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主要养殖鲟鱼成鱼养殖技术

【温馨提醒:阳智书城是专业提供养殖、种植类资料的领导者,和农业出版社、农业音像出版社、农家书屋、CCTV7的农广天地、致富经等栏目合作。
本店所有技术光盘与资料均可复制,不接受退货的!有质量问题可以换货,拍过后拒绝退款!】(在线客服QQ:1433137582 咨询热线:400-609-6651)《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鲟鱼标准化养殖技术》鲟鱼喜弱光,怕强光,喜生活在流水中,对溶氧含量要求较高,是底层冷水性鱼类。
鲟鱼不但个体大,肌间无刺,骨头全是软骨,而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和卵的蛋白质含量高,并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高级营养品。
本片向您介绍鲟鱼的标准化养殖技术:从幼鱼到鱼种的养殖技术、从鱼种到商品鱼的养殖技术、商品鱼的运输。
《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正版VCD光盘——中华鲟养殖技术》本片讲了中华鲟的人工培育技术《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流水养鲟》鲟鱼是一种名贵鱼种。
饲养鲟鱼是一个快速致富的好路子。
本片将向您介绍饲养鲟鱼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1、鲟鱼的饲养条件。
2、鲟鱼的鱼卵孵化。
3、鱼种饲养。
4、成鱼防疫。
通过对本片的学习将会提高您的鲟鱼饲养事业的效益。
《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正版VCD光盘——鲟鱼养殖技术》本片重点讲了养好鲟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强调了鲟鱼秋季养殖方法。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如何养殖史氏鲟鱼》如何养殖史氏鲟鱼向您介绍:史氏鲟鱼的生物学特性,饲料,育苗暂养,开口期的饲养管理,育苗驯化期管理,商品鲟鱼的人工养殖,史氏鲟鱼病的防治和鲟鱼的运输。
《正版图书——鲟鱼高产养殖技术》鲟鱼是兼有重要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生物类群,鲟鱼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皮可制成优质特种皮革,防水耐磨,纹理和色彩特异;膘和脊索可制胶;特别是鲟鱼卵,在国内外均是珍贵的水产品。
为使广大水产养殖科研单位、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生产者了解鲟鱼养殖技术,并对目前鲟鱼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究,《鲟鱼高产养殖技术》对目前国内外鲟鱼养殖技术情况进行了详述,供广大水产养殖人员和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参考。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高产技术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高产技术雌性欧洲鳇和雄性小体鲟的杂交后代,其躯体延长,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被5行骨板,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肌肉无杂刺等特点,近年来逐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较大。
笔者在闽中山区利用养鳗场的水泥池进行流水养殖杂交鲟成鱼试验,采用现场加工软颗粒饲料进行投喂,试验鱼池6口,养殖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成鱼平均产量为13.87kg/平方米,饲料系数1.21,养殖成活率9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养殖条件养殖鱼池6口,每口鱼池面积为190平方米~210平方米,原为养殖鳗鲡的水泥池,池深1.3m,水深0.9m~1m。
水源为自流山涧水,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水量充足,溶解氧含量达6mg/L以上,全年水温范围在6.5℃~27℃之间,水体透明度0.8m~1m,pH范围6.8~7.0。
二、鱼种放养1.鱼种来源由北京调进杂交鲟水花,在本场鱼种池经人工驯化培育至体重100g~150g的规格,完全适应投喂配合饲料后再定池进行成鱼流水养殖。
2.鱼种进池鱼种出池前应停食1天~2天,再将不同规格的鱼种区分开,并选择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在同一成鱼池中养殖。
鱼种出池操作过程中,应首先降低水位至水深0.1m~0.15m,保持进水口不断进水,使鱼种池内形成低水位流水,操作人员再徒手将鱼种捉入直径0.7m、深0.2m的盆内,分别带水放入成鱼池中,放养密度为10尾/平方米。
三、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选用优质原料加工制成含水率约30%的软颗粒饲料,饲料配方:红鱼粉38.5%、淀粉18%、酵母5%、面粉7.5%、膨化大豆10%、豆粕16%、多矿粉2%、添加剂3%,蛋白质含量达38.7%。
饲养前期,选用颗粒饲料直径为2.5mm~3mm的配合饲料;饲养后期,选用颗粒饲料直径为4.5mm~5mm的配合饲料。
日投饵率根据鱼体大小、水温、溶解氧含量及天气变化情况等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二龄鱼的日投饵率在4%~5%,并在每天早晨日出前和傍晚太阳下山后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以投喂半小时后检查是否有剩料而随时加以调整,同时通过观察鱼体对饲料消耗量的变化情况来及时发现鱼体活动、生长等情况是否正常,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

鲟龙鱼饲养的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其形状长方形为好。
池底的淤泥小于10厘米。
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300米不限。
池深2米。
2、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
3、鱼种放养:池塘在放养前进行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
于放养前二周注水,水深为2米。
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300―500克,每亩放500尾。
鲟鱼的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
4、饲养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以后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
由于鲟鱼怕光,所以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
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鲟鱼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
大多数鲟鱼在天然环境中性成熟年龄为10年以上,雄鱼比雌鱼早3-4年成熟。
史氏鲟成熟年龄一般是雌鱼9-10年,雄鱼7-8年。
鲟鱼对产卵场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们在自然环境下有时溯河上千公里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如果雌鱼洄游到产卵场的道路被坝切断,找不到适合的产卵环境,雌鱼的卵泡就会退化吸收。
由于人工养殖条件与天然环境差异很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要达到性腺发育成熟要采用人工调控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子,配合生理诱导等技术达到性腺发育成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养。
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
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
鲟鱼的耗氧率属于顺应型,即水环境溶氧量高时,它的耗氧率也高;随着水中溶氧的下降,其耗氧率也随之下降。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二)庭院养殖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场地,开挖长50米、宽4米、深0.5米的长方形水泥池,上覆盖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池的中间搭建一跳板式人行过道,配备充气泵并连接充气石,将充气石均匀布入池水中,打一口深20米左右的手压井,最好同时设置一小水塔,用小水泵取水,水温一般可保持在16℃左右,可以起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温的作用。
具体养殖方法与静水养殖方法相同。
(三)池塘养殖1.养殖池塘条件(1)面积和水深一般适宜的池塘面积为5~15亩,水深为2.5~3米。
(2)土质和底质池塘土质以黑壤土最好,因其黏度和通气性比较适中,有利于保水和有机物分解。
塘底要求平坦,底质少淤泥,淤泥层控制在10厘米以下,以利于水质调控。
(3)水质要求池塘应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水质清新无污染,以保障养殖过程中进水需要。
水源溶氧应在5毫克/升以上。
(4)配套设施必须具备完善的进排水设施,配备水泵及增氧机,设立5~10个饵料台,以及养殖过程中必需的其他设施、设备、工具等。
2.池塘的修整和消毒饲养前需对鱼池进行清整,然后再使用药物清塘,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3.鱼池注水和施基肥清塘后,在鱼种下塘前一周左右放水进池,注水时必须在进水口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随水混进池中。
在鱼种下塘前3~4天,每亩可施入粪尿200~250千克,或畜禽粪400~500千克,将肥料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发酵后,对水搅匀后全池泼洒。
化肥每亩可用氮肥和磷肥各5~7.5千克,对水溶解后,全池遍洒。
4.幼鱼放养选择优质鲟鱼种,按不同规格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混养时,应选择滤食性鱼类(如鲢、鳙),不可搭配与鲟鱼争饵的种类。
放养时先取几尾鱼“试水”,即先放几尾鱼,1~2小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将鱼种用2%~3%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后放入。
5.饲养管理(1)投饵管理鲟鱼养殖饲料应以配合饲料为主,其营养标准为:蛋白质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占15%以上,脂肪9%左右,碳水化合物30%左右,以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鲟鱼池塘实用养殖技术

2018.62017年,成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渔业精准扶贫,结合党集镇渔良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基地+贫困户池塘的模式,把鲟鱼变成致富鱼,摸索出一组鲟鱼低成本池塘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发展小型工厂化养殖及庭院养殖做参考。
一、基地池塘建设因地制宜,在张石店废旧窑厂利用地势落差,阶梯式建池,分三层。
地势较高的地面建造车间。
车间内建造直径3米的圆形水泥池(约7米2)、池底坡为6%~8%,中间低,留有排水口,池内壁光滑,有条件的可以在池底铺上瓷砖,以防划伤鱼体(每排8个、6排、共计336米2)。
作为鲟鱼幼鱼的驯化池(也可以购买玻璃钢)。
中间层面建长方形池:宽5米、长30米,池底南北有20厘米的坡度,便于残饵及污物的排出。
每个池内配有水车式增氧机一台,共6个,共计900米2。
车间内取井水(井深70米)经沉淀池曝晒、增氧、过滤,采用喷淋和直接注水入圆形池。
圆形池水排出车间后,顺地势到二层沉淀池曝晒、过滤后,利用水位落差,流入长方形水池,长方形池的水再经最低层沉淀池的过滤流入最低层的土塘,土塘可以养殖鲟鱼成鱼或其他鱼种。
这种方式、自留自排,保证了流水养殖的需求,又节约了水源,降低了能耗。
二、幼鱼驯养1.池塘准备用圆形池作为驯化暂养池。
放苗前用高锰酸钾30毫克/升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刷干净池体。
在池一侧上方采用喷管式注水,在池中央用PVC 管挖孔控制水深,水深保持在40~50厘米。
设置适合苗种规格的排水口拦网网目。
增氧泵配套,安装送气管,接到每个池底。
2.苗种驯养及饲料投喂在济宁平邑购买经厂家初步驯化的10~15克“西杂”(西伯利亚鲟母本,史氏鲟父本)鱼苗,按600尾/米³放入圆形池中,流水驯养,水流速在0.05米/秒。
采用合适粒径的鲟鱼配合膨化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按每3~4个小时投喂1次继续驯养,投饵率在7%~8%。
密切观察摄食情况,上次投喂饲料吃完就可接着投喂,可适当增加投喂次数。
随着幼鱼体重的增加,可以逐渐减少投喂次数。
鲟鱼养殖条件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鲟鱼养殖技术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鱼类形体最大的一种。
对于这种比较名贵的鱼种,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真正见到的人却不多。
不过随着人们对于鲟鱼价值的开发,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也有不少人开始人工养殖鲟鱼。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养殖鲟鱼的一些条件和技术。
鲟鱼养殖条件一、池塘条件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
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有独立的供水,能不定期地补充新水,并可以充分地排水。
二、放养条件放养前对养殖池彻底清洗,安装好拦网,并用浓度30-50毫克/米3高锤酸饵溶液进行消毒,消毒后清洗池子,放水待放苗。
选择元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体长为10-15厘米,每亩放养600-1000尾。
三、饲料条件养定后第三天开食,喂食泥鳅小虾和鸡肉。
泥鳅太大要切段改刀,以嘴大小能一下轻松吸进去的大小为主。
鲟鱼养殖技术1、投喂量与投喂方法具体根据天气的情况有所变动。
投饵量,前期按鱼体重的5%-7%投喂,后期按鱼体重体重的4%-5%技喂,具体可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日投饵2-4次。
每次投喂时定时、定量将饵料均匀投撒于池中。
2、水质管理水质要求清新,每天排污1次,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苗种阶段每隔7天清池1次,成鱼阶段15天清池1次,保持池内清洁及水流畅通。
水位苗种阶段保持在0.3-0.4厘米,成鱼阶段为0.4-0.6厘米。
水位交换苗种阶段3-4次/小时,成鱼阶段2-3次/小时。
养殖期间溶氧在6.68-10.48毫克/升,pH值7.78-8.56,平均温度10.1-22.3°C为宜。
3、日常管理随时观察鱼活动及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应,每天做好天气、水温、投饵、防病及鱼类生长抽查情况记录。
鲟鱼常见病害的防治一、鲟鱼车轮虫病病症与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方法鲟鱼一般养殖在水域面积大的水库、湖泊和河流中,鲟鱼适合生长在水面宽阔微流水、水质无污染、水深要达到5米以上的水域中。
鲟鱼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经济利益高等特点,所以养殖者颇多。
水域和网箱选择目前养殖者养殖鲟鱼主要以网箱为主,网箱一般为双层,大多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制成,网箱的规格根据养殖者的规模而定,长宽高通常有10米*4米*4米、6米*4米*4米等。
网目根据鱼的大小来定,鱼不会逃跑即可。
为了保证水体的水质,一般放尾重30~50克的鲟鱼,网目大小1.5cm左右即可,网箱的箱底要用绢纱缝上,避免饲料流失。
网箱一般是框架浮动式,可根据水温波动而自由升降。
网箱应在养殖鲟鱼前提前放入池内,让藻类附生,这是为了防止鱼种进去时损失身体。
鲟鱼应养殖在水域宽阔、水深5米以上、水质无污染的水域中。
这样使鲟鱼达到最高产,为养殖者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合理放养鲟鱼一般适合在春季和冬季放养,放养的鱼种必须是体质健康、无伤无病、规格统一的。
一般每平米网箱放养的密度为:体重在40g 左右的鱼种放养80尾左右,放养时用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洗,保证鱼体干净无污染。
科学投喂鲟鱼的饲料应选择全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饲料需达到以下标准:蛋白质的含量要达到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的含量要在15%以上,脂肪要在9%以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0%左右,还需要有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饲料投喂根据鱼口裂的情况投喂1/2为好。
鱼种在放入网箱2天之内不要投喂,让其适应网箱环境。
2天之后进行投喂,日投喂量6次左右。
进入正常饲养阶段,日投喂量3次,时间分别是早、中、晚,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保证每尾鱼都可以吃到饲料,而快速生长。
投喂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科学投喂。
加强管理网箱需要配备专人进行看护,坚持每天几次巡箱,并做好气温、水温、投喂等日常记录。
仔细观察鲟鱼每天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当个体大小差异明显时,要及时分箱进行养殖,避免鱼体大小不一而两极分化。
鲟鱼怎么养 鲟鱼的养殖技术

鲟鱼怎么养鲟鱼的养殖技术鲟鱼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水域中。
喜弱光,怕强光。
如今,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鲟鱼在餐桌上频繁的出现,养殖鲟鱼的养殖户也逐渐的多了起来,那么,怎么养殖鲟鱼呢?接下来由的本人带你去看看鲟鱼的养殖技术。
一、幼鱼养殖1.流水养殖:可采用室外水泥地,使用流水养殖。
水泥地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切去四角,这样池中的水流旋转无死角。
池底应为锥底形,坡度为1%~2%,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再通过可调节高度的管道排水。
要保证洗刷水池时可以彻底排干池水。
池规格在9平方米以内,深度1米便可,池壁要光滑,以免刮伤鱼苗。
水池上应设遮荫网。
对于未开口的水花,水温应保持在18~20℃,水深0.6米左右,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流速不超过0.1米/秒。
放养密度初期为10000尾/立方米。
开口饵料可采用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小型枝角等,开口两天后可改喂剁碎的水蚯蚓和碎鱼虾。
要少量多次投喂,最初10~12次/天,1周后可改可8次/天。
鲟鱼喜弱光,灯光下摄食积极,故夜间必须投喂。
随着鱼苗长大必须注意及时分池,这样可以减少幼鱼互噬的机会。
2.投喂配合饲料:鱼苗长到8厘米-10厘米后便可开始转喂人工配合饲料。
可以采用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投喂次数,相应减少活饵投喂次数的办法,直至取消活饵投喂,此时要注意配合饲料的粒径必须适应鱼苗的口径。
对于在此过程中生长停滞的鱼苗,应及时捞出再次投喂活饵,待体质恢复后再重新进行饲料转口。
大苗适应性强,水温18~28℃均可,水深保持在0.8~1米。
二、成鱼养殖1.水泥池养殖:可采用鳗鱼池或经改造的甲鱼池,面积从100平方米-400平方米均可,水深在1.5~2米之间,不必过深。
流水养殖可大密度放养,15厘米或15克鱼苗可放养500尾/立方米,随长随分池。
投喂次数可减至4~6次/天,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随鱼生长逐渐降低到1%。
对于无流水条件的水泥池,也可采用定期换水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省级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1 、任务由来及说明
根据赣标办〔2012〕1号《关于印发2012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的函文件精神,结合我省西杂鲟成鱼生产现状和技术规范的需要,《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由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承担。
承担单位高度重视,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课题组。
课题组认真填写了《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标准项目申报书,同时阐述了制定标准的目的意义、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该标准预计于2018年9月份开始进入具体实施运行阶段。
2 、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西杂鲟成鱼的无公害养殖生产,使我省西杂鲟养殖生产技术更好地与国内相关研究接轨,更好地适应我省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制定《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很有必要。
(1)制定《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是切实提高西杂鲟产品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百姓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
在我国现阶段水产品养殖生产中,仍然存在使用禁用渔药以及药残超标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出口水产品中,往往引起严重的国际贸易事件,造成很不好的国际影响,制定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规范,对于确保西杂鲟成鱼的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制定《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是规范西杂鲟养殖技术,促进西杂鲟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利用山区冷水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水量充沛
以及区位、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鲟鱼养殖业,产量逐年攀升,2016年达到3000余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特色养殖品种,产业支柱作用逐渐显现。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西杂鲟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已较成熟,但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如养殖企业和专业户在引进鱼种、养殖池准备、种苗质量和成鱼饲养管理上还不规范,一些外购鱼苗不仅成活率低,还存在品质退化,生长慢,抗病力差,效益不高等弊端,迫切需要在培育池准备,饲料投喂,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规范,以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 、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7年2月份开始,由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承担。
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进行课题调研,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先后查询了国内北京、湖南、黑龙江等省的相关标准,收集了我省其它地市近几年有西杂鲟养殖生产的技术资料,并结合了合作企业近八年来的养殖技术经验。
在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分析整理,于2017年4月起草完成了《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建议书。
2017年12月征求了南昌大学、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抚州市水产研究所、吉安市渔业局等单位的10位专家的意见,2018年3月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正式的标准(送审稿)。
4 、编制原则和依据
编制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的原则,尽可能与国内外标准接轨,注重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GB/1.1-2009的最新版本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主要参照以下标准进行起草: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同时,结合我省近几年西杂鲟养殖生产的实际,编制了《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标准。
5 、各项指标的确定和依据说明
5.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杂鲟成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和养殖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西杂鲟成鱼养殖的环境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档案管理。
5.2 引用标准
无公害食品在我国属于起步较晚的学科,但国内已制定相关的无公害食品标准。
因此,在操作上,我们严格按国内相关标准进行养殖生产。
5.3 术语和定义
成鱼养殖:指将全长12 cm~15 cm鱼种饲养至体重1kg以上商品鱼阶段的生产过程。
6 、关于其它养殖方式标准
本标准中未涉及成鱼网箱养殖方式的技术规范,可参照网箱养殖技术,结合各地实际条件进行操作。
7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
8 、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意见分歧情况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没有重大分歧。
9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有效规范西杂鲟成鱼养殖的操作过程,在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控制相关危害,极大地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同时提升科技人员和农(渔)民的养殖技术水平,促进渔民增收致富。
《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项目组。