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用中药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法用量:~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然。

用法用量: 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 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只,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 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聪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 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缺少,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 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衰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害,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害。

赤小豆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 9 ~30g。外用适当,研末调敷

菊花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5~9g

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用量: 6 ~15g

巴戟天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 3~9g

麦冬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用法用量: 6~12g

黄精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衰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缺少,内热消渴。

何首乌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

高血脂。

用法用量: 6 ~12g

西洋参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 3~6g

石斛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 6~12g

鹿茸

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

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用量: 1~2g,研末冲服

海马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症瘕聚集,跌扑损害;外治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当,研末敷患处。

红参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

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弱竭,心源性休克。

用法用量: 3~9g

三七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当。

天麻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痹,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3~9g

地黄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 9~15g

陈皮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3~9g

灵芝

功能主治: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用法用量: 6~12g

柏子仁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3~9g

决明子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

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9 ~15g

玄参

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9~15g

无花果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罕;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9~15g。外用:适当,煎水洗。

绿豆

功能主治:清热;消暑;利水;解毒。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

药物及食品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30g,大剂量可用120g;研末;或生研绞汁。外用:适当,研末调敷。

身边常见中草药用途和图解

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凉血、活血、祛风。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蓖麻,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 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 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 中文名称:三七 英文名称:Radix Notoginseng(拉);sanqi 定义: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的干燥根。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 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国内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小茴香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中文名称:甘草 拉丁名称:Radix Glycyrrhizae(拉);liquorice root 定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

●山橙 别名:冬荣子、屈头鸡、山大哥、猢狲果、猴子果、铜锣锤、马骝藤、马骝橙藤、犸镏果、檎那。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主治:行气;消积;杀虫。主胃气痛;膈症胸满;小儿疳积;疝气瘰疬;皮肤热毒;湿癣疥癞●【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痢疾腹痛。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无名肿毒。。 用法:煎汤内服,12—30克。外用适量。 ●紫玉盘 别名:油椎、香蕉、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 以根、叶入药。 苦、甘,微温。功能健胃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 ●【水杨梅】: 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 药用部位:茎叶或花果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檀香】又叫白檀、白檀木、白银香、黄英香、旃檀、真檀

来源:檀香科檀香属 药用部位:干燥心材 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萝芙木】又叫鱼胆木、矮青木、鸡眼子、万药归宗 来源:夹竹桃科萝芙木属 药用部位:根 功能主治:镇静,降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失眠,高热不退;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汤内服,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鸳鸯茉莉】又叫二色茉莉、两色茉莉 来源:茄科鸳鸯茉莉属 药用部位:叶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治水肿。 ●【麻风树】又叫臭油桐、羔桐、臭梧桐、假桐子 来源:大戟科麻疯树属 药用部位:叶、树皮 功能主治:消肿散瘀,止血止痒。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皮肤瘙痒等。 注意:本品有大毒 ●【翠云草】又叫蓝地柏、绿绒草、龙须、蓝草、翠云卷柏 来源:卷柏科卷柏属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中药功效大全 1、补气药 黄芪:能够补气升阳,适用于脾肺气虚导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中气下陷、脱肛等症状。此外,它还具有固气益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 白术:主要用于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导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症状。此外,它还能够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等。 山药:主要用于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症状。此外,它还具有养肺固肾的功效。

甘草:主要用于益气补中,适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症状。此外,它还能够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 党参:主要用于补气益脾,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此外,它还具有养血生津的功效。 2、补血药 当归:主要用于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此外,它还能够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 熟地:主要用于养血滋阴,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状。此外,它还能够补精益髓。 何首乌:主要用于补血生精,适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症状。此外,它还能够通便解毒。

白芍:主要用于养血敛阴,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症状。此外,它还能够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阿胶:主要用于补血止血,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文章已经进行了改写和格式调整: 中药功效大全之七 龙眼肉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眩晕等。 百合 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百合固金汤》清心安神:适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等。《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枸杞子

各种中药材的功效

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C、B、E、K,以及单宁酸,能改善内分泌失绸,对消除疲劳和伤口瘀合也有帮助。调气血,调理女性生理问题,促进血液循环,美容,调经,利尿,缓和肠胃神经,防皱纹,防冻伤,养颜美容。身体疲劳酸痛时,取些来按摩也相当合适。玫瑰花蕾制成干花,每次用5至7朵,配上嫩尖的绿茶一小撮,加红枣三颗(要去核),每日开水冲茶喝,可以去心火,保持精神充沛,增加你的活力,长期饮用,还能让你容颜白里透红,保持青春美丽苹果花可用来补血或纾解神经痛,与玫瑰花搭配口感独特。[这个搭配的确值得推荐。] 玫瑰花茶性质温和,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循环,养颜美容。且有消除疲劳,愈合伤口,保护肝脏胃肠功能,长期饮用亦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祛痘]:冷香玫瑰+玫瑰茄+桃花=祛斑除痘补水桃花+柠檬片+百合花=除痘清火[祛斑]:紫罗兰+薰衣草+西洋甘菊=滋润皮肤除皱祛斑.对喉咙,支气管炎便密,消除口腔气味. 玫瑰花茶+薄荷+西洋甘菊=美白,瘦身薰衣草+柠檬片+玫瑰花茶+玉美人=减少皱纹祛斑, 牡丹花+纤巧红梅+桃花+玫瑰王+米菊=排毒养颜,调节内分泌失调, 治疗便密. 迷迭香+玉美人+牡丹花+米菊=对雀斑有明显消除功[减肥]: 马鞭草+ 柠檬草+迷迭香=瘦下半身,分解脂肪,利尿. 人参花+三七茶=清热解毒,减肥浆压 荷叶+减脂叶+甜菊叶[美胸]: 迷迭香+粉红玫瑰= 促进乳腺发育[便秘]: 洋甘菊 +马鞭草=治疗长期便秘、肠内净化、大麦茶、越南苦瓜干[喉咙痛]: 玉蝴蝶+龙须草+金莲花=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喉咙发痒有痰等[肝胃]: 薰衣草+紫罗兰+ 腊梅花=清肝保胃马鞭草+腊梅花+勿忘我=可治疗肝胃气痛食欲不振清肝保胃功效苦丁茶加决明子可治疗肝炎野菊花+百合花=清肝火润肺洋甘菊+薄 荷叶+茉莉花=胃痛[清火]:金莲花+贡菊+竹叶青=清热降火,清暑解热[高血压]:血红茶+田七花+山揸干=降底血压,软化血管灵芝片+甜菊叶+米菊=保肝解毒,可降血压,稳定糖血值人参花+三七花=清热解毒,减肥降压[糖尿病]:

常见中药药草

一、景天 【别名】活血三七、八宝(非八宝粥的八宝)、胡豆七、大打不死 【简介】植物景天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多鲜用。 【性味与归经】酸、苦,平。 【功能与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用于喉炎,荨麻疹,吐血,小儿丹毒,乳腺炎;外用治疔疮痈肿,跌打损伤,鸡眼,烧烫伤,毒蛇咬伤,带状疱疹,脚癣。 【用法与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捣汁外搽患处。 二、雪见 【纲属】唇形科鼠尾草属的植物 【别名】雪见草、皱皮草、癞蛤蟆草、野芥菜(江苏、江西)、癞子草、青蛙草(四川、贵州)、雪里青、黑紫苏(江苏)、土荆芥、猴背草(云南)、小活血、麻鸡婆(江西)、沟香薷、膨胀草(福建)、过冬草(浙江)、猪婆草(难怪景天这样称呼雪见了⊙﹏⊙) 【功能与主治】富含的黏性纤维等物质对改善慢性便秘、调整肠道环境、止泻、镇咳、消炎、利尿等有功效,能活血,消痈肿,止吐衄,全草治疮毒,特别对便秘有缓解效果,在世界各国作为膨润性缓下剂广为利用。 【性味与归经】根性味苦、辛、凉,无毒。。

【用法与用量】根3~7钱,全草5钱~1两。外用不定量 、龙葵草 【别名】燕莜、莜莜、地泡子、地戎草、耳坠菜、飞天龙、狗钮子、黑姑娘、黑茄、黑茄子、黑天天、后红子、救儿草、苦菜、苦葵、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龙葵草、七粒扣、山海椒、山辣椒、熟端、水苦菜、水茄、酸浆草、天泡草、天泡果、天茄菜、天茄苗儿、天茄子、天天茄、乌疔草、乌归菜、野海椒、野辣椒、野辣角、野葡萄、野茄菜、野茄子、野伞子,为茄科植物。温州方言为乌龙茄。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荒地,各地常见,黑龙江省居多 【化学成分】含龙葵碱、澳茄胺、龙葵定碱、皂甙、维生素C、树脂。 【染料用途】果实含经龙葵苷、皂素,可制褐色、绿色、蓝色染料。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烧,牙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肾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天疱疮,跌扑损伤,蛇咬伤。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脾胃虚弱者勿服。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中药常用方剂

三、开窍剂 凉开 1、安宫牛黄丸 【处方】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 【性状】为黄橙色至红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炮制】以上十一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香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600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牛黄清心丸 【异名】万氏牛黄清心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组成】黄连(生)15克黄芩山栀仁各9克郁金6克辰砂4.5克牛黄0.75克 【用法】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7~8丸,灯心汤下。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主治】温邪内陷,热入心包,身热烦躁,神昏诂语;中风痰热内闭,神昏语謇,及小儿惊风,发热抽搐。 【方论】方用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为君;黄连,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为臣;郁金芳香开闭,朱砂寒凉重镇,用以开窍安神,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安神之功。 3、紫雪丹 【处方】石膏144g 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麝香3.6g 朱砂9g 【性状】为棕红色至灰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法用量:4.5 ~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 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 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 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 9、冰片:辛、苦、凉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175种常用中药的大全(有彩图1)1-34

实用文档 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 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 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 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 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

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 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 **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 黄萢,又名黄桑葚等。产于**南部,**,**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 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3.夏枯草(夏枯头)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4.车前草(猪肚菜)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5.铁蒿 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6.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

中草药

张永强 中草药勾藤的作用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痫JI瘲,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1,平肝阳:主治肝阳上亢,头晕头痛。 2,请肝热:善治肝火内盛,目赤肿痛。 3,息肝风:可治热动肝风,小儿急惊。此外近年又常用于肝热阳亢型高血压。 麦冬的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麦冬的作用: 1、治疗暑天汗出虚脱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编者注:此方为金代名医李杲所创,方名叫“生脉散”,已制成生脉口服液)。 2、治疗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治疗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5、治疗糖尿病用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6、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7、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鸡蛋5个,枸杞、花生米、瘦猪肉各30克,麦冬10克,盐、湿淀粉、味精各适量。首先将花生米煎熟,枸杞洗净,入沸水中略氽一下。麦冬洗净,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猪肉切丁,鸡蛋打在碗内,加盐少许打匀,把蛋倒进另一碗中隔水蒸熟,冷却后将蛋切成粒状。锅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肉丁炒熟,再倒进蛋粒、枸杞、麦冬碎末,炒匀,放盐少许及湿淀粉勾芡,放味精调味,铺上花生米即成。每日2次,佐餐食。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辅助治疗。健康人食用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决明子为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决明花黄色,荚果细长,四棱柱形;小决明植株较小,荚果较短。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怀牛膝药效高,李时珍说它:'滋补之功,如牛之力。'牛膝气味苦酸平,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久服轻身耐老。博爱的牛膝,长于补益肝肾,强腰膝以及活血、引血下行的作用。博爱县常年的种植面积为400-500亩,亩产干货500-600斤,最高的达800斤。年收购量25万斤左右。牛膝适宜于沙土和两合土。沙土的牛膝,颜色好、白亮,而炉土的则发黑。牛膝收获时,将根茬取出,晒半干后捆成小把,按个大小挑选,分头肥、二肥、平条三种,头肥4-6根一斤,平条8-14 根一斤。挑选后,加工泡制,削把晒干,装箱外运,销往全国各地。 红参是中药的一种,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红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中药配方及功效

精品文档 四物汤 配方: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使用方法: 1、取四物汤一包,清水冲洗并浸泡15分钟左右。砂锅内加入大约800ML水大概(4小碗)。 2、武火15分钟后再用文火10-15分钟,煮出来大概300ml,建议餐后半小时趁热饮用。可加入少量红糖或红枣味道更佳。 注意事项: 1、一包四物汤可以煎煮两碗,早晚喝一碗,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喝,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2、女性月经期间不能喝四物汤,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3、老中医提醒:孕妇、感冒发热、腹泻、经期不宜喝,服用期间禁食辛辣生冷; 4、服用后出现上火的人,请暂停服用,或煎煮时加入贡菊、金银花等去火原料。 5、身体主要是以调理为主,所以四物汤需要连续服用后才能慢慢见效,一个疗程1个月14 包。建议1-2个疗程。 6、一般建议例假结束3天后连用两周。 桃红四物汤 配方:桃仁6克、红花4克、熟地12g,全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活血,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使用方法: 1、取四物汤一包,清水冲洗并浸泡15分钟左右。砂锅内加入大约800ML水大概(4小碗)。 2、武火15分钟后再用文火10-15分钟,煮出来大概300ml,建议餐后半小时趁热饮用。可加入少量红糖或红枣味道更佳。 注意事项: 1、一包四物汤可以煎煮两碗,早晚喝一碗,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喝,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2、女性月经期间不能喝四物汤,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3、老中医提醒:孕妇、感冒发热、腹泻、经期不宜喝,服用期间禁食辛辣生冷; 4、服用后出现上火的人,请暂停服用,或煎煮时加入贡菊、金银花等去火原料。 5、身体主要是以调理为主,所以四物汤需要连续服用后才能慢慢见效,一个疗程1个月14 包。建议1-2个疗程。 6、一般建议例假结束3天后连用两周。 三白汤 配方:白芍5克、白术5克、茯苓丁5克、甘草3克功用:益气养阴、润肤增白,延缓衰老 精品文档

常用中药各炮制品功效用法

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 宣肺平喘(宜炙用), 利水消肿 Sig:1.5~9g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叶 称苏叶,梗称苏梗。叶长于发表散寒,梗 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用法:5~9g,不宜久煎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花穗名荆芥穗。 荆芥穗力较强。止血须炒炭。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敛生肌。 用法:15~60g。内服宜生用。入汤剂宜打 碎先煎。外用须经火煅研末。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 止血,姜汁炒又除烦止呕。 Sig:3~9g,外用适量。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来源: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黄者 名黄菊花,白者名白菊花。 Sig:9~15g,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 目多用白菊花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 根 Sig:3~9g,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 炙用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Sig:3~12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 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 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 弱,活血作用较好,宜于瘀血证及不宜峻下 者。大黄炭多用于血症。番泻叶:泻下导滞。 性能特点:大量用能泻积热、通大便、行 水消胀,治热结便秘、水肿胀满;少量用除 积滞、助消化,治食积胀满、消化不良。 Sig:缓下1.5~3g,攻下:5~9g, 宜用开水泡服,入汤剂当后下。 大戟:泻下逐饮: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消肿散结:痈疮肿毒,瘰疬痰核。 品种鉴别:京大戟源于大戟科,毒性强,泻 水逐饮力峻。反甘草。 红大戟源于茜草科,毒性弱,以消肿散结力 佳。体虚及孕妇忌服。 防己:【来源】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习称汉防己。 【功效】1.祛风湿、止痛:特点——长于治 风湿痹痛偏热者. 2.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 脚气肿痛,腹水等。 Sig:5~9g。 既往所用的防己还有木防己。木防己包括三 个品种,即防己科的木防己、马兜铃科的汉 中防己和广防己。 传统认为,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治水肿尿少宜用;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治风湿 痹痛宜用。马兜铃科的汉中防己与广防己, 因含马兜铃酸,能损害肾功能,故内服宜慎, 不能过量或久服,肾病患者忌服。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Sig:10~30g。清利湿热、除痹排脓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Sig:9~15g,大剂量30~120g。 消积宜炒焦用,回乳宜大量用,疏肝宜生用。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Sig:9~15g,大量用30g。 消失导滞宜用焦山楂。 神曲:消食和胃。 Sig:6~15g, 消食宜炒焦用。

中药用量大小及其功效

中药用量大小及其功效 A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 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B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 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浙贝母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 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半夏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大于30g 薄荷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则可通泻。 C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

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 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柴胡仲景"大\小柴胡汤"每剂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约112克),一剂分三服,每服约37克,我用柴胡汤每按此量用,没见有什么不良反应.前提条件是有柴胡证. 多用解表,少用疏肝。 2~5g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 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 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 柴胡6克解肝郁,柴胡10 克升举阳气,柴胡20---30克可清热, 柴胡两钱以内升阳、四五钱入少阳透邪,六钱以上解太阳之表证,罕有一两以上用者。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他药味一倍有余,意在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意在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郝万山老师说:柴胡解热20克以上,解郁10克左右,升阳5克6克左右. 柴胡之大量运用还可通大便及行月经。详见章次公医案。 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D

中草药

棘针棘叶棘豆根棘刺花疾藜急性子吉祥草 棘针 (《本经》) 【异名】白棘(《本经》),棘刺、枣针(《别录》),赤龙爪(《普济方》)。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棘刺。植物形态详"酸枣仁"条。 【性味】①《本经》:"味辛,寒。" ②《别录》:"无毒。" 【功用主治】消肿,溃脓,止痛。治痈肿有脓,心腹痛,尿血,喉痹。 ①《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 ②《别录》:"决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疗腰痛,喉痹不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汁涂

或研末搐鼻。 【选方】①治诸恶肿失治有脓:烧棘针作灰,水服之,经宿头出。(《千金方》) ②治丁肿:曲头棘刺四百枚,橘皮三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服一合。涂肿上亦得。(《古今录验方》) ③治肾脏冷气卒攻,脐腹疼痛拘撮甚者:槟榔一分(弼),棘针钩子一合(微炒)。上药,捣粗罗为散,都作一服,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又入好酒半中盏,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计时侯,稍热分为二服。(《圣惠方》) ④治头风疼痛:倒钩棘针四十九个(烧存性),丁香一个,麝香一皂子。为末,随左,右塞鼻。(《圣惠方》) ⑤治尿血:刺针二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外台》) ⑥治小儿一切疳:棘针、瓜蒂等分。捣细罗为散,每用黍粒大,吹入鼻中,日二度佳。(《圣惠方》吹鼻散)

⑦治小儿喉痹:棘针烧灰,水服半钱。(《圣惠方》) ⑧治小儿天风口噤,乳不下:白棘烧末,水服一钱匕。(《子母秘录》) ⑨治倒睫拳毛:木鳖子二个(令炒),木贼一百二十节,地龙二条(去土),赤龙爪一百二十个。上为细末,摘去倒睫,每日以纸捻蘸药搐之,一日三、五次。(《普济方》) ⑩治齿虫:腐烂棘针二百枚(即是枣木刺朽落地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日四、五度,以瘥为度。(《小品方》腐棘刺漱汤) 【名家论述】《本草述》:"《准绳》治溲血,有鹿茸丸,用棘刺逐队于诸补剂中,且有桂、附,是则《别录》所云疗丈夫虚损云云,非无据也。第如《本经》之治,似以溃脓止痛决刺结为先者,得非此味补益,乃有为之前导而致其功乎?是则 棘叶 (《纲目》)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叶。植物形态详"酸枣仁"条。 【化学成分】含芸香甙、小檗碱、原阿片碱、蜡醇、多量维生素C及

常用中草药的图解和用途

桂枝 桂枝Guizhi [出处]《名医别录》。 [中药学名]Ramulus Cinnamomi。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白芍 【药名】:白芍 【拼音】:BAISHAO 【英文名】:White Paeony Root 【处方名】:白芍、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桔梗 【简介】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温。 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茹、房图、荠世纪、苦 梗、苦桔梗、大药、苦菜根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 【相关药材】洱源土桔梗桔梗芦头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 闭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 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 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 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 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荆芥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中本区常见中药材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葱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 1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服。 2.生 【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⑵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生皮:性味凉。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用量5-10g,煎服、辛凉解表药

1•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花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等 【药理】1、抗病原体作用。2、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10 - 15g。煎服或入丸散。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注意事项】无 野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 - 18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或甘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