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060-2013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鲟鱼鱼苗流水培育基本操作流程

鲟鱼鱼苗流水培育基本操作流程

鲟鱼鱼苗流水培育基本操作流程作者:曾国祥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3期一、苗种培育前的准备工作1.洗缸洗缸步骤:a 玻璃钢中央插管,引水管等统一收集刷子擦洗,消毒洗净后备用;b 缸内应盛有至少缸体 1/4的水,用拖帕绕缸壁缸底来回擦洗数次,放掉脏水;c 用擦布逐一擦遍缸壁和缸底,清水冲净;d 泼洒现配的高锰酸钾溶液或一定量的二氧化氯,对缸体消毒10分钟左右,再用拖帕擦洗一遍,清水冲净,有污点的地方,用擦布再次擦洗掉,清水再次冲洗净后,可以进水。

2.消毒一般网具可用浓度为20mg/kg的硫酸铜溶液或浓度为5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20mg/kg 的聚维酮碘溶液、浓度为100mg/kg的福尔马林溶液、浓度为5%的食盐水,有效碘20%计,按1:2000~3000倍水稀释后等浸泡半小时以上,木制或塑料制品的工具,可用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洗净后方可使用。

车间过道每天至少用浓度为5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一次以上,并于车间门口处准备消毒池和手上消毒用水(定期更换)。

二、苗种培育1.饲料投喂进水花时,进行调温,并用1.5%~2.0%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后经5-7天的暂养,约60%的鱼苗卵黄吸收完后,开始投喂外源性饲料。

初期投喂蚯蚓浆+剁细的水蚯蚓+免疫多糖+维C,各添加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分两次投喂,时间间隔15分钟左右。

待鱼苗长至3cm-4cm左右便可开始投喂微粒饲料(可用升索开口料或进口开口料),采用逐渐增加微粒饲料投喂次数,相应减少活饵投喂次数的办法,直至取消活饵投喂,要注意微粒饲料的粒径必须适应鱼苗的口径,此转食过程需5-7天,水温控制在140C以上为宜。

2. 日常管理(1)暂养期间主要是调整好水质和放养密度,水体交换量控制在1-2小时1次;至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时,交换次数控制在1小时1次;至转食结束时,控制在1小时1-2次;在鱼种培育及成鱼养殖阶段,保持在1小时2-3次,溶氧保持在6mg/L以上为宜。

鲟鱼鱼种培育技术

鲟鱼鱼种培育技术

鲟鱼鱼种培育技术作者:刘晓娜,梁佳宁来源:《河北渔业》 2013年第12期刘晓娜1,梁佳宁2(1.易县水产管理中心,河北易县074200;2.张家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张家口075000)近几年,易县鲟鱼养殖发展很快,但是鲟鱼苗种都由外地购进,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鲟鱼养殖的发展。

为促进本地鲟鱼养殖,2013年初,我们在丰易鲟鱼养鱼场进行了鲟鱼鱼种培育试验,所用水花是从北京水科院引进的西伯利亚鲟,3月15日,共购进水花60万尾,经过78d的养殖,培养鲟鱼鱼种44万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准备工作该场建有彩钢结构鱼种培育车间3个,面积约1000m2,培育用玻璃缸160个,每个缸直径2m,高50cm,每个缸面积约3m2。

培育用水为地下水。

从3月10日开始,将玻璃缸刷洗干净注满水,用0.3mg/L浓度的二氧化氯浸泡,其它用具也消毒洗净备用。

车间地面全部泼洒30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13日,放掉缸中的水,用清水将缸冲洗干净,14日,注水备用。

2水花暂养3月15日水花运到后,在投放前先进行调温,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用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缸中浸泡10~15min左右。

打开氧气袋,将鱼苗随水投放入缸,放养密度每个缸10000尾。

此段时间,水流不需太大,水体交换量控制在1次/h,养殖水温在14~18℃,不需投喂饵料。

培养室保持较暗光线,利于鱼苗生长,待大部分的鱼苗卵黄吸收完、鱼苗后肠的色素栓完全排出体外的占到一半后,开始投喂饵料。

此暂养期在7d左右。

3投饵3月23日,开始投喂开口饵料,开口料投喂水蚯蚓浆,投喂前将水蚯蚓冲洗干净,用2%~3%的食盐水浸泡5min左右,用菜刀剁碎滤去血污,加适量盐水及少量大蒜水搅拌均匀。

投喂前水流不能调成旋转状,用小碗打取一定量处理后的碎蚯蚓于小盆内兑水,绕缸画圆泼洒投喂,每天投喂7次,每次投喂以水蚯蚓在整个池底均匀分布,1~1.5h吃完为宜。

要确保鱼苗能够吃到足够的食物。

DB11_T193-2003鲟鱼养殖技术规范

DB11_T193-2003鲟鱼养殖技术规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193—2003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鱼苗培育 (1)3.1 鱼苗暂养 (1)3.2 开口期投喂及管理 (1)4 鱼种培育 (2)4.1 鱼苗放养 (2)4.2 水质要求 (2)4.3 配合饲料的投喂 (2)4.4 分池 (2)5 池塘养殖食用鱼 (2)5.1 池塘要求 (2)5.2 水源条件 (3)5.3 放养前准备 (3)5.4 鱼种放养 (3)5.5 饲养管理 (3)6 网箱养殖食用鱼 (3)6.1 选址及要求: (3)6.2 网箱设置与要求: (3)6.3 鱼种放养 (3)6.4 饲养管理 (3)7 流水养殖食用鱼 (4)7.1 水源条件 (4)7.2 鱼池要求 (4)7.3 鱼种放养 (4)7.4 饲养管理投喂 (4)8 饲料要求 (4)9 鱼病防治 (4)IDB11/T 193—2003II前 言本标准为鲟鱼养殖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庭栋、朱华、冯云、潘勇。

DB11/T 193—2003鲟鱼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史氏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等鲟鱼类(匙吻鲟除外)的鱼苗、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和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鲟鱼类鱼苗、鱼种的培育和成鱼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ll607 渔业水质标准NY 507l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 鱼苗培育鲟鱼苗培育是指从鱼苗孵化后至鱼苗个体达到3cm左右可以转入人工配合饲料驯化饲养这一阶段。

DB13_T1621-2012鲟鱼受精卵人工孵化技术规范

DB13_T1621-2012鲟鱼受精卵人工孵化技术规范

4.3.3 出苗及收集
受精卵经过100h左右的孵化时间,开始陆续出苗,高峰期过后,体质较好的破膜仔鱼会在水层浮游 (匙吻鲟沉于水底),仅有少量发育晚的卵或畸形的鱼苗沉在水底,此时应及时收集鱼苗计数后转入暂 养缸(池)内暂养。
4.3.4 鱼苗计数
通常采用打样法计数。打样法是指将孵出鱼苗暂时集中在一固定容器内(一般用50ml的量筒或烧杯 等),再计数容器内的鱼苗数,取样2~3次,以平均数折算出鱼苗数量。
GB 9687 食用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DB13/T 515 鲟鱼养殖技术规范
3 受精卵选择与运输
3.1 受精率计算时期 鱼卵发育至原肠晚期或神经胚早期时,为受精卵,此时计算受精率。
2
DB13/T 1621—2012
4.2.2 鲟鱼 I 号孵化器
3
目前较为先进和普遍使用的孵化设备。用水量2m /台/h,孵化能力120万粒。
4.2.3 瓶式孵化器
结构类似于常规鱼类孵化用的孵化桶,由虹鳟鱼孵化瓶改造而来。每瓶可装卵2~2.5万粒,用水量 较大。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自孵自用。
4.2.4 网箱
最适孵化温度(℃)
17~19 17~19 15~17 16~18 16~18 14~17 12~14 11~15
4.1.4 光照
孵化过程应在弱光下进行。孵化器宜置于室内,室外孵化时采取遮阳避光措施。光照强度在200LX~ 500LX为宜。
4.2 孵化工具
4.2.1 尤先科孵化器
3
又称淋水式孵化器。用水量3~3.5m /台/h,约15~20L/(10万卵·分),孵化能力30~40万粒。

浅析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及其主要病害防治

浅析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及其主要病害防治

浅析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及其主要病害防治1. 引言1.1 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的背景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被誉为“水中黄金”。

由于其肉质鲜美、脂肪含量较高,以及鱼子酱的高价值,鲟鱼一直备受人们的追捧。

传统的捕捞方式对野生鲟鱼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野生资源并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探索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便是其中一种。

相比于传统的养殖方式,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养殖密度、改善水质、减少疾病发生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水泥池建设相对简单,维护成本低,适应性强,适合各种水质条件下的养殖。

随着对鲟鱼养殖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逐渐成为养殖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对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鲟鱼水泥池流水养殖技术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为养殖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1.2 鲟鱼养殖的市场前景鲟鱼是一种高档水产品,肉质鲜美,口感鲜嫩,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鲟鱼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上升。

特别是在高端餐饮和礼品行业,鲟鱼被视为奢侈品,价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对高蛋白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对鲟鱼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鲟鱼被认为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的优质食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是在高端宴会和餐饮场所,鲟鱼成为备受追捧的食材,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对水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渐改变,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鲟鱼的市场前景也随之拓展。

鲟鱼产品的多样化开发和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使得鲟鱼养殖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鲟鱼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投资者可以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正文2.1 流水养殖技术的原理与优势流水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水流动来保持水体新鲜、氧气充足的养殖方式,适用于很多水产生物,包括鲟鱼。

鲟鱼养殖 - -

鲟鱼养殖 -          -

鲟鱼养殖摘要:(1)苗种培育。

人工培育史氏鲟苗种主要利用圆形流水池,池壁要求光滑,池上要搭设遮光设施,培育池规格以直径2~3米,水深0.5~0.8米为宜。

水温保持18~26℃,溶氧量6毫克/升以上,pH值7~8,水流速不应大于0.1米/秒。

仔鱼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2.5万~3.5万尾,到卵黄囊吸(1)苗种培育。

人工培育史氏鲟苗种主要利用圆形流水池,池壁要求光滑,池上要搭设遮光设施,培育池规格以直径2~3米,水深0.5~0.8米为宜。

水温保持18~26℃,溶氧量6毫克/升以上,pH值7~8,水流速不应大于0.1米/秒。

仔鱼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2.5万~3.5万尾,到卵黄囊吸收2/3时可投喂轮虫、小型枝角类或蛋白含量54%的人工颗粒饵料,投饵率40%,每天投喂8次。

随着鱼苗的长大应适时分池,稚鱼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000尾,投喂水蚯蚓、碎鱼及蛋白含量为40%~50%的人工颗粒饵料,投饵率15%~35%,日投喂6次。

幼鱼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400尾,饲料蛋白含量37%,投饵率10%,活饵料为水蚯蚓及碎鱼虾,每日投喂6次。

(2)成鱼养殖。

鲟鱼成鱼养殖既可在池塘中单养、混养,也可在大水面放养或网箱、围栏养殖,但最好是微流水养殖。

饵料蛋白含量32%~36%,用人工饲料养殖应定期投喂药饵消除病虫害,平时要保持水质清新。

网箱养殖鲟鱼应选择在水质好、无污染、不受大风影响、水深3米以上的水域设置网箱。

网箱规格4米×4米×2.5米,也可根据需要加长,网目大小以不逃鱼、底部网片以不漏饵为原则。

鱼苗至少要达到2~3月龄,能主动摄食和逃避敌害时才能投放。

放养时间以5月底6月初为宜,选择在早晨5~8时放养。

随着鱼体长大应适时调整放养密度。

主要投喂新鲜动物性饵料(蚯蚓、枝角类)和人工配合饵料。

其体重5克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0%,以后每隔7天减少1%,直至递减至2%为止,日投饵次数4~6次,但应根据水温、摄食及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阜平县温棚水泥池流水养殖鲟鱼技术

阜平县温棚水泥池流水养殖鲟鱼技术

阜平县温棚水泥池流水养殖鲟鱼技术作者:孟改青,马光,马国庆来源:《河北渔业》 2013年第1期孟改青1,马光1,马国庆2(1.阜平县畜牧水产局,河北阜平 073200;2.北京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00)阜平县位于太行山山脉的腹地,这里常年雨量充沛,大沙河流经县城南,下游是王快水库。

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远离工业区,没有污染源,水质良好,特别适宜目前发展前景被看好且利润回报率高的鲟鱼养殖。

多年来该县一直以甲鱼养殖为主,品种单一。

而鲟鱼品种的引进和试养为优化地区水产品养殖结构,扩大渔业养殖空间,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渔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

通过试验证明,利用温棚水泥池流水高密度养殖鲟鱼可以缩短养殖周期,充分发挥养殖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试验材料及方法1.1养殖场地点及设施条件该场位于阜平县王林口乡东庄村,大沙河流经养殖场的南面,距养殖场仅500 m左右。

该场拥有五口机井,出水量在300 m3/h,水温长年保持在13~17 ℃之间,pH值在6.5~7.2间,溶氧量在7~9 mg/L之间。

水质清新,温度适宜,其它各项水质指标非常适合鲟鱼的养殖。

拥有100 kW的发电机组两台;场内建有1 000 m3的蓄水池,水在这里曝气后压入各个养殖池。

1.2养殖鱼池条件养殖棚为南北走向长方形,大棚加盖黑色遮阳网和塑料薄膜。

每棚面积在600~1 000 m2,棚内建有面积40~120 m2的池子不等,水深保持在50~70 cm的水泥池;鱼池之间并联式排列,鱼池池壁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加水泥抹面,池底也是混凝土地面,每池都设有单独的进排水口。

每个养殖池都备有2.2 kW的充气泵一台,池内铺设直径4 cm的PVC管,管上密集扎眼充气,保证了水体内氧气的供应。

1.3放养前鱼池的消毒投放苗种前要进行鱼池的彻底消毒,用生石灰干池化浆泼洒,750~1 125 kg/hm2。

晾晒2 d后,加水清洗鱼池后再灌注新水。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高产技术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高产技术

温度控制与调节
适宜的温度范围
01
杂交鲟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5℃-25℃,因此需要控制水温在这个
范围内,以促进杂交鲟的生长和繁殖。
季节性调节
02
根据季节的变化,适时调节水温,确保杂交鲟在不同季节都能
保持适宜的水温环境。
避免温度骤变
03
避免水温骤然变化,以免对杂交鲟造成应激反应,影响生长和
繁殖。
水流刺激与氧气供应
交通便利
为方便运输饲料、鱼苗等 物资,应选择交通便利的 地点。
水泥池设计
形状与大小
水泥池应设计为长方形或圆形, 面积适中,一般以100-200平方 米为宜。深度应不低于1.5米,以
保证鱼的活动空间。
水质处理
水泥池应配备水质净化设施,如过 滤器、消毒灯等,以确保养殖用水 质量。
防逃设施
水泥池周围应设置防逃网,防止杂 交鲟逃逸。
04
高产技术措施
高密度养殖
1 2 3
提高养殖密度
通过合理设计养殖空间,利用有限的水体面积, 增加杂交鲟的养殖数量,提高养殖效益。
优化养殖结构
根据杂交鲟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安 排养殖密度,确保养殖结构合理,最大化利用养 殖空间和水资源。
防止疾病传播
高密度养殖容易导致疾病的快速传播,因此需要 采取严格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杂交鲟的 健康生长。
养殖模式与技术创新对于提高杂交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水泥池流水养殖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能够提供适宜的 生长环境,并提高杂交鲟的产量。同时,技术创新如智能 化养殖、营养饲料研发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鲟的产量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至关 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21∕T 2060-2013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B 50
DB21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21/T XXXXX—XXXX
(报批稿)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XXXX - XX - XX公布XXXX - XX -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提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本溪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叶远涛孟照勇郭海军孙玉芝高冰李晓晨孙兆旭吴焱明宋庆波马志坚吴玉庭吴长春。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在流水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鱼种培养和食用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养殖模式,养殖方法及饲养治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鲟鱼鱼种培养和食用鱼流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ll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l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农业部1224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址条件
养殖场要选择在淡水水源丰富,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的地点。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ll607 的规定。

3.3养殖用水
养殖池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要求水质清新,无浑浊、无污染。

池水透亮度>30cm;溶氧量>6mg/l;温度10℃~28℃;氨氮<0.5mg/l。

4 鱼种培养
4.1 鱼种培养设施
4.1.1 圆形玻璃钢培养缸
直径1.5m~3m,深0.5m~0.7m,上口进水使之旋转,底部排水,排污在缸底中央部位。

4.1.2 水泥池
圆形池规格、进排水系统同4.1.1。

方形培养池池宽1m~2m,池长2m~10m,池深0.5m~1.0m。

水泥池内壁用水泥抹平压光。

4.1.3 其他
进排水设施(设备),充氧设备,控光设施,水处理设施。

培养池设在室内或设有遮阴篷的条件。

4.2 鱼苗放养
4.2.1 放养前预备
放鱼前一周对养殖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碘制剂消毒。

鱼苗入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浸洗3min~5 min。

4.2.2 鱼苗来源及质量
从鲟鱼原(良)种场引进,要求规格整齐,体色纯正,体质健壮,无伤病,无畸形。

外购鱼苗要经检疫合格。

4.2.3 放养规格、密度
按照池水交换量确定放养密度,日全池水交换24次以上,溶氧量>6 mg/l,放养鱼苗的密度因鱼体规格不同而不同(见表1)。

表1 鱼种培养不同规格鱼放养密度表:
4.3 饲养治理
4.3.1 饲料
鲟鱼苗种饲料要求新奇无霉变,粗蛋白含量>50%,粗脂肪>10%, 钙>1.5/%,总磷>1.5/%,粗纤维>2/%,水分含量12.5/%,粗灰分含量不大于16.5 /%。

饲料为沉性硬颗粒饲料,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和农业部1224公告的规定。

4.3.2 饲料投喂
4.3.2.1 规格
鱼种规格与饲料粒径关系见表2
表2 鱼种规格与饲料粒径关系
4.3.2.2日投饵次数
鱼苗入池翌日开始投饵。

鱼种3g~10g前日投饵6次;10g~30g的鱼种日投饵4次。

4.3.2.3 投饵率
按照水温高低、鱼个体重适时调整投饵率。

水温在8℃~20℃时,鱼个体重5g~30g时的日投饵率占鱼体重的5%~10%。

4.3.3 池水调控
培养期间水温应保持在13℃~23℃。

水深保持在40cm~70cm,池水流速操纵在0.05 m/s~0.15m/s。

日池水交换24次~48次。

4.3.4 日常治理
经常检查进排水管口有无堵塞,定期清洗沙网,及时清除塞物保证水体流畅;
每隔10d~15d进行一次选择,将不同规格的鱼分池饲养,调整放养密度,制定投饵量;
及时清理池内污物,鱼排泄物,及时捞出病鱼和死鱼,保持池内清洁;
定期用2%~3%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3min~5min。

或用3ml/ m3复合碘溶液浸洗消毒;
每月用大蒜素(5g/kg鱼)或三黄散(2.5g/kg饲料)拌饵投喂。

4.3.5 鱼苗分池
每隔10d—15d进行一次选择,将不同规格的鱼分池饲养,调整放养密度,制定投饵量。

5 食用鱼养殖
5.1 养殖设施
长条形水泥池用砖或毛石水泥砌筑,或用混凝土捣制而成。

面积为60㎡~300㎡,池内用水泥抹平压光。

通常池长60m,池宽3m~6m,池深1.
2m~1.5m。

水深0.7m~1.3m;池底坡降10×10-3~15×10-3。

圆形水泥池用材料同长条形水泥池。

面积在50㎡~100㎡之间,通常池深1.3m~1.5m。

池底呈漏斗状。

池底坡降50×10-3。

进排水设施、充氧设备、控光设施、水处理设施齐备。

5.2 鱼种放养
5.2.1 放养前的预备
按本文件4.2.1的规定执行。

5.2.2 鱼种来源
按本文件4.2.2的规定执行。

5.2.3 放养鱼规格、密度
按照池水交换及溶解氧情形确定放养量。

全池水日交换6次以上,溶氧量>6mg/l,几种不同规格鲟鱼的放养密度见表3。

表3 成鱼养殖不同规格鱼放养密度
5.3 饲养治理
5.3.1 饲料
饲料为沉性硬颗粒饲料。

含粗蛋白40%以上,粗脂肪10%~12%, 钙含量不小于1.5/%,总磷含量不小于1.5/%,粗纤维含量不大于2/%,水分含量不大于12.5/%,粗灰分含量不大于16.5/%。

新奇无霉变。

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和农业部1224公告的规定。

5.3.2 饲料投喂
5.3.2.1 规格
鱼种规格与饲料关系见表4
表4 不同规格鱼与饲料粒径的关系
5.3.2.2 投饵次数、投饵率
日投饵2次~4次。

在常温条件下日投饵率占鱼体重的2%~6%之间,按照水温的高低、池鱼规格、数量适时调整。

5.3.3 池水调控
养殖期间水温应保持在10℃~28℃范畴内,池水深度保持在70 cm~1 00cm,全池水日交换10次以上。

5.3.4 日常治理
按4.3.4的规定执行。

5.3.5 分池
每月进行一次选择,将大小规格的鱼分池饲养,调整放养密度,制定投饵打算。

6 鱼病防治
养殖生产过程中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定期用浓度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3min~5min。

定期用生石灰,或复合碘溶液对设施、工具、水体消毒。

常见鱼病的防治见表5。

表5常见鱼病防治
渔药及饲料添加物的使用按NY 5071和农业部1224公告的规定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