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 华应龙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精选7篇)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精选7篇)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1“角的度量”是在认识了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角的大小。
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点多,比较繁琐,在以前的学习中出现的较少,操作的要求比较高。
其中量角器的中心与三角形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以及读数是看内圈的刻度还是外圈的刻度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认识角的测量工具量角器,即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即度,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两个地方学生理解掌握的比较困难:一是量角器的摆放,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为突出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在设计教案时,凸显出以下特点:一、在活动中感受知识,建构新知首先我出示了一个三角形,一方面复习角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即度量角的大小,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积极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而不是仅仅用耳朵听听,这样的印象与体会才会更加深刻。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认识量角器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合作,自主探究量角器的相关知识,通过交流知道量角器的相关知识。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尊重学生的想法,多巡视,与学生一起发现,讨论。
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课堂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比如知识介绍的不够充分致学生在操作时频犯错误,拖延了课堂。
除此以外,由于本身的教室技能还不够成熟,对学生的反馈评价不够及时与准确。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精选22篇)《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1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
因为量角的过程是那么的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
即使量的方法是正确的,内外刻度又会不知所措。
《角的度量》学生学的效果并没有预想的好,因为之前看过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中有关于如何教量角器这一部分教学的内容,所以很自信,我首先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
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画角的情境,从而产生学习量角的需求。
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
第三层是探究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的关系以及与角的两边张开程度的关系。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观察、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唯恐学生不明白有些内容讲重复的太多,导致下面练习的时间不够。
2.当一个学生第一次尝试量角量错后,却忽略了他的再次量角。
3.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
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
4.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间的评价。
5. 各个教学环节联系不紧凑,过度的地方处理的不够理想当然,课无完课,人就是在错误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成长起来的。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努力在课堂中营造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而且很抽象、枯燥。
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并掌握知识,我设计“比眼力”的小游戏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习需要。
为了让量角器“活”起来,我精心设计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来深入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放开手,让他们自主探索,寻找量角的方法。
为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似退实进,教学过程设计中,我用了三个层次来进行引导。
思想高度决定课堂深度——华应龙、强震球《角的度量》教学赏析

个 合 适 的角 度 ,从 而 弓 l 出课 题 。 这 一 简 单 的 情 境 符
合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体 现 了 角 的 大 小 的作 用 ,造 成 学 生 思 维 上 的 对 比 与 冲 突 ,让 学 生 强 烈 地 感 受 到 角 的 大 小 是 影 响 下 滑 速 度 的 重 要 因 素 ,从 而 产 生 量 角 的需要。
跳远 比赛 的成 绩 :①参 加小歌 星比赛 ,7 个 评委依次
打 分为 8 0分 、 9 5分 、 8 9分 、9 2分 、 8 9分 、9 4分 、
9 1 分 。 ② 跳 远 比赛 跳 了 6次 ,成 绩 依 次 为 3 . 6米 、 2 . 9米 、4 . 2米 、3 . 9米 、4 . 4米 、4 . 1 米。
思想 高度决 定课堂深度
— —Biblioteka 华 应 龙 、 强 震 球 《角 的 度 量 》 教 学 赏 析
浙 江省 杭 州 市 长青 小 学 毕 宏 辉
《 角 的 度 量》 属 于 “ 空 间 与 图 形 ” 领 域 中关 于 操
作 技 能 方 面 的 知 识 ,内 容 相 对 比 较 枯 燥 , 且 对 学 生 来 说 ,要 正确 掌握 操 作 技 能 具 有 一 定 难 度 。 华 应 龙 、
强震 球老 师巧 妙 地利 用学 生 喜爱 玩 的 “ 射击”
游 戏 创 设 情 境 ,既 有 生 活 味 ,又 充 满 数 学 味 。学 生 尝试这 种游戏 , ’ 在 大 炮 角 度 的 调 整 中 、在 击 中 目标 的 激 动 中 ,初 步 明 确 了 角 度 的 重 要 性 , 同 时 产 生 了 学 习 角 度 知 识 的 心 理 需 求 。 课 伊 始 ,强 老 师 先 利 用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精选7篇)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篇1暑假里,我读的是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
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
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
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
读完后我的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
一、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我们平常的评价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
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
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
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
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
”“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
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
”“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别致的教学设计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
我印象最深的是“角的度量”这节课。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华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的情境。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第一篇: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我就是数学》读后心得在刚刚开始放寒假时感觉真的很是自在,无聊之时拿出XXX推荐的XXX老师的《我就是数学》当读完序时我已经初步了解XXX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读序三时XXX教授说XXX 连上厕所都要小跑时我真的被震撼了也被这样一个爱数学、爱教育的人吸引了,感觉到XXX已经把全身心都投在了数学上投在了教育上,XXX真的就是为数学而生,他真的就是数学。
在通读全书之后感觉好像得到了很多经验,感觉自己面对可爱顽皮的小学生定能应付自如,可是当开学后真正走进课堂面对眼前50多双渴望与好奇的眼睛时,心理真的有些慌了,第一节课讲下来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效果。
我在反思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此时我想到了XXX的书,想到了他是如何准备每一节课。
华教师的课之所以那样精彩,很多都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XXX。
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考可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触感染到量角的用途,经过多天的搜索、比力、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教师会商后又否定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触感染到量转自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课本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
而我1 / 19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在准备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新课时先是听了XXX的课,回去后又仔细的思考课上都应该怎样说好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可是整堂课下来感觉真的没有层次。
这时我知道课前慎思不应只是去背诵你要怎样去说而要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只有联系学生联系生活才能把每一节课准备好。
同时,XXX也十分注重课中的求索,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他也能从中受益,我认为,XXX的这一举动,既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对学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既显示了教师的一种精神,也显示了教师的一种气势。
所以,年轻的我更应该研究这种无声的教育为自己修炼一堂人生之课,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知识,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如何做人。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第一篇: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我就是数学》读后心得在刚刚开始放寒假时感觉真的很是自在,无聊之时拿出孙校长推荐的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当读完序时我已经初步了解华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读序三时肖川教授说华老师连上厕所都要小跑时我真的被震撼了也被这样一个爱数学、爱教育的人吸引了,感觉到华老师已经把全身心都投在了数学上投在了教育上,华老师真的就是为数学而生,他真的就是数学。
在通读全书之后感觉好像得到了很多经验,感觉自己面对可爱顽皮的小学生定能应付自如,可是当开学后真正走进课堂面对眼前50多双渴望与好奇的眼睛时,心理真的有些慌了,第一节课讲下来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效果。
我在反思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此时我想到了华老师的书,想到了他是如何准备每一节课。
华老师的课之所以那样精彩,很多都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
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经过多天的搜寻、比较、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老师讨论后又否定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转自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
而我在准备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新课时先是听了孙老师的课,回去后又仔细的思考课上都应该怎样说好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可是整堂课下来感觉真的没有层次。
这时我知道课前慎思不应只是去背诵你要怎样去说而要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只有联系学生联系生活才能把每一节课准备好。
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中的求索,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他也能从中受益,我认为,华老师的这一举动,既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对学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既显示了教师的一种精神,也显示了教师的一种气势。
所以,年轻的我更应该学习这种无声的教育为自己修炼一堂人生之课,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知识,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如何做人。
华应龙角的度量观后感心得

华应龙角的度量观后感心得文章一(面向学生)《从“角的度量”中收获的智慧》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华应龙老师讲的“角的度量”这一课,我觉得太有意思啦!华老师一上课,就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有大的、小的、尖的、钝的,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量角,而是让我们自己去想办法。
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琢磨,拿着尺子比划来比划去。
后来,华老师给我们讲了量角器的秘密。
原来量角器上的刻度不是随便画的,每一个小格都有它的作用。
我就想啊,这就好像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每个规则都有它的道理,不能随便破坏。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学习数学不能死记硬背,要多思考、多动手。
就像量角,只有自己亲自去量了,才能真正掌握这个本领。
以后我遇到数学问题,也要像华老师教的那样,勇敢地去探索!文章二(面向家长)《陪孩子看“角的度量”有感》最近陪孩子一起看了华应龙老师的“角的度量”课程,感触颇深。
看着孩子在课堂上那专注的眼神,积极参与的样子,我心里特别欣慰。
华老师的课特别生动有趣,他不是生硬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说,在讲到量角器怎么使用的时候,华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刻度怎么看,而是让他们先观察、猜测,然后再自己动手量一量。
这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不仅仅是学会了量角,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这也让我反思,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太着急给答案了,反而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
以后啊,我得向华老师学习,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文章三(面向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教学的启示》华应龙老师的“角的度量”这堂课,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华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自主探究。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突破难关。
这提醒我,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华老师还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将角的度量与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立意炼就佳境 智慧成就精彩——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教学片段与赏析

溪 流 , 润 万 物 的 成 长 ; 是 熊 熊 的 火 炬 , 燃 生命 的 希 滋 爱 点
望 。在 引导 读 书 方 面 , 关老 师没 有 在 方 法指 导 上 多 下功
学 生的 主 体 地位 , 引导 学 生 对 重 点词 语 进 行 品读 、 会 , 体
并创 设 各 种 情 景 让 学 生感 受到 走 搭 石 的 美 。 让每 个 学 生 都 能在 读 、 的过 程 中 感 受 美 , 感 受 美 的 活 动 中提 高 品 在
( 任编辑 责 周 昕 )
夫 , 是本 着“ 读促 解 , 解助 读 , 设 情境 , 验 角 而 以 以 创 体 色” 的 思路 展 开 教 学 。 如 在理 解 “ 调 有序 ” “ 波 漾 协 、清 漾 ” “ 影 绰 绰” 几 个 词 时 , 是 简单 地 让 同 学们 查 查 、人 这 不 字典就算 了, 而是 通 过 反 复 的读 来 让 学 生 理 解 , 会 词 体 语 的 内涵 , 受 句 中蕴 涵 的 美 , 到 了很 好 的 效 果 。 堂 感 收 本 课 的情 境 创 设 也 是 别 出心 裁 , 让 学 生通 过 亲 自演 练 、 动 笔 来写 感 悟 故 乡的 景 美, 更 美。 总之 , 人 这是 一 堂 生 动 、 成 功 的课 。 希 望 关 老 师在 今 后 的教 学 中 继 续 发 扬 , 我 为
生 : 当怀 抱 孩 子 的妈 妈 来 走 搭 石 , 小 心 翼 翼 地 踏 她 上 搭 石 ’0 了 一 步, 冈走 又退 了 同来 。搭 石摇 摇晃 晃 的, 觉 她 得 太 危 险 就 这 时 , 个 中年 妇女 走 了过 来 , 起 了孩 一 抱 子 , 稳 地 走 了过 去 。 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导入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
铲斗臂形成的角有多大?
工地上有这么 多挖掘机啊!
铲斗臂上的角 能大能小。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索
铲斗臂形成的角有多大?
用 —— 可以计量线段的长度。 用 可以计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
通过刚才的测量,你有什么想法?
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同一个角,用大小不同的角作单位去测量,结果不一样。
二、合作探索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和厘米。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常用的角的单位是什么呢?
常用的计量角的单位是度。 你知道“度”是怎么回事吗?
你会画一个40°的角吗?
40°
一靠
二移
三画
三、自主练习
1.读出每个角的度数。
(1) 45°
0°
三、自主练习
1.读出每个角的度数。
80° (2)
0°
三、自主练习
1.读出每个角的度数。
(3)
120° 45°
0°
三、自主练习
2.找一找,量一量。
1
3
4 5
2
中队旗 ∠1 = 55° ∠2 = 55° ∠3 = 110° 五角星 ∠4 = 36° ∠5 = 112°
二、合作探索
常用的量角工具是量角器,你认识量角器吗?
二、合作探索
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
另一条边在量角 器上所对的刻度 60° 是60,这个角就 是60°。
读刻度
1
中心点与角 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和角 的一条边重合。
点重合
边重合
二、合作探索
现在你能量出铲斗臂形成的角有多大吗?
135°
二、合作探索
﹒ ﹒
角的大小是否可以用
∠ 来计量呢?角1来自角2角3角4
小结
二、合作探索
用三角尺上的∠1来量。
1
1
1
有3个∠1那么大。
返回
二、合作探索
用三角尺上的∠2来量。
比2个∠2大一些。
返回
二、合作探索
用折出的∠3来量。
3
有5个∠3那么大。
返回
二、合作探索
用折出的∠4来量。
4
比2个∠4小一些。
返回
二、合作探索
的度数是一定的。
(3)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三、自主练习
5.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 1 2 3
∠1 = 155° ∠2 = 25° ∠4 = 25°
4
∠3 = 155°
三、自主练习
3.试着画出45°和130°的角。 45°
·
三、自主练习
3.试着画出45°和130°的角。
130°
·
三、自主练习
4.
60° 60° 30° 90° 90°
60° 90° 30°
30°
90°
90°
90° 45°45°
45° 45°
45°
45°
(1)量一量三角板中各角的度数。
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三角板,三个角 (2)你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