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专题复习资料(学生)

高中文科数学专题复习资料(学生)
高中文科数学专题复习资料(学生)

2017年暑假高中文科数学专题训练(学生版)

第一部分 三角函数类

【专题1---三角函数部分】

1、已知函数()log (1)30,1a y x a a =-+>≠得图像恒过点P ,若角α得终边经过点P ,则

2sin sin 2αα- 得值等于 、

2、已知tan()3πα-+=,求22sin()3cos()

322sin ()4cos ()cos(2)2sin()22

π

πααππααπαπα--+++--+---+-+;

3、设2sin 24,sin 853cos85,2(sin 47sin 66sin 24sin 43)a b c ==-=-,则( )

A 、a b c >>

B 、b c a >>

C 、c b a >>

D 、b a c >>

4、已知1sin cos 2α

α=+,且(0,)2πα∈,则

cos 2sin()4

α

πα-得值为 ; 5

、若02πα<<,0

2πβ-<<,1cos(

)43πα+=

,cos()42

πβ-=则cos()2

β

α+=( )

A.

B.

D.

6、已知函数()cos ,f x x x x R =-∈,若()1f x ≥,则x 得取值范围为( )

A.|,3x k x k k Z π

πππ??+

≤≤+∈????

B.|22,3x k x k k Z ππππ??+≤≤+∈????

C.5|,6

6x k x k k Z ππππ??+≤≤+∈???? D.5|22,66x k x k k Z ππππ

??+≤≤+∈????

7、已知ABC ?中,4,30a b A ==∠=,则B ∠等于( )

A.

30 B.30或150 C.

60 D.60或120

8

、已知函数11

()(sin cos )|sin cos |22

f x

x x x x =+--,则()f x 得值域就是( )

(A) [1,1]- (B) [2-

(C) [1,2- (D) [1,2

-- 9、若函数())sin(3)f x x a x a =---就是奇函数,则a 等于( )

A.()k k Z π∈

B.()6

k k Z π

π+

∈ C.()3

k k Z π

π+

∈ D 、 ()3

k k Z π

π-

10、已知函数)0,)(4

sin()(>∈+

=w R x wx x f π

得最小正周期为π,将)(x f y =得图像向左平移||?个

单位长度,所得图像关于y 轴对称,则?得一个值就是( ) A.

2π B.38π C.4π D.8π

11、关于3sin(2)4

y x π

=+

有以下命题,其中正确命题就是( )

①若12()()0f x f x ==,则12x x -就是π得整数倍;②函数解析式可改为3cos(2)4

y x π

=-;③函数图

象关于8

x π

=-

对称;④函数图象关于点(,0)8

π

-

对称、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12、定义在R 上得偶函数()f x 满足(1)()f x f x +=-,且在[-3,-2]上就是减函数, ,αβ就是锐角三角形得两个角,则( )

A 、(sin )(cos )f f αβ>

B 、(sin )(cos )f f αβ<

C 、(sin )(sin )f f αβ>

D 、(cos )(cos )f f αβ> 13、已知sin cos 2αα-=

,α∈(0,π),则tan α= ( )

(A) -1 (B) 2-

(C) 2 (D) 1 14、若2

2

sin cos x x >,则x 得取值范围就是( ) A 、 3|22,44x k x k k Z ππππ??-

<<+∈???? B 、 3|22,44x k x k k Z ππππ??

+<<+∈???? C 、 |,4

4x k x k k Z π

π

ππ??-

<<+

∈????

D 、 3|,44x k x k k Z ππππ??

+<<+∈????

15、已知函数sin()y A x n ω?=++得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0,最小正周期为2

π

,直线3x π=就是其图像

得一条对称轴,若0,0,02

A π

ω?>><<

,则函数得解析式 、16、求函数44

sin 23sin cos cos y x x x x =+-得最小正周期与最小值,并写出该函数在[0,]π上得单调

递增区间、 17、函数2

()6cos

3sin 3(0)2

x

f x x ωωω=+->在一个周期内得图象如图所示,A 为图象得最高

点,B 、C 为图象与x 轴得交点,且ABC ?为正三角形、 (1)求ω得值及函数()f x 得值域; (2)若83()f x =

,且102

(,)33

x ∈-,求0(1)f x +得值、 18、已知函数2

()23cos 2cos 1()f x x x x x R =+-∈,求()f x 得值域。

19、已知向量()

2sin 3a x x =,()sin ,2sin b x x =,函数()f x a b =? (1)求)(x f 得单调递增区间; (2)若不等式]2

,

0[)(π

∈≥x m x f 对都成立,求实数m 得最大值、

20、已知函数2()2cos sin()3sin cos 3

f x x x x x x π

=+

+、

①求函数()f x 得最小正周期;

②求()f x 得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相应得x 得值、

21、已知函数()sin(),f x A x x R ω?=+∈(其中0,0,02

A π

ω?>><<)得图象与x 轴得交点中,相邻两

个交点之间得距离为

2π,且图象上一个最低点为2(

,2)3

M π

-、 (1)求()f x 得解析式; (2)当[

,]122

x ππ

∈,求()f x 得值域、

22、已知曲线()sin()(0,0)f x A x A ω?ω=+>>上得一个最高点得坐标为(2)2

π

,由此点到相邻最低

点间得曲线与x 轴交于点3(

,0)2π,若,22ππ???∈- ???

(1)试求这条曲线得函数表达式; (2)写出(1)中函数得单调区间、 23.已知函数2()sin(2)216

f x x cos x π

=-

+-、

(1)求函数()f x 得单调增区间;

(2)在ABC ?中,,,a b c 分别就是,,A B C 角得对边,且1

1,2,()2

a b c f A =+==,求ABC ?得面积、 2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点(1,cos ),(cos ,1),[,]44

P x Q x x ππ

∈-、 (1)求向量OP 与OQ 得夹角θ得余弦值;

(2)令()cos f x θ=,求()f x 得最小值、 【专题1----解三角形部分】

1. 设ABC ?得内角,,A B C 所对得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cos sin b C c B a A +=, 则△ABC 得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2、在ABC ?中,内角,,A B C 得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2cos 2cos A C c a

B b

--=

. 1)求

sin sin C

A

得值; 2)若1

cos ,24

B b ==,AB

C ?得面积S 、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应得边为,,a b c 、

1)若sin()2cos 6A A π

+= 求A 得值;

2)若1

cos ,33

A b c ==,求sin C 得值、

4、ABC ?中,,,a b c 分别就是角,,A B C 得对边, S 为ABC ?得面积,且

24sin sin ()cos 21342

B

B B π++=+、

1)求角B 得度数;

2)若4,53a S ==,求b 得值。

5、设锐角ABC ?得内角,,A B C 得对边分别为,,a b c , 2sin a b A =、 1)求B 得大小; 2)求cos sin A C +得取值范围、

6.已知,,A B C 就是ABC ?得三个内角,向量(1,3)m =-,(cos ,sin )n A A =,且1m n ?=、 1)求角A ;

2)若22

1sin 23cos sin B B B

+=--,求tan C 、 7.一艘缉私巡逻艇在小岛A 南偏西38?方向,距小岛3海里得B 处,发现

隐藏在小岛边上得一艘走私船正开始向岛北偏西22?方向行驶,测得其速度为

10海里/小时,问巡逻艇需用多大得速度朝什么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在C 处截住该走私船?(参考数据5333

sin 38,sin 221414

=

=) 第二部分 函数类

【专题1----函数部分】

1、已知集合{}

1

|3||4|9,46,(0,)A x x x B x x t t t

??=++-≤==+-∈+∞???

?

,则集A

B = 、

2、 若函数()12f x x x a =+++得最小值为3,则实数a 得值为( ) A 、5或8 B 、1-或5 C 、1-或4- D 、4-或8

3、若关于x 得不等式|2|3ax -<得解集为51

{|}33

x x -<<,则a = 、 4、已知2

(1)lg f x x

+=,求()y f x =、 5、若函数()f x

满足22

(

)log ||f x x =

+2()log f x x

=+则()f x 得解析式就是( )

A 、 2log x

B 、 2log x -

C 、 2x

- D 、 2

x -

6、 设函数()f x 在(0,)+∞内可导,且()x x

f e x e =+,则(1)f '= 、

7、已知(3)4,1

()log ,1a

a x a x f x x x --

8、对,a b R ∈,记()min{,},()

a a

b a b b a b

≥?函数1

()min{,|1|2}2f x x x =--+得最大值为 、

9、函数log (3)1(0,1)a y x a a =+->≠得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A 在直线10mx ny ++=上, 其中

0mn >, 则

12

m n

+得最小值为 、 10、若函数1()log (3)a f x a ax -=+-在(0,3)上单调递增,则a ∈ 、

11、已知函数2

log (23)a y x x =+-,当2x =时, 0y >,则此函数得单调递减区间就是( )

A 、 (,3)-∞-

B 、 (1,)+∞

C 、 (,1)-∞-

D 、 (1,)-+∞

12、若函数2

()2f x x ax =-+与函数()1

a

g x x =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则a 得取值范围就是( ) A 、(1,0)(0,1)- B 、(1,0)(0,1]- C 、(0,1) D 、(0,1]

13、若1

3(1)ln 2ln ln x e a x b x c x -∈===,,

,,,则( ) A.a

15、设()f x 为定义在R 上得奇函数,当0x ≥时,()22x

f x x b =++(b 为常数),则(1)f -=( ) A. -3 B. -1 C. 1 D. 316、设函数()()()x x

f x x e ae x R -=+∈就是偶函数,则实数a = ;

17、已知函数222,0()0,0,0x x x f x x x mx x ?-+>?

==??+

就是奇函数、

1)求实数m 得值;

2)若函数()y f x =得区间[]1,2a --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 得取值范围、

18、求函数2

()24,[2,5]f x x mx x =-++∈得最大值()g m 与最小值()h m 、

19、 定义在R 上得函数()f x 满足()()()2f x y f x f y xy +=++(x y ∈R ,),(1)2f =,则(2)f -等于( ) A.2 B.3 C.6 D.920、已知2

()3f x x ax a =++-,若当[2,2]x ∈-时, ()0f x ≥恒成立,求a 得取值范围、 21、函数ln cos ()2

2

y x x π

π

=-

<<

得图象就是( )

22、函数x

x

x x

e e

y e e

--+=

-得图像大致为( ) 23、已知函数

()()22

log 1,0

2,0

x x f x x x x ?+>=?--≤?,

()()g x f x m

=-有三个零点,则实数

m 得取值范围 就是 、

【专题2----导函数部分】

1、设函数()1sin f x x x =-在x x =处取得极值, 则2

00(1)(1cos 2)x x ++得值为( )

A 、 -1

B 、 0

C 、 1

D 、2

2、直线1y kx =+与3

y x ax b =++曲线相切于(1,3)A , 则b 得值为( ) A 、 3 B 、 -3 C 、 5 D 、 -5 3、如图,函数得图像在P 点处得切线方程就是8y x =-+, 若点P 得横坐标就是5,则(5)'(5)f f +=( )

A 、 12

B 、 1

C 、 2

D 、

4、设函数()3)(0)f x x ??π=+<<,若()()f x f x '+为奇函数,则?= ;

5、对正整数n ,设曲线)1(x x y n -=在2x =处得切线与y 轴交点得纵坐标为n a ,则数列1n a n ????

+??

得前n 项 与得公式就是 、

6、已知函数()2

112,33f x x f x f ????

''=+-- ? ?????则得值就是 、

7、如果函数2

()2ln f x x x =-在定义域得一个子区间(1,1)k k -+上不就是单调函数,则实数k 得取值范

围就是( )

A 、 32k >

B 、 12k <-

C 、 1322k -<<

D 、 312k ≤<

8、若2

1()ln(2)2

f x x b x =-

++在(1,)-+∞上就是减函数,则b 得取值范围就是( ) A 、[-1,+∞) B 、(-1,+∞) C 、(-∞,-1] D 、(-∞,-1)9、已知0a >,函数3

()f x x ax =-在[1,)+∞上就是单调增函数,则a 得最大值就是( ) A 、0 B 、1 C 、2 D 、310、已知函数3

2

2

()3(1)1(0)f x kx k x k k =+--+>得单调减区间就是(0,4),则k 得值就是 ; 11、已知函数()f x 在R 上可导,且2

'

()2(2)f x x x f =+?,则(1)f -与(1)f 得大小关系为( )

y x π2

- π2

O y x π2-

π2

O y x π

2-

π2

O

y

x

π2-

π2

O

A.

B.

C.

D.

5

x

y=-x+8

0 1x

y 1O

A

x

y

O 1

1

B

x

y O 1 1

C

x y 1 1 D

O

A.(1)(1)f f -=

B.(1)(1)f f ->

C.(1)(1)f f -<

D.不确定

12、 曲线25+=-x

e

y 在点)3,0(处得切线方程为 、

13.已知函数()f x 在R 上满足2

(1)2(1)31f x f x x x +=--++,则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得切

线方程就是( )

A.20x y --=

B.0x y -=

C.320x y +-=

D.320x y --= 14.函数3

2

2

(),f x x ax bx a =+++在1=x 时有极值10,那么b a ,得值分别为_ __、 15、设函数32

1()32

a f x x x bx c =

-++,其中0a >,曲线x y f =(

)在点(0,(0))P f 处得切线方程为1y =,则b = , c = ;

16、 如图,修建一条公路需要一段环湖弯曲路段与两条直道为某三次函数图像得一部分,则该函数得解析

式为( ) (A)x x x y --=

232121 (B)x x x y 321

2123-+= (C)x x y -=341 (D)x x x y 22

1412

3-+=

17、已知c bx ax x f ++=2

4)(得图象经过点(0,1),且在1x =处得切线方程就是2y x =-、

1)求)(x f y =得解析式; 2)求)(x f y =得单调递增区间、

18、已知函数(),()ln ,f x x g x a x a R ==∈、若曲线()y f x =与曲线()y g x =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得切线,求a 得值及该切线得方程、 19、设函数2

1()ln 2

f x x ax bx =--。 1)当时1

2

a b ==

,求函数()f x 得单调区间; 2)当时0,1a b ==-,方程()f x mx =在区间2[1,]e 内有唯一实数解,求实数m 得取值范围。

20、已知函数()e ,x f x x =∈R 、

1) 求()f x 得反函数得图象上图象上点(1,0)处得切线方程;

2) 证明: 曲线()y f x =与曲线211

2

y x x =++有唯一公共点、

21、已知函数()e ,x f x x =∈R 、

1) 若直线1y kx =+与()f x 得反函数得图像相切, 求实数k 得值; 2) 设0x >, 讨论曲线()y f x =与曲线2(0)y mx m => 公共点得个数、 22、已知2

()ln ,() 3.f x x x g x x ax ==-+-

(1)求函数2

()[,]f x e e 在上得最小值;

(2)对一切(0,),2()()x f x g x ∈+∞≥恒成立,求实数a 得取值范围;

23、已知函数32

()3f x ax bx x =+-在1x =±处取得极值、

1)求函数()f x 得解析式;

2)求证:对于区间[-1,1]上任意两个自变量得值12,x x ,都有12|()()|4f x f x -≤; 3)若过点A (1,)(2)m m ≠-可作曲线()y f x =得三条切线,求实数m 得取值范围、 24、已知函数()ln ,f x x mx m m R =-+∈、

1)已知函数()f x 在点(1,(1))f 处与x 轴相切,求实数m 得值; 2)求函数()f x 得单调区间;

3)在(1)得结论下,对于任意得0a b <<,证明: ()()1

1f b f a b a a

-<--

25、已知函数()ln 1f x x ax =-+。

1)若曲线()y f x =在点()1,(1)A f 处得切线l 与直线4330x y +-=垂直,求实数a 得值; 2)若()0f x ≤恒成立,求实数a 得取值范围;

第三部分 向量、不等式、数列类

【专题1----向量部分】

1、 已知,,O N P 在ABC ?所在平面内,且,0OA OB OC NA NB NC ==++=,PA PB PB PC PC PA ?=?=?,则点,,O N P 依次就是ABC ?得( )

A)重心 外心 垂心 B)重心 外心 内心 C)外心 重心 垂心 D)外心 重心 内心 2、设a 、b 都就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

a b a

b

=

成立得充分条件就是( )

A 、a b =-

B 、//a b

C 、2a b =

D 、//a b 且||||a b =

3、若O 为ABC ?得内心,且满足()(2)0OB OC OB OC OA -?+-=,则ABC ?就是 三角形、

4、在ABC ?中,O 为中线AM 上一个动点,若AM=2,则()OA OB OC ?+得最小值就是 、

5、在正ABC ?中,D 就是BC 上得点,3,1AB BD ==,则AB AD ?= 、

6、已知ABC ?得三个顶点,,A B C 及平面内一点P 满足0PA PB PC ++=,若实数λ满

足:,AB AC AP λλ+=则值为( )

A 、2

B 、3/2

C 、3

D 、67、如图,已知|0|3,|0|1,000,,6

A B A B AOP π

==?=∠=

若000P t A B =+,则实数t = 。 8AB 与AC 得夹角为120,且||3,||2,AB AC ==若,AP AB AC λ=+且AP BC ⊥,则实数λ 、

9、设D,E 别就是ABC ?得边AB,BC 上得点,12,23

AD AB BE BC ==、若1212(,)DE AB AC λλλλ=+为实数,

则12λλ+得值为 、

10、在OAB ?中,P 为线段AB 上得一点, OP xOA yOB =+,且2BP PA =,则( ) A 、 21,33x y =

= B 、 12,33x y == C 、 13,44x y == D 、 31,44

x y == 11、在ABC △中,已知D 就是AB 边上一点,若2AD DB =,1

3

CD CA CB λ=

+,则λ得值为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B,C 三点满足21

33OC OA OB =+,则AC AB

= 、

13、点O 在ABC ?内,满足230OA OB OC ++=,那么AOB ?与AOC ?得面积之比就是( ) A 、 2:1

B 、 3:2

C 、 3:1

D 、 5:3

14、如图,已知ABC ?中,点M 在线段AC 上, 点P 在线段BM 上 且满足

2AM MP

MC PB

==,若2,3,120AB AC BAC ==∠=?, O B A P

则AP BC ?得值为 ( )

A.2-

B.2 C 、2/3 D.-11/3

15、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OA 、OB 、OC ,其中与OA 与OB 得夹角

为120,OA 与OC 得夹角为30,且|OA |=|OB |=1,|OC |=32,

若OC =OA λ+OB μ(,R λμ∈),则λμ+得值为 、16、若向量,a b 都就是单位向量,则||a b -取值范围就是( ) A 、(1,2) B 、(0,2 ) C 、[1,2] D 、[0,2]17、设非向量(,2),(3,2)a x x b x ==-,且,a b 得夹角为钝角,则x 得取值范围就是 、

18、已知向量(1,2),(2,)a b λ=-=,且a ,a b 与b 得夹角为锐角,则实数λ得取值范围就是 、

19.,a b 就是两个非零向量,且a b a b ==-,则a 与a b +得夹角为 ( ) A 、300

B 、450

C 、600

D 、90

020、如图(第21题),三定点(2,1),(0,1),(2,1);A B C --三动点D 、E 、M 满足

,,AD t AB BE tBC == ,[0,1].DM tDE t =∈

1)求动直线DE 斜率得变化范围; 2)求动点M 得轨迹方程、 【专题2----不等式部分】

1.某市生产总值连续两年持续增加,第一年得增长率为p ,第二年得增长率为q ,则该市这两年生产总值

得年平均增长率为()A.

2p q + B.(1)(1)1

2

p q ++- C.pq D.(1)(1)1p q ++- 2.若关于x 得不等式|2|3ax -<得解集为51|33x x ?

?

-

<

?

,则a = 、 3.若关于x 得不等式12a x x ≥++-存在实数解,则实数a 得取值范围就是 、 4.若存在实数x 使|||1|3x a x -+-≤成立,则实数a 得取值范围就是 、 5.不等式|3||2|3x x +--≥得解集为 、

6.设a , b ∈R , |a -b |>2, 则关于实数x 得不等式||||2x a x b -+->得解集就是 、

7.设,,,a b m n R ∈,且22

5,5a b ma nb +=+=,则22m n +得最小值为 、 【专题3----数列部分】 1、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141

,42

a a =

=-,则12n a a a +++得值、

2、根据下列条件,求数列{}n a 得通项公式、

1)在数列{}n a 中, 111,2n

n n a a a +==+;

2)在数列{}n a 中, 1124,n n n a a a n

++==;

3)在数列{}n a 中, 113,21n n a a a +==+; 4)在数列{}n a 中, 113,2n n a a a +==+; 5)在数列{}n a 中, 112,2n n a a a +==;

6)在各项为正得数列{}n a 中,若22

111,144()n n n a a a a n N ++=-=+∈,求该数列{}n a 通项公式、

-2y

1-11

x

-1

A

C

D

E (第21题)

O

3、已知等比数列{}n a 各项均为正数,数列{}n b 满足36lg ,18,12n n b a b b ===,数列{}n b 得前n 项与为n S ,求n S 得值、

4、设函数()log a f x x =(1,0≠>a a a 为常数且),已知数列),(1x f ),(2x f ),(n x f 就是公差为2

得等差数列,且2

1a x =、

(1)求数列}{n x 得通项公式; (2)当21=

a 时,求证:3

121<+++n x x x 、 5、已知数列{}n a 满足3(2)()n n S n a n N +=+∈,其中n S 为其前n 项与,12a =、 (1)证明:数列{}n a 得通项公式为(1)n a n n =+; (2)求数列1

{

}n

a 得前n 项与n T 、 6、数列{}n a 得前n 项与记为n S ,已知112

1,(1,2,3,)n n n a a S n n ++===、求证:数列{}n S n 就是等比数列;

7、 已知正数数列{}n a 得前n 项与为n S ,且满足1

11(2),221

n n n S S n a S --=≥=+。

1)求证:1

{

}n

S 就是等差数列; 2)求该数列{}n a 通项公式、 8.已知正数数列{}n a 得前n 项与为n s ,且对任意得正整数n

满足1n a =+、 1)求数列{}n a 得通项公式; 2)设1

1

n n n b a a +=

?,求数列{}n b 得前n 项与n B 、

9、已知数列就是正项数列, 11a =,其前n 项与为n S ,且满足2

221()n n n S a a n N +=+-∈、

1)求数列{}n a 得通项公式;

2)若423

n

n n S b n =

?+,数列{}n b 前n 项与为n T 、 10、设等差数列}{n a 得前n 项与为n S ,且4224,21n n S S a a ==+。

1)求数列}{n a 得通项公式;

2)若数列{}n b 满足

12121

1,2

n n n b b b n N a a a +++???+=-∈,求{}n b 得前n 项与n T 。 11、设就是公比大于1得等比数列,为数列得前项与。已知37S =,且23a 就是13a +与34a +得等差中项。

1)求数列}{n a 得通项公式; 2)设1(1)(1)n n n n a b a a +=

++,数列{}n b 得前n 项与为n T 。求证:1

2

n T <。

12、已知数列{}n a 就是各项均不为0得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S 为其前n 项与,且满足2

21n n a S -=,n *N ∈.数列{}n b 满足1

1

n n n b a a +=

?,n *N ∈, n T 为数列{}n b 得前n 项与.(1)求数列{}n a 得通项公式n a ;

(2)求数列{}n b 得前n 项与n T 并证明12

n T <

、 13、数列

}{n a 得前n 项与记为n S ,t a =1,121()n n a S n ++=+∈N . 1)当t 为何值时,数列}{n a 就是等比数列?

2)在(1)得条件下,若等差数列}{n b 得前n 项与n T 有最大值,且153=T ,又11b a +,22b a +,33b a + 成等比数列,求n T .

14、 已知函数22

()2(1)57f x x n x n n =-+++-.

1)设函数()y f x =得图像得顶点得纵坐标构成数列{}n a ,求证:{}n a 为等差数列;

2)设函数()y f x =得图像得顶点到x 轴得距离构成数列{}n b ,求{}n b 得前n 项与n S .

15、如图,从点1(0,0)P 做x 轴得垂线交曲线x

y e =于点1(0,1),Q 曲线在1Q 点处得切线与x 轴交于点2P ,再从2P 做x 轴得垂线交曲线于点2Q ,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一系列点:1122,;,......;,,n n P Q P Q P Q 记k P 点得坐标为(,0)(1,2,...,)k x k n =、1)试求1x 与1k x -得关系(2)k n ≤≤; 2)求112233...n n

PQ PQ PQ PQ ++++、

16、已知数列{}n a 、{}n b ,对于n N +∈,点(,)n n P n a 都在经过A(-1,0)与B(1/2,3)得直线l 上,并且点

C(1,2)就是函数()(0,1)x

f x a a a =>≠图像上得一点,数列{}n b 得前n 项与()1n S f n =-、1)求数列{}n a 、{}n b 得通项公式;

2)记数列11ln n n a b +?

??

????

得前n 项与为n T ,求证:1

2ln 2n

T <、 17、 设()(0)ax

f x a x a =≠+,令111,()n n a a f a +==,又1,n n n b a a n N ++=?∈.

1)判断数列1n a ??

????

就是等差数列还就是等比数列并证明;

2)求数列{}n a 得通项公式; 3)求数列{}n b 得前n 项与.

18、设{}n a 就是公比不为1得等比数列,其前n 项与为n S ,且534,,a a a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n a 得公比; 2)证明:对任意k N +∈,21,,k k k S S S ++成等差数列、

19、设{}n a 就是公比为q 得等比数列、 1) 导{}n a 得前n 项与公式;

2) 设1q ≠, 证明数列{1}n a +不就是等比数列、 20、设n S 表示数列{}n a 得前n 项与、

(1) 若{}n a 为等差数列, 推导n S 得计算公式;

(2) 若11,0a q =≠, 且对所有正整数n , 有11n

n q S q

-=-、 判断{}n a 就是否为等比数列、

21、已知数列{}n a 得前n 项与为n S ,11a =,且1323n n a S ++=(n 为正整数)。 1)求数列{}n a 通项公式; 2)记3

2

S =

;若对于任意正整数n ,n kS S ≤恒成立,求实数k 得最大值、 第四部分—立体几何

【题型1—计算】正三棱锥内切球半径利用等体积法或直角三角形来计算; 外接球半径利用直角三角形来完成、

1.正三棱锥得高为1,底面边长为26,内有一个球与它得四个面都相切,求内切球得半径与外接球得半径、

2.已知一个球与一个正三棱柱得三个侧面与两个底面相切,若这个球得体积就是323

π

,则这个三棱柱得体积就是 ;3.如右图,AB ⊥BC,AB ⊥BD,BC ⊥CD,证明:A,B,C,D 四点在同一个球面上、

4、在三棱锥A BCD -中,侧棱AB 、AC 、AD 两两垂直,ABC ?、ACD ?、

ADB ? 得面积分别为

2

2、32、62

,则三棱锥A BCD -得外接球得面积为( )

A.2π

B.6π

C.46π

D.24π

【题型2—三视图类计算】法则:主视与侧视高对齐;主视与俯视长对齐、

1、已知三棱锥得三视图如图3所示, 则它得外接球表面积为( ) A 、16π B 、π C 、4π D 、2π

2、一个棱锥得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它得体积为( )

A.12

B.3

2

C.1

D.13

3、如图5就是一个几何体得三视图,若它得体积就是33,则=a 、

4、若某几何体得三视图(单位:cm)如图(第8题)所示,则此几何体得体积就是( ) (A)

3523cm 3 (B)3203cm 3 (C)2243

cm 3

(D)1603cm 3

【题型3—证明类】立体几何综合应用

1. 如图,四棱锥P ABCD -得底面就是正方形,PD ABCD ⊥底面, 点E 在棱PB 上、求证:平面AEC PDB ⊥平面;

2.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12

2,,12

AB BC AA ==

=,E 就是C 1D 1中点,求证: 平面AA 1E ⊥平面BB 1E 、

3、如图,

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得平

面,AD PA 2==,CD 22=,E 、F 分别就是AB 、PD 得中点、 1)求证:AF//平面PCE ;

2)求证:平面PCE ⊥平面PCD ; 3)求四面体PEFC 得体积、

图5

图3

图1

A

B C

D 右图

4、 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得棱线长为1,线段11B D 上有两 个动点E,F,且

22

E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得就是( )

A)

AC BE ⊥ B)//EF ABCD 平面 C)三棱锥A BEF -得体积为定值 D)异面直线,AE BF 所成得角为定值

5、 若正方体得棱长为2,则以该正方体各个面得中心为顶点得凸多面体得体积为( )

(A)

26 (B) 23 (C) 33 (D) 23

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DAB ∠=,2,4AB AD ==将CBD ?沿BD 折起到EBD ?得位置,使平面EBD ⊥平面ABD 、

1)求证:AB DE ⊥ 2)求三棱锥E ABD -得侧面积、

7、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AD=1,AA 1=2,M 就是棱CC 1得中点 1)求异面直线A 1M 与C 1D 1所成得角得正切值; 2)证明:平面ABM ⊥平面A 1B 1M 1

8、 在如图所示得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就是正方形,MA ⊥平面ABCD ,//PD MA ,,,E G F 分别为,,MB PB PC 得中点,且

2AD PD MA ==、

1)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

2)求三棱锥P MAB -与四棱锥P ABCD -得体积之比、

9、如图,正方形ABCD 与四边形ACEF 所在得平面互相垂直,CE ⊥AC,EF ∥AC,AB=2,CE=EF=1、1)求证:AF ∥平面BDE; 2)求证:CF ⊥平面BDE;

10、在四棱锥P-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AB//DC, PAD ?就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BD=2AD=8,AB=2DC=5

1)设M 就是PC 上得一点,证明:平面MBD ⊥平面PAD; 2)求四棱锥P-ABCD 得体积、

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锥曲线类

【专题5----直线与圆锥曲线专题训练】

P

D

M

1、设(,)P x y 就是曲线

2

2125

9

x y +=上得点,12(4,0),(4,0)F F -,则( )

A.12||||10F P F P +<

B.12||||10F P F P +>

C.12||||10F P F P +≤

D.12||||10F P F P +≥

2、过点A(11,2)作圆2

2

241640x y x y ++--=得弦,其中弦长为整数得共有( ) A 、16条 B 、17条 C 、32条 D 、34条

3、圆2

2

2410x y x y ++-+=关于直线220(,)ax by a b R -+=∈对称,则ab 得取值范围就是( )

A.1(,]4-∞

B.1(0,]4

C.1(,0)4-

D.1(,)4-∞ 4、在圆内22

2x y +=,过点E(0,1)得最长弦与最短弦分别就是AC 与BD,则四边形ABCD 得面积为( )

A.22

B.42

C.62 D 、 82 5、 已知条件p :3k =

,条件q :直线2y kx =+与圆221x y +=相切,则p 就是q 得(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6、下图就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 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 米。

7、若椭圆22221x y a b +=得焦点在x 轴上,过点1(1,)2

作圆221x y +=得切线,切点分别为A,B,直线AB 恰好

经过椭圆得右焦点与上顶点,则椭圆方程就是 ; 8、已知椭圆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长轴就是短轴得3倍,并且过点P(3,0),求椭圆得方程、

9、已知双曲线得渐近线方程为230x y ±=,若双曲线两顶点距离就是6,求双曲线得标准方程;

10、以椭圆得中心为圆心,焦距为直径得圆与椭圆交于四点,若这四点与两焦点组成正六边形,则这个椭 圆得离心率就是( )

3121 C.

1

2

D.22

11、若一个椭圆长轴得长度、短轴得长度与焦距成等差数列,则该椭圆得离心率就是( ) A 、4/5 B 、3/5 C 、 2/5 D 、 1/512、设F 1,F 2分别就是双曲线22

221x y a b

-=得左、右焦点,若双曲线上存在点A,使∠F 1AF 2=90o,且

|AF 1|=3|AF 2|,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A 、

52

B 、

102 C 、 152 D 、513、若点(3,1)P -在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得左准线上,过点P 且方向向量为(2,5)a =得光线,

经直线2y =-反射后通过双曲线得左焦点,则这个双曲线得离心率为 ( )A 、

153 B 、3 C 、5、 4

3

14、以点(0,5)A 为圆心、双曲线22

1169

x y -=得渐近线为切线得圆得半径就是( )

A 、5

B 、4

C 、3

D 、1

15、双曲线22221y x a b -=得一条渐近线方程为4

3

y x =,则双曲线得离心率为( )

A 、53

B 、 43

C 、 5

4

D 、

16、设1F 、2F 分别就是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得左、右焦点,A 、B 就是以O(坐标原点)为圆心,

以1OF 为半径得圆与该双曲线左支得两个交点A,B,且

2F AB ?就是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得离心率为( )A

、1+17、过抛物线2

4y x =得焦点作直线l 交抛物线于A,B 两点,若线段AB 得中点横坐标为3,则直线l 得方程为 、18、P 就是抛物线2

y x =上得点,F 就是该抛物线得焦点,则点P 到F 与P 到A(3,-1)得距离之与得最小值

就是

13

4

,此时P 点坐标就是 、19、已知抛物线C:2

4y x =得焦点为F,直线24y x =-与C 交于A,B 两点.则cos AFB ∠=( )

A 、 4/5

B 、3/5

C 、-3/5

D 、 -4/520、如图所示,下列三图中得多边形均为正多边形,,M N 就是所在边得中点,双曲线均以图中得12,F F 为焦点,设图中得双曲线得离心率分别为123,,e e e ,则 ( )

A

、 12

3e e e >>

3e 2e

D 、 132e e e =>

21、如图,F 1,F 2就是双曲线(1a >,过F 1得直线l 与C 得左、右2A 、B ,

则双曲线得离心率为( )

A 、 4

B 、、 D 、 22、过抛物线2

2(0)x py p =>得焦点作斜率为1得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A,B 影分别为,D C 、若梯形ABCD 得面积为,求p 得值、 23、设P 就是曲线2

4y x =上得一个动点、

1)求点P 至点(1,1)A -距离与点P 到直线1x =-得距离之与最小值; 2)若(3,2)B ,点F 就是抛物线得焦点,求PB PF +得最小值、

24、过双曲线2

2

220x y --=得右焦点作直线l 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若4AB =,则这样得直线l 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25、已知圆C:2

2

30x y Dx Ey ++++=,圆C 关于直线10x y +-=对称,圆心在第二象限,1)求圆C 得方程;

2)已知不过原点得直线l 与圆C 相切,且在x 轴、y 轴上得截距相等,求直线l 得方程。

(1) M N F 1 F 1 F 2

26、已知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焦点为F 1,F 2,且长轴在X 轴上得椭圆C 经过点A (3,0)-,点P(1,1)满足

120PF PF ?=、

1)求椭圆C 得方程;

2)若过点P 且斜率为k 得直线与椭圆C 交于M,N 两点,求实数k 得取值范围、

27、如图,设P 就是圆22

25x y +=上得动点,点D 就是P 在x 轴上得摄影,M 为PD 上一点,且

4

5

MD PD =

1)当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得轨迹C 得方程;

2)求过点()3,0且斜率为45

得直线被C 所截线段得长度、

28、已知双曲线2

2

12

y x -=、 (1)求以点()1,2A 为中点得弦得方程;

(2)求过点()1,2A 得各弦中点M 得轨迹、

29、已知椭圆C: 22

221(0,0)x y a b a b

-=>>得离心率为

2,其中左焦点F(-2,0)、 1) 求椭圆C 得方程;

2) 若直线y x m =+与椭圆C 交于不同得两点A,B,且线段AB 得中点M 在圆2

2

5x y +=上,求m 得值、

30.已知直线62260x y +-=经过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得一个顶点E 与一个焦点F 。

1)求椭圆得标准方程;

2)若过焦点F 作直线,交椭圆于A,B 两点,且椭圆上有一点C,使四边形AOBC 恰好为平行四边形,求直线得斜率K 。31、 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

+=>>得一个顶点为(0,4)B ,离心率5

5e =,直线l 交椭圆于M,N 两点。

1) 若直线l 得方程为4y x =-,求弦MN 得长;

2) 如果BMN ?得重心恰好为椭圆得右焦点F,求直线l 得方程得一般式。 32.在已知抛物线2

y x =上存在两个不同点M 、N 关于直线9

2

y kx =-+

对称,求k 得取值范围、 33、 已知椭圆C:22

221(0)x y a b a b

+=>>得短半轴长为2,离心率22e =,直线与C 交点A,B 得中点为

22

(,)33

M -。

1)求椭圆C 得方程;

2)点N 与点M 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2OP ON =,求ABP ?得面积。

34.已知椭圆2

21:14

x C y +=,椭圆2C 以1C 得长轴为短轴,且与1C 有相同得离心率、 1)求椭圆2C 得方程;

2)设O 为坐标原点,点A,B 分别在椭圆1C 与2C 上,2OB OA =,求直线AB 得方程、

35、已知动点M(x,y)到直线l:x = 4得距离就是它到点N(1,0)得距离得2倍、 1) 求动点M 得轨迹C 得方程;

2) 过点P(0,3)得直线m 与轨迹C 交于A, B 两点、 若A 就是PB 得中点, 求直线m 得斜率、 36、已知动圆过定点A (4,0), 且在y 轴上截得得弦MN 得长为8、 1) 求动圆圆心得轨迹C 得方程;

2) 已知点B (-1,0), 设不垂直于x 轴得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得两点P , Q , 若x 轴就是PBQ ∠得

角平分线, 证明直线l 过定点、 37、已知椭圆2

21:14

x C y +=,双曲线2C 得左、右焦点分别就是1C 得左、右顶点,而2C 得左、右顶点分别就是1C 得左、右焦点。

1)求双曲线2C 得方程;

2)若直线:2l y kx =+与双曲线2C 恒有两个不同得交点A 与B ,且2OA OB ?>,其中O 为原点,求k 得范围、

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到两点(0,3),(0,3)-得距离之与等于4,设点P 得轨迹为C . 1)写出C 得方程;

2)设直线1y kx =+与C 交于A,B 两点,且OA OB ⊥,求AB 得值、

39.已知椭圆C :22221x y a b

+=(0)a b >>得离心率3

2e =,原点到过点(,0)A a ,(0,)B b -

得直线得距离就是45、

(1)求椭圆C 得方程;

(2)若直线1y kx =+(0)k ≠交椭圆C 于不同得两点E ,F ,且,E F 都在以B 为圆心得圆上,求k 得值、

40、 已知椭圆经过)0(12222>>=+b a b y a x 点)3,0(,离心率为2

1

,左右焦点分别为F 1(—c,0)、

1)求椭圆得方程; 2)若直线l :y=m x +-21与椭圆交与以F 1F 2为直径得圆交与C,D 两点,且满足,4

35||||=CD AB 求直线l 得方程。

41、如图,曲线C 由上半椭圆22

122:1(0,0)y x C a b y a b

+=>>≥与部分抛物线

22:1(0)C y x y =-+≤连接而成,12,C C 得公共点为,A B ,其中1C 得离心率为

3

2

(1)求,a b 得值;

(2)过点B 得直线l 与12,C C 分别交于,P Q (均异于点,A B ),若AP AQ ⊥

,求直线l 得方程、

第六部分 概率类

【专题6----概率】

1、设a 、b 分别就是甲、乙各抛掷一枚骰子得到得点数。已知乙所得得点数为2,则方程2

0x ax b ++=有两个不相等得实数根得概率为( ) A 2/3 B 1/3 C 1/2 D 5/122、某班50名学生在一次百米测试中,成绩全部介于13秒与18秒之间,将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五组:每一组[)14,13;第二组[)15,14,……,第五组[]18,17.右图就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得频率分布直方图、

1)若成绩大于或等于14秒且小于16秒认为良好,求该班在这次百米测试中成绩良好得人数;

2)设m 、n 表示该班某两位同学得百米测试成绩,且已知[][18,17)14,13,?∈n m ,求事件“1>-n m ”得概率、

3、如图,A 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 1与L 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 地到火车站得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试估计40分钟内不能..

赶到火车站得概率; (2)分别求通过路径L 1与L 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得频率;

(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与50分钟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量大可能在允许得时间内赶

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她们应如何选择各自得路径。4.假设甲乙两种品牌得同类产品在某地区市场上销售量相等,为了解她们得使用寿命,现从两种品牌得产品中分别随机抽取100个进行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1)估计甲品牌产品寿命小于200小时得概率;

(2)这两种品牌产品中,,某个产品已使用了200小时,试估计该产品就是甲品牌得概率。

5、:

(1;

(2)在样本车辆中,车主就是新司机得占10%,在赔付金额为4000元得样本车辆中,车主就是新司机得占

20%,估计在已投保车辆中,新司机获赔金额为4000元得概率、

6、有7位歌手(1至7号)参加一场歌唱比赛, 由500名大众评委现场投票决定歌手名次, 根据年龄将大众评委分为5组, 各组得人数如下

(Ⅰ) 为了调查评委对7, 其中从B组中抽取了6人、

(Ⅱ) 在(Ⅰ)中, 若A, B, 现从这两组被抽到得评委中分别任选1人, 求这2人都支持1号歌手得概率、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数学学科自小学阶段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中处處充满着数学知识,高中阶段之前的数学充其量是宏观意义上的数学知识,而高中阶段之后很多知识变得复杂多端,很难让学生理解并且灵活地运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特征,给部分没有适应好高中生活的学生以启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标签:高中数学特点变化教学方法数学素养 一、前言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高一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时期,起始阶段的高一既没有高二小高考的繁忙,也没有高三冲刺时的压力,很多高考涉及的重难点都会在高一的教材中讲到。但是,由于很多学生没有从初中学习数学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导致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成为心头大患。经常有家长沟通说道:“自家孩子初中阶段数学一直是强项,但是自从进入高中以来,似乎是没有抓住学好数学的门道,成绩一直不上不下,让人很是犯愁。”家长的心声就是教师需要去关注的教学重点,针对学生这样的学习现状,我不禁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为何曾经数学学科的佼佼者,如今却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上犯了愁呢?我想这大概是部分学生并没有了解到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以及应当遵循的规律,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二、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差异 (一)高中数学内容复杂抽象,学生存在理解障碍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较于初中阶段而言,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很多学生反映,涉及到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时,往往很难理解各自所需要的条件,也觉得这些数学知识很难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显而易见,高中数学的知识已经逐渐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大多需要借助学生的空间思维去完成,这便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显著差异。高中阶段以前的数学知识大多以形象的、通俗的方式展现,一旦涉及到抽象的改变或者是复杂的数学语言符号时,学生便束手无措。 (二)高中数学思维方式过于跳跃,对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要求很高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除了对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存在理解障碍的问题之外,让他们感到更加茫然的便是该用怎样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初中阶段,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较少,为了加快学生的做题速度,提高学生的做题正确率,往往会根据题型的特点给学生灌输特定的数学思考模式和解题方式,例如,解决分式方程的问题规定要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在看什么,即使是对思维灵活度要求较高的平面几何问题,也规定了特定的答题套路,确保学生不走歪

如何提高农村重点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重点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崇明中学任忠平 我校是市示范级重点中学,学生来自全县。由于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以及招收了一定量的自费生,学生的数学素质差异很大。从高一到高三学生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部分学生虽越来越用功,但数学能力逐渐下降,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所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我们的教学尽量适合各类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认为:" 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理亦源于此。统计结果表明: 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积极的学科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以学习为享受,不以学习为负担,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1+ 2 + 3+-+ 100= ?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1” 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双曲线型自然通风塔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 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人。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 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立足学生的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高二(1)班和高二(4)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各不相同。其中,高二(1)班为理科班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我觉得对于象我们地方性学校来说,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以及整体水平情况还算可以。分析原因: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有你追我干的竞争精神,同时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 而高二(4)班是艺术班数学学习较为一般,有些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有些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学习上只满足完成老师,同时,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

点变化就束手无策。 三、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标和措施。其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思考

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思考 由于农村高中招生的生源较差,加之扩容,学生的数学素质差异很大,数学基础极差,虽然教师和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学生在初中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高一新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加之高一教材第一章进入抽象的集合与简易逻辑,然后再是抽象的函数,搞得学生进入高中学数学就不适应。觉得学数学太难。外加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处理不好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只知照本宣科,不能深入浅出,不知先慢后快。3、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落差太大,衔接不好,加之高中数学教材章节之间的过渡性差,学生学起来很吃力。4、高中教师受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能关照每一个学生,只照顾班上高考有望的,因此多数学生学数学无兴趣,更谈不上有激情了。5、高中学校和教研部分只认定数学有效分,不认可增长幅度,对教师的考评不公平。6、高中数学教师的负荷太重,一般都是两个班的数学十六节正课,八节辅导,还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周六还要上课。7、教蛳对新課改精神理不到位等多因素。因此要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激发兴趣,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听得懂,做得来,在数学学习上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我们的教学适合每个学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追求有效的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好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进入高中,教师就要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并提出具体要求。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懂就问,一问到底,切不能不懂装懂;作业要规范,主要解题步骤要齐,书面整洁;错题必改,改后必思,思后必记,做到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考后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提高有效数学教学。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我教学多年的经验,学生的数学成绩好与差,与他们学习的兴趣密切相关,兴趣高的,数学成绩比较优秀。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会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以学习为享受,没有负担,而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学的东西易掌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有意义的数学史,讲一些数学故事,选一些趣味数学题,举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人们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时,选出一国民与一国王下棋所提的要求,80年代数学家苏步青南下一次,为国家节约30多万元等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在此开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学生已对平面几何的证明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大脑中已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因此,进入高中,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文科版)

高中文科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总结 1、集合的运算 (1)交集 }|{B x A x x B A ∈∈=,且 (B A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并集 }|{B x A x x B A ∈∈=,或 (B A 、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3)补集 记全集为U ,则}|{A x U x x A C U ?∈=,且(全集U 中除去A 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注意:“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若p 则q ”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命题“若p 则q ”的否定为“若p 则q ?”. 3、充分必要条件 定义: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1)若q p ?且p q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q p ?且p q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q p ?且p q ?,则称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4)若q p ?且p q ?,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1)在ABC ?中,“B A >”是“B A sin sin >”的充分必要条件. (2)若)(x f 在0x 处可导,则“0)(0='x f ”是“)(x f 在0x 处有极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B A ,互为互斥事件”是“B A ,互为对立事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若)(x f 在],[b a 上连续,则“0)()(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之一,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有信心学好数学. 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实际情况,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引导学生培养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策略;教育反思 数学是高考的考试学科之一,取得良好的成绩对于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从应试教育思维中解放出来,逐渐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培养逻辑思维,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当今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本文先分析了影响高中 数学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相关对策来确保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1. 学生 笔者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课堂的时间偏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难做到注意力完全集中,容易产生疲劳,因而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差了;学校的枯燥生活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教学追求功利性,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活动几乎被完全限制,造成学习过程的单调;

过大的学习压力,弹簧在超负荷的外力下也会变成铁丝,更何况是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家长的期望和教师的升学成绩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由此产生的焦虑和担忧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学习动力不足,现在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而家长对孩子也是更加溺爱,这导致了孩子的惰性,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2. 教师 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尽管现在的教育经历多次改革,但应试教育仍然深深地触动着教学者的神经. 总体上来说,当前的高中教育仍采用教师讲台上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考试,重视考试的考查内容,而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教学标准化,缺少对知识进行发散传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还存在一些准备不充分的情况,现在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压力,也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准备不足,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效率;缺少对学生进行鼓励,过分地看重成绩,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压力,导致学生经常出现发挥失常等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 每个教师都应转变以教师为中心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表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表 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

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 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并集 A B U {|,x x A ∈或 }x B ∈ (1) A A A =U (2)A A ?=U (3)A B A ?U A B B ?U B A 补集 U A e {|,} x x U x A ∈?且 1()U A A =? I e 2()U A A U =U e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 解集 ||(0)x a a <> {|}x a x a -<< ||(0)x a a >> |x x a <-或}x a > ||,||(0)ax b c ax b c c +<+>> 把 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x a <,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 24b ac ?=- 0?> 0?= 0?<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的图象 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的根 21,242b b ac x a -±-= (其中1 2)x x < 122b x x a ==- 无实根 20(0) ax bx c a ++>>的解集 1{|x x x <或2}x x > {|x }2b x a ≠- R 20(0) ax bx c a ++<>的解集 12{|}x x x x << ? ?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 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 的数 ()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 A 到 B 的一个函数, ()()()U U U A B A B =I U 痧?()()() U U U A B A B =U I 痧?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今天wtt给大家带来高中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工作计划第一篇】 一、基本状况分析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不高。 二、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善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潜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潜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推荐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资料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资料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务必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资料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资料。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资料,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注意保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农村中学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中学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所面临的是经过一轮选拔之后的学生,中考成绩相对较高,刚进入高一,都是充满自信,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经过集合、函数的讲解之后,已经发现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思路,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进入了数学的“学困期”,他们感觉高中数学抽象、枯燥、乏味、数学符号语言较多,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滑坡,有的学生数学成绩的波动较大,渐渐地出现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尽管新课程改革实施已多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也实施了全省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可是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基础缺乏了解,以至于初高中教学部分内容出现脱节,初高中教学在学生的学法上、教材的使用上、教师的教法上还存在很多不同,造成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行为的盲目性。 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教学,如何改善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教学;高中教师怎样做好教学的衔接,是我们每个高中数学教师迫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数学教师在备课中没有考虑教学的衔接,导致学生基本概念不扎实,基本方法不了解,只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补救,这样学生根基不牢,学习不得要领,虽完成了多次大量的训练,但数学基础仍然非常脆弱,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我们所在的学校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找出初高中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的不足,分析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在找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立足我校的教学实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减少在教学方面的盲目性,实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切实解决高中学生学习困难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归纳三篇.doc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这学期来,我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应有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如下: 一、备课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

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 包括课本上的练习、习题、以及课外作业,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练习题要求全体学生尽量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讲解;习题中的A组题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作为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全批全改,深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及新方法的掌握情况,B组题适当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给与提示,以求进一步提高;课外作业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精选题目,不求数量而求质量,加强和深化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以积累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认识。 四、辅导 主要是指导学生及时旧课,预习新课,特别是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集中讲解,或个别答疑,以求真正地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保证持续性,建立知识网络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系统的高度,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在课后辅导中更多地关注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进步。 总之,教学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

高中数学知识大全(完整)

第一章 集合和命题 1. 集合及其表示法 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 C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a 、b 、c …表示;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 ,不包括零的自然 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另外正整数集、负整数集、 正有理数集、负有理数集、正实数集、负实数集分别表示为+Z 、-Z 、+Q 、-Q 、+R 、 -R ; 点的集合简称点集,即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作为元素构成的集合;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规定空集不含元素,记作?; 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 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 列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p x x A 满足性质|=,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

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 ,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包含于B”或“B 包含A”; 空集包含于任何一个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所以若B A ?,不要遗漏?=A 的情况; 对于一个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P ,它的子集个数为n 2真子集个数为12-n ,非空子集个数为12-n ,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 ; 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叫做文氏图; 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B A ?且A B ?,那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B A =,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B ”,因此,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等,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 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B A ?,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的B 真子集,记作B A ≠ ?或 A B ≠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对于数集N 、Z 、Q 、R 来说,有R Q Z N ≠ ≠ ≠ ???; 3. 集合的运算 一般地,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读作“A 交B ”,即{}B x A x x B A ∈∈=且| ;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B 的并集,记作B A ,读作“A 并B ”,即{}B x A x x B A ∈∈=或| ; 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确定的集合叫做全集,常用符合U 表示;即全集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 设U 为全集,A 是U 的子集,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在 全集U 中的补集,记作A C U ,读作“A 补”,即{}A x U x x A C U ?∈=,| 德摩根定律:()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 容斥原理:用A 表示集合A 的元素个数,则B A B A B A -+=; C B A A C C B B A C B A C B A +---++=;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能

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谓学生的能力,就是指学生能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能力。结合高中数学学习,学生的能力包括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创新能力等方面。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1、结合数学基本知识探究。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新定理和公式时,就是面临一个新的可探究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如基本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探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探究等,以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2、结合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探究。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探究过程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形成良性循环。 3、结合社会实践探究。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可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例如通过人们吃的食物就可以认识到丰富的几何体,而结合我们的行走就可以方便理解"有方向的"向量。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