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名词解析
wlan 802.11基本原理

一、概述WLAN(无线局域网)是指在较小的地理区域内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局域网的一种网络。
它的出现让人们不再被有线网络所束缚,可以更加自由方便地进行网络通信和信息传输。
而802.11则是WLAN的一种工作标准,是由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一组无线网络标准。
二、802.11的基本原理1. 802.11的起源1997年,IEEE发布了第一个802.11标准,它能够支持最高2Mbps 的数据传输速度。
此后,IEEE陆续推出了多个更新版本的802.11标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2. 802.11工作原理802.11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方面。
物理层主要规定了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和传输速率等参数,而数据链路层则负责数据的分组和发送。
3. 802.11的传输媒介和传输模式802.11使用的传输媒介包括2.4GHz和5GHz的无线频段,其中2.4GHz频段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企业网络,而5GHz频段则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少的干扰。
另外,802.11标准支持的传输模式包括点对点传输、点对多点传输和多点对多点传输等。
4. 802.11的网络结构802.11网络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P)和多个无线客户端设备。
无线接入点负责管理无线网络,而无线客户端设备则连接到无线接入点来进行数据传输。
5. 802.11的数据传输机制802.11使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技术来协调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通过监听无线信道的繁忙状态,避免数据冲突,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6. 802.11的安全机制为了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802.11标准提供了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PA(Wi-Fi Protected Access)和WPA2等多种安全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对无线网络进行入侵和窃听。
802.11简介

1990年IEEE 802 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组。
该标准定义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工作在2.4000~2.4835GHz 频段。
IEEE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难于布线的环境或移动环境中的计算机的无线接入,由于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所以,业务主要被用于数据的存取。
IEEE 802.11a 标准1999年制定完成。
该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工作频段在5.15~5.82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54 Mbps/72 Mbps(Turbo),传输距离控制在10~100米。
802.11a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独特扩频技术,可提供25 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 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
IEEE 802.11b标准1999年9月被正式批准,又称Wi-Fi标准。
该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工作频段在2.4GHz~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Mbps。
该标准是对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两种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间自动切换,而且在2Mbps、1Mbps速率时与802.11兼容。
802.11b使用直接序列(Direct Sequence)DSSS作为协议。
802.11b和工作在5GHz频率上的802.11a标准不兼容。
由于价格低廉,802.11b产品已经被广泛地投入市场,并在许多实际工作场所运行。
IEEE 802.11e/f/h标准IEEE 802.11e标准对无线局域网MAC层协议提出改进,以支持多媒体传输,以支持所有无线局域网无线广播接口的服务质量保证QoS机制。
802.11协议详解

802.11协议详解WLAN协议详解802.11b/g/n定义在2.4GHz频段中,802.11a/n/ac工作在5GHz频段中。
802.11:工作在2.4G频段,提供了每秒1兆或2兆的传输速率802.11b:* 最高11Mbps吞吐量* 工作在2.4GHz,采用直序扩频(DSSS)* 802.11b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标准。
在2.4GHz ISM频段中共有14个频宽为22MHz的频道可供使用,3个信道不重叠。
802.11g:* 最高速率54Mbps* 802.11g工作在2.4GHz频段* 802.11g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支持6、9、12、18、24、36、48、54Mbps数据速率及802.11b速率支持13个信道802.11a:* 最高速率达54Mbps* 802.11a工作在5GHz* 802.11a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支持6、9、12、18、24、36、48、54Mbps数据速率802.11n:* 最高速率可达600Mbps* 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支持2.4GHz和5GHz,兼容802.11a/b/g标准兼容* 802.11n采用MIMO与OFDM相结合* 传输距离大大增加* 提高网络吞吐量性能802.11n优势:* 速率提升-更多的子载波802.11a/g在20MHz模式下有48个可用子载波,速度可达54Mbps802.11n在20MHz模式下有52个可用子载波,速度可达58.5Mbps* 速率提升-编码率* 速率提升-Short GI在无线收发过程中收/发间或多次传发过程中,需要若干间隔时间,而这个间隔时间就成为Guard Interval,简称GIShort Guard Interval 更短的帧间保护间隔802.11a/b/g标准要求在发送数据时,必须保证在数据之间存在800ns的时间间隔,802.11n仍缺省使用800ns,当多径效应不严重时,可以将该间隔配置为400ns,可以将吞吐量提升近10% Short GI使用用于多径情况较少、射频环境较好的应用场景。
802.11无线局域网缩写词及中文含义(一)解析

802.11无线局域网缩写词及中文含义(一)解析802.11无线局域网缩写词及中文含义(一)ACK (acknowledgment)应答AID (association identifier)关联识别码AP (accss point)访问点ATIM (announceent traffic indication message)广播传输指示消息BSA (basic service area)基本服务区BSS (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BSSID (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cation)基本服务集识别码CCA (clera channel assessment)干净信道评价CCK (complemenetary code keying)补码键控CF (contention free)无竞争CFP (contention-free period)无竞争期CID (connection identifier)连接标识符CP (contention period)竞争期CRC (cyclic redundancy code)循环冗余码CS (carrier serse)载波侦听CTS (clear to send)允许发送CW (contention window)竞争窗口DA (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地址DBPSK (differential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DCE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数据通信设备DCF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分布式协调功能DCLA (direct current level adjustment)直接电平调整DIFS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interframe space)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LL (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DP (desensitization)减敏现象DQPSK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差分正交相移键控DS (ditribution system)分发系统DSAP (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目的服务访问点DSM (distribution system medium)分发系统媒介DSS (distribution system service)分发系统服务DSS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直接序列扩频DTIM (delivery traffic indication message)交付传输指示信息ED (energy detection) 能量检测EIFS (extended interframe space)扩展帧间间隔EIRP (equivalent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RS (extended rate set)扩展速率集ESA (extended service area) 扩展服务域ESS (extended service set) 扩展服务集FC (frame control) 帧控制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帧校验序列FER (frame error ratio) 帧差错率FH (frequency hopping) 跳帧FHSS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跳帧扩频FIFO (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GFSK (Gaussian frequency shift keying)高斯频移键控HEC (Header Error Check)头部差错校验HR/DSSS (High Rate direct sequence spreadd spectrum using the Long Preamble and header)使用长前导和长头部的高速直接序列扩频HR/DSSS/short (High Rate direct sequence spreadd spectrum using the optional Short Preamble and header mode)使用可选的短前导和短头部的高速直接序列扩频HR/DSSS/PBCC (High Rate direct sequence spreaddspectrum using the optional 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ing mode and the Long Preamble and header) 使用可选分组二进制卷积编码方式和长前导和长头部的高速直接序列扩频HR/DSSS/PBCC/short (High Rate direct sequence spreadd spectrum using the optional 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ing mode and the optional Short Preamble and header)使用可选分组二进制卷积编码方式和可选短前导和短头部的高速直接序列扩频IBSS (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独立基本服务集ICV (integrity check calue)完整性检验值IDU(inteface data unit) 接口数据单元IFS (interframe space)帧间间隔IMP (intermodulation)互调保护IR (infrared)红外线(的)ISM (industrial,scientific.and medical)工业科学医疗IV (initialization vector)初始化矢量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LLC (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LME (layer management entity)层管理实体LRC (long retry count)长重发计数器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位比特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介访问控制MDF (management-defined field)管理定义域MIB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协议层管理实体MMPDU (MAC management protocol data unit)媒介访问控制管理协议数据单元MPDU (MAC protocol data unit)媒介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SB(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位比特MSDU(MAC service data unit)媒介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N/A(not applicable)不可用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网络分配矢量PC(point coordinator)集中协调器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集中协调功能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调数据单元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PHY-SAP(physical layer service access point)物理层服务访问点PIFS(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 space)集中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物理层收敛协议PLME(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 entity)物理层管理实体PMD(physical edium dependent)物理媒介依赖PMD-SAP(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service access point)物理媒介依赖服务访问点PN(pseudo-noise [code sequence])随机噪声(码序列)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物理层收敛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pm(paresper million)百万分率,百万分之。
Wifi802.11标准介绍

MIMO
• MIMO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和多渠道。MIMO的多进 多出是针对多径无线信道来说的。将一个传输信息流经过编码形 成N个信息子流。这N个信息子流由N个天线发射出去,由M个接 收天线接收。多天线接收机利用先进的时空编码处理能够分开并 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最佳的处理。( 降低误码率,提高 效率,抑制信道衰弱)
802.11a –5GHz, 最大54Mbps,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 用) ,1999年
802.11g – 2.4GHz,后向兼容802.11b,最大54Mbps,OFDM和DSSS,2003年 802.11n – 2.4GHz与5GHz,后向兼容802.11a/b/g,最大600Mbps(理论),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多输入多输出)+OFDM,2009年 802.11ac – 5GHz,后向兼容802.11a,最大值1Gbps(理论),MIMO+OFDM,信道合并
结构分析
WIFI协议栈
• MAC:传送数据以及分配信道的使用 权; • PLCP:物理层收敛程序(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Procedure), 用于比特位的无线传输; • PMD:利用天线传送数据至媒介,指 示MAC是否检测到信号。
WIFI802.11a/g OFDM
A
B 那
C
MAC子层 功能
扫描(Scanning) 身份认证 (Authentication)
关联(Association)
MAC子层 功能
安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隐藏SSID 安全等级:很低。
WLAN802.11技术标准解读

Feature
Mandatory
Channel bandwidth 20MHz,40MHz,80MHz
FFT size
64,128,256
Data subcarriers/pilot
Modulation type
52/4,108/6,234/8 BSPK,QPSK,16QAM,64QAM
MCS supported
⚫ PHY层 ⚫ MAC层 ⚫ 媒体访问控制
802.11基本元素
⚫ 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 ⚫ BSA(Basic service area ):基本服务区域 ⚫ ESS(Extended Service Set):扩展服务集 ⚫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 ⚫ BSSID (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 :基本服务集标识符
DSSS调制方式
⚫ DSSS采用的调制方式为:BPSK、QPSK
传输 01
180° 传输 1
0° 传输 0
90°
传输 10
180°
0°
传输 00
BPSK
传输 11 270°QPSK
数据速率 1Mbps 2Mbps 5.5Mbps 11Mbps
编码方式 Barker Barker
4-bits CCK 8-bits CCK
3个不重叠信道
1
6
11
Page5
802.11n
⚫ 802.11n最高速率可达600Mbps ⚫ 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支持2.4GHz和5GHz ⚫ 802.11n采用MIMO与OFDM相结合 ⚫ 传输距离大大增加,网络的吞吐量性能提高
802.11协议标准详解

IEEE802.11系列协议标准的发展
802.11,定义微波和红外线的物理层和MAC子层(2.4GHz,2Mbit/s,1997) 802.11a,定义了微波物理层及MAC子层(5GHz,54Mbit/s,1999) 802.11b,物理层补充DSSS(2.4GHz,11Mbit/s,1997) 802.11b+,物理层补充PBCC(2.4GHz,11Mbit/s,2002) 802.11c,关于802.11网络和普通以太网之间的互通协议(2000) 802.11d,关于国际间漫游的规范(2000) 802.11e,对服务等级QoS的支持(2004) 802.11f,基站的互联性(2003) 802.11g,物理层补充OFDM(2.4GHz,54Mbit/s,2003) 802.11h,扩展物理层和MAC子层标准(5GHz,欧洲,2003) 802.11i, 安全和鉴权方面的补充(2004) 802.11j,扩展物理成和MAC子层标准(5GHz,日本,2004) 802.11k,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微波测量规范(2005) 802.11m,基于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维护规范(2006) 802.11n,导入MIMO(多输入输出)技术(2.4G/5GHz,100300Mbit/s,2007)
IEEE802.11的工作方式
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 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 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它的 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一个无线接 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 (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 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无线的终端可以是 802.11 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或者是在非 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
802.11名词解析

802.11名词解析MAC:媒介访问控制层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两类对称加密算法TKIP:核心仍然是RC4算法 CCMP:核心为AES算法LLC:802标准所描述的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它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RTS/CTS:请求发送/允许发送协议 Mesh: Mesh网络即”无线网格网络”,它是“多跳(multi-hop)”网络,是由ad hoc网络发展而来,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像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无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
无线mesh可以与其它网络协同通信。
是一个动态的可以不断扩展的网络架构,任意的两个设备均可以保持无线互联。
Ad-Hoc(点对点)模式:ad-hoc模式就和以前的直连双绞线概念一样,是P2P的连接,所以也就无法与其它网络沟通了。
一般无线终端设备像PMP、PSP、DMA等用的就是ad-hoc模式。
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我想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莫过于两台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实施无线互联,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Internet就可以共享带宽。
如下图所示,一个基于Ad-Hoc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便完成了组建。
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是由ITU-R (ITU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国际通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定义的。
此频段主要是开放给工业、科学、医学三个主要机构使用,属于Free License,无需授权许可,只需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要对其它频段造成干扰即可。
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DCF:分布式协调功能 PCF:点协调功能 HCF:混合协调功能 QoS:服务质量802.11具备两种载波监听功能:物理载波监听与虚拟载波监听。
只要其中有一个监听功能显示媒介处于忙碌状态,MAC就会将此状况汇报给较高层的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C:媒介访问控制层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两类对称加密算法TKIP:核心仍然是RC4算法 CCMP:核心为AES算法LLC:802标准所描述的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它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RTS/CTS:请求发送/允许发送协议 Mesh:Mesh网络即”无线网格网络”,它是“多跳(multi-hop)”网络,是由ad hoc网络发展而来,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像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无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
无线mesh可以与其它网络协同通信。
是一个动态的可以不断扩展的网络架构,任意的两个设备均可以保持无线互联。
Ad-Hoc(点对点)模式:ad-hoc模式就和以前的直连双绞线概念一样,是P2P的连接,所以也就无法与其它网络沟通了。
一般无线终端设备像PMP、PSP、DMA等用的就是ad-hoc模式。
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我想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莫过于两台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实施无线互联,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Internet就可以共享带宽。
如下图所示,一个基于Ad-Hoc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便完成了组建。
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是由ITU-R (ITU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国际通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定义的。
此频段主要是开放给工业、科学、医学三个主要机构使用,属于Free License,无需授权许可,只需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要对其它频段造成干扰即可。
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 DCF:分布式协调功能 PCF:点协调功能 HCF:混合协调功能 QoS:服务质量802.11具备两种载波监听功能:物理载波监听与虚拟载波监听。
只要其中有一个监听功能显示媒介处于忙碌状态,MAC就会将此状况汇报给较高层的协议。
NAV:网络分配矢量 SIFS:短帧帧间间隔 PIFS:PCF帧间间隔 DIFS:DCF帧间间隔 EIFS:扩展帧间间隔AAA:身份验证、授权于计费 AP:接入点 ACK:确认Ad hoc:临时性网络;对等网络;独立型网络 AES:高级加密标准 AID:关联标示符AKM:身份验证与密钥管理 AS:身份验证服务器 ASN:抽象语法标记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ATIM:通知传输指示消息 BSS:基本服务集 BER:位错误率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 BSSID:基本服务集标识符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CK:补码键控CCM:Counter Mode with CBC-MAC,这是一种经认证的块密码模式,定义与RFC3620,可以搭配任何一种128位的块密码,不过通常与AES搭配使用。
CCMP:Counter Mode with CBC-MAC Protocol,802.11i将CCMP定义为AES搭配CCM的操作模式。
这是目前无线网络中,最为坚固的加密协议。
CF:无竞争CFP:无竞争中期 CRC:循环冗余校验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 CTS:清除发送 DA:目的地地址DBPSK:查分二进制相移键控 DCF:分布式协调功能DFS:动态频率选择;动态选频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IFS:分布式帧间间隔DQPSK:查分正交相移键控 DS:分布式系统 DSSS:直接序列扩频DTIM:延迟传输指示映射。
信标帧中如果包含DTIM,表示接入点即将传送其暂存的广播与组播帧。
EAP: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
这是802.1X所使用的“框架身份验证协议”,用来提供网络身份验证。
实际的验证操作授权给称为“认证方式”的子协议负责。
EIFS:扩展帧间间隔。
EIFS在四种帧间间隔中延迟最久,主要用于传输过程出现错误时。
EIRP:有效等向辐射功率。
任何天线系统均会形成无线电波的传送轨迹,该轨迹中的功率即为有效等向辐射功率。
ERP:有效辐射功率。
用来描述天线所传送的无线电波强度。
ESS:扩展服务集。
逻辑上由一群接入点串联而成的组合。
只要所有工作站呗设定成认得彼此,即可在ESS链路层漫游。
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是由多国共同组成的标准定制机构,有权管理与制定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电信标准。
GSM标准的制定既是ETSI主导的。
以ETSI为首制定的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称为高性能无线局域网络,与802.11相互竞争。
FCC:联邦通信委员会。
美国的电信主管机关。
联邦法规第四十七篇所公布的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为美国主要的电信管理法规。
无线局域网络必须符合FCC Rules第15节有关RF设备的相关规定。
FCS:帧校验序列。
这是附加于IEEE802网络上的帧中,用来侦测数据是否损毁的校验码。
如果接收端所计算出的FCS与帧中所记载的不同,便可推论出该帧已经损毁并将其丢弃。
FH:调频。
FHSS:调频扩频。
利用时间长短不一的窄带信号,将RF能量扩展于宽带中的技术。
FIPS:联邦信息处理标准。
美国联邦政府及其契约商等非军事机构所使用的公开标准。
four-way handshake:四次握手。
这是802.11i所定义的将成对主密钥展开为完整的密钥层次结构的密钥交换过程。
四次握手让申请者与认证者借此协调出动态产生的加密密钥。
GFSK:高斯频移键控。
这是以符号周期载波信号的频率进行数据编码的调制技术。
相对而言,GFSK较能抗拒模拟噪声,因为大部分模拟噪声由调幅方式产生。
GMK:组主密钥。
认证者用来产生组临时密钥的密钥。
GTK:组临时密钥。
由组主密钥结合组随机号码所衍生出来的密钥。
GTK用来产生组秘钥层次结构,其中包含用来保护广播与组播数据的密钥。
HR/DSSS:高速直接序列扩频,意指802.11b设备所传输的信号。
虽然在许多方面类似先前的2-Mbps传输方式,但由于采用较为先进的编码技术,因此能够提供较高的数据率。
IAPP:接入点内部协议。
接入点彼此间所使用的通信协议,用来提供漫游服务。
802.11F制定了一份IAPP标准,不过并未被广泛采用。
IBSS:独立基本服务集。
没有接入点参与其中的802.11网络。
有些厂商将IBSS称为临时性或对等式网络(ad hoc network)。
ICV:完整性校验值。
在WEP加密之前,针对个别帧所计算出的校验码。
ICV的设计,是为了让接收端可以侦测出帧是否异样,以避免帧遭他人篡改。
不过WEP用来产生ICV的算法本身有瑕疵,因此大幅削弱了WEP防止篡改的功用。
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制定IEEE802网络标准的专业机构。
IR:红外线。
相较于可见红光,波长较长且频率较低的光线。
可见红光的波长大约不超过700nm。
ISI:符号间干扰。
由于多重路径的延迟效应,所传送的符号可能因相互干扰而毁损。
如何避免符号间干扰是无线局域网络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采用OFDM的无线局域网络。
ISM:工业、科学与医疗。
FCC规定第15节中特别为工业、科学与医疗用途保留了无须取得许可证即可使用的频带。
2.4GHz ISM频带原本保留给微波炉使用,以免只是为了加热一点食物,就得大费周章地通过FCC的层层关卡。
不过既然无须取得授权,使用本频带的设备也就不在少数,其中包括802.11无线局域网络。
ITU:国际电信联盟。
前身是CCITT。
严格来说,ITU只提供建议而非强制规定或电信标准。
不过许多国家赋予ITU提案与法律同等的效力。
IV:初始向量。
通常是指加密标头中公开的密钥材料,主要用于块密码。
WEP虽然采用流密码,不过还是在帧头中公开了密钥的24位初始向量。
LCC:逻辑链路控制。
IEEE所制定的规范,在Ethernet上可以借由LLC达到协议多路复用。
802.11帧所携带的数据即是经过LLC封装的数据单元。
KCK:EAPOL密钥确认密钥。
在四次握手过程中用来产生“消息完整性校验值”的密钥,衍生为成对层次结构的一部分。
亦称为“key MIC key”。
KEK:EAPOL密钥加密密钥。
在四次握手过程中用来加密密钥的密钥,衍生为成对层次结构的一部分。
它也可以作为成对密钥。
MAC:媒介访问控制。
IEEE网络中,用来仲裁带宽用量及判定传输媒介使用权属的功能。
MIB:管理信息库。
一个用来指定设备的功能与配置参数的ASN规范。
通常与SNMP或其他网络管理系统搭配使用。
MIC:消息完整性校验码。
针对一组欲保护数据计算出来的散列值,用以防止数据遭人篡改。
在大多数密码系统中,这类散列值称为消息认证码。
为避免与媒介访问控制的缩写MAC混淆,802.11采用“MIC”的写法。
Michael:消息完整性校验算法,由TKIP规范。
MIMO:多进/多出。
一种无线配置,使用多组传输与接收天线来同时传输多组数据流。
MIMO天线的配置通常简写为YxZ,其中Y与Z 为整数,分别代表传输天线与接收天线的数量。
MPDU:MAC协议数据单元。
帧的代名词。
不过MPDU并未包含PLCP标头。
MSDU:MAC服务数据单元。
由MAC接收之后传送给网络上其他MAC的数据。
MSDU只由较高层的协议数据组成。
举例来说,802.11管理帧就不包含MSDU。
NAV:网络分配向量。
NAV主要用于实现虚拟载波监听功能。
如果传输媒介处于忙碌状态,工作站就会延迟访问。
为了确保稳定性,802.11提供了两种载波监听功能。
第一种是物理载波监听功能,判断工作站是否正在解读合法的802.11信号?以及类似情况,是以物理监听到的信号是否超过能量阈值作为判断准则。
第二种是虚拟载波监听功能,判断传输媒介是否处于忙碌状态,是以NAV作为判断依据。
大多数帧会在NAV字段中指定一段时间,礼貌性要求其他工作站在这段期间暂时停止访问传输媒介,直到该帧被传送出去为止。
接收到NAV的其他工作站得知此一消息之后,便会暂缓访问传输媒介以避免冲突发生。
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这是一个美国政府机构,负责为联邦政府制定技术标准。
NIST标准被大多数非政府机构与各级政府机关采用。
OFDM:正交频分复用。
将宽频带分割后,通过这些较窄的子频带,以多路传送与还原数据技术传送。
802.11a与802.11g均采用OFDM技术。
而802.11n使用MIMO来传送多重OFDM 数据流。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由一系列网络标准所组成的模型。
鉴于IP网络已然存在,这些带有巴洛克风格(规模宏大且式样复杂)的网络标准也就乏人问津了,从来没有用于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