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梳理3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一政治民主政治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完整版)高一政治民主政治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完整版)高一政治民主政治知识点的梳理
总结
高一政治民主政治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一、民主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民主政治是指人民通过选举、表决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
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的政治制度。

- 民主政治的特点包括平等性、自由性、法治性和党派制度等。

二、民主政治的实施途径和条件
- 民主政治可以通过选举、公民投票、民主协商、舆论监督等
多种方式来实施。

- 民主政治的实施需要具备人民主体地位、平等保障、参与机会、知情权和合法权利等条件。

三、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
形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

四、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 民主政治制度需要不断发展完善,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

- 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包括法制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参与意识的提高等方面。

五、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作用
- 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并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 民主政治的作用包括人民监督政府、决策公正、调动人民积极性等方面。

以上是高一政治民主政治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00字)。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高三政治学习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枯燥,要想学好必须用心记忆学过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政治学习水平,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高三政治知识点,下面为大家人教版高三政治必修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A法律地位: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B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产生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每届的任期--五年。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组织和活动的特点: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体现: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指导思想: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优越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高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高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高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单元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国家权力机关②依据:宪法规定③产生:由公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④作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⑤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

⑥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⑦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⑧常设机关:人大常务委员会。

(2)人大代表①人民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由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

②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方法探究:区分全国人大的四个权力关键看内容,而不是看字表述中有没有“决定”两个字①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②如果对国家权力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③如果对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则是监督权;④如果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在每年3月例行的工作报告中,上年度的报告一般体现监督权;而下年度计划是否批准,一般体现决定权。

由此可知,人大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总的说是属于行使监督权,但对报告中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部分的批准则是属于行使决定权;人大审议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属于监督权.(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地位及决定因素:③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④基石:⑤基本内容:⑥优越性:拓展:全面理解与人代制相关的几个关系。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2)人民与人大代表;(3)人代会与人大常委会;(4)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的;()权力机关与其他机关;(6)人代会与人代制的关系;(7)人代制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8)人代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9)我国的人代制与西方议会制的根本区别。

2、我国的政党制度:(1)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①性质;②宗旨;③地位;④指导思想;⑤组织原则;⑥领导方式;⑦执政方式;⑧思想、工作(群众)、基本路线;⑨中共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⑩最终目标和最高纲领。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此内容回答了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课本55页第一段)(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5)、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1)、人大代表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人大代表的产生方法: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3)、人大代表的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具体表现为提案权、质询权、审议权、表决权。

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人民代表产生:直接(区、县及以下级别的)间接(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①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③接受人民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我国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组成,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物。

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监督“一府两院”)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其内容基石----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与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表现: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代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代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①体现我国国体、适合我国国情、②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③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④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⑤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中国共产党:地位: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性质:两个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方式: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法制化。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方针:“长期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最新高中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新高中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①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查等机关,具体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间接选举)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有效途径,即基层民主权力制度。

(直接选举)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6.全国人大的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7.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地位: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8.地方各级人代会的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9.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10.人大代表的义务(职责):①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1.人大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2.人民与人大代表关系:①从产生上看: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代表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②从活动上看:在人代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③从结果上看:对违法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产生方式、任期 ① 产生方式: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具体有间选和直选两种产生方式。 P56、P17相关链接 ② 任期:每届任期5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①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P56
注意区别:人大代表的职权(P57-1)与人大的职权(P56)
② 义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C、“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区别: 在我国,前者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后者是指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机关就是特指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但不是立法机关,因为它们没 有国家立法权,只有地方立法权或根本不具有立法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既是权力机关,又是立法机关。 D、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地位的区别: 只有全国人大才能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其职能前面可以加“最 高”二字;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前面一般不能加上“最高”,因此,全国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前面也不能加“最高”。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世界各国的一般共性) ① 国体决定政体。 A、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体现)和服务于(保障) 国体; ②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A、相同国体的国家,政体不一定相同;
例如:同是资本主义的国体,英、日采用君主立宪制,美国则采用总统制; 法国在资本主义国体未变的情况下,政体发生了多次变迁:总统制——议会制——半议会、半总统制
中央集权,统一 领导
注意: A、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统一的。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 中是民主的保障。 B、民主集中制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也是其他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 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必须遵 循的基本准则,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 因此,可以说,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 度。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不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而 是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维导图)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维导图)

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国宗教政的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
弘扬科学精神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
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含义
民族自治机关的含义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 权,其他自治权
民族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自治权是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在我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地位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人大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审议各项议案
主要权利
表决各项决定
提案权
指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质询权
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人大代表的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1)必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必要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重要性: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含义: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
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1)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优越性):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