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合集下载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五篇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五篇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五篇《暗恋》就像是一个将醒未醒的梦,而《桃花源》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与《暗恋》那种安静伤感的氛围不一样,《桃花源》却是极富感染力的喜剧。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暗恋桃花源观后感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

两部话剧: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杯具;一个胡编乱造猥亵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

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两台毫不相关的话剧摆在同一舞台上竟然能串上台词到达令人叫绝的喜剧效果,透过比较其分别对“爱”的表述,竟让人产生哲理的思考。

在此不由让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创作。

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单从两个话剧来说,毫无新意。

《暗恋》演的俗套,就是因为导演的“绝大多数的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可他的演员却怎样也演不出那种“像一朵美丽山茶花”的效果、“牵着小手”的那种感觉,对历史沧桑的感觉和对感情的真挚,是这代像小护士一样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出来、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残存在导演的心中。

导演那份以前的感情只能在台下引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同情。

《桃花源》简直是颠覆传统的表现,显然是受了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它以其夸张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讲述现代生活,穿越古今,杂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剧中语言竟不如台下的对白,更何谈其思想。

可就是这样的两部很粗糙的话剧,作者巧夺天工,把它们放在了一齐,再加上些许台下捣乱的人,用一个争戏台的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齐,起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

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且他也颠覆了一种人的思维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

为什么这么说,在此略微说明一下。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

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能够把它看作是“二剧”。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暗恋桃花源观后感16篇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一):在我看来,《暗恋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两种时光与空间的巧合,该剧故事很简单:“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

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

之后,舞台上的两个剧组最终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我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齐“暗恋”是一出现代杯具。

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

“桃花源”是一出古装喜剧。

武陵人渔夫老陶,其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缘溪行,发现桃花源;入桃花源后,遇见的人还是春花和袁老板,但又似是而非,三人度过愉悦的时光;老陶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但家境破败。

《暗恋桃花源》就成了古今悲喜交错差互的舞台奇观。

(4)先说说《暗恋》这部分,粗略看来,戏的资料并不尽同于它的标题,这哪里是“暗恋”,这分明是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苦恋”,或者说,是“绝恋”。

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江滨柳和云之凡在黄浦江边甜蜜约会,没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直白得不能再直白的甜言蜜语,也没有观众习以为常的男女玩了命的相互“撕咬”,有的只是“秋千”,“围巾”,几盏昏黄的街灯,和灯下两个安静的人。

这时的两个人,正如他们自我说的那样,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了,整个世界就只剩他们两个人。

那时,在他们眼里世界很小,自我很大谁也想不到,两人的下一次见面,竟是在四十年后的台北。

病入膏肓的江滨柳在报纸上登出寻人启事,才找到他四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云之凡。

很安静,就像四十年那样,仅有只言片语不一样的是四十年前的安静,大概是出于两人的青涩,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却又羞于启齿,气氛有那么一点点尴尬,可两人却都很享受;可此刻的安静,多少是出于无法抑制的伤感和无奈,同样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可是实在是不明白,从何说起。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前几天,我有幸去看了一场《暗恋桃花源》的话剧,这可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经历啊!整个剧场里坐满了人,灯光渐渐暗下来,舞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我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

《暗恋》和《桃花源》这两个故事同时在舞台上交错上演,真的是一种特别新奇的体验。

先说《暗恋》这一部分吧,云之凡和江滨柳在上海相识相恋,可因为战乱,两人不得不分离。

那舞台上的布景,简简单单却又那么恰到好处,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云之凡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江滨柳则是一身整洁的西装,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爱意和无奈。

尤其是当云之凡要离开上海的时候,她和江滨柳在黄浦江边告别的那一幕,看得我心里酸酸的。

云之凡轻轻地说:“滨柳,我回昆明以后,你会写信给我吗?”江滨柳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会的,一定会的!”他们的声音里带着颤抖,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可又有着那么一丝期待。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觉到他们的心跳,能体会到他们心中那份深深的眷恋。

而《桃花源》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老陶、春花和袁老板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充满了荒诞和喜剧色彩。

老陶去上游打鱼,怎么都打不到,那着急又无奈的样子,真的是太好笑了。

还有春花和袁老板,他们一开始幻想着美好的生活,结果却是一地鸡毛。

春花那泼辣的性子,袁老板那自以为是的模样,让人看了忍不住想笑。

特别是他们在那小小的屋子里争吵的场景,春花叉着腰,大声地骂着袁老板,袁老板则是一脸的狼狈,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这两个故事之间的碰撞和交织。

一会儿是《暗恋》里的深情和忧伤,一会儿又是《桃花源》里的荒诞和滑稽,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被感动得想哭,一会儿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复杂和多样。

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充满了甜蜜和温馨,有时候又充满了无奈和荒唐。

还有那些演员们,他们的表演真的是太精彩了!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到位,那么自然。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前几天,我有幸去看了一场《暗恋桃花源》的话剧,那感受,真的是太特别了!这场话剧的舞台布置就很有意思。

左边是“暗恋”的场景,右边是“桃花源”的场景,两个故事同时在一个舞台上展开,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懵,心想这能不乱套吗?可看着看着,就被这种独特的呈现方式深深吸引了。

先说“暗恋”这一部分吧。

那是一对在大时代背景下错过的恋人。

男主角叫江滨柳,女主角叫云之凡。

他们在上海相遇,彼此倾心,却因为战争被迫分离。

当舞台上的灯光聚焦在年轻的江滨柳和云之凡身上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爱情的纯真和炽热。

云之凡穿着一条素色的连衣裙,扎着两个麻花辫,眼睛里透着灵动和温柔。

江滨柳则是一身中山装,干净利落,帅气逼人。

他们在公园里互诉衷肠,约定着再次相见。

演员的表演真的太细腻了,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传递着深深的情感。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云之凡要离开上海的时候,她和江滨柳在江边道别。

风轻轻吹起云之凡的发丝,她的眼中含着泪水,却努力微笑着,对江滨柳说:“滨柳,我回昆明以后,你会写信给我吗?”江滨柳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会的,一定会的。

”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他们心中的不舍和无奈,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离别的时刻,心里酸酸的。

多年后,江滨柳在台湾已经成家,却始终忘不了云之凡。

当他躺在病床上,满脸憔悴,眼神中却依然充满着对过去的怀念时,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他让身边的人帮他寻找云之凡,那种执着和渴望,让人忍不住为他感到心疼。

而“桃花源”这一部分呢,则充满了荒诞和喜剧色彩。

老陶是个渔夫,他的妻子春花和房东袁老板有了私情。

老陶为了抓大鱼,去了上游的桃花源,在那里遇到了和春花、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但那里的生活却是无忧无虑、和谐美满的。

老陶的表演真的太搞笑了,他那种憨憨的样子,还有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总是能引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有一场戏是老陶回到家里,发现春花和袁老板过得一团糟,他又好气又好笑的样子简直绝了。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精选篇1)《暗恋桃花源》:感情的喜剧与杯具杯具《暗恋》——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杯具不悲!两个原本独立的叙事文本,阴差阳错的集中于同一戏剧舞台上。

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秩序与混乱、悲伤与快乐,梦想与现实,纵横阡陌,水乳神交,完整独特的电影结构,却皆直指:期望……寻找……等待……逃避……,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试论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相思;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相聚;悲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魂照影来,是为回忆。

这样三段式的故事,上演了多少代,不知还要继续到何夕?哪管才智超群的男儿,或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个个甘情绪愿的闯入情关,枉死离恨。

只是可叹,谁又会是谁的桃花源?生活与时代,莫非原就是一般混乱!嘻笑玩乐,至悲至喜,荒诞之中不断撞击的矛盾,便是生命永恒的秩序,也未可知!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爱恋,他们在战乱失散后都曾寻找过对方,但直至浊世半生方见到孤光残影的对方……。

老陶误入桃花源,却终似莎士比亚说的“温暖的茅屋,胜似无情的宫殿”忘不了他的春花,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却为具体而琐碎的生活彼此撕扯与埋怨。

其实,他们亦曾象江与云“执子之手”那般期盼过“与子偕老”,而真到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竟是镜花水月。

原来,纵使有海誓山盟,终归敌但是时刻的磨蚀!那么,江滨柳与云之凡即便真的就一向在一齐,必须就会幸福长久吗?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结尾曾写道: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

小说主人公在冤狱中毫无放下期望,最后在等待中赢得了复仇与重生。

李碧华则写到:世上之因此有矢志不渝的感情,忠肝义胆的气概,皆正因时刻相当短暂,方支撑得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完美在于“没时刻变坏”。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汇总8篇)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汇总8篇)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汇总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暗恋桃花源观后感(汇总8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话剧观后感前些日子,机缘巧合之下,我去看了一场《暗恋桃花源》的话剧。

这一看,可真是让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儿一股脑儿地涌了上来。

“暗恋”和“桃花源”,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就这么奇妙地交织在了一起。

先说“暗恋”这一部分吧,那种细腻又深沉的情感,真的是像一根轻柔的羽毛,一直在我的心尖上挠啊挠。

故事里的男主和女主,在年轻的时候相遇相知,彼此心里都有着对方,可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

男主去了远方,女主留在原地。

这一分别,就是好多年。

我还记得舞台上男主离开时的那个场景,他一步三回头,眼神里充满了不舍和无奈。

女主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觉到女主的心在一点点地破碎,那种痛,不是撕心裂肺的,而是一种绵长的、隐隐的痛,就像慢性毒药,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她的灵魂。

时间飞逝,男主老了,女主也不再年轻。

当他们再次相遇,岁月已经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男主坐在轮椅上,女主站在他的面前,两人对视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都停止了。

他们的眼神里,有惊喜,有感慨,有遗憾,还有那深藏心底多年未曾熄灭的爱火。

女主轻轻蹲下身子,握住男主的手,那双手,已经不再光滑,布满了皱纹和岁月的沧桑。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说:“这些年,你过得好吗?”男主微微一笑,说:“还好,只是心里一直想着一个人。

”听到这句话,女主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哭着说:“我也是,一直在想你。

”这简简单单的对话,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情感。

他们错过了彼此的青春,错过了太多美好的时光,如今再次相见,却已经物是人非。

那种无奈和遗憾,真的让人心里特别难受。

再说说“桃花源”这一部分,那可真是充满了欢笑和荒诞。

老陶,一个普普通通的渔夫,每天辛辛苦苦地打鱼,却总是打不到什么大鱼。

他的妻子春花,和一个叫袁老板的人有了私情。

老陶发现后,一气之下决定去上游打鱼,结果却意外地进入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景色那叫一个美啊!到处都是盛开的桃花,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就像下了一场美丽的花雨。

暗恋桃花源影评

暗恋桃花源影评

追寻暗恋追寻桃花源要说《暗恋桃花源》,我不知道从何说起,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会说,而是对这部话剧感触太多,想说的太多,毕竟这部话剧是我大学的精神暗恋,是我艺术人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我第一次思考人生,是我第一次开始追寻,追寻我的暗恋,我的桃花源……这是我第三次看话剧《暗恋桃花源》。

大一,我和它感性的相遇,大二我经历了它,大三再次相聚,我对它“另眼相看”。

大学中,有了暗恋桃花源,生活不再寂寞无趣;大学中,有了话剧,人生充满了希望。

大学之前,我重来没有接触过舞台剧,也曾不想有一天我会站到舞台上去亲自感受它……话剧开头男主角唱了《追寻》,也可以说大学我始终追寻这部《暗恋桃花源》。

最初的相遇,感性了人生突然发现,人生的悲剧似乎总会夹杂着某些主题:忘却、寻找、回不去……因为曾经拥有,所以不能忘却,因为忘不掉,才会去寻找,可当我们再次寻找那人生中桃花源般的美境时,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以前总以为悲剧总会让人流眼泪,当我看《德伯家的苔丝》时,我被苔丝悲剧的命运所牵动,女主人公苔丝在少年是被人夺去了贞洁,接着又失去了孩子,当她和男主角从相遇相识到相爱再到误解分离时,最后落到坏人的手中,当心爱的人再次回到自己的身边时却永远也不可能再回去了,苔丝只能以死来抗争,这就是悲剧,那一次我哭了,当我看到林黛玉焚稿断魂时我也哭了。

有位老师曾经说过:让人流泪的东西都是肤浅的。

我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但我想反过来说:深刻的悲剧不会让人流泪,只有内心的窒息的纠结和无奈,只有无尽的感慨和悲伤,因为当人生的陷入悖论时,人越是努力反抗反而就越是陷入悲剧之中,读《俄狄浦斯王》时就是这种感觉。

我想说《暗恋》、《桃花源》是前者,《暗恋桃花源》是后者。

暗恋本身的悲剧性让我随着悲剧性的音乐而流泪,《桃花源》本身是喜剧的,但是老陶最后的结局却同样是悲剧的,而整部戏中戏的《暗恋桃花源》却是深沉的悲剧,是爱情的悲剧,是理想的悲剧,是艺术的悲剧,是人与生俱来的悲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剧《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两场戏的融合。

《暗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

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

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

终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怎一个“你那冰凉的小手”了得!《桃花源》说的是渔人老陶的老婆偷汉子,遂大怒出走,来到了桃花源。

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刚好和自己老婆及老婆奸夫长得一样。

日子虽然快乐,但是总还是想回家。

等回了家,发现奸夫淫妇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

失望之余,再返桃花源,却找不到来时路。

两出戏挤在一个台上演,高潮处连台词都能相互接上,让人对导演的水准叹为观止!而这两出戏又相互映射,中间由一位神秘女子连接起来,讲述“找寻”这个主题,谈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观众在剧场里,看戏中戏,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成为这戏剧的一部分,舞台无限扩大开来。

形式上看,有话剧、相声、小品甚至日本的谐剧的成分,全部能在一个舞台上展现开来。

四、五样道具,六、七个演员,居然也成就那么一出复杂的戏剧。

《暗恋桃花源》在设计上就很先锋了,舞台上是两套班子。

两波演员在台上演演员,分别在排练两部戏《暗恋》和《桃花源》。

你这儿正看得入戏,突然一个导演模样的人跳将出来,把演员大骂一顿,说这里演得不好,那里演得不对。

一出一入之间,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

理论家能够从中分析出很多东西来,我是一个粗人,不懂得什么理论。

但是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赖声川的戏剧打破了舞台的限制,他有意识地提醒观众这是一台戏剧,不断地把观众的情感从剧情中移出来。

但是,观众反而忘记了舞台上道具的简陋,情节的不连贯,自觉主动地投身于表演之中,在自己的脑海里完善整个剧情,最终依然能被深深打动。

《暗恋桃花源》里,其实《暗恋》的内容很少,一头一尾而已,中间的铺垫过场都没有。

相反是《桃花源》非常详尽,穷究人生的荒谬之处,表现了人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疏离。

观众观看《桃花源》时的情绪,最终奇妙的移植到了《暗恋》上,并且在最后的生离别一场中达到了高潮。

可以这么说,以情绪的强烈程度而论,这种打乱战而产生的情感,甚至超过了直接足本演《暗恋》正剧的效果。

在我看来,赖声川在剧本的选择和编排上非常出色。

《暗恋》和《桃花源》这一对本子的出现并非偶然,《暗恋》是战乱冲散情侣,桃源里的人本身是为避秦末战乱而迁移到此。

《暗恋》里一直在找寻,找寻过去的时光,找寻旧情人。

而《桃花源》里现实太可怕,所以去寻找解脱和梦想。

最后,两出戏都再次回归现实。

能把那么复杂的戏剧理念表达
出来,而且观众居然能够很轻松的接受,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甚至思想上的撞击,真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

更难得的是,整个剧很轻松,很好玩,笑声不短,好像是在玩。

结尾处,灯光熄灭,只有台上台下的啜泣声相互呼应,那一片黑暗和寂静感人至深。

彭雍清
2018年9月25日
不是相声,赖声川和李立群把它做成了2小时的舞台剧?或者是话剧?我不知道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不同,反正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

本来,我对这种艺术形式有本能的抵触情绪。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些话剧,内容是一群无论男女老幼都擦胭脂的演员,用踩了电门的声调,演出一场宣扬精神文明建设的戏。

总有一两个二流子或者小心眼,最终被改造过来,转变了思想,奔向大家的怀抱。

我觉得看话剧,要比劳改都难受。

花几个小时,看一帮SB演一出内容SB到顶的剧,声音又尖又刺,这比盖世太保的刑讯室还厉害。

我成年以后甚至没看过《茶馆》和《雷雨》—小时候内伤受得重了,跟他妈的中的玄冥二老的玄冰掌一样折磨人。

后来看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面演出《雷雨》时,我笑得比谁都响亮。

现在想来,那是纯粹的无知者无畏。

看完《暗恋桃花源》以后,这种印象完全被扭转了过来。

我想说的是:其实,舞台剧很好看。

长年不接触,一接触就是先锋级的,实验类的,没想到我一下子还都接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