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设计

陵园设计
陵园设计

陵园设计:

陵园规划设计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陵园规划设计--特点:

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已经被广泛融入其中。陵园的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形成现代陵园的新概念。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目的。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行程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陵园规划设计--实例:

领航者:

北京天泉佳境陵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针对殡葬特点,从殡葬园林艺术文化、造园与管理文化的角度对陵园规划设计方法、主要园林艺术手法、殡葬园林建设与管理、陵园工程项目建设概预算、工程质量技术标准与经营管理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意在更好的服务于公墓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各环节。

陵园规划作品:

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

呼兰生态园(300亩)

万安陵园(500亩)

三河灵山宝塔陵园(3000亩)

宁波市同泰嘉陵(250亩)

安徽黄山龙裔公墓(3800亩)

安徽六安人文纪念园(610亩)

安徽安庆莲花山生态园(447亩)安徽安吉人文纪念园(1000亩)北京潮白陵园改建规划(286亩)重庆白塔园(810亩)

福建南平天湖园(300亩)

福建厦门市文圃山陵园(1200亩)阜宁人文纪念园(168亩)

哈尔滨呼兰生态园

河北秦皇岛烈士陵园(50亩)

河北省保定满城龙凤公墓(520亩)河北平安人文纪念园(160亩)

河北廊坊人文纪念园(113亩)

河北大厂白河生态文化园(270亩)河北霸州人文纪念园(100亩)

河北保定国家公墓(500亩)

河北廊坊市公墓改建(180亩)

河南龙乡人文纪念园(110亩)

河南濮阳福安陵园(260亩)

河南焦作公墓(500亩)

河南开封公墓(122亩)

湖北武汉道教园(300亩)

黑龙江鸡西生态园(830亩)

济南泰灵塔(800亩)

江苏徐州市第二公墓(300亩)

江苏徐州沛县公墓(100亩)

江苏徐州睢宁(300亩)

江苏盐城福寿陵园(110亩)

江苏盐城便仓人文纪念园(95亩)江苏徐州伊庄人文纪念园(500亩)江苏徐州丰县凤凰园(50亩)

江苏常州栖凤山陵园(220亩)

锦州人文纪念园(530亩)

兰州人文纪念园(500亩)

宁波北仑生态园(200亩)

宁波龙山人文纪念园(158亩)

宁夏金山人为纪念园(1000亩)

包头人文纪念园(1500亩)

鄂尔多斯乌审旗公墓(900亩)

陕西榆林人文纪念园(1200亩)

山东青山九州文化园(1700亩)

山东烟台人文纪念园(700亩)

山东庆云人文纪念园(110亩)

山东省沂水安福园(820亩)

山东淄博博山陵园(300亩)

山东邹平人文纪念园(1400亩)

新疆玛纳斯园林公墓(400亩)

温州山前村生态陵园(51亩)

温州仙甲村生态陵园(12亩)

温州茶山人文纪念园(100亩)

温州瑞安世外桃源(350亩)

温州仙岩寺海会院(12亩)

玉环人文纪念园(130亩)

鲅鱼圈殡仪馆及陵园(500亩)

杭州安贤园骨灰楼(40000㎡)

(一)甲方提供项目基本信息:由甲方向设计方提供设计项目的大致信息和说明,并提供相应的地形图(1:500)

(二)进行初步项目分析研讨:设计团队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包括地形分析、民俗分析、文化分析、SWOT等

(三)概念性规划设计与提报:进行初步的规划设计,理清整体设计思路,并向甲方进行专案提报(如武乡县召开八路军烈士陵园设计方案汇报会),一般为期1个月,具体视项目情况而定。

(四)甲方认可并签订合同:如甲方认可公司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则双方签订商务合同,并进行深入合作

(五)深入市场民俗与文化调研:设计团队根据自身调研并结合甲方资料,确定适合本项目的文化内容与产品结构

(六)详细规划设计:详细规划设计,确定项目各细节内容,一般为期1个月,具体视项目情况而定

(七)施工图设计:在甲方确认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后,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般为期1-2个月,具体施项目情况而定

(八)不定期现场施工指导:为保证按图施工,我公司将会不定期地指派施工指导员或设计师前往施工现场进行指导

(九)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动进行设计调整:根据现场情况,对施工图纸及设计进行微调(甲方需要提供工作联系单)

(十)完工,后续设计与服务:公墓一般为滚动开发模式,为我们的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后续设计服务,以保证项目风格的一致(双方另外签订合作协议)

陵园规划设计--管理职能

1、计划职能:

它是为适应市场需要,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调研、预测,

对陵园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做出决策,制定长期和短期计划,确定实现计划的措施和方法,并将计划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陵园管理计划的目的,是根据陵园经营的发展战略,合理地有效地调配和组织现有的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组织职能:

它是指为实现陵园经营目标而把陵园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上,从纵横交错的互相关系上,从时间和空间的互相衔接上,合理地组织起来,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的活动;

组织职能还体为,按照陵园的发展目标要求,确定管理体制,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选配所需人员,明确职责权力。

3、指挥职能:

它是指对陵园各层次、各类人员的领导、沟通或指导,保证陵园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的活动正常进行和既定目标的实现。

指挥要具有高度的执行性,确保管理者的意图准确无误地贯彻执行,克服各部门各行其是、无组织、无纪律状态。同时,要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管理者要虚心听取下级和员工的意见和建设,使管理者上午意图符合实际,有利于计划的贯彻执行。

4、协调职能:

它是指协调陵园内部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各项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活动,使它们能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消除和减少工作中的脱节现象和存在的矛盾,有效地实现陵园的目标。协调可分上

下级领导和上下职能部门之间活动的纵向协调、同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活动的横向协调、陵园内部和陵园外部的协调。

5、控制职能:

它是指按预定计划或目标、标准,对陵园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活动各方面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察实际完成情况同原计划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和及时纠正偏差,抱枕计划目标的实现。

陵园管理的各项具体职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计划职能,明确陵园的目标和方向;通过组织职能,建立实现目标的手段;通过指挥职能,建立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工作的秩序;通过协调职能,及时解决内外矛盾,和谐一致地进行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活动;通过控制职能,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计划的实现。

陵园规划设计浅谈

陵园规划设计浅谈 一[内容摘要] 陵园,这个被人们喻为人生后花园的场所正在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向着园林化、艺术化、立体化、个性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本文就陵园景观规划设计实例,结合“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这一设计理论,从规划目的、设计原则、经济分析、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阐述对现代陵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二[关键词] 景观规划设计陵园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三[正文]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土,种上纤草。《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的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说了这一习俗。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

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但是,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散乱地扩展是不可取的,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在全国提倡火葬的情况下,墓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阴宅”挤压““阳宅”空间,也不利于阴阳平衡。集中的有序的城市公共墓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用地。人类敬祖宗悼亲人的精神情操,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祭祀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但是现行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和有关杂志缺乏城市公墓内容,在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甚至没有陵园用地项目。因此,陵园的规划与设计也就显示出了其迫切性。笔者曾有幸参与过几个陵园的规划设计,并且参观学习过几个规模和设计手法都达到一定深度的的陵园,本文就以温州翠微山陵园改建工程为例,浅谈一下陵园规划设计。 概况(翠微山陵园): 翠微山烈士墓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192平方米,现已安葬185为烈士。由于建设年代久、墓区规模小、悼念广场狭窄等原因,烈士墓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悼念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据此,翠微山烈士陵园的改扩建工程,将集“烈士墓、纪念馆和纪念碑”于一体,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争取上规模、上档次。 根据方案构思建议,陵园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总预算投资为1.6亿多远;计划建设可容纳2000人至3000人的悼念广场、一座宏伟庄严的纪念碑、400座烈士墓,还将兴建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纪念馆,在馆内设序厅、

浅析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设计

浅析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04T17:43:42.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黄博文姜军谭宇 [导读] 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工程需要对水景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水景类型及其生态价值与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营造手法,对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原则及其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景观设计;水景景观;类型;生态价值;营造手法;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是适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水景设计在当前园林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也是一门艺术,带有巧妙借用之特点,可将自然与设计完美契合在一起。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1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水景景观类型及其生态价值 1.1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类型。主要有:(1)喷泉:水自下而上喷涌,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2)瀑布跌水: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在视觉、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3)涌泉与溪流:涌泉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状态下的承压水形式,与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主要设计构成有管道、泵以及喷嘴等部分。溪流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可涉入式与不可涉入式。其中,可涉人式水深一般在0.3米左右,可有效防范儿童溺水,而且水底还做了防滑保护措施,可供儿童戏水;不可涉入溪流则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的种养为主,并以此来增加其观赏性与趣味性。 1.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生态价值。通过相关的优秀园林设计证明,水景景观以其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同时,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境。 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营造手法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营造手法主要有:(1)多角度设计。设计师首先应当能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有效运用之,同时还要求寻找自然原型,研究对象具有相似的环境、地形地貌等。我们可将原型探寻的范围划定在同一个自然带之内,然后通过地貌等,对原型进行研究,这是营造水景的一种重要手法。(2)顺其理,理其形。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全面掌握与模仿的自然水景意境、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营造天然式的水景使人们感受到该水景如同自然天成一般。(2)分要素与造意境。园林水景景观效果是通过分要素与造意境手法表现出来的,首先应当了解水景营造之要素。应当不断地对水景景观整体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考究,从而采用艺术手段将水景营造之意图充分的表现出来。 3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原则及其设计要点分析 3.1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主要有:(1)突出特色原则。在园林工程水景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园林整体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水乡气息较为浓重的园林可将水景作为重点予以突出,从而给人灵动之感;对于那些气氛相对厚重的园林可将水景设计当作一种辅助手段,以恢弘基础为基调给人清新之感。()统一协调原则。园林工程水景设计过程中的统一协调原则主要是指水景营造时应与园林中的其他环境和景观品质相衬托、相协调。要全面考虑设计环境的水源、气候等生态条件,即水景风格应当与环境、建筑风格等相一致。(3)形式恰当原则。对于多数的园林水体面积而言,应当以其美观、实用性为标准。通常情况下,园林水景的水池面积以园林总面积的30%为宜,水池中的倒影极具观赏价值。当前最能体现形式恰当设计原则的即为美国的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的广场水景,堪称美国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水景设计作品。 3.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要点分析。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水与人的距离,让人尽可能融入到水景中。具体表现为:(1)驳岸设计要点分析。驳岸主要作用是稳定水岸,是陆向水的过渡,使水岸不会因为水淹或雨水冲刷而破坏。亲水性分析:驳岸引人前往水边,将水与陆地自然过渡,使人们的视野因岸的延伸而开阔、延伸,见到水就很想自然地接近,轻步在驳岸上,不禁使人为之神醉,仿佛置身于龙宫通道之上。设计要点:按形式临水驳岸可分为三类,斜式驳岸、阶梯式驳岸、直式驳岸,常规情况之下,驳岸组成部分主要有墙身、压顶、垫层、基础桩、基础等,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驳岸顶部压顶,驳岸的主体部分墙身,常见的有用砖、水泥、混凝土、软卵石等砌成,也有一些地方使用临时性墙身,用竹、木板等材料制成的,基础宽度则为高度的0.6~0.8倍,常见厚度为400mm。基础与地基之间用碎石铺成,属于垫层,为了加强驳岸承载力,将木桩或混凝土桩打入土层,属于基础桩。为避免土层沉降不均匀,还常能看见伸缩缝与沉降缝设计,保持驳岸稳定性。(2)步石设计要点分析。步石设计是将零散的叠石按一定间距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它的设计是便于人们通过的一种步道。又称汀步、跳墩子。亲水性分析:步石的美,主要在于可以有效的缩短人与水之间的距离,能够使人与水更加亲近,人们漫步汀步上,清可见底的流水在脚边环绕,低头可见游鱼调皮嬉戏悠闲自得,宛如身处凌波境;细细品味,水愈发显得无穷无尽,仿佛置身于汪洋之中,回望来时的小路,若隐若现, “水因断而流远”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设计要点:一般情况下,步石分为面层和基础两部分,面层建议采用预制混凝土步石或表面平整的经防滑处理的块石,面料的材质、颜色、形状相互搭配而不致显得突兀,与周边环境互相协调,表面积至少为40×40cm,至少土中基础长度为上部分土的2倍。以水位最高位作为步

墓地园林设计规划及植物配置

墓地园林设计规划及植物配置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种上纤草。《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来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习俗。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园林植物是贯穿全园的主要物质基础,园内不同景区与绿化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犹如一幅画卷的底色,同时,每个景区,各个局部又以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及不同的配置手法,形成不同的景观,路口、重点地段重点布局,以突出群体美和宏观效果。 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乔木、果树等植物资源来绿化美化基地环境。创造环境效益多赢的局面。 墓区、山枯地、墓区边缘道路两侧以乔木为主,常绿为主。游览观赏和艺术墓区应以自然式种植为主。乔灌草高低错落,落叶与常绿搭配,注意色彩变化组合和林冠线的变化。 陵园设计要打破那种给人阴森可怖的感觉,努力营造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人文纪念园和陵园公园化得概念。用一座座的雕塑来诠释一段历史和一位名人的一生,也让更多的后人来此瞻仰,即丰富了文化内涵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用公园的概念来理解陵园,把已故的亲人安放在一个风景优美、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是每一个晚辈所希望的,用设计公园的手法来设计陵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不但为已故的亲人,也为祭奠者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全国首次城市生态墓地建设座谈会上获悉,生态墓地将成内地未来城市墓地建设的主流趋势。随着内地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郊区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乱葬滥建公墓等旧有的殡葬方式,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改变旧观念,建设生态墓地,节约土地资源,已成内地城市管理决策者和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 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的惊醒园林绿化的配置。在保持原有绿化风格的同时,首先调整树种结果,选用的树种必须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污染、易于栽培管理。以乔木为主,使乔、灌、草有合理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生长快与生长慢的树互相衔接,层次错落,讲究变化。同时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引进各种有两园林观赏树木,重视地被植物的应用,以达到护地保土之功能,基本上做到黄土不露天。 植物的形状,颜色和姿态,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换、生长环境的特点不同而千变万化。要选用多种秋色的观叶植物,如红枫,银杏,黄连木,槭属植物等,入秋季节,在常绿树的衬托下,似火似霞,艳丽而壮观,达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境界。 在植物配置上,要根据植物的不同功能和具体景点采用不同的配置形式进行规划布局。在广场和道路两侧,应采用规则是的植物配置。即:树种、株行距、大小、书香都要统一;且要排列有序。在陵园的周围或较大的中心园景,可采取自然式的配置,使之疏密有秩,参差不等,立面要层次丰富,色调浓淡清晰,树冠曲线变化系有韵律,计量创

景观设计水景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水景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水景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那么景观设计水景设计原则有哪些呢? 1、可涉入式水景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 2、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 3、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材料。 4、结构板上水景结构设计要求 水景下建筑功能对渗漏要求不高时,可将结构板直接作为水景的底板。 水景下建筑功能对渗漏要求高时,水景结构自成体系,与结构板脱离。内防水 5、水景防水要求 结构找坡1%坡向泄水口; 2.0mm厚黑豹Ⅱ型水泥防水涂膜,管道周边300mm宽范围做附加2.0厚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表面拉细毛; 面层涂料或瓷砖。 6、需考虑设置可靠的自动补水装置和溢流管路。 7、水景排水要求 结构板上敷设排水多孔管,DN110管上开5~10mm的孔洞,间距80~10mm;

结构板找坡,一般为0.5%~2%; 排水管坡向排水沟或渗水坑(渗水坑在地下室范围外); DN110多孔管,0.005坡度,0.5充满度排水负荷2.9升/秒,需计算得到的排水多孔管的数量。 8、水景设备设计要求 水景给水管一般为UPVC给水管及管件; 水循环系统宜设置带阀门控制的补水管补水,一般不设置补水箱; 根据总体规划,选择适合周边环境的.喷头; 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应按所选喷头形式、喷水高度、喷嘴直径和数量以及管道系统的水头损失等计算确定; 单功能水景循环水泵宜采用潜水泵,直接设置于水池底的设备坑内; 多功能组合式水景一般循环泵较多,宜集中设置在设备房内,设备房的位置宜原离住宅,安装在公共部位,并在周围布置景观进行 遮挡。 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景工程,需要设置过滤砂缸,对循环水进行过滤。过滤砂缸应选用强度高,耐腐蚀、滤速高、过滤效果好的产品,并宜安装,操作简便等; 9、水景照明及电设计要求 A,室外照明,应按正常照明、节日照明考虑供电系统,在相应回路加装“钟控器”,避免平时开启大面积照明,浪费能源; B,路灯或庭院灯的供电回路,应考虑间隔式供电(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只开一半的灯具),以利节约电能; C,环境照明配电箱应装设在隐蔽的区域,避免对景观产生影响;

现代陵园规划设计汇总帖

现代陵园规划设计汇总帖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土,种上纤草。《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的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说了这一习俗。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但是,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散乱地扩展是不可取的,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在全国提倡火葬的情况下,墓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阴宅”挤压“阳宅”空间,也不利于阴阳平衡。集中的有序的城市公共墓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用地。人类敬祖宗悼亲人的精神情操,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祭祀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但是现行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和有关杂志缺乏城市公墓内容,在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甚至没有公墓(陵园)用地项目。 因此,陵园的规划与设计也就显示出了其迫切性。笔者有幸参与了几个陵园的规划设计,本文就上海福寿园(东园)为例,与同行进行交流。 概况 上海福寿园地处青浦城南,佘山景畔。前期的西园占地350亩,以中式风格为主;东园占地300亩,定位为现代式陵园。陵园中结合上海已故百位名人,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参观场所。 规划设计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形成现代陵园的新概念。 设计理念 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一设计理念,福寿园东园将建成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公园,与西园共同成为重要精神文明基地。 规划设计原则 陵园公园化的原则 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整个东园基地中,三面环水,地势较平坦,因此在规划中开渠引流,挖土堆地形,以

陵园设计

陵园设计: 陵园规划设计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陵园规划设计--特点: 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已经被广泛融入其中。陵园的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形成现代陵园的新概念。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目的。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行程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陵园规划设计--实例: 领航者: 北京天泉佳境陵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针对殡葬特点,从殡葬园林艺术文化、造园与管理文化的角度对陵园规划设计方法、主要园林艺术手法、殡葬园林建设与管理、陵园工程项目建设概预算、工程质量技术标准与经营管理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意在更好的服务于公墓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各环节。

陵园规划作品: 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 呼兰生态园(300亩) 万安陵园(500亩) 三河灵山宝塔陵园(3000亩) 宁波市同泰嘉陵(250亩) 安徽黄山龙裔公墓(3800亩) 安徽六安人文纪念园(610亩) 安徽安庆莲花山生态园(447亩)安徽安吉人文纪念园(1000亩)北京潮白陵园改建规划(286亩)重庆白塔园(810亩) 福建南平天湖园(300亩) 福建厦门市文圃山陵园(1200亩)阜宁人文纪念园(168亩) 哈尔滨呼兰生态园 河北秦皇岛烈士陵园(50亩) 河北省保定满城龙凤公墓(520亩)河北平安人文纪念园(160亩) 河北廊坊人文纪念园(113亩) 河北大厂白河生态文化园(270亩)河北霸州人文纪念园(100亩)

墓园景观的规划设计

墓园景观的规划设计 现代陵园的发展正努力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陵园不在是那种给人阴森、恐怖感觉的陵园,而多的是一份祥和、安逸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成为当前墓园发展的新趋势。下面为大家了关于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章,仅供大家阅读交流~ 1.墓园和文化 1.1什么是墓园,墓园的含义是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对现代墓园景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影响到墓园建设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和途径。 墓园,用现在的话说也叫公墓或陵园。墓园是一个在社会上还属于边缘的特殊行业,了解它的人不多,但很多人在听到墓园或公墓这一词汇时并不会感到陌生,甚至应该说是比较熟悉.通俗讲墓园也就是为逝者公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的公共场所。也是每个生命的个体最终必然走向的归宿地方。用现代墓园的含义解释,就是给人类的灵魂提供一个安息的家园,当生命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之后,即将在这里得到安宁、恬静、释然。同时也给往生者提供了一个与逝者晤面、交谈的地方。缅怀追思已逝亲友,将彼此难以割舍的情感无言的在这里表露出来。 追思记忆也许是人生痛苦的源泉,因为记忆,所以思念;因为思念而又彼此相隔遥迢,让活着的人感到安慰,让死去的人得到安宁。是墓园真正所要体现的含义。不可否认,生者对死者的忆想绝不会因时空的隔离而枯干、断绝,只能随时间的流失而渐渐淡化,时空仿佛

能读懂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因此希望能把墓园变成一个充满宁静安详、草绿树茂、松鼠觅食、满园清香、鸟语花香的心园。让死者的灵魂永远停留在他(她)至亲至爱的人的精神世界里。这也是墓园建设未来所要采取的思路和理念。 1.2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譬如从大的方面讲国家有国家文化;地区有地区文化;民族有民族文化;历史有历史文化。从小的方面讲它含盖了许多理论知识。譬如科学、艺术、信仰、道德、伦理、风俗等等。但总体可将文化归纳定义为两种:一种是静态文化。把文化看成是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和形态:如政治、经济、科学、自然、艺术、教育、卫生、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另一种是动态文化。即把文化看成是人类进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今天所体验到的每一个文化成果都是人类长期文化发展进程中 的一个历史阶段。文化不仅是一种静态的成果和实体,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为模式。文化不是名词,而是动词。不是把文化作为一个已经完成的事态,一个现状,而是把它看成是现代文化的一个阶段的历史过程。 2.什么是墓园文化。 “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你的微笑如这常青的松柏,永远铭记于我们心中。”

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方案

云龙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方案 公墓的建设,对于推动我乡殡葬事业改革,转变人们的丧葬习俗,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乡坚持以《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为指导,按照《殡葬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和全省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将建设公益性公墓纳入为民办实事基本建设计划项目来抓好落实。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绿色殡葬”为先导,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通过集中整治。 二是规范我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合理用地,绿化美化,切实加强领导,因地制宜,根据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我乡群众居住的特点,人口密度等,科学规划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点,合理规划,抓好兴建村级公益性公墓选址,提高火化率,制止乱埋乱葬。 三是统一规划面积,严格控制墓穴用地面积,按照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的原则,统一规划,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遗体入土安葬的坟墓面积,单人墓每穴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人合葬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 四是广泛征求意见。选址前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本村老人、老干部老党员的意见,切实把公益性公墓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 五是加强公墓管理,更好地满足人们合理的丧葬消费需求,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合理制定公墓发展规划。在公益性公墓规划设计上,与本乡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吻合;要对现有公益性公墓进行全面调查核实,以满足本村死亡人员骨灰安葬和安放的需求为原则,力求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分期分批实施。对人口聚集,离乡镇较近的村,鼓励搞镇级公益性公墓,便于节省投资,形成规模,避免村村建公墓,浪费用地;偏僻的村,可以联合建立村级公墓,便于村民就近就地祭祀。在用地规模上,建设公益性公墓一般可按人口年死亡率6‰和20年一个周期计算和安排总用地量,并对材料房、管理房适当留有余地。在具体选址上,尽量利用荒山瘠地,严禁占用耕地或在沿公路主干道、水库、河流、堤坝两侧和水源等区域和集中住宅区建设公墓。 (二)搞好绿化美化。 (三)治理乱埋乱葬。加大对建墓用地的监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制止和处罚非法建墓行为;对非法超标公墓、孤坟、无主坟和耕地、林区的散坟,采取迁移、平毁、恢复地貌等办法处理。积极组织开展“绿色殡葬”活动,大力推进生态葬法。 (四)加强公墓管理。 三、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农村公益性公墓用地的规划和征用。(2009年9月~2010年3月) 实施阶段:农村公益性公墓和配套设施的建设。(2010年4月~2010年10月) 验收阶段:乡民政办和城建办对新建墓地初步验收,后报相关部门验收。(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本身具有了灵活以及巧与因借等特点,能够很好的组织空间和协调水景观变化的作用,能起到更好的确定游览线路以及给人的方向感很明确。全面的掌握和理解他的一些特性,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的表达设计和意图。 前言 水遇到风,可以凉风袭人,给人凉爽的感觉;遇到光可 以光芒四射,给人带来活泼、热情的感觉。所以适当的做一 些水景设计,能够使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生态环境中, 水是最活跃和动感的因素,对于流动的水可以使人的情绪更 加激昂。但对于大片平静的水,有安抚人们心灵的作用。大 面积的水还能够把空气中的微尘给吸收掉,可以对空气起到 净化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人居住起 来更加的舒适,这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效果。 1.水景设计的概况 在各种风格不同的景观设计中,水景都有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水是景观设计中不可以缺少的、很有魅力的一种元素。有一些设计师们把水景设计称作是一颗大树:它的根部具有中国古园林文化的艺术特色;它的源泉来自于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它的枝干就是表现不同姿态的水景,比如垂落、喷涌、静态和流变的水景;它的叶子是那些用水为重要元素的景观,例如亭榭、动植物、船桥和其他同样性质形象的景

观。 中国园林具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所以可以知道水在景观里的重要性。但是,如今的一些水景状况让人很堪忧。城市里随处都可以看见的大喷泉但是都不喷水,到处都是污染了的小溪、河流,更有一些早已干了的水池,这在水景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人们虽然都有亲水的本性,而且设计师也在想办法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现在水资源的缺乏,要怎么去营造一个能够满足大家认可的水景呢,这成了现在设计师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水的特性及水景的设计形式 2.1.人的亲水性 人们大多都喜欢水,当距离水很近的时候我们可以接触到水,用我们的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感受水所带来的亲切感,而水的温度、气味水雾刺激着我们,可以让我们感到兴奋。当距离水很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视觉来感受水的存在,被水吸引过去,然后达到近距离接触;如果水景设置的隐蔽,可以用水所发出的声音来吸引人们。 通过人们的亲水性,可以通过缩短人们与水面的距离,在比较安全的情况可以让人们可以融入到水景当中。人们可以通过自己喜好跟水接触,小孩子喜欢在比较浅的水里玩耍,到水中尽情玩乐。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也可以潜进水里,身临其境更好的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

xx镇xx社区居委会xx公益性公墓规划设计说明

xx镇xx社区居委会xx公益性公墓 规 划 设 计 说 明

xx镇xx社区居委会 2014年3月20日 xx社区居委会xx公益性公墓 规划设计说明 一、xx概况 xx社区居委会xx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属于半山区。有耕地、荒田面积800亩。 二、xx公墓概况 (一)地理位置 xx社区居委会公益性公墓选址在xx社区居委会xx,距xx社区居委会所在地2公里,目前该墓地已有坟墓埋入,但属于个人行为,未经规划,极不规范,通过本次规划得到规范和整治乱葬乱埋行为。 (二)地形地貌 xx社区居委会公益性公墓地处居委会东南方,海拔1830-1860米之间,规划范围50亩,东西约长250米,南北约宽134米,规划范围内坡度平缓,适于作为公墓区使用。规划范围内地质条件为冲积地形,土质松易于开挖。 三、规划依据 1、《中华全国总工会城市规划法》;

2、国务院1997年颁发的《殡葬管理条例》; 3、《曲靖总体规划》; 4、xx社区居委会提供的基本情况; 四、规划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划分地块,使公墓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公墓各地块的开发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一系列技术依据和控制要求,从而保证镇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公墓建成交通便捷、方便人民群众、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公墓。 2.注重墓葬与美化绿化相结合;全面绿化与设置必要的活动场所相结合;民族风情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保护生态和规模适度、合理利用相结合。 3.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公墓,提高环境质量。 4.立足现状,充分利用地形。公墓开发以成片开发为主,综合平衡各项技术指标,力求达到节约用地,功能合理的目的。 5.根据现状条件,对今后的发展作预测,统一规划分期分步实施。 五、公墓性质 经分析,确定xx公墓的性质为:xx社区居委会公益性公墓区,xx社区居委会火葬和土葬的丧葬点。 六、规划年限 依据xx社区居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人口自然死亡率确定

公墓(陵园)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公墓(陵园)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目彔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冴 (1) 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冴 (2) 三、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 (2)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五、主要问题与建议 (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 一、项目建设背景 (6)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7) 第三章需求分析及服务觃模与标准 (9) 一、需求分析 (9) 二、项目服务觃模与建设标准 (10)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1) 一、项目选址 (11) 二、建设条件 (11) 第五章总体觃划方案 (15) 一、觃划设计依据 (15) 二、服务宗旨与目标 (15) 三、总体觃划要求 (15) 四、场内外交通运输流量组织 (16)

五、场区竖向及总平面布置要求 (17) 六、项目总体功能布局 (18) 第六章工程方案 (20) 一、工程内容(范围)与觃模 (20) 二、主体建筑工程方案 (20) 三、公用辅助工程 (22) 四、主要设备(设施)购置方案 (30) 五、主要建(极)物及设备工程量统计 (31) 第七章消防 (33) 一、主要设计依据 (33) 二、建筑消防 (33)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5) 第八章节能 (37) 一、编制依据 (37) 二、建筑节能目标 (37) 三、建筑节能要求 (38) 四、甴气节能要求 (38) 五、空调通风节能要求 (39) 六、节水措施 (39) 第九章环境保护 (41) 一、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41) 二、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41)

三、环境保护设施及投资 (44) 四、环境影响评价 (44)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45) 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45) 二、安全生产 (45) 三、卫生 (46)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劳动定员 (47) 一、项目组织 (47) 二、劳动定员 (47)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迚度 (48) 一、建设工期 (48) 二、项目实施迚度安排 (48) 三、项目实施迚度表 (48)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0) 一、投资估算 (50) 二、项目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 (55) 第十四章项目招标方案 (56) 一、招标依据 (56) 二、主要招标计划及招标基本情冴 (56) 第十五章敁益分析 (58) 一、财务评价 (58) 二、社会敁益 (61)

水景在小区景观设计的研究

论水景观在武汉地区的小区规划景观设计 论文摘要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优美的水景必然会为小区的亮点。基于人们这一特性,如何创造出更为出色的生活住宅环境成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而里面的水景更是要着重设计。但是什么样的水景观才是好的呢?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水景在小区景观规划里的重要性;并以实例来论证好的水景需要具备哪些特点;以及武汉地区小区水景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并对水景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通过对小区水景观设计的研究,更加系统的把握小区景观设计的实质和内涵,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规范系统的设计手法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一定的文化氛围,为今后设计更加舒适美观的小区环境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小区规划水景现状理水共生运用 Theory of landscape water landscape planning in Wuhan area desig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and the beauty of the water will be small bright spot. This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how people, to create a mor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ers must consider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side of the waterscape is to focus on the design. But what kind of water landscape is good? From the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landscape planning, Waterscape in the neighborhood; and with the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good features need to have what characteristic;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Wuhan area of residential water features are now facing and its solution,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aterscape is prospected in order to, through the study of residential water landscape design, the essenc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more systematic, the design idea and standardize the system of advanced to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reflect a certain cultural atmosphere, more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design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keyword]: District Planning Waterscape status Water management Symbiosis Application

经营性公墓建设标准

ICS ××.××× × ×× 备案号:×××××—×××× 经营性公墓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operational cemetery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要求 (2) 5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6 选址与功能空间用地面积指标 (3) 7 规划布局 (6) 8 建筑与装修 (9) 9 设施设备配置 (11) 10 环境保护 (12) 11 墓区建设 (13) 12 人力资源配置与人员资质 (13) 附录A (14) I

前言 为加强政府对殡葬公共服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殡葬行业建设和管理,确保经营性公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经营性公墓工程项目的决策效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事业投资效益,满足首都城乡居民殡葬需求并适度提高殡葬活动质量,全面提升首都殡葬行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首都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公共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遵守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 本标准由北京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市民政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宝祥、王琦、石道文、王建华、孙钰林等。 本标准于2009年月日首次发布。 II

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方案

云龙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方案公墓的建设,对于推动我乡殡葬事业改革,转变人们的丧葬习俗,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乡坚持以《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为指导,按照《殡葬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和全省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将建设公益性公墓纳入为民办实事基本建设计划项目来抓好落实。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绿色殡葬”为先导,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通过集中整治。 二是规范我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合理用地,绿化美化,切实加强领导,因地制宜,根据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我乡群众居住的特点,人口密度等,科学规划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点,合理规划,抓好兴建村级公益性公墓选址,提高火化率,制止乱埋乱葬。 三是统一规划面积,严格控制墓穴用地面积,按照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的原则,统一规划,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遗体入土安葬的坟墓面积,单人墓每穴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人合葬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 四是广泛征求意见。选址前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本村老人、老干部老党员的意见,切实把公益性公墓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 五是加强公墓管理,更好地满足人们合理的丧葬消费需求,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合理制定公墓发展规划。在公益性公墓规划设计上,与本乡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吻合;要对现有公益性公墓进行全面调查核实,以满足本村死亡人员骨灰安葬和安放的需求为原则,力求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分期分批实施。对人口聚集,离乡镇较近的村,鼓励搞镇级公益性公墓,便于节省投资,形成规模,避免村村建公墓,浪费用地;偏僻的村,可以联合建立村级公墓,便于村民就近就地祭祀。在用地规模上,建设公益性公墓一般可按人口年死亡率6‰和20年一个周期计算和安排总用地量,并对材料房、管理房适当留有余地。在具体选址上,尽量利用荒山瘠地,严禁占用耕地或在沿公路主干道、水库、河流、堤坝两侧和水源等区域和集中住宅区建设公墓。 (二)搞好绿化美化。 (三)治理乱埋乱葬。加大对建墓用地的监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制止和处罚非法建墓行为;对非法超标公墓、孤坟、无主坟和耕地、林区的散坟,采取迁移、平毁、恢复地貌等办法处理。积极组织开展“绿色殡葬”活动,大力推进生态葬法。 (四)加强公墓管理。 三、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农村公益性公墓用地的规划和征用。(2009年9月~2010年3月) 实施阶段:农村公益性公墓和配套设施的建设。(2010年4月~2010年10月)

墓地园林设计

墓地园林设计规划及植物配置 2005级风景园林谭璐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关键字:现代陵园规划设计公园化植物配置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土,种上纤草。《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的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说了这一习俗。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园林植物是贯穿全园的主要物质基础,园内不同景区与绿化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犹如一幅画卷的底色,同时,每个景区,各个局部又以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及不同的配置手法,形成不同的景观,路口、重点地段重点布景,以突出群体美和宏观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