抗"名教",这里的"名教"是指的哪一学派?A.A道家B.B儒家C.C佛家D.D名家【参考答案】: B3.屈原的作品中通篇全用诘问语气表达对自然、社会现象等真理的探求的是____。
A.《九辨》B.《九章》C.《九歌》D.《天问》【参考答案】: D4.“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即庙堂音乐,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描述的是《诗经》中的。
A.风B.雅C.颂D.笙歌【参考答案】: C5.钟嵘《诗品》评价“诗皆平典似道德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指的是____。
A.咏史诗B.玄言诗C.哲理诗D.咏怀诗【参考答案】: B6.《诗品》说左思的诗作是“文典以怨”,关于这一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A典是指的他多用史实B.B怨是指它发泄对世间的不满C.C多是指他的咏史诗而言的D.D他的诗不讲究词藻【参考答案】: D7.以下不属于“宫体诗”的代表诗人是____。
A.萧纲B.萧绎C.庾信D.沈约【参考答案】: D8.对建安文学的一个经典评价是"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是哪部书所作的评价?A.A《文心雕龙》B.B《文赋》C.C《典论》D.D《诗品》【参考答案】: A9.称<<楚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的是谁?A.A司马迁B.B王逸C.C刘安D.D刘勰【参考答案】: D10.<<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有多少篇?A.A7B.B15C.C11D.D16【参考答案】: A11.“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始于____。
A.荀子B.屈原C.贾谊D.枚乘【参考答案】: A12.对杜甫的一个经典评价是在《杜君墓系铭》中所说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这句话是谁说的?A.A元稹B.B白居易C.C李贺D.D李商隐【参考答案】: A13.《报任安书》的作者是____。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汉2、《典论·论文》3、《文赋》4、《诗品》5、《文心雕龙》6、曹丕、《典论·论文》7、性格8、《结构第一》、9、《词论》10、王昌龄11、王骥德12、立德、立功、立言13、类比推理、整体观照、直觉感悟14、周代的礼乐思想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15、《易传》16、《诗》《书》《礼》《易》《春秋》17、《诗经》《楚辞》和汉赋。
18、《乐记》19、阳刚阴柔20、感物、因事、浩叹人生。
21、想象心理、灵感心理、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直寻说、三义说、滋味说。
23、儒、道、释24、意境说、载道说、妙悟说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汉2、《典论·论文》3、《文赋》4、《诗品》5、《文心雕龙》6、曹丕、《典论·论文》7、性格8、《结构第一》、9、《词论》10、王昌龄11、王骥德12、立德、立功、立言13、类比推理、整体观照、直觉感悟14、周代的礼乐思想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15、《易传》16、《诗》《书》《礼》《易》《春秋》17、《诗经》《楚辞》和汉赋。
18、《乐记》19、阳刚阴柔20、感物、因事、浩叹人生。
21、想象心理、灵感心理、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直寻说、三义说、滋味说。
23、儒、道、释24、意境说、载道说、妙悟说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
华中师大《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7、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8、“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9、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10、“诗有三境”是唐代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创造的看法。
11、《曲律》的作者是。
12、儒家有三不朽:、、。
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
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
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
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
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25、金圣叹评点《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合称“”。
26、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
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篇中。
27、萧统的《文选序》揭示“”了是选文的标准。
28、《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29、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华师大网络教育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写出下列文论名句所出课文篇名和作者(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课文篇名 1 《文赋》作者陆机2.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
2 《诗品序》钟嵘3.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3 《文心雕龙》刘勰4.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 《戏为六绝句》杜甫5.诗者:根情,苗言,華声,实义。
5 《与元九书》白居易6.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6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7.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7 《论诗诗》(或:《题庐陵箫彦毓秀才诗卷后》)陆游8.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8 《答洪驹父书》黄庭坚9.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9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夫之10.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10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文论内容(每小题5分,共15分)1.文质彬彬说(孔子)1.孔子这段语录,本意是在讨论君子的道德修养。
后人受到启发,将其引申到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
质,即质朴,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文,即文采,指人的外在文饰。
孔子认为,缺乏文饰,就显得粗鄙;缺乏道德修养,则显得浮华。
所以,孔子认为,文质彬彬才是真正的君子。
从文学理论角度看,文质关系也就是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文质彬彬即要求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发愤著书说(司马迁)2.发愤著书说的主要观点为:一是“人皆意有所郁积,不得通其道”。
指的是文学作者在遭遇不幸或挫折后,往往转而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
二是“述往事,思来者”。
文学作者往往目光远大,把希望寄托于将来。
三是“欲遂其志之思”。
即对自己的理想追求有强烈的自信心,这是他们坚持写作的强大动力。
发愤著书说的意义,一是实质上是提倡文学要具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性。
二是司马迁把文学写作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联系起来,扩大了情感表现的社会意义。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一. 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1. 《典论·论文》(魏·曹丕)2. 《文选序》(梁·萧统)3.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5. 《与元九书》(唐·白居易)6.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7. 《诗品序》(梁·钟嵘)8. 《文心雕龙》(梁·刘勰) 9. 《沧浪诗话》(宋·严羽) 10. 《闲情偶记》(清·李渔)11.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 12.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13. 《书汤海秋诗集后》(清·龚自珍) 14.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近代·梁启超)15. 《文选序》(梁·萧统) 16. 《典论·论文》(魏·曹丕)17. 《人间词话》(近代·王国维) 18. 《楚辞章句序》(汉·王逸)19. 《文赋》(晋·陆机) 20. 《诗品序》(梁·钟嵘)21. 《文选序》(梁·萧统) 22.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23. 《答李翊书》(唐·韩愈) 24. 《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二. 名词解释1. 诗言志:“诗言志”理论出自《尚书·尧典》,《尧典》中描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理论原则。
从音乐说起,涉及到了诗歌、艺术、以及相关的各方面内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诗言志”理论。
这段的主要说明,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的,歌声是延长了的诗的语言,突出了诗要表达的意义,声音的高低与曲律相配合,各种乐器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能相互干扰,要形成整饬的秩序,不能相互扰乱。
这样就可以使得天神和世人达到交流和统一,用这样的音乐来教育贵族子弟,使之收到教育和引导。
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中从诗的发展过程来分析,认为“志”有三方面的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 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
A: 王夫之
B: 袁枚
C: 叶燮
D: 沈德潜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陈子昂在《修竹编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篇》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教材认为,这里的“正始之音”是()
A: 指曹魏后期出现的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玄谈风气
B: 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风骨
C: 泛指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
D: 泛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宣扬玄理的作品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A: 进行艺术构思
B: 确立中心思想
C: 铸造文章语言
D: 驰骋艺术想象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王国维在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上提出“苦痛说”和()
A: “天才说”
B: “古雅说”
C: “游戏说”
D: “境界说”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教材指出:《毛诗大序》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要委曲宛转,必须()A: “劝一而讽百”
B: “主文而谲谏”
C: “怨而不怒”
D: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
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
A: 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 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 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 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正确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