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质量控制(20200524195202)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摘要: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温度和时间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是为了确保热处理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实施的步骤。
一、引言热处理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项工艺,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提高其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特性,从而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然而,热处理质量的控制成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建立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的重要性1. 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规定了具体的热处理参数、工艺流程和检测标准,确保了不同批次的产品在热处理过程中得到相同的处理条件,从而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具有一致性。
2. 确保产品的可靠性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时间等参数的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的材料结构和性能。
通过严格按照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可以降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3. 提高生产效率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规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和参数,通过合理的控制可以减少热处理过程中的浪费和缺陷产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三、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的主要内容1.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设定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应包括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设定,如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等。
这些参数是热处理过程中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设定。
2. 热处理设备的选用和维护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应规定合适的热处理设备的选用和使用要求,并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和稳定。
3. 检测和评估方法的制定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包括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和材料性能评估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验证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性并评估产品的质量。
4. 记录和文件管理要求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要求进行完整的记录和文件管理,包括热处理参数、设备运行情况、检测结果等信息的记录和保存,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1. 热处理温度可得控制好啊!就像烤面包一样,温度太高面包会烤焦,温度太低又烤不熟,咱这热处理要是温度不合适,那工件质量能好吗?比如在处理钢材时,温度必须精确把控。
2. 时间也是个关键因素呢!时间太短效果达不到,时间太长又可能适得其反,这不就跟煮鸡蛋似的,煮的时间不够蛋黄还是稀的,煮久了口感又不好啦。
像对铝材进行热处理,时间就一定要把握恰当。
3. 冷却速度不能忽视呀!快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出来的效果那可差得远呢,就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个道理。
好比处理某种合金,冷却速度要选对才行。
4. 加热和冷却要均匀呀,总不能一边熟了一边还是生的吧,这工件要是受热冷却不均匀,质量能过关吗?就像烤披萨,得让每一处都受热均匀才行呢。
对模具进行热处理时就得特别注意这一点。
5. 气氛控制也至关重要哇!不同的气氛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难道不是吗?就如同在不同的氛围中我们会有不同的心情一样。
像处理精密零件时对气氛的要求就非常严格。
6. 操作人员得专业呀!优秀的操作人员就如同一位高超的厨师,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不专业能行么?他们可是热处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哟。
7. 设备的维护也不能马虎啊!设备就好比战士手中的武器,不好好维护怎么能打胜仗呢?对热处理设备定期维护检查是必须要做的。
8. 质量检测绝对不能少哇!不检测怎么知道好不好呢,这就跟不考试怎么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一个道理。
每一批热处理后的工件都要仔细检测。
总之,热处理质量控制太重要了,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保证工件的质量过硬啊!。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二)2024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二)引言概述:热处理质量控制是确保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获得所需性能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的五个主要方面,包括热处理过程监控、材料准备、热处理设备校准、质量检验以及异常处理。
这些规程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正文:1. 热处理过程监控a. 温度监测:使用合适的温度计或热电偶对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b. 时间控制: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的性能,控制热处理过程的时间。
c. 加热速率:对不同材料和零件进行加热时,应控制合适的加热速率以避免热应力和变形。
d. 冷却速率:根据材料的硬化方式,控制冷却速率以获得所需的性能。
2. 材料准备a. 清洁处理:在进行热处理之前,应确保材料表面清洁,以避免杂质对热处理过程的影响。
b. 切割和加工:根据产品需求,通过切割和加工将材料制成合适的形状和尺寸。
c. 预热处理:对于某些材料,如不锈钢,进行预热处理以改善其可加工性和热处理效果。
3. 热处理设备校准a. 温度校准:定期对热处理设备中的温度计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b. 加热速率校准:通过校准加热功率和时间,确保热处理设备的加热速率符合要求。
c. 冷却速率校准:通过调整冷却介质的流量和温度,控制热处理设备的冷却速率。
4. 质量检验a.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对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硬度测试,以评估其力学性能。
b. 显微组织观察:通过金相显微镜对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显微组织观察,以评估其晶粒尺寸和相组成。
c.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对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5. 异常处理a. 异常情况记录和报告:对于热处理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人员,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处理。
b. 异常样品保留:对于出现异常的热处理样品,应保留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供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c. 异常情况分析与改进:对于经常出现的异常情况,需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以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热处理是一种利用加热和冷却来改变物质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热处理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下面将介绍热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温度控制是热处理中关键的一个方面。
不同材料的热处理温度范围是不同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温度测量设备来实时监测温度,并通过调整加热设备的参数来控制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其次,保持适当的停留时间也是热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措施。
停留时间指的是将材料暴露在特定温度下的时间。
不同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要求不同的停留时间。
过短的停留时间可能导致材料未充分相变,从而影响性能;而过长的停留时间则可能导致过度相变,使材料变得脆性。
因此,需要根据材料和工艺要求合理控制停留时间。
另外,冷却速度也是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冷却速度会影响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形成。
过快的冷却速度可能导致材料变硬而脆,过慢的冷却速度则可能导致材料变软而延展性增加。
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冷却方法和设备来控制冷却速度,以获得所需的材料性能。
此外,热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预处理和后处理。
预处理包括材料表面的清洁和去除氧化物等处理,以提高热处理的效果。
后处理主要是对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调质、淬火、固溶等处理,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性能。
对于这些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工艺环节的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停留时间、冷却速度,以及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可以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性能和质量。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热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进行质量追溯和问题分析,不断提升热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二)2024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二)引言: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加工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和处理时间,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为确保热处理的质量,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
本文将阐述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的具体内容。
正文:1.温度测量与控制- 确定热处理过程中的目标温度- 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 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 使用合适的加热设备进行温度控制2.时间控制与监测- 确定热处理的持续时间- 使用计时设备进行时间控制- 监测热处理时间的准确性- 进行时间记录与分析- 针对不同材料和处理要求,制定相应的时间控制方法3.冷却控制与评估- 确定合适的冷却速率- 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 监测冷却速率的准确性- 进行冷却效果的评估与记录- 针对不同材料和处理要求,制定相应的冷却控制方法4.处理环境控制- 确保热处理过程的干净和无尘- 控制热处理过程的湿度- 避免杂质和粉尘对材料的污染- 定期清洁和维护热处理设备- 加强对处理环境的检查和监测5.质量检验与分析- 定期进行热处理质量的检验- 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 对处理后的材料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 分析并记录测试结果-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热处理程序的调整和优化总结: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稳定性和产品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温度测量与控制、时间控制与监测、冷却控制与评估、处理环境控制以及质量检验与分析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确保热处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用户需求。
热处理质量控制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定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热处理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热处理工艺基本要求:热处理是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使热处理这道加工工序顺利有效的执行,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a. 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熟悉本职业务,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热处理生产、技术和检验人员。
b. 热处理工艺文件。
本厂所处理的产品材料45钢、40Cr,所用热处理工艺文件为自编表格:45钢、40Cr热处理工艺规程表。
c. 热处理加热设备: RT3-180-9全纤维中温台车炉(淬火加热炉)一台、RJ2-120-6井式回火炉一台。
d. 热处理淬火槽和淬火介质:发黑、法兰槽7个,热处理淬火槽3个(其中一个为备用槽,另外两个为生产中使用的淬火槽),淬火介质为浓度10%盐水。
e. 检验设备及器具:盐水密度计,温度计(测淬火介质温度),台式洛氏硬度计一台,便携式里氏硬度计一台。
2.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热处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处理质量控制,就是对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一切影响零件热处理质量的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全过程全员参与热处理质量工作,把质量保证的重点从最终检验的被动把关,转移到生产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上来,把零件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
从而确保零件热处理质量,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可靠和寿命。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1 待热处理工件的核查或验收为了确保热处理质量,工件进入热处理车间后首先应对热处理前的原始资料、工件外观、形状及尺寸进行核查或验收。
通常这些项目都标注在相应的工艺技术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中,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热处理生产。
2.1.1 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包括待热处理工件的试验数据、供货状态、热处理前的加工方式和加工质量及预先热处理类型。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一、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热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方法,以确保热处理后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经过热处理工序的产品,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
三、职责1、热处理部门:负责热处理过程的实施,包括制定热处理工艺、操作设备、监控热处理参数等。
2、质量部门:负责对热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热处理质量符合要求。
3、设计部门:负责提供热处理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四、程序步骤1、设计部门应明确热处理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并在产品设计文件中予以规定。
2、热处理部门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制定热处理工艺,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参数。
3、质量部门应对热处理工艺进行审核,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4、热处理部门应按照制定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监控热处理过程中的参数,如温度、时间等。
5、质量部门应对热处理后的产品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6、如果发现热处理后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
7、质量部门应对热处理过程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热处理质量持续改进。
五、记录和报告1、热处理部门应记录热处理过程中的参数,如温度、时间等,并保存记录。
2、质量部门应对热处理后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质量报告中。
3、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向质量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4、质量部门应对热处理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
六、持续改进5、根据质量报告的反馈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6、定期对热处理设备和工艺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7、不断更新热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热处理质量和效率;8、对热处理过程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9、通过与同行业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公司的热处理水平。
七、培训与沟通1.对新员工进行热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对现有员工进行定期的热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3.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协作,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4.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摘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热处理质量控制规程的重要性和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程,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热处理过程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1. 引言热处理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项工艺技术,通过对金属或合金进行加热和冷却,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热处理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要求的关键环节。
2. 质量控制原则2.1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适用于热处理工艺的质量管理程序和要求。
2.2 严格的工艺和设备控制:确保热处理工艺参数和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的控制。
2.3 合理的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建立记录以供追溯。
2.4 严格的材料控制:对热处理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包括材料质量、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等。
2.5 完整的记录和档案:对热处理过程的关键参数、操作记录和检验结果进行完整的记录和归档,以供质量追溯和问题排查。
3. 质量控制程序3.1 热处理工艺设计: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制定热处理工艺设计方案,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的确定。
3.2 材料检验:对待热处理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3 设备校验和维护:定期对热处理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4 热处理过程控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等环节的控制。
3.5 检验和测试:对热处理后的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包括检查材料硬度、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等。
3.6 记录和归档:对热处理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归档,以备质量追溯和问题排查使用。
4. 质量控制指标4.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确保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符合工艺要求,并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4.2 冷却速度:确保在冷却过程中控制合适的速度,以避免产生过火或冷却不足等缺陷。
4.3 显微组织:通过金相显微组织检验,评估热处理的效果和结构形态是否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定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热处理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热处理工艺基本要求:热处理是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使热处理这道加工工序顺利有效的执行,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a. 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熟悉本职业务,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热处理生产、技术和检验人员。
b. 热处理工艺文件。
本厂所处理的产品材料45钢、40Cr,所用热处理工艺文件为自编表格:45钢、40Cr热处理工艺规程表。
c. 热处理加热设备: RT3-180-9全纤维中温台车炉(淬火加热炉)一台、RJ2-120-6井式回火炉一台。
d. 热处理淬火槽和淬火介质:发黑、法兰槽7个,热处理淬火槽3个(其中一个为备用槽,另外两个为生产中使用的淬火槽),淬火介质为浓度10%盐水。
e. 检验设备及器具:盐水密度计,温度计(测淬火介质温度),台式洛氏硬度计一台,便携式里氏硬度计一台。
2.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热处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处理质量控制,就是对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一切影响零件热处理质量的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全过程全员参与热处理质量工作,把质量保证的重点从最终检验的被动把关,转移到生产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上来,把零件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
从而确保零件热处理质量,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可靠和寿命。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1 待热处理工件的核查或验收为了确保热处理质量,工件进入热处理车间后首先应对热处理前的原始资料、工件外观、形状及尺寸进行核查或验收。
通常这些项目都标注在相应的工艺技术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中,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热处理生产。
2.1.1 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包括待热处理工件的试验数据、供货状态、热处理前的加工方式和加工质量及预先热处理类型。
2.1.1.1 待热处理件的试验数据1.化学成分待热处理件的材质应符合国标或部标的规定,要对规定的项目进行验收,必要时进行化学成分复查。
因为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
此外钢的化学成分还影响热处理工艺性能。
2.非金属夹杂物钢中常见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和硅酸盐。
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经轧制或锻造后形成带状分布,出现各向异性,不但降低钢的力学性能,而且淬火时引起畸变,沿非金属夹杂物方向易产生纵向裂纹。
3.偏析钢中的枝晶偏析和区域偏析,影响钢的热加工质量,尤其工具钢中碳化物分布不均,热加工后形成带状组织,造成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耐磨性。
热处理时易过热,增大畸变开裂倾向,引起回火不足,降低钢的红硬性。
2.1.1.2 热处理前的供货和加工状态热处理前的供货和加工状态可能是铸造、锻造、热挤压、冷拔、切削和焊接等。
它们的许多质量缺陷对热处理质量有影响。
如铸件中的缩孔、夹渣;锻件中的折叠、带状组织;焊接件中的层状撕裂、气孔;机械加工中形成的变质层等,在热处理时易产生过热、畸变、开裂、软点,并降低工件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2.1.2 待热处理件的外观、形状及尺寸要求(1)外观应无裂纹,无影响热处理质量的锈斑,氧化皮及碰伤等缺陷。
(2)工件简图应注明。
主要尺寸、特殊形状部位、截面悬殊部位、孔的形状和位置。
(3)待热处理件的尺寸与精度应注明加工余量、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及形状精度等。
通过对外观、形状、尺寸的核查,便于热处理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热处理畸变,避免淬火开裂。
2.2 正确选择加热参数2.2. 1 加热温度一般工件热处理加热温度是根据化学成分(即合金相态图)确定的,如淬火加热温度,亚共析钢为A 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是A c1+(30~50℃)。
但是同一种钢材的淬火加热温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获得良好的组织与性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优化加热温度。
(1)快速加热的淬火加热温度比一般炉内加热淬火温度高。
如45钢一般炉内淬火加热温度是820~840℃,而高频感应加热可提高到880~920℃或更高。
(2)根据后序工艺要求确定淬火加热温度。
碳钢和低合金钢油淬比水淬的加热温度可高些,分级或等温淬火的加热温度比普通淬火高;为了减少淬火畸变和开裂倾向,形状复杂的工件可适当降低淬火加热温度;为了提高淬透性差的钢制工件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
可适当提高淬火加热温度。
(3)根据组织和性能要求确定淬火加热温度。
2.3 加热速度大多数工件常采用快的加热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提高加热速度,加热时的应力会增大。
为了防止形状复杂的高合金钢工件和大截面工件加热时的畸变开裂,采用低温入炉随炉升温的方式或进行预热。
2.4 加热缺陷及其控制2.4.1 过热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大淬火时的畸变开裂倾向。
引起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如误把高碳钢当做低、中碳钢进行淬火加热)。
过热组织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再在正常加热条件重新奥氏体化,可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具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然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
产生断口遗传的根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使MnS之类的夹杂物溶人奥氏体并富集于晶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沿晶界析出。
重新加热也不能改变这种分布状况,受冲击时仍沿原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遗传性具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的钢材重新奥氏体化时,以慢速加热至常规的淬火加热温度,甚至低于正常加热温度,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
为了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
2.4.2 过烧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
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
过烧组织无法挽救,只能判废。
2.4.3 脱碳和氧化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
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耐磨性降低,而且因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易形成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中的铁及合金元素与介质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膜的现象称为氧化。
高温(大于570)℃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易出现淬火软点。
表2-1防止和减少氧化脱碳的措施加热介质防止与减少措施空气1)工件埋入石英砂+铸铁屑+木炭粉装箱加热2)涂保护涂料3)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盐浴1)严格脱氧,定期捞渣2)中性盐添加含碳的活性组分,如木炭粉,CaC SiC等3)使用长效盐保护气氛1)使用深度净化的惰性气体,使02≤I0× l0-5露点 --50℃2)控制气氛碳势,使碳势接近或等于钢的碳含量火焰燃烧产物调节燃烧比,使炉气呈还原性2.5. 回火操作(1)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通常室温停留时间不超过4h。
(2)回火一般是空冷,对具有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种,在回火脆性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应采用油冷或水冷。
(3)大型热锻模多采用带温回火,当锻模冷至150℃左右即由淬火槽移人已加热到回火温度的炉中回火。
(4)局部加热淬火的小型工件也可采用自回火,自回火温度与回火色的对应关系见表2—25。
表2-25回火温度与回火色回火温度/℃220 240 255 265回火色亮黄草黄棕黄棕红回火温度/℃275 285 295 ≥325回火色紫红淀青深蓝灰色2.6. 淬火、回火后的附属工序(1)工件校直时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应不影响以后的机械加工和使用性能。
必要时可进行去应力处理。
(2)清洗和清理时,不应对工件产生有害影响。
2.7.调质过程中的质量检验1.外观检查工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和有害的伤痕(必要时可用磁粉探伤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检测)。
锻造余热淬火工件,表面不能有折叠等缺陷。
2.表面硬度硬度必须满足技术要求,表面硬度的误差范围,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件,不能超过表2—27的规定。
表2—27 淬、回火件的表面硬度误差范围淬、回火件硬度要求范围表面硬度误差范围HRC单件同一批件<35 35~50 >50 <35 35~50 >50特殊重要件3 3 3 5 5 5重要件 4 4 4 7 6 6一般件 6 5 5 9 7 73.金相组织中碳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淬火后一般应得到马氏体。
由于奥氏体化温度不同,马氏体形态和大小不一样,一般分为8级。
l级属于奥氏体化温度偏低,淬火组织是隐晶马氏体+细针状马氏体和不大于5%的铁素体(体积分数)。
而8级则属于过热组织,是粗大的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正常淬火时控制在2~4级,其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3.从管理上考虑热处理质量控制还应注意的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热处理控制还需注意的问题:包括所用的热处理设备、热处理装置、热处理记录(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和报告的填写、审核确认等。
4.热处理由分包方承担时热处理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热处理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和重新评价,分包方热处理工艺控制,分包方热处理报告、记录(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和报告的审查确认等。
5.安全措施5.1 工作前应穿戴好规定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工作衣、胶鞋、胶皮手套、围裙、眼镜等),并检查使用的设备工具等安全情况,确认无问题时方能开始操作。
5.2 工作前提前15min开动抽风机,排出工作场地的有毒气体。
5.3 表面处理使用的各种炉、槽禁止超负荷运行。
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找维修电工修理,其它人员不得乱动。
5.4 带有易燃易爆性质和中空密闭的零件不得放在炉内、槽内,以免引起火灾爆炸。
5.5 严禁在各种炉、槽上热饭或凉晒衣物。
5.6 槽体上缘到溶液的距离,在无搅拌的情况下为100~200毫米,在有搅拌的情况下,不应小于200毫米。
5.7 熟悉酸碱特性,配制溶液时,必须是先加水,后加酸。
5.8 发现酸液溅在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可用2%左右的硫代硫酸钠或2%左右的碳酸钠溶液洗涤,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再涂以甘油,严重被烧伤者,冲洗后立即去医院治疗。
5.9 碱性溶液粘附在皮肤上或眼上,应立即用温水冲洗,再用2%左右的醋酸或2%的硼酸溶液中和后再用冷水冲洗干净,待皮肤干燥后涂以甘油、医用凡士林等,严重者送医院就诊。
5.10 化学除油槽液(除氧化溶液外)升温时应有防止气体溢出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