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合集下载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问题研究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问题研究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要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村复兴战略。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大规模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更好地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会议上指出,对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是继承村庄的文化背景,保护村庄的景观并塑造村庄的自身特色,使人们能够看到山,看到水,记得住乡愁。

尽管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农村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的保护与发展乡村,使其能够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地域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1.1.2 传统村落保护的热潮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村落,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四个部门于2012年9月,联合成立了一个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专家委员会,在会议上,决定将以前的的“古村落”名称更改为“传统村落”,以反映传统村的文化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

2012年12月,国家住建部等部门组织了对我国传统村落的首次调查,经过多个地区的初步评估和推荐,经过专家委员会的审查并认定,具有重要安全价值的第一个重要646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其中江西省33个,包括所研究的南昌安义古村群罗田村;2013年8月,公布了中国传统乡村名录中的第二批村庄,共计915个,其中江西省有56个,2014年11月,公示了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共计994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36个;2014年11月,宣布了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的村庄,共有1602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50个;2019年6月,宣布了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的第五批村落,共计2666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168个。

目前正在申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庄。

在继承我们的农业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村落正在逐步建立。

它不仅是历史记忆,而且还包含文化的发展,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随着国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而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正是反映了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思想等因素。

所以本文就我国传统村落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村落的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最后提及研究不足与展望发展趋势,以期待对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态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综述近30年的时间,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范围较广,21世纪之前,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总体数量相对较少,且以描述性研究为主,进入21世纪,传统村落的研究迅速增长,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也大幅增加。

在研究內容上,更注重传统村落文化内涵和传统村落更新、开发及保护机制的研究;其次传统村落与现代文化、城镇化等课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1 村落空间形成因素温君的《试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中提到影响少数民族村落分布的的两个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中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地质、生物等对村落形成及分布的影响,其次就是人文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生活、工业与交通、家族制度、民族关系、宗教信仰等等阐述我国少数民族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初影响村落形成的因素,总结得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民族文化,合理规划布局民族村落,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992年彭一刚在《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中也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对传统村落形成因素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贺玮玲提到行为与聚落形态的关系可以推演到:需求—功能—需求的关系模式,聚落形态在人们的不同需求下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也提到了历史性与地域性影响聚落发展的重要因素。

黄忠怀的博士论文以“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为题,探讨河北平原村落空间分布过程,提到移民对村落发展的重要作用,移民形成新的村落,也相应的改变原来土著村落结构,同时谈到村落在规模都经历从零星聚落到饱和性聚落的演变。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系统方案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系统方案

第35卷第2期2021年3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35#No.2Mar2021DOI:10.16339/ki.hdxbskb.2021.02.020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系统方案"许建和12,柳肃1,毛洲2,侯倩倩#(1.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82;2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要]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以聚集态为主、分散态为辅,且区域分布不均衡,其主要集中于西南、华东、华中片区°本研究从地形、坡向、河流、社会经济、交通等空间分布影响要素分析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机制;结合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系统的视角提出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统筹一分类一协作保护方案,即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加强政府主导的宏观统筹,做好结合地域与民族特征的分类、构建多方协同的合作机制°[关键词]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保护;系统方案[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21)02—0152—09A 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System Schem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XU Jian-he1'2,LIU Su1,MAO Zhou2,HOU Qian-qian2(1.School of Architectur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2.School of Architecture,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Tech,Changsha410076,China;)Abstrac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mainly aggregation,supple­mented by dispersion,and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unbalanced,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southwest, east and central of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and mechanism of Chinese tradi-tionalvi l agesfromtheaspectsofterrain#aspect#river#socialeconomy#transportationandotherfactors. Combinedwiththe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Chinesetraditionalvi l ages#thispaperputsfor-wardtheovera l planningclassificationcooperationprotectionschemeofChinesetraditionalvi l agesfroma systematic perspective.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 l ages needs the macro overa l planning led bythegovernment#theclassificationcombined withregionalandethniccharacteristics#andthecoopera-tion mechanismofstrengthening multi-partycooperation.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pace distribution;protection;system scheme一种人类聚居模式,其建设年代较为久远,至今仍保一中国传统村落概况留其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具有较丰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景观,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的物质文明中国传统村落是指基于传统农业生产与生活的与精神文化的家园,也是我国农耕社会背景下的多"[收稿日期]2020—06—06[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区域分布与文化识别性研究(19YBA005)[作者简介"许建和(1978-),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

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

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

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摘要: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传统村落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本研究旨在探讨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并从人文环境、交通、旅游资源等方面探讨影响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的因素。

1. 引言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传统村落旅游逐渐兴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和政策意义重大。

2. 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的特点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分布集中。

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

这些地区的传统村落数量多,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主题缤纷。

贵州省的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色主题,包括民族文化展示、红色革命教育、生态环保等。

每个目的地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3)交通便利。

贵州省各个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较为便利,主要通过公路和铁路连接。

同时,贵州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旅游出行条件。

3. 影响贵州省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的因素(1)人文环境因素。

人文环境是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贵州省传统村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

同时,当地政府和居民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也促进了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

(2)交通因素。

交通便利度对于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贵州省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发展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了传统村落旅游的繁荣。

(3)旅游资源因素。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导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聚落。

传统聚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进步历程,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空间层次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聚落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以期加深对中国传统聚落的理解。

一、聚落的定义和分类传统聚落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和社交需求,相对集中地聚居在一起的地区。

依据聚落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传统聚落分为农业聚落、工业聚落、商业聚落等。

本文主要关注农业聚落,因为农业聚落在中国传统聚落中占据了重要塞位。

二、中国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结构中国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整体布局、建筑群落和单元空间。

这三个层次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了传统聚落空间的特点。

1. 整体布局传统聚落的整体布局是指聚落的总体规划和空间组织方式。

中国传统聚落的整体布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紧凑布局:传统聚落基本上是呈现出“三合一”布局,即乡村、田地和水系的紧密结合。

这种紧凑的布局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沟通,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2)中轴线布局:浩繁中国传统聚落都接受了中轴线布局,即乡村的中心轴线上有主要的建筑和道路。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思想。

(3)环境适应性:传统聚落通常会思量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规划布局,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地形和丰水状况。

依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聚落的布局也有所不同。

2. 建筑群落建筑群落是指传统聚落中由许多建筑物组成的聚居区域。

中国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形式多样性:中国传统聚落的建筑形式多样,既有木结构的传统民居,也有砖石结构的府邸和寺庙。

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国传统聚落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

(2)分层建筑布局: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通常接受分层建筑布局,即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

(3)公共空间的重视:中国传统聚落分外重视公共空间的设置和利用。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消亡或严重破坏的危险。

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既包括建筑物的布局、形状和结构,也包括村落的整体布局和相关的地理环境。

这些空间形态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存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人际关系。

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还可以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

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特点和特色,探索其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和规划,为今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独特之处,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和理解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历史演变过程,拓展文化视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逐渐被现代化的城市规划所取代,传统空间形态面临消失和破坏的威胁。

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保护和传承的依据和参考,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继承。

《基于GIS技术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范文

《基于GIS技术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范文

《基于GIS技术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和空间变迁。

如何理解和掌握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规律,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现象是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因此,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对于理解其空间发展、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遥感数据、地形数据、人口数据等,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分析其空间分异规律。

四、研究区域与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南方水乡、北方山区、黄土高原等不同地理环境的传统村落。

通过对这些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人口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异规律。

五、空间分异规律分析(一)空间分布规律通过GIS的空间分布分析,发现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在南方水乡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传统村落呈现较为密集的分布;而在北方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传统村落分布较为稀疏。

(二)空间结构规律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受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

通过GIS的空间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

例如,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村落呈现较为规整的网格状结构,而北方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村落则呈现较为复杂的树状或链状结构。

(三)空间关系规律传统村落之间的空间关系受地理环境、经济联系、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湖南省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这些村落秉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展现了湖南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精神。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推动,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导致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研究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护和传承湖南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1. 区域分布特征:湖南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湖南的农村地区,大部分聚集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这与湖南省的自然环境有关,巍峨的山脉和清澈的河流为村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 特色建筑布局: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建筑布局多以“一巷、两所、三坊、四边、五落”的形式。

一巷指的是村民的居住巷道,两所指的是村民的文教机构和宗教场所,三坊指的是商业、手工业和办公的地方,四边则是指围绕而建的城墙和护城河,五落则是指五类地理环境下的村落。

这种建筑布局既追求了社会的和谐,也保护了村落的安全。

3. 人文景观特征:湖南省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闻名。

这些景观包括巧妙的房屋屋顶设计、精美的门楼和人物雕塑等。

这些景观展示了湖南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居民的智慧。

三、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湖南省地理环境复杂,山脉、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条件对村落的空间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山脉的保护作用使得村落更容易被聚集在山区,河流和湖泊则为村落提供了水源和农田。

2.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湖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机会,导致许多村落人口减少,整体空间分布也发生变化。

3. 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也是影响湖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因素之一。

由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农村,许多湖南传统村落被城市所辖,造成村落的逐渐消失。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和城乡发展差距对湖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了解中国乡村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并对其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引言
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村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特点。

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乡村文化的演变过程,还可以指导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

一、传统村落的形成原因
1.1 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比如,山区的传统村落多建在海拔较高的山坡上,以便利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

而在平原地区,传统村落往往建在水源丰富的地方,便于居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灌溉。

1.2 交通因素的影响
交通是影响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过去,交通的不发达导致了许多村落形成相对封闭的状态。

传统村落往往建在交通相对不便的地方,以便于居民的保护和防御。

随着交通的发展,一些村落逐渐与外界连通,也为村落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2.1 分散式分布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往往呈现出分散式的格局。

这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村落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便于人口分散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2.2 有序性分布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往往具有一定的有序性。

传统村落往往建在丘陵地带或河岸附近,便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

村落内部的布局也往往有一定的规划,比如,农田与民居的搭配、主干道与支巷的划分等等。

三、保护和发展对策
3.1 加强保护意识
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村落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参与村落保护的意识,确保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开发传统村落旅游,提升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经济价值。

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不过度商业化。

3.3 加强规划管理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需要经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原有面貌不受破坏。

结论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中国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中国乡村文化的演变过程,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理的规划管理,才能确保中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村落建在丘陵地带或河岸附近,便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

村落内部的布局也有一定的规划,农田与民居的搭配、主干道与支巷的划分等等。

为了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我们需要加强保护意识,政府应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参与保护工作。

同时,要合理利用传统村落的资源,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但不能过度商业化。

加强规划管理也是重要的,政府应制定规划和政策,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原貌不受破坏。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