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体会

合集下载

真武汤加减临床运用心得

真武汤加减临床运用心得
齿 痕 ,苔 白滑 ,脉 沉 数 弱 。胸 片 示 双 下 肺 炎 , 彩超 示 心 功 能
药得 附子辛温 ,阴柔养血而不寒;附子得芍 药之微寒 ,辛温
回 阳而 不 燥 ,二 者 相 伍 ,刚 柔 相 济 。诸 药 合 之温 肾 阳 以消 阴 翳,利水道 以去水邪 ,为温肾散寒 ,健脾利 水之剂 。下面取
不全、左心室扩大 ,血 常规未见异常 ,予真武汤合三仁汤加 减。疏方:炮 附子2 克、生姜3 克 、茯苓5 、 白芍 1 克、白 O O 0 O 术3 、杏仁 1 克 、 白蔻仁 1 克、薏 苡仁3 克、厚朴 l 克 、 O 0 O O 0 半夏 l克 、通 草1 。二诊 :服 药2 0 O 剂,见效 ,病人小便量增 多 ,全身微汗, 自觉很舒适 ,可进食少量半流食,无头痛恶 寒、发热,咳喘减 轻,仍有眩晕 。处方:炮附子3 克、茯苓 O 5 、 白芍2 、生姜3 、 白术3 、干姜3 、细辛1 。三诊 :前 O 0 0 0 O 0
主水无权 ,则水饮 内停,泛滥成灾,所 谓阴盛则水动 。张景
岳 云 : “ 之 与 气 ,虽 为 同 类 ,但 阳 旺 则气 化 而 水 即为 精 ; 水
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 。故凡病水者,本 即身 中之血气 , 其为邪为正总在化与不化耳。”真武汤方中用附子辛热以壮 肾 阳 ,补 命 门之 火 , 阳生 火 壮 则散 寒 行 水 ,气 化 之力 益 彰 。“ 本
崔 文勇
吉林省延 吉市延边朝医医 院住 院内科 ,吉林 延吉 13 0 300
【 摘 要】真武汤乃温阳利水之方 ,临床上加减运用得 当,可治诸多危重疑难重症 。笔者举二则验案 ,结合 “ 伤寒论”条文加 以说 明。 【 关键词】桂枝汤 ;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 8 . 256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 5 7(0 0 2 19 2 0 7 8 1 2 1 )2 - 0 -

真武汤加减治疗老年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临床疗效观察

真武汤加减治疗老年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临床疗效观察

真武汤加减治疗老年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在治疗老年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疗效。

方法将30例符合老年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呋塞米针利尿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真武汤加减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 < 0.05);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体重及蛋白尿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真武汤加减联合利尿剂对改善老年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效果显著,同时有一定辅助降蛋白尿的作用。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水肿;蛋白尿;真武汤;阳虚型肾病综合征(NS)是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水肿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时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腔进入组织间隙,从而造成水肿是目前认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基本原因。

严重的水肿易加重患者的心肺负担,诱发心衰等不适,临床上常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联合利尿剂的方法来缓解水肿症状,但易引起肾小球高滤过及肾小管高代谢造成肾小球脏层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促进肾间质纤维化,轻者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延迟疾病缓解,重者可损害肾功能[1]。

本病属祖国医学“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

病位在肾,与肺、脾关系密切[2]。

中西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优势更加凸显。

真武汤源于《伤寒论》,该方由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等药味组成,其功效是温肾健脾,化气利水[3]。

2015年3月-2016年6月笔者采用真武汤加减联合利尿剂治疗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30例,临床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纳入收治辩证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30例,随机分为2组。

真武汤,专攻阳虚水泛,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效果一绝!真武汤基础方:

真武汤,专攻阳虚水泛,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效果一绝!真武汤基础方:

真武汤,专攻阳虚水泛,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效果一绝!真武汤基础方:真武汤,专攻阳虚水泛,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效果一绝!真武汤基础方: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

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祛水邪。

本方以附子为君药,本品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

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

白芍亦为佐药,在此方子里有四种作用: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故虽然附子是君药,但方子里应用了白芍的全部四种作用,为本方的点睛之笔。

我来分享这样一则病例:女患者,23岁。

患者几年前曾因感受风寒,而出现腰痛,眼睑浮肿,于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肾炎”,治疗数月有余,浮肿减轻,予出院自行调理。

一段时间后腰痛、浮肿诸症又复出现,再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几个月后,好转出院。

数月后,患者浮肿第三次加重,于当地医院治疗三个多月未见效,遂来此求治。

患者面色白,形寒肢冷,头面及四肢遍身浮肿,尤以腰以下浮肿为甚,小便量少,大便时溏,消瘦神疲,少腹冷痛,脘腹胀满,四肢疲软,气短乏力,带下清稀。

检查见:舌质淡胖有齿痕,脉象沉细无力。

诊断为:水肿,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治以温肾扶阳,健脾利湿。

方药:真武汤加减:茯苓,炒白芍,炒白术,制附片,猪苓,泽泻,怀山药,苍术,冬瓜皮,大腹皮,桑白皮,陈皮,生姜,车前子。

患者服用数日,脘腹胀满,大便时溏,带下清稀诸症得以好转,但水肿仍见,且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此乃脾阳虚之症虽见好转,肾阳虚之症仍较突出,治以温补肾阳为主。

选用肾气丸辅助治疗。

患者服用一段时间,症状明显好转,小便量正常,浮肿消退,未见反复,精神好转,体力增加,食欲增多,面色红润,腰痛亦逐渐好转,阴虚症状逐渐恢复。

继续治以温补肾阳,除水消肿,目前病情逐步缓解,身体渐渐恢复健康。

加味真武汤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体会

加味真武汤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体会

加味真武汤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体会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6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真武汤治疗组(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32例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32例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味真武汤可明显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真武汤;肾病综合征;温肾健脾众所周知,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和多种病理类型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症、水肿或伴有高脂血症[1]。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茯苓、生姜、芍药、白术组成,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等症,为瀑阳烈水之经典方[2]。

2009年2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加味真武汤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O例,女12例;年龄37岁-85岁,平均61.2岁;伴肺部感染10例,消化道症状10例,胸腹腔积液10例,肾功能不全3例。

对照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8岁~84岁,平均61.5岁;伴肺部感染12例,消化道症状7例,胸腹腔积液8例,肾功能不全5例。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口干多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眼睑浮肿、胸闷憋喘、双下肢水肿等。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应用血管扩张剂及激素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真武汤加昧煎剂,药物组成:制附子先煎15g、茯苓30g、生姜5g、白芍5g、白术10g、黄芪30g、猪苓12g、泽泻10g、苏叶6g、黄连3g、桃仁12g、大黄8g、德校30g。

真武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真武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的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表 明该方法可 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
注: / 9<0 . O 5
不 良反 应 的反 应 的发 生 】 ,综 上 所述 ,外 用红 油 膏 可 以有 效 治 疗
慢 性皮 肤溃 疡疾 病 ,促进 创 面愈 合 ,安 全性 高 。 小到< 1 . 5 c m ,随访 6个 月 内无 复发 。有 效 :治 疗 前创 面面 积 为
S h a ng p r o mo t e d c l i nie f f e c t t r e a t i n g p r i ma y r ne p hr o t i c
s yn ro d me .
I Ke y wo r d s l Z h e n wu t a n g , P r i ma r y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e , C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X 1 00 %。
[ 2 】
1 . 4 不 良反 应
所 有患 者治 疗期 间 未发生 严重 不 良反应 。 1 . 5 统 计学 方法 采用S P S S 1 9 . 0 统计 学 软件 , 对 计数 资料 进行 t 检验 , 当P< O . 0 5 时 ,差 异具 有统 计学 意 义。 2 结 果
e f f c t .
差异 具有统 计学意 义 ( P< 0 . 0 5 o结论 采用真 武汤 治疗原发性 肾病
综 合 征 提 升 了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 关键词 】 真武汤 ; 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 ; 临床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0 8( 2 0 1 5 ) 2 1 — 0 1 9 9 — 0 2

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

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

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男,77岁。

2009年5月3日入院。

主诉:反复胸闷气促4个月,加重伴尿量减少、恶心呕吐1周。

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10余年,糖尿病肾病5年。

患者半年前因前间壁心肌梗死,曾住院治疗,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

近1周来,患者胸闷加重,尿量减少,恶心呕吐,大便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因难。

体格检查:体温37℃,心率4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5/80mmHg;半卧位,呼吸急促,口唇发绀,颜面肢体水肿(+++),颈静脉怒张;心浊音界扩大,心音强,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肺呼吸音消失,叩诊呈浊音,两肺均可闻及湿啰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双肾区叩痛弱阳性;下肢水肿(++);神经系统检査(一)。

B超检査:心包、胸腔、腹腔积液,双肾萎缩,心界扩大。

X线胸片:右下肺纹理模糊,心影扩大。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次/min),左前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V₃、V₄导联异常Q波,部分T波改变。

血常规:Hb 80g/L。

肝功能正常,血浆白蛋白 35.2g/L。

肾功能:血肌酐438μmol/L,尿素氮22.27 mmol/L。

内生肌酐清除率6.81%。

24小时尿蛋白2.8g/L。

尿常规:蛋白质(++)。

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肺部感染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心动过缓。

入院后:即予抗感染、利尿、降压、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吸氧等多种措施。

入院第2日: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尿少,面色黧黑,彻夜端坐呼吸,腹隆而下肢水肿,咳嗽,咳吐白色泡沫痰,时呕哕,大便不下。

舌脉: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舌苔白而润滑、中根部苔厚腻、微黄,脉沉、迟、结代。

心电监护:心率38~42次/min。

急邀心内科会诊,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并透析治疗。

但是患者拒绝以上治疗方案。

为确立下一步治疗方案,组织全科讨论。

老中医:真武汤验治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全身浮肿病案

老中医:真武汤验治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全身浮肿病案

真武汤验治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全身浮肿病案导读:所选病案为肾病综合征病情反复,症见全身浮肿,按之凹陷,四肢冷感,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证属脾肾阳虚,水气不化。

祛湿剂中真武汤温阳利水,主治阳虚水泛证,可以说是非常对证。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推送选取叶橘泉先生“经方实验三辨录”的真武汤详辨与验案一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宝贵的学术思想及经验。

【组成】茯苓 6~15g,芍药 5~12g,生姜 6~12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6~12g,白术 6-12g,水煎服。

一、辨证体弱畏寒,萎靡体倦,眩晕身颤,行走不稳,心悸浮肿,腹痛河下(不伴有里急后重),小便不利。

舌胖大,质淡,或边有齿痕。

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多见于中高年者)。

二、辨病1.病毒性心肌炎。

2.风湿性心脏病。

3.肺源性心脏病。

4.高血压病。

5.支气管哮喘。

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7.泌尿系结石。

8.肾病综合征9.肝硬化腹水。

10.妇女盆腔炎。

11.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

12.梅尼埃病。

13.慢性肠炎。

三、辨体质体质虚弱,新陈代谢较为低下。

【慎用或禁忌】阴虚阳亢者应慎用或禁用本方。

【临床加减应用】1.病毒性心肌炎:加蚤休、玉竹、佛甲草。

2.风湿性心脏病:加老茶树根、葶苈子、楤木根皮。

3.肺源性心脏病:加棉花根、菠菜籽。

4.高血压病:加杜仲叶、桑寄生、丹参。

5.支气管哮喘:加鼠李根皮、矮地茶、白芥子。

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加鹿茸、仙茅、仙灵脾。

7.泌尿系结石:加连钱草、杜仲叶、鸡内金末。

8.肾病综合征:加白茅根、三白草、杜仲叶。

9.肝硬化腹水:加东北红参、车前子、地胆草。

10.妇女盆腔炎:加益母草、苦参、土茯苓。

11.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加肉桂、高丽参、扁豆。

12梅尼埃病:加红景天、泽泻。

13.慢性肠炎:加东北红参、肉桂、诃子。

作者七十年临证医案与心得1.肾病综合征田某,男性,17岁,学生。

真武汤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尿蛋白的影响

真武汤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尿蛋白的影响

真武汤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尿蛋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真武汤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含量。

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4例,基本缓解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8.0%(p0.05)。

1.2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强的松(5mg)初始剂量每日1mg/kg,晨起顿服。

足量治疗后每1~2周减原用量的10%,服用8周每2周减5mg/d;当减至20mg/d,每4周减5mg/d;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10mg/d)作为维持量,再服半年至一年或更长。

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采用对症治疗。

②治疗组:除激素治疗外,采用真武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茯苓30g,芍药20g,白术20g,生姜10g,炮附子9g,丹参20g,白茅根30g,肉桂10g,川朴10g,郁金10g,枳实10g,川芎6g。

每日一剂,每剂水煎两次,煎取药液300ml,分早、晚两次服。

以8周为一个疗程。

加减:恶心呕吐加姜半夏10g、藿香15g、竹茹10g;视物模糊,头晕加钩藤10g,天麻10g,青葙子15g;四肢厥冷加小茴香15g,桂枝10g;手足麻木加桑枝15g、地龙10g,治疗观察8周。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

其中疗效判定标准:①完全缓解;②基本缓解;③有效;④无效。

具体标准间参考文献[2]。

1.4统计学处理。

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以p0.05)。

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讨论糖皮质的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不敏感,且部分患者身体较为虚弱,不能忍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属于“水肿”、“尿浊”、“虚劳”、“腰痛”等范畴,其实质是正虚邪实,正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邪实主要有水湿、湿热、血瘀等外邪等病理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武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体会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真武汤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症候群,临床以大量蛋白尿 ( 24 h 尿
蛋白定量在 3.5 g 以上)、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在 30 g/L 以下)、高度水
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 属中医学“水肿”范畴。

本病病理类型繁多、复杂,
迁延难愈、反复发作,西医多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此类药物在大剂量长
时间服用后副作用多。

中医治疗本病时,强调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
为本,以水湿、痰瘀为标。

治疗以温补之法,佐以化浊积之功,调理脾肾功能。

笔者采用济生肾气汤加减治疗,从而增加肾脏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
肾功能,临床效果明显,现将治疗本病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畴,历代医家认为脾肺肾三脏受损,水湿内停
是其主要病机。

通过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本病主要病机重在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痰、瘀为标。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
脂血症。

长期丢失尿蛋白,当责之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闭藏失职,精气外泄”。

就其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功能失职,肺不能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脾虚不能制水,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无所化、所制、所主则泛溢全身,而成水肿、胸水和腹水。

至于低蛋白血症,则由于脾虚运化不力,肾虚髓不造血,气血精微乏源,加之脾虚统摄失职,精微物质漏泄严重而然。

而高脂血症则是由
于脾虚痰湿壅滞,气之推动无力不及而血滞成瘀,痰湿瘀郁即成脂肪,脂肪壅积
脏腑血脉而成高脂血症。

《景岳全书·肿胀》言:“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
属虚败,治宜温脾补肾,此正法也。

”由此可见,调补脾肾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
基本大法,兼之水、湿、痰、瘀的消除。

2、辨病思路
肾病综合征以水肿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虚实并作,兼夹迭出,累及多脏为特点,大凡中医对肾病综合征之水肿辨证病位有肺、脾、肾三脏之说,孰为主,孰为辅分
阶段而主之。

笔者认为治疗该病水肿以肾虚为本,肾主水液,藏精并泄浊;三焦水
道通畅需籍命门元阳之蒸腾气化,“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也”,
中宫不健,堤防难设,水邪泛溢,然脾土之阳又赖命火温煦。

肾病综合征不论有无
水肿,大多以肾虚贯穿病程之始末。

肾气虚弱为本病之主因,外邪所加,饮食不节,
作强劳伤,情志失畅为本病之诱因;水、湿、痰、瘀为本病之辅因。

湿热浊邪弥漫
三焦,气血精液亏损虚耗,心悸咳喘,寒水上逆,风木变动均为肾病综合征之变证。

临床上肾病综合征患者大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色淡,必为脾肾阳气亏虚,舌
苔腻必有湿蕴其中。

若是使用激素,常会出现全身疲乏无力,水肿,面色萎黄,
脘腹胀满,纳差,大量尿蛋白,泄泻肠鸣,小便不利,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
白而厚,脉濡。

气虚宜补气,五脏之气虽各有虚,但其病机无不由脾肾之亏虚而
引起。

脾胃为后天之气,先天之气难以弥补,后天之气常可益足;先天精气虽补
益缓难,但可在后天五谷精气、自然界清气的滋养下缓慢有所充实。

治病求本,
不为标变兼夹所惑,独取济生肾气汤加减治之,每能获效。

3、治法理论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

由具有补肾助阳, 利水消肿之功。

笔者使用真武汤
加减,方药组成:茯苓20克、白芍 15克、炒白术20克、泽泻1 0克、车前子
15克、附片1 0 克、生姜10克。

本方有真武汤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义,能调理
阴阳,温肾生精,促进气化,通利水湿,活血解毒,攻补同施,而收标本兼顾之功。


肾病综合征之水肿的治疗,不能急切求成,投加减真武汤并非朝夕可见效,须守方5 一1 0d 许方现行水利尿之功,慎不得服药二三日未见尿量增多即刻改弦更张。


本方后即使水肿消退,亦不能骤减车前子、茯苓、泽泻渗利类药,因水退湿存,湿
聚乃可成水,故继用上方药祛邪扶正,以巩固疗效。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加黄芪补脾益气,固表利水。

如合并尿路感染,加猪鬃草、车前根、金钱草、灯芯草。

如并血淋加白茅根、藕节、小蓟、石韦以止血通淋。

如尿浊,加益母草、萆薢、芡实、扁蓄分清泌浊。

4、典型病例
王XX,女, 60岁,在家务农,2015年8月1 0日初诊,反复顔面及双下肢浮肿,乏力半年,曾给予免疫抑制及激素治疗,病情时好时坏。

查体:面色晦暗,
精神萎靡,体倦乏力,满月脸,颜面及足跗浮肿,纳眠差,小便短少,大便溏,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
胞(++),可见透明及颗粒管型,2 4h尿蛋白总量2500 m g /d。

血生化:血浆
总蛋白51 g / L,白蛋白 31.2 g /L,总胆固醇9.81 m m o l/ L,尿素氮7.52
m m o l/ L。

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水肿(脾肾亏虚,水湿内停)。

治法
补肾健脾利湿治疗。

方用真武汤加减。

处方:茯苓20g,炒白术20克、白芍15克、泽泻10g,牛膝10g,车前子10g,黄芪15g,白茅根2 0g,党参2 0g,
桂枝1 0g,附子10g( 先煎 ),生姜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目前患者强的松
2 0m g,每日l次,以后每 1 5 d 减强的松5 m g, 2月将强的松减完, 上方服用
15剂后精神有所好转,尿量有所增加,水肿消退,纳食增加,查尿蛋白(±),遂以原方加减,服药40余剂后,浮肿基本消失,饮食正常,尿检蛋白微量,血
胆固醇已降至正常,血浆总蛋白60g/L,肾功能正常。

继续服上方调治3个月,于2015年12月9日复查尿蛋白阴性,血浆总蛋白65.9 g / L,白蛋白47 g /L,总胆固醇4.9m m o l/ L,尿素氮3.49 m m o l / L。

后继续服药,连续跟
踪复查,半年尿蛋白(阴性)指标多次复查均系正常,并随访1年,病情好转并
已稳定。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好转。

4小结
肾病综合征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思想,故医护人员在
积极治疗的同时亦需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

水肿一证,外感内伤均可引起,但病
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肾为本。

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同时须注意阴阳、寒热、虚实之间的错杂和转化。

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

治疗上,不能冀求速效而滥用攻逐之品,忌见水治水,而过用利
水诸法。

对挟有标实者,要标本兼顾。

水肿退后,还要谨守病机以图本,健脾补
肾以资巩固,从而杜绝复发之萌。

参考文献
[1]张仲景,《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812—1818
[3] 王海燕.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2—129.
[4]农振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2013(17):7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