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水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3.化学堵水调剖大发展阶段(80~90年代初)。堵剂研制与 应用的高峰期。研制应用了PAM系列冻胶堵剂,水玻璃凝胶 堵剂等。在继续开展单纯油井堵水与单纯注水井调剖的同时, 广泛开展了以井组为治理单元的堵调综合治理。
4.油田区块整体堵调阶段(90年代以后)。自80年代末90 年代初开始,广泛开展了以堵水调剖为主导工艺的区块整体 堵调治理。
2、 堵水调剖施工工艺
(1)堵水调剖施工设计
选井、选块 ①油层较厚,一般应在5m以上; ②油水井连通情况较好,水井注水对对应油井生产影响明显。 ③层内非均质严重,高渗透、大孔道层段清楚,开采层纵向渗 透率差异大;
④采出程度低,有较多的剩余可采储量,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⑤区块水驱效果差,存水率低,水淹速度快,产量下降快;
(3)目前国外仍以开发研制PAM及其衍生物类冻胶堵剂为 主,近几年还研制应用了可用于大剂量深部调剖的胶体凝 胶分散体(CDG)。另外还开展了用微观玻璃刻蚀二维物 理模型进行的堵调机理研究、冻胶堵水能力大于堵油能力 的物模研究、调剖后注水速度与封堵效果研究等。开展了 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二、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三)堵水调剖技术现状
1.国内现状
(1)堵剂已经形成系列。聚合物冻胶类堵水剂、硅 酸盐凝胶堵水剂、颗粒类堵水剂(颗粒分散体类、水 膨体类和固结体类堵水剂等)、树脂类、泡沫类、稠 油类堵水剂和热采堵剂等。
(2)由单井堵调,发展到区块整体堵调。调剖也由 单井小剂量近井地带调剖发展到大剂量深部调剖。
(3)研制并推广应用了三套现场施工流程。
注水井调剖的作用机理是分流作用、改善流度比 及物理堵塞为主并兼有吸附和残余阻力的作用。
优点: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一口注水井调剖, 多口油井受效,施工方便,有效期长。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一、引言油田堵水包括在生产井堵水和在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两种措施。

堵水剂一般是指用于生产井堵水的处理剂, 调剖剂则是用于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的处理剂, 两种剂有共性, 也有特性,但以共性为主, 多数情况两剂可以互相通用。

为方便起见, 有时把两种剂统称为堵剂。

可以通用的堵剂, 在使用时性能上需作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 用于堵水时用量较少, 相应的可泵时间较短, 要求强度较高。

用于调剖时用量较大, 可泵时间则要求较长, 有些剂需用延迟凝胶技术或双液法注入工艺才能满足大剂量注入的要求。

当然也有一些剂不能或不宜通用。

堵水调剖技术要在油田应用中获得成功、产生效益,除有好的堵剂外,还必须深入研究油藏及处理工艺,三者互相配合,不可偏废。

二、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开发研究1.堵水调剖物理模拟由于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无法预知地底的实际情况,仅能够依据地面影像、超声波、附近区域地质等情况预测地层下实际的油层情况,因此通过微观模拟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冻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充填、运移和堵塞规律,从而初步模拟化学堵水调剖剂在深入地层之后的具体情况,例如:聚合物冻胶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调整吸水剖面、改善水驱采收率的微观机理。

从整个研究表面,冻胶类的调剖剂能够对高渗透的大孔道实现堵塞,强迫注入水向低渗透层进行挤压,这扩大了注入水的波和体积,从而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

注入水进入低渗透层后使原来未驱动到的原油被驱替出来,提高了产油量和阶段采出程度。

同时,试验对层内堵水调剖时的堵剂用量、调剖时机、段塞个数等因素对堵水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段塞效果好于单段塞;调剖时机越早越好;堵剂用量越大越好,但从经济效益考虑,认为0.2PV较为合适。

影响冻胶类堵荆封堵效果因素分析从冻胶类堵水效果进行分析表明了,冻胶类堵剂随着堵后注水速度的增加封堵率下降,且两者具有较好的双对数直线关系;弱冻胶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封堵率下降,强冻胶可使不同渗透率的岩心的渗透率减少到近似同一个值,同时对冻胶类堵剂堵水不堵油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摘要】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油水井进行调剖堵水,能够提高油井产量和延长油田生产周期。

本文从技术基本原理、应用情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等方面对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未来,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将面临更多挑战,但也将迎来更多机遇。

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研发创新,才能使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未来取得更大突破。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对于我国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关键词:油水井调剖堵水、意义、发展、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挑战、机遇、重要性、未来发展前景、总结。

1. 引言1.1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入,原油产量逐渐减少,油田开发难度不断增加。

此时,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提高油水井开采率,延长油田寿命的重要工具。

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改善采收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油井产量下降速度,延长油田的产能周期,提高开采效率。

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油井的堵塞现象,保证油井的稳定产能。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提高技术水平。

各大油田企业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研发新的调剖堵水技术,推动了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进程。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意义和发展不容小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油田开发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注入特定的调剖剂或堵剖剂,改变油水井井壁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油水井的产能或堵塞水的进入,实现有效的油水分离。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发布时间:2021-04-14T14:12:01.72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作者:刘秀凤吴晓东卞兴红[导读] 当前我国现代油田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开发开采能力,加快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技术与各类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在油田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对今后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山东东营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刘秀凤吴晓东卞兴红 257237摘要:当前我国现代油田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开发开采能力,加快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技术与各类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在油田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对今后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堵水调剖;堵水剂;调剖剂;研究;应用引言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堵水调剖技术得到良好发展。

油田堵水可通过生产井堵水及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两种方式进行,且这两种措施能够互相通用。

当前将这两种剂统称为堵剂。

要想实现堵水调剖技术在油田中良好应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堵剂,还需要深入探究油藏及处理工艺,实现三者的相互配合。

本文对油田化学中堵水调剖的开发及应用深入探讨。

一、堵水调剖技术基础概述油田堵水调剖技术是对油田注水后以防止过早水淹而采取一种技术,其对改善油田注水效果十分显著,对油田开采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从当前我国油田开采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含水、特高含水是最突出内容。

对于油田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油田堵水调剖控水稳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油田化学中堵水调剖的开发及应用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当前市场化经济的驱动下,新的堵水调剖产品、技术得到良好发展,其对促进我国油田开采有着重要意义。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新技术、新进展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新技术、新进展

类型 地层深部 堵调剂
名称
组成
特性 凝胶、可流 动、分子内 交联
用途 地层深部(1/2-1/3 井距)调、驱 地层渗透率变异系 数0.75-0.85
胶体分散 聚合物:分子量1200万、水 凝胶 解度25-35% 交联剂:柠檬酸铝 羧酸铬( Ⅲ) 防窜剂 阴离子聚合物:分子量1000 万、水解度25-35%;阳离子 聚合物:分子量400万,阳离 子度30-50%
封堵高渗透层
微裂缝填充
聚合物类堵水调剖剂
• 基本组成
聚合物 交联剂 助剂
• 基本原理
聚合物与交联剂(引发剂)和(或)助剂在一定的 油藏条件下(温度、水质)发生化学反应,聚合 物线性结构变为体型结构,封堵高渗层带、大孔 道、裂缝
• 基本特征
配置液流变性好、可优先进入高渗透层或孔道 生成凝胶有好的粘弹性、整体性 具有延缓交联特性,适用于近井、深部调剖 凝胶体吸附性和滞留性好
油田化学研究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
报告人:王洪关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所
2003年2月
堵水调剖技术的概述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的新进展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的发展重点、方向
堵水调剖技术的概述
我国目前油田注水开发的现状
我国东部油田大都进入“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 段,集团公司总体也已进入“双高”和稳产临界阶段,老油区多年 强化开采,地下剩余油高度分散,多年综合治理使得层间、平面等 差异逐渐变小,调整余地越来越小,以大庆为代表的高含水老油田, 经过多年的开发调整和高产稳产,目前面临着“一失衡、三高、三 差、三个加快、三个基本到位”的开发形式,稳产难度大
堵水调剖的作用

化学调剖堵水技术研究现状

化学调剖堵水技术研究现状

视. 现已发 展成 为调剖堵 水 的主要手段 。 化 学 调剖 堵 水所 使 用的材 料 可 以分 为选 择 性 和非选 择性 试 剂 。 中. 者又可分 其 前 为水 基材 料、 基材 料和醇 基材料 三类 ; 油
回高渗透 层 . 增产 有效 期短 、 果差。 效
3 生 物 料
剂 、 沫深 度 调 剖 、 凝 胶 、 态 分 散凝 泡 弱 胶 胶 。 是 在 如 何 使调 剖 剂能 够 准确 的按 但
在 微 生 物 调 剖 目前 常 用 的 方 法 是 将 细 照 意 图进 入 目的 层 地 下 的稳 定 性 和 交 菌 注 入 地 层 或 激 活 地 层 内的 微 生 物 . 之 联 时 间调 控 等方 面仍 需 要继 续 进行 深 入 使
流度 制剂或液 流 改向化学 驱体 系等。
] 光 机 材 料
黏 度 , 善 原 油 流 动 性 二 次 交联 的技 4 复 合 材 料 许 多封 堵 剂 往 往 是 由两种 或 多种 主 术首 先 对 裂 缝 实 行 封堵 , 后通 过 后续 然
力. 但机 械 强度 较 低 . 成 胶 凝作 用时 间 形 很短 . 且在 地 下通 常 会 与 酸 液 或 碱 液 发 二 、调 剖 堵水 发 展趋 势 以及 面 临 的问题 生反 应 失去凝 胶 结构 。 ( )无 机 非 凝 胶 材 料 2 这 类材 料在 动态 条件下, 能稳定 , 性
作 价 堵剂注入 量应 合理控制。 如果注入堵剂 煤 灰 、 、 渣 等 。无 机 凝 胶 的 特 点 是 成 种 材 料 在 强 度 、 用 半 径 和 周 期 、 格 等 时, 碱 矿 的量太少 起 不到堵水 的作用; 而注入堵 剂 本较 低 . 稀 释 溶液 有 一定 的耐 高 温 能 方 面 的 互 补 和 各 种 性 能 的 均 衡 。 水

调剖堵水剂3

调剖堵水剂3
●稠化油的形成机理—高粘原油与乳化剂在地 层水渗流条件下形成乳状液(W/O、O/W)
●稠化油注水井调剖—近年来得到了研究和现 场应用,关键是研究出合适的乳化剂,提高 稠化油乳状液稳定性。
37
21
◆ 生物聚合物黄孢胶的化学结构式
醋酸盐
丙酮 酸盐
甘露糖 葡萄糖
22
◆ 天然改性聚合物类高温型堵剂
●类型:木质素磺酸钠、栲胶、单宁,来源广,形成的 凝胶易解堵
项目
木质素 磺酸钠
凝胶耐温(℃) 232
改性 栲胶 290
单宁 300
抗矿化度(ppm) 15 万 可用盐水和 可用盐水和 海水配制 海水配制
●成胶反应:聚合物分子链段中的羧基与多价金 属离子 Cr3+,Al3+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耐盐抗 剪切冻胶。
●成胶液及凝胶特点:耐盐和抗机械降解,使用 温度一般限于 85 ℃,溶液易变质,胶脆抗冲 刷能力差,交联反应易受地层水矿化度和 pH 值影响。
●现成应用—加入防腐剂,防溶液变质;加入适 稳定剂,提高热稳定性。
27
(3)沉淀类堵水调剖剂 ● 铁系单液法调剖: ● 硅酸钠(水玻璃)调剖: ● 醇-盐沉淀法调剖:
28
水玻璃沉淀类堵水调剖剂
● 机理:向水玻璃中加入酸性物质,先形成单 硅酸,后缩合成多硅酸,多硅酸具有长链结构 ,最后形成一种网络结构体——硅酸凝胶。
● 单液法调剖: 2H+ + Na2SiO3 → H2SiO3↓+ 2Na+
34
(4)树脂类堵剂
● 特点 耐温性好,强度大,但成本高,多用于封
窜、封层或作封口用。永久性堵剂,误堵则 难解除 ● 以树脂为交联剂的耐温聚合物凝胶

浅谈国内调剖堵水技术发展现状

浅谈国内调剖堵水技术发展现状

浅谈国内调剖堵水技术发展现状摘要综述了我国调剖堵水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调剖堵水化学剂的应用现状,根据所用调剖堵水体系的不同,归纳为沉淀型无机盐类、聚合物冻胶类、颗粒类、泡沫类、树脂类、微生物类等6类调剖堵水剂,简述各项技术原理,介绍了最新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调驱技术,分析了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调剖堵水聚合物微球前言我国大多数油田水驱开发已由低含水期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区块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平面水驱不均匀,导致在水驱过程中注入水进入低效或无效循环,大大降低了水的波及效率。

调剖堵水技术成为了封堵高渗透层以及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的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油井堵水、注水井单井调剖、井组区块调剖和油藏整体调剖4个阶段,近年来发展了新型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调驱技术,该技术通过调堵剂在地层深部封堵高渗通道,使液流改向绕流,提高层间和层内水驱的波及体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是目前油田中后期实现“控水稳油”的一项关键技术。

国内调剖堵水剂的应用现状我国研究和开发了6类调剖堵水化学剂:沉淀型无机盐类、聚合物冻胶类、颗粒类、泡沫类、树脂类、微生物类等共6类,近年来发展了新型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堵水技术,具有受外界影响小、可用污水配制、耐高温高盐等优点。

1. 沉淀型调剖剂沉淀型剖剂,是指两种或多种能在水中反应生成沉淀封堵高渗透层的化学物质,多为无机物。

该类调剖剂一般采用双液法施工,即将两种或多种工作液以1:1的体积比分别注入地层,中间用隔离液分隔。

当其向地层推进一定距离后,隔离液逐渐变稀、变薄,失去分隔作用,注入的不同工作液相遇,反应生成沉淀,封堵高渗透层,针对不同的地层条件,主要有水玻璃氯化钙、聚丙烯腈氯化钙、碳酸钠三氯化铁、水玻璃三氯化铁、水玻璃氯化镁等种类调剖剂。

2. 聚合物冻胶类调堵剂冻胶类调堵剂是以水溶性线性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酰胺、聚丙烯腈、木质素磺酸盐等)为主剂,以高价金属离子(铬、铝、钛等)或醛类为交联剂,在地层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不溶于水的冻胶,堵塞地层孔隙,阻止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堵水调剖技术发展现状油井出水是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层原生及后生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其他原因(如作业失败、生产措施错误等),在地层中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锥、水窜、水指进,使一些油井过早见水或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

堵水调剖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已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历史,在油田不同的开发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油田水驱问题越来越复杂,堵水调剖等控水稳油技术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

1技术现状及最新进展1.1发展历程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追溯到 20 世纪50年代末,60至 70年代主要以油井堵水为主。

80年代初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注水井调剖技术迅速发展,不论是堵水还是调剖,均以高强度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

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

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加之对高含水油藏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常规调剖堵水技术无法满足油藏开发需要,因而,作用及影响效果更大的深部调剖(调驱)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改善水驱的理论认识及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①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

②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

③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技术进入鼎盛期,因处理目的不同,油田应用的堵剂体系有近100种,其中深部调剖(调驱)及相关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区块综合治理为目标。

④2000年以后:基于油藏工程的深部调剖(驱)改善水驱配套技术的提出,使深部调剖(驱)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将油藏工程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改变水驱的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中。

处理目标是整个油藏,作业规模大、时间长。

1.2技术现状与最新进展堵水调剖及相关配套技术在高含水油田控水稳产(增产)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高含水油藏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对该领域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堵水调剖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近年来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剂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形成包括弱凝胶、胶态分散凝胶(cdg)、体膨颗粒、柔性颗粒等多套深部调剖(调驱)技术,为我国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所属油田近年来的堵水调剖作业每年就达到了2500~3000井次的规模,增产原油超过 50 万 t/a。

目前,我国油田堵水调剖的综合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2.1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弱凝胶也被称为“流动凝胶”(flowinggel)。

这里所谓的“流动”是指弱凝胶在试管内呈现流动状态,弱凝胶主要由聚合物和交联剂两部分组成,以整体形式存在,交联状态为分子间交联。

一般选择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作为交联主剂,浓度一般为800~3000mg/l。

交联剂主要有树脂、二醛和多价金属离子类等。

美国使用最多的是乙酸铬、柠檬酸铝(ept公司)和乙二醛(pfizer公司)。

我国应用较多的为酚醛复合体、树脂预聚体、乙酸铬、乳酸铬、柠檬酸铝等。

形成的凝胶强度通常在0.1~2.5pa,现场应用则根据地层及生产状况选择凝胶强度。

弱凝胶在地层中的封堵是动态的,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运移,使其具有深部调驱双重作用。

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但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多,针对性强,且多不抗盐,一般不适宜矿化度100000mg/l以上、温度90℃以上的低渗地层的深部调剖作业。

应用时应重点考虑交联聚合物体系与地层流体、配液用水、油藏温度和油藏地层特征的配伍性。

《堵水调剖技术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早应用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的是胜利油田,1992年采用 hpam/乙酸铬体系在孤东油田西区进行了3 个井组处理,共注入调剖剂 15.5 万 m3,采用3000mg/l hpam和500mg/l 乙酸铬体系,调剖后注水井的注水压力平均上升了 3mpa左右,累计增油9800t。

辽河茨榆坨龙11区块是弱凝胶整体深部调剖效果最好的区块,油藏埋深1550~1700m,温度50~60℃,矿化度2200mg/l ,平均孔隙度 20%,渗透率为1.13d。

1999年采用1000~1500mg/l 的hpam、400~500mg/l 的酚醛复合交联体系进行了6个井组的整体调剖作业,共注入调剖剂12000m3,处理后注水压力上升0.6~2mpa左右,累计增油30 000t ,水驱开发效果显著改善 ,有效期长达3年多。

1.2.2胶态分散凝胶调驱技术90年代初由美国 tiorco公司提出的胶态分散凝胶(亦称cdg)为聚合物和交联剂形成的非网络结构的分子内交联凝胶体系,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分子内的各交联活性点之间,以分子内交联为主,几个至十几个分子发生交联,形成分散的凝胶线团。

cdg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可低至100mg/l ,交联剂一般是多价金属离子,如柠檬酸铝、乙酸铬等。

国外只有 tiorco 公司主张 cdg调驱体系,该公司曾在美国落矶山地区对29个油藏采用 cdg进行了深部处理,其中 22个项目获得了增产。

尽管tiorco声称是 cdg处理,但从各段塞hpam浓度看,tiorco公司做的这些试验仍然是弱凝胶处理。

国内对cdg也曾有过广泛重视,尤其“九五”期间,许多从事聚合物驱的研究人员开始转向该技术领域,人们希望用极低浓度的聚合物和交联剂交联形成较大分子的凝胶颗粒,在高渗透层形成比较大的流动阻力和残余阻力,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所、大庆油田等对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大庆、河南等油田进行了多项先导性现场试验,但使用的聚合物浓度大多在 800~1500mg/l,显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dg驱。

此外,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分歧,这些试验大多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加之cdg耐温耐盐性能差,成胶条件苛刻,封堵程度低,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都几乎处于停止状态。

1.2.3体膨颗粒深部调剖(调驱)技术体膨颗粒调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深部调剖技术,主要是针对非均质性强、高含水、大孔道发育的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而研发的创新技术。

体膨颗粒遇油体积不变而吸水体膨变软(但不溶解),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形运移到地层深部,在高渗层或大孔道中产生流动阻力,使后续注入水分流转向,有效改变地层深部长期水驱形成定势的压力场和流线场,达到实现深部调剖、提高波及体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体膨颗粒由地面合成、烘干、粉碎、分筛制备形成,避免了地下交联体系不成胶、抗温、抗盐性能差等弊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耐温(120℃)、耐盐(不受限制)性能好; ②体膨颗粒粒径变化大(微米—厘米级)、膨胀倍数高(30~200倍)、膨胀时间快(10~180min);③颗粒吸水体膨变软,外力作用下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时表现出“变形虫”特性,颗粒的形变运移可扩大调剖作用范围,达到深部调剖液流转向目的;④体膨颗粒深部调剖施工工艺简单、灵活、无风险;⑤体膨颗粒可单独应用,也可与聚合物弱凝胶体系复合应用于注水开发油藏深部调剖改善水驱作业,又可用于聚合物驱前及聚合物驱过程中的深部调剖;⑥体膨颗粒适宜存在大孔道、高渗带的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调驱)改善水驱效果。

体膨颗粒深部调剖技术,其优良的性能、广泛的油藏适应性及全新的“变形虫”作用机理,使其在高含水、大孔道油田深部调剖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成为我国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田进行深部挖潜、实现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据对大庆、大港、中原等油田的不完全统计,在355个井组现场试验中,累计增油46.73万t,经济效益达6.57亿元,平均投入产出比1∶4.8,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2.4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含油污泥是原油脱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工业垃圾,主要成分是水、泥质、胶质沥青和蜡质。

作为调剖剂,与其他化学调剖剂相比,含油污泥具有良好的抗盐、抗高温、抗剪切性能,便于大剂量调剖挤注,是一种价格低、调剖效果好的堵剂。

同时也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含油污泥固化费用。

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堵水调剖技术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含油污泥调剖的基本原理是:在含油污泥中加入适量添加剂,调配成黏稠的微米级的油/水型乳化悬浮液,当乳化悬浮液在地层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受地层水冲释的作用,乳化悬浮体系分解,其中的泥质吸附胶质沥青和蜡质,并通过它们的黏联聚集形成较大粒径的“团粒结构”沉降在大孔道中,使大孔道通径变小,增加了注入水的渗流阻力,迫使注入水改变渗流方向,从而达到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该技术适用于纵向上渗透率差异大、有高吸水层段、启动压力低的注水井。

在江汉、胜利老河口、辽河、河南、长庆等油田现场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受原料产地、产量限制,不易在其他油田推广。

1.2.5微生物深部调剖技术微生物用于注水井调剖最早始于美国,把能够产生生物聚合物的细菌注入地层,在地层中游离的细菌被吸附在岩石孔道表面后,开始形成附着的菌群;随着营养液的输入,细菌细胞在高渗透条带大量繁殖,繁殖的菌体细胞及细菌产生的生物聚合物等黏附在孔隙岩石表面,形成较大体积的菌团或菌醭;后续有机和无机营养物的充足供给,使细菌及其代谢产出的生物聚合物急剧扩张,孔隙越大细菌和营养物积聚滞留量越多,形成的生物团块越大。

细菌的大量增殖及其代谢产出的生物聚合物在大孔道滞留部位的迅速聚集,对高渗透条带起到较好的选择性封堵、降低吸水量的作用,使水流转向增加中、低渗透部位吸水量,从而扩大波及区域、提高原油采收率。

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成功地筛选出了适应油田地层条件并具有良好调剖作用的多株微生物。

其中南开大学在大港油田先后进行了5口井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并在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分别进行了室内评价及井下试验,均取得预期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