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水调剖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赵修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合集下载

油田用调剖堵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田用调剖堵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doi:10 3969/j issn 1004-275X 2020 12 05油田用调剖堵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韩 静,赵 怡,杨红丽(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摘 要:石油是极为重要的能源,可为社会发展提供巨大帮助,所以石油事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油田开发和使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断增强。

基于此,着眼于油田的调剖堵水工作,对我国的调剖堵水技术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油田用调剖堵水剂的研究现状,还对调剖堵水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调剖堵水剂;发展趋势;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TE358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5X(2020)12-014-03ResearchStatusandDevelopmentTrendofWater-pluggingAgentforOilFieldsHanJing,ZhaoYi,YangHongli(Yan'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hanxiYanan716000)Abstract:Petroleumisanextremelyimportantenergysourceandcanprovidegreathelpforsocialdevelopment There fore,thepetroleumindustryhasreceivedgreatattentionfromthestate,andthestandardizationandscientificnatureofoilfielddevelopmentandusehavebeencontinuouslyenhanced Basedonthis,thisarticlefocusesontheprofilecontrolandwatershut offworkinoilfields,givesanoverviewofmycountry'sprofilecontrolandwatershutofftechnology,andthenanalyzesthecurrentresearchstatusofprofilecontrolandwatershutoffagentsusedinoilfields,andalsodiscusses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ofprofilecontrolandwatershutoffagents Theoutlookwascarriedout,hopingtobringreferencetorelevantstaff Keywords:profilecontrolandwatershutoffagent;developmenttrend;mechanismofaction 调剖堵水是油田开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油井的调剖堵水成效将会直接影响油井的实用性。

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3.化学堵水调剖大发展阶段(80~90年代初)。堵剂研制与 应用的高峰期。研制应用了PAM系列冻胶堵剂,水玻璃凝胶 堵剂等。在继续开展单纯油井堵水与单纯注水井调剖的同时, 广泛开展了以井组为治理单元的堵调综合治理。
4.油田区块整体堵调阶段(90年代以后)。自80年代末90 年代初开始,广泛开展了以堵水调剖为主导工艺的区块整体 堵调治理。
2、 堵水调剖施工工艺
(1)堵水调剖施工设计
选井、选块 ①油层较厚,一般应在5m以上; ②油水井连通情况较好,水井注水对对应油井生产影响明显。 ③层内非均质严重,高渗透、大孔道层段清楚,开采层纵向渗 透率差异大;
④采出程度低,有较多的剩余可采储量,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⑤区块水驱效果差,存水率低,水淹速度快,产量下降快;
(3)目前国外仍以开发研制PAM及其衍生物类冻胶堵剂为 主,近几年还研制应用了可用于大剂量深部调剖的胶体凝 胶分散体(CDG)。另外还开展了用微观玻璃刻蚀二维物 理模型进行的堵调机理研究、冻胶堵水能力大于堵油能力 的物模研究、调剖后注水速度与封堵效果研究等。开展了 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二、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三)堵水调剖技术现状
1.国内现状
(1)堵剂已经形成系列。聚合物冻胶类堵水剂、硅 酸盐凝胶堵水剂、颗粒类堵水剂(颗粒分散体类、水 膨体类和固结体类堵水剂等)、树脂类、泡沫类、稠 油类堵水剂和热采堵剂等。
(2)由单井堵调,发展到区块整体堵调。调剖也由 单井小剂量近井地带调剖发展到大剂量深部调剖。
(3)研制并推广应用了三套现场施工流程。
注水井调剖的作用机理是分流作用、改善流度比 及物理堵塞为主并兼有吸附和残余阻力的作用。
优点: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一口注水井调剖, 多口油井受效,施工方便,有效期长。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开发和应用现状一、引言油田堵水包括在生产井堵水和在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两种措施。

堵水剂一般是指用于生产井堵水的处理剂, 调剖剂则是用于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的处理剂, 两种剂有共性, 也有特性,但以共性为主, 多数情况两剂可以互相通用。

为方便起见, 有时把两种剂统称为堵剂。

可以通用的堵剂, 在使用时性能上需作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 用于堵水时用量较少, 相应的可泵时间较短, 要求强度较高。

用于调剖时用量较大, 可泵时间则要求较长, 有些剂需用延迟凝胶技术或双液法注入工艺才能满足大剂量注入的要求。

当然也有一些剂不能或不宜通用。

堵水调剖技术要在油田应用中获得成功、产生效益,除有好的堵剂外,还必须深入研究油藏及处理工艺,三者互相配合,不可偏废。

二、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开发研究1.堵水调剖物理模拟由于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无法预知地底的实际情况,仅能够依据地面影像、超声波、附近区域地质等情况预测地层下实际的油层情况,因此通过微观模拟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冻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充填、运移和堵塞规律,从而初步模拟化学堵水调剖剂在深入地层之后的具体情况,例如:聚合物冻胶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调整吸水剖面、改善水驱采收率的微观机理。

从整个研究表面,冻胶类的调剖剂能够对高渗透的大孔道实现堵塞,强迫注入水向低渗透层进行挤压,这扩大了注入水的波和体积,从而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

注入水进入低渗透层后使原来未驱动到的原油被驱替出来,提高了产油量和阶段采出程度。

同时,试验对层内堵水调剖时的堵剂用量、调剖时机、段塞个数等因素对堵水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段塞效果好于单段塞;调剖时机越早越好;堵剂用量越大越好,但从经济效益考虑,认为0.2PV较为合适。

影响冻胶类堵荆封堵效果因素分析从冻胶类堵水效果进行分析表明了,冻胶类堵剂随着堵后注水速度的增加封堵率下降,且两者具有较好的双对数直线关系;弱冻胶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封堵率下降,强冻胶可使不同渗透率的岩心的渗透率减少到近似同一个值,同时对冻胶类堵剂堵水不堵油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摘要】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油水井进行调剖堵水,能够提高油井产量和延长油田生产周期。

本文从技术基本原理、应用情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等方面对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未来,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将面临更多挑战,但也将迎来更多机遇。

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研发创新,才能使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未来取得更大突破。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对于我国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关键词:油水井调剖堵水、意义、发展、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挑战、机遇、重要性、未来发展前景、总结。

1. 引言1.1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入,原油产量逐渐减少,油田开发难度不断增加。

此时,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提高油水井开采率,延长油田寿命的重要工具。

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改善采收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油井产量下降速度,延长油田的产能周期,提高开采效率。

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油井的堵塞现象,保证油井的稳定产能。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提高技术水平。

各大油田企业纷纷投入人力物力研发新的调剖堵水技术,推动了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进程。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意义和发展不容小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油田开发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注入特定的调剖剂或堵剖剂,改变油水井井壁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油水井的产能或堵塞水的进入,实现有效的油水分离。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堵水调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发布时间:2021-04-14T14:12:01.72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作者:刘秀凤吴晓东卞兴红[导读] 当前我国现代油田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开发开采能力,加快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技术与各类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在油田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对今后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山东东营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刘秀凤吴晓东卞兴红 257237摘要:当前我国现代油田存在含水量较高的现象,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开发开采能力,加快对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油田应用的堵水调剖技术与各类堵水调剖剂的性能、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在油田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堵水调剖剂,对今后堵水调剖剂的研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堵水调剖;堵水剂;调剖剂;研究;应用引言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堵水调剖技术得到良好发展。

油田堵水可通过生产井堵水及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两种方式进行,且这两种措施能够互相通用。

当前将这两种剂统称为堵剂。

要想实现堵水调剖技术在油田中良好应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堵剂,还需要深入探究油藏及处理工艺,实现三者的相互配合。

本文对油田化学中堵水调剖的开发及应用深入探讨。

一、堵水调剖技术基础概述油田堵水调剖技术是对油田注水后以防止过早水淹而采取一种技术,其对改善油田注水效果十分显著,对油田开采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从当前我国油田开采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含水、特高含水是最突出内容。

对于油田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油田堵水调剖控水稳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油田化学中堵水调剖的开发及应用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当前市场化经济的驱动下,新的堵水调剖产品、技术得到良好发展,其对促进我国油田开采有着重要意义。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新技术、新进展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新技术、新进展

类型 地层深部 堵调剂
名称
组成
特性 凝胶、可流 动、分子内 交联
用途 地层深部(1/2-1/3 井距)调、驱 地层渗透率变异系 数0.75-0.85
胶体分散 聚合物:分子量1200万、水 凝胶 解度25-35% 交联剂:柠檬酸铝 羧酸铬( Ⅲ) 防窜剂 阴离子聚合物:分子量1000 万、水解度25-35%;阳离子 聚合物:分子量400万,阳离 子度30-50%
封堵高渗透层
微裂缝填充
聚合物类堵水调剖剂
• 基本组成
聚合物 交联剂 助剂
• 基本原理
聚合物与交联剂(引发剂)和(或)助剂在一定的 油藏条件下(温度、水质)发生化学反应,聚合 物线性结构变为体型结构,封堵高渗层带、大孔 道、裂缝
• 基本特征
配置液流变性好、可优先进入高渗透层或孔道 生成凝胶有好的粘弹性、整体性 具有延缓交联特性,适用于近井、深部调剖 凝胶体吸附性和滞留性好
油田化学研究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
报告人:王洪关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所
2003年2月
堵水调剖技术的概述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的新进展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的发展重点、方向
堵水调剖技术的概述
我国目前油田注水开发的现状
我国东部油田大都进入“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 段,集团公司总体也已进入“双高”和稳产临界阶段,老油区多年 强化开采,地下剩余油高度分散,多年综合治理使得层间、平面等 差异逐渐变小,调整余地越来越小,以大庆为代表的高含水老油田, 经过多年的开发调整和高产稳产,目前面临着“一失衡、三高、三 差、三个加快、三个基本到位”的开发形式,稳产难度大
堵水调剖的作用

调剖堵水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调剖堵水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调剖堵水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摘要:油田注水开发注水不合理等情况造成层间和层内矛盾,严重影响产量,且导致油田最终采收率降低,调剖堵水成为重要的水害治理方式之一,因此开展调剖堵水技术研究,从油藏工程、化学剂、物理模拟、施工工艺等全方位着手,择选经济效益高调剖技术。

关键词:调剖;堵水;油田注水物理模拟1油井调剖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1.1技术路线利用调剖剂的阻力最小进入原则,控制堵剂有选择地进入高含水层,并采用过顶替堵剂的作法,在油井中远井地带建立封堵屏障,“半封堵”高含水层,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层生产压差,改善油井生产和油层开采状况,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

稠油井调剖技术主要有两种实施方式:①单井油井调剖;②同井组多井调剖。

水井调剖主要作用与水井的中近井地带,其扩大的波及面积很难作用到油藏深部,否则,注入剂量很大。

油井调剖主要作用于油井的中远井地带,其相当于油藏深部(相对水井而言),其剂量远小于水井深部调剖的剂量。

同井组多井油井调剖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水井深部调剖在油井上的分井点实施,其总剂量亦少于水井深部调剖剂量。

2技术关键2.1堵剂的选择性注入稠油井调剖技术的关键就在于使堵剂有选择性进入高含水层,其选择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由地层渗透率差异产生的选择性注入因高含水层一般为高渗透层,堵剂必然优先进入高渗透层。

②、由相渗透率差异产生的选择性注入油井调剖剂通常为水基堵剂,水基堵剂将优先进入含水饱和度高的高渗透层。

③、由高压注水产生的选择性注入调剖前,向油层注一定量的水,使中低渗透层升压,从而使堵剂优先进入难于升压的高渗透层。

④、由对应注水井关井泄压产生的选择性注入对应注水井关井后,高渗透层压力比中低渗透层压力下降快,堵剂将优先进入低压的高渗透层。

⑤、由低注入速度产生的选择性注入以低注入速度注入的堵剂将优先进入流动阻力最小的高渗透层。

其中,重点发展的是③、④、⑤,并且可和油井提液降压相结合。

堵剂的选择注入工艺最终是在不动管柱条件下的注入。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综述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综述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综述作者:周强郝庆超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9期[摘要]堵水调剖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在油田控水和增产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了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其发展过程,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化学堵水调剖剂,最后本文在分析目前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化学堵水调剖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油田堵水调剖建议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065-01一、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1.1 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相关概念化学堵水调剖技术是指在油井中注入相应的化学药剂(也就是化学调剖剂),从而来阻塞含水量比较高的层,实现降低无效水循环、减少油井底部的水流压力以及降低油井含水量的目的。

化学堵水调剖技术是通过不均匀的油层之间吸水能力的不同来实现的,其基本原理是在比较低的注入压力的前提下注入化学调剖剂,然后阻塞压力比较低的高吸水部位,因此来提高油井的注水压力,降低油井的吸水能力,从而实现对低渗透部位注水量的提高。

化学堵水调剖技术是分层开采的主要技术之一,其可以对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

首先,在受层间隔层厚度以及分层注水管柱分层程度的要求条件下,经常出现在一个层内可能会出现几个吸水能力不同的油层的情况,此时可以采用化学调剖剂对层内的吸水量做出相应的调度和调整。

其次,对于一些由于套损而造成无法正常工作的油井,在笼统注水的前提要求下,可以使用相关的化学调剖技术来对油井的吸水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再次,对于不均匀的比较厚的油层,可以使用化学调剖方法来使得中高渗透部位的注水量向低渗透部位逐渐进行转移。

1.2 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历程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分别对这四个阶段进行相关的介绍。

第一阶段:试验阶段。

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初期试验阶段是指从1986年到1990年。

在这段时间内,机械卡堵水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选择性堵堵水剂
树脂型堵剂
– 酚醛树脂 – 脲醛树脂 – 环氧树脂
冻胶型堵剂
– – – – – 铝冻胶 铬冻胶 锆冻胶 钛冻胶 醛冻胶
凝胶型堵剂 沉淀型堵剂 分散体型堵剂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含水率高达
85%以上,部分油田大于90%; 全国油田年产水达7亿方,每采出1方水(包括水处 理费)需10~25元/方 全年降低产水率一个百分点,可节约7万~1.75亿 元人民币
示踪剂技术研究进展
非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 又称为第三代技术、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属于八十年 代末技术,主要以存在于一定药剂中、可以活化的非放 射性同位素等为代表,检测手段为中子活化技术,用 能谱检测其活度,检测最低检出限可以达到10-12 (ppt 级)的级别。 • 非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由于具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的 优点,同时克服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在投加、取样、 管理等方面的缺点,因此,应用前景被看好。但是非放 射性同位素示踪剂需要进原子反应堆激活,因此在缺少 专业部门参与的情况下难以完成检测。
性向半定量、定量化发展。
示踪剂技术研究进展
纵观示踪剂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四代: 化学示踪剂
• 又称为第一代技术,属于五十年代技术,主要以各 类无机盐、染料、卤代烃和醇为代表,其性态可以 是液体、气体、固体等,检测工具包括分光光度计、 色谱等,检测最低检出限只能达到10-4~10-6(ppm 级)的级别。
示踪剂技术研究进展
微量物质示踪剂
• 又称为第四代技术(或叫做特殊化学示踪剂), 属于九十年代技术,利用在地层及其所含流体 中没有或者含量极微的微量元素作为示踪剂, 检测技术先进,使用Mark-26-two或HR-ICP-MS 等先进仪器检测,检测最低检出限可以达到 10-15(ppq级)的级别。
F (k ) h / H
H:总厚度;m ,h: ∑△h 累积厚度;m , k: 渗透率;um
由分布函数F(k)与密度函数f(k)关系,得到:
k d h Hf ( k ) d
由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k

k max o
0
kf ( k ) dk
根据高渗通道的划分标准和各井区的地质
特点,确定各井区高渗通道界限 k cd .
改善水驱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周期注水(不稳定注水) 改变液流方向 强化注采系统的变形井网 补充点状和完善排状注水系统 提高排液量 堵水与调剖技术 各种调整方法的结合
区块调剖堵水技术发展概要:
40-50‘s, 油井单井堵水(机械、化学)技术; 70’s-80’s 水井单井调剖技术; 80‘s 后期,区块整体调剖技术; 90’s 以调剖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技术、封堵大孔道技术; 90‘s 中后期,2+3技术、深部调剖技术(凝胶、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2. 油藏工程技术研究
3.堵水调剖决策技术
4.堵水调剖堵剂技术 5.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2. 油藏工程技术研究
2.1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
研究剩余油在不同地质规模存在的空间位置、形态、数量
甚至随时间的变化。
为调剖堵水技术的成功有否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第一级:微规模(Micro)
泡沫胶)、多轮次调剖技术……。
总之,堵剂与工艺的研究活跃,油藏工程研究薄弱。
10000
1000
÷ ÷µ Ü ® ý ¨® Î © µ ¶ ×Ò ×¾ Ê £ ¾ ´ £
8000
÷ ¤÷¿ ¨® Î © µ ¶ ¹ ×Á £ ¾ ´ £
½ ù ¥ ® é ö Í ¨Ö © Æ ¾ µ ¾ ×Ô Ó £ ¶ £ Ü ö Í ¿ ¨ò Ö © ×Ô Ó Á £ Í ¶ £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单液法调剖 硫酸 硫酸亚铁 硅酸凝胶 锆冻胶 铬冻胶 水膨体 酚醛树脂 石灰乳 粘土/水泥分散体 其它
其它: A、粉煤灰(可复合粘土、水 泥等) B、复合颗粒(无机、有机复 合) C、木屑 D、橡胶粉 E、水泥砂 F、复合纤维 G、工业废料等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双液法调剖
沉淀型双液法堵剂 凝胶型双液法堵剂 冻胶型双液法堵剂 泡沫型双液法堵剂 絮凝体型双液法堵剂 其它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油井堵水
选择性堵水法 – 水基堵剂 – 油基堵剂 – 醇基堵剂 非选择性堵水法 .树脂型堵剂 .冻胶型堵剂 .凝胶型堵剂 . 沉淀型堵剂 .分散体型堵剂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选择性堵水剂
剖作业,成千上万方的注入,所用的颗粒直径小则
100目,大则几目,按颗粒“3架桥、1/9通过”理
论,地层渗透率可达数万达西以上。
高含水期油藏非均质现状再认识
达西渗流定律理论已不完全实用 • 大孔道计算结果:表明已不是渗流问题 • 聚合物驱软件:无法拟合压力指标 • 凝胶类堵水调剖剂注入问题:岩心实验阻力系数 上百, 注入压力变化不大。 常规堵水调剖技术效果下降 • 堵水调剖效果变差: 80-90年代有效率达75%以上, 90年代以后,有效率大大较低,油井有效率不足 50%,水井调剖效果变差。调堵技术越来越先进, 而总体效果没有提高。调剖效果越来越差,难度 越来越大。
低渗油层 夹层 高渗水层
注入水

调剖剂
夹层
深部调剖示 (1)意图
注入调剖剂 调后水驱 调剖剂主要进入 注入水进入低渗油层, 高渗水层 绕过凝胶屏障后,进入
水层,增加了波及体积
低渗油层 高渗水层
注入水

调剖剂
深部调驱 (2)示意图
注入调驱剂 调后水驱 调驱剂选择性地 凝胶在注入水的作用下 发生运移,扩大了注入 进入高渗透层
矿物颗粒、空隙尺寸
扫描电镜、薄片、光刻微观模型 研究剩余油在空隙内部 的分布、数量和性质
第二级:小规模(Macro) 确定油藏特性:Ø,k , Ct , Pc , krp--So 实验室各种岩心实验、驱替实验、测饱和度 第三级:大规模(Mega) 注采单元内(间)对流体流动的主要障碍 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测试 研究剩余油在实际油藏内的分布状况
示踪剂技术研究进展
示踪剂的根本特征是其示踪特征,即示踪
剂与被示踪流体行为特征同步(如运动速度、
扩散速度、性态同步),或者二者之间具有可
以量化的联系,示踪剂的监测结果能够定量或
者定性的反映被示踪流体的运移规律和特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示踪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示踪剂的类型和检测手段
的更新,另一方面是示踪剂对流体的示踪由定
• 化学示踪剂具有用量大、需作业泵入、成本高、测 试精度低、部分对原油后加工及环境存在影响以及 解释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过多等缺点,因此呈现逐渐 淘汰的趋势。
示踪剂技术研究进展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 又称为第二代技术,属于七十年代技术,主要 以氚水、氚化烷烃、氚化醇等为代表,检测工 具包括液相闪烁仪等,检测最低检出限可以达 到10-9(ppb级)的级别。 •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由于用量少、井口直接加 入、易检出、价格便宜等优点。但是放射性同 位素示踪剂的投加、检测需要专门的人员和部 门,另外,还要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药剂管理 要求,因此需要联合专业部门来完成有关的测 试环节。
大孔道识别与计算
示踪剂产出曲线解释方法
示踪剂产出曲线的物理模型:
- 示踪剂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纵向扩散和横向扩散〕
- 示踪剂在均质油藏中的流动
(连续注入和段塞注入〕
- 示踪剂在非均质油藏中的流动
(多层叠加〕
800
¥ ® é °ê È ö Í ¿ µ ¾ ×¼ Ä ¶ Ô Ó Á
6000
600
4000
400
2000
200
0 1975
1980
1985
1990 ê È ±ä ¨ê © Ä ¶ Ê ¼ £ Ä £
1995
2000
0 2005
我国油田历年堵水调剖效果统计
改变水的流度 控制含水上升规律的因素—— ——注聚合物
5、孔道非均质:驱油效率 6、表面非均质:驱油效率
调剖堵水
4、孔间非均质:次生大孔道 调剖堵水 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
非正常出水原因: 油层纵向上非均质性;
次生高渗透通道的形成;
注采单元间的不平衡。
高含水期油藏非均质现状的认识
非均质恶化程度
(1)示踪剂解释结果:大孔道一般只占吸水厚度的
5%~10%,渗透率成百上千达西。 (2)聚合物驱现状:大庆聚合物过早突破问题, (3)现场调剖施工经验: 颗粒类、交联聚合物凝胶 堵剂的顺利注入,粘土、石灰粉、凝胶颗粒等现场调
水的波及体积
低渗油层
高渗水层
注入水

调剖剂
油藏的非均质性——普遍存在的现象 ——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宏观到微观
可分为不同层次;
——不同层次非均质性对不同开发
阶段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宏观到微观分类:
1、层间非均质:Ev
2、平面非均质: Ea
开发层系划分
布井方式
3、层内非均质: Ev Ea
堵水调剖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赵修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2. 油藏工程技术研究
3.堵水调剖决策技术 4.堵水调剖堵剂技术
5.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油井五大问题: –砂、蜡、水、稠、低等. 注水井的问题: –出砂,吸水剖面不均匀或水注不进去等。
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
对策
●两相流体流度比 调剖堵水 (形成非活塞式驱替,正常出水) 技术 ●储层的非均质性 (形成水窜,非正常出水) ●油田开发方法 提高决策的 科学性 (人为因素,恶化/改善出水)
近井地带窜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