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题型之选择文章标题
四招破解阅读理解“文章标题”选择题

文章标题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文章标题”选择题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属于主旨大意题,是深层理解题。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中主人公的特定心态、文章的大意和写作意图。
因为“文章标题”选择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学生面对其给出的四个选项时,常常会无从下手,乱选一通。
为了攻克阅读理解的“文章标题”选择题,同学们必须对近年英语高考题(以全国卷为例)有一定的了解,方能
明白了“文章标题”选择题在高考阅读理解中考查的频率和提问的方式后,同学们面对此类题目时,大可不必慌张。
因为解答“文章标题”选择题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通常,解答此类题有如下四种方法。
一、首尾法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浓缩版的主旨,而文章的主旨通常是通过文章的主题句来体现的。
四招破解阅读理解“文章标题”选择题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 蓝利霞
细节描写须状细、情真、意厚
●盐城市第四中学 胥煜辰
有人曾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问题,就亲子类的文章而言,应该去发掘什么样的料呢?得到的答案是,那种细节,并将其性状细腻地描摹出来。
即便是一个高明的作家,如果他不去用心地体验生活,细心地观察生活,而仅。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标题类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标题类题的解题技巧篇一: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一)阅读是获得更综合、更复杂、更精确信息的必要手段,考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不仅要看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还需要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篇目运用不同的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般来说,词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阅读理解中三个最重要且有相互联系的因素。
阅读的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1.跳读:就是快速的一步阅读法。
实际上是有选择阅读,找关键词。
用这种阅读方法回答who、what、when、where之类的问题最为有效。
2.略读:指比跳读慢些的二步阅读法。
即泛泛地、粗略地快速阅读,目的是了解大意,对文章有个总的概念。
此种阅读方法能回答why、how之类的问题。
3.精读:即最细致、最慢的深层阅读方法,目的是求得对所读文章的全部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在使用阅读技巧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2.找出主题句、确定中心思想。
3.推断单词、句子和文章的含义。
4.尽快选择答案。
(二)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及解题技巧1.记叙文记叙文又可分传记类和故事类。
传记类文章在阅读中时间是全文的关键,根据时间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事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类文章情节性较强,阅读时要注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这些都是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对于准确理解文章十分重要。
2.说明文说明文是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果或功用等进行介绍,解释或阐述的文章。
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
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定义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数字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数字说明文在阅读数字说明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数字的含义,从这些数字中可以找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释说明文解释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功用等。
许多科普文章都属于这一类。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学会解决what, how, why 等一类的问题。
它们是文章的关键。
如能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将会更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
高考语文-万能标题模板-200个优美标题

1.《__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__,我永远的天空》3.《都是__惹的祸》4.《笑傲__》5.《生活需要__》6.《何以解忧,惟有__》7.《假如我是__》8.《告诉你,我很__》9.《我眼中的__》10.《生活需要__》11.《__在我的身边》12.《__也是一种美》13.《__是最美的行囊》14.《与__同行》15.《__伴我成长》16.《__三步曲》17.《__和我有个约会》18.《我发现__》19.《真想做个__》20.《世上只有__》21.《为自己准备一个___》22.《永远的__》23.《__,我恨你》24.《__,做我自己》25.《__的风波》26.《我和__的距离》27.《__着并快乐着》28.《给自己找个__》29.《永远说__》30.《那一次,我__》31.《预习___》32.《带上__上路》33.《我与__面对面》34.《__是一盏明灯》35.《那段__的日子》36.《一个__的心灵独白》37.《__,让我欢喜让我忧》38.《爱上__》39.《欣赏__》40.《我眼里的__》41.《那__?那___?那___》42.《想起____》43.《_的遐想》44.《问世间__为何物》45.《给心情涂上__》46.《人生路上__多》47.《__,我的最爱》48.《__的故事》49.《__是一种养分》50.《那年,我__》51.《和__赛跑》52.《我__,我__》53.《有____才有远方》54.《__在,梦就在》55.《还有多少__可以重来》56.《明天,我__》57.《我的__我做主》58.《__,是这样炼成的》59.《不想__》60.《在“__”中搏杀》61.《人生没有__》62.《__是一瞬间的事》63.《有一种__叫成功》64.《__伴我少年行》65.《带上__上路》66.《__是一首歌》67.《__是一种美丽的痛》68.《__的回忆》69.《有__陪伴的日子》70.《__,没有什么不可以》71.《与__一起走过》72.《__,让我欢喜让我忧》73.《拒绝__》74.《让__为__着色》75.《我__故我在》76.《__,妙不可言》77.《读懂__》78.《我总是__》79.《__一族的幸福生活》80.《__也是一种美》81.《__永不下岗》82.《那次,我与__擦肩而过》83.《___在我胸》84.《____是一种牵挂》85.《__带给我的快乐》86.《___也是一种享受》87.《___让我如此美丽》88.《____,其实你不懂我的心》89.《最近比较__》90.《将__进行到底》91.《__,我的最爱》92.《下辈子我做__》93.《谁都可以__》94.《__是金》95.《拿什么拯救你,我的__》96.《怎一个“___”字了得》97.《少年壮志不言___》98.《留些____给自己取暖》99.《敬畏__》100.《__不需要理由》B,说出可以套用此题目的三个话题101. 你不必完美102.花儿努力地开103.“腾出一只手”给别人104.每天变傻一点105.最美的是你自己106.放开手,阳光灿烂107.人格的核心是自信108.遗憾也是一种美丽109.人间有味是红尘110.独处也是一种美111.我丑,并不伪装美丽112.花开花落两无言113.寒露不是秋天的句号114.此情可待成追忆115.背面也许很精彩116.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117.剪不断,理还乱118.淡妆浓抹总相宜119.悠悠寸草心120.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21.犹大的面孔122.苏格拉底的两道题123.试吃一句陶渊明,免费! 124.宋江过年125.孙悟空的异化126.八戒破产记127.红叶的遗憾128.蓝色之恋129.冬天里的那一点热130.关于一种深秋的纪念131.冬天的泪132.草之梦133.烛涕134.心田上的百合花开135.人生三盏灯136.生命的链条137.死神的帐单138.阳光下的守望139.在梦的远方140.运送灵魂的那支乐曲141.漫游的灯盏142.时间和爱的故事143.秋天的梦144.三种鸟的思想145.生命之翼146.尘世的风景147.生命因压力而精彩148.高尚的欺骗149.直击心灵的一瞬150.屋顶上的阳光151.一片雪花的重量152.智者的谜153.生命的化妆154.生命的痕迹155.蓝色的智慧156.爱的回音壁157.流泪的鱼158.幸福的开关159.平等的灵魂160.锋利的纸161.秋天里的春天162.虚掩着的门163.有裂缝的水罐164.飘香的生命165.排除论者小札166.感恩孤寂167.收藏昨天168.给美丽做道加法169.向生命鞠躬170.在变化中找到天堂171.呵护那一点点光172.补习微笑173.直播残思174.珍藏激动175.打开你观念的抽屉176.摆正期待的天平177.美丽一次架起心灵的桥梁178.捕捉理性的灵光179.留只眼睛看自己180.永远有多远?181.谁能打开你的窗182.别让心灵“欠帐”183.与天真签约184.那些蜻蜓,那些早晨185.行板悠悠,明净如歌186.一边是灿.一边是烂187.天蓝草碧,云白风清188.蜂声?树林189.孤雁?荷梦?小草190.阳光和乞丐191.现代化和蜗牛192.极限与句号193.长街短梦194.人生需要装饰195.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196.脚比路长197.无限风光在险峰198.守卫精神的火种199.落叶流浪记200.有风拂过。
高考小说之标题(知识+题目)

高中小说之标题一、知识结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
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
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
一、标题作用探究“6个角度”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高考语文精彩标题

高考语文精彩标题
1. "破晓之望:探索文学的无限可能"
2. "笔墨之间:文字的舞蹈与灵魂的共鸣"
3. "历史之镜:从过去看未来"
4. "情感之海:文学中的喜怒哀乐"
5. "文化之桥:跨语言、跨地域的文学交流"
6. "自然之声:人与大地的对话"
7. "道德之锚:文学中的伦理与价值观"
8. "艺术之翼:文学的创新与实验"
9. "智慧之源:文学中的哲学思考"
10. "命运之轮:文学中的命运与选择"
11. "心灵之窗:探索人性的深渊与高峰"
12. "时代之潮:文学与社会变革的互动"
13. "梦想之力:文学如何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14. "历史之轮:文学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
15. "人性之光:文学中的人物塑造与人性探索"
16. "情感之河: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共鸣"
17. "语言之谜:文学中的语言艺术与修辞技巧"
18. "文化之根:本土文学与全球视野的交融"
19. "未来之望:文学在科技时代的角色与可能性"
20. "心灵之旅:通过文学作品探索人类的心灵世界"
这些标题旨在提供一种启示性和吸引人的方式,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当然,每个主题都有无数深入探讨的可能性,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发挥。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拟标题之选择题15道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拟标题之选择题15道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潜)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⑤七八個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A.《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B.《逆境成就“高歌”》C.《进退皆有道,造化在一心》D.《传承中华文化》E.《归去田园,解放心灵》1.DE【解析】首先,细读材料,得出基本组合:①②句中蕴含的出世入世精神,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应A;①⑦句中蕴含的在乱世中不同的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方式,对应C;①④句可以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③⑥⑦句中面对现实挫折,陆游的无奈,苏轼的超然,屈原的抗争,谈谈诗人逆境中的高歌,对应B。
⑤⑥中辛弃疾和苏轼诗文中的“雨”给人带来的不同生活态度与思考。
D大而无当。
E仅仅针对①,缺乏组合,没有完成任务。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年来,名校游成为风尚。
暑假期间,各地游客带着孩子来到北京,想一睹中国最高学府的风采、感受名校氛围。
由于游客众多,清华、北大两校均采取了限流措施,“进清华、北大难”的问题显现出来。
在清华门口,凌晨三四点就有人开始排队,有时早上6点多就将近达到上午场次接待3000人数的限制;北京大学虽无人数限制,但规定了参观时段。
就“进清华、北大难”的问题,你有何感想,请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最佳标题教案

高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最佳标题标题特征:概括性,准确性,趣味性概括文章大意的名词(词组),包含于标题。
若有主题句,标题是主题句的浓缩。
关注:首段,尾段干扰项特点:扩大范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曲解文意1.2023(新课标全国Ⅱ卷)BTurning soil, pulling weeds, and harvesting cabbage sound like tough work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kids. And at first it is, says Abby Jaramillo, who with another teacher started Urban Sprouts, a school garden program at four lowine schools. The program aim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science skill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healthy lifestyles.Jaramillo’s students live in ne ighborhoods where fresh food and green space are not easy to find and fast food restaurants outnumber grocery stores. “The kids literally e to school with bags of snacks and large bottles of soft drinks,” she says. “They e to us thinking vegetables are awf ul, dirt is awful, insects are awful.” Though some are initially scared of the insects and turned off by the dirt, most are eager to try something new.Urban Sprouts’ classes, at two middle schools and two high schools, include handson experiments such as soil testing, flowerandseed dissection, tastings of fresh or dried produce, and work in the garden. Several times a year, students cook the vegetables they grow, and they occasionally make salads for their entire schools.Program evaluations show that kids eat more vegetables as a result of the classes. “We have students who say they went home and talked to their parents and now they’re eating differently,” Jaramillo says.She adds that the program’s benefits go beyond nutrition. Some students get so interested in gardening that they bring home seeds to start their own vegetable gardens. Besides, working in the garden seems to have a calming effect on Jaramillo’s specialeducation students, many of whom have emotional control issues. “They get outside,” s he says, “and they feel successful.”7. 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A. Rescuing School GardensB. Experiencing Country LifeC. Growing Vegetable LoversD. Changing Local Landscape[解析]主旨大意题。
高考小说阅读标题含义和标题作用题型归纳

⾼考⼩说阅读标题含义和标题作⽤题型归纳⾼考⼩说阅读标题含义和标题作⽤题型归纳⼀、常见题型1、⼩说以“”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简要分析。
2、“”作为⼩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谈谈你的理解。
3、有⼈认为⼩说以“”为题不如以“”为题好,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4、⼩说以“”为标题,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注意】关注四个⽅⾯1、标题本⾝内容,艺术特点。
2、标题与⽂本的联系:情节、⼈物、主旨、环境。
3、对于标题意蕴(含义),特别要关注表层义(字典义或常⽤义)、深层义(语境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意义、⽐喻义。
4、对于标题探究题,要考虑以下⼏⽅⾯: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物形象或性格,推动(暗⽰)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表现起画龙点睛作⽤,以某种艺术⼿法吸引读者。
⼆、答题模式1、含义类:表⾯义与真实义指代义、引申义、象征意义等⼀语双关,双重含义2、、意蕴类⽂中具体意思(表层义)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深层义)对揭⽰主题,塑造⼈物等作⽤。
3、⼩说标题作⽤(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
突出⼩说主题。
线索作⽤、设置悬念作⽤。
(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
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主题,隐含⽐喻象征义。
(3)以⼈物为标题:突出⼈物形象,暗⽰故事情节,紧扣中⼼,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4、标题优劣类(更换题⽬)这个题⽬是⽂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
这个题⽬有助于突出某个⼈物形象。
这个题⽬有助于突出⽂章的某个主题。
替代的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三、【⾼考典题】(2016全国卷1)阅读下⾯的⽂字,完成⽂后问题。
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有⼈问:“六安爷,⼜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 a train whistle. Then we would that school year, we, too, were
changing into social creatures and the stories and
poems stopped.
paper, and one of us would say: “Let’s start with a
train whistle today.” We would sit quietly together
and write separate poems or stories that grew out
We write long letters in which we often
discover our strangest selves. Each of us appears, sometimes in a funny way, in the other’s dreams. She and I agree that, at certain times, we seem to be parts of the same mind. In my most interesting moments, I often think: “Yes, I must tell .” We have
阅读
技巧点拨 如何给文章选标题 ?
给文章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title)几乎是必考题。 要正确选出标题,必须首先要理解文章大意,明
确文章主旨。
一篇文章必然会有一个主旨,最能体现主旨的
就是主题句,主题句多半在首、尾段或各段的开
头或结尾,少数情况下也在文中,甚至没有主题
句,此时就需要我们归纳各自然段的意思,自己
when it was becoming fashionable with our
classmates to learn acceptable social behaviors. We
said little at school, but she would come to my
house and we would sit down with pencils and
A
5
1. In the eighth grade, what the author did before developing proper social behavior was to ____. A. become serious about her study B. go to her friend’s house regularly C. learn from her classmates at school D. share poems and stories with her friend
B. we were unwilling to tear ourselves away
from London
C. our unpleasant feeling about London
disappeared
D. we parted with each other in London
2. A推理判断题。字面意思是“我们把伦敦作为礼物
1. D 细节理解题。从第2段,特别是最 后三句可知。
A
6
2. In Paragraph 3, “We gave London to each
other” probably means______ .
A. our exploration of London was a
memorable gift to both of us
A
4
When I lived for a time in London, I had a friend. He was in despair (失望) and I was in despair. But our friendship was based on the idea in each of us that we would be sorry later if we did not explore this great city because we had felt bad at the time. We met every Sunday for five weeks and found many excellent things. We walked until our despairs disappeared and then we parted. We gave London to each other.
概括其主旨了。
A
1
选择时,要仔细推敲各个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缩小选择范围,从而选出最佳答案。错误选项有 以下特征: ⑴ 断章取义: 虽含文中的某些单词,但不是文 章所谈内容。 ⑵ 范围太窄: 概括不全面,只是某个细节或某一 部分的内容。 ⑶ 范围太宽: 所表达的内容超出或多于文章阐述 的内容。 ⑷ 无中生有: 即文章中未提到,或找不到任 何依据的信息。
赠给了对方”; 由前两句中“found many excellent
things” “our despairs disappeared”可推断出: 伦敦之
旅对我们两人来说都是难忘的A 礼物。
7
For almost four years I have had remarkable
friend whose imagination illuminates mine.
never met.
A
8
3. 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the author and her friend _____. A. call each other regularly B. have similar personalities C. enjoy writing to each other D. dream of meeting each other
A
2
特别提由醒于断章取义的标题,其部分 或全部词汇来自于原文,具有较强的 迷惑性,同学们务必要注意。
A
3
模拟训练 (A) When I was in the eighth grade, I had a friend.
We were shy and “too serious” about our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