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机械原理自己总结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机械原理是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在学习机械原理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机械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下面我将就我的学习体会和心得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在学习机械原理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其理论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机械原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它通过建立各种力学模型、力学方程和力的平衡条件,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我了解到了力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和推导方法,明白了力、力矩、力偶、力矩偶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等关键知识点。
这些知识对我深入了解物体受力情况和力的作用效果非常有帮助。
其次,在学习机械原理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机械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机械原理本身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联系较为紧密。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我掌握了很多解决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
比如,在分析刚体静力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平衡方程和自由体图的方法,找出物体受力情况和力的平衡条件。
在分析力矩静力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力矩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的力矩和力的方向。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工程实践中的力学原理和应用场景。
再次,在学习机械原理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机械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机械原理在机械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工程师进行合理的机械结构设计和优化。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我了解到了机械构件的受力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比如,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构件的强度和刚度问题,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几何尺寸,保证构件在受力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轴系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轴的弯曲和扭转变形问题,通过采用合适的几何形状和精确计算方法,保证轴在运行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些设计原则和方法对于实际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非常有指导意义。
2023年机械原理心得体会范本

2023年机械原理心得体会范本标题:2023年机械原理心得体会引言:机械原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不仅为我提供了深入了解机械运动和力学原理的机会,也为我培养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2023年的机械原理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技能,下面将详细总结我在机械原理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正文:1. 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在机械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机械原理是描述和解析机械运动和力学原理的学科。
通过学习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行为。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各种机械连接和齿轮传动的原理,并通过计算和实验来验证和应用这些原理。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2. 应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机械原理的学习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实验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机械原理来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例如,在一个机械设计项目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实现特定运动要求的机械装置。
通过运用机械原理中的运动和力学原理,我成功地设计出了一个能够满足要求的机械装置。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机械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机械原理学习的过程培养了我严谨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中,我需要理清机械原理的各个概念和方法的逻辑关系,并能够合理地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这种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不仅在机械原理学习中有用,也对我在其他学科和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帮助。
4. 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机械原理学习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团队项目和实验实践。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和知识,并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来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也让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结论:机械原理学习过程是一次锻炼自己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宝贵机会。
2024年机械专业学习总结范文

2024年机械专业学习总结范文
在2024年的机械专业学习中,我取得了诸多收获和进步。
首先,我加深了对机械原理和设计的理解。
通过系统学习机械科学原理,我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并设计出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机械系统。
其次,我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实验课程和项目中,我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习了机械加工和制造的技术和方法。
我熟悉了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掌握了CAD和CAM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3D模型设计和加工工艺规划。
此外,我在团队合作和沟通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机械专业的学习常常需要与其他人合作完成各种实验和项目,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与同学们的协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担任一个积极的团队成员,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协商。
另外,课余时间,我还积极参与了机械行业的实践活动和实习项目。
这不仅让我对机械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还使我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实践,我发现机械工程师需要有很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我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非常有益。
总的来说,2024年的机械专业学习中,我通过系统学习机械原理和设计,提高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并
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实习项目。
我相信这些经历和收获将为我未来的机械工程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分析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系统地学习机械原理,我对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程学习中,我了解到机械原理不仅涉及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还包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机构的设计与优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各种机械机构的学习,我对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设计出合理的机械机构,使我认识到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的功能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这些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学习,对于提升我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参与实验和项目,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际操作中。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机械系统的模拟和分析,这些技能对于我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是非常宝贵的。
此外,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分享知识和经验,以及如何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些团队合作的经历对于我未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机械原理的学习对于我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将继续深化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而努力。
同时,我也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从学习机械原理的过程中,我深深地生疏到机械原理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中不行或缺的一环,是让机械运转顺畅及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
在我的学习中,我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与心得。
其一,机械原理规律严密,关系清楚。
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机械原理的学问点变化相对较小。
而机械原理的学问体系结构以及运动之间的关系格外清楚,极具规律性。
只要依据肯定的思路,再加上适当的把握方法,就能够得到清楚的思路来解决机械问题。
其二,机械原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编写机械设计的时候很有价值。
机械原理不仅供应一些理论基础,还能够为机械设计的实践工作供应很多有用的指导。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应当结合机械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来指导设计的具体实现。
在这过程中,还需要机敏地调整机械原理的学问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要。
其三,机械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
从最简洁的各类连接装置到大规模的机械系统,机械原理无所不包。
在我个人的阅历中,我发觉机械原理学问的应用范围尤其广泛。
无论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零部件,还是其他各类实际应用企业中的机械设备都涉及到了机械原理的学问。
总之,机械原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现代机械工程学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我的学习中,通过渐渐深化学习机械原理的
学问,我不仅获得了扎实的机械基础学问,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对于实际应用中机械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的理解水平。
机械原理考研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考研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物体的受力分析:包括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连接件的受力分析等内容。
2.物体的运动学分析: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内容。
3.物体的动力学分析: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等内容。
4.物体的能量分析: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内容。
5.物体的工作与能量传递:包括力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等内容。
二、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的外部作用与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包括加速度、位移、速度、功等。
3.力的平衡:受力物体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5.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包括动量定理、冲量等。
6.能量:能量是描述物体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7.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装置能量转换效率的物理量。
8.静力学:静力学是描述物体静止状态和受力平衡的物理学分支。
9.动力学:动力学是描述物体动态运动的物理学分支。
10.机械波动力学:机械波动力学是描述机械波传播和力学振动的物理学分支。
以上就是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也是考研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之一。
三、机械原理的应用机械原理在机械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装配和运动机构的设计等。
2.机械加工:机械原理用于机械加工中,包括机床的选择、切削力的计算等。
3.机械传动:机械原理用于机械传动中,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液压传动:机械原理用于液压传动中,包括液压元件设计、液压系统分析等。
5.自动控制:机械原理用于自动控制中,包括机械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设计等。
6.机械振动:机械原理用于机械振动中,包括机械系统振动分析、振动控制等。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
以下是机械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适用于考研复习:一、基本概念- 机械: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能够传递或转换能量的装置。
- 机构:由若干个基本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具有确定运动的组合体。
- 运动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构件,通过接触面相互约束,实现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
二、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关系,不涉及力的作用。
-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量。
- 速度:位移对时间的导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 加速度:速度对时间的导数,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 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对应于转动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三、运动链与机构分析- 运动链:由多个机构串联或并联组成的复杂机械系统。
- 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独立参数的数量,决定了机构的复杂程度。
- 运动分析:确定机构各部分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
四、动力学基础- 动力学:研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和总能量保持不变。
五、平衡与稳定性- 静平衡: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机械系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动平衡:在有外力作用下,通过调整系统内部力的分布,使系统保持稳定运动的状态。
- 稳定性分析:研究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平衡状态。
六、机械振动基础- 机械振动:机械系统在受到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激励时的振动现象。
- 自由振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 受迫振动: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 阻尼:振动过程中能量的耗散。
七、机械传动- 齿轮传动:通过齿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 带传动:通过带和轮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
- 链传动:通过链条和链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
八、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 材料选择: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模板(3篇)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模板机械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通过机械原理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我对机械原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机械原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既学习了理论知识,也进行了实践操作。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通过实践操作,我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使我明白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紧密联系,也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机械原理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机械原理需要用到逻辑思维来理解和应用其中的原理和公式。
机械原理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用到推理和演绎的方法来解决。
这要求我们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机械原理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机械原理是一门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科。
机械原理的学习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我们具备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机械原理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设计。
通过机械原理的学习,我培养了我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学会了通过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会了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机械原理是一门能够提高我们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科。
机械原理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都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机械原理的学习使我们熟练掌握了其中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机械原理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应用其中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提高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机械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通过机械原理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机械原理的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还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机械原理的学习提高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机械原理的知识和技能将派上更大的用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的结构分析1)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5 ,最小约束数为 1 。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高副将带入 1 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 2 个约束。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机构自由度F ≥12)机构原动件的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4)何谓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如何处理?相关知识5)杆组具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杆组的级别和机构的级别?选择不同的原动件对机构级别有无影响?4)试计算图4所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图4解:由图4可知,B,E两处的滚子转动为局部自由度,即F'=2;而虚约束p'=0。
机构中,n=7,P L=8(C、F处虽各有两处接触,但都各算一个移动副),P h=2,于是由自由度计算公式得F=3n-(2p l+p h-p')-F'=3×7-(2×8+2-0)-2=1这里应注意:该机构在D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D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Ⅱ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
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时,则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或变成含一个公共约束m=4的闭环机构了。
5)在图5所示机构中,AB EF CD,试计算其自由度图5解:由题意知,此平面机构A BCDEF具有特定的几何条件,故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由构件EF 及转动副E、F引入的一个约束为虚约束;G处的滚子转动为局部自由度;C处为复合铰链;G 及I处均为两构件在两处接触的高副,因过两接触线的公法线重合,故G、I处各只算一个高副。
解法1:如果去掉机构中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则n=6,P l=7,pP=2,并由自由度计算公式得:F=3n-2p l-p h=3×6-2×7-2=2解法2:由机构简图知,n=8,p l=10,p h=2,p'=1,F'=1,由自由度计算公式得:F=3n-(2p l+p h-p')-F'=3×8-(2×10+2-1)-1=2 6)试计算图6所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图6解:(1)由图6(a)知,n=5,p l=6(A,B处为复合铰链),p h=2,则F=3n-2p l-p h=3×5-2×6-2=1因该机构具有一个原动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故计算正确。
(2)如果按(1)的方法,则由图6(b)知,n=5,p l=5,p h=2,则F=3n-2p l-p h=3×5-2×5-2=3然而该机构实际自由度为1,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此计算错误呢?其原因是此机构中的两对齿轮副均提供了两个高副,即p h=4,则F=3n-2p l-p h=3×5-2×5-4=1 参考文献7)试确定图7(a)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将其中的高副换成低副,确定机构所含的杆组合机构的级别(当取凸轮为原动件时)。
图7(a)图7(b)解:(1)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B处有局部自由度,G处为复合铰链,n=8,P l=10,P h=2,p'=0,F'=1,机构的自由度是:F=3n-(2p l+p h-p')-F'=3×8-(2×10+2-0)-1=1(2)高副低代后,机构如图7(b)所示。
(3)确定机构的杆组及机构的级别。
该机构是由原动件1、机架9、两个Ⅱ级杆组(2'-3和6-7)和一个Ⅲ级杆组(4-5-6-8)组成的,故该机构为Ⅲ级机构。
8)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在高副低代后,分析组成这次机构的基本杆组及杆组的级别解:1.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F=3*4-2*5-1=12-10-1=12.高副低代入图红色所示:F=3*5-2*7=15-14=13.杆组分析:9)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在高副低代后,分析组成这次机构的基本杆组及杆组的级别解:1.计算机构自由度:F =3*5-(2*5+2)-2=15-(10+2)-2 =12.高副低代后右图所示3.高副低代后的机构自由度:F=5*3-2*7=14.机构杆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相对速度瞬心在转动副的圆心处;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在垂直于移动导路的无穷远处;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接触点两轮廓线的公法线上.2.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相同点是都是两构件上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等的点,而不同点是相对瞬心的绝对速度不为零,而绝对瞬心的绝对速度为零.3.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用于同一构件上的两点,而不能用于机构不同构件上的各点.4.速度瞬心可以定义为互相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等的点.5.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含有6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5个是绝对瞬心,有9个相对瞬心.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1)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以滑块为机架,则将演化成直动滑杆机构(定块机构,或移动导杆机构)机构。
2)在图1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机构以A B杆为机架时,则为双曲柄机构;以BC杆为机架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机构;以CD杆为机架时,则为双摇杆机构;以A D杆为机架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3)在偏距e>0的条件下,曲柄滑块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4)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和机架两次共线位置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5)机构的压力角是指作用在从动件上力的作用线方向与作用点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压力角愈大,则机构的传力效应越差。
6)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其传动角γ为 0度,压力角α为90度。
7) 铰链四杆机构具有两个曲柄的条件是什么?条件1:各杆长度满足杆长条件条件2:最短杆为机架或连架杆。
当最短杆为机架时,该四杆机构有两个曲柄,称为双曲柄机构;当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有一个曲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8)何为连杆机构的传动角γ?传动角大小对四杆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9)铰链四杆机构在死点位置时,推动力任意增大也不能使机构产生运动,这与机构的自锁现象是否相同?试加以说明?1、飞机起落架机构2、工件夹紧机构10) 铰链四杆机构中,当最短杆和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时,只能获得双摇杆机构.11)在平面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12)在摆动导杆机构中,导杆摆角等于30º,其行程速比系数K的值为 1.4.13) 在摆动导杆机构中,若以曲柄为原动件时,该机构的压力角为0度,其传动角为90度.14) 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改为以曲柄为机架,则将演化为转动导杆机构.2、计算题1)试画出图2所示各机构的传动角γ和压力角α,并判断哪些机构在图示位置正处于死点。
(a)(b)(c) (d)图22)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要求满足以下条件:(1)当机构处于两极限位置时,连杆平面恰处于两给定位置,如图3所示:(2)机构处于一极限位置时压力角为零。
图33)试设计一个曲柄摇杆机构,要求其连杆通过图4所示两给定位置,并且最好使γmin≥40º,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定出l AB,l BC,l CD,l AD的尺寸。
图44)如图5所示,已知四杆机构的3个位置(G是机加上一定点),求连杆上一点E,使其在连杆的3个位置上GE等长。
图55)在图6的连杆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为:l AB=160mm,l BC=260mm,l CD=200mm,l AD=80mm;构件A B为原动件,沿顺时针方向匀速回转,试确定:图66)图7为一已知的曲柄摇杆机构,现要求用一连杆将摇杆CD和滑块F联接起来,使摇杆的三个已知位置C1D、C2D、C3D和滑块的三个位置F1、F2、F3相对应(图示尺寸按比例绘出)。
试确定此连杆的长度及其与摇杆CD交接点的位置。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1)凸轮机构从动件按余弦加速度规律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和终止的位置,加速度有突变,会产生柔性冲击。
2)根据从动件凸轮廓线保持接触方法的不同,凸轮机构可分为力封闭和几何形状封闭两大类型。
写出两种几何形状封闭的凸轮机构槽道凸轮和等径凸轮。
3)为了使凸轮廓面与从动件底面始终保持接触,可以利用从动件自身的重力,弹簧力,或依靠凸轮上的几何形状来实现。
4)凸轮机构的主要优点为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廓线,就可以是从动件可以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主要缺点为从动件与凸轮之间是高副(点接触、线接触),易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力不大的场合。
5)为减小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可将从动杆由对心改为偏置,正确的偏置方向是将从动杆偏在凸轮转动中心的正偏置侧。
6)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将发生突变,从而引起柔性冲击。
7)当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超过许用压力角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小压力角增大基圆半径、改变偏置方向。
8)凸轮基圆半径是从凸轮转动中心到理论廓线的最短距离。
9)平底垂直于导路的直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其压力角等于 0。
10)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四种常用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
11)凸轮机构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为首先要满足机器的工作要求,同时还应使机器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和使所设计的凸轮便于加工。
12)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廓线时,若发现工作廓线有变尖现象时,则尺寸参数上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大基圆半径或适当减小滚子半径。
2、选择题及简答1)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理论廓线和实际廓线之间的关系为(d)a)两条廓线相似 b)两条廓线相同c)两条廓线之间的径向距离相等 d)两条廓线之间的法向距离相等2)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其在凸轮机构的设计中有何重要意义?一般是怎样处理的?3)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在推杆运动规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推程压力角,可采用哪两种措施?措施1、将对心只动从动件改为偏置只动从动件措施2、增大凸轮基圆半径4)在图1中两图均为工作廓线为圆的偏心凸轮机构,试分别指出它们的理论廓线是圆还是非圆,运动规律是否相同。
左面凸轮的理论廓线是圆,右面凸轮的理论廓线是非圆.它们的运动规律不相同.3、计算题1)如右图2(a)所示为凸轮机构推杆的速度曲线,它有四段直线组成。
要求:在题图上画出推杆的位移曲线、加速度曲线;判断哪几个位置有冲击存在,是刚性冲击还是柔性冲击;在图示的F位置,凸轮与推杆之间有无惯性力作用,有无冲击存在。
解:由图2(a)所示推杆的速度曲线可知:在OA段内(0≤δ≤π/2),因推杆的速度v=0,故此段为推杆的近休段,推杆的位移及加速度均为零,即s=0,a=0,如图2(b)及(c)所示。
在AD段内(π/2≤δ≤3π/2),因v>0,故为推杆的推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