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调剖堵水技术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ppt(1)

调剖堵水技术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ppt(1)

调剖堵水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主要内容调剖堵水技术的地位(作用)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历史调剖堵水技术的现状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趋势调剖堵水技术的攻关研究内容调剖堵水技术的攻关研究思路调剖堵水技术的地位(作用)1.油田开发形势的需要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以后,由于大孔道或高渗透层的存在,无效水循环加剧,地层存水率下降,常规的措施无法解决无效水循环的问题,只有调剖堵水措施通过改变注入水的流向,增加地层存水率,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达到增油降水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目的。

0.20.40.60.815101520253035采出程度R (%〕存水率C (小数〕理论实际00.20.40.60.811020304050采出程度R(%)存水率C (小数)理论实际调剖堵水技术的地位(作用)2.整体调剖的实践可证明整体调剖的效果我国整体调剖工作开展10多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据部分资料统计我国在90年代后期整体调剖的年增油量达到近50万吨,其中胜利油田的年增油量达到30万吨(调剖堵水总增油量超过40万吨),且水驱开发效果明显改善,目前调剖堵水(尤其是整体调剖)措施已是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最重要的一种先进的二次采油技术。

同时随着三次采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剖措施也在注聚前、注聚后的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调剖堵水技术的地位(作用)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历史调剖堵水技术的现状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趋势调剖堵水技术的攻关研究内容调剖堵水技术的攻关研究思路主要内容1. 我国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历程2. 我国调剖堵水工作的组织3. 我国调剖堵水技术中的堵剂系列4. 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我国调剖堵水技术系列1. 我国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国自5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的探索和研究。

玉门老君庙油田自1957年就开始进行封堵水层的工作,1957~1959共堵水66井次成功率61.7%。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一、引言油田堵水包括在生产井堵水和在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两种措施。

堵水剂一般是指用于生产井堵水的处理剂, 调剖剂则是用于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的处理剂, 两种剂有共性, 也有特性,但以共性为主, 多数情况两剂可以互相通用。

为方便起见, 有时把两种剂统称为堵剂。

可以通用的堵剂, 在使用时性能上需作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 用于堵水时用量较少, 相应的可泵时间较短, 要求强度较高。

用于调剖时用量较大, 可泵时间则要求较长, 有些剂需用延迟凝胶技术或双液法注入工艺才能满足大剂量注入的要求。

当然也有一些剂不能或不宜通用。

堵水调剖技术要在油田应用中获得成功、产生效益,除有好的堵剂外,还必须深入研究油藏及处理工艺,三者互相配合,不可偏废。

二、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开发研究1.堵水调剖物理模拟由于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无法预知地底的实际情况,仅能够依据地面影像、超声波、附近区域地质等情况预测地层下实际的油层情况,因此通过微观模拟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冻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充填、运移和堵塞规律,从而初步模拟化学堵水调剖剂在深入地层之后的具体情况,例如:聚合物冻胶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调整吸水剖面、改善水驱采收率的微观机理。

从整个研究表面,冻胶类的调剖剂能够对高渗透的大孔道实现堵塞,强迫注入水向低渗透层进行挤压,这扩大了注入水的波和体积,从而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

注入水进入低渗透层后使原来未驱动到的原油被驱替出来,提高了产油量和阶段采出程度。

同时,试验对层内堵水调剖时的堵剂用量、调剖时机、段塞个数等因素对堵水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段塞效果好于单段塞;调剖时机越早越好;堵剂用量越大越好,但从经济效益考虑,认为0.2PV较为合适。

影响冻胶类堵荆封堵效果因素分析从冻胶类堵水效果进行分析表明了,冻胶类堵剂随着堵后注水速度的增加封堵率下降,且两者具有较好的双对数直线关系;弱冻胶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封堵率下降,强冻胶可使不同渗透率的岩心的渗透率减少到近似同一个值,同时对冻胶类堵剂堵水不堵油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摘要】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油水井进行调剖堵水,能够提高油井产量和延长油田生产周期。

本文从技术基本原理、应用情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等方面对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未来,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将面临更多挑战,但也将迎来更多机遇。

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研发创新,才能使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未来取得更大突破。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对于我国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关键词:油水井调剖堵水、意义、发展、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挑战、机遇、重要性、未来发展前景、总结。

1. 引言1.1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入,原油产量逐渐减少,油田开发难度不断增加。

此时,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提高油水井开采率,延长油田寿命的重要工具。

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改善采收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油井产量下降速度,延长油田的产能周期,提高开采效率。

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油井的堵塞现象,保证油井的稳定产能。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提高技术水平。

各大油田企业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研发新的调剖堵水技术,推动了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进程。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意义和发展不容小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油田开发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注入特定的调剖剂或堵剖剂,改变油水井井壁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油水井的产能或堵塞水的进入,实现有效的油水分离。

油水井智能堵水调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油水井智能堵水调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0 − 7393(2021)04 − 0545 − 07 DOI: 10.13639/j.odpt.2021.04.020油水井智能堵水调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李小永1,2 李经纬2 付亚荣2 郑力会1 马春晖3 胡占国2 刘基田2 张志明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3.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院引用格式:李小永,李经纬,付亚荣,郑力会,马春晖,胡占国,刘基田,张志明. 油水井智能堵水调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 石油钻采工艺,2021,43(4):545-551,558.摘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智能堵水调剖技术,有望实现堵水调剖过程的智能闭环控制,从而大幅提高油气井产量和采收率,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智能堵水调剖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智能油藏、智能决策、智能找水、智能调堵、智能施工、智能监测、智能测试、智能评价等技术,指出我国目前智能调剖堵水技术迫切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思路,开展关键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实现智能堵水调剖技术突破。

关键词:堵水调剖;人工智能;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E358+.3 文献标识码: A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water plugging and profile controltechnology for oil and water wellsLI Xiaoyong 1,2, LI Jingwei 2, FU Yarong 2, ZHENG Lihui 1, MA Chunhui 3, HU Zhanguo 2, LIU Jitian 2, ZHANG Zhiming 21.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 Beijing 102249, China ;2. CNPC Huabei Oilfield Company , Renqiou 062552, Hebei , China ;3. CNPC Bohai Drill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 Renqiou 062552, Hebei , ChinaCitation: LI Xiaoyong, LI Jingwei, FU Yarong, ZHENG Lihui, MA Chunhui, HU Zhanguo, LIU Jitian, ZHANG Zhiming.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water plugging and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y for oil and water wells [J ]. Oi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21, 43(4): 545-551, 558.Abstract: Intelligent water shutoff and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y based on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expected to realize intelligent closed-loop control of water shutoff and profile control process, so as to greatly improve oil and gas well production and recovery.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 spo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water shutoff and profile control at home and abroad is introduced in detail,including intelligent reservoir,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intelligent water search, intelligent water shutof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intelligent monitoring, intelligent test and intelligent evalu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intelligent water shutoff technology in China urgently needs top-level desig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technical ideas, carry out research on key basic theories and key technologies, build a cooperation platform between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nd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intelligent water shutoff and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y.Key words: water shutoff profile contro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第一作者: 李小永(1987-),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在读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发布时间:2021-04-14T14:12:01.72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作者:刘秀凤吴晓东卞兴红[导读] 当前我国现代油田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开发开采能力,加快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技术与各类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在油田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对今后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山东东营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刘秀凤吴晓东卞兴红 257237摘要:当前我国现代油田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开发开采能力,加快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技术与各类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在油田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对今后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堵水调剖;堵水剂;调剖剂;研究;应用引言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堵水调剖技术得到良好发展。

油田堵水可通过生产井堵水及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两种方式进行,且这两种措施能够互相通用。

当前将这两种剂统称为堵剂。

要想实现堵水调剖技术在油田中良好应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堵剂,还需要深入探究油藏及处理工艺,实现三者的相互配合。

本文对油田化学中堵水调剖的开发及应用深入探讨。

一、堵水调剖技术基础概述油田堵水调剖技术是对油田注水后以防止过早水淹而采取一种技术,其对改善油田注水效果十分显著,对油田开采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从当前我国油田开采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含水、特高含水是最突出内容。

对于油田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油田堵水调剖控水稳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油田化学中堵水调剖的开发及应用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当前市场化经济的驱动下,新的堵水调剖产品、技术得到良好发展,其对促进我国油田开采有着重要意义。

化学调剖堵水技术研究现状

化学调剖堵水技术研究现状

视. 现已发 展成 为调剖堵 水 的主要手段 。 化 学 调剖 堵 水所 使 用的材 料 可 以分 为选 择 性 和非选 择性 试 剂 。 中. 者又可分 其 前 为水 基材 料、 基材 料和醇 基材料 三类 ; 油
回高渗透 层 . 增产 有效 期短 、 果差。 效
3 生 物 料
剂 、 沫深 度 调 剖 、 凝 胶 、 态 分 散凝 泡 弱 胶 胶 。 是 在 如 何 使调 剖 剂能 够 准确 的按 但
在 微 生 物 调 剖 目前 常 用 的 方 法 是 将 细 照 意 图进 入 目的 层 地 下 的稳 定 性 和 交 菌 注 入 地 层 或 激 活 地 层 内的 微 生 物 . 之 联 时 间调 控 等方 面仍 需 要继 续 进行 深 入 使
流度 制剂或液 流 改向化学 驱体 系等。
] 光 机 材 料
黏 度 , 善 原 油 流 动 性 二 次 交联 的技 4 复 合 材 料 许 多封 堵 剂 往 往 是 由两种 或 多种 主 术首 先 对 裂 缝 实 行 封堵 , 后通 过 后续 然
力. 但机 械 强度 较 低 . 成 胶 凝作 用时 间 形 很短 . 且在 地 下通 常 会 与 酸 液 或 碱 液 发 二 、调 剖 堵水 发 展趋 势 以及 面 临 的问题 生反 应 失去凝 胶 结构 。 ( )无 机 非 凝 胶 材 料 2 这 类材 料在 动态 条件下, 能稳定 , 性
作 价 堵剂注入 量应 合理控制。 如果注入堵剂 煤 灰 、 、 渣 等 。无 机 凝 胶 的 特 点 是 成 种 材 料 在 强 度 、 用 半 径 和 周 期 、 格 等 时, 碱 矿 的量太少 起 不到堵水 的作用; 而注入堵 剂 本较 低 . 稀 释 溶液 有 一定 的耐 高 温 能 方 面 的 互 补 和 各 种 性 能 的 均 衡 。 水

调剖、堵水技术的新进展

调剖、堵水技术的新进展

数据处理系统
轻松表格 全屏编辑
数据库
其中数据库方式和轻松表格方式全部是在表格提示方 式下输入与修改的。
选层决策
单因素选井决策
渗透率
产液剖面
含水率测井 流量计测井 其它手段分析方法人工油井堵水选层决策。
堵剂决策
堵剂类型决策 堵剂用量决策
施工设计
根据前几项决策对堵水井进行施工参数设计及施 工要求设计。
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
微生物调剖堵水技术 复合段塞调剖技术
精细化学调剖技术
堵水技术
堵水防砂一体化技术
中子寿命与地层测试找油堵水一体化技术
智能堵水技术
区块整体调剖堵水决策及施工设计软件
注水井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 是原油脱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
工业垃圾
泥 质
中子寿命与地层测试找油堵水一体化技术
作用:
两者的相互结合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找油找水、 确定油水比、产能等多项工作。
地层测试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各种封隔器和 井下开、关井工具,构成一套临时的生产系统, 使地层进行短期生产,以确定地层流体的性质、 产能等数据。
通过分析确定出水层位后,下入封隔器或桥塞 进行堵水。
细菌及其代谢产出的生 物聚合物急剧扩张,孔 隙越大细菌和营养物积 聚滞留量越大,形成的 生物团块越大。
微生物调剖堵水技术
特点:
适应性强 见效快 施工简便 不伤害地层 不污染环境
无毒无害
使用安全
汇 报 提 纲
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
微生物调剖堵水技术 复合段塞调剖技术
精细化学调剖技术
中子寿命与地层测试找油堵水一体化技术

堵水调剖技术应用中的对策及趋势

堵水调剖技术应用中的对策及趋势

5 特高渗大孔道油 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
由于 长期 水 驱 油藏 , 东 部 一 些老 油 田如 大 港 、 辽河、 吉林 等, 层 间、 层内 、 平面非 均质矛 盾 日 益 突 出, 再者 , 由于天 然或人 工裂 缝等 因素使得 油藏 内部 形成 很高的 渗水流 通道 , 随 后注入 的水 沿 着水流 优 势通 道低 效 、 无 效循 环 , 从 而严 重影 响 了生 产 的 进程 。 同时还 涉及 设备 及管 线腐 蚀 问题 , 增加 了才 有成本 。 些现 有开 发 出的 技术如 交联聚 合物弱 凝胶 , 体膨 颗粒 深部调 剖 剂等 , 在 原 油开采 中的应 用 已经初 见成 效 , 但 是仍 需继 续开 发新 的更适 宜的技 术 , 比如高 强度 长膨胀 时间吸水 剂油 藏深部 2 厚 油层的深部液流 转向提高水驱效率技术 大庆 油 田也 不例 外 , 目前 已经进 入高含 水 时期 的开 采 , 大 液 流 转 向技 术 , 地 层内 生产 成 高 强度 泡 沫 的深 部液 流 转 向 技 庆 地 区的 油 田中 当属喇萨 杏 油 田储量 规模 最大 。该 油 田厚油 术 , 触变性 高强度深部 液流转 向技 术等 。 层原始非 均 质性 比较严 重 , 另外长 期的水 流冲刷 导致 了大量大 6结语 孔道的行 成 , 然后就 出现 了注入 的水沿 着这些 大孔道进 行低效 鉴于 我 国油藏 的 实际 情况 以 及长 时 间的 强注 强采 开发 现 乃至 无效 地循 环 , 极 大地影 响 了水 驱开 发的 效果 , 更损 害 了油 状 , 高含 水 的储集 状 况 已经发生 了很大 的改 变 。因此 , 传统 的 田的 经济效益 。据 最近的调 查资料 分析 , 喇萨 杏油 田里处于未 数值 模拟 及优 化设 计技 术 已经远 远 无法达 到 满足 深部 液流 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油井出水是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层原生及后生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其他原因(如作业失败、生产措施错误等),在地层中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锥、水窜、水指进,使一些油井过早见水或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

堵水调剖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已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历史,在油田不同的开发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油田水驱问题越来越复杂,堵水调剖等控水稳油技术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

1技术现状及最新进展1.1发展历程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至70年代主要以油井堵水为主。

80年代初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注水井调剖技术迅速发展,不论是堵水还是调剖,均以高强度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

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

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加之对高含水油藏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常规调剖堵水技术无法满足油藏开发需要,因而,作用及影响效果更大的深部调剖(调驱)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改善水驱的理论认识及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①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

②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

③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技术进入鼎盛期,因处理目的不同,油田应用的堵剂体系有近100种,其中深部调剖(调驱)及相关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区块综合治理为目标。

④2000年以后:基于油藏工程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配套技术的提出,使深部调剖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将油藏工程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改变水驱的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中。

处理目标是整个油藏,作业规模大、时间长。

1.2技术现状与最新进展堵水调剖及相关配套技术在高含水油田控水稳产(增产)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高含水油藏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对该领域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堵水调剖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近年来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剂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形成包括弱凝胶、胶态分散凝胶(CDG)、体膨颗粒、柔性颗粒等多套深部调剖(调驱)技术,为我国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所属油田近年来的堵水调剖作业每年就达到了2500〜3000井次的规模,增产原油超过50万t/a。

目前,我国油田堵水调剖的综合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2.1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弱凝胶也被称为“流动凝胶” (flowi ng gel)。

这里所谓的“流动”是指弱凝胶在试管内呈现流动状态,弱凝胶主要由聚合物和交联剂两部分组成,以整体形式存在,交联状态为分子间交联。

一般选择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作为交联主剂,浓度一般为800〜3000mg/L。

交联剂主要有树脂、二醛和多价金属离子类等。

美国使用最多的是乙酸铬、柠檬酸铝(EPT公司)和乙二醛(Pfizer公司)。

我国应用较多的为酚醛复合体、树脂预聚体、乙酸铬、乳酸铬、柠檬酸铝等。

形成的凝胶强度通常在0.1〜2.5Pa,现场应用则根据地层及生产状况选择凝胶强度。

弱凝胶在地层中的封堵是动态的,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运移,使其具有深部调驱双重作用。

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但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多,针对性强,且多不抗盐,一般不适宜矿化度100 000mg/L以上、温度90C以上的低渗地层的深部调剖作业。

应用时应重点考虑交联聚合物体系与地层流体、配液用水、油藏温度和油藏地层特征的配伍性。

最早应用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的是胜利油田,1992年采用HPAM/乙酸铬体系在孤东油田西区进行了3个井组处理,共注入调剖剂15. 5 万m3,采用3000mg/L HPAM和500mg/L乙酸铬体系,调剖后注水井的注水压力平均上升了3MPa左右,累计增油9800t。

辽河茨榆坨龙11区块是弱凝胶整体深部调剖效果最好的区块,油藏埋深1550〜1700m,温度50〜60C ,矿化度2200mg/L ,平均孔隙度20%,渗透率为1.13D。

1999年采用1000〜1500mg/L的HPAM 400〜500mg/L的酚醛复合交联体系进行了6个井组的整体调剖作业,共注入调剖剂12 000m3,处理后注水压力上升0.6〜2MPa左右,累计增油30 000t ,水驱开发效果显著改善,有效期长达3年多。

122胶态分散凝胶调驱技术90年代初由美国TIORCO公司提出的胶态分散凝胶(亦称CDG为聚合物和交联剂形成的非网络结构的分子内交联凝胶体系,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分子内的各交联活性点之间,以分子内交联为主,几个至十几个分子发生交联,形成分散的凝胶线团。

CDG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可低至100mg/L ,交联剂一般是多价金属离子,如柠檬酸铝、乙酸铬等。

国外只有TIORCO公司主张CDG调驱体系,该公司曾在美国落矶山地区对29个油藏采用CDG进行了深部处理,其中22个项目获得了增产。

尽管TIORCO^称是CDG处理, 但从各段塞HPAM浓度看,TIORCO公司做的这些试验仍然是弱凝胶处理。

国内对CDG也曾有过广泛重视,尤其“九五”期间,许多从事聚合物驱的研究人员开始转向该技术领域,人们希望用极低浓度的聚合物和交联剂交联形成较大分子的凝胶颗粒,在高渗透层形成比较大的流动阻力和残余阻力,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所、大庆油田等对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大庆、河南等油田进行了多项先导性现场试验,但使用的聚合物浓度大多在800〜1500mg/L ,显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DG!。

此外,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分歧,这些试验大多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加之CDG耐温耐盐性能差,成胶条件苛刻,封堵程度低,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都几乎处于停止状态。

1.2.3体膨颗粒深部调剖(调驱)技术体膨颗粒调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深部调剖技术,主要是针对非均质性强、高含水、大孔道发育的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而研发的创新技术。

体膨颗粒遇油体积不变而吸水体膨变软(但不溶解),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形运移到地层深部,在高渗层或大孔道中产生流动阻力,使后续注入水分流转向,有效改变地层深部长期水驱形成定势的压力场和流线场,达到实现深部调剖、提高波及体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体膨颗粒由地面合成、烘干、粉碎、分筛制备形成避免了地下交联体系不成胶、抗温、抗盐性能差等弊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耐温(120 C)、耐盐(不受限制)性能好;②体膨颗粒粒径变化大(微米一厘米级)、膨胀倍数高(30〜200倍)、膨胀时间快(10〜180min);③颗粒吸水体膨变软,外力作用下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时表现出“变形虫”特性,颗粒的形变运移可扩大调剖作用范围,达到深部调剖液流转向目的;④体膨颗粒深部调剖施工工艺简单、灵活、无风险;⑤体膨颗粒可单独应用,也可与聚合物弱凝胶体系复合应用于注水开发油藏深部调剖改善水驱作业,又可用于聚合物驱前及聚合物驱过程中的深部调剖;⑥体膨颗粒适宜存在大孔道、高渗带的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调驱)改善水驱效果。

体膨颗粒深部调剖技术,其优良的性能、广泛的油藏适应性及全新的“变形虫”作用机理,使其在高含水、大孔道油田深部调剖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成为我国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田进行深部挖潜、实现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据对大庆、大港、中原等油田的不完全统计,在355个井组现场试验中,累计增油46.73万t ,经济效益达6.57亿元,平均投入产出比1 : 4.8,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2.4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含油污泥是原油脱水处理过程中伴生的工业垃圾,主要成分是水、泥质、胶质沥青和蜡质。

作为调剖剂,与其他化学调剖剂相比,含油污泥具有良好的抗盐、抗高温、抗剪切性能,便于大剂量调剖挤注,是一种价格低、调剖效果好的堵剂。

同时也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含油污泥固化费用。

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含油污泥调剖的基本原理是:在含油污泥中加入适量添加剂,调配成黏稠的微米级的油/水型乳化悬浮液,当乳化悬浮液在地层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受地层水冲释的作用,乳化悬浮体系分解,其中的泥质吸附胶质沥青和蜡质,并通过它们的黏联聚集形成较大粒径的“团粒结构”沉降在大孔道中,使大孔道通径变小,增加了注入水的渗流阻力,迫使注入水改变渗流方向,从而达到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该技术适用于纵向上渗透率差异大、有高吸水层段、启动压力低的注水井。

在江汉、胜利老河口、辽河、河南、长庆等油田现场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受原料产地、产量限制,不易在其他油田推广。

1.2.5微生物深部调剖技术微生物用于注水井调剖最早始于美国,把能够产生生物聚合物的细菌注入地层,在地层中游离的细菌被吸附在岩石孔道表面后,开始形成附着的菌群;随着营养液的输入,细菌细胞在咼渗透条带大量繁殖,繁殖的菌体细胞及细菌产生的生物聚合物等黏附在孔隙岩石表面,形成较大体积的菌团或菌醭;后续有机和无机营养物的充足供给,使细菌及其代谢产出的生物聚合物急剧扩张,孔隙越大细菌和营养物积聚滞留量越多,形成的生物团块越大。

细菌的大量增殖及其代谢产出的生物聚合物在大孔道滞留部位的迅速聚集,对高渗透条带起到较好的选择性封堵、降低吸水量的作用,使水流转向增加中、低渗透部位吸水量,从而扩大波及区域、提高原油采收率。

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成功地筛选出了适应油田地层条件并具有良好调剖作用的多株微生物。

其中南开大学在大港油田先后进行了5口井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并在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分别进行了室内评价及井下试验,均取得预期效果。

最近大庆油田勘探研究院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油层本源微生物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在第三采油厂开展微生物调剖矿场试验获得成功,微生物处理后改善了吸水剖面,取得了压力上升、含水下降、增油多于1300t的效果,投入产出比达1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