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经验:鲟鱼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一、鲟鱼网箱养殖1.水体要求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湖泊和河流,要求水体面积较大,应在100亩以上,水深**好在5米以上,底质为泥沙或沙泥均可。

水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水温能保持在4~28℃之间,水中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网箱应设置在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水深4米以上、水流畅通、溶氧量高、水质适宜的区域。

同时应注意避开水上交通要道,但要临近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

2.网箱规格与制作鲟鱼养殖网箱多为双层网箱,制作材料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大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小网箱规格为3米×2米×2米,网目依鱼种的大小而定。

为避免饲料流失,在网底缝上密眼筛绢布作食台。

网箱可用浮式,也可用沉式,一般静水水体用浮式网箱,流动水体用沉式网箱。

浮式网箱用浮桶支撑,用绳索固定于岸边,可随水位波动而升降;沉式网箱用竹排固定,并用支脚固定在水底。

一般每4个网箱为一组,每组网箱间隔2米以上。

3.幼鱼放养利用网箱养殖鲟鱼,只能养殖成鲟,而不能用于育种。

放养鱼种规格应在20厘米以上,体重在20~50克。

要求幼鱼体质健壮,摄食能力强。

网箱放养密度。

4.饲养管理(1)投饵管理利用网箱养殖鲟鱼成鱼,一般都使用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饵料。

饵料粒径视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2~6毫米。

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水中溶氧变化、鱼的活动情况及鱼的增长状况,随时调整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在投喂饵料时,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并保证每次投喂时间在15~20分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确保每尾鱼都能吃到饵料。

(2)日常管理坚持每1~2天清刷网箱1次,及时排除箱内残饵、排泄物,保持网箱清洁卫生,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

经常检查内外箱网衣及框架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理,以防逃鱼。

定期对箱内鱼体进行消毒,每10~15天用2~3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以防感染疾病。

二、鲟鱼庭院养殖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场地,开挖长50米、宽4米、深0.5米的长方形水泥池,上覆盖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池的中间搭建一跳板式人行过道,配备充气泵并连接充气石,将充气石均匀布入池水中,打一口深20米左右的手压井,**好同时设置一小水塔,用小水泵取水,水温一般可保持在16℃左右,可以起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温的作用。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

中华鲟鱼怎么养,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回答1、准备池塘:将比较平滑的水泥池当作饲养池,池壁也要具有一定的光滑度,避免中华鲟沿着池壁游动时导致鱼身受损。

2、放苗入池:放苗入池前用浓度适宜的盐水进行消毒,规格为10-15厘米的鱼苗每亩可放养600-1000尾。

3、投喂食物:投喂新鲜的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前期为体重的5-7%,后期为体重的4-5%。

4、科学管理: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注意水温和酸碱度,PH值一般要控制在7-8。

一、中华鲟鱼怎么养温馨提示: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1、准备池塘(1)选择比较平滑的水泥池作为饲养池,池壁也要具有一定的光滑度,若池壁较粗糙,则中华鲟沿着池壁游动时容易导致鱼身受损。

(2)饲养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并且要确保供水、排污都比较方便。

2、放苗入池(1)中华鲟幼苗较弱小,容易受到疾病侵染,放苗入池前要用盐水或其他水产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2)选择健壮活泼、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体长为10-15厘米的鱼苗可放养600-1000尾/亩。

3、投喂食物(1)将新鲜的线虫、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作为中华鲟的食物,每次投喂食物后都要及时清理残渣。

(2)投喂次数为2-4次/天,前期投喂量为体重的5-7%,后期投喂量为体重的4-5%。

4、科学管理(1)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注意水温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要将PH值保持在7-8左右。

(2)幼苗具有趋光性,但光照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要注意光照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二、野生的鲟鱼吃什么食物1、野生的鲟鱼其食物会随着生长阶段而发生变化,仔鱼期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幼鱼期通常以小型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期通常以底栖动物、动植物残渣为食。

中华鲟饲养方法

中华鲟饲养方法

一、人工养殖鲟鱼条件鲟鱼对于水的温度适应能力比较强,低至零度都可以生长,高到三十五度之内,为了更好的生长,最好是把水温控制在二十度左右,孵化繁殖期间温度恒定在十九度最佳。

而水中的溶解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每升控制在五毫克左右,低于三毫克的话,会直接影响鲟鱼的生长。

水体不能是酸性的,最好把ph值控制在7.5左右,因为酸性水体会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成分,那么溶解氧成分会减小,而透明度保持在五十厘米左右便可。

二、鲟鱼的选池整池一般池塘面积控制在六到九亩之间最为合适,过大后期的管理不方便进行。

而水深要在两米或者两米半之间,附近最好是比较安静的环境,且要准备好增氧等器材。

选好池塘先把水体排出在进行全面消毒工作,之后可以晾晒四五天注入清水,在水中加入一些粪便培养一些浮游生物,作为后期投放鲟鱼的饵料。

三、鲟鱼的选苗投放选择鱼苗当然要挑游动活波的幼仔,且鱼体表面完整没有损伤,包括外观颜色看着要纯正,没有斑点之类的,一般都是选择鱼体长度在二十厘米左右的。

如果想要确保不会出现水质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先购买一小部分,投放两三天,正常且没有病态鱼出现,在大面积进行投放,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重新做消毒换水等工作。

投放之前需要对鱼苗进行消毒哦,如果不想消毒的话,可以在放养池内放一些盐,主要也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但是用量不能过多的,盐分过量的话,鲟鱼会出现厌食情况。

四、鲟鱼饲养的日常管理鲟鱼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的,一般一两天要更换一次水,慢慢鱼苗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减少换水频率。

一般都是十天左右会适应下来,后期改成半个月左右换水一次。

为了保持更好的水质情况,每次投喂之后要把剩料打捞一遍,且及时清理渔具。

鲟鱼是一种惧光鱼类,一般不喜欢光线较强的环境,但是其他季节还好,在炎热夏季最好做好遮阳措施,搭建遮阳棚之类都是可以的。

而鲟鱼平时饵料就是一些轮虫、卤虫、水蚤以及蚯蚓之类的,如果人工饲养的话,不仅投喂前期用活饵开胃,后期要适当的增加一些饲料,一般是用鱼粉、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混合而成。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二)庭院养殖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场地,开挖长50米、宽4米、深0.5米的长方形水泥池,上覆盖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池的中间搭建一跳板式人行过道,配备充气泵并连接充气石,将充气石均匀布入池水中,打一口深20米左右的手压井,最好同时设置一小水塔,用小水泵取水,水温一般可保持在16℃左右,可以起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温的作用。

具体养殖方法与静水养殖方法相同。

(三)池塘养殖1.养殖池塘条件(1)面积和水深一般适宜的池塘面积为5~15亩,水深为2.5~3米。

(2)土质和底质池塘土质以黑壤土最好,因其黏度和通气性比较适中,有利于保水和有机物分解。

塘底要求平坦,底质少淤泥,淤泥层控制在10厘米以下,以利于水质调控。

(3)水质要求池塘应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水质清新无污染,以保障养殖过程中进水需要。

水源溶氧应在5毫克/升以上。

(4)配套设施必须具备完善的进排水设施,配备水泵及增氧机,设立5~10个饵料台,以及养殖过程中必需的其他设施、设备、工具等。

2.池塘的修整和消毒饲养前需对鱼池进行清整,然后再使用药物清塘,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3.鱼池注水和施基肥清塘后,在鱼种下塘前一周左右放水进池,注水时必须在进水口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随水混进池中。

在鱼种下塘前3~4天,每亩可施入粪尿200~250千克,或畜禽粪400~500千克,将肥料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发酵后,对水搅匀后全池泼洒。

化肥每亩可用氮肥和磷肥各5~7.5千克,对水溶解后,全池遍洒。

4.幼鱼放养选择优质鲟鱼种,按不同规格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混养时,应选择滤食性鱼类(如鲢、鳙),不可搭配与鲟鱼争饵的种类。

放养时先取几尾鱼“试水”,即先放几尾鱼,1~2小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将鱼种用2%~3%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后放入。

5.饲养管理(1)投饵管理鲟鱼养殖饲料应以配合饲料为主,其营养标准为:蛋白质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占15%以上,脂肪9%左右,碳水化合物30%左右,以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中华鲟养殖 水温 条件,附中华鲟养殖方法

中华鲟养殖 水温 条件,附中华鲟养殖方法

中华鲟养殖水温条件,附中华鲟养殖方法中华鲟是硬骨鱼纲的鱼类,养殖水温必须要在0°C以上,30°C以下,这样的水温才适宜养殖中华鲟。

养殖中华鲟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当水温达到30°C以上中华鲟会停止活动,在冬天水温比较寒冷也会停止活动。

养殖中华鲟需要申请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跨区域运输则还需要办理相关运输证。

温馨提示: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中华鲟养殖水温条件1、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一般常见的个体体长为0.4-1.3米,体重大约50-300千克,中华鲟对水域有一定的要求,养殖水温必须要在0°C以上、30°C以下,这样的水温才适宜养殖中华鲟。

2、养殖中华鲟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水温达到30°C以上中华鲟会停止活动,在冬天的时候水温比较寒冷也会停止活动,所以要在室内进行养殖。

3、养殖中华鲟要掌握成熟的养殖技术,还需要申请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若要跨区域运输则还需要办理相关运输证,经营利用还需要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4、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独有,是世界27种鲟鱼中最珍稀的一个种类。

据估计在大约1.5亿年前中华鲟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水中的大熊猫”。

二、中华鲟养殖方法1、根据养殖的规模,可以选择平滑的玻璃缸或者水泥池,池壁一定要光滑,因为中华鲟喜欢沿着池壁游,如果池壁粗糙很容易弄伤鱼,然后还要保证供水、排污都比较方便。

2、中华鲟的鱼苗相对比较弱小,而且容易生病,所以水池在使用前,需要用盐水或者其它的水产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把鱼苗放入开始养殖。

鲟鱼养殖条件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鲟鱼养殖技术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鱼类形体最大的一种。

对于这种比较名贵的鱼种,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真正见到的人却不多。

不过随着人们对于鲟鱼价值的开发,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也有不少人开始人工养殖鲟鱼。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养殖鲟鱼的一些条件和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一、池塘条件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

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有独立的供水,能不定期地补充新水,并可以充分地排水。

二、放养条件放养前对养殖池彻底清洗,安装好拦网,并用浓度30-50毫克/米3高锤酸饵溶液进行消毒,消毒后清洗池子,放水待放苗。

选择元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体长为10-15厘米,每亩放养600-1000尾。

三、饲料条件养定后第三天开食,喂食泥鳅小虾和鸡肉。

泥鳅太大要切段改刀,以嘴大小能一下轻松吸进去的大小为主。

鲟鱼养殖技术1、投喂量与投喂方法具体根据天气的情况有所变动。

投饵量,前期按鱼体重的5%-7%投喂,后期按鱼体重体重的4%-5%技喂,具体可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日投饵2-4次。

每次投喂时定时、定量将饵料均匀投撒于池中。

2、水质管理水质要求清新,每天排污1次,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苗种阶段每隔7天清池1次,成鱼阶段15天清池1次,保持池内清洁及水流畅通。

水位苗种阶段保持在0.3-0.4厘米,成鱼阶段为0.4-0.6厘米。

水位交换苗种阶段3-4次/小时,成鱼阶段2-3次/小时。

养殖期间溶氧在6.68-10.48毫克/升,pH值7.78-8.56,平均温度10.1-22.3°C为宜。

3、日常管理随时观察鱼活动及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应,每天做好天气、水温、投饵、防病及鱼类生长抽查情况记录。

鲟鱼常见病害的防治一、鲟鱼车轮虫病病症与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

中华鲟养殖技术

中华鲟养殖技术

中华鲟养殖技术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淡水鱼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

中华鲟养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养殖技术体系。

一、选址和场地准备中华鲟养殖需要选取水质清洁、流速适中、水温稳定的河流、湖泊或人工池塘进行养殖。

场地应该远离工业污染和农业化肥污染的区域,同时要考虑到交通便利和市场需求。

场地准备方面,需要进行清理、平整和加固,确保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种苗选育和放养中华鲟的种苗选育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选育出健康、生长快速、抗病能力强的种苗,可以提高养殖的效益和降低风险。

种苗的放养需要根据场地的水体情况和养殖规模进行合理的数量和时间安排,同时要注意放养的密度和饵料的投喂。

三、水质管理和水体养护中华鲟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透明、稳定。

水质管理包括水质监测、水体调节和水质改善等方面。

水体养护包括水体清理、水草管理和水生生物控制等方面。

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水体的清洁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四、饲料管理和营养调理中华鲟的饲料管理和营养调理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

中华鲟需要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的饲料,同时需要适当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饲料的投喂需要根据中华鲟的生长阶段和饵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合理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安排。

五、疾病防治和养殖环境卫生中华鲟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疾病的防治和养殖环境的卫生。

疾病防治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疾病治疗等方面。

养殖环境的卫生包括场地清洁、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方面。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疾病的防治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以上是中华鲟养殖技术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中华鲟养殖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

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中华鲟鱼是我国珍贵的淡水鱼类资源之一,因其稀有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

为了保卫和繁育中华鲟鱼,人们通过不息探究和实践,总结出一系列适合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技术方法。

起首,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特殊重要。

中华鲟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选择水质澄莹、无污染的水域作为养殖场地。

同时,要充分深思水源丰富、水流适合的特点,以保证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控制养殖水温是中华鲟鱼淡水养殖的关键。

中华鲟鱼对水温的要求较为严厉,适合的水温范围为18℃-22℃。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依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实行相应的降温或加温措施,保持水温在适合范围内。

第三,合理投喂是中华鲟鱼养殖的重要环节。

中华鲟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虫等为食。

养殖者可以依据鱼的进步阶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投喂,并注意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投喂时间,以满足中华鲟鱼的营养需求。

此外,合理管理水质也对中华鲟鱼养殖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准时调整和改善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定期更换部分养殖水,保持水体清洁和新颖,有助于中华鲟鱼的健康进步。

最后,准时防治疾病也是中华鲟鱼养殖的重要工作。

养殖者应定期观察鱼群的进步状况和行为习性,一旦发现异常,要准时实行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缩减病菌的滋生和传播,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华鲟鱼淡水养殖技术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养殖者的阅历和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控制水温、合理投喂、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中华鲟鱼的养殖效益,增进其数量的增加和保卫。

同时,这些技术方法的不息完善和创新,也将为中华鲟鱼的淡水养殖事业提供更多的进步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鲟鱼是一种在地球上生活历史悠久,外形比较特殊、最古老的一种鱼类。

在我国生活的野生鲟鱼有八种,常听说的有中华鲟、西伯利亚鲟。

但是中华鲟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可以捕捞,现在有些食用的鲟鱼是人工养殖的,多数是从外国引进的俄罗斯鲟、欧洲鲟等鲟鱼。

养殖鲟鱼,怎么养殖,会跟其他的鱼养殖方法不一样。

1、建设养殖场
养殖鲟鱼,由于鱼体型会长的比较大,所以最好有池塘养殖,如果没有池塘要修建水泥池来养殖,一般一个池子大概是长4米、宽3米、深2米以上。

池养的鲟鱼数量,可以根据鲟鱼大小来决定。

附近要有干净水源,养殖,最好活水养殖,流动水养殖。

培育鱼苗的地方,要单独建设,一般可以做棚室,用大型的塑料容器育苗。

小鱼苗看起来跟其他的鱼类差不多。

要准备一些单独的设备。

2、养殖准备
放养前要清洗水泥池,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之后洗刷干净,再换清水浸泡几天。

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

幼苗培育到一定大小才会放养入池。

放养前要准备饲料,还要准备增氧机,深水要补充氧气。

进出水口要覆盖网纱,过滤水源。

3、鱼苗放养
放养前,鱼苗要消毒,比如,一开始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及时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

放养健康鱼苗,放养鱼苗水深在30厘米左右,注意要温水养殖。

浸洗盐水的鱼容易适应池水温度。

放养的鱼苗要大小一致。

生长均衡。

下池前先放几条,看水温适不适合,适合再全放。

4、喂养
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如果水泥池养殖,一般没有水生动物。

要自己投放,不像池塘。

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可以喂食。

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

骨粉、鱼粉,等健康的饲料。

喂食的食物要干净、消毒。

5、管理任务
每天定时喂食、消毒食物、打捞食物残渣。

水质不干净时要赶紧换水、定时消毒。

养殖水深要在一米五左右。

水中无氧的,鱼浮头,扑腾,要使用增氧机增氧。

每天巡视。

观察活动情况、环境情况。

鲟鱼养殖细节问题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也有一致的地方,养殖过程也有相似的地方,不过是根据鲟鱼特点而做出了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