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读者阅读试题
寄小读者全部题目

寄小读者一、选择题:1、菡萏指什么?(荷花)p:5荷花 B、桃花 C、海棠花2、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
(P:5)A、三个男孩B、三个姊妹3、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
(P:8)A、四岁B、十三岁4、父亲带你到他的兵舰上去,大家匆匆替你换了衣服,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把一只(小木鹿),放在靴子里。
A、小木马B、小木鹿(p:22)5、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竟欢喜感动的伏案痛哭。
,这个秘密是什么?(母爱)A、父爱B、母爱(P:27)6、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道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
这个草卉是(蒲公英)。
A、蒲公英B、太阳花(P:31)7、不知为何,我只爱看(戚叩落亚)。
A、华盛顿B、麦迭生C、戚叩落亚(P:35)8、我是从哪本书知道戚叩落亚的来历的(《白岭》)(P:35)A、《白岭》B、《白头山》9、元宵,(舞龙灯)更是小孩子最狂热最活泼的游戏。
(P:43)A、野餐B、舞龙灯10、这天又是龙舟节,出去泛舟。
这一天是:(五月五)(P:43)A、三月三B、五月五11、二十七日的黄昏,三年前携我远游的(约克逊)号,徐徐的驶进吴淞口,我抱柱而立。
(P:48)A、约克逊B、约翰逊12、我在华京街头买的零食是什么?(花生栗子)(P:55)A、瓜子糖果B、花生栗子13、“宛若游龙,翩若惊鸿”写的是(海鸥)。
(P:64)A、蓝雀红襟B、海鸥14、那个生病的母亲,可爱的小女孩家年夜饭吃的是(红薯稀饭)(P:69)A、饺子B、红薯稀饭15一寸法师的刀插在(麦秆鞘里)(P:73)A:皮套 B、麦秆鞘里16、一寸法师是用(针刀)刺死妖魔的。
(P:74)A、钢刀B、针刀17、是什么让一寸法师的身高增高的(魔槌)(P:76)A、魔槌B、魔杖18、一寸法师刺中了妖魔的(脏腑)让其死亡的。
(P:76)A、大脑B、脏腑19、冰心的故乡在哪?(福州)(P:79)A、上海B、福州20、“萨统”是谁?(萨镇冰)(P:82)A、总统B、萨镇冰21、花是蜜蜂的粮食,好孩子是不抢别人的粮食的。
寄小读者-阅读练习题

寄小读者课外练习题1、《寄小读者》的作者是冰心,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
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
世称“世纪老人”。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1923年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
3、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
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一、填空题1.《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____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____时写的。
2.以《寄小读者》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显示了冰心的艺术造诣,为她获得了“_冰心体____”的美誉。
二、单项选择题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a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ba.日记体b.书信体c.寓言体d.游记体3.《寄小读者》的写作年代是(b )a.20年代初期b.20年代中期c.20年代末期d.30年代初三.多项选择题1.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acda.主要写海上生活,尤其侧重写了大海变幻无穷的景色b.主要写离别祖国时的情景,尤其侧重写亲人的送别c.善于在写景中融进自己的情思,有浓郁的抒情色彩d.语言清新、秀丽、飘逸e.语言遒劲、雄健、豪2.构成冰心“爱的哲学abda.自然b.童真c.民族d.母爱e.友情《寄小读者》测试题1、《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
《寄小读者》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D.需要ຫໍສະໝຸດ 小朋友回信3、辨一辨:(4分)
(1)《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2)慰冰是冰心的弟弟。()
(3)《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5分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2寄小读者中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
《寄小读者》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填一填:(6分)
《寄小读者》共有二十九篇,其中二十一篇是作者在(哪里)所写;期间,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书中(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2、选一选:(5分)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中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
A.玛丽号B.哥伦比亚号C.约克逊号D.诺曼底号
(4)《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答案:1、美国三伟大的母爱2、ACDAB3、√××√
(3)《寄小读者》中作者由什么事物受到启发,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A.菊花B.桂花C.玫瑰D.蒲公英
(4)《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
”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
8.《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而忏悔。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体 D.书信体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B. 意大利C. 英国D. 美国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A. rǎngB. rángC. xiāngD. xiàng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
寄小读者小练习题

《寄小读者》小练习题1.“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
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对错2.我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对错3.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对错4.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对错5.《寄小读者》中,作者此次远行的目地是()。
6.让作者想起纳兰性德写的“盈盈从此隔银湾,并无风月也摧残”的地方是()7.作者回国时,轮船是在()上岸的。
8.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
这是为何()。
A.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
B.“我”童年住海边,现在住湖边。
C.海广阔无边,湖红叶绿枝。
D.随年纪兴趣喜好也就改变。
9.《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是因为“我”()。
A.希望自己珍惜光阴B.素来不喜欢热闹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D.需要给小朋友回信10.《寄小读者》中的第二封通讯中,作者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
A.虎儿死了B.作者用书盖住了小鼠C.小鼠吃了作者的饼干D.小鼠被虎儿吃了11.《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
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
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12.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
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寄小读者》测试题及答案

《寄小读者》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姓名分数1.《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谁?(D)A.小朋友们B.冰仲C.父亲D.冰季13.令作者想起纳兰性德写的“盈盈从此隔银湾,并无风雪也摧残”的地方是哪里?(A)A.银湾B.波士顿C.沙攘D.梦野2.《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多久?(C)A.一年B.两年C.三年D.五年3.《寄小读者》中,作者回国时,轮船是在哪里上岸的?(C)A.天津B.海南C.上海D.香港4.《寄小读者》中,“我”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写作这些给小读者的(C)。
A.作为一个成人的烦杂之心B.一个人感到寂寞无聊时C.在“我”感到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才拿起笔D.在想念自己亲人的时候5.《寄小读者》中,“我”把因自己的原因让一只小老鼠死于猫口的事写出来,目的是(C)。
A.“我”仅仅是为了自我忏悔B.“我”想把这件有趣的事和小读者们分享C.“我”希望小读者们从中感悟到一个人应该从小有爱心D.“我”不敢把这样的小事告诉成年朋友6.《寄小读者》中,在火车上“我这时心中只憧憬着梁山泊好汉的生活”,是因为(B)A.“我”对梁山好汉的生活充满好奇心B.“我”羡慕那种激越豪放、大刀阔斧的胸襟C.“我”身处在战争年代D.“我”为自己的环境感到庆幸7.《寄小读者》中,“我”在火车上路经苏州时,“我”的感受是(D)A.江南的风景不过如此。
B.江南的风景虽然美,但我还是喜欢北方的风物。
C.“我”因两夜失眠,无心欣赏江南的景色。
D.虽然“我”素喜北方风物,但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
8.《寄小读者》中,“我”在火车上路过娃埠,有母女二人上车,“我”对母女两人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是为了(B)。
A.告诉读者母女两人打扰“我”了B.引出“我”对母亲的赞美和思念C.写出母女两人的行为有点古怪D.写出“我”烦躁中无事可做9.《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A)。
寄小读者阅读题目(含五篇)

寄小读者阅读题目(含五篇)第一篇:寄小读者阅读题目一《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
”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8.《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而忏悔。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体 D.书信体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日本 B.意大利 C.英国 D.美国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A.rǎngB.rángC.xiāngD.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
寄小读者测试题及答案

寄小读者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郭沫若C. 巴金D. 老舍2. 《寄小读者》一书主要面向的读者群体是什么?A. 成年人B. 儿童C. 青少年D. 老年人3. 在《寄小读者》中,作者提倡的阅读方式是什么?A. 快速阅读B. 逐字逐句阅读C. 随意阅读D. 有选择性地阅读4. 《寄小读者》中提到的“读书三到”是指什么?A. 眼到、心到、手到B. 耳到、口到、心到C. 眼到、耳到、口到D. 手到、脚到、心到5. 《寄小读者》中,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A. 为了考试B. 为了消遣C. 为了增长知识D. 为了炫耀二、填空题6. 《寄小读者》是_________年出版的。
7. 书中提到的“读书三到”中,“心到”是指_________。
8. 作者在书中强调,读书应该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9. 简述《寄小读者》中作者对读书的态度和建议。
四、论述题10. 论述《寄小读者》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和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B4. A5. C二、填空题6. 19267. 思考和理解8. 有目的性地读书,避免无目的性地读书三、简答题9. 作者在《寄小读者》中提倡认真、有目的性地读书,强调读书要“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即要看到文字、理解内容、做好笔记。
同时,作者建议读者要有选择性地读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阅读材料。
四、论述题10. 《寄小读者》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和意义在于,它鼓励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选择性地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书中提倡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吸收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小读者》课外阅读
内容介绍:
《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
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寄小读者》记叙了她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抒发了心中的眷恋、思念和感伤之情,其间浸润着浓厚的母爱、手足之情、友情、乡愁,亲切描述了陪伴她度过三年异地生活时光的慰冰湖、闭壁楼、娜安避迦楼、圣卜生疗养院、沙穰疗养院,还有病友、朋友和孩子。
冰心用真挚诚恳、缱绻悱恻的文字纵情地描述着异国之旅的见闻和感想,述说着对往事的追忆和遥想。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 999年),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
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
冰心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寄小读者》收集的书信数目是29篇。
阅读试题:
一、填空题。
1.冰心原名,笔名冰心是取“”之意。
2. 《寄小读者》是一本____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 1926年旅居___时写的。
3.以《寄小读者》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显示了冰心的艺术造诣,为她获得了“_____”的美誉。
4.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选集《》于1980年在全国少年儿童
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5.《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
”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6.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7.《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8.《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
9.《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11.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节。
12.《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13.《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而忏悔。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B.游记体 C.寓言体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
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
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到日本。
A.约克逊号邮船 B.海轮 C.飞机 D.火车
8.《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
A.美国 B.日本C.中国D.英国
9.《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她以()为例子。
A.玫瑰B.菊花 C.桂花D.蒲公英
10.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
这是为何()
A.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
B.“我”童年住海边,现在住湖边。
C.海广阔无边,湖红叶绿枝。
D.随年纪兴趣喜好也就改变。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
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
3.冰季是冰心的弟弟。
()
4. 《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
5.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
6. 《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
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
7. 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
8.《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
9. 《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诗兴. ( )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
附: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心谢婉莹
2. 沙穰
3. 伟大的母爱
4. 母亲
5. 白岭和华京
6. 3
7. 冰季
8. 圣诞
9. 瓜果节 10. 一只小鼠
二、选择题。
1. A
2. D
3. A
4. B
5. A
6. B 7 .A 8. A 9. D 10. A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