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

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引言概述: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征是尿蛋白大量丢失,导致身体浮现水肿等症状。
为了提高公众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预防和管理该疾病,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肾病综合征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知识1.1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肾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尿蛋白大量丢失,导致水肿等症状。
它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肾脏自身发生异常,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1.2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水肿、尿量减少、尿液变浑浊等。
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通过尿液分析和肾脏功能检查等方法来确定。
1.3 肾病综合征的危害和预防肾病综合征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甚至发展成肾衰竭。
为了预防肾病综合征,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二、肾病综合征的饮食指导2.1 控制蛋白质摄入肾病综合征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可以选择一些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禽肉和豆制品等。
2.2 控制盐的摄入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患者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避免加重水肿。
可以选择低盐食物,并注意不要吃太多含盐的加工食品。
2.3 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浮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肾病综合征的药物治疗3.1 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可以匡助患者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和袢利尿剂等。
3.2 抗炎药物的应用肾病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肾小球炎症,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功能。
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3.3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尿蛋白的丢失。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等。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 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感染、遗传、免疫、药物、环境等因 素均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病理机制
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免疫炎症反应、 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导致肾小球滤过屏 障功能障碍,蛋白质大量丢失。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等。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
目录
• 肾病综合征概述 •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保健 • 肾病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 肾病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肾病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 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 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的临床综合征。
总结词
老年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与保健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包括心理支持、生活照顾、营养补充等。
详细描述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 态和情绪。同时,生活照顾和营养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患 者需要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增强体质。
案例三:慢性肾病综合征的长期管理
饮食调理
01
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适 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 鱼、瘦肉、蛋、奶等。
02
控制盐的摄入量:减少 盐的摄入,避免过咸的 食物和饮品。
03
控制脂肪摄入量:减少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 动物内脏、肥肉等。
04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 菜、水果等。
04
肾病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与康复
诊断标准
肾病综合征

MsPGN的治疗
1. 肾脏病变化轻、肾功能正常的与微
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治疗相似
2. 肾脏病理变化重,出现明显慢性肾
功能不全,不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按非透析疗法处理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
Rich 1957年首先描述。FSGS不是单一的疾 病,而是多种病因通过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一种临 床病理综合征。临床特征是肾病综合征或非肾病综
治
激素的疗效评价
疗
激素敏感型:8周内病情缓解。 激素依赖型:停药或减量即复发。
激素抵抗型:服药5W无效。
治
激素抵抗的原因
疗
基因突变及多态性 病理类型
MCD DMP FSGS
激素敏感
激素抵抗
治
环磷酰胺(CTX)
用法:
疗
1. 静注:200mg/隔日
2. 静脉冲击疗法:0.5-1.0g/m2/m
药物治疗
疗
他汀类:降胆固醇
贝特类:降甘油三酯
血液净化治疗
分离LDL 2/w × 3w
治
四、抗凝治疗
疗
肝 素:
1000u/h VD 8~10h
低分子肝素: 5000u 皮下 2/d 抗凝目标: CT达到正常的2~3倍 KPTT达到正常的2倍
治
停用抗凝剂的指征
抗凝治疗
疗
>6个月
血清白蛋白 >30g/L
系膜细 胞增殖
脂质代谢异常及肾损伤机理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
高血压
重点
水钠潴留 RAS系统激活
高凝状态
低蛋白血症 凝血因子合成增加
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金标准为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蛋白尿:在24小时尿液收集中,尿蛋白排泄量大于3.5克/24小时,或者是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3.5mg/mmol。
2. 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浆总蛋白浓度小于60g/L,并伴有低白蛋
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水平小于30g/L)。
3. 水肿: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或局部性浮肿。
4.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降低:尽管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肾小球病变,但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仅轻度下降。
这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以确定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请注意,确诊
需要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并排除
其他可能引起肾蛋白尿的病因。
为了确诊和确定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因此,在疑似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
及早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文献

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文献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肾小球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是主流方法。
在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一些相关的文献研究。
例如,一些中药如黄芪、人参、党参等可以提高肾小球的微循环,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减轻肾脏免疫反应,减少蛋白尿和水肿。
此外,营养治疗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手段,适当的运动和心理疏导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肾病综合征的心理护理方面,有一些文献介绍了心理护理在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治疗等内容,有利于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心理护理。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介绍了家庭护理在肾脏病患者中的重要性,包括家庭环境的改善、患者的饮食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营
养治疗、心理护理和家庭护理等。
这些文献为深入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肾病综合征

内容
肾病综合征的概况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思路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概况
是由多种病因和多种病理类型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综合征, 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 <30g/L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尿中丢失白蛋白 >肝代偿合成
原 因
胃肠道:严重水肿,吸收不良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对机体的影响
低蛋白血症 尿中多种蛋白丢失的影响 •感染:IgG、补体旁路B因子 •高凝状态:脂代谢改变、抗凝、纤溶有关因子 •内分泌系统紊乱:甲状腺结合蛋白 •微量元素缺乏:血清转铁蛋白 铜蓝蛋白 锌结合蛋白 •对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结合蛋白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老年
膜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继 小球肾炎
肾淀粉样变性
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骨髓瘤性肾病
性
淋巴瘤或实体肿瘤
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原 因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病
病所引起,占75%
综
合
继发性 NS
征Hale Waihona Puke 遗传性NSAlpot综合征
病因分类
Secondry NS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引起者
感染:乙肝、丙肝相关性肾炎 药物、中毒 肿瘤:实体肿瘤、多发性骨髓瘤 系统性疾病:SLE、过敏性紫癜、肾脏淀粉 样变 代谢性疾病:DN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涉及肾脏的严重疾病,它可以指多种不同肾脏疾病,其特点是病人的血液改变,机体出现毒物和浮肿的概率都比正常人群
更高。
由于肾脏的重要作用,肾病综合征可能会引起许多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首先,需要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肾病综合征可分为急性肾病
综合征和慢性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呕吐、腹痛、腹泻、肌肉痉挛等,而慢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则包括乏力、低血压、恶心、呕吐、腹痛、血尿等。
此外,可以通过血液、尿
液和影像学检查来发现肾脏损伤或器官功能受损的情况。
其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来说,首先要采用
基本治疗,如疼痛药物、抗感染药物、降尿酸药物、高氯酸钾等,然
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推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有
效的治疗方法。
并且,应该注意正确的饮食习惯,多食含有钙、铁、锌、维生素等的均衡营养饮食,避免过量的钠、蛋白质及油脂摄入,
注意控制血糖,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最后,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及早发现疾病,以及按照医嘱按时接受治疗,降低肾病综合症的发生率。
总之,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肾病综合征

护理措施
5观察浮肿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天记 录腹围、体重,每周送尿检常规2—3次。
健康教育
1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使患儿及家 长主动配合与坚持按计划用药 2本病患儿住院时间长,应有计划的安排作息 时间,病情缓解后,适当安排一定的学习 3注意安全,避免奔跑、患儿之间打闹,以防 摔伤、骨折
护理措施
1休息:一般不需严格限制活动。严重水肿高 血压需卧床休息时应经常变换体位。
护理措施
2饮食:水肿患儿盐摄入<2g/天。严重水肿高 血压要无盐、适量优质蛋白 2g/(kg.d)
护理措施
3防治感染:肾病患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 收治。避免到公众场合。避免受凉,不去人 群拥挤场所。 4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药物因严重 水肿常致药物滞留、吸收不良或注射后针孔 药液外渗,导致局部潮湿、糜烂或感染。必 须肌内注射时,注意严格消毒,注射后按压 时间稍长些,以防药液外渗。
并发症
1感染—最常见的合并症 最常见的合并症。与免疫功能低下、 最常见的合并症 蛋白质营养不良、多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 剂治疗有关。
可使病情反复和加重
2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钠、低钾、低钙。与长 期禁盐、过多利尿、腹泻呕吐有关。 3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血栓多无临床症状。 仅在大血管栓塞时才出现症状。如肾静脉栓 塞—腰痛、腹痛、肉眼血尿或急性肾衰。 4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
单纯性肾病 :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肾炎性肾病:与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病理生理
1大量蛋白尿——根本生理改变。是导致其他 三大临床特点的基本原因。由于肾小球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肾病时,由于基底膜 构成改变使血浆中分子量大的蛋白能经肾小 球滤出,另一方面,由于基底膜阴电荷位点 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阴电荷减少,使带阴电荷 的蛋白能大量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概述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为临床特征。
它包括原发性肾病、类肾病型慢性肾炎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病。
本篇讨论的是不同于肾小球肾炎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占70%~90%,在成人中亦占20%~30%。
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明白。
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西医从50~60年代开始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70年代又采用大剂量激素进行冲击疗法,虽然使本病的病死率由过去的60%~70%下降为4%~7%,但是,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医没有肾病综合征这一病名,然据其症状可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
《灵枢·水胀》篇所载:“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颇类本病症候。
《素问·汤液醪醴论》还提出了“去菀陈噩……开鬼门,洁净府”的治则。
隋朝《诸病源候论》云:“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肌肤而令身体肿满。
”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
明代张景岳提出以“温脾补肾”的大法治疗本病。
上述论述对今天临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以中药为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报道首见于1960年。
60年代初,主要采用温补法治疗,并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纯中药或西药疗效更佳。
70年代以来,对中西医联合疗法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设计、观察和筛选,中医辨证除了针对患者的体质状态、锇疾病的病理情况外,更多的是拮抗西药的副作用、并发症。
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有了统一的认识。
自此以后,开始进一步着手研究如何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医辨证论治来提高疗效,总结其内在的规律。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能互补长短,使肾病综合征的缓解率由原来的30%~60%提高到80%~90%以上。
近年来,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和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发现肾小球内纤维蛋白相关抗原的沉积与中医的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密切相关。
从病理类型来看,气阴两虚型多见目前,中西医联合用药仍处在探索性阶段。
有报道雷公藤具有激素样的作用,但无激素的副作用,其有效成分制剂可以代替激素,且对降低尿蛋白有较好的效果。
近几年来,日本应用柴苓汤合并类固醇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降低了复发率,对类固醇有增效作用。
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作用于机体,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脾虚则运化无权,难以摄取精微和输布水液;肾虚则开阖失常,不能固摄精气和排泄湿浊。
脾不升清降浊,渐致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
外邪侵袭劳汗当风或水湿浸渍或病毒内归,致使脏腑失和,气血不调,脾失健运,肾失封藏、主水的正常功能,日久水湿诸邪内盛,正气愈虚,可形成本病。
湿热内蕴病邪久留,郁而化热,继而耗伤肝肾之阴。
肝主疏泄和藏血,肝气郁结也可导致血瘀水停。
脾气虚弱脾气素虚或饮食失调损伤脾胃,导致精微不生,水湿不运,湿邪停聚,发为本病。
肾气不足素体肾气不足或房室不节,或产育过多,肾气受损,肾失开阖,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形成水肿。
脾失肾阳之助则不运,肺之通调无权,则水不降,从而更加重水肿。
本病的实质是正虚邪实,正虚主要是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邪实主要有水湿、湿热、血瘀等外邪及病理产物。
辨证分型根据全国有关肾病会议讨论的方案及各地医家的经验,其具体分型如下:1.脾虚湿困肢体浮肿不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倦怠乏力,腹部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缓弱或细弱。
2.脾肾阳虚水肿明显,可伴胸腹水,面色眺白,形寒肢冷,神疲纳少,尿少便溏。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
3.湿热蕴结遍身水肿,口苦口腻,心烦失眠,胸腹痞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见咽喉肿痛,皮肤疮疡等化脓性感染。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4.肝肾阴虚面部及下肢浮肿,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潮红,咽干口燥,心烦少寐,盗汗目涩,手足心热,溲黄便干。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阴两虚无浮肿或轻度浮肿,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神疲腰酸,少气懒言,纳差,便溏或干结。
舌淡红胖嫩,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无力。
另外,尚有瘀水交阻型,此多以兼证的形式出现。
症见面色黧黑,唇舌肌肤有瘀点或色素沉着,尿少,浮肿,纳差,泛恶。
脉弦,舌暗,苔腻等。
临床上以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为多见。
脾虚湿占和脾肾阳虚多见于疾病的初期,水肿较明显,未用激素或激素副作用未出现之前;湿热蕴结主要是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过度使用,引起继发感染和类柯兴氏综合征;月千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多见于疾病的中、后期。
分型治疗(1)脾虚湿因治法:健脾益气,利水化湿。
处方:党参12~15克,黄芪15~20克,茯苓9~15克,白术9~12克,泽泻9~15克,陈皮9克,山药15克,苡仁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厚朴12~15克,大腹皮15克。
加减:胃纳差加鸡内金、砂仁;恶心呕吐加代赭石、竹茹、生姜。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五皮饮、防己茯苓汤、苓桂术甘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2)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处方:熟附片15~20克,桂枝9克,党参9~15克,黄芪15~30克,山药15克,白术9~12克,茯苓9~20克,泽泻9克,仙灵脾15~20克,巴戟天9克,山萸肉9~12克,猪苓9~15克,车前子15~30克(包煎),益母草30克,甘草6克。
加减:胃气上逆,吐泻频繁加炮姜、苏叶、炒艾叶、焦白术、煨诃子;阳虚甚加肉桂、鹿角霜。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真武汤、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实脾饮等。
(3)湿热蕴结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处方:知母9克,黄柏9克,黄芩9克,蒲公英20克,金银花12克,赤小豆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滑石12克,竹叶9克,通草3克。
加减:心火旺盛加黄连、山栀;肝火旺、烦燥不安加龙胆草;便溏加山药;夜寐欠佳加夜交藤、合欢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黄芩滑石汤、五草汤、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宣肺利水汤等。
(4)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益阴清热。
处方:生熟地各15克,山药12沌15克,山萸肉9~12克,泽泻9~15克,茯苓9~15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9~15克,旱莲草15克,牛膝15克,川断15克,麦冬9克,丹皮6~15克,首乌15克,鳖甲9克。
加减: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等瘀血症状加桃仁、赤芍、丹参、红花、益母草;月千阳偏亢、高血压加社仲、钩藤、石决明、珍珠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大补阴丸、杞菊地黄丸、左归饮加减。
(5)气阴两虚治法:补气健脾,清养肺肾。
处方:生地15克,沙参15克,麦冬9克,黄芪15克,白术9克,山药9克,黄精9克,枸杞9克,川断9克,桑椹子9克,茯苓9克,丹皮9克,党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大补元煎。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尚可据症加减,如水肿明显尚可攻者,可加强利水消肿药,如陈葫芦、蝼蛄、大腹皮等;大量蛋白尿或长期不消失者,加石苇、金樱子、芡实、莲须、紫河车,并加大黄芪用量;血浆蛋白低而水肿不退者,加龟版胶、鹿角胶、阿胶、核桃肉。
也有实验提示用黑料豆丸(黑料豆、黄芪、苍术、山药)能提高血浆白蛋白;胆固醇高者,加草决明、何首乌、生山楂、丹参、赤芍、白芷。
疗效:在临床上,治疗时多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治疗。
此外,肾病综合征在治疗获效后,尚需巩固治疗,以防复发。
平时可服玉屏风散,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的815例病人中,总有效率为94%,其中完全缓解占71.8%。
从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情况来看,确实较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效果好。
而且中药对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所出现的毒副反应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如大剂量使用激素常呈现柯兴氏综合征之象,易出现痤疮等皮肤感染,尿蛋白也不能转阴,运用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可使尿蛋白的转阴率从34.1%提高到83.3%。
专方治疗一般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1)健脾益肾化瘀汤组成:黄芪30克,白术15克,苡仁30克,山药30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芡实30克,党参15克,陈皮10克,仙灵陴30克,白茅根3O克。
加减:阳虚加附子、桂枝;浮肿甚加猪苓、大腹皮、椒目、商陆、车前子;表虚易感寒邪加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阴虚兼热加白花蛇舌草、熟地、蒲公英、半枝莲;气虚甚加人参;尿素氮高加大黄30克,附子30克,生牡蛎30克,水煎浓缩为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1次。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中西医结合共治22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氮质血症患者,远期完全缓解15例,占68.1%;近期完全缓解2例,占9%;部分缓解5例,占22.7%。
(2)健脾补肾方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苦参15克,茯苓皮20克,熟地20克,淮山药20克,桑寄生20克,五加皮20克,益母草20克,丹参20克,山萸肉12克,杜仲12克。
加减:颜面浮肿严重者加麻黄、苏叶、北杏仁;腰以下浮肿明显者加熟附子、桂枝;阴虚阳亢明显者加太子参、麦冬、知母、黄柏、龟版。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疗效:中西医结合共治17例,完全缓解15例,占88%,部分缓解2例,占12%。
15例完全缓解者均未复发。
(3)蛇莲合剂组成:蛇莓、半枝莲、干地黄、生黄芪、丹参各100克,川芎、红花、当归、川牛膝、荆三棱、焦白术各50克,陈皮、甘草各3克。
用法:制成合剂1000毫升。
成人每日服300毫升,儿童每日服200毫升,分2次口服。
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45例肾病综合征伴高粘滞血症患者,其中完全缓解32例,占71.1%,部分缓解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
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凡能完全缓解的病例,大多在服蛇莲合剂1个月内全血比粘度便恢复,如治疗2个月仍无改善者,应考虑改用他法。
(4)益肾化瘀汤组成:生地、枸杞、制首乌、淮山药、黄芪、泽兰各15克,薏苡仁、丹参、徐长卿各30克,水蛭3克(研冲),甘草3克。
加减:下肢肿甚加车前子、猪苓;腰痛甚加杜仲、牛膝;阳虚畏寒加巴戟天、仙茅;血尿加琥珀、茜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待尿蛋白转阴4周后,将以上基本方制成蜜丸,每服50克,每日2次。
在服药期间配合服雷公藤多甙片剂(10毫克/片),剂量为1~1.5毫克/公斤/日,每日3次,饭后服用。
待尿蛋白转阴2周后,减去晚餐后服用的剂量,隔2周再臧去午餐后服用的剂量,维持8周后完全停服。
43例均用激素,29例合用免疫抑制剂。
疗效:中西医结合共治43例,其中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